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babilistic tractography of the posterior subthalamic area in Parkinson’s disease patients
1
作者 M.G.GarcIa-Gomar Luis Concha +4 位作者 S.Alcauter J.Soto Abraham J.D.Carrillo-Ruiz G.Castro Farfan Francisco Velasco Campos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3年第3期381-390,共10页
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 is a non-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for Parkinson’s disease (PD), and its efficacy depends largely on which anatomical structure (target) is stimulated. The subthalamic nucleus (STN) is on... 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 is a non-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for Parkinson’s disease (PD), and its efficacy depends largely on which anatomical structure (target) is stimulated. The subthalamic nucleus (STN)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targets, but stimulation of new targets within the posterior sub-thalamic area (PSA), comprising a group of white matter fibers known as prelemniscal radiations (Raprl), as well as the caudal zonaincerta nucleus (Zic), have proven to be superior at improving certain clinical symptoms. Despite their clinical usefulness, their anatomical connectivity has not been completely described in humans. We performed constrained spherical deconvolution of the signal in diffusion-weighted images and subsequent tractography as a means to non-invasively define the connectivity of the Raprl and Zic in a group of five patients with PD. Further, we used track-density imaging, a novel method to improve the spatial resolution of the acquired images, in order to visualize the small subregions that comprise the PSA with a voxel resolution of 0.2 × 0.2 × 0.2 mm3. Both Raprl and Zic demonstrated high probability of connectivity with the dorsal brainstem, cerebellum, subcortical nuclei (globus pallidum ventral, lateral thalamic nuclei), and cortical areas (orbitofrontal cortex, primary and supplementary motor cortex areas). The connectivity patterns were re-producible between patients and were discretely organized as the tracts entered/exited the PSA, depending on their end point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PSA is part of the neuronal circuitry controlling movement, and the precise characterization of its connectivity will aid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net-works involved in PD and how they can be modulated with DBS in order to alleviate sympto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kinson Disease(PD) Posterior Subthalamic Area(PSA) TRACTOGRAPHY Track-Density images(tdi)
下载PDF
组织多普勒显像评价心衰患者心肌运动 被引量:15
2
作者 戚立航 胡大一 +1 位作者 权欣 朱天刚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5年第4期250-253,共4页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内心肌收缩和舒张运动的同步性情况。方法本研究共收入25例正常人和70例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患者又根据心电图QRS波群宽度分为三个亚组:窄QRS亚组(QRS宽度小于120ms)23例;QRS中度延长...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内心肌收缩和舒张运动的同步性情况。方法本研究共收入25例正常人和70例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患者又根据心电图QRS波群宽度分为三个亚组:窄QRS亚组(QRS宽度小于120ms)23例;QRS中度延长亚组(QRS宽度在120ms至150ms之间)26例;QRS重度延长亚组(QRS宽度大于150ms)21例。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中的组织速度成像,测量左心室各节段长轴方向的收缩达峰时间(TS),舒张早期达峰时间(TE)。计算12节段TS和TE的标准差(TS-SD和TE-SD)和极差(TSmax-min和TEmax-min),评价左心室收缩舒张同步性。结果收缩期同步性指标TS-SD在对照组和心力衰竭三个亚组中分别为18.60(7.89)ms、27.02(11.16)ms、38.37(15.52)ms、47.28(19.06)ms,心力衰竭亚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期同步性指标TE-SD在对照组和心力衰竭三个亚组中分别为19.53(6.4)ms、35.40(16.92)ms、45.66(21.22)ms、51.93(27.92)ms,心力衰竭亚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心力衰竭患者中收缩期收缩失同步的比率分别为39%、62%、7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心力衰竭患者中舒张失同步的比率分别为52%、69%、8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心力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多普勒成像 心力衰竭 失同步性
下载PDF
蒽环类药物对肿瘤患者左心功能影响的组织多普勒评价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小花 姜志荣 +1 位作者 李大海 褚强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7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技术(TDI)在评价蒽环类药物(ATC)对肿瘤患者左心功能早期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并比较26例肿瘤患者ATC化疗前和化疗后6个月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TDI参数。结果TDI显示ATC化疗后二尖瓣环的收缩期运动速度峰值...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技术(TDI)在评价蒽环类药物(ATC)对肿瘤患者左心功能早期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并比较26例肿瘤患者ATC化疗前和化疗后6个月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TDI参数。结果TDI显示ATC化疗后二尖瓣环的收缩期运动速度峰值(Sm)及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m)较化疗前明显降低(P<0.05),心房收缩期运动速度峰值(Am)较化疗前明显升高(P<0.01),Em/Am较化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舒张早期左室充盈峰速度(E)、心房收缩期左室充盈峰速度(A)、E/A、E峰减速时间(DT)、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及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等常规心功能指标化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DI技术能更早、更敏感地评价ATC对肿瘤患者左室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室功能 组织多普勒 蒽环类药物
下载PDF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对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衰患者左室收缩功能评价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洁梅 沈景霞 修春红 《黑龙江医学》 2009年第4期243-245,271,共4页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衰患者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观察Ⅰ组为30例正常人及符合心衰标准患者90例,按照射血分数不同分为3组:Ⅱ组30例(EF<40%)、Ⅲ组30例(40%≤EF≤50%),Ⅳ组30例(EF>50%),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DTI...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衰患者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观察Ⅰ组为30例正常人及符合心衰标准患者90例,按照射血分数不同分为3组:Ⅱ组30例(EF<40%)、Ⅲ组30例(40%≤EF≤50%),Ⅳ组30例(EF>50%),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DTI)在二尖瓣5处测量心肌长轴方向的收缩期峰值速度(Sm)、收缩期位移(DSm)、等容收缩期(IVCT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和心房收缩峰值速度(Am)、等容舒张期(IVRTm),比较各组TDI指标变化规律及特点。结果收缩功能指标Sm、DSm在Ⅰ组、Ⅳ组、Ⅲ组、Ⅱ组呈逐渐减小趋势,而IVCTm呈逐渐延长趋势(各组之间比较P<0.05);IVRTm在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呈逐渐延长趋势(各组之间比较P<0.05),Em/Am各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E/Em与Sm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409,P=0.025。结论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衰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存在长轴收缩功能减低,但其受损程度较射血分数减低的心衰患者轻。收缩功能与舒张功能是一个连续的、密不可分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多普勒成像 左心室收缩功能 左室射血分数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应用超声心动图联合TDI评估腹膜透析患者心功能可行性
5
作者 钟群锋 谢金华 +2 位作者 肖诗敏 骆炳嘉 刘宛其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24年第2期52-55,共4页
目的对应用超声心动图联合组织多普勒成像(TDI)评估腹膜透析患者心功能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腹膜透析患者,患者于腹膜透析治疗前后采用超声心动图联合TDI检查,评估两组左心功能[舒张末期左室后... 目的对应用超声心动图联合组织多普勒成像(TDI)评估腹膜透析患者心功能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腹膜透析患者,患者于腹膜透析治疗前后采用超声心动图联合TDI检查,评估两组左心功能[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d)、舒张末期室间隔(IVST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短轴缩短率(FS)、每搏输出量(SV)]。结果治疗后,患者的LVPWTd、IVSTd、LVDs、LVDd、LAD、LVEDV、LVESV、FS、SV高于治疗前,LVEF低于治疗前(P<0.05);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67(13/60),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LVEF、SV与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将超声心动图联合TDI技术应用于腹膜透析患者心功能的评估中,能为患者心功能的评估提供有益信息,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其心血管状况,从而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组织多普勒成像(tdi) 腹膜透析 心功能 心血管不良事件
原文传递
组织多普勒技术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心脏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文娇 赵旭 葛婷婷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6-90,共5页
目的:探究组织多普勒(TDI)技术在妊娠期糖尿病(GDM)胎儿心脏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20例GDM孕妇(血糖控制良好组133例,血糖控制不良组87例)和220例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按照孕周分为24~27+6周、28~31+6周、32~35+6周、36~40... 目的:探究组织多普勒(TDI)技术在妊娠期糖尿病(GDM)胎儿心脏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20例GDM孕妇(血糖控制良好组133例,血糖控制不良组87例)和220例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按照孕周分为24~27+6周、28~31+6周、32~35+6周、36~40周。应用TDI技术测量胎儿心脏房室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a)、及收缩期运动速度(Sa)、等容收缩时间(ICT)、等容舒张时间(IRT)、心室射血时间(ET),并计算Ea/Aa比值及Tei指数[Tei指数=(ICT+IRT)/ET]。结果:在孕32周后,GDM血糖控制良好组、血糖控制不良组和正常妊娠组间二尖瓣环Ea/Aa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DM血糖控制良好和不良组二尖瓣环Ea/Aa均小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GDM血糖控制良好与不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孕周3组间三尖瓣环Ea/Aa、二尖瓣环Sa、三尖瓣环Sa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孕28周后,3组间左、右心室Tei指数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DM血糖控制良好组与不良组左、右心室Tei指数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GDM血糖控制良好与不良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GDM对胎儿心脏功能产生一定影响,表现为孕晚期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心脏整体功能下降,而在孕中、晚期收缩功能无显著变化,孕妇血糖控制情况与胎儿心脏功能改变无明显相关性。应用TDI技术对评估GDM胎儿心脏功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胎儿心脏功能 超声心动图 组织多普勒技术 TEI指数
下载PDF
Tei指数对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右室功能的评估 被引量:3
7
作者 胡小玲 刘姝妮 +1 位作者 谭开彬 李书兵 《甘肃科学学报》 2018年第2期50-53,共4页
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定右室Tei指数评估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右室功能。选取临床诊断为甲亢性心脏病患者58例,单纯性甲亢患者63例和正常健康体检人员52例,分为甲亢心组,单纯甲亢组和正常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传统右室功... 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定右室Tei指数评估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右室功能。选取临床诊断为甲亢性心脏病患者58例,单纯性甲亢患者63例和正常健康体检人员52例,分为甲亢心组,单纯甲亢组和正常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传统右室功能指标,并通过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测定右室Tei指数,通过3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甲亢心组Tei指数(0.44±0.09)高于单纯甲亢组(0.37±0.053)和正常组(0.32±0.026),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心组RA、RV及传统心功能指标EF、E/e与单纯甲亢组、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甲亢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得,Tei指数能较早期地评估甲亢心患者右心功能,可有效指导临床诊断、治疗甲亢心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亢性心脏病 组织多普勒 TEI指数 右室功能
下载PDF
三维成像二维钛网成形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2
8
作者 位振清 孙连军 +1 位作者 仇汉城 张滨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444-445,461,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成像二维钛网成形颅骨修补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选择2004年7月~2007年2月收治的87例颅骨缺损患者,其中45例行三维钛网修补,42例行三维成像二维钛网修补,随访修补效果。[结果]随访0.5~3年,三维钛网组发生并发症16例,... [目的]探讨三维成像二维钛网成形颅骨修补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选择2004年7月~2007年2月收治的87例颅骨缺损患者,其中45例行三维钛网修补,42例行三维成像二维钛网修补,随访修补效果。[结果]随访0.5~3年,三维钛网组发生并发症16例,其中钛网内陷2例,钛网切割头皮致钛网外露3例,边缘翘起2例,术后感染1例,皮下积液8例;二维钛网组2例出现皮下积液。[结论]三维成像二维钛网颅骨修补避免了三维钛网的缺点,减少了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成像 二维钛网 三维钛网
下载PDF
组织多普勒和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高血压左心室Tei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凤 高岚 +2 位作者 洪小苏 薛永霞 江建良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3-376,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组织多普勒与脉冲多普勒两种方法测量左室Tei指数的一致性,探讨Tei指数在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4例高血压病患者和78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组织多普勒与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功能Tei指数,分... 目的对比观察组织多普勒与脉冲多普勒两种方法测量左室Tei指数的一致性,探讨Tei指数在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4例高血压病患者和78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组织多普勒与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功能Tei指数,分析两种超声心动图方法获得的左心室Tei指数的相关性。对高血压组按血压分级,并将高血压组各级的Tei指数及其他参数与正常对照组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Tei指数为(0.61±0.25),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Tei指数为(0.63±0.26),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1,P<0.01);高血压组各级的Tei指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与脉冲多普勒一样,组织多普勒也是获得左室功能指标——Tei指数的一种简单可靠超声心动图方法;Tei指数在各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功能评价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心室功能 TEI指数 组织多普勒 高血压
下载PDF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房室传导延迟AAI与DDD模式心肌节段运动
10
作者 陈晓栋 许迪 +5 位作者 周蕾 雍永宏 陈莉 王璎瑛 张荣 廖铭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6-589,F0003,共5页
目的: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伴房室传导延迟的患者分别设置为AAI和DDD模式,通过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对两种模式时各节段心肌的运动分析,探讨起搏模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SSS伴Ⅰ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24例,分别设置为AAI... 目的: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伴房室传导延迟的患者分别设置为AAI和DDD模式,通过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对两种模式时各节段心肌的运动分析,探讨起搏模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SSS伴Ⅰ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24例,分别设置为AAI模式和AV间期优化的DDD起搏模式,运用QTVI比较这两种起搏模式下心肌节段收缩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速度(Ve),舒张晚期速度(Va)和位移(D)。结果:在左室多数基底段及右室游离壁基底段Vs和Ve在AAI模式时大于DDD模式时(P<0.05);前间隔基底段Vs及下壁基底段的Ve在两种模式下尽管无统计学差异,但AAI模式较DDD模式有增大的趋势;基底段的Va在两种模式下差异无显著性(P>0.05)。左室心肌中段和右室游离壁心肌中段的Vs、Ve、Va及左室和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段的D在AAI模式和DDD模式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①SSS伴房室传导延迟(PR>200ms且<260ms)患者AAI起搏模式下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均优于AV间期优化的DDD起搏模式;②QTVI可早期显示AAI和DDD起搏状态心肌运动状态的变化,有助于选择合适的起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组织多普勒 优化的AV间期 双腔起搏器 房室传导延迟
下载PDF
组织多普勒超声评价子痫前期胎儿心脏功能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葛婷婷 赵旭 +2 位作者 陈文娇 王媛 薛林燕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0年第7期850-852,共3页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超声在评估子痫前期孕妇胎儿心脏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子痫前期孕妇27例,正常妊娠孕妇67例,通过组织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两组胎儿二、三尖瓣环Ea、Aa、Sa,计算Ea/Aa。结果子痫前期孕妇胎儿二尖瓣环Ea、Ea/Aa、Sa...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超声在评估子痫前期孕妇胎儿心脏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子痫前期孕妇27例,正常妊娠孕妇67例,通过组织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两组胎儿二、三尖瓣环Ea、Aa、Sa,计算Ea/Aa。结果子痫前期孕妇胎儿二尖瓣环Ea、Ea/Aa、Sa均小于正常妊娠胎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二尖瓣环Aa、三尖瓣环Ea、Aa、Ea/Aa、S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孕妇胎儿左心功能较易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多普勒 子痫前期 胎儿 心脏功能
原文传递
多普勒组织成像与二维超声检测梗死心肌运动的比较研究
12
作者 沈斌 刘励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比较多普勒组织成像(TDI)速度图与常规二维(2D)超声图在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差异,评估TDI诊断梗死缺血心肌运动的价值。方法对48例健康者和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常规2D超声检查。对心尖四腔切面、二腔切面... 目的比较多普勒组织成像(TDI)速度图与常规二维(2D)超声图在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差异,评估TDI诊断梗死缺血心肌运动的价值。方法对48例健康者和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常规2D超声检查。对心尖四腔切面、二腔切面、左室长轴切面、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和短轴切面的室壁运动,使用TDI技术测量各室壁节段内膜下心肌运动峰值速度。在心尖左室长轴上计算跨壁速度梯度。当测量值低于正常对照值下限(均数-1.96标准差),则判断为室壁运动异常。设置对TDI速度图检测数据的可重复性检验。结果TDI速度图对室壁运动异常总的检出率显著高于2D超声(P<0.01)。依据6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发现,TDI速度图检测梗死和缺血心肌的准确性和敏感性高于2D超声(P<0.05),但其特异性低于后者。TDI速度图检测所得的数据有较好的可重复性。结论在检测梗死和缺血心肌室壁运动异常方面,TDI优于常规2D超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组织成像 二维超声 心肌梗死
下载PDF
心肌多普勒组织显像与心肌增厚率相关分析
13
作者 杜波 张萍萍 +1 位作者 王立真 崔琼熏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01-102,共2页
目的 研究脉冲多普勒组织显像评价室壁运动的可行性。方法 对 19例研究对象左室基底段心肌进行脉冲多普勒组织显像并测量最大收缩速度及心肌收缩平均加速度和在同一部位的M mode运动轨迹上测量心肌增厚率 ,对其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 目的 研究脉冲多普勒组织显像评价室壁运动的可行性。方法 对 19例研究对象左室基底段心肌进行脉冲多普勒组织显像并测量最大收缩速度及心肌收缩平均加速度和在同一部位的M mode运动轨迹上测量心肌增厚率 ,对其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心肌脉冲多普勒显像的最大收缩速度与M Mode测量的心肌增厚率呈中度相关 (r=0 5 5 ,P <0 0 5 ) ,脉冲多普勒组织显像的心肌收缩平均加速度与M mode的心肌增厚率呈中度相关 (r=0 5 6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多普勒组织显像 速度 加速度 M-MODE 心肌增厚率
下载PDF
组织多普勒成像对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衰患者左心功能评价
14
作者 杨洁梅 赵进军 +3 位作者 修春红 沈景霞 刘慧 薛凤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3期479-482,448,共5页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评价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衰患者左室长轴功能特点。方法:选取30名健康人(Ⅰ组)、EF>50%的心衰患者30名(Ⅱ组)和EF<50%的心衰患者30名(Ⅲ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TDI在二尖瓣环室间隔(ivs)、侧壁(l)、前...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评价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衰患者左室长轴功能特点。方法:选取30名健康人(Ⅰ组)、EF>50%的心衰患者30名(Ⅱ组)和EF<50%的心衰患者30名(Ⅲ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TDI在二尖瓣环室间隔(ivs)、侧壁(l)、前壁(a)、后壁(p)、下壁(d)测量其Sm、DSm、IVCTm、TSm、Em、Am、IVRTm、TEm等指标。结果:Ⅰ组、Ⅱ组、Ⅲ组DSm、Sm逐渐减低,(P<0.05);而IVCTm、TSm逐渐升高(P<0.05);IVRTm、TEm在Ⅰ组、Ⅲ组、Ⅱ组逐渐升高(P<0.05);DSm及TEm在诊断EF>50%心衰患者心功能的指标中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同样DSp及TEp在五个位点中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射血分数正常的心衰患者存在收缩减低;DSm及TEm是诊断EF>50%心衰患者心功能比较有效的指标;后壁是诊断的最佳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多普勒成像 左室射血分数 射学分数正常的心衰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织多普勒的变化特征
15
作者 黄慧贤 胡大一 +9 位作者 朱天刚 陈真 郭实 吴旸 刘俊琪 刘庚 余阳 丁茜 王欣 权欣 《北京医学》 CAS 2006年第9期547-55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组织多普勒变化特征。方法以31例首次发病的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发病24h内获取其标准心尖二腔、长轴、四腔二维彩色组织多普勒图像,描记心肌各节段的组织速度图(TVI)、组织位移(TT)曲线,测量基底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组织多普勒变化特征。方法以31例首次发病的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发病24h内获取其标准心尖二腔、长轴、四腔二维彩色组织多普勒图像,描记心肌各节段的组织速度图(TVI)、组织位移(TT)曲线,测量基底段、中段收缩相峰值,并与40例正常人对照分析。结果前壁AMI患者的收缩期心肌运动速度峰值(Sm)和组织位移峰值(D)与正常人比较,梗死相关动脉(IRA)非完全闭塞组前壁中段和前间隔基底段、中段D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1);IRA完全闭塞组连同前壁基底段Sm和D减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1),峰值低于非完全闭塞;下壁AMI患者只有完全闭塞时下壁基底段和侧壁中段表现出减低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1、P<0.05)。AMI患者非梗死相关动脉(NIRA)的Sm和D与正常人比较,前壁AMI所有侧壁、下壁、后壁和室间隔基底段、中段的Sm和D减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下壁AMI只在后壁、侧壁部分节段减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前壁AMI患者的Sm和D与正常人比较能够在急性缺血早期无创、定量、准确、敏感地区分正常及缺血、坏死心肌病变程度加重,敏感性增加。在下壁AMI患者的Sm和D的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组织多普勒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CA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