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监察案件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体系:法理解构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硕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5-126,共12页
为保障监察程序与刑事诉讼程序的顺利衔接,《监察法》通过"对标"刑事证据体系的方式创设了监察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现了非法证据排除的"监审一体化"。但在法理层面,这种做法既有违监察规律,也不符合"以审判为... 为保障监察程序与刑事诉讼程序的顺利衔接,《监察法》通过"对标"刑事证据体系的方式创设了监察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现了非法证据排除的"监审一体化"。但在法理层面,这种做法既有违监察规律,也不符合"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方向,还涉嫌违反程序分离原则。构建符合监察规律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要立基于监察案件处理全过程的整体视角,在阐明相关法理的前提下进行制度完善。首先,在司法证据规则中,应区分一般刑事案件与职务犯罪案件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其次,应统一监察证据规则与司法证据规则中关于"监察非法证据"的认定标准;再次,在监察证据规则中,应根据政务处分、职务犯罪处置等行为属性的不同,分别制定差异化的排除规则;最后,应授权案件各个处理阶段的事实认定者根据个案情况,裁量决定是否排除非法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调查 监察非法证据 监察规律 证据排除
原文传递
监察程序中非法证据排除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进路——以《监察法》第33条第3款为视角
2
作者 张雯雅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0-95,共6页
我国《监察法》以“对标”刑事诉讼证据体系的方式创设了监察程序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现了对于非法证据进行排除的“监审一体化”,不仅能够体现“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根本意志,而且也能使监察机关进行有效的自我监督... 我国《监察法》以“对标”刑事诉讼证据体系的方式创设了监察程序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现了对于非法证据进行排除的“监审一体化”,不仅能够体现“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根本意志,而且也能使监察机关进行有效的自我监督、自我制约。《监察法》第33条第3款中规定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为监察调查与刑事司法提供了证据方面的衔接依据,但还需进一步细化。为保障监察程序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得到有效实施,应当兼顾司法与监察整体规律与秩序,在监察机关内部设置相对分离的“二元主体”,也应重视诉讼程序中司法机关对监察证据合法性的“外部审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证据排除 监察调查 证据衔接 《监察法》第33条第3款
原文传递
监察证据适用非法证据排除:前提条件、现实困境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岸英 林艺芳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1年第3期66-75,共10页
2018年《监察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了监察证据与刑事证据的转化机制,赋予监察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为保障监察证据的合法性,在刑事诉讼程序中适用非法证据排除有着重要的功能和价值意义。然而,因立法规定不明确和实践运用... 2018年《监察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了监察证据与刑事证据的转化机制,赋予监察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为保障监察证据的合法性,在刑事诉讼程序中适用非法证据排除有着重要的功能和价值意义。然而,因立法规定不明确和实践运用不协调,导致监察证据在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时存在困境。如两法规定的监察证据与刑事证据种类不一致,两法在具体的取证程序方面存在区别,监察程序中缺乏证明非法取证的手段以及在实践中可能存在监察证据排除难的问题。对此,为构建和完善监察证据在刑事诉讼程序中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需要完善两法关于监察证据的规定,明确非法监察证据的内涵和范围,新增非法监察证据的证明手段和贯彻以审判为中心的基本指导理念,以保障职务犯罪案件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法 监察证据 非法证据排除 监督制约机制
下载PDF
监察调查中非法证据排除的困惑及其解决 被引量:2
4
作者 陈伟 邬雨岑 《警学研究》 2022年第1期64-75,共12页
《监察法》明确规定以非法方法获取的证据不得作为案件处置的依据,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但是因《监察法》细化规定的缺失致使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实践操作中面临诸多问题亟待完善。尽管非法证据排除在监察机关调查中兼具程序与实体的双重属... 《监察法》明确规定以非法方法获取的证据不得作为案件处置的依据,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但是因《监察法》细化规定的缺失致使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实践操作中面临诸多问题亟待完善。尽管非法证据排除在监察机关调查中兼具程序与实体的双重属性,但是却没有获得与普通刑事司法中非法证据排除的同等法律地位。非法证据排除的操作困境应在监察全覆盖的案件调查中予以重视,需要从监察权规范行使与权利保障理念的视角进行合理构建。在其适用过程中通过构建证据合法性内外审查机制、严格排除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有效衔接刑事诉讼法证据规则、确立职务违法案件的非法证据排除等机制,更好实现非法证据在监察调查案件中的规范排除,确保监察权的规范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证据排除 监察调查 违纪违法 权利保障
下载PDF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监检衔接机制中的运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武超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6-14,共9页
“法法衔接”的关键在于监察证据与刑事诉讼证据的衔接,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监检衔接机制中的运用是证据衔接的重点。然而,在其制度构建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出现了程序设置的脱节。为保障“法... “法法衔接”的关键在于监察证据与刑事诉讼证据的衔接,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监检衔接机制中的运用是证据衔接的重点。然而,在其制度构建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出现了程序设置的脱节。为保障“法法衔接”的顺利进行,需要把握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范构造与目的,遵循“标准一致、规则分设”的理念,借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立法,使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合理地运用到监察调查程序中,进而实现其在监检衔接机制中的规范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证据排除 监检衔接 监察调查 刑事诉讼 证据衔接
下载PDF
党纪处分证据与政务处分证据的衔接协调规则研究
6
作者 王译 《党内法规研究》 2023年第3期107-117,共11页
党纪处分与政务处分在党政机构“合署办公”的组织模式下,在证据层面形成了收集、认定、移交与审查的协作关系。虽然从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关系出发,党纪处分证据与政务处分证据的规范依据不同,但在法定类型、收集和认定方式上均存在关... 党纪处分与政务处分在党政机构“合署办公”的组织模式下,在证据层面形成了收集、认定、移交与审查的协作关系。虽然从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关系出发,党纪处分证据与政务处分证据的规范依据不同,但在法定类型、收集和认定方式上均存在关联性。党纪处分证据与政务处分证据的衔接协调在主体层面上存在先行启动与同步进行这两类方式。在区分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属性的前提下,党内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具备了两类证据的转换条件。完善党纪处分证据与政务处分证据的审查判断规则,应明确两类证据不同层次的证明标准适用相对独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未来立法不仅要强化纪检监察机关的自我监督效能,更应保障被处分对象的程序救济权利,并优化司法机关的外部监督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署办公 政务处分 证据审查判断 非法证据排除 监督保障
下载PDF
存疑性听证:我国刑事司法证据认定制度体系的完善 被引量:1
7
作者 向勇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10,共10页
司法证据效力是影响审判质量的关键因素。司法证据效力不足的问题在本质上源于证据的模糊性。从问题证据产生的直接原因来看,证据效力认定权力过分集中在检察院和法院等司法机关是首要原因;而从既有的非法证据排除机制运行的现实状况来... 司法证据效力是影响审判质量的关键因素。司法证据效力不足的问题在本质上源于证据的模糊性。从问题证据产生的直接原因来看,证据效力认定权力过分集中在检察院和法院等司法机关是首要原因;而从既有的非法证据排除机制运行的现实状况来看,非法证据也并没有被有效排除。在通过司法程序本身来解决证据效力问题存在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势必需要建构存疑性听证制度,致力于解决司法证据效力不足的问题。但是,存疑性听证制度只是我国刑事司法证据认定制度体系的补充,性质上属于司法辅助程序。以存疑性听证来完善司法证据认定制度,要求构建司法证据听证前置程序,将具有程序性质的证据效力问题与事实认定问题相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疑性听证 证据模糊性 非法证据 举证模式 监督机制 制度体系
下载PDF
监察调查与刑事侦查排除非法证据立法模式审视 被引量:1
8
作者 拜荣静 王钰彤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1年第6期151-164,共14页
在监察体制改革逐步深化背景下,证据收集活动对监察委准确高效办理职务犯罪案件的重要性凸显,监察调查与刑事诉讼衔接中的证据排除适用也是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之一。比较监察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相关立法,调查活动与侦查活动中非法证据排除... 在监察体制改革逐步深化背景下,证据收集活动对监察委准确高效办理职务犯罪案件的重要性凸显,监察调查与刑事诉讼衔接中的证据排除适用也是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之一。比较监察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相关立法,调查活动与侦查活动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立法模式存在明显差异。非法证据排除作为刑事诉讼中的重要证据规则立法,规则严格法定、发挥监督、制裁和保障功能是其在当前刑事司法中的特点。但审视监察法的证据规定,不仅立法内容偏少,而且存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定范围模糊、权力行使与责任承担不够清晰、内部监督成效不明显等问题。比较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立法模式和监察调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立法模式的差异性,促进监察法和刑事诉讼法良好衔接,从而严格排除非法证据,实现公正司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证据排除 监察调查 立法模式 刑事侦查
下载PDF
检察机关在审查批准逮捕环节排除非法证据问题研究
9
作者 于洋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65-66,共2页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了检察机关作为非法证据排除裁判主体的地位,但遗憾的是并未对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应适用何种程序予以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了检察机关作为非法证据排除裁判主体的地位,但遗憾的是并未对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应适用何种程序予以规定,造成了检察机关空有非法证据排除权却难以运用的尴尬现状。本文将对检察机关在审查批准逮捕环节排除非法证据时应起的作用、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以期为检察机关正确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证据排除 审查批准逮捕 侦查监督权
下载PDF
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的模式重构——以《刑事诉讼法》第56条为视角
10
作者 高敔馨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9-47,共9页
《刑事诉讼法》第56条无差别地赋予公检法三机关在各自诉讼阶段排除非法证据的义务,但从实践面向出发,审前阶段的非法证据排除缺乏规范性与实效性,在操作层面也异变为检警重塑证据的把关程序。因此,有必要以检察机关为切入视角,探索审... 《刑事诉讼法》第56条无差别地赋予公检法三机关在各自诉讼阶段排除非法证据的义务,但从实践面向出发,审前阶段的非法证据排除缺乏规范性与实效性,在操作层面也异变为检警重塑证据的把关程序。因此,有必要以检察机关为切入视角,探索审前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差别化程序。立足于我国检察制度的内部职能划分,派驻检察与巡回检察是符合政策导向的特色检察制度,建立“以派驻检察为重点,以巡回检察为抓手”的审前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有诸多益处,尤其能够在发现非法证据线索、完善诉侦衔接、实现检察机关内部制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此为出发点重构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的模式,可以打破适用于审判阶段证据排除的传统模式,重释其功能定位与规制重点,创新性地激活审前非法证据排除程序,扩张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侦查监督 诉侦衔接 派驻检察 巡回检察
下载PDF
纸面上的程序法:原因与出路分析——以我国刑事领域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为例
11
作者 高勇 《宜春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5,共5页
我国虽然制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仍然无法有效阻止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现象和冤假错案的产生。究其根本原因,一是与传统观念相冲突,因而无法获得人们在认知上的尊重;二是法治不健全,法律没有足够的权威,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实践中自然... 我国虽然制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仍然无法有效阻止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现象和冤假错案的产生。究其根本原因,一是与传统观念相冲突,因而无法获得人们在认知上的尊重;二是法治不健全,法律没有足够的权威,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实践中自然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在当前,要使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防止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上发挥应有作用,必须对其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督,包括各级党委的监督、各级人大的监督、媒体的监督以及司法机关相互之间的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讯逼供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执法监督 执政党的监督
下载PDF
监察程序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范分析——以《监察法实施条例》相关条款为分析对象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辉 《证据科学》 2022年第4期404-416,共13页
监察证据具备转化为刑事证据的资格,但监察证据并不等同于刑事证据。监察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独立于刑事非法证据规则而存在,但当前阶段仍需借助刑事非法证据规则弥补监察立法的不足。《监察法实施条例》作为首部监察法规,对《监察法》确... 监察证据具备转化为刑事证据的资格,但监察证据并不等同于刑事证据。监察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独立于刑事非法证据规则而存在,但当前阶段仍需借助刑事非法证据规则弥补监察立法的不足。《监察法实施条例》作为首部监察法规,对《监察法》确立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进行了细化和完善,明确了监察机关对司法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的回应义务,廓清了非法收集证据的方式,创设了非法证据的排除模式,界定了暴力和威胁的方法及限度,完善了非法证据排除的启动程序。为准确把握监察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应基于与刑事非法证据规则的融贯与衔接、强化监察内部监督及遵从制定法解释方法的立场对《监察法实施条例》第8条、第65条、第66条等条款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委员会 非法证据 证据排除规则 《监察法实施条例》 法释义学解释
原文传递
审查逮捕环节排除非法证据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萍 《证据科学》 2018年第1期16-28,共13页
在审查逮捕环节排除非法证据,具有客观中立、高效快捷、程序简便、司法成本较低等明显的阶段优势和独特的诉讼价值,甚至可以认为,审查逮捕环节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依法准确适用是防范冤错案件的关键之一。本文对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阶段... 在审查逮捕环节排除非法证据,具有客观中立、高效快捷、程序简便、司法成本较低等明显的阶段优势和独特的诉讼价值,甚至可以认为,审查逮捕环节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依法准确适用是防范冤错案件的关键之一。本文对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阶段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必要性、理论依据进行系统研究,并结合当下的司法实践展开深入分析,揭示存在的问题、阐释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对未来的改革完善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查逮捕 非法证据排除 侦查监督
原文传递
诉前环节非法证据排除检察监督机制探究
14
作者 王世楠 《梧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44-51,共8页
新《刑事诉讼法》关于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的创新规定,凸显其监督执行者、法律守护人和证据裁判官的诉讼地位。但是,由于新法对非法证据排除适用未作详尽措置,检察机关的证据监督操作依然陷入静态监督与动态监督、自向证明与他向证明... 新《刑事诉讼法》关于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的创新规定,凸显其监督执行者、法律守护人和证据裁判官的诉讼地位。但是,由于新法对非法证据排除适用未作详尽措置,检察机关的证据监督操作依然陷入静态监督与动态监督、自向证明与他向证明、配合协作与监督制约、证据证明力与证据能力四个方面的困境与迷思。鉴于此,结合我国检察权的法律监督属性,检察机关应从诉前环节完善非法证据排除机制由单一制裁向合意、联动、参与监督转型的程序性建构,拓展预防和监控公安机关非法取证行为的能动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前环节 非法证据排除 检察机关 监督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