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5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U行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及血清PCT、hCRP联合检测的早期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薛勇 吴化奎 +2 位作者 徐广民 孙伟 梁月坤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12期2380-2384,共5页
目的:研究ICU行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及血清PCT、hCRP联合检测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ICU病房接受气管切开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下呼吸道感染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观察... 目的:研究ICU行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及血清PCT、hCRP联合检测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ICU病房接受气管切开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下呼吸道感染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观察组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病人,对照组为无下呼吸道感染病人。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特征、血清超敏C-蛋白(hCRP)和降钙素原(PCT)检测值、细菌性感染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年龄、入住ICU时间、气道开放时间、手术时机、呼吸机的应用、侵入性操作、使用抗生素种类及使用抗生素时间等情况与ICU下呼吸道感染病人有关,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病人的PCT及h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CURB病情高低分为:高危组8例、中危组11例和低危组22例,高危组病人的血清hCRP和PCT检测值明显高于低危组和中危组(P<0.05);PCT检测的病人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hCRP的检测结果(P<0.05);年龄、入住ICU时间、手术时间、呼吸机的应用、侵入性操作、气道开放时间及抗生素≥2种≥2周均为ICU行气管切开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行气管切开术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如年龄、入住ICU时间、气道开放时间、手术时机、呼吸机的应用、侵入性操作、使用抗生素种类及使用抗生素时间等均为主要因素,血清PCT及hCRP水平变化可作为ICU下呼吸道感染病人早期诊断和病情检测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病房 气管切开 下呼吸道感染 超敏c-蛋白 降钙素原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2
2
作者 李忠音 张军 《河北医学》 CAS 2015年第1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比较二者血清超敏...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比较二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神经功能变化。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8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14d,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8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更明显,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炎性反应,减轻炎症反应和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超敏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8
下载PDF
稳定期中重度慢阻肺患者血清IL-6、IL-8、TNF-α、hs-CRP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3
3
作者 杨凌婧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3期481-484,共4页
目的观察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析其与肺功能FEV_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_1/... 目的观察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析其与肺功能FEV_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_1/FVC)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慢阻肺患者80例和健康体检结果正常者80例,检测血清IL-6、IL-8、TNF-α及hs-CRP水平,测定FEV_1%pred、FEV_1/FVC。结果慢阻肺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级、Ⅲ级和Ⅳ级肺功能慢阻肺患者血清IL-6、IL-8、TNF-α及hs-CRP水平逐渐升高,肺功能指标中的FEV_1/FVC、FEV_1%pred水平逐渐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阻肺患者血清IL-6、IL-8、TNF-α及hs-CRP与肺功能指标中的FEV_1/FVC、FEV_1%pred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稳定期慢阻肺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6、IL-8、TNF-α及hs-CRP水平均升高,并且与肺功能呈负相关,患者存在气道炎症,可能是导致其肺功能进行性下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肺功能 白介素-6 白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联合检测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7
4
作者 高宇囡 张尉华 佟倩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D-D)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试验随机入选了3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微粒子捕捉酶促免疫发光法(MEIA)检测BNP、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CRP及D-D,...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D-D)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试验随机入选了3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微粒子捕捉酶促免疫发光法(MEIA)检测BNP、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CRP及D-D,同时检测其他心肌梗死指标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选取20例对照者(Ctrl组)做对比。结果①AMI患者的BNP、hs-CRP及D-D均明显高于正常组;②AMI组中KillipⅡ-Ⅳ的患者BNP及hs-CRP值高于KillipⅠ级的患者;③AMI患者中的BNP及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正相关;④AMI患者中的BNP与hs-CRP水平正相关。结论BNP、hs-CRP与D-D是AMI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可反映心功能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可用于AMI危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钠肽(BNP)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D-二聚体(D-D) 急性心肌梗死(AMI)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情的相关性 被引量:30
5
作者 郑建琼 杨年安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1-393,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情发展及演变的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51例)作为试验组,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再分为轻、中、重型3个亚组;选取健康者作为对照组(151例)。试验组进行常规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250 m...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情发展及演变的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51例)作为试验组,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再分为轻、中、重型3个亚组;选取健康者作为对照组(151例)。试验组进行常规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250 mL连续7 d、丹红注射液4 mL连续14 d、5%碳酸氢钠250 mL连续3 d;视情况予以肝素总量不超过12500 u抗凝)。2组均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监测。比较2组血清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D-二聚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hs-CRP与神经系统损伤评分呈高度正相关(P<0.05);其D-二聚体水平与神经系统损伤评分也呈正相关(P<0.05)。结论 hs-CRP水平可以独立反映脑梗死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病情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超敏c反应蛋白 神经系统损伤评分 脑梗死相关性因素 脑梗死预后转归
原文传递
“脑肠同调”法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及对IL-17、hs-CRP和TMAO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9
6
作者 王慧 雷寿清 +2 位作者 杜小正 袁博 刘敏科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53-856,共4页
目的:比较“脑肠同调”法针刺与常规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予“脑肠同调”法针刺治疗,穴取顶颞前斜线、中脘、关... 目的:比较“脑肠同调”法针刺与常规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予“脑肠同调”法针刺治疗,穴取顶颞前斜线、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治疗6 d,共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血清IL-17、hs-CRP水平,血浆TMAO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肠同调”法针刺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炎性反应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肠同调”法针刺 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白细胞介素17(IL-17)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氧化三甲胺(TMAO)
原文传递
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及D-二聚体与冠心病患者相关性研究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8
7
作者 冯庆芝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1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和D-二聚体的相关性情况,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方法选择20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1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和D-二聚体的相关性情况,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菏泽市立医院急诊就诊的1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取同时期的1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人组者的血清Lp—PLA2、hs-CRP以及D-二聚体进行检测。同时对其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肌钙蛋白(Cardian troponin I,TNI)、肌红蛋白(myoglobin,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Lp—PLA2、hs—CRP以及D-二聚体水平分别是(43.62±13.23)g/L、5.09mg/L、173.0mg/L,明显高于对照组志愿者的(21.49±7.63)g/L、2.61mg/L、68.0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Lp—PLA2与LDL密切相关,并和冠脉病变的支数相关;D-二聚体和hs—CRP相关,同时和心功能等级相关。结论Lp-PLA2主要和LDL等脂类代谢以及冠脉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hs—CRP则是和D-二聚体水平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有密切关联,说明了炎症和血栓、心肌损伤有关。心功能降低容易导致D-二聚体水平升高从而诱发血栓。因此,对于冠心病患者,可以通过Lp—PLA2、hs—CRP以及D-二聚体水平指标来预测其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超敏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原文传递
iRoot SP配合单尖法根管充填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及对牙周状态和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5
8
作者 张帆 陈新钊 蒙萌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3期105-108,122,共5页
目的 探讨iRoot SP配合单尖法根管充填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及对牙周状态和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牙体牙髓病82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应用iRoot SP配合单尖法治疗,对... 目的 探讨iRoot SP配合单尖法根管充填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及对牙周状态和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牙体牙髓病82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应用iRoot SP配合单尖法治疗,对照组应用iRoot SP配合冷测压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充填情况、牙周状态、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及疼痛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和恰填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牙周探诊深度、探诊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菌斑指数、临床附着水平及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疼痛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iRoot SP配合单尖法根管充填能够提高牙体牙髓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充填情况以及牙周状态,降低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及减轻患者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体牙髓病 iRoot SP 单尖法 根管充填 牙周探诊深度 菌斑指数 龈沟液 超敏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生大黄粉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血清补体C3、C4及hs-CRP的影响 被引量:25
9
作者 方永军 张毅 +3 位作者 柯尊华 周振国 周锋 柏鲁宁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生大黄粉对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血清补体C3、C4及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reactive protein,hs-CRP)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脑外科200... 目的探讨生大黄粉对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血清补体C3、C4及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reactive protein,hs-CRP)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脑外科2009年7月—2010年3月住院HICH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术后第4天开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生大黄粉5~10g溶于40mL温开水,口服或鼻饲2~3次/天,连续治疗10天。于术后第7、14天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两组血清补体C3、C4含量,采用胶乳增强透射比浊法检测两组血清hs-CRP含量,并记录两组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candinavia stroke scale,SSS)评分。结果与本组术后第4天比较,对照组术后第7天C3、C4含量升高,术后第14天SSS评分升高(P<0.05);治疗组术后第14天C4、hs-CRP含量降低,SSS评分升高(P<0.05)。与本组术后第7天比较,治疗组术后第14天C4、hs-CRP含量降低,SSS评分升高(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术后第7天C3、C4含量降低,术后第14天C3、C4、hs-CRP含量降低,SSS评分升高(P<0.05)。结论生大黄粉可显著降低HICH术后患者血清补体C3、C4及hs-CRP含量,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高血压脑出血 补体c3 补体c4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血清PCT、hs-CRP、WBC联合检测在脓毒症患者感染类型鉴别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杨友生 瞿祥春 胡松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262-126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PCT、hs-CRP、WBC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感染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设为脓毒症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G^+菌亚组和G^-菌亚组,根... 目的探讨血清PCT、hs-CRP、WBC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感染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设为脓毒症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G^+菌亚组和G^-菌亚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亚组和死亡亚组,并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54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比较各组血清PCT、hs-CRP及WBC水平。结果脓毒症组患者的血清PCT、hs-CRP及WBC水平均远远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832、31.303、9.836,P<0.01)。G^+菌亚组患者的血清PCT、hs-CRP水平远远高于G^-菌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438、2.393,P<0.01或<0.05),而G^+菌亚组与G-菌亚组患者的WBC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0,P>0.05)。脓毒症存活亚组患者的血清PCT、hs-CRP与WBC水平经治疗呈时间依赖性下降,而死亡亚组不存在时间效应,且存活亚组3项指标在各时间点检测均远远低于死亡亚组,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PCT指标对于区分脓毒症G^+菌和G^-菌感染类型具有一定价值,联合检测PCT、hs-CRP、WBC有助于诊断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脓毒症
下载PDF
手足口病患儿血中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赵含信 郝维敏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661-664,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Ig)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小儿手足口病(HFMD)中检测的临床价值及应用研究。方法:选取HFMD患儿76例(HFMD组),均采用利巴韦林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又分为好转组和无效组;选择同期儿童健康体检者80名(对照组)。分别...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Ig)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小儿手足口病(HFMD)中检测的临床价值及应用研究。方法:选取HFMD患儿76例(HFMD组),均采用利巴韦林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又分为好转组和无效组;选择同期儿童健康体检者80名(对照组)。分别检测HFMD组和对照组Ig(IgA、IgG、IgM)和hs-CRP水平,评价2个指标在HFMD的诊断与治疗疗效观察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绘制ROC曲线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Ig中IgA、Ig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IgM、hs-CRP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经利巴韦林治疗后64例好转,12例无效;好转组中IgA、IgG水平均高于无效组(P<0.05),IgM、hs-CRP水平均低于无效组(P<0.01)。IgA、IgG、IgM和hs-CRP在小儿HFMD中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联合hs-CRP诊断小儿HFMD敏感性、特异性,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Ig和hs-CRP联合检测对于HFMD患儿早期诊断具有辅助筛查作用,且对于已明确患儿疾病严重程度、疾病的进展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免疫球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ROc曲线
下载PDF
生大黄水浸液灌胃与芒硝外敷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被引量:21
12
作者 吕厦 曹志蔚 +1 位作者 唐芳 孟静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第10期922-925,共4页
目的探讨生大黄水浸液灌胃与芒硝外敷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炎性细胞因子及肠黏膜屏障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2例SA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生大黄水浸液灌胃与芒硝外敷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炎性细胞因子及肠黏膜屏障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2例SA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生大黄水浸液灌胃与芒硝外敷。2组均治疗28d。观察2组持续血液净化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28d病死率。结果研究组持续血液净化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434、2.507、2.804、2-318、2.614,P〈0.05)。观察组28d病死率为6.5%(2/31)、对照组为16.1%(5/3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49,P=0.229)。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后1、3、7d研究组D.乳酸(t值分别为38.752、36.975、36.018)、二胺氧化酶it值分别为4.119、4.632、3.907)、内毒素(t值分别为25.699、23.805、24.472)水平均降低(P〈0.01);血清hs.CRP(t值分别为4.791、5.025、5.288)、降钙素原(t值分别为4.350、4.742、6.012)水平及APACHEII评分0值分别为3.988、4.350、5.722)均降低∽〈0.01)。结论生大黄水浸液灌胃联合芒硝外敷可保护SAP患者肠黏膜屏障,减轻炎症反应,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大黄 芒硝 超敏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原文传递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对子宫腺肌症患者性激素、血脂及血清hs-CRP、VEG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刘宏 郭秀荣 +2 位作者 韩静 张保连 沙云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20期3965-3968,3983,共5页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对子宫腺肌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性激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的9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对子宫腺肌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性激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的9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性激素、血脂、血清hs-CRP、VEGF水平、子宫内膜厚度、痛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卵泡刺激素(FSH)、hs-CRP、黄体生成素(LH)、VEGF水平以及子宫内膜厚度、痛经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雌二醇(E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症安全有效,可改善机体性激素、血清hs-CRP、VEGF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减轻痛经症状,且对机体血脂情况影响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 桂枝茯苓胶囊 子宫腺肌症 性激素 血脂 超敏c反应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家族血清vaspin水平与瘦素、hs-CRP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14
作者 孙明珠 李秀丽 +1 位作者 权晓娟 于俊霞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664-669,共6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家族血清vaspin(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水平与瘦素、hs-CRP及炎症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按WHO 1999年推荐的T2DM诊断与分型标准及OGTT标准,从2017-01~2017-12选择我院门诊或...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家族血清vaspin(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水平与瘦素、hs-CRP及炎症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按WHO 1999年推荐的T2DM诊断与分型标准及OGTT标准,从2017-01~2017-12选择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以及体检部健康人群共360人,分为:DM组(n=120),T2DM患者,且其家族中与其有血缘关系的T2DM患者≥2人;NFDR组(n=120),T2DM患者的一级亲属中糖耐量正常者;NC组(n=120),与T2DM患者无血缘关系且糖耐量正常的健康人群。每组按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再分为两组:肥胖(BMI≥25 kg/m^2)组和非肥胖(BMI<25 kg/m^2)组。测量其腰围、臀围、身高、体质量,计算腰臀比及BMI,测定体脂百分比,检测空腹血糖、75 g葡萄糖负荷后餐后2 h血糖(OGTT 2 h)、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计算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空腹血清vaspin浓度,以及炎症因子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瘦素水平。结果 vaspin、IL-6、TNF-α和瘦素浓度在DM组、NFDR组和NC组中呈递减趋势,且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NFDR组和NC组三组中肥胖者的vaspin水平均比非肥胖者明显升高,DM组的非肥胖者vaspin水平比NFDR组和NC组的非肥胖者明显升高,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发现DM组中vaspin水平与IL-6、TNF-α和瘦素呈正相关(回归系数β分别为1.634,1.932,1.843,P值分别为0.036,0.015,0.035),vaspin水平与IL-1和hs-CRP水平没有相关性(回归系数β分别是1.536,1.754,P值分别为0.054,0.072)。结论 T2DM家族血清vaspin水平与炎症因子IL-6、TNF-α及瘦素相关,vaspin可能在T2DM炎症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家族 VASPIN 炎症因子 瘦素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跃龙 谢莉 钱林学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2期1372-1375,共4页
目的探究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片,1片/... 目的探究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片,4片/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相关生化指标、血脂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两组血清脂联素比治疗前增加,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斑块面积和内膜中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两个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布考片 阿托伐他汀片 急性脑梗死 超敏c反应蛋白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原文传递
IMA、hs-CRP、MYO、CK-MB、hs-cTnT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症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15
16
作者 郭清芳 李星新 赖晓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4期1861-186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缺血个儿蛋白(IM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肌钙蛋白(hs-cTnT)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测定99例健康对照组和94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40... 目的探讨血清中缺血个儿蛋白(IM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肌钙蛋白(hs-cTnT)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测定99例健康对照组和94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40例,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即非Q波心肌梗死20例,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即Q波心肌梗死34例)中IMA、hs-CRP、MYO、CK-MB、hs-TNT的含量。通过ROC曲线比较5种标志物在ACS早期诊断中的诊断效率、灵敏度、特异性、阴阳性预测值。结果血清中IAM、hs-CRP、MYO、CK-MB、hs-cTnT检测结果在病例组UAP,NSTEMI,STEMI 3组和正常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MA、hs-CRP、MYO、CK-MB、hs-cTnT在UAP与NSTEMI组,UAP与NSTEMI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与STEMI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S中,多个指标的联合检测能取得早期诊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修饰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肌红蛋白 肌酸激酶同工酶 超敏肌钙蛋白T
下载PDF
血清PCT和hs-CRP检测在AECOPD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5
17
作者 谢桂容 《河北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923-92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加重病因判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50例(稳定组)和加重期患者50例(加重组),测定血清PCT和hs-CRP...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加重病因判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50例(稳定组)和加重期患者50例(加重组),测定血清PCT和hs-CRP。结果:加重组患者血清PCT和hs-CRP水平均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血清PCT和hsCRP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判定AECOPD患者是否由感染因素加重,血清PCT的敏感性87.50%、特异性72.22%、准确性82.00%,血清hs-CRP的敏感性90.63%、特异性66.66%、准确性82.00%,二者联合的敏感性96.88%、特异性94.44%、准确性96.00%。结论: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PCT和hs-CRP水平升高,因感染原因加重者血清PCT和hs-CRP水平更高,血清PCT联合hs-CRP有利于判定COPD加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氢氯吡格雷联合冠心舒通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LDL-C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广川 唐杨章 崔杰西 《淮海医药》 CAS 2013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观察氢氯吡格雷联合冠心舒通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ACS行PCI术后患者心绞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 目的观察氢氯吡格雷联合冠心舒通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ACS行PCI术后患者心绞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药物、低分子肝素等,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和冠心舒通胶囊。2组治疗均为4周,分别在用药前及用药后14 d、30 d检测hs-CRP和LDL-C;在用药前后检测血尿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APTT、血小板计数(PLT)、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及心肌酶等测定。观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hs-CRP、LDL-C水平。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9%和77.14%,联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联合组更为明显(P<0.05)。2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治疗前有下降(P<0.05)。其中LDL-C 2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联合组在用药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联合组的方法能显著改善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并显著抑制炎性因子水平,降低hs-CRP、LDL-C,稳定斑块,降低心血管事件,且不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是一种辅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心绞痛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氢氯吡格雷 冠心舒通胶囊 LDL-c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在小儿脓毒血症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19
作者 叶萃英 赵昕峰 +2 位作者 洪书迟 陈东 吴亦栋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14期1735-173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水平检测在小儿脓毒血症检测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7年1月-12月杭州市儿童医院患儿194例,分为脓毒血症组(109例)和非脓毒血症组(85例),所有患儿均于入院2 h...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水平检测在小儿脓毒血症检测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7年1月-12月杭州市儿童医院患儿194例,分为脓毒血症组(109例)和非脓毒血症组(85例),所有患儿均于入院2 h内采集2 ml外周静脉血后分别测定SAA、hs-CRP、PCT和WBC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相关分析,评估SAA、hs-CRP和PCT对脓毒血症的诊断价值。结果脓毒血症组的SAA、hs-CRP、PCT、WBC浓度水平明显高于非脓毒血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SAA的面积最大,为0. 942,hs-CRP的面积为0. 922,PCT的面积为0. 892。当SAA的截断值为68. 4mg/L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 927和0. 894;当hs-CRP的截断值为11. 5 mg/L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 835和0. 906;当PCT的截断值为0. 16 ng/ml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 807和0. 859。结论 SAA、PCT的诊断效能优于WBC,联合hs-CRP检测可提高小儿脓毒血症的诊断效率,可作为小儿脓毒血症的早期辅助诊断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淀粉样蛋白A 超敏c-反应蛋白 血清降钙素原 小儿脓毒血症
原文传递
hs-CRP、Lp-PLA2和DD在预测冠心病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胡文辉 阮丽仙 +1 位作者 程海涛 危艳顺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5期2180-2181,2184,共3页
目的:研究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的磷脂酶 A2酶活性(Lp‐PLA2)、D‐二聚体(DD)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鄂州二医院和鄂钢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 C... 目的:研究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的磷脂酶 A2酶活性(Lp‐PLA2)、D‐二聚体(DD)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鄂州二医院和鄂钢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 CHD 的住院患者480例,记录患者入院后24 h 内空腹 hs‐CRP 、Lp‐PLA2、DD 及其他临床资料。于2012年8月至10月进行电话、门诊或者住院随访,了解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依据是否发生心脏不良事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1)成功随访458例(95.4%),随访时间为(30.8&#177;3.9)个月。72例发生不良事件(15.7%),死亡14例(3.1%)。(2)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高血压、糖尿病、hs‐CRP 、Lp‐PLA2、DD 、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是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P <0.05)。(3)多因素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hs‐CRP 、Lp‐PLA2、DD 水平进入回归方程,与未发生不良事件组相比,发生不良事件组的性别 OR 值1.647(95% CI :1.543~1.759,P <0.001),hs‐CRP 的 OR 值为2.235(95% CI :2.064~2.420, P<0.001),Lp‐PLA2的 OR 值为0.644(95% CI :0.569~0.729,P <0.001),DD 的 OR 值为1.918(95% CI :1.594~2.309,P<0.001)。结论 hs‐CRP 、Lp‐PLA2、DD 水平可以预测 CHD 患者的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超敏c反应蛋白 脂蛋白相关的磷脂酶A2酶活性 D-二聚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