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TS序列分析及其在植物真菌病害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8
1
作者 赵杰 《陕西农业科学》 2004年第4期35-37,共3页
近年来 ,利用 PCR扩增病原菌核糖体 ITS(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基因区段进行病原菌鉴定、检测及病害诊断技术得到了发展 ,利用病原菌在 r DNA的 ITS区段既具保守性又在科、属、种水平上均有特异性序列的特性 ,对 ITS区进行 PCR... 近年来 ,利用 PCR扩增病原菌核糖体 ITS(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基因区段进行病原菌鉴定、检测及病害诊断技术得到了发展 ,利用病原菌在 r DNA的 ITS区段既具保守性又在科、属、种水平上均有特异性序列的特性 ,对 ITS区进行 PCR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后再设计特异性引物来诊断和检测植物病原菌 ,尤其是植物病原真菌的分子检测已越来越被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s序列分析 植物真菌病害 分子检测 PCR技术
下载PDF
湖南芷江辣椒上一种新炭疽病的病原鉴定 被引量:41
2
作者 夏花 朱宏建 +1 位作者 周倩 高必达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0-125,共6页
2009年8月湖南省芷江县线果型辣椒品种红秀2003未成熟果实上发生了一种新炭疽病。典型病斑长椭圆状,其中央呈成片黄褐色粉末,外围粉红色小点呈同心圆排列,边缘水渍状。8个分离菌株(HNZJ001-HNZJ008)培养时菌落初呈白色,渐变为浅红色,后... 2009年8月湖南省芷江县线果型辣椒品种红秀2003未成熟果实上发生了一种新炭疽病。典型病斑长椭圆状,其中央呈成片黄褐色粉末,外围粉红色小点呈同心圆排列,边缘水渍状。8个分离菌株(HNZJ001-HNZJ008)培养时菌落初呈白色,渐变为浅红色,后期加深,具明显灰黑色同心轮纹。分生孢子盘无刚毛,分生孢子单胞,大小为15.8μm×4.1μm,含2~7个油球,一端稍尖。分离菌株HNZJ001针刺接种,在离体的成熟果和未成熟果上均产生病斑,而作为对照的胶孢炭疽菌Collec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菌株LSQ1不能侵染未成熟果。核糖体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的PCR产物经测序后做BLAST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与尖孢炭疽菌C.acutatum(有性阶段为尖孢小丛壳Glomerella acutata)的ITS序列100%相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置信度高达100%,据此确定该病原为尖孢炭疽菌。这是国内辣椒上尖孢炭疽菌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ctotrichum acutatum 炭疽病 病原菌 its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苏皖产大戟属药用植物rDNA的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蒋继宏 孟娜 +2 位作者 曹小迎 周守标 戴传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00-902,共3页
目的研究苏皖产大戟属内6种药用植物的ITS长度的变异,为探讨大戟属植物的系统演化关系和大戟属植物鉴定提供DNA分子证据.方法利用PCR技术对大戟属植物的rDNA ITS区碱基序列进行测定.结果这6种大戟属植物的ITS1的长度范围为255~262 bp,I... 目的研究苏皖产大戟属内6种药用植物的ITS长度的变异,为探讨大戟属植物的系统演化关系和大戟属植物鉴定提供DNA分子证据.方法利用PCR技术对大戟属植物的rDNA ITS区碱基序列进行测定.结果这6种大戟属植物的ITS1的长度范围为255~262 bp,ITS2的长度范围为214~236 bp.运用Mega2软件进行的系统分析得到大戟属内6种植物的系统进化树.这一分析结果与来自形态学的研究结果相吻合.结论此法可用于大戟属植物种间及真伪品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its序列分析 rDNAits 大戟属植物 DNA分子 PCR技术 系统进化树 植物鉴定 碱基序列 its1 its2 系统分析 分析结果 伪品鉴别 长度 形态学
下载PDF
基于ITS序列分析探讨杜鹃属映山红亚属的组间关系 被引量:22
4
作者 高连明 杨俊波 +1 位作者 张长芹 李德铢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3-320,共8页
以叶状苞亚属的叶状苞杜鹃为外类群 ,对杜鹃属映山红亚属 (subg .Tsutsusi) 2组 12种杜鹃和羊踯躅亚属 (subg .Pentanthera) 3组 4种杜鹃的ITS区 (包括 5 8SrDNA)的序列进行了系统学分析。 3个亚属的ITS区序列长度范围为 6 42 - 6 45b... 以叶状苞亚属的叶状苞杜鹃为外类群 ,对杜鹃属映山红亚属 (subg .Tsutsusi) 2组 12种杜鹃和羊踯躅亚属 (subg .Pentanthera) 3组 4种杜鹃的ITS区 (包括 5 8SrDNA)的序列进行了系统学分析。 3个亚属的ITS区序列长度范围为 6 42 - 6 45bp。排序后ITS区的序列长度为 6 5 3个位点 ,gap做缺失处理时 ,变异位点和信息位点分别占 6 5 8%和 3 6 8%。运用PAUP4 0软件分析 ,获得 15个最简约树 ,步长为 75 ,一致性指数 (CI)和维持性指数 (RI)值分别为 0 9333和 0 95 15 ,利用 15个最简约树获取严格一致树 ,结果表明 :1)映山红亚属为一单系类群 ,其内部支持率为 81% ;2 )不支持将R tashiroi独立成假映山红组 ,也不支持将R tashiroi并入映山红组 ,而支持将R tashiroi并入轮生叶组中的观点 ;3)支持将R tsusiophyllum并入映山红组中的观点 ;4 )大字杜鹃的系统位置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s序列分析 杜鹃属 映山红亚属 组间关系 系统发育
下载PDF
我国几种松干锈菌亲缘关系的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26
5
作者 侯丽冰 贺伟 +1 位作者 刘小勇 杨佐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75-182,共8页
首次对我国松干锈菌的核糖体DNA中的内转录间隔区 (ITS)序列进行了测定 ,并与得到普遍承认的国外柱锈菌属其它种的ITS进行了比较 .运用PAUP和TREECON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得到了一致的结果 :我国Cron artiumflaccidum和C .quercuum的... 首次对我国松干锈菌的核糖体DNA中的内转录间隔区 (ITS)序列进行了测定 ,并与得到普遍承认的国外柱锈菌属其它种的ITS进行了比较 .运用PAUP和TREECON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得到了一致的结果 :我国Cron artiumflaccidum和C .quercuum的菌株各自分别形成一个分支 ,而C .ribicola按锈孢子寄主分成了红松和华山松两个分支 ,红松上和华山松上的C .ribicola相互间遗传距离很大 ,分别和其它的种平行 ,该结果显示了原来被鉴定为C .ribicola的我国特有的华山松疱锈菌 ,可能是一个不同于C .ribicola的独立的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干锈菌 亲缘关系 its序列分析 中国
下载PDF
天目山山胡椒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吴晓菡 李文超 秦路平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7-113,共7页
采用表面消毒法,从浙江天目山野生山胡椒〔Lindera glauca(Sieb.et Zucc.)Blume〕的茎、叶和树皮中分离出内生真菌,基于ITS序列分析进行分类鉴定;并以内生真菌的分离率、定殖率、分离频率、多样性指数(H')及相似性系数为指标,分析... 采用表面消毒法,从浙江天目山野生山胡椒〔Lindera glauca(Sieb.et Zucc.)Blume〕的茎、叶和树皮中分离出内生真菌,基于ITS序列分析进行分类鉴定;并以内生真菌的分离率、定殖率、分离频率、多样性指数(H')及相似性系数为指标,分析了山胡椒内生真菌的菌群组成及多样性。结果显示:在26株山胡椒样株的728块组织块中共分离得到328株内生真菌(茎、叶和树皮中分别有161、40和127株);共鉴定出44个分类单元(茎、叶和树皮中各有19、18和28个),其中25个分类单元鉴定到种、17个鉴定到属、2个鉴定到科,ITS序列的GenBank登录号从JF502420至JF502462。在44个分类单元中,有40个分类单元属于子囊菌(310株),存在于山胡椒的各个部位;仅有4个分类单元属于担子菌(18株),且仅存在于茎和树皮中。山胡椒茎、树皮和叶中内生真菌的定殖率分别为65%、60%和15%,分离率分别为0.77、0.61和0.19;叶和树皮中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指数均为2.63,远大于茎(H'=1.83)。山胡椒内生真菌的优势属为Phomopsis、Paraconiothyrium、Phoma和Colletotrichum,大量存在于叶、茎和树皮中。山胡椒茎与树皮、茎与叶及叶与树皮间内生真菌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27、0.19和0.18,显示树皮和叶之间以及树皮和茎之间内生真菌的组成极不相似。研究结果表明:山胡椒体内存在大量的内生真菌,其茎、叶和树皮的内生真菌菌群组成具有一定程度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且内生真菌的分布具有组织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胡椒 内生真菌 组成 多样性 its序列分析 相似性
下载PDF
基于rDNA ITS序列探讨部分腐霉种的系统发育与其形态特征 被引量:18
7
作者 楼兵干 张炳欣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7-220,共14页
基于对73株计58种腐霉和6种疫霉的核糖体DNA的ITS序列分析,以海生疫霉为外围群,按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对腐霉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8种腐霉中,Pythium ostracodes,P.chamaehyphon,P.carbonicum,P.montanum和P.vexan... 基于对73株计58种腐霉和6种疫霉的核糖体DNA的ITS序列分析,以海生疫霉为外围群,按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对腐霉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8种腐霉中,Pythium ostracodes,P.chamaehyphon,P.carbonicum,P.montanum和P.vexans归为同一组,介于其它腐霉和疫霉之间,这5种腐霉的孢子囊均为球形;现已归为疫霉属的P.undulatum 单独为一组,它与腐霉的亲缘关系比疫霉更近;其余52种腐霉聚成一大组,这52种腐霉基本上按孢子囊或菌丝膨大体形态分成Ⅰ、Ⅱ两组:第1组31种腐霉, 其中30种腐霉的孢子囊或菌丝膨大体为球形;第Ⅱ组21种腐霉,其中19种腐霉的孢子囊为丝状、瓣状或裂片状。基于ITS序列分析,腐霉属的其它性状如藏卵器壁是否光滑、卵孢子是否满器、雄器的着生方式和数量、异宗配合等呈多元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NA 形态特征 its序列分析 核糖体DNA 系统发育关系 系统发育树 孢子囊 亲缘关系 异宗配合 疫霉属 腐霉属 卵孢子 球形 膨大 菌丝
下载PDF
壶瓶枣褐斑病病原菌的鉴定 被引量:21
8
作者 于占晶 侯晓杰 +2 位作者 崔建州 冉隆贤 吕小红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3,共7页
近几年来,山西红枣发生了1种严重的果实病害,症状表现为果顶或果肩部位形成红褐色的病斑。本研究以壶瓶枣为材料,对病菌进行分离。通过室内和田间致病性测定以及人工接种后再分离病菌,证明编号为CN535的真菌菌株为该病的致病菌。该病菌... 近几年来,山西红枣发生了1种严重的果实病害,症状表现为果顶或果肩部位形成红褐色的病斑。本研究以壶瓶枣为材料,对病菌进行分离。通过室内和田间致病性测定以及人工接种后再分离病菌,证明编号为CN535的真菌菌株为该病的致病菌。该病菌在PDA上7d菌落直径达69.2~73.5mm,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均发达,具明显的浅灰与墨绿色的同心轮纹;分生孢子单生或短链生,具纵横隔膜和短喙,大小为(22.5~40.0)μm×(8.0~13.5)μm,为典型的Alternaria属真菌特征。其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与A.alternata、A.tenuissima、A.longipes、A.mali和A.citri的同源性均为100%。用2对链格孢菌的专用引物AAF2/AAR3和Aalt-F/Aalt-R分别扩增出相对应的341和450bp的片段。综合形态特征和分子分析结果,确定壶瓶枣褐斑病的病原菌为A.alternata(Fries)Keissl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孢菌 形态鉴定 its序列分析 专化性扩增
原文传递
五家制药企业洁净区微生物群落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亚茹 余萌 +2 位作者 肖璜 王似锦 马仕洪 《中国药事》 CAS 2019年第7期796-802,共7页
目的:研究制药企业洁净区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及分布规律,为制药企业良好的微生物控制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超标调查分析、药品检出菌溯源分析及洁净环境菌数据库的建立与分析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在A、B、C、D、E五家制药企业的生产洁净车... 目的:研究制药企业洁净区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及分布规律,为制药企业良好的微生物控制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超标调查分析、药品检出菌溯源分析及洁净环境菌数据库的建立与分析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在A、B、C、D、E五家制药企业的生产洁净车间、洁净实验室、操作人员等监控点采集沉降菌,运用16S rRNA序列分析、ITS序列分析、看家基因序列分析,将收集获得的细菌、真菌鉴定到属或种。结果:本研究共收集获得细菌139株,真菌5株。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判定葡萄球菌属40株,占比27.8%;微球菌属27株,占比18.8%;芽孢杆菌属16株,占比11.1%;微杆菌属9株,占比6.3%;不动杆菌属8株,占比5.6%;假单胞菌属6株,占比4.2%;真菌5株,占比3.5%;其他分属于10个属的菌株共33株,占比22.9%。结论:制药洁净环境微生物的组成主要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包括葡萄球菌、微球菌;革兰氏阳性杆菌包括芽孢杆菌、微杆菌;少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还包括少量真菌。建议制药企业要控制洁净区人员数量,规范人员更衣进场程序和洁净区行为,制定有效的清洁消毒程序,加强环境监控,定期分析监控数据,研究数据变化趋势,出现异常数据,应及时采取措施,使洁净区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洁净区 微生物群落 16S rRNA序列分析 dnaJ序列分析 its序列分析
下载PDF
松杨栅锈菌的ITS序列和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余仲东 刘小勇 曹支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59-1165,共7页
目的比较和分析中国松杨栅锈菌与国外该菌在ITS序列上的差异和中国该菌种内群体分化状况。方法对来自中国不同地域的松杨栅锈菌的5个生理小种11个菌系核糖体ITS序列和微卫星序列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中国菌系同英国菌系ITS序列同源性... 目的比较和分析中国松杨栅锈菌与国外该菌在ITS序列上的差异和中国该菌种内群体分化状况。方法对来自中国不同地域的松杨栅锈菌的5个生理小种11个菌系核糖体ITS序列和微卫星序列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中国菌系同英国菌系ITS序列同源性高(99.8%),同法国、加拿大、德国的菌系同源性略低(99.5%),中国菌系间ITS序列完全相同。ISSR标记表明,供试的11个菌系可区分为西部、北方两大菌群。小种C2同C4、C1、C3小种遗传多样性差异显著,其余小种间无显著差异。小种分化与遗传分化不一定相符,C2小种在遗传上表现单一。结论该菌ITS序列高度保守,不适合种下阶元划分,各菌系ITS序列无显著差异。ISSR标记适合该菌种内群体遗传分析,中国松杨栅锈菌存在西部和北方两大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杨栅锈菌 小种 its序列分析 ISSR标记
下载PDF
甘肃陇西黄芪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8
11
作者 牛世全 耿晖 +2 位作者 韩彩虹 阎薇如 达文燕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5-78,83,共5页
黄芪根腐病是严重影响黄芪产量的病害之一,为确定其致病的主要致病菌,本实验对采自甘肃陇西的黄芪根腐病病株以组织分离、离体根部接种、盆栽实验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获得了5株黄芪根腐病致病菌,并通过培养特征、显微... 黄芪根腐病是严重影响黄芪产量的病害之一,为确定其致病的主要致病菌,本实验对采自甘肃陇西的黄芪根腐病病株以组织分离、离体根部接种、盆栽实验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获得了5株黄芪根腐病致病菌,并通过培养特征、显微形态及rDNA ITS序列分析综合鉴定,确定菌株G2、G3、G4为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G5、G6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xoyspor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根腐病 致病菌 分离 its序列分析 鉴定
下载PDF
一株产石杉碱甲的蛇足石杉内生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18
12
作者 汪涯 颜日明 +3 位作者 曾庆桂 张志斌 汪娣 朱笃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5-262,共8页
从药用蕨类植物蛇足石杉叶中分离得到53株内生真菌,在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DB)中发酵后对内生真菌发酵提取物液进行TLC、HPLC和ESI-MS检测,结果表明菌株LF40为产石杉碱甲内生菌株,含量达80.1μg/gdcw,并具有体外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 从药用蕨类植物蛇足石杉叶中分离得到53株内生真菌,在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DB)中发酵后对内生真菌发酵提取物液进行TLC、HPLC和ESI-MS检测,结果表明菌株LF40为产石杉碱甲内生菌株,含量达80.1μg/gdcw,并具有体外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运用形态学及ITS-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菌株LF40进行鉴定,确定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LF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足石杉 石杉碱甲 HPLC检测 its序列分析 黄曲霉
原文传递
一株能拮抗3种土传病害病原真菌的长枝木霉 被引量:17
13
作者 常媛 杨兴堂 +4 位作者 姜传英 姚志红 贾让 任龙辉 张荣沭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6-254,共9页
为了丰富生防木霉菌(Trichodermaspp.)种资源,在园林植物八宝景天(Sedum spectabile)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优势木霉。根据该菌株菌落的形态特征、形态学显微观察、菌株rDNA-ITS序列分析以及邻接法同源性比对等结果判定木霉菌株种类。... 为了丰富生防木霉菌(Trichodermaspp.)种资源,在园林植物八宝景天(Sedum spectabile)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优势木霉。根据该菌株菌落的形态特征、形态学显微观察、菌株rDNA-ITS序列分析以及邻接法同源性比对等结果判定木霉菌株种类。采用平板对峙法将该菌株与3种土传病害病原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进行对峙培养。并用该木霉诱导山新杨(Populus davidiana×P.albavar.Pyramidalis)组培苗,观察离体叶片抵抗细链格孢菌侵染的能力。结果表明,此木霉为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命名为Tl-70。该菌株对3种土传病害病原真菌均有较明显的拮抗作用。对核盘菌的抑菌率最高为77.71%,显著高于对细链格孢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抑制率(P<0.05);对立枯丝核菌的抑菌率为58.56%,显著高于对细链格孢菌的抑制率(P<0.05);对细链格孢菌的抑菌率最低,为53.32%。并且,该木霉能提高山新杨组培苗叶片拮抗细链格孢菌侵染的能力。说明此菌株是具有潜力的生防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菌 形态特征 its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树 拮抗作用 山新杨
下载PDF
平菇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崔筱 刘芹 +5 位作者 段亚魁 康源春 孔维威 张玉亭 袁瑞奇 孔维丽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8-144,共7页
以43个平菇栽培菌株和11个野生菌株为材料,通过子实体颜色差异初步分类,采用拮抗法和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供试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颜色差异较大的菌株,拮抗试验差异显著;通过拮抗法将54个菌株分为32个差异菌株;通... 以43个平菇栽培菌株和11个野生菌株为材料,通过子实体颜色差异初步分类,采用拮抗法和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供试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颜色差异较大的菌株,拮抗试验差异显著;通过拮抗法将54个菌株分为32个差异菌株;通过ITS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将54个菌株聚为2个大类,2个大类遗传关系相对较远、独立进化,最终将54个菌株鉴定为36个差异菌株;拮抗试验结果与ITS序列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但第Ⅵ—Ⅸ组有较大差异.因此,拮抗试验结合ITS序列分析法可作为菌种鉴定的一个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种质资源 拮抗试验 its序列分析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ITS序列分析与MALDI-TOF MS质谱技术在丝状真菌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伟铮 关文苑 +3 位作者 李松 赵婵静 邓光远 陈茶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98-1305,共8页
丝状真菌常用的鉴定方法为形态方法和基因鉴定方法,前者限于检验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后者操作繁琐,费用略昂贵,不适合常规开展。因此,寻找丝状真菌快速鉴定方法势在必行。本文采用VITEK MALDI-TOF MS(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时间飞行质谱)IV... 丝状真菌常用的鉴定方法为形态方法和基因鉴定方法,前者限于检验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后者操作繁琐,费用略昂贵,不适合常规开展。因此,寻找丝状真菌快速鉴定方法势在必行。本文采用VITEK MALDI-TOF MS(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时间飞行质谱)IVD数据库(3.0版本)对临床分离的254株丝状真菌进行鉴定,并以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为标准,验证MALDI-TOF MS质谱技术鉴定丝状真菌的准确性。结果表明MALDI-TOFMS质谱技术可以对大部分丝状真菌实现快速、准确的鉴定,其中对毛癣菌属(100%)、毛孢子菌属(100%)、毛霉菌属(100%)、曲霉菌属(96.5%)准确率很高,对犬小孢子菌(75%)、镰刀菌属(50%)、新月弯孢霉(46.2%)准确率较低,对丝状真菌鉴定的总体准确率为86.36%,与ITS测序分析符合率为83.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真菌 辅助激光解析电离时间飞行质谱 its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ITS序列分析对杏鲍菇菌种的鉴定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莹 李莉 +2 位作者 刘艳玲 李剑梅 王艳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62-67,共6页
采用拮抗实验和ITS序列分析结合的方法,对供试的20株菌株进行了分析。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种的ITS序列长度为624 bp,与GenBank数据库中杏鲍菇菌种的ITS序列相似度为99%以上,在种的水平上证明供试菌种为杏鲍菇,同时构建的系统发... 采用拮抗实验和ITS序列分析结合的方法,对供试的20株菌株进行了分析。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种的ITS序列长度为624 bp,与GenBank数据库中杏鲍菇菌种的ITS序列相似度为99%以上,在种的水平上证明供试菌种为杏鲍菇,同时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将供试菌种聚在了4个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拮抗实验 its序列分析
下载PDF
渭源县黄芪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4
17
作者 陈健 孙旭春 赵庆芳 《甘肃农业科技》 2020年第10期21-27,共7页
对从甘肃省渭源县采集到的黄芪根腐病病株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和致病性检测,并对致病菌形态学进行了观察,结合核糖体DNA(rDNA)ITS序列分析的分子生物学鉴定,以明确引起黄芪根腐病的致病病原菌。结果表明:黄芪根腐病致病菌为半知菌... 对从甘肃省渭源县采集到的黄芪根腐病病株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和致病性检测,并对致病菌形态学进行了观察,结合核糖体DNA(rDNA)ITS序列分析的分子生物学鉴定,以明确引起黄芪根腐病的致病病原菌。结果表明:黄芪根腐病致病菌为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丝孢纲(Hyphomycetes)瘤座孢目(Tuberculariales)瘤座孢科(Tuberculariaceae)镰刀菌属(Fusarium)的4个种。共分离出16个菌株,经检测有5个菌株具有致病性,均属镰刀菌,其中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n)1株(9号菌株),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2种(12号菌株和16号菌株,其中16号菌株可能为腐皮镰刀菌的变种),锐顶镰刀菌(Fusarium acuminatum)1株(15号菌株),待定镰刀菌1株(14号菌株,与三线镰刀菌的同源性仅为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根腐病 致病菌鉴定 its序列分析 渭源县
下载PDF
东北玉米苗枯病病原镰孢菌rDNA ITS鉴定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丽娟 徐秀德 +2 位作者 姜钰 董怀玉 刘可杰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1-133,137,共4页
从东北地区采集引起玉米苗枯病的镰孢菌种群的菌株,选取12株形态及培养性状不同的菌株,采用rDNA ITS序列分析技术对供试菌株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玉米苗枯病的主要致病镰孢菌有7个种,分别是拟轮生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des... 从东北地区采集引起玉米苗枯病的镰孢菌种群的菌株,选取12株形态及培养性状不同的菌株,采用rDNA ITS序列分析技术对供试菌株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玉米苗枯病的主要致病镰孢菌有7个种,分别是拟轮生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des)、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半裸镰孢菌(Fusarium semitectum)、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亚粘团镰孢菌(Fusarium subgiutinans)、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及尚未确定种类的F11菌株。F11菌株与Genbank中的镰孢菌株FVS3(DQ885388)的同源性达到99.8%,该菌株与其他测试菌株ITS序列差异显著,可能是一个新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苗枯病 镰孢菌 rDNA its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烟草靶斑病菌菌丝融合群及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吴元华 伏颖 +2 位作者 赵秀香 穆凌霄 赵艳琴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5-218,共4页
烟草靶斑病是2006年我国新报道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其病原的无性世代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Kfihn),有性世代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该病菌主要危害叶部形成病斑,对烟草的产量和品质影响... 烟草靶斑病是2006年我国新报道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其病原的无性世代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Kfihn),有性世代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该病菌主要危害叶部形成病斑,对烟草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目前该病害主要分布在辽宁省丹东和铁岭地区,并呈现出迅速蔓延趋势。烟草靶斑病最早由巴西报道,此后,哥斯达黎加、美国、南非和津巴布韦也相继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斑病菌 its序列分析 菌丝融合群 烟草 叶部病害 立枯丝核菌 哥斯达黎加 无性世代
原文传递
河南省玉米穗粒腐病病原串珠镰刀菌鉴定 被引量:13
20
作者 裴冬丽 刘春元 吴建宇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6-138,142,共4页
河南省玉米穗粒腐病一般发病率为10%~30%,串珠镰刀菌是优势病原菌。从河南郑州感病的玉米穗轴和穗粒上分别分离出两个镰刀菌菌株。运用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综合分析的方法进行种类鉴定,并提取基因组DNA,对其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PC... 河南省玉米穗粒腐病一般发病率为10%~30%,串珠镰刀菌是优势病原菌。从河南郑州感病的玉米穗轴和穗粒上分别分离出两个镰刀菌菌株。运用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综合分析的方法进行种类鉴定,并提取基因组DNA,对其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结果鉴定出1个种为串珠镰刀菌。两个菌株rDNA间区ITS2可变区属I型,均能产伏马菌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粒腐病 串珠镰刀菌 its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