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1
作者 胡翠霞 刘伟 张在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70-1072,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0例(143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采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70例(71眼)患者纳入观察组,将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的70例(72眼)患者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0例(143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采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70例(71眼)患者纳入观察组,将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的70例(72眼)患者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手术满意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 d、2周、3个月的眼压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满意率分别为94.3%和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只有在浅前房方面,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疗效显著,且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原发性青光眼 丝裂霉素C 可调节缝线
下载PDF
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探讨 被引量:11
2
作者 范桂琼 张弘 +3 位作者 崔金鹏 吕含韬 张海涛 张海霞 《中外医疗》 2016年第6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给予对照组传统小梁切除术,给予观察组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目的探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给予对照组传统小梁切除术,给予观察组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为3.4%,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100%,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能够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促进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丘红红 李东豪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院于2008年1月~2012年1月所收治的145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73例对照组7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治...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院于2008年1月~2012年1月所收治的145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73例对照组7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可调节缝线的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1d、2N、34月眼压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中可有效控制眼压,防止术后并发症,手术成功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原发性青光眼 丝裂霉素C 可调节缝线
下载PDF
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沈丽芳 吴伯乐 +2 位作者 胡夏云 张丽娜 腾荣建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6期1101-1102,共2页
目的探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以传统小梁切除术... 目的探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以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以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各时间段眼压、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眼压比较,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97.5%,并发症发生率为75%,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72.5%、27.5%,差异明显(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用改良复合式小粱切除术治疗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眼压,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眼内压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