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及生态种植模式与技术原理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进强 周涛 +3 位作者 肖承鸿 江维克 郭兰萍 王晓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5042-5047,共6页
白及系浅根性草本植物,对种植环境的依赖程度较高,为有效提高白及药材质量,并解决中药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各个产区探索出多种拟境栽培模式。经过实地调研和整理资料,该文梳理了24套白及的生态种植模式,其中包括4种林下仿野生种... 白及系浅根性草本植物,对种植环境的依赖程度较高,为有效提高白及药材质量,并解决中药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各个产区探索出多种拟境栽培模式。经过实地调研和整理资料,该文梳理了24套白及的生态种植模式,其中包括4种林下仿野生种植技术、10种白及-经济林协同发展模式、14种白及的间套作技术和1种经济林下白及-食用菌的生态轮作技术。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分别比较了这些种植模式的优缺点,分析白及拟境栽培的生态学原理:(1)白及林下仿野生种植是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空间光热资源需求互补原理,开展以药养林、以短养长的复合种植;(2)白及的间套作充分利用2种植物高矮不同,满足它们对光照、湿度和通风的需求,降低遮荫、除草等成本,提高中药材种植的抗风险能力,增加土地利用率,可兼顾长短收益;(3)经济林下"白及-食用菌"的生态轮作技术则是根据白及与食用真菌间的互利互惠关系,实现废菌渣的有效利用。白及拟境栽培技术的推广和优化将进一步促进白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生态种植 仿野生种植 间套作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贵州喀斯特地区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罗晓青 周玉飞 +4 位作者 王晓敏 张显波 付瑜华 毛堂芬 杨红萍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6-529,共4页
目的:研究贵州喀斯特地区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仿野生种植关键技术。方法:在兴义市则戎镇干嘎村干嘎丫口、长冲村小东山、冷洞村烘纳组和南盘江镇田房村坡墰组等地,开展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试验,研究仿野生种植... 目的:研究贵州喀斯特地区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仿野生种植关键技术。方法:在兴义市则戎镇干嘎村干嘎丫口、长冲村小东山、冷洞村烘纳组和南盘江镇田房村坡墰组等地,开展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试验,研究仿野生种植环境条件、种植方法、管理技术措施。结果:(1)地势开阔、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种植效果好,深山峡谷、地势低洼、光照时间短、通风不良的地方种植效果差;(2)山中上部仿野生种植效果优于山中下部;(3)郁闭度以30%~50%为最好,不能大于80%;(4)经大棚驯化1~2年的种苗,种植成活率、分蘖率高,能获得适当的产量。结论:环境和种苗是影响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仿野生种植 喀斯特地区
下载PDF
鄂西北地区重楼质量控制与品质评价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斌 黄良永 +2 位作者 叶方 孙良学 杨光义 《中南药学》 CAS 2019年第2期226-232,共7页
目的了解鄂西北地区重楼药材的质量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品质评价方法,为道地药材重楼在该地区品种选育与林下仿野生规范化种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DNA条形码技术进行重楼属植物的区分;通过测定重楼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 目的了解鄂西北地区重楼药材的质量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品质评价方法,为道地药材重楼在该地区品种选育与林下仿野生规范化种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DNA条形码技术进行重楼属植物的区分;通过测定重楼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8种重楼皂苷的含量对重楼药材进行质量控制与品质评价。结果 DNA条形码序列ITS2能够直观有效的区分重楼属植物;对29批不同产地的重楼药材进行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茅箭区马家河龙王寨重楼药材质量较好。结论鄂西北地区不同产地品种的重楼质量存在明显差异,不同产地品种的重楼皂苷含量不同,同一产地七叶一枝花和竹溪重楼皂苷含量较高,质量较好,可以作为仿野生种植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北地区 重楼 重楼皂苷 质量控制 品质评价 仿野生种植
下载PDF
赤峰市苍术仿野生种植技术和病害防治 被引量:3
4
作者 赵伟强 李峰 +5 位作者 秀英 侯丞志 李佳倪 张艺薇 娜日娜 荣迪 《种业导刊》 2022年第5期42-44,共3页
苍术根状茎是重要的中药材,在我国大面积人工种植,而野生的苍术无论在药效、品质等方面均有更大的优势。苍术仿野生种植可大大提高苍术药效,使中草药回归纯天然的道地药材本源。阐述赤峰市苍术仿野生种植技术(人工栽培要点、中耕与施肥... 苍术根状茎是重要的中药材,在我国大面积人工种植,而野生的苍术无论在药效、品质等方面均有更大的优势。苍术仿野生种植可大大提高苍术药效,使中草药回归纯天然的道地药材本源。阐述赤峰市苍术仿野生种植技术(人工栽培要点、中耕与施肥要点)、病害生物防治(黑斑病及其他病原菌生物防治、生长环境控制)及经济效益,为提升苍术在仿野生状态下的种植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术 仿野生种植 病害防治 生物防治 中药材 赤峰市
下载PDF
房县白花前胡林下仿野生种植技术 被引量:3
5
作者 杜胤 周军 郭锐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10期139-141,共3页
为提高湖北省白花前胡的生产水平,本文结合市场行情,从白花前胡贮种、选地与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白花前胡在湖北房县地理环境条件下的林下仿野生种植技术。
关键词 房县 白花前胡 林下 仿野生 种植
下载PDF
仿野生种植三叶青不同部位总黄酮分析及其抗炎、抗氧化能力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汪传宝 陈静文 +3 位作者 王可 仇凤梅 黄真 钟晓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1-329,共9页
目的:比较仿野生种植三叶青不同部位中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活性以及抗炎能力差异。方法:采用醇提工艺对仿野生种植三叶青茎叶、块根、根须进行提取,比较不同部位间总黄酮含量差异;通过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实验以及... 目的:比较仿野生种植三叶青不同部位中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活性以及抗炎能力差异。方法:采用醇提工艺对仿野生种植三叶青茎叶、块根、根须进行提取,比较不同部位间总黄酮含量差异;通过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实验以及铁离子还原力测定,比较仿野生种植三叶青不同部位间抗氧化能力的强弱;采用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作为炎症模型,通过细胞NO的释放量比较仿野生种植三叶青不同部位间的抗炎能力差异。结果: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测得仿野生种植三叶青茎叶、块根、根须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1.86±0.23、8.48±0.10、7.52±0.02 mg·g^(-1);建立三叶青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0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出6号峰为芦丁、8号峰为槲皮素、9号峰为山奈酚,并对其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块根中三种指标成分含量均最高,其次根须,茎叶最低。检测仿野生种植三叶青不同部位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以及羟自由基的IC_(50)值,茎叶分别为0.2107、0.2315、0.7625 mg/mL;块根分别为0.3134、0.3758、0.8967 mg/mL;根须分别为0.2058、0.2587、0.7856 mg/mL。三叶青茎叶、块根、根须对铁离子还原能力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172、0.153、0.184。当仿野生种植三叶青三部位的质量浓度在25~200μg/mL之间时,它们不会对RAW264.7细胞造成毒性,能够有效地抑制LPS诱导的NO释放,从而达到良好的抗炎效果。结论:本研究结果为仿野生种植三叶青不同部位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并对仿野生种植三叶青非药用部位废物再利用及后续全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野生种植三叶青 不同部位 总黄酮含量 指纹图谱 抗氧化能力 抗炎能力 质量评价
下载PDF
黄精林下仿野生环境栽培技术及其必要性探讨 被引量:15
7
作者 薛诒安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11期42-43,共2页
黄精是一种广泛分布和食用的野生中药材,已有多年人工栽培的历史。该文阐述了现阶段林下仿野生环境栽培黄精的必要性,介绍了黄精仿野生环境栽培技术。
关键词 黄精 仿野生环境 林下种植 必要性
下载PDF
广东连州道地药材地榆种植与质量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罗小军 朱卫星 姚美村 《今日药学》 CAS 2022年第12期910-913,共4页
目的通过对广东连州道地药材地榆的规范化仿野生种植栽培,研究连州种植地榆质量情况,为培育优质中药材,保护连州野生地榆药材资源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适合地榆生长的连州区域进行仿野生种植,分为施肥与不施肥两组,按照... 目的通过对广东连州道地药材地榆的规范化仿野生种植栽培,研究连州种植地榆质量情况,为培育优质中药材,保护连州野生地榆药材资源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适合地榆生长的连州区域进行仿野生种植,分为施肥与不施肥两组,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规范要求,对地榆进行规范化种植,分别与野生组对照比较。结果连州有适合地榆生长环境,两组种植1年的地榆药材分别进行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土壤结构相比,不施肥组总体要优于施肥组和野生组,地榆的亩产量及产值对比分析,施肥组的要高于其他两组,施肥组鞣质含量8.3%、没食子酸含量1.4%,不施肥组鞣质含量11.4%、没食子酸含量2.2%,野生组的鞣质含量11.9%、没食子酸含量1.4%,均达到药典标准,符合药用要求。结论通过地榆的规范化仿野生种植栽培,分析3组的土壤结构和折干率及有效成分组成中鞣质和没食子酸含量,发现施肥并不能改变地榆中的鞣质含量,与野生品种变化不大,甚至不施肥组没食子酸含量更高,质量更优,但可提高产量,因此,施肥和不施肥都可为地榆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优质的药材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建议推广仿野生种植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地药材 规范化仿野生种植 地榆 可持续开发利用 乡村振兴
原文传递
仿山参种植环境与人工介导高效种植技术
9
作者 孙绍鹏 顾宇书 陈红伟 《中国林副特产》 2013年第1期34-36,共3页
根据山参的生长习性和品质特征,在依据多年从事林下参种植经验和充分调查基础上,总结了仿山参适宜种植环境和人参人工介导仿山参高效种植技术,采用该项技术能够培养出身形和质量与野山参相媲美人参珍品,为培育高质量的仿山参珍品提供可... 根据山参的生长习性和品质特征,在依据多年从事林下参种植经验和充分调查基础上,总结了仿山参适宜种植环境和人参人工介导仿山参高效种植技术,采用该项技术能够培养出身形和质量与野山参相媲美人参珍品,为培育高质量的仿山参珍品提供可靠的实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山参 种植环境 人工介导 高效种植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