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规制、收入分配失衡与政府补偿机制 被引量:57
1
作者 范庆泉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27,共14页
在新古典理论的鞍点路径上,本文构建了包括清洁品、污染品及能源生产三个部门的理论模型,加入政府治污投入外部效应的污染治理机制,采用shooting方法计算鞍点路径上的均衡解,设计动态环保税及政府补偿率的优化政策组合,研究环境规制政... 在新古典理论的鞍点路径上,本文构建了包括清洁品、污染品及能源生产三个部门的理论模型,加入政府治污投入外部效应的污染治理机制,采用shooting方法计算鞍点路径上的均衡解,设计动态环保税及政府补偿率的优化政策组合,研究环境规制政策所导致生态保护者与环境受益者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主要结论为:渐进递增的环保税及政府补偿率的环境政策组合,实现了经济持续增长、环境质量提升和收入分配格局改善的三重红利。相比而言,过度的政府补偿政策,会抑制经济增长速度,延缓收入分配格局改善进度;而不足的政府补偿政策,会导致收入分配格局失衡,扩大的产出规模也不会带来社会福利增进。绿色经济增长路径上环保税与政府补偿机制之间的动态优化组合,对于发挥环境规制的有效性和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收入分配失衡 政府补偿机制 鞍点路径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脱贫历史性成就的经济学解释 被引量:24
2
作者 钟甫宁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11,共8页
中国脱贫已经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尤其引人瞩目的是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到2020年在现行标准下的全部脱贫,创造了全球的奇迹。这一伟大成就不仅具有全球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也加深了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即在经济发展不平衡、... 中国脱贫已经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尤其引人瞩目的是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到2020年在现行标准下的全部脱贫,创造了全球的奇迹。这一伟大成就不仅具有全球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也加深了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即在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流动性存在巨大差异、资源结构失衡的条件下,单一资源追逐自身利益的流动方式既不能导致全局的资源配置效率,更不能缓解区域性贫困。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主导的以全局利益为目标的多种资源协调配置可能在提高总体配置效率的同时消除区域性贫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 收入分配 资源配置 资源流动性 资源结构失衡
原文传递
中国式分权、基本公共品供给偏向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被引量:10
3
作者 肖育才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2-28,共7页
当前中国基本公共品供给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相关性是值得认真探究的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式分权体制对地方政府行为有着政治和财政的双重激励,导致基本公共品供给存在严重的经济性和城市性偏向,进而影响了城乡居民的基本权利,并通... 当前中国基本公共品供给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相关性是值得认真探究的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式分权体制对地方政府行为有着政治和财政的双重激励,导致基本公共品供给存在严重的经济性和城市性偏向,进而影响了城乡居民的基本权利,并通过初次和再次分配两个环节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革当前分权体制下对地方政府行为的激励机制,并创新城乡基本公共品供给制度,方可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品均等化的同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分权 基本公共品供给 城市偏向 经济性偏向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下载PDF
我国收入分配失衡与政府职能转变 被引量:8
4
作者 许跃辉 赵晓南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08年第9期110-120,共11页
文章通过对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分析,认为我国收入分配失衡情况比较严重,妨碍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亟待解决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市场化进程中"异变"和相应的制度性缺失。对此政府既有过失的责任教训... 文章通过对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分析,认为我国收入分配失衡情况比较严重,妨碍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亟待解决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市场化进程中"异变"和相应的制度性缺失。对此政府既有过失的责任教训,更有扭转收入分配失衡不可推辞的义务和艰巨职责的重任。政府在创造和形成有利于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的制度环境中让市场机制的无形之手"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时,充分利用"有形之手"在收入分配中不同层面的调节作用,有效地遏制影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不合理因素,逐步实现分配公平、共同富裕的理想目标。真正做到"分好蛋糕",使全体人民共同合理地享有我国的改革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收入差距 分配失衡 政府职能 转变
下载PDF
刘易斯转折点、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与中国经济内外再平衡 被引量:8
5
作者 杨继军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5-58,共14页
本文从二元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来诠释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原因。利用1996—2012年中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在刘易斯转折点到来之前,无限供给的劳动力压制了工资的增长,造成国民收入分配偏向于企业和政府部门,而刘易斯转折点到来之... 本文从二元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来诠释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原因。利用1996—2012年中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在刘易斯转折点到来之前,无限供给的劳动力压制了工资的增长,造成国民收入分配偏向于企业和政府部门,而刘易斯转折点到来之后,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提高,居民部门消费潜力扩张,国民储蓄率随二元经济不同阶段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即倒"U"型。此外,资金流量表的证据显示,在社会再分配环节,居民部门社会保险净福利为负,表明财政转移支付是"逆向"调节,遏制了当下居民部门的消费能力。因此,中国经济失衡的矫正一方面要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消解二元体制张力,迎来刘易斯转折点;另一方面要对企业利润进行"削峰",合理调整政府支出结构,稳步提高劳动报酬,释放国内消费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易斯转折点 国民收入分配 经济失衡 系统GMM
原文传递
收入分配改革的关键是解决劳资关系的双重失衡 被引量:7
6
作者 杨向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41,共5页
我国目前收入分配差距主要来自于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过低。在我国就业结构以非国有经济为主渠道转变的情况下,非国有企业劳资关系的失衡使利润严重侵占工资使劳动者报酬占比持续下滑,特别是私营企业平均工资水平超低的主要原因。收入... 我国目前收入分配差距主要来自于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过低。在我国就业结构以非国有经济为主渠道转变的情况下,非国有企业劳资关系的失衡使利润严重侵占工资使劳动者报酬占比持续下滑,特别是私营企业平均工资水平超低的主要原因。收入分配改革的关键就是保持国有企业的控制力,稳定就业结构,改革垄断性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平衡劳资力量,建立工资共决和利润分享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 改革 劳资关系 失衡
下载PDF
中国收入分配格局:从结构失衡到合理有序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子联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41,159,共8页
收入分配格局的"不合理"体现在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和居民收入比重下降及财政支出中各项民生支出占比降低,"无序性"则体现在收入分配秩序有悖于市场规则和法律法规,两者所带来的分配格局失衡是由劳动要素丰裕且廉价... 收入分配格局的"不合理"体现在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和居民收入比重下降及财政支出中各项民生支出占比降低,"无序性"则体现在收入分配秩序有悖于市场规则和法律法规,两者所带来的分配格局失衡是由劳动要素丰裕且廉价、产业选择及政策偏向以及"事权"和"税权"不对等所造成的。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应构建机会平等机制,夯实制度公正平台;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分配结果公平;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市场竞争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 结构失衡 收入水平 有序性 基尼系数 初次分配 再次分配
下载PDF
China's Export-led Growth Strategy: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被引量:3
8
作者 Yingfeng Xu 《China & World Economy》 SCIE 2010年第4期18-33,共16页
A pressing challenge for China is determining where to accommodate millions of migrant workers displaced by the closing of many export-oriented factories. The current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has exposed the fragilit... A pressing challenge for China is determining where to accommodate millions of migrant workers displaced by the closing of many export-oriented factories. The current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has exposed the fragility of the export-led growth strategy China has adopted over the past 30years. Is there a better alternative for providing non-agricultural jobs than the sweatshops of cheap export production? In the present paper,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is reviewed to shed light on China's situation. Using pooled regression models, we analyze data from the World Bank for 209 economies. We investigate the experience of other economies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is the common process of expanding the nonagricultural economy? How is that process affected by the level of the real exchange rate? Is export production a common way of absorbing surplus rural labor? Finally, what are the ways that domestic demand and service employment can be expan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ort led growth external imbalance income distribution INDUSTRIALIZATION
原文传递
收入分配差距、金融信贷约束与中国外贸失衡 被引量:4
9
作者 戴翔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8-176,共9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中国持续性贸易失衡相伴随的重要现象,就是国内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日益突出。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使得中低收入者因占有的社会总产出份额下降而致使其消费和投资能力相对下降,在金融信贷约束下,"过剩"的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中国持续性贸易失衡相伴随的重要现象,就是国内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日益突出。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使得中低收入者因占有的社会总产出份额下降而致使其消费和投资能力相对下降,在金融信贷约束下,"过剩"的总产出又难以通过借贷的方式在国内进行消费和投资,最终"被迫"出口到国际市场,因而对贸易失衡产生了重要影响。进一步的计量检验结果验证了上述理论假说的正确性,即:收入分配差距和金融信贷约束的确是中国外贸失衡的重要促成因素。据此,在中国实施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关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 信贷约束 贸易失衡
原文传递
中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失衡与对外贸易顺差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秀敏 刘海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4,共5页
近年来,中国内外经济失衡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笔者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角度探讨中国外部经济失衡的原因。首先,从理论上探讨对外贸易顺差同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关系;然后,运用1992—2008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相关数据分析国民收入分配结... 近年来,中国内外经济失衡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笔者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角度探讨中国外部经济失衡的原因。首先,从理论上探讨对外贸易顺差同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关系;然后,运用1992—2008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相关数据分析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中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对对外贸易顺差的影响;最后,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分配结构失衡 再分配结构失衡 对外贸易顺差
下载PDF
我国双顺差成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运婷 张彩云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3-49,共7页
笔者利用实证模型检验,得出我国外部失衡根源于内部经济失衡:首先,以贸易部门为代表的第二产业比例过高导致贸易顺差增大;其次,收入分配失衡导致国内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进一步刺激双顺差的形成;最后,金融结构失衡导致企业储蓄率居... 笔者利用实证模型检验,得出我国外部失衡根源于内部经济失衡:首先,以贸易部门为代表的第二产业比例过高导致贸易顺差增大;其次,收入分配失衡导致国内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进一步刺激双顺差的形成;最后,金融结构失衡导致企业储蓄率居高不下,也是双顺差增大的重要成因。因此,要调整外部失衡,应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居民收入份额,扩大内需;完善金融市场,以实现国内储蓄向投资的有效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顺差 产业结构失衡 收入分配结构失衡 金融结构失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