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situ nitrogen removal from the eutrophic water by microbial-plant integrated system 被引量:6
1
作者 CHANG Hui-qing YANG Xiao-e +3 位作者 FANG Yun-ying PU Pei-min LI Zheng-kui RENGEL Zed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7期521-531,共11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interaction of combination of immobilized nitrogen cycling bacteria (INCB) with aquatic macrophytes on nitrogen removal from the eutrophic waterbody, and to get ins...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interaction of combination of immobilized nitrogen cycling bacteria (INCB) with aquatic macrophytes on nitrogen removal from the eutrophic waterbody, and to get insight into different mechanisms involved in nitrogen removal. Methods: The aquatic macrophytes used include Eichhornia crassipes (sum-mer-autumn floating macrophyte), Elodea nuttallii (winter-growing submerged macrophyte), and nitrogen cycling bacteria in-cluding ammonifying, nitrosating, nitrifying and denitrifying bacteria isolated from Taihu Lake. The immobilization carriers materials were made from hydrophilic monomers 2-hydroxyethyl acrylate (HEA) and hydrophobic 2-hydroxyethyl methylacrylate (HEMA). Two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roles of macrophytes combined with INCB on nitrogen removal from eutrophic water during different seasons. Results: Eichhornia crassipes and Elodea nuttallii had different potentials in purification of eutrophic water. Floating macrophyte+bacteria (INCB) performed best in improving water quality (during the first experiment) and decreased total nitrogen (TN) by 70.2%, nitrite and ammonium by 92.2% and 50.9%, respectively,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when water transparency increased from 0.5 m to 1.8 m. When INCB was inoculated into the floating macrophyte system, the populations of nitrosating, nitrifying, and denitrifying bacteria increased by 1 to 2 orders of magnitude compared to the un-inoculated treatments, but ammonifying bacteria showed no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treatments. Lower values of chlorophyll a, CODMn, and pH were found in the microbial-plant integrated system,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Highest reduction in N was noted during the treatment with submerged macrophyte+INCB, being 26.1% for TN, 85.2% for nitrite, and 85.2% for ammonium at the end of 2nd experiment. And in the treatment, the populations of ammonifying, nitrosating, nitrifying, and de-nitrifying bacteria increased by 1 to 3 orders of magnitude, as compa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GEN Immobilized nitrogen-cycling bacteria incb EUTROPHICATION Eichhornia crassipes Elodea nuttallii
下载PDF
固定化氮循环细菌的抗逆境运行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正魁 濮培民 +3 位作者 胡维平 胡春华 张卫东 朱佳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研究了固定化氮循环细菌抗高氮污染、有机质污染 ,抗逆境运行以及抗逆境运行后的恢复能力。结果表明 ,INCB SBR方法在总氮 (TN)为 112mg/L、铵氮 (NH+4 N)为 60 5mg/L、CODCr为 473 8mg/L时 ,TN、NH+4 N和CODCr的去除率稳定在 75 %、... 研究了固定化氮循环细菌抗高氮污染、有机质污染 ,抗逆境运行以及抗逆境运行后的恢复能力。结果表明 ,INCB SBR方法在总氮 (TN)为 112mg/L、铵氮 (NH+4 N)为 60 5mg/L、CODCr为 473 8mg/L时 ,TN、NH+4 N和CODCr的去除率稳定在 75 %、92 %和 76 %。INCB在 80℃高温下表现出明显的抗逆境运行能力 ,经过 192hINCB对TN的去除率恢复到原去除率的 9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细菌 氮循环细胞 氮污染 抗逆境运行 湖泊富营养化 水体净化 incb
下载PDF
植物浮床-微生物对污染水体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36
3
作者 魏瑞霞 武会强 +1 位作者 张锦瑞 李富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4,共7页
在唐山市南湖公园进行了植物浮床-微生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凤眼莲Eichhomia crassipes、美人蕉Canna indica Linn、鸢尾Iristectorum Maxim是较好的修复污染水体的植物,因为它们既有良好的修复效果又有良好的观赏... 在唐山市南湖公园进行了植物浮床-微生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凤眼莲Eichhomia crassipes、美人蕉Canna indica Linn、鸢尾Iristectorum Maxim是较好的修复污染水体的植物,因为它们既有良好的修复效果又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将人工填料悬挂于植物浮床下,形成植物和微生物相结合的修复系统,其修复效果明显好于单独植物修复技术,因此温度较高时用植物和微生物共同结合的生物修复技术修复水体污染;秋末冬初温度较低时,植物开始死亡,必须将植物收割,以免植物残体造成二次污染,此时用固定化氮循环细菌(INCB)和水体中原有微生物相结合的技术来修复水体的污染。应用这些技术经过为期3a的修复试验,南湖公园的水体由地表水劣Ⅴ类恢复到了Ⅲ类标准,基本解决了南湖公园水体的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水体 植物浮床-微生物 固定化氮循环细菌
下载PDF
固定化细菌技术及其在物理生态工程中的应用——固定化氮循环细菌对水生生态系统的修复 被引量:24
4
作者 李正魁 濮培民 +3 位作者 胡维平 胡春华 张卫东 朱佳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248-252,共5页
研究了固定化氮循环细菌技术 (INCB)在物理生态工程 (PEEN)试验区的释放效果 ,INCB释放氮循环细菌对水生高等植物根部菌数的作用 ,PEEN试验区分布对INCB释放细菌效果的影响 ,PEEN INCB技术试验区布设对INCB释放氮循环细菌效果的影响。... 研究了固定化氮循环细菌技术 (INCB)在物理生态工程 (PEEN)试验区的释放效果 ,INCB释放氮循环细菌对水生高等植物根部菌数的作用 ,PEEN试验区分布对INCB释放细菌效果的影响 ,PEEN INCB技术试验区布设对INCB释放氮循环细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INCB技术 ,使INCB在PEEN试验区内表现出明显的释放效果 ,进水处氮循环细菌最大可能数 (MPN)值与试验区各处氮循环细菌MPN值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0 5 ) ;应用PEEN INCB技术后 ,INCB生态浮岛水生植物根区与无INCB生态浮岛水生植物根区的氮循环细菌数MPN值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物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氮循环细菌 氮循环 水生生态系统 物理生态工程 富营养化 环境修复
下载PDF
宁波力洋水库富营养化现状及生态治理对策 被引量:9
5
作者 方云英 杨肖娥 +2 位作者 濮培民 常会庆 丁学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83-186,共4页
力洋水库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力洋镇,是居民的饮用水水源,水库在2002年春秋季相继爆发了蓝藻水华,2002年11月和2003年2月调查分析了力洋水库的地形和富营养状况,分析了春季藻类爆发的原因。同时对控制水库水质进一步富营养化提出一系列措施... 力洋水库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力洋镇,是居民的饮用水水源,水库在2002年春秋季相继爆发了蓝藻水华,2002年11月和2003年2月调查分析了力洋水库的地形和富营养状况,分析了春季藻类爆发的原因。同时对控制水库水质进一步富营养化提出一系列措施,主要是生活、畜禽污水治理工程,山地、林地截污治理工程,入库河道上的物理生态工程,库岸物理生物截污工程,库区采用固定化氮循环细菌技术(INCB)及建设以漂浮植物和浮床植物为主的生态浮岛群生态系统工程,库区排水口建设二层以生物膜和过滤为主要特征的物理生态工程(PEEN),减少藻类输出,保证自来水厂出水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市 力洋水库 富营养化 生态治理对策
下载PDF
秋冬季节植物-微生物系统治理新沂河效果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卢军 张利民 +2 位作者 岳强 周凌云 黄耀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8-62,共5页
采用水生植物、人工填料和固定化氮循环细菌技术(INCB),在秋冬季节对新沂河进行原位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降低前,水生植物微生物技术净化污染水体效果很好,对化学需氧量(CODMn)、总氮(TN)、铵态氮(NH+4N)和总磷(TP)... 采用水生植物、人工填料和固定化氮循环细菌技术(INCB),在秋冬季节对新沂河进行原位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降低前,水生植物微生物技术净化污染水体效果很好,对化学需氧量(CODMn)、总氮(TN)、铵态氮(NH+4N)和总磷(TP)的去除率最高可以分别达到50.2%、29.8%、49.3%和57.9%。在低温季节,其净化效果剧烈下降,对CODMn、TN、NH+4-N和TP的去除率最低分别只有7.4%、0.6%、1.5%和4.2%。在低温条件下,与水生植物微生物技术相比,INCB微生物技术可以更有效稳定地净化受污染的水体,对CODMn、TN、NH+4-N和TP的去除率平均分别为31.9%、21.3%、23.3%和21.3%。将水生植物微生物与INCB微生物技术相结合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秋冬季节污染河流修复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人工填料 固定化氮循环细菌 河流 污染治理
下载PDF
伊乐藻-固定化脱氮微生物技术对入贡湖河道脱氮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韩华杨 李正魁 +1 位作者 王浩 朱倩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97-1403,共7页
采用无扰动的入贡湖亲水河底泥柱芯以及上覆水进行实验,探究了伊乐藻与固定化脱氮微生物技术对受污染的入贡湖湾河道的生态修复效果.运用稳定性15N同位素配对技术和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了伊乐藻与固定化脱氮微生物联用技术(E... 采用无扰动的入贡湖亲水河底泥柱芯以及上覆水进行实验,探究了伊乐藻与固定化脱氮微生物技术对受污染的入贡湖湾河道的生态修复效果.运用稳定性15N同位素配对技术和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了伊乐藻与固定化脱氮微生物联用技术(E-INCB)对亲水河底泥的反硝化速率、厌氧氨氧化速率以及脱氮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了伊乐藻与固定化脱氮微生物以后,亲水河水质得到明显改善,TN、NH+4-N、NO-3-N的去除率分别为72.03%、46.67%、76.65%,同时,添加了伊乐藻和固定化脱氮微生物以后,泥水界面的反硝化细菌和厌氧氨氧化细菌表现出协同作用关系,与对照组相比,反硝化速率和厌氧氨氧化速率增加量分别为165μmol·(m2·h)-1和269.7μmol·(m2·h)-1.反硝化细菌与厌氧氨氧化细菌的群落多样性明显增加,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酸杆菌门(Acidob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均具有优势增长.沉水植物与固定化脱氮微生物联用技术增强了河道底泥中的脱氮微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提高了亲水河的氮素脱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乐藻-固定化脱氮微生物技术 反硝化 厌氧氨氧化 15N同位素配对技术 高通量测序技术
原文传递
伊乐藻-固定化氮循环菌技术入湖河道修复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易超 李正魁 +2 位作者 周莉 范念文 冯露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0-516,共7页
从太湖金墅湾水体筛选出包括土著氨化、亚硝化、硝化和反硝化细菌的氮循环菌,固定于多孔性载体内,对伊乐藻一固定化氮循环菌联用技术在秋冬季太湖金墅湾水源地入湖河道水体生态修复效果进行了研究,经室内生态修复模拟与原位围隔实验... 从太湖金墅湾水体筛选出包括土著氨化、亚硝化、硝化和反硝化细菌的氮循环菌,固定于多孔性载体内,对伊乐藻一固定化氮循环菌联用技术在秋冬季太湖金墅湾水源地入湖河道水体生态修复效果进行了研究,经室内生态修复模拟与原位围隔实验表明,伊乐藻-固定化氮循环菌联用对水质改善效果要优于单独使用伊乐藻或固定化氮循环菌,该技术对原位入湖河道有效去除率为:总氮5.9%-1.2%,氨氮12.4-70.3%,硝氮6.1%-68.O%,COD4.2%-78.5%;通过氮循环菌释放可明显提高水体氮循环菌数量,MPN值比对照水体高出3-4个数量级;相关性分析表明,差异性显著(P〈O.01).经5个月原位围隔试验表明,伊乐藻-氮循环菌联用技术可有效降低秋冬季入湖河道营养盐负荷,有助于控制湖泊水源地富营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入湖河道 伊乐藻-固定化氮循环菌联用 生态修复 MPN
下载PDF
吲哚胺-2,3-双加氧酶抑制剂联合铝佐剂对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何慧 李彦涵 +3 位作者 李建芳 马静 胡云章 胡凝珠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抑制剂INCB024360类似物与铝佐剂联合对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epA-1)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以评价其复合佐剂效应。方法分别将三种不同剂量的INCB024360类似物(150μg,100μg,50μg)与Al(OH)_3(30... 目的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抑制剂INCB024360类似物与铝佐剂联合对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epA-1)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以评价其复合佐剂效应。方法分别将三种不同剂量的INCB024360类似物(150μg,100μg,50μg)与Al(OH)_3(300μg)复合后与HepA-1共同免疫ICR小鼠分别作为复合佐剂1组,2组,3组,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单纯疫苗组、铝佐剂对照组和单一INCB024360类似物(100μg)组,共免疫一次,于免疫后4周、8周、12周、16周进行尾静脉采血,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抗甲型肝炎病毒(HAV)IgG抗体水平。结果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小鼠免疫后4周、8周、12周、16周,均产生抗HAV IgG抗体,抗体水平随免疫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于12周达到峰值。复合佐剂2组[HepA-118 EU+Al(OH)_3 300μg+INCB024360类似物100μg]产生的抗体水平最高且持续时间较长,在8周和12周时,其对HepA-1的免疫增强效应显著高于单一佐剂组以及铝佐剂对照组(P<0.05,t值分别为3.169、2.439)。4周、8周、12周、16周,单一佐剂组与单纯疫苗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DO抑制剂INCB024360类似物与铝佐剂复合后具有较强的复合佐剂效应,免疫增强效应优于铝佐剂对照组;但是单一的INCB024360类似物不具有显著佐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ID0)incb024360类似物 疫苗佐剂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epA.1)体液免疫 佐剂效应
下载PDF
高光学纯度INCB018424的合成
10
作者 李文婕 宋颢 《合成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0-282,共3页
对Janus激酶抑制剂INCB018424的重要中间体(3R)-3-(4-溴-1H-吡唑-1-基)-3-环戊烷丙氰(R-8)的纯化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重结晶[-10℃下,以V(乙醚)∶V(石油醚)=1∶20为重结晶溶剂]的方法使R-8的ee值由84.0%提高至97.0%。由纯化的R-8合成了e... 对Janus激酶抑制剂INCB018424的重要中间体(3R)-3-(4-溴-1H-吡唑-1-基)-3-环戊烷丙氰(R-8)的纯化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重结晶[-10℃下,以V(乙醚)∶V(石油醚)=1∶20为重结晶溶剂]的方法使R-8的ee值由84.0%提高至97.0%。由纯化的R-8合成了ee值达99.9%的INCB018424。其结构经1H NMR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nus激酶抑制剂 光学纯度 incb018424 合成 重结晶
下载PDF
吲哚胺-2,3-双加氧酶1抑制剂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11
作者 许忻 张瑱 李云飞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9年第9期618-625,共8页
目的通过体外吲哚胺-2, 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pyrrole-2, 3-dioxygenase,IDO)的抑制活性试验及其在体内肿瘤中的分布情况,筛选出4-氨基-1, 2, 5-二唑-3-脒类似物HHT7044、HHT7046及HHT7047。初步评估以IDO1为抑制靶标的上述化合物作... 目的通过体外吲哚胺-2, 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pyrrole-2, 3-dioxygenase,IDO)的抑制活性试验及其在体内肿瘤中的分布情况,筛选出4-氨基-1, 2, 5-二唑-3-脒类似物HHT7044、HHT7046及HHT7047。初步评估以IDO1为抑制靶标的上述化合物作为抗肿瘤活性药物的价值。方法采用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策略合成一系列的化合物。通过体外酶活性测定找到活性较好的选择性IDO1抑制剂。后续采用结肠癌CT26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初步评价目标化合物单用及联用环磷酰胺对CT26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HHT7044、HHT7046及HHT7047对体外IDO1酶抑制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71.37nmol/L、37.44nmol/L和28.83nmol/L;对瞬转IDO1的HEK-293细胞中酶抑制IC50分别为49.66nmol/L、58.15nmol/L和50.03nmol/L,酶抑制活性较好。在结肠癌CT26细胞小鼠皮下移植瘤中,HHT7044、HHT7046及HHT7047(120mg/kg,一日2次,静脉注射)单独用药抑制肿瘤生长活性不佳,但和15mg/kg环磷酰胺联用后抑瘤率有所提高,HHT7044(单用10.68%对联用77.42%)、HHT7046(单用4.15%对联用60.14%)及HHT7047(单用15.04%对联用61.35%),联用后的抑瘤率和30mg/kg环磷酰胺相当或略佳。结论 4-氨基-1, 2, 5-二唑-3-脒类似物HHT7044、HHT7046及HHT7047作为靶向IDO1的候选化合物可为肿瘤治疗提供助力,具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b024360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1(IDO1) 抑制剂 抗肿瘤
原文传递
吲哚胺2,3-双加氧化酶Ⅰ与抑制剂INCB024360作用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12
作者 邓培渊 孔庆寒 +1 位作者 袁伟 李长看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10-1114,共5页
INCB024360是进入临床试验的吲哚胺2,3-双加氧化酶Ⅰ(IDO1)抑制剂之一,但其结合机理尚不明晰。本文运用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自由能计算和丙氨酸突变扫描方法研究了IDO1和INCB024360的结合模式。结果表明,IDO1和INCB024360的复合物形... INCB024360是进入临床试验的吲哚胺2,3-双加氧化酶Ⅰ(IDO1)抑制剂之一,但其结合机理尚不明晰。本文运用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自由能计算和丙氨酸突变扫描方法研究了IDO1和INCB024360的结合模式。结果表明,IDO1和INCB024360的复合物形成了6个氢键,结合自由能为-70. 82 k J/mol,静电作用力是主要驱动力,极性溶剂化能是主要抑制力;丙氨酸突变扫描发现,Ser263和Glu171是两者结合的关键氨基酸,ΔΔGbind值分别为15. 35和54. 39 k J/mol。本文的结果可为阐明IDO1和INCB02436结合的分子机制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胺2 3-双加氧化酶Ⅰ incb024360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 丙氨酸突变扫描
原文传递
伊乐藻-高效脱氮微生物协同作用对污染水体氮素脱除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浩 李正魁 +1 位作者 张一品 丁帮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615-4622,共8页
在入贡湖河道亲水河采集上覆水、伊乐藻及底泥柱芯样品进行室内实验,探究伊乐藻与固定化高效脱氮微生物协同作用下脱除铵态氮的机制,以及对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效果.运用^(15)N同位素配对技术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4个不同处理组中NH_... 在入贡湖河道亲水河采集上覆水、伊乐藻及底泥柱芯样品进行室内实验,探究伊乐藻与固定化高效脱氮微生物协同作用下脱除铵态氮的机制,以及对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效果.运用^(15)N同位素配对技术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4个不同处理组中NH_4^+的转化机制,其中,处理组A:裸泥组,处理组B:固定化高效脱氮微生物,处理组C:伊乐藻,处理组D:固定化高效脱氮微生物+伊乐藻.结果表明,氮素脱除主要有底泥存储、伊乐藻吸收及微生物过程(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这3种途径.在添加沉水植物伊乐藻的处理组C和D中,伊乐藻对^(15)NH_4^+吸收率分别为25.44%和19.79%.不同处理组中底泥对^(15)NH_4^+存储率分别为7.94%、5.52%、6.47%和4.86%,微生物过程以气体形式释放的^(15)NH_4^+分别为16.06%、28.86%、16.93%和33.09%.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是产生含氮素气体的主要过程,对于处理组D,脱氮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4个不同处理组对^(15)NH_4^+的总去除率分别为24%、34.38%、48.84%和57.74%,伊乐藻与高效脱氮微生物联用技术(EINCB)的应用,可以提高水体氮素的脱除速率,促进污染水体的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乐藻-固定化高效脱氮微生物联用技术 铵态氮 底泥存储 植物吸收 N2和N2O气体释放 污染水体
原文传递
INCB称基本止痛药供应和消费量不足
14
作者 蒋晓丽 《国外药讯》 2004年第6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incb 国际麻醉药品控制委员会 基本止痛药 供应量 消费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