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百花时代”情爱小说绽放出的超时音符——以《红豆》、《在悬崖上》、《美丽》为例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利霞
李琪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66-69,共4页
1956年到1957年上半年,在苏联"解冻文学"的影响下,中国文学思想和创作出现了新的朝气,涌现出一批冲破禁区,揭露社会问题,叙述个人情感,偏离或悖逆主流文学规范的主张和创作。洪子城将这一时期称为"百花时代",因而...
1956年到1957年上半年,在苏联"解冻文学"的影响下,中国文学思想和创作出现了新的朝气,涌现出一批冲破禁区,揭露社会问题,叙述个人情感,偏离或悖逆主流文学规范的主张和创作。洪子城将这一时期称为"百花时代",因而这一时期的创作也被称作"百花文学"。虽然这一文学潮流时间短暂,但却极大地冲击了当时文坛的主旋律,尤其是一大批叙述"情爱"的小说,如宗璞的《红豆》、邓友梅的《在悬崖上》和丰村的《美丽》更是以其强烈的超时音符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痕,这对一个文学价值普遍失落的时代有着极为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花文学
情爱小说
超时音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百花文学”中情爱小说的政治想象图式及其艺术质素
被引量:
2
2
作者
惠雁冰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57-61,共5页
20世纪50年代中期所出现的"百花情爱文学",从总体的创作主题上回应着建国初年知识分子精神改造的时代主潮,艺术表现上也符合于两大社会阵营、两大阶级力量对知识分子实施争夺的政治美学,从人物的精神发展的路向方面也暗合着...
20世纪50年代中期所出现的"百花情爱文学",从总体的创作主题上回应着建国初年知识分子精神改造的时代主潮,艺术表现上也符合于两大社会阵营、两大阶级力量对知识分子实施争夺的政治美学,从人物的精神发展的路向方面也暗合着迷途——救赎——重塑的革命文化逻辑。但通过文本细读,不难发现在看似整一的政治训诫模式下,这类小说呈现出结构形态的不对称、主题实现的不确定、环境渲染的阴郁化以及叙事语态的独特性等有别于同期小说的某种新质来。这种新的艺术质素组构的动力来源于这些创作者的年轻生命。他们对时代主题有着明显的年龄化、个人化、情爱化的理解,在对政治观念进行阐释时也更多地带有阶段性生活的情绪。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百花情爱小说"的种种艺术特征,不过是这些作家青春期症候的艺术展现而已。只不过恰逢了50年代中期文学规范的开禁,这些作品又涉猎了前期作家不敢逾越的情爱生活,故而才有了文学史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花文学
情爱小说
政治想象图式
青春期症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百花时代”情爱小说绽放出的超时音符——以《红豆》、《在悬崖上》、《美丽》为例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利霞
李琪
机构
延安大学文学院
出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66-69,共4页
文摘
1956年到1957年上半年,在苏联"解冻文学"的影响下,中国文学思想和创作出现了新的朝气,涌现出一批冲破禁区,揭露社会问题,叙述个人情感,偏离或悖逆主流文学规范的主张和创作。洪子城将这一时期称为"百花时代",因而这一时期的创作也被称作"百花文学"。虽然这一文学潮流时间短暂,但却极大地冲击了当时文坛的主旋律,尤其是一大批叙述"情爱"的小说,如宗璞的《红豆》、邓友梅的《在悬崖上》和丰村的《美丽》更是以其强烈的超时音符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痕,这对一个文学价值普遍失落的时代有着极为重要意义。
关键词
百花文学
情爱小说
超时音符
Keywords
hundred
flowers
literature
Love
novel
Overtime
note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百花文学”中情爱小说的政治想象图式及其艺术质素
被引量:
2
2
作者
惠雁冰
机构
兰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57-61,共5页
文摘
20世纪50年代中期所出现的"百花情爱文学",从总体的创作主题上回应着建国初年知识分子精神改造的时代主潮,艺术表现上也符合于两大社会阵营、两大阶级力量对知识分子实施争夺的政治美学,从人物的精神发展的路向方面也暗合着迷途——救赎——重塑的革命文化逻辑。但通过文本细读,不难发现在看似整一的政治训诫模式下,这类小说呈现出结构形态的不对称、主题实现的不确定、环境渲染的阴郁化以及叙事语态的独特性等有别于同期小说的某种新质来。这种新的艺术质素组构的动力来源于这些创作者的年轻生命。他们对时代主题有着明显的年龄化、个人化、情爱化的理解,在对政治观念进行阐释时也更多地带有阶段性生活的情绪。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百花情爱小说"的种种艺术特征,不过是这些作家青春期症候的艺术展现而已。只不过恰逢了50年代中期文学规范的开禁,这些作品又涉猎了前期作家不敢逾越的情爱生活,故而才有了文学史的意义。
关键词
百花文学
情爱小说
政治想象图式
青春期症候
Keywords
one
hundred
flower
literature
love
novels
the
pattern
of
political
imagination
the
symp-toms
of
adolescence
分类号
I04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百花时代”情爱小说绽放出的超时音符——以《红豆》、《在悬崖上》、《美丽》为例
李利霞
李琪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百花文学”中情爱小说的政治想象图式及其艺术质素
惠雁冰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