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休谟“旁观者”的同情理论探微 被引量:11
1
作者 孙海霞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58-62,共5页
基于经验主义的方法,休谟论证道德源于情感而非理性,同情是道德的基础。作为道德基础的同情是基于旁观者立场的同情,具有普遍性。同情的道德基础作用在道德的效用原则实现中得到体现。坚持同情的旁观者立场,需矫正个体同情的差异性。
关键词 休谟 道德 同情 旁观者 伦理 西方哲学
下载PDF
理性与情感的张力——评休谟的道德哲学 被引量:6
2
作者 罗伟玲 陈晓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52,共6页
休谟在批判理性主义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了情感主义伦理学。休谟认为道德评价导源于情感,情感通过同情心来传递,而理性不能单独影响道德行为。休谟在强调情感在道德评价中的决定作用的同时,肯定了理性的辅助功能,即理性作为手段能为情感... 休谟在批判理性主义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了情感主义伦理学。休谟认为道德评价导源于情感,情感通过同情心来传递,而理性不能单独影响道德行为。休谟在强调情感在道德评价中的决定作用的同时,肯定了理性的辅助功能,即理性作为手段能为情感指明方向。虽然休谟提出的"超功利"的情感主义面临道德标准缺失的问题,但他关于正义和共同利益感的论述已经暗示了一种前景,即把功利与情感结合起来。对休谟道德体系的改进在于,将其"以情感为主以理性为辅"的原则替换为"以理性为主以情感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 道德哲学 情感主义 功利主义 道义论
下载PDF
“是——应该”问题及其解答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晓平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2-102,共11页
休谟提出如何从“是”推出“应该”,亦即如何从事实判断推出价值判断的问题。本文以该问题为线索,评述和澄清休谟道德哲学的主要观点,并对与此问题密切相关的“囚徒困境”作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解答,即:“是—应该”问题是... 休谟提出如何从“是”推出“应该”,亦即如何从事实判断推出价值判断的问题。本文以该问题为线索,评述和澄清休谟道德哲学的主要观点,并对与此问题密切相关的“囚徒困境”作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解答,即:“是—应该”问题是不能彻底解决的,在这个意义上,休谟的“是—应该”论题是正确的。但是,在另一种意义上,“是—应该”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即对于那些已经把长远利益作为追求目标的人而言是如此。因为对他们来说,追求长远利益已经是一个事实,因而必须考虑与他人或社会的合作,这使他们原有的同情心得到加强,从而产生名誉感和自尊心,进而达到正义和仁慈的德行。这样便从追求长远利益的“是”得出正义和仁慈的“应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 “是一应该”问题 道德哲学 囚徒困境
下载PDF
派系及其治理:休谟社会政治理论研究的一个视角 被引量:7
4
作者 徐志国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4-159,共26页
基于历史观察和其思想的内在逻辑,休谟将"派系"问题及其治理作为社会政治理论的核心内容。休谟分析了"派系"产生的人性基础和基本类型,进而提出派系治理的三种路径。首先,商业、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可以促进人们理性... 基于历史观察和其思想的内在逻辑,休谟将"派系"问题及其治理作为社会政治理论的核心内容。休谟分析了"派系"产生的人性基础和基本类型,进而提出派系治理的三种路径。首先,商业、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可以促进人们理性的增长以及相互之间的同情,从而可以瓦解极端的信念和增进社会的团结;其次,文明的政治秩序的构建不应当依赖于道德,而应当建立起派系之间的相互制衡;再次,宗教派系的极端性对社会秩序构成了重大威胁,为了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必须在宗教宽容的基础上保持世俗政府对宗教的控制。休谟的派系治理思想具有立足商业社会的现代视野,既致力于减弱和消除极端派系对社会秩序的破坏,又使温和的派系成为促进社会繁荣与发展的动力,在近代西方社会秩序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影响和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 派系 人性 宗教
下载PDF
论休谟的德性效用价值论 被引量:5
5
作者 萨.巴特尔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1-106,共6页
德性就是一种品质,是指任何事物的特长、用处和功能。德性对于人而言视为品质,而对于物而言可视为性质。在休谟以前,西方伦理学家们一般强调德性之"因其自身的缘故"成为人们所普遍追求的意义,即德性的内在善。但是休谟的观点... 德性就是一种品质,是指任何事物的特长、用处和功能。德性对于人而言视为品质,而对于物而言可视为性质。在休谟以前,西方伦理学家们一般强调德性之"因其自身的缘故"成为人们所普遍追求的意义,即德性的内在善。但是休谟的观点与此不同,他认为德性的真正价值在于它的外在善,即品质对他人或社会的作用。因而他不再把德性之善,仅仅看作"因其自身的缘故"成为人们所普遍追求的东西,而是更喜欢把德性之善看作"因其结果的缘故"成为人们所普遍追求的东西。正因为如此,休谟改变了西方伦理学的传统,把德性之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相应地分开,从而把讨论的重点引向了德性之"效用"或"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 德性 效用 价值
下载PDF
《荀子》“性恶论”评析及其对社会治理的启示——兼与休谟的“性恶论”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严存生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31,共16页
我国的荀子和英国的休谟是"性恶论"的代表,但二人在人性是否有社会层次、"道义"是否为社会层次属性的真谛方面,存在明显的分歧。休谟认为人的自然层次属性是人的唯一属性,因而把"性恶论"贯彻到底。荀子... 我国的荀子和英国的休谟是"性恶论"的代表,但二人在人性是否有社会层次、"道义"是否为社会层次属性的真谛方面,存在明显的分歧。休谟认为人的自然层次属性是人的唯一属性,因而把"性恶论"贯彻到底。荀子虽然认为人的自然属性是"恶"的,但他同时认为,人的自然属性之恶是可以在社会中化解的。而且,由于人的社会生活是人的主要方面,人的社会生活之道是"道义",所以"道义"或"善"就不仅是人的属性,而且是更主要、更根本的属性。虽然这一"善"的属性是后天通过人为的办法产生的。但它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社会生活之必然的揭示。君子、圣人是这一巨业的承担者。因此,他对人性的认识是,人的自然层次属性恶,社会层次属性善。由于人的社会生活是人的真正生活,所以,他对人性的认识,与其说是"性恶论",不如说是"性善论"。人的自然层次的属性,属于"自然",而"自然"是天然合理的,是不容许作价值评价的,所以不存在善与恶的问题。社会层次的某些"恶",只是对行为结果而言,而且只是一种偶然的结果和现象。所以,恶不是人的本质属性。因而,说人性恶是非常错误的,用之指导社会治理,必然造成严重的后果。反之,如果认为"道义"是人的本质属性的重要体现,因而把社会治理理解为治之于礼法,那么,才会使人类的发展有越来越文明和进步的正确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休谟 "性恶论"批判 社会治理
下载PDF
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与休谟的信仰概念 被引量:3
7
作者 倪梁康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9,共9页
从休谟和胡塞尔各自思想的核心概念———信仰概念与意向性概念切入,分析了两位思想家的关系。休谟的信仰概念既意味着现实性意识,同时又意味着必然性意识。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从这两个方面对休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研究了休谟的合理... 从休谟和胡塞尔各自思想的核心概念———信仰概念与意向性概念切入,分析了两位思想家的关系。休谟的信仰概念既意味着现实性意识,同时又意味着必然性意识。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从这两个方面对休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研究了休谟的合理与局限,并以意向性概念为奠基建立起一门客观的先验现象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 信仰概念 胡塞尔 意向性概念 现实性意识 必然性意识 先验现象学
下载PDF
超越存在与非存在
8
作者 丽莲·阿尔维斯 周春兰(译) 喻岚(校)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1期106-117,共12页
当胡塞尔谈到所谓的“超越论还原”或“现象学悬置”时,许多人认为他避开了真理或存在的问题,理由有二:第一,胡塞尔明确指出,当我们进行还原时,不应再简单地“假定它既对我呈现又作为事实存在者而呈现”,并且应该悬置我们关于“现实存... 当胡塞尔谈到所谓的“超越论还原”或“现象学悬置”时,许多人认为他避开了真理或存在的问题,理由有二:第一,胡塞尔明确指出,当我们进行还原时,不应再简单地“假定它既对我呈现又作为事实存在者而呈现”,并且应该悬置我们关于“现实存在方面”的判断;第二,胡塞尔在提到观念的“对象”时似乎没问题,即使当我们指的是非存在的、幻觉的或实际上不可能的对象时。这貌似表明,他对是否存在相应的“普遍的”对象问题不感兴趣。本文试图对此提出质疑,并将表明,他的研究不但从未忽略真理和存在的问题,而且将它们凸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 胡塞尔 怀疑论 悬置 超越论还原 超越论论证 意向性 非存在问题
下载PDF
论“人格同一性”——洛克、莱布尼兹、休谟的解释与争论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桂权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3-100,共8页
人格同一性(自我等同、自我同一性)问题是当代哲学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这一问题产生于近代哲学,尤其是洛克哲学。洛克是为了反对笛卡尔把"自我"或"人格"等同于精神实体才提出"人格"及其同一性问题的。洛克... 人格同一性(自我等同、自我同一性)问题是当代哲学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这一问题产生于近代哲学,尤其是洛克哲学。洛克是为了反对笛卡尔把"自我"或"人格"等同于精神实体才提出"人格"及其同一性问题的。洛克的"人格"概念直接导致了康德的"先验自我",间接影响了现象学的产生;而洛克关于人格的"记忆标准"尽管遭到众多批评但仍然是目前最好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同一性 洛克 莱布尼兹 休谟
下载PDF
正义伦理学的兴起与古今伦理转型——以休谟、斯密的正义论为视角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力克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7-53,共7页
在休谟的道德哲学中,"正义"居于引人注目的中心位置。他把道德分为"社会的道德"与"自然的道德"两类,"正义"是社会道德的基石,仁慈、同情、慷慨等则属于自然的道德。对于休谟来说,正义是财产权... 在休谟的道德哲学中,"正义"居于引人注目的中心位置。他把道德分为"社会的道德"与"自然的道德"两类,"正义"是社会道德的基石,仁慈、同情、慷慨等则属于自然的道德。对于休谟来说,正义是财产权的伦理基础,有了正义才有财产权。而且,正义还是政府之合法性的基础。斯密进一步发展了休谟关于"正义"与其他美德之分的思想,他将"善"与"正义"归为两种不同层次的道德。"善"(应当)是美德,是高尚品德;"正义"(必须)则是规则,是底线伦理,它与法律同源同理。斯密揭示了"正义"的特性如强制性、消极道德、底线伦理等,并阐明了"正义"作为社会伦理之基础和人类联合之卫士的重要伦理意义,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道德正义理论。休谟和斯密之正义伦理学的兴起,是苏格兰启蒙运动道德哲学的重要成果,它表征着欧洲伦理学从至善论到正义论、从扬善抑恶到正义优先的转变,预示着古今伦理转型的趋势。古今伦理转型的实质,是特殊主义的共同体伦理向普遍主义的社会伦理的转型。休谟和斯密正义伦理学的意义,在于其表征着以正义为基础的普遍主义规则伦理的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 斯密 正义 苏格兰运动 伦理转型
原文传递
动物伦理、同情与感情——一个整体性框架 被引量:5
11
作者 劳若诗 贝安德 王珀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16,共16页
本文有两个目标。第一部分提出了一个用于分析和理解人类与动物关系的整体性框架,用以讨论有关动物福利和伦理的各种论证,重点论述了作为沟通交流中的开放性的自主(自由意志)的观念,以及人类与其他很多动物之间通过"同情"这... 本文有两个目标。第一部分提出了一个用于分析和理解人类与动物关系的整体性框架,用以讨论有关动物福利和伦理的各种论证,重点论述了作为沟通交流中的开放性的自主(自由意志)的观念,以及人类与其他很多动物之间通过"同情"这一基础性的心理机能所推动的情感的反馈。第二部分将追溯并分析道德视角下动物地位的发展,以及从整个中世纪欧洲人类中心的宗教观下人们对动物的看法到启蒙时期乃至现代各种非人类中心的关于动物的态度。本文也将讨论生态女性主义对于各种形式的"支配"和"歧视"(例如种族主义、性别主义、阶级优越论和物种歧视)剖析,生态女性主义认为这些"支配"和歧视之间存在相互关联和相互强化作用,因为它们在思想意识上都建立在同样的"支配逻辑"的基础之上。本文还讨论了这些群体(例如黑奴、妇女、工人以及动物)各自获得解放的程度,以及在整体性框架下对近代欧洲有关动物福利和权利保护的立法的解释。这一框架给予了同情和情感的开放性在沟通和道德中的基础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伦理 休谟 同情 支配的逻辑 生态女性主义
下载PDF
《道德原则研究》与休谟仁爱思想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霞 陈淑琼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35-37,共3页
《道德原则研究》是休谟《人性论》第三卷"论道德"的改写,是休谟对道德问题论述更为成熟和稳健的伦理思想作品,其间无不渗透着仁学思想的光辉。休谟对"仁爱"产生的根源的探讨,对"仁爱"道德价值的肯定,对&... 《道德原则研究》是休谟《人性论》第三卷"论道德"的改写,是休谟对道德问题论述更为成熟和稳健的伦理思想作品,其间无不渗透着仁学思想的光辉。休谟对"仁爱"产生的根源的探讨,对"仁爱"道德价值的肯定,对"仁爱"基础上"正义"的追诉,形成了休谟独有的资产阶级仁爱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 仁爱 正义
下载PDF
Modeling foraging habitats of Hume’s Pheasant (Syrmaticus humiae) in Dazhong Mountain, Yunnan, southwestern China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伟 李宁 +3 位作者 邓忠坚 张庆 李明会 王学荣 《Chinese Birds》 2010年第4期236-243,共8页
We modeled foraging habitats of Hume’s Pheasant (Syrmaticus humiae) on a macro-habitat level using ArcGIS in an attempt to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management and restoration of habitats. Field work was condu... We modeled foraging habitats of Hume’s Pheasant (Syrmaticus humiae) on a macro-habitat level using ArcGIS in an attempt to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management and restoration of habitats. Field work was conducted from March to April in 2006 and 2008, and from October to November in 2005 and 2008 in Dazhong Mountain, Yunnan Province, southwestern China. The selection of ecological factors was estimated by means of a resource selection index, distance analysis and the method of hierarchical habitat selection. The foraging habitat patches were modeled spatially by ArcG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ctual and potential foraging patches overlapped considerably in spring and autumn. The number and total areas of patches in the autumn were smaller than those in the spring. The minimum and average areas of patches in the autumn were larger than those in the spring, while the maximum areas of actual and potential foraging patches in the autumn were equal to those in the spring. Similarity in the selection for survival and safety consideration in both seasons was the main strategy for landscape factors of habitats by Hume’s Pheasant, while seasonal difference in selecting a landscape matrix was their secondary strategy, affecting landscape factors in the habitat. Changes of foraging patches in both seasons reflect a difference of resources requirement by the bird. Fragmentation and miniaturization of foraging patches would result in the formation of a meta-population of Hume’s Pheas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e’s Pheasant (Syrmaticus humiae) foraging strategy habitat modeling habitat patch
下载PDF
休谟论现代政治的运行机制与道德价值
14
作者 孙宇辰 《北大政治学评论》 2023年第1期162-188,共27页
什么是现代政治?现代政治是如何形成与运转的?如何评价现代政治的道德价值?早在18世纪,休谟就在古今之变的视野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但是休谟在这方面的努力,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本文探究休谟的现代政治观,弥补既有研究的... 什么是现代政治?现代政治是如何形成与运转的?如何评价现代政治的道德价值?早在18世纪,休谟就在古今之变的视野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但是休谟在这方面的努力,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本文探究休谟的现代政治观,弥补既有研究的不足。休谟认为,16世纪以来逐渐形成的欧洲国家体系是现代政治的本质特征:在国家治理中,商业与奢侈的发展和王权的上升使现代国家建立了统一的权威和常规的法治,更好地保障个人自由;在国际关系中,现代政治的目标不应该是通过战争和征服来实现荣耀,而应该是维持国际权力平衡。休谟认为,现代政治比古代和中世纪政治更加平等和自由,更加人道,更有利于文明进步,因而具有更高的道德价值。理解休谟的现代政治观,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现代政治和现代政治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 现代政治 商业 自由 权威
原文传递
因果性的逻辑模型
15
作者 涂保勋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65-70,共6页
休谟关于因果性的讨论是哲学史上的著名问题。休谟提出了因果关系的定义和判断因果的规则。在原因和结果的时间次序问题上,有因果先后论、同时论、因后果先论等不同的看法。基于线性时间结构或分枝时间结构,可以构造因果关系的逻辑模型... 休谟关于因果性的讨论是哲学史上的著名问题。休谟提出了因果关系的定义和判断因果的规则。在原因和结果的时间次序问题上,有因果先后论、同时论、因后果先论等不同的看法。基于线性时间结构或分枝时间结构,可以构造因果关系的逻辑模型。从反事实条件的观点看,因果与时间是没有联系的。在系统总结梳理关于因果关系的研究基础上,拉姆齐关于普遍命题和因果性的讨论,为研究因果关系提供了另一种不同的逻辑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 因果性 因果关系 时间 普遍命题
下载PDF
论休谟的经验保守主义政治思想
16
作者 那天宝 《理论观察》 2023年第3期55-61,共7页
大卫·休谟是18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在政治领域,休谟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与哲学交织的政治思想,对西方政治体制构建影响深远。休谟在国家起源问题上对自然状态下的逻辑演进以及自然法理念下的社会契约论进行了批判,基于... 大卫·休谟是18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在政治领域,休谟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与哲学交织的政治思想,对西方政治体制构建影响深远。休谟在国家起源问题上对自然状态下的逻辑演进以及自然法理念下的社会契约论进行了批判,基于人性为政府制度设计提出了著名的“无赖假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对休谟政治思想的论述与分析,理解与把握休谟政治思想的内涵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 政治思想 宪政设计
下载PDF
观念的关系,或先天的形式——论胡塞尔对休谟与康德“先天”概念的反省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任之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88,共9页
一方面,在休谟的主要著作中,先天(apriori)这一概念很少出现,但胡塞尔却认为休谟的"观念的关系"是惟一真正的认识论上重要的先天概念。另一方面,"先天"是康德哲学原则性的主题之一,"先天的形式"可谓康德... 一方面,在休谟的主要著作中,先天(apriori)这一概念很少出现,但胡塞尔却认为休谟的"观念的关系"是惟一真正的认识论上重要的先天概念。另一方面,"先天"是康德哲学原则性的主题之一,"先天的形式"可谓康德对先天的基本理解,但胡塞尔却宣称,康德缺乏真正的先天概念。胡塞尔正是通过对休谟和康德"先天"概念的反省而发现他本人所谓的"本质-先天"概念,并在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的关系 先天的形式 本质一先天 休谟 康德 胡塞尔
下载PDF
哲学走过神学遇到科学的历程——信仰的实在论
18
作者 王勇 原莹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5,共5页
哲学是一门思辨的学科,它涉及的主体是形而上学。由巴门尼德开始,每个人都在追问世界的终极存在,但没有一个哲学家反思过这一问题的合理性,这体现出对问题的忠诚信仰。哲学家以理性或感性追问本源,开始了实在论、认识论等哲学时代,回顾... 哲学是一门思辨的学科,它涉及的主体是形而上学。由巴门尼德开始,每个人都在追问世界的终极存在,但没有一个哲学家反思过这一问题的合理性,这体现出对问题的忠诚信仰。哲学家以理性或感性追问本源,开始了实在论、认识论等哲学时代,回顾哲学的整个生命历程,我们能发现休谟《人性论》中所阐发的正确性论述:以信仰开始与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各斯 上帝 笛卡尔身心二元论 休谟 康德 海格德尔
下载PDF
商业、正义与现代文明——论休谟商业观的现代性意义
19
作者 汶红涛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1-28,共8页
“商业”是理解休谟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不可忽视的核心构成。休谟强调财产权是一个社会的基础,确立以财产权为核心的正义规则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商业”的繁荣,从而带来公共效用的积累和社会美德的增长。以财产权及其正义规则为内在要求... “商业”是理解休谟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不可忽视的核心构成。休谟强调财产权是一个社会的基础,确立以财产权为核心的正义规则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商业”的繁荣,从而带来公共效用的积累和社会美德的增长。以财产权及其正义规则为内在要求的“商业”,对社会产生了广泛而复杂的影响,进而形塑了“现代”道德世界和政治世界。从对商业的讨论可以发现,休谟的正义理论并非一种纯粹的财产权理论,而是一种正义如何促进公共美德和塑造现代制度的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的深刻说明,也是一种为现代商业文明提供多层次辩护的道德与政治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 商业 正义 道德 政治
下载PDF
对当代自然神学合理依据的反思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蓉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6期56-63,共8页
自然神学曾是联系科学与宗教的纽带。本文着重讨论:由于休谟与康德在哲学上对自然神学的质疑,自然神学的哲学根基遭受重创;随即由于达尔文理论的出现,自然神学的立论成为多余;本文还以当代遗传学家柯林斯所走过的心路历程来印证休谟与... 自然神学曾是联系科学与宗教的纽带。本文着重讨论:由于休谟与康德在哲学上对自然神学的质疑,自然神学的哲学根基遭受重创;随即由于达尔文理论的出现,自然神学的立论成为多余;本文还以当代遗传学家柯林斯所走过的心路历程来印证休谟与康德的相关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对智能设计论作出批驳。本文的结论是,无论是从哲学还是科学层面,自然神学在当今已难再承担科学与宗教间纽带的角色,科学与宗教间的渐行渐远将成定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神学 设计 休谟 康德 达尔文 柯林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