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术传播中媒体的作用及偶像缺失的原因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岗 赵建宾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共5页
当今是一个现代大众传媒时代,现代传媒的种种传播媒介是人们快速了解产品和文化的重要途径,而塑造偶像是现代传媒的重要特征。通过研究得出,现代大众传媒尤其是传媒中塑造的偶像对武术传播的作用是巨大的。而偶像的缺失导致了中国武术... 当今是一个现代大众传媒时代,现代传媒的种种传播媒介是人们快速了解产品和文化的重要途径,而塑造偶像是现代传媒的重要特征。通过研究得出,现代大众传媒尤其是传媒中塑造的偶像对武术传播的作用是巨大的。而偶像的缺失导致了中国武术在当代发展滞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媒体对武术的传播途径与类型单一、媒体对武术的曲解与不重视、媒体缺乏对武术偶像的持续塑造和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传播 媒体 大众传媒 偶像 缺失
下载PDF
偶像—粉丝社群的情感劳动及其政治转化——从“鹿晗公布恋情”事件谈起 被引量:14
2
作者 林品 《文化研究》 CSSCI 2018年第3期99-107,共9页
“鹿晗公布恋情”这起新媒体事件不仅标志着“爱豆文化”在中国大众文化领域的崛起,而且标志着一种新型的情感劳动的兴起。“爱豆”与粉丝之间的双向情感劳动合力构建出一种情感共同体,进而为粉丝的商品消费行为与媒介使用行为提供巨大... “鹿晗公布恋情”这起新媒体事件不仅标志着“爱豆文化”在中国大众文化领域的崛起,而且标志着一种新型的情感劳动的兴起。“爱豆”与粉丝之间的双向情感劳动合力构建出一种情感共同体,进而为粉丝的商品消费行为与媒介使用行为提供巨大的情感驱动力。这种情感劳动既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本势力创造了可供攫取的可观价值,同时它的政治潜能也正在被官方宣传机构的民族主义动员所收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像 粉丝 情感劳动
下载PDF
偶像崇拜现象的德育思考 被引量:13
3
作者 徐红波 彭怀祖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0-33,共4页
偶像崇拜作为当今社会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不少人认为对青少年的道德成长会产生消极影响。然而,青少年偶像崇拜所带来的教育影响,在一定意义上发挥着独特的德育功能。偶像崇拜是当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有着普遍性和小龄化、多... 偶像崇拜作为当今社会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不少人认为对青少年的道德成长会产生消极影响。然而,青少年偶像崇拜所带来的教育影响,在一定意义上发挥着独特的德育功能。偶像崇拜是当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有着普遍性和小龄化、多元性和功利化、娱乐性和世俗化、独立性和个性化等特点。梳理偶像崇拜对德育工作的负面影响和正面效应,挖掘偶像崇拜的德育价值,建构偶像教育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像 崇拜 德育 青少年
下载PDF
中国青春偶像剧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8
4
作者 杨红菊 《唐都学刊》 2004年第2期77-80,共4页
学术界和观众对中国青春偶像剧均难以认可。辩证地分析 ,中国青春偶像剧目前确实存在问题 ,中国青春偶像剧的发展应该拓宽观众群 ,丰富亚剧种 ,同时以反映现实生活为根本 。
关键词 中国 青春偶像剧 故事情节 题材
下载PDF
刍议体育运动中的偶像崇拜 被引量:8
5
作者 刘红兵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34-36,共3页
体育偶像崇拜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独特现象,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反映了当代科技进步和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体育运动中的偶像崇拜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造成的社会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体育运动 体育偶像崇拜 大众传播业 体育场 集体凝聚力 观众 生活方式 消费方式
下载PDF
偶像影响的媒介演化与社会的偶像焦虑 被引量:5
6
作者 解迎春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57-65,共9页
作为针对偶像的典型指控,偶像崇拜蕴含的焦虑情绪常常被遮蔽,以致忽视了偶像焦虑这一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通过媒介演化脉络梳理偶像的文本线索,发现在雕塑、画像、文字、图像等为主要媒介的偶像建构与传播时期,偶像崇拜蕴含着一个群体... 作为针对偶像的典型指控,偶像崇拜蕴含的焦虑情绪常常被遮蔽,以致忽视了偶像焦虑这一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通过媒介演化脉络梳理偶像的文本线索,发现在雕塑、画像、文字、图像等为主要媒介的偶像建构与传播时期,偶像崇拜蕴含着一个群体针对其他群体的焦虑情绪,产生诸如偶像破坏、偶像歧途、偶像威胁、偶像越轨等外在指控。这种焦虑情绪在互联网媒介下形成不断向内塌陷的情绪螺旋,外显的偶像崇拜日渐转向内隐的偶像焦虑。网络社会的偶像焦虑遮蔽了偶像的精神资源,具体表征为理想身体的焦虑、身份认同的焦虑和快速成名的焦虑。从社会规范角度来看,摆脱偶像焦虑最好的方式并非管理和调节焦虑情绪,而是唤醒偶像的精神资源,引导青少年追求向上向善的精神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像 偶像焦虑 偶像崇拜 媒介
下载PDF
制造偶像:反思粉丝参与时代的结构性屈从与抵抗——对SNH48组合及其粉丝社群的一项考察 被引量:7
7
作者 严晶晔 何天平 《新闻春秋》 2018年第2期76-84,共9页
本研究关注参与性的粉丝群体。以SNH48组合的文化生产、身体展演及其粉丝互动为现象,通过观察与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当代粉丝文化对特定社会结构的再现,以及其意义生产对特定社会结构的屈从或抵抗和对自身的重塑。研究发现,... 本研究关注参与性的粉丝群体。以SNH48组合的文化生产、身体展演及其粉丝互动为现象,通过观察与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当代粉丝文化对特定社会结构的再现,以及其意义生产对特定社会结构的屈从或抵抗和对自身的重塑。研究发现,参与性的粉丝作为受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抗文化工业的宰制,对抗精英阶层主导的社会评价,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抗男性凝视主导之下的性别权力结构。尽管粉丝的反抗中包含着对文化工业和社会结构的屈从,但在制造偶像的过程中,粉丝生产了粉丝文化,并启发了自身多样化的性别和身份认同,进而完成了特定主体意识的唤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丝 偶像 文化移转 身体 性别气质
原文传递
纪念碑、偶像、符号与公共艺术——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城市雕塑反映的社会意识形态 被引量:7
8
作者 季峰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09年第1期271-277,共7页
中国城市雕塑的建设发展经历了殊为重要的几个历史时期,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建设面貌都对应着其存在的特定历史时段的社会意识形态。在本文中,作者试图通过对各历史时段的城市雕塑形态及创作环境分析,勾画出影响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城市雕塑... 中国城市雕塑的建设发展经历了殊为重要的几个历史时期,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建设面貌都对应着其存在的特定历史时段的社会意识形态。在本文中,作者试图通过对各历史时段的城市雕塑形态及创作环境分析,勾画出影响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城市雕塑发展面貌的社会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雕塑 纪念碑 偶像 符号 公共艺术 社会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青少年体育明星偶像选择的文化透视 被引量:7
9
作者 马瑞 沈建华 汤强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35,共6页
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以青少年体育偶像选择为切入点,对青少年多元体育文化选择与认同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青少年偶像选择显示出文化形态、审美、偶像国籍多元的特征;青少年在体育价值观的认同上高度自觉,体育偶... 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以青少年体育偶像选择为切入点,对青少年多元体育文化选择与认同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青少年偶像选择显示出文化形态、审美、偶像国籍多元的特征;青少年在体育价值观的认同上高度自觉,体育偶像选择主要基于体育精神意义及英雄主义风貌,表现出对主流体育意识形态的认同;流行文化、商业文化未对青少年体育文化认同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体育明星 偶像 体育文化 文化认同
下载PDF
高更与塔希提的“造神者”——以法国奥赛博物馆藏《带壳的圣像》为中心
10
作者 李昕蔚 《全球城市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1期122-149,154,共29页
二十世纪以来,保罗·高更(Paul Gauguin)被许多学者塑造成为一个文化英雄,以太平洋原始艺术的发现者与推动者的形象在美术史中不断现身。然而,近五十年来,随着欧美前殖民者对其文化殖民行为的不断反思,以及被殖民者对自己的身份与... 二十世纪以来,保罗·高更(Paul Gauguin)被许多学者塑造成为一个文化英雄,以太平洋原始艺术的发现者与推动者的形象在美术史中不断现身。然而,近五十年来,随着欧美前殖民者对其文化殖民行为的不断反思,以及被殖民者对自己的身份与历史的重新审视,高更的艺术活动与殖民地文化之间的权力关系逐渐显露。本文以高更于塔希提初期创作的一尊小型木雕《带壳的圣像》为研究对象,通过将该作与大洋洲艺术、佛教与印度教艺术以及基督教艺术进行图像对比与分析,确认其创作年代、创作意图与文化语境、图像依据与文本来源,以展现高更如何构建属于艺术家的塔希提宗教与文化的动态过程,并重思高更的艺术创作与太平洋殖民地文化身份之建构的复杂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更 塔希提 圣像 文化殖民
下载PDF
选秀3.0时代的偶像与粉丝文化新探——以偶像养成类真人秀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战 郭若兰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0-14,共5页
回顾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发展历程,偶像与粉丝在身份与权利上呈现出质的转变。英雄式的“生产偶像”进阶为养成系的“消费偶像”,“星粉关系”也实现了以偶像为中心到粉丝决定偶像的价值转向。在这场全网狂欢的盛会背后,偶像物化、粉丝... 回顾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发展历程,偶像与粉丝在身份与权利上呈现出质的转变。英雄式的“生产偶像”进阶为养成系的“消费偶像”,“星粉关系”也实现了以偶像为中心到粉丝决定偶像的价值转向。在这场全网狂欢的盛会背后,偶像物化、粉丝集资及偶像产业未来的演化趋势成为反思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像养成类真人秀 偶像 偶像产业 粉丝 粉丝权利
下载PDF
论马里翁的事件性阐释学及其美学效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丹旸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6-150,共15页
马里翁在事件性阐释学中,以其独创的“充溢现象”为核心概念,通过事件、偶像、肉身、他者面容四种现象的区分与阐释,对当代美学问题、文化状况作出后现代态度的思考阐发,拓展与深化了现象学思想方法在文艺美学研究领域的运用与影响力。... 马里翁在事件性阐释学中,以其独创的“充溢现象”为核心概念,通过事件、偶像、肉身、他者面容四种现象的区分与阐释,对当代美学问题、文化状况作出后现代态度的思考阐发,拓展与深化了现象学思想方法在文艺美学研究领域的运用与影响力。事件性阐释学通过揭示充溢现象的“自我发生”,来论证现象相对于主体理性认识能力的溢出。对不同充溢现象的事件性阐释,否定了西方传统的主客体认知逻辑,主体趋向被动,最终成为现象自我显现的接受者。马里翁通过对“形而上学终结”虚无主义危机下艺术文化现象的分析,从现象学传统出发为当代美学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和方法指导,破除美是实体的传统认识论观念,试图提出一种后现代崇高美学,对超出主体理性认识能力的审美经验与生活现象作出重点阐释,以事件性、具身性、瞬时性和碎片化的理论呈现表达美学研究的未来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性阐释学 让-吕克·马里翁 事件 偶像 肉身 他者面容
下载PDF
粉链经济:“偶像-粉丝”文化经济模式的再考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中红 胡良益 《传媒观察》 2023年第9期82-89,共8页
粉丝文化经济的威力在娱乐产业和文旅产业中得到彰显,粉丝力量需要重新加以审视。在以偶像为中心的文化经济模式下,粉丝位于产业链的末端,被视作被动的消费者,他们作为生产主体性的位置遭到忽略。“粉链经济”以粉丝为中心重新考察“偶... 粉丝文化经济的威力在娱乐产业和文旅产业中得到彰显,粉丝力量需要重新加以审视。在以偶像为中心的文化经济模式下,粉丝位于产业链的末端,被视作被动的消费者,他们作为生产主体性的位置遭到忽略。“粉链经济”以粉丝为中心重新考察“偶像-粉丝”的关系结构,发现粉丝不仅有着极强的文化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而且具备养成偶像、制约资本和平台、影响地方发展的能量。由粉丝立场来考察,“粉链经济”是将粉丝视为独立的、不依赖于明星、以满足自身需求为前提,并在与产业链上其他经济主体相抗衡、相博弈、相妥协中发展起来的新文化经济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链经济 偶像 粉丝 饭圈 文化经济模式
原文传递
偶像·青春——对近三十年来的105篇偶像研究的述评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芳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11-116,共6页
通过对近三十年来关于偶像研究的105篇论文进行回顾,发现偶像的研究吸引来自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多学科学者的关注,经验研究占三分之一,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主题有偶像的变迁,偶像与榜样的异同,偶像的类型,偶像崇拜的内容和... 通过对近三十年来关于偶像研究的105篇论文进行回顾,发现偶像的研究吸引来自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多学科学者的关注,经验研究占三分之一,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主题有偶像的变迁,偶像与榜样的异同,偶像的类型,偶像崇拜的内容和原因,偶像崇拜的年龄、性别、代际、地域差异,偶像的作用和功能,偶像的传播与建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像 偶像崇拜 青少年
下载PDF
浅析武术偶像对武术传播的作用及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琦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第8期141-143,共3页
中国武术历史发展源远流长、根底深厚,几千年来在中原大地产生、积累、沉淀,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武术文化。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就是提升文化竞争力,而最能引领文化潮流方向的毫无疑问就是"偶像"。体育项目亦是如此,... 中国武术历史发展源远流长、根底深厚,几千年来在中原大地产生、积累、沉淀,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武术文化。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就是提升文化竞争力,而最能引领文化潮流方向的毫无疑问就是"偶像"。体育项目亦是如此,缺失了偶像可能会直接导致运动成绩的下降。所以,本文以偶像为主题,以"偶像效应"来推动武术项目的传播。既提出了"偶像效应",该如何有效发挥偶像效应?依据眼下国内外武术项目的开展情况来看,本文采用了文献法、个案分析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进行了研究论证并得出:1."偶像效应"可以有效掀起人民习武的热潮,传播武术运动文化。2."偶像效应"可以促进武术事业及扩大武术经济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偶像 偶像效应 传播
下载PDF
Idol:一个新的通过转录后途径调节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蛋白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明明 刘国庆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46-950,共5页
肝脏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是清除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主要途径,并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靶点。LDLR的表达量受到转录和转录后两方面的调控。这里介绍一种新近发现的、通过泛素化作用经转录后途径调控LDLR的蛋... 肝脏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是清除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主要途径,并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靶点。LDLR的表达量受到转录和转录后两方面的调控。这里介绍一种新近发现的、通过泛素化作用经转录后途径调控LDLR的蛋白Idol(inducible degrader of the LDLR)。Idol是一个肝脏X受体(LXR)的靶分子,具有E3泛素连接酶活性,可以介导LDLR的泛素化,并在溶酶体降解。Idol还有另外两个LDLR家族的靶蛋白VLDLR和ApoER2。尽管Idol和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但它们在调控LDLR的途径上是不同的。最近的工作显示Idol与人类的LDL水平有关,Idol可能在人类的血脂代谢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ol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肝脏X受体 PCSK9 E3泛素连接酶
下载PDF
基于媒介批评的视角分析偶像养成类节目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子娴 《保山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90-94,共5页
在泛媒介时代下,不仅很多传统的观念被解构,而且关于“偶像”的形象、意义和价值取向也与之前形成鲜明的对比;作为符号的“偶像”,在消费主义和经济理性的主导下,“偶像”的娱乐价值和消费价值被不断挖掘,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引发了... 在泛媒介时代下,不仅很多传统的观念被解构,而且关于“偶像”的形象、意义和价值取向也与之前形成鲜明的对比;作为符号的“偶像”,在消费主义和经济理性的主导下,“偶像”的娱乐价值和消费价值被不断挖掘,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引发了巨大争议;从媒介批评视角出发,作为符号的“偶像”成了媒体、粉丝、资本等多方争夺的话题,也成为了当下我们应该反思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媒介批评 偶像 偶像养成类节目
下载PDF
现象的概念:从康德到马里翁——走向“极端”的现象学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晟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9-15,共7页
针对康德提出的现象的可能性条件,也就是四组知性范畴,马里翁描述了四种典型的充溢现象:事件,不可预测的;偶像,无法承受的;肉,绝对的,摆脱一切经验类比的;圣像,不可注视的。它们所代表的充溢现象的四个特征,逐个颠覆了康德的知性范畴,... 针对康德提出的现象的可能性条件,也就是四组知性范畴,马里翁描述了四种典型的充溢现象:事件,不可预测的;偶像,无法承受的;肉,绝对的,摆脱一切经验类比的;圣像,不可注视的。它们所代表的充溢现象的四个特征,逐个颠覆了康德的知性范畴,也超越了胡塞尔的视域和建构性的"我"。现象学因此实现了从展示到自身显现的转变,真正坚持了现象的自身显现相对于主体知觉的优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 充溢现象 事件 偶像 圣像
下载PDF
新文化偶像的塑造:胡适及其受众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仲民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8-173,共16页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期间逐渐成名,之后他又借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杜威访华带来的人气迅速跃升为当时思想界、学术界的要角。从传播学或阅读史的角度检视“五四”运动后胡适偶像地位的塑造过程和他所依赖的周边社会条件,不难发现胡适极高的情...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期间逐渐成名,之后他又借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杜威访华带来的人气迅速跃升为当时思想界、学术界的要角。从传播学或阅读史的角度检视“五四”运动后胡适偶像地位的塑造过程和他所依赖的周边社会条件,不难发现胡适极高的情商和处世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善于利用传媒发声,并具有与各方受众展开良性互动的本领,这为其“暴得大名”和吸引受众认可打下了良好基础。概言之,胡适新文化偶像地位的确立,与胡适自身的刻意经营表演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其受众包括其论敌积极参与塑造的结果。揭示这一过程,有助于我们更深刻认识新文化运动中的“互动”和“运动”因素的意义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 胡适 偶像 受众
原文传递
传播学视野下的80后文学 被引量:3
20
作者 袁园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0-53,共4页
80后文学是在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下,在主流文坛之外生成的青春文学思潮,呈现出青春化、娱乐化和网络化的特征。处于文化传播核心环节的传播媒介,凭借强大的传播力量使80后作家一夜成名,这典型地反映出:大众传媒在文化市场中由单一的信... 80后文学是在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下,在主流文坛之外生成的青春文学思潮,呈现出青春化、娱乐化和网络化的特征。处于文化传播核心环节的传播媒介,凭借强大的传播力量使80后作家一夜成名,这典型地反映出:大众传媒在文化市场中由单一的信息传播载体向集传播、生产、策划、营销多重功能于一身的文化产业转变,通过包装作家、引导文学消费、直接生成文学现象等,绕过主流文坛对文学产生重大的影响,给当下文学的生产、传播、批评、消费机制带来巨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 80后 大众传媒 娱乐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