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文化自信看中国道路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晋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0-17,共8页
文化自信是在对自身历史发展精髓的深刻领悟、对自身文化秉赋的充分尊重、对自身精神价值的高度肯定的基础上,自觉地传承、弘扬、践行,进而拥有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能力。树立和强化文化自信,是着眼于更好地开展具有许多新的... 文化自信是在对自身历史发展精髓的深刻领悟、对自身文化秉赋的充分尊重、对自身精神价值的高度肯定的基础上,自觉地传承、弘扬、践行,进而拥有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能力。树立和强化文化自信,是着眼于更好地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因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带来的复杂局面提出来的。文化自信不仅是坚定中国道路自信的题中之义,而且是最根本、最基础的自信,树立和强化文化自信,是我们今天走好中国道路应有的精气神。在中国道路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之相生相伴的思想文化资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中国道路自信,必然要求坚定对这三种文化的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本质上就是用文化的方式讲中国道路的故事,把中国道路不断创新发展的优势转化为话语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 中国道路
下载PDF
中国体育举国体制的制度自信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志国 吕志君 闫士展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79,共9页
举国体制提供的制度化动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取得辉煌体育成就的根源,坚持全国一盘棋的举国体育制度既是实现体育事业腾飞的“因”,也是坚定体育制度自信的“果”。1)从制度自觉角度分析,举国体制具有“因时而化”的成长自觉性... 举国体制提供的制度化动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取得辉煌体育成就的根源,坚持全国一盘棋的举国体育制度既是实现体育事业腾飞的“因”,也是坚定体育制度自信的“果”。1)从制度自觉角度分析,举国体制具有“因时而化”的成长自觉性,在历时性自觉发展中经过计划体制、社会化、市场化、责任分化等几个阶段,进入多元协同化阶段。2)从制度创新角度分析,举国体制具有“因势而变”的创新发展性,通过制度创新适应改革趋势、社会环境、市场氛围、服务全民健康,彰显制度选择合理性。3)从制度绩效角度分析,举国体制有“因世而新”的正向绩效性,以制度完善契合世界趋势、国家需求、社会和民众期盼,使体育享受政治保障、经济支撑、制度红利,确保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目标实现。总之,坚定对举国体制的制度自信,是探索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制度治理能力的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举国体制 制度自信 体育责任 制度自觉
原文传递
从自觉到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认知、客观基础与成长空间 被引量:12
3
作者 桑玉成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2,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历了一个从自觉到自信的发展过程。从历史认知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中国的实际国情和人民的实践创造相结合。制度自信本质上是一种制度认同,是人们对制度体系赞成、拥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历了一个从自觉到自信的发展过程。从历史认知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中国的实际国情和人民的实践创造相结合。制度自信本质上是一种制度认同,是人们对制度体系赞成、拥护和支持的倾向。制度的科学性、人民性、有效性和成长性提供了制度认同的客观基础。在新时代,要足够重视并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在效力空间、运行空间、类型空间以及德性空间等方面的成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自觉 制度自信 历史认知 客观基础 成长空间
下载PDF
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若干依据 被引量:11
4
作者 程竹汝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5,共8页
制度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到新时代的阶段性特征和必然要求,是实现新时代战略目标的主观基础和保障。坚定的制度自信,源于新中国成立70年国家建设的基本经验:"中国之治"的事实构成制度自信的客观依据;超大国家有效... 制度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到新时代的阶段性特征和必然要求,是实现新时代战略目标的主观基础和保障。坚定的制度自信,源于新中国成立70年国家建设的基本经验:"中国之治"的事实构成制度自信的客观依据;超大国家有效发展和现代化核心要素相结合的制度优势构成制度自信的基本依据;制度文明内涵的不断融入和凝练构成制度自信的价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自信 “中国之治” 制度优势 制度价值
原文传递
非官方媒体使用对制度自信的影响机制——以网民为分析对象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叶杰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0-82,共13页
大众传媒对民众的政治态度与政治倾向具有深刻影响。文章从政治传播理论出发,研究非官方媒体使用对民众制度自信的影响机制,建立以政府信任为中介变量、官方媒体使用为调节变量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并以2015年"网民政治社会态... 大众传媒对民众的政治态度与政治倾向具有深刻影响。文章从政治传播理论出发,研究非官方媒体使用对民众制度自信的影响机制,建立以政府信任为中介变量、官方媒体使用为调节变量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并以2015年"网民政治社会态度调查"的全样本和子样本数据对其进行验证。研究结论表明:第一,非官方媒体对政治信任具有解构功能,体现出民众的实用主义政治认同逻辑;第二,官方媒体对政治信任具有论证与辩解功能,是政府信任向制度自信转化的"催化剂";第三,不同群体的媒体政治传播效应具有较大差异。未来可通过深度访谈等质化研究的方式,进一步探索媒体接触对制度自信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自信 官方媒体使用 非官方媒体使用 政府信任
原文传递
论新型举国体制的宪法基础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9
6
作者 刘锦 汪进元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70,共8页
新型举国体制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度法宝。相较于传统举国体制而言,它的"新"表现为集中方式的市场化、力量组成的现代化以及大事范围的可拓展化。新型举国体制具有范围广、力量重的"举国"特征,一旦启动... 新型举国体制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度法宝。相较于传统举国体制而言,它的"新"表现为集中方式的市场化、力量组成的现代化以及大事范围的可拓展化。新型举国体制具有范围广、力量重的"举国"特征,一旦启动,需要全国上下保持统一思想、统一目标、统一行动。作为一项制度形式,该体制具有稳定性、规范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从法学视角来看,新型举国体制的运行有着深厚的宪法基础。其运作根基是社会主义制度,组织保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本遵循是民主集中制原则,这些内容皆见诸于我国宪法文本。进一步实施该体制,还应结合具体情况,实现放权模式下的央地互动、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参与以及统筹格局下的利益协调,保障其制度优势不被削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宪法基础 制度自信 国家治理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民主自信之魂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峰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的重大理念,也是对党百年民主政治建设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过程的集合体”思想研究民主问题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旨在增强民主自信。其历史轨迹...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的重大理念,也是对党百年民主政治建设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过程的集合体”思想研究民主问题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旨在增强民主自信。其历史轨迹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找到民主新路,为民主自信奠定制度基础;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民主自信进行实践探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民主自信进行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选举民主 协商民主 民主自信 制度自信
下载PDF
改革开放与“四个自信”关系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白孝天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第13期184-186,192,共4页
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的一次伟大觉醒,以其海纳百川的胸怀来面向世界,改革开放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三大里程碑之一。改革开放的中国需要"四个自信"作为重要政治屏障,只有以"四个自信"为前提和基础的改革开放才能确... 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的一次伟大觉醒,以其海纳百川的胸怀来面向世界,改革开放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三大里程碑之一。改革开放的中国需要"四个自信"作为重要政治屏障,只有以"四个自信"为前提和基础的改革开放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特色自信"、理论自信的"信仰自信"、制度自信的"优越自信"、文化自信的"民族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为有了"四个自信"才更好地确保人民主体地位,同时也是党的执政根基的政治保障。因此,改革开放与"四个自信",两者相辅相成、互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
下载PDF
“物理光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施 被引量:7
9
作者 丁冬艳 张玲玲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48期70-72,共3页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基本任务,专业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物理光学是光电信息技术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文对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与具体教学实...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基本任务,专业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物理光学是光电信息技术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文对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与具体教学实施,以及教学效果进行了阐述。思政元素与当前疫情防控联系,提高学生对国家制度的自信与强大民族凝聚力的自豪感。所以将思政内容融入课程建设中,充分发挥了专业基础课的德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光学 课程思政 制度自信 教学效果
下载PDF
制度自信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殿军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18-27,共1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是制度自信的基本依据,制度自信是对我国制度体系全面而整体的自信。制度自信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皆属意识范畴。不同层次的制度各司其职,功能各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是制度自信的基本依据,制度自信是对我国制度体系全面而整体的自信。制度自信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皆属意识范畴。不同层次的制度各司其职,功能各异,从不同维度发挥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功能。制度的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形成系统优势与整体合力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大制度优势的认同和自信转化为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动力,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所在。以宪法统合共同体意识,加强制度体系中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创新和完善制度体系,加强制度整合,提升制度效能,充分发挥不同制度的耦合作用和体系优势,是进一步凝聚制度共识,增进制度自信,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坚定大学生“四个自信”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飞 孟旭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3期46-49,共4页
百年党史是大学生树立“四个自信”的源头活水,是培育大学生“四个自信”最好的教育素材。学习党史有利于大学生坚定道路自信,提高理论自信,加强制度自信,牢固文化自信。要通过有效的党史教育培育大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就必须创新党... 百年党史是大学生树立“四个自信”的源头活水,是培育大学生“四个自信”最好的教育素材。学习党史有利于大学生坚定道路自信,提高理论自信,加强制度自信,牢固文化自信。要通过有效的党史教育培育大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就必须创新党史教育模式,学史明理学史增信、整合党史教育内容,讲透讲活党史故事、丰富党史教育实践,明确学生使命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党史教育 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 教育模式
下载PDF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时空境遇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勇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9-107,共9页
制度是文明积淀的成果,是国家治理的遵循。制度见证历史发展的进程,反映社会变革的逻辑。制度形态因各自的历史环境而相异,制度优势因不同的国家治理效能而分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国内外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内生性逻辑结果,有其独... 制度是文明积淀的成果,是国家治理的遵循。制度见证历史发展的进程,反映社会变革的逻辑。制度形态因各自的历史环境而相异,制度优势因不同的国家治理效能而分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国内外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内生性逻辑结果,有其独特的时空境遇:基于全球视野审视制度环境;基于治理效能提升制度话语;基于内在逻辑构建制度体系;基于价值属性坚定制度自信。深刻理解和努力把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时空境遇,有益于在科学把握中国制度优势中不断提升制度绩效和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制度 制度环境 制度话语 制度体系 制度自信
下载PDF
“讲好中国制度故事”:立场、困境与策略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向明 段光鹏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0-57,共8页
“讲好中国制度故事”,就是要面向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把中国的制度讲清楚、把中国的故事讲精彩,其叙事立场在于澄清和批驳抹黑中国制度、误导国际舆论的不实之词,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体系架构和显著优势,进而将制度自信从“... “讲好中国制度故事”,就是要面向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把中国的制度讲清楚、把中国的故事讲精彩,其叙事立场在于澄清和批驳抹黑中国制度、误导国际舆论的不实之词,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体系架构和显著优势,进而将制度自信从“信”落实到“行”。目前,中国在“讲好中国制度故事”方面仍存在着讲述内容“供给不足”、讲述形式“引力不强”、讲述媒介“质量不高”等诸多困境。为此,“讲好中国制度故事”,要做好顶层设计,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要加强媒体融合,挖掘元素多样、题材多元、内容多彩的制度故事,要注重受众需求,练就拨云见日、一语中的、力透纸背的讲述本领,使中国制度故事成为一种更具系统性和包容性、更具吸引力和解释力的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制度故事 制度优势 制度自信 国际传播
下载PDF
新时代讲好中国制度故事的要旨论绎
14
作者 郭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8-26,共9页
引导人民群众深刻认识我国国家制度的显著优势,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需要加强宣传教育,讲好中国制度故事。故事中蕴含着道理,讲好中国制度故事是为了讲好制度故事背后的道理,其重心在于讲好中国制度为什么“行”、“特”... 引导人民群众深刻认识我国国家制度的显著优势,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需要加强宣传教育,讲好中国制度故事。故事中蕴含着道理,讲好中国制度故事是为了讲好制度故事背后的道理,其重心在于讲好中国制度为什么“行”、“特”在哪里、“优”在何处、有什么“好”等道理。对此,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中华优秀传统制度文化的滋养、世界优秀制度文明成果的资鉴等方面,讲好中国制度为什么“行”的根本归因;要从政治特质、价值特质、实践特质、精神特质等方面,讲好中国制度“特”在哪里的核心特质;要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等方面,讲好中国制度“优”在何处的显著优势;要从制度理念的先进性、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制度绩效的卓越性等方面,讲好中国制度有什么“好”的主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制度故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自信 制度认同 制度宣传教育
下载PDF
被推崇为“良法”的康熙、雍正诸条例——劝与惩的导向及其精神 被引量:4
15
作者 霍存福 程令政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36,共11页
《清史稿·刑法志》的作者许受衡,在评价清代法律形式之一的"例"时,一口气说了清代的6类7种"良法"。它们出现于多个领域,既有正面的"教""劝",又有反面的"惩""杜",是... 《清史稿·刑法志》的作者许受衡,在评价清代法律形式之一的"例"时,一口气说了清代的6类7种"良法"。它们出现于多个领域,既有正面的"教""劝",又有反面的"惩""杜",是许受衡所认为的体现清代盛世气象的"良法"。这里的总体精神是在劝与惩之间,作者是既嘉其宽,又赏其严。许受衡以"隐合古义"和"矫正前失"为判定制度优秀与否的两个标准。前者被理解为是"复古",后者被理解为是"矫弊",两者同被认为是有所进步、有所创新的两大领域。最终体现的,是或严、或宽。严、宽之间,宽有宽的道理,严有严的考虑。在许受衡关于清代法律的总体评价里,我们能体味到的是作者对这些制度、这些措置,以及在这背后的观念、意识、精神的自信,而丝毫看不出这是在大清帝国已经覆灭之后关于末世之法的一种回顾。这是一种制度的自信,是中国人对其良法美意的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受衡 制度自信 《清史稿·刑法志》 良法 文化自信
原文传递
习近平关于制度自信重要论述的生成动力、价值旨归与实践指向 被引量:4
16
作者 龙丽波 《学术探索》 CSSCI 2022年第4期38-44,共7页
习近平关于制度自信的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强大的生成动力和明确的实践指向。制度自信的生成动力在于“实践、理论、效能”三大来源,以精辟的思想和广博的视野回答了制度自信缘何而来的重大问题。深化研究习近平关于制度自信... 习近平关于制度自信的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强大的生成动力和明确的实践指向。制度自信的生成动力在于“实践、理论、效能”三大来源,以精辟的思想和广博的视野回答了制度自信缘何而来的重大问题。深化研究习近平关于制度自信的重要论述,对于推进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践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改革开放的常态化和持久化,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价值。新时代需要从加强政治性、人民性、理论性、创新性、世界性来坚定制度自信,释放和发挥更多的制度优势,在制度探索、制度自信和制度实践中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制度自信 制度优势 生成动力 价值旨归 实践指向
下载PDF
价值·原则·进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制度故事论析
17
作者 郭超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0-75,共6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制度故事是不容忽视的时代课题,对于应对国家制度竞争加剧的时代挑战、满足“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要求、担当高校制度宣传教育的时代使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引导大学生坚定制度自信,具有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制度故事是不容忽视的时代课题,对于应对国家制度竞争加剧的时代挑战、满足“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要求、担当高校制度宣传教育的时代使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引导大学生坚定制度自信,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坚持讲政治与讲形象相结合、讲道理与讲情感相结合、统一叙事和分众叙事相结合、显性叙事和隐性叙事相结合,是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制度故事理应遵循的叙事原则。精编讲好中国制度故事的教材教辅,创新讲好中国制度故事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师讲好中国制度故事的能力,增强讲好中国制度故事的教育合力,是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制度故事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国制度故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自信
下载PDF
全球抗疫中传播中国制度优势的逻辑与实践 被引量:4
18
作者 林伯海 杨伟宾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6,共16页
在全球新冠疫情多点暴发并持续蔓延的情况下,中国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到集中体现,在全球抗疫中传播中国制度优势,有助于提升中国制度自信宣传教育效果... 在全球新冠疫情多点暴发并持续蔓延的情况下,中国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到集中体现,在全球抗疫中传播中国制度优势,有助于提升中国制度自信宣传教育效果,进一步增强制度自信;有助于增强制度意识及制度执行的自觉性,进而提升制度执行力,促进制度优势向国家治理效能更好地转化;有助于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制度的抹黑、误读和偏见,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在全球抗疫中传播中国制度优势,要在理论上讲清中国制度与西方制度相比较的优越性,一是制度理念的优越性,中国制度体现了集体主义的理念,把集体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摆在优先和首要地位,坚决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倾向,维护集体利益的前提下促进个人利益的合理实现;西方制度以个人主义为基本理念,自由主义大行其道,党争加剧、政府行动迟缓,以至于疫情在一些国家仍在扩散、蔓延和恶化。二是制度设计的优越性,中国制度设计是整体主义理念下的分工合作制,各部门合理分工、互补互促、形成合力,是互相"补台"而不是互相"拆台"的;西方制度设计是个人主义理念下的分权制衡制,通过在政治上实施多党轮流执政、政府分权制衡等制度形式,以实现不同利益集团利益的相互博弈、妥协,难以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整体行动力,其结果是相互之间的拆台、掣肘。三是制度品格的优越性,中国制度具有人民至上性的品格,是让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先进制度,奉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西方制度秉持的是资本至上性的逻辑,造成抗击疫情中广大人民生命健康让位于资本利益的局面。在全球抗疫中传播中国制度优势,要在实践中汇聚讲述主体,党和政府、理论工作者、媒体、抗疫一线工作者、普通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抗疫 中国制度优势 制度自信 价值意蕴 理论逻辑 实践路径
下载PDF
论“四个自信”与爱国主义的一致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余金金 王太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第6期5-8,共4页
爱国主义是贯穿培育“四个自信”的根基和核心。“四个自信”与爱国主义相偎相依,相互契合,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四个自信”与爱国主义关系具体表现在:“道路自信”与爱国主义本质的一致性,“理论自信”与爱国主义目标的一致性,“制度... 爱国主义是贯穿培育“四个自信”的根基和核心。“四个自信”与爱国主义相偎相依,相互契合,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四个自信”与爱国主义关系具体表现在:“道路自信”与爱国主义本质的一致性,“理论自信”与爱国主义目标的一致性,“制度自信”与爱国主义内在的一致性,“文化自信”与爱国主义传承的一致性。新时代,在坚定“四个自信”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在爱国主义教育与实践中坚定“四个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 爱国主义
下载PDF
中国生态文明的制度自信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丁卫华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15,106,共8页
中国生态文明制度自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依据,具有生态文明制度效能充分彰显的现实依据,具有从环保制度迈向生态文明制度长期探索的历史依据,具有生态文明制度深厚人民性的价值依据。生态文明制度自信有利于深拓中国... 中国生态文明制度自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依据,具有生态文明制度效能充分彰显的现实依据,具有从环保制度迈向生态文明制度长期探索的历史依据,具有生态文明制度深厚人民性的价值依据。生态文明制度自信有利于深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社会资源,凝聚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精神共识,增强中国承担全球生态治理责任的民族底蕴。新时代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中国生态文明的制度自信,必须从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充分借鉴国外生态环境制度建设的经验、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制度的话语权等方面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制度自信 基本依据 时代价值 提升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