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其体重的关系 被引量:25
1
作者 欧阳建华 孙汉 +5 位作者 李海华 邱峰芳 柳小春 施启顺 王文君 林树茂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25-529,共5页
对宁都三黄鸡、万载康乐黄鸡两个鸡种共295个样本,采用PCR RFLP技术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cIGF 1)基因的5'端调控区进行遗传变异研究,发现该调控区的扩增产物经PstⅠ酶切后出现3种基因型(AA、AB、BB)。结果表明:性别对宁都三黄鸡这... 对宁都三黄鸡、万载康乐黄鸡两个鸡种共295个样本,采用PCR RFLP技术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cIGF 1)基因的5'端调控区进行遗传变异研究,发现该调控区的扩增产物经PstⅠ酶切后出现3种基因型(AA、AB、BB)。结果表明:性别对宁都三黄鸡这3种基因型的分布呈现显著差异(P<0 05)。分析这3种基因型与其体重的关系发现,这3种基因型对初生重、30日龄体重、60日龄体重、90日龄体重及120日龄体重影响差异均不显著(P>0 05),但体现出AA型有较高体重的趋势,公母表现出一致的规律。在万载康乐黄鸡中,均呈现出杂合优势,在8周龄及18周龄时差异不显著(P>0 05),而在12周龄表现为差异显著(P<0 05)。宁都三黄鸡公母基因型分布均符合哈代 温格伯定律,而万载康乐黄鸡基因型分布不符合哈代 温格伯定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 基因 遗传多态性 体重 宁都三黄鸡 万载康乐黄鸡 PCrrFLP 调控区 遗传 变异 基因型 哈代-温格伯定律 AA型
下载PDF
鸡IGF-Ⅰ基因SNPs及其对屠体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朱智 徐宁迎 +3 位作者 吴登俊 黄利权 赵晓枫 张翔宇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21-1026,共6页
以180只3个品系的温岭草鸡为材料,采用PCR-RFLP方法测定了IGF-Ⅰ基因的3个SNPs座位,同时分析了它们对屠体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PstⅠ、HinfⅠ和TaqⅠ识别座位分别发生T→C、C→A和C→T突变,每个SNPs座位各出现了3种基因型,其中A系... 以180只3个品系的温岭草鸡为材料,采用PCR-RFLP方法测定了IGF-Ⅰ基因的3个SNPs座位,同时分析了它们对屠体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PstⅠ、HinfⅠ和TaqⅠ识别座位分别发生T→C、C→A和C→T突变,每个SNPs座位各出现了3种基因型,其中A系在3个座位上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Ρ>0.05)。方差分析显示每个座位基因型对部分屠体性状都有极显著或显著的差异(Ρ≤0.01或0.01<Ρ≤0.05)。多重比较显示:在其中6个屠体性状上,每个座位3种基因型的最小二乘均值之间均有突变型>杂合型>野生型的关系,联合基因型QF/QF和QE/QF的最小二乘均值在4个屠体性状上显著高于(0.01<Ρ≤0.05)联合基因型PE/QE,每个座位突变等位基因都对部分屠体性状具有增效作用。A系和B系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5 3,聚类分析表明两系同为1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岭草鸡 igf基因 rFLP 屠体性状 单倍型
下载PDF
饲粮能氮限饲与补偿对蒙古羔羊肝脏重量、肝细胞增殖和增肥及生长激素受体、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冬梅 侯先志 +3 位作者 杨金丽 高爱武 王海荣 考桂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32-1640,共9页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能氮限饲与补偿对蒙古羔羊肝脏重量、肝细胞增殖和增肥及生长激素受体(GHR)、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Ⅱ(IGF-Ⅱ)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选用体重相近的蒙古羔羊8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蛋白...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能氮限饲与补偿对蒙古羔羊肝脏重量、肝细胞增殖和增肥及生长激素受体(GHR)、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Ⅱ(IGF-Ⅱ)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选用体重相近的蒙古羔羊8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蛋白质限饲组(PR组)、能量限饲组(ER组)、蛋白质能量双重限饲组(BR组),限饲期(60 d)内各组分别饲喂粗蛋白质(CP)为15.08%、9.24%、15.01%和6.27%,对应代谢能(ME)为10.61、10.49、8.36和8.10 M J/kg的饲粮。之后的90 d补偿期,各组均饲喂相同营养水平(CP为12.48%、M E为9.77 M J/kg)的饲粮。分别于限饲期和补偿期结束时屠宰,采集肝脏组织,称重,测定肝脏DNA含量、肝细胞DNA和蛋白质浓度,并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GHR、IGF-Ⅰ和IGF-Ⅱ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限饲60 d后,ER组(P<0.05)、BR组(P<0.01)羔羊肝脏重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R组、ER组和BR组肝细胞数量均低于对照组,肝细胞体积变化不大;各限饲组羔羊肝脏IGF-Ⅰ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R组(P<0.01)、ER组(P<0.01)和BR组(P<0.05)羔羊肝脏IG F-Ⅱ基因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补偿90 d后,各限饲组羔羊肝脏重量、肝细胞数量、肝细胞体积以及GHR、IGF-Ⅰ和IGF-Ⅱ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3月龄开始限饲的蒙古羔羊,限饲能量对肝脏生长发育的抑制强于比限饲蛋白质,而蛋白质能量双重限饲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大;单独限饲能量或蛋白质羔羊肝脏中GHR、IGF-Ⅰ和IGF-Ⅱ基因表达量的下降幅度大于蛋白质能量双重限饲;经过饲粮能氮补偿,限饲影响的指标均恢复到与未限饲相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氮限饲 能氮补偿 蒙古羔羊 肝细胞增殖 肝细胞增肥 GHr igf- igf-Ⅱ 基因表达量
下载PDF
湖羊GHR和IGF-Ⅰ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与肉质性状的关联 被引量:14
4
作者 孙伟 李达 +8 位作者 马月辉 关伟军 储明星 丁家桐 李碧春 张有法 陈玲 吴文忠 周洪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4678-4687,共10页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GH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growth factor-Ⅰ,IGF-Ⅰ)基因在湖羊不同生长阶段背最长肌中表达丰度与肉质性能的相关性以及这两个基因表达水平的关联性,为湖羊肌肉生长性...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GH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growth factor-Ⅰ,IGF-Ⅰ)基因在湖羊不同生长阶段背最长肌中表达丰度与肉质性能的相关性以及这两个基因表达水平的关联性,为湖羊肌肉生长性状的选育提供遗传学资料。【方法】利用荧光定量RT-PCR分析GHR和IGF-Ⅰ基因在湖羊早期生长背最长肌肉组织中的mRNA的发育性变化。【结果】①出生后随着月龄的增加,母羊GHR基因在背最长肌的表达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再降低最后再升高,最后6月龄到达最高点;公羊GHR在背最长肌的表达趋势为:先升高到2月龄到达一个峰值,2月龄到4月龄为一个降低的过程,4月龄到6月龄又升高,并到达最高点;母羊IGF-Ⅰ基因在背最长肌的表达趋势为:由2日龄开始依次升高最后于6月龄到达最高点;公羊IGF-Ⅰ基因在背最长肌的表达趋势为:先升高到1月龄到达一个峰值,1月龄到3月龄为一个降低的过程,并于3月龄降至与初生接近相等的水平,此后随月龄增加逐渐升高,并于6月龄到达最高点;②GHR和IGF-Ⅰ基因在湖羊各月龄间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湖羊的公羊和母羊的GHR和IGF-Ⅰ基因的相同生长阶段的表达也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③GHR和IGF-Ⅰ基因的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0.01<P<0.05),GHRI和GF-I基因与肌纤维直径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GHR与肌纤剪切力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IGF-Ⅰ与肌纤剪切力存在显著正相关(0.01<P<0.05),GHR和IGF-Ⅰ基因与肌纤维密度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性别和年龄对于GHR和IGF-Ⅰ基因在湖羊不同生长阶段的肌肉中的表达具有重要影响;出生后,各基因表达水平并非随之上升或者下降,各基因表达水平出现拐点的时间并不相同;GHR和IGF-Ⅰ基因在湖羊早期肌肉性状的表达为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湖羊早期肉质性状的候选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羊 GHr基因 igf-基因 基因表达 肉质性状
下载PDF
鱼类IGF-I生理功能及其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红云 童富淡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7-40,共4页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 (IGF -Ⅰ )是一种 7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 ,分子量约 75 0 0Da ,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的重要成员 ,与胰岛素高度同源。IGF -Ⅰ具有可以调节细胞代谢、促进细胞生长、分化和分裂 ,抑制细胞死亡 ,调节多种细胞功...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 (IGF -Ⅰ )是一种 7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 ,分子量约 75 0 0Da ,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的重要成员 ,与胰岛素高度同源。IGF -Ⅰ具有可以调节细胞代谢、促进细胞生长、分化和分裂 ,抑制细胞死亡 ,调节多种细胞功能等作用。本文对I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蛋白质 表达 调节 生物学功能
下载PDF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黄姑鱼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立改 曾文繁 +5 位作者 楼宝 詹炜 陈睿毅 刘峰 徐冬冬 谢庆平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89-998,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黄姑鱼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以确定黄姑鱼幼鱼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的适宜比例。试验首先以秘鲁鱼粉、豆粕、小麦蛋白粉为主要蛋白...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黄姑鱼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以确定黄姑鱼幼鱼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的适宜比例。试验首先以秘鲁鱼粉、豆粕、小麦蛋白粉为主要蛋白质源,鱼油、大豆油和大豆卵磷脂为主要脂肪源,配制含45%鱼粉的基础饲料,然后以发酵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0(FSM0组,作为对照组)、10%(FSM10组)、20%(FSM20组)、30%(FSM30组)、40%(FSM40组)和50%(FSM 50组)的鱼粉,并在除对照组外的各组饲料中添加适量赖氨酸和蛋氨酸,以保持各组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的一致,共配制6种等氮(蛋白质水平为50%)等脂(脂肪水平为12%)的试验饲料。选取初始体重为(31.24±0.02)g的黄姑鱼幼鱼3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养殖试验持续8周。结果表明:FSM10、FSM20和FSM30组黄姑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FSM40和FSM50组黄姑鱼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黄姑鱼幼鱼的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酵豆粕替代不同比例鱼粉对黄姑鱼幼鱼的肝体比、脏体比和肥满度没有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FSM40和FSM50组黄姑鱼幼鱼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FSM50组黄姑鱼幼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FSM10组(P<0.05)。FSM50组黄姑鱼幼鱼肝脏中IGF-Ⅰ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各指标,本试验条件下,发酵豆粕替代饲料中20%~30%的鱼粉较为适宜,过高的替代比例会降低黄姑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姑鱼幼鱼 发酵豆粕 鱼粉 生长性能 igf-基因
下载PDF
鹅肌肉IGF-Ⅰ基因mRNA的表达 被引量:11
7
作者 郝哲 孙永峰 +3 位作者 隋玉健 宋佳巍 高光 吕冬梅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4-188,共5页
以吉林白鹅肉用品系、蛋用品系和霍尔多巴吉白鹅为供试材料,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在鹅1、30、60、90日龄时胸肌、腿肌中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鹅胸肌、腿肌IGF-ⅠmRNA的表达量随着日龄... 以吉林白鹅肉用品系、蛋用品系和霍尔多巴吉白鹅为供试材料,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在鹅1、30、60、90日龄时胸肌、腿肌中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鹅胸肌、腿肌IGF-ⅠmRNA的表达量随着日龄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胸肌中IGF-ⅠmRNA的表达峰值在吉林白鹅肉用品系60日龄、蛋用品系30日龄、霍尔多巴吉白鹅60日龄出现,其中霍尔多巴吉白鹅30日龄与1日龄差异不显著(P>0.05);腿肌IGF-ⅠmRNA的表达量均在30日龄达到最大,随后下降。在胸肌组织中,吉林白鹅肉用品系IGF-ⅠmRNA的表达量在1、60和90日龄时均高于蛋用品系,霍尔多巴吉白鹅IGF-ⅠmRNA表达量在1日龄和90日龄时高于吉林白鹅蛋用品系(P<0.05),30日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腿肌组织中,吉林白鹅肉用品系IGF-ⅠmRNA在30和60日龄的表达量均高于霍尔多巴吉白鹅,在60和90日龄高于吉林白鹅蛋用品系(P<0.05);霍尔多巴吉白鹅在30日龄时IGF-ⅠmRNA表达量低于蛋用品系(P<0.05),90日龄时高于吉林白鹅两个品系(P<0.05),1日龄时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 igf-基因 荧光定量PCr 表达
下载PDF
松辽黑猪IGF-Ⅰ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与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关联性 被引量:11
8
作者 肖书奇 张树敏 +6 位作者 张嘉保 李爽 高妍 姜宁 戴立胜 赵中利 赵志辉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4-728,共5页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IGF-Ⅰ基因的5’UTR、外显子4在松辽黑猪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结果在所扩增的IGF-Ⅰ基因的5’UTR中的2个目的片段均未发现PCR-SSCP遗传多态;在第4外显子中发现PCR-SSCP多态,有2种等位基因A和B,有3种基因型AA型、A...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IGF-Ⅰ基因的5’UTR、外显子4在松辽黑猪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结果在所扩增的IGF-Ⅰ基因的5’UTR中的2个目的片段均未发现PCR-SSCP遗传多态;在第4外显子中发现PCR-SSCP多态,有2种等位基因A和B,有3种基因型AA型、AB型、BB型。对多态片段的测序分析表明:在IGF-Ⅰ基因第4外显子中存在有1碱基A→G突变。适合性卡方检验表明,该位点的不同基因型频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用最小二乘法分析IGF-Ⅰ基因第4外显子不同基因型与松辽黑猪生长和胴体性状的相关性,发现IGF-Ⅰ不同基因型对断奶后日增重有显著影响,AA型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P<0.01)。AA型猪的瘦肉率显著低于AB型和BB型(P<0.01),而AA型猪的平均背膘厚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P<0.01),对其他性状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松辽黑猪IGF-Ⅰ基因应是影响生长和胴体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与影响这些性状的主效基因紧密连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黑猪 igf-基因 PCr-SSCP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撒坝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多态性及其与部分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丁艳 鲁绍雄 连林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1-184,共4页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基因的表达产物对猪肌肉的生长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以IGF-Ⅰ基因作为撒坝猪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运用PCR-RFLP技术对其HhaⅠ位点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对IGF-Ⅰ基因的多态性...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基因的表达产物对猪肌肉的生长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以IGF-Ⅰ基因作为撒坝猪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运用PCR-RFLP技术对其HhaⅠ位点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对IGF-Ⅰ基因的多态性与12个阶段体重、日增重和体尺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撒坝猪IGF-Ⅰ基因的多态性较为丰富,产生AA、AB和BB 3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3473、0.5149、0.1378,等位基因A和B的频率分别是0.6048、0.3952,且该基因座位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撒坝猪IGF-Ⅰ基因的遗传变异对其生长性状有着显著的影响(P<0.05或P<0.01),其中,不同阶段体重和日增重的增效基因型为AB基因型,180日龄体尺性状的增效基因型多为BB基因型(部分性状表现为AB基因型最高)。结合前人的研究,初步推断IGF-Ⅰ基因可能是影响猪生长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一个与影响猪生长性状的数量性状座位(quantiative trait locus,QTL)连锁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撒坝猪 igf-基因 多态性 生长性状
下载PDF
动物GH/IGF-Ⅰ轴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顾志良 王慧娟 郁建锋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0-54,共5页
生长轴是动物体内下丘脑-垂体-靶器官一系列激素及其受体所组成的神经内分泌系统。通过提高生长轴中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促进增重、提高饲料转化率和改善肉品质,是畜禽生长调控的一种新途径。GH通过IGF-Ⅰ... 生长轴是动物体内下丘脑-垂体-靶器官一系列激素及其受体所组成的神经内分泌系统。通过提高生长轴中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促进增重、提高饲料转化率和改善肉品质,是畜禽生长调控的一种新途径。GH通过IGF-Ⅰ介导调节动物生长和细胞分化等,文章综述了GH/IGF-Ⅰ轴的组成、功能,以及GH调控IGF-Ⅰ表达的分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 igf-基因 表达调控
下载PDF
蓝塘猪和长白猪肝脏和肌肉中IGF-Ⅰ、IGF-ⅠR和IGFBP3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德武 赵云翔 +2 位作者 任广彩 张豪 吴珍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66-872,共7页
试验用实时定量PCR方法研究了蓝塘猪和长白猪1、27、90、150和180日龄肝脏和肌肉组织中IGF-Ⅰ、IGF-ⅠR和IGFBP3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结果显示:(1)肝脏中IGF-Ⅰ基因表达量高于肌肉组织。两个品种肌肉中表达量均是90日龄时最高;肝脏中... 试验用实时定量PCR方法研究了蓝塘猪和长白猪1、27、90、150和180日龄肝脏和肌肉组织中IGF-Ⅰ、IGF-ⅠR和IGFBP3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结果显示:(1)肝脏中IGF-Ⅰ基因表达量高于肌肉组织。两个品种肌肉中表达量均是90日龄时最高;肝脏中则出现品种差异,长白猪180日龄时最高,而蓝塘猪90日龄时最高。(2)肝脏中IGFBP3基因表达量高于肌肉组织。两个品种肌肉中IGFBP3基因表达量均是1日龄最高,蓝塘猪1日龄与其它各阶段差异显著(P<0.05),长白猪1日龄与90、150和180日龄差异显著(P<0.05);肝脏中表达规律出现品种差异,蓝塘猪90日龄时肝脏中表达量最高,且与1、27和150日龄差异显著(P<0.05);长白猪150日龄最高,各阶段差异不显著。(3)各阶段肝脏中IGF-ⅠR基因表达量变化较大,蓝塘猪90日龄时最高,长白猪27日龄时最高。肌肉中表达规律基本一致,均是出生时最高,随年龄增加有下降趋势。(4)3个基因比较,蓝塘猪肝脏中IGF-Ⅰ、IGF-ⅠR和IGFBP3基因和肌肉中IGF-Ⅰ基因均是90日龄时表达量最高,肌肉中IGF-ⅠR和IGFBP3基因1日龄时表达量最高;长白猪肌肉中3个基因表达规律相似,表现出生长前期表达量较高,后期下降的趋势,而肝脏中变化规律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 igf-r igfBP3 基因表达 肝脏 肌肉
下载PDF
生长抑素基因免疫对湖羊羔羊生长及GH和IGF-Ⅰ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薛春林 茆达干 +2 位作者 程瑞禾 方永飞 杨利国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22,共7页
为探讨生长抑素DNA疫苗免疫湖羊的效果,将生长抑素(SS)与乙肝表面抗原(S)基因融合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ES/2SS,分别与pE-CpG质粒、细菌DNA、脂质体粗品配合及重新构建的pES/2SS-GMCSF免疫断奶母羔羊,4周后以相同剂量加强免疫1次。结果显示... 为探讨生长抑素DNA疫苗免疫湖羊的效果,将生长抑素(SS)与乙肝表面抗原(S)基因融合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ES/2SS,分别与pE-CpG质粒、细菌DNA、脂质体粗品配合及重新构建的pES/2SS-GMCSF免疫断奶母羔羊,4周后以相同剂量加强免疫1次。结果显示,免疫组的抗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首次免疫4周和加强免疫2周后,细菌DNA佐剂组的抗体水平高于生长抑素单独免疫组(P<0.05),其抗体阳性率也为各免疫组最高。全期免疫组抗生长抑素抗体阳性率达36.0%;免疫羊的增重比对照组高18.82%(P<0.01)。加强免疫后2周,免疫组的GH和IGF-Ⅰ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体阳性羊的GH和IGF-Ⅰ水平显著高于抗体阴性羊(P<0.01)。分析第2、4、6和10周所检测的各免疫组湖羊生长抑素抗体P/N值、GH、IGF-Ⅰ及周增重之间的相关性,发现生长抑素抗体与GH、IGF-Ⅰ、周增重显著相关(P<0.01),周增重与生长抑素抗体(P<0.01)、GH(P<0.01)、IGF-Ⅰ(P<0.05)显著相关。结果表明:SS基因免疫产生SS抗体,有效中和了内源性SS,影响了相关激素的分泌,促进羔羊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羊 生长抑素 基因免疫 GH igf
下载PDF
猪IGF-Ⅰ基因的一个遗传多态性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薛慧良 周忠孝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76-879,共4页
采用PCR-SSCP方法对长白猪(87头)、大白猪(79头)和马身猪(102头)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外显子3和外显子4分别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发现外显子3上有多态性,且存在3种基因型(AA、AB、BB).统计结果表明,3种基因型在各品种... 采用PCR-SSCP方法对长白猪(87头)、大白猪(79头)和马身猪(102头)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外显子3和外显子4分别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发现外显子3上有多态性,且存在3种基因型(AA、AB、BB).统计结果表明,3种基因型在各品种中的分布不一致,多重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背膘厚基因型间差异显著(P<0.05),而初生重、断奶重和6月龄重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BB基因型与其它2种基因型比较有较大的初生重,同AA和AB型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3种基因型在初生重的大小排列顺序为AA<AB<BB;BB基因型与AA基因型比较有较小的背膘厚,且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推测IGF-Ⅰ基因对个体的初生重和胴体瘦肉率存在一定的影响.选择带有B等位基因的个体,有望提高个体的初生重和胴体的瘦肉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基因 遗传多态性 遗传效应
下载PDF
大通牦牛IGF-I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能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潘和平 姚玉妮 +3 位作者 梁春年 裴杰 曾玉峰 阎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33-37,共5页
通过PCR-SSCP技术检测了大通牦牛IGF-I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对具有SSCP多态性的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找出等位基因的多态位点,将该位点多态性与大通牦牛生长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CR-SSCP检测到大通牦牛具有AA、AB、BB 3种基因型,A... 通过PCR-SSCP技术检测了大通牦牛IGF-I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对具有SSCP多态性的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找出等位基因的多态位点,将该位点多态性与大通牦牛生长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CR-SSCP检测到大通牦牛具有AA、AB、BB 3种基因型,A(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02 8(0.097 2);对IGF-I基因第1内含子进行序列比对,发现一处单碱基C的缺失/插入,造成了该位点多态性的出现;6月龄和12月龄基因型为AA的大通牦牛的体质量和体斜长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AB和BB基因型(P<0.05);18月龄基因型为AB的大通牦牛的体高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BB型(P<0.05),说明大通牦牛品种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生长性状有高于AB和BB基因型的趋势,可以作为大通牦牛品种选育的目标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通牦牛 igf-基因 PCr—SSCP 多态性
下载PDF
半胱胺和大豆黄酮对东北细毛羊部分组织IGF-Ⅰ mRNA表达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任道平 耿忠诚 +1 位作者 刘胜军 国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67-973,共7页
为了探讨半胱胺和大豆黄酮对东北细毛羊肝脏、肌肉和皮肤组织中IGF-ⅠmRNA表达量的影响,选取体重27~28 kg,5~6月龄健康的东北细毛羊育成羊21只,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脏、肌肉和皮肤组织中... 为了探讨半胱胺和大豆黄酮对东北细毛羊肝脏、肌肉和皮肤组织中IGF-ⅠmRNA表达量的影响,选取体重27~28 kg,5~6月龄健康的东北细毛羊育成羊21只,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脏、肌肉和皮肤组织中IGF-Ⅰ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半胱胺和大豆黄酮均能显著提高东北细毛羊的生长性能(P<0.05),其中以7.5 mg/kg BW半胱胺组和7.5 mg/kg BW半胱胺+3 mg/kg BW大豆黄酮组效果较佳;(2)半胱胺和大豆黄酮对东北细毛羊肝脏和肌肉中IGF-ⅠmRNA表达量有显著的提高作用(P<0.05),但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对皮肤中表达量的影响:对照组与添加3和6 mg/kg BW大豆黄酮组和7.5 mg/kg BW半胱胺+3 mg/kg BW大豆黄酮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与添加7.5和15 mg/kg BW半胱胺组和15 mg/kg BW半胱胺+6 mg/kg BW大豆黄酮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结果可知,半胱胺和大豆黄酮均能提高肝脏和肌肉中IGF-ⅠmRNA的表达量,但协同应用并没有促使IGF-ⅠmRNA表达量在肝脏、肌肉和皮肤组织中的明显提高,综合分析以添加3 mg/kg BW大豆黄酮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细毛羊 igf- 实时荧光定量PCr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新扬州鸡IGF-Ⅰ基因多态性的PCR-SSCP检测及其与生长发育性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强 王志跃 +2 位作者 杨海明 陈五湖 杨建刚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1-635,共5页
以新扬州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作为控制其生长、发育性状的候选基因,通过对IGF-Ⅰ基因主要部分序列进行PCR-SSCP检测,发现了2个多态位点.测序结果表明,IGF-Ⅰ基因存在2个突变位点:插入(G)和(G→C).分析多态位点与0-12周龄... 以新扬州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作为控制其生长、发育性状的候选基因,通过对IGF-Ⅰ基因主要部分序列进行PCR-SSCP检测,发现了2个多态位点.测序结果表明,IGF-Ⅰ基因存在2个突变位点:插入(G)和(G→C).分析多态位点与0-12周龄鸡生长发育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插入(G)突变基因型中,2周龄鸡体重BB型与AB型差异显著(P<0.05),但AA型与AB型和BB型差异均不显著,而(G→C)突变各基因型间没有显著差异;插入(G)突变位点对0-12周龄鸡的龙骨长、胫骨长均没有显著影响,而(G→C)突变位点仅在鸡6周龄时表现出与龙骨长、胫骨长间的差异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扬州鸡 igf-基因 PCr—SSCP
下载PDF
樱桃谷肉鸭肝脏发育早期IGF和IGF-ⅠR基因表达规律研究
17
作者 龙美合 陈伟 +1 位作者 金成龙 郑春田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年第3期10-15,共6页
樱桃谷肉鸭是世界著名的瘦肉型鸭,其肝脏发育对机体健康及生长至关重要。该研究旨在探讨樱桃谷肉鸭在胚胎后期和出壳早期肝脏发育及关键基因表达规律。试验选用120枚受精鸭蛋,在第16、21、28胚龄,和第7、14、21日龄记录胚体重、体质量... 樱桃谷肉鸭是世界著名的瘦肉型鸭,其肝脏发育对机体健康及生长至关重要。该研究旨在探讨樱桃谷肉鸭在胚胎后期和出壳早期肝脏发育及关键基因表达规律。试验选用120枚受精鸭蛋,在第16、21、28胚龄,和第7、14、21日龄记录胚体重、体质量重和肝脏质量重的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肝脏发育相关IGF1、IGF2、IGF-ⅠR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IGF1、IGF2、IGF-ⅠR在16胚龄鸭肝脏中已有少量表达。随胚龄/日龄增加IGF1 mRNA表达量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IGF2和IGF-ⅠR mRNA表达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IGF1、IGF2、IGF-ⅠR mRNA表达量相互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三个基因在鸭早期肝脏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协同表达现象,肝脏IGF1、IGF2、IGF-ⅠR mRNA的表达在鸭早期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谷肉鸭 肝脏发育 igf基因 igf-r基因
下载PDF
不同鸭种胚胎期和岀雏早期肌肉组织中IGF-Ⅰ基因mRNA的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单艳菊 顾华兵 +4 位作者 宋卫涛 束婧婷 朱文奇 胡艳 李慧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鸭胚胎期和出雏早期胸肌、腿肌中IGF-Ⅰ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发育性变化。【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生长速度不同的"高邮鸭"和"金定鸭"13,17,21,25,27胚龄和出雏后7日龄胸肌、腿肌中...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鸭胚胎期和出雏早期胸肌、腿肌中IGF-Ⅰ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发育性变化。【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生长速度不同的"高邮鸭"和"金定鸭"13,17,21,25,27胚龄和出雏后7日龄胸肌、腿肌中IGF-Ⅰ基因mRNA的表达规律。【结果】IGF-ⅠmRNA的表达规律在2个品种鸭的早期肌肉发育过程中较为一致,胸肌和腿肌IGF-ⅠmRNA表达量都是在13胚龄时最高,公鸭和母鸭同一肌肉组织IGF-ⅠmR-NA表达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品种间,IGF-ⅠmRNA在"高邮鸭"胸肌中的表达量除27胚龄外,其他发育时期均高于"金定鸭",且在13和21胚龄及7日龄时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而"高邮鸭"腿肌IGF-ⅠmRNA的表达量在不同发育时期均高于"金定鸭",但差异不显著(P>0.05);同一品种内IGF-ⅠmRNA在胸肌中的表达量高于腿肌,且除13胚龄外,其他发育时期都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其在腿肌中的表达量。【结论】鸭肌肉中IGF-Ⅰ基因mRNA表达水平具有显著的年龄依赖性和明显的品种特征及组织差异,肌肉中IGF-Ⅰ基因mRNA表达对鸭早期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且对胸肌生长发育的启动要早于腿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基因 胚胎期 差异表达
下载PDF
莱芜猪和沂蒙黑猪IGF-I基因的多态性及生长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薛慧良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109-112,共4页
采用PCR-SSCP方法对莱芜猪(127头)和沂蒙黑猪(132头)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基因exon3和exon4分别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发现exon3上有多态性,且存在3种基因型(AA、AB、BB).统计结果表明,3种基因型在两品种中的分布不一致,差异... 采用PCR-SSCP方法对莱芜猪(127头)和沂蒙黑猪(132头)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基因exon3和exon4分别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发现exon3上有多态性,且存在3种基因型(AA、AB、BB).统计结果表明,3种基因型在两品种中的分布不一致,差异极显著(P<0.01).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初生重、断奶重和6月龄重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BB基因型与其它2种基因型比较有较大的初生重,同AA和AB型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3种基因型在初生重的大小排列顺序为AA<AB<BB.因此,推测IGF-I基因对个体的初生重存在一定的影响,选择带有B等位基因的个体,有望提高个体的初生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地方猪种 igf-基因 遗传多态性 遗传效应
下载PDF
IGF-Ⅰ对不同绵羊皮肤中5个毛囊相关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岩 廖和荣 +2 位作者 李知勉 孙杰 李大全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94-600,共7页
目的为探讨外源性IGF-Ⅰ对绵羊皮肤中毛囊生长调控的影响。方法选取36只新疆细毛羊,随机分成6组。在每只绵羊的左、右两侧肩胛前部分别进行拔毛、剃毛处理。同时在左侧肩胛前部的拔毛、剃毛和正常区的交叉处注射0.5ml IGF-Ⅰ(10ng.ml-1)... 目的为探讨外源性IGF-Ⅰ对绵羊皮肤中毛囊生长调控的影响。方法选取36只新疆细毛羊,随机分成6组。在每只绵羊的左、右两侧肩胛前部分别进行拔毛、剃毛处理。同时在左侧肩胛前部的拔毛、剃毛和正常区的交叉处注射0.5ml IGF-Ⅰ(10ng.ml-1),然后在第0、3、6、9、12、50天采取皮样。用RT-PCR方法,测定各皮肤中GHR、IGF-Ⅰ、IGF-ⅠR、KAP3.2和KAP6-1的mRNA相对丰度。结果(1)IGF-Ⅰ可以下调正常皮肤中GHR基因的表达,对IGF-Ⅰ、IGF-ⅠR的表达没有显著的影响,能显著提高KAP3.2和KAP6-1的转录水平;(2)IGF-Ⅰ在3 d内可降低拔毛皮肤中GHR的表达,6 d以上无明显影响;对剃毛皮肤中的GHR表达无显著影响。IGF-Ⅰ对拔毛皮肤中的IGF-Ⅰ和IGF-ⅠR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对剃毛皮肤中IGF-Ⅰ的表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IGF-ⅠR的变化不明显。IGF-Ⅰ对拔毛皮肤和剃毛皮肤中的KAP3.2和KAP6-1的表达都能显著提高,且表达模式也基本一致,KAP3.2的表达早于KAP6-1的表达。结论IGF-Ⅰ对绵羊皮肤中的GHR和IGF-ⅠR的表达均无显著影响,对KAP3.2和KAP6-1的表达能显著提高,但呈现出颠倒的特定时序性,这是否是外源性IGF-Ⅰ不能促进体内毛囊生长的原因所在,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皮肤 拔毛剃毛 igf-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