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咽鳞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DNA状态与p16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黄辉 张彬 +2 位作者 陈汶 邹霜梅 徐震纲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84-688,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口咽鳞癌组织标本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与p16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6例口咽鳞癌活榆或手术标本,采用“三明治”技术对组织标本进行切片,以SPF10-DNA LiPA分型方法检测HPV—DNA状态,采用免疫组...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口咽鳞癌组织标本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与p16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6例口咽鳞癌活榆或手术标本,采用“三明治”技术对组织标本进行切片,以SPF10-DNA LiPA分型方法检测HPV—DNA状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HPV—DNA和p16蛋白表达患者的预后。结果66例口咽鳞癌患者中,HPV—DNA阳性11例,阳性率为16.7%(11/66)。11例HPV.DNA阳性患者中,p16蛋白阳性9例,阴性2例。55例HPV—DNA阴性患者中,p16蛋白阳性12例,阴性43例。在口咽鳞癌中,HPV—DNA的表达与p16蛋白的表达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01)。HPV—DNA和p16蛋白均为阳性组(A组)9例,HPV—DNA阳性/p16蛋白阴性或HPV—DNA阴性/p16蛋白阳性组(B组)14例,HPV—DNA和p16蛋白均为阴性组(C组)43例。A组、B组和C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77.8%和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100%、77.8%和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在口咽鳞癌中,HPV—DNA的表达与p16蛋白的表达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16蛋白是较为可靠的预测HPV状态的替代标志。联合检测HPV—DNA和p16蛋白的状态,有助于更加准确地对口咽鳞癌进行分层,并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肿瘤 肿瘤 鳞状细胞 人乳头状瘤病毒 P16蛋白 预后
原文传递
586例健康妇女HPV16、18型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唐俭 唐孝亮 李修荣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9年第18期1521-1522,共2页
目的了解健康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586例健康女性体检中的宫颈分泌物HPV16、18DNA进行检测。结果586例妇女宫颈分泌物共检出阳性61例,总阳性率为10.41%。按不同年龄段进... 目的了解健康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586例健康女性体检中的宫颈分泌物HPV16、18DNA进行检测。结果586例妇女宫颈分泌物共检出阳性61例,总阳性率为10.41%。按不同年龄段进行分组比较,各年龄组阳性检出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P<0.01)。用χ2分割法进行两两比较,26~35岁与小于25岁两组间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P<0.05);26~35与36~45岁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P<0.05);26~35与46~55岁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2,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6~35岁与其他3个年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4,P<0.05),其阳性检出率为16.28%,高于其他各年龄段。结论性活跃期女性感染HPV风险增加,应加强HPV监测与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
下载PDF
高危HPV病毒阳性宫颈上皮细胞P16、Ki-67的表达 被引量:3
3
作者 帅丽华 王敏 +3 位作者 胡志坚 李婷 黎美仁 陈萍 《江西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1170-1172,共3页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高危型HPV-DNA阳性宫颈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和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患者pl6、Ki-67表达情况。方法用Hybrid CaptureⅡ(HC2)或FQ-PCR体外扩增技术检测宫颈上皮...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高危型HPV-DNA阳性宫颈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和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患者pl6、Ki-67表达情况。方法用Hybrid CaptureⅡ(HC2)或FQ-PCR体外扩增技术检测宫颈上皮细胞高危型HPV﹣DNA,同时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对97例高危型HPV-DNA阳性且液基细胞学诊断为不典型增生(ASCUS)或CINⅠ或CINⅡ的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取可疑宫颈组织标本多点活检并En Vision两步法进行免疫组化标记pl6、Ki-67。结果 97例宫颈上皮细胞高危HPV-DNA阳性患者中,宫颈组织CINⅡ级38例,CINⅠ级35例,炎症和(或)ASCUS 24例。P16标记结果 :3例+++,30例++,39例+,P16阳性表达率为74.2%;Ki-67标记结果 :3例+++,30例++,30例+,Ki-67阳性表达率为64.9%。炎症和(或)ASCUS、CINⅠ、CINⅡ三者比较,P16和Ki-67的阳性率和阳性程度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危HPV病毒阳性宫颈上皮细胞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pl6、Ki-67的阳性率和阳性程度均升高,pl6、Ki-67的检测对CIN的准确分级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pl6 KI-67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L1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左凤琼 赵素兰 +5 位作者 李婉宜 李晓红 吕梅励 蒋中华 李明远 欧阳运薇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8年第4期152-153,共2页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6L1的原核表达质粒,为下一步探讨蛋白的表达以及蛋白的功能研究作准备。方法:以临床HPV16阳性标本为模板,PCR扩增L1的片段,L1片段经EcoRⅠ和SalⅠ双酶切后,插入载体pGEX4T-1,转化JM109感受态细胞,平板筛选获得pGE...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6L1的原核表达质粒,为下一步探讨蛋白的表达以及蛋白的功能研究作准备。方法:以临床HPV16阳性标本为模板,PCR扩增L1的片段,L1片段经EcoRⅠ和SalⅠ双酶切后,插入载体pGEX4T-1,转化JM109感受态细胞,平板筛选获得pGEX4T-1/HPV L1的阳性质粒。通过酶切、测序验证质粒的正确性。结果: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HPV16L1,并通过酶切、测序等方法验证其完全正确。结论:成功构建的pGEX4T-1/HPVL1为今后的蛋白的表达和功能研究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为HPV16的疫苗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6 质粒 构建
下载PDF
宫颈分泌物HPV16,18型的FQ-PCR检测对育龄夫妇生殖健康的意义
5
作者 刘北陆 郭文潮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8年第7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亚型在河北省衡水市育龄妇女中的流行情况以及感染妇女的男性性伴侣的感染率。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367名育龄妇女进行了HPV16,18检测。观察HPV16,18感染的年龄分布特点。随后,30名HPV16,1...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亚型在河北省衡水市育龄妇女中的流行情况以及感染妇女的男性性伴侣的感染率。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367名育龄妇女进行了HPV16,18检测。观察HPV16,18感染的年龄分布特点。随后,30名HPV16,18阳性妇女和30名阴性妇女的男性性伴侣被邀请进行了HPV16,18检测。结果本地区HPV16,18现患率为10.4%(38/367)。感染妇女其男性伴侣感染率为13.3%(4/30),与对照组非感染妇女的男性伴侣的感染率0(0/3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9,单侧检验)。结论367例育龄妇女分泌物HPV16,18检测阳性率为10.4%,男性性伴侣的感染率为1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hpv16 18 现患率 性伴侣 感染率
原文传递
人乳头瘤病毒16L1-E5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蛋白表达
6
作者 左凤琼 李婉宜 +5 位作者 李明远 黄建 李晓红 吕梅励 赵素兰 蒋中华 《西部医学》 2009年第6期888-891,共4页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6L1-E5的原核表达质粒,并进行表达融合蛋白,为下一步探讨该蛋白是否能作为疫苗的研究作准备。方法以本室已构建好的阳性质粒pET32(+)/HPV16 E5为模板,PCR获得E5基因,经SalⅠ和NotⅠ双酶切插入已构建好的pGEX4T-1/H...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6L1-E5的原核表达质粒,并进行表达融合蛋白,为下一步探讨该蛋白是否能作为疫苗的研究作准备。方法以本室已构建好的阳性质粒pET32(+)/HPV16 E5为模板,PCR获得E5基因,经SalⅠ和NotⅠ双酶切插入已构建好的pGEX4T-1/HPV16L1,通过筛选获得正确的阳性克隆pGEX4T-1/HPV16L1-E5。pGEX4T-1/HPV16L1-E5转化入BL21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进行目的蛋白的表达,通过测定不同时间、不同IPTG浓度和不同温度时目的蛋白表达情况,获得蛋白表达的最佳条件,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质粒pGEX4T-1/HPV16L1-E5,在1mmol/L IPTG、34℃、4h诱导获得最大量的目的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的pGEX4T-1/HPV16L1-E5质粒能表达出目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目的蛋白功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6 原核表达质粒 融合蛋白
下载PDF
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与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赵文兵 王毅东 +4 位作者 耿仲平 杨建民 王文忠 原小斌 王鹏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837-838,共2页
目的探讨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的病原机制,研究与人乳头瘤病毒16/18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慢型性膀胱炎32例、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43例的组织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组织中HPV16/18的感染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PV16... 目的探讨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的病原机制,研究与人乳头瘤病毒16/18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慢型性膀胱炎32例、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43例的组织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组织中HPV16/18的感染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PV16/18型感染率慢性膀胱炎组为71.88%,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组81.40%(其中腺性膀胱炎78.57%,瘤样增生100%,上皮鳞化80%,腺性膀胱炎伴上皮鳞化85.71%),两组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膀胱黏膜上皮的HPV16/18感染可能是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的重要致病因素。膀胱黏膜HPV16/18感染可能在慢性膀胱炎→增生型膀胱炎→膀胱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黏膜 增生性病变 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型 感染
下载PDF
分子伴侣促进截短型人乳头瘤病毒58亚型L1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 被引量:4
8
作者 冉云伟 张改平 +4 位作者 刘运超 陈玉梅 王聚财 孟凤丽 王爱萍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7年第3期295-300,共6页
目的:采用分子伴侣pTf16共表达的形式促进截短型人乳头瘤病毒(HPV)58亚型L1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方法:将重组表达质粒pGEX-6P-HPV58-L1转入含有分子伴侣pTf16的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中,在2.0 mg/mL L-阿拉伯糖诱导表达20 mi... 目的:采用分子伴侣pTf16共表达的形式促进截短型人乳头瘤病毒(HPV)58亚型L1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方法:将重组表达质粒pGEX-6P-HPV58-L1转入含有分子伴侣pTf16的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中,在2.0 mg/mL L-阿拉伯糖诱导表达20 min之后加入1.0 mmol/L的IPTG,18℃诱导表达24 h,使目的蛋白与伴侣蛋白共表达;重组蛋白经GST亲和纯化后去除GST标签免疫昆明鼠,ELISA检测免疫血清效价。结果:分子伴侣pTf16能显著提高目的蛋白的可溶性表达,经纯化及去除GST标签,用SDS-PAGE与Western印迹检测,约在相对分子质量50×103处出现特异性反应条带,该条带与截短型HPV58 L1蛋白预期大小相符,免疫动物后经ELISA检测小鼠血清的抗体效价为1∶6400。结论:获得了截短型HPV58 L1蛋白,动物免疫试验证实该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研制HPV58预防型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58亚型 截短型L1蛋白 伴侣分子pTf16
下载PDF
Pin1,CyclinD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HPV16/18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石玲玲 唐娜 +2 位作者 崔艳艳 贡雪 李建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1-25,共5页
研究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1,CyclinD1在宫颈液基细胞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与HPV16/18感染的关系,探讨其对宫颈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诊断的意义。经液基细胞学筛查,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对80例宫颈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13例正常组织进... 研究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1,CyclinD1在宫颈液基细胞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与HPV16/18感染的关系,探讨其对宫颈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诊断的意义。经液基细胞学筛查,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对80例宫颈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13例正常组织进行HPV检测分型,同时对HPV16/18阳性的标本进行Pin1,CyclinD1免疫组化。在正常宫颈组织、CINⅠ,CINⅡ-Ⅲ,浸润癌组织中Pin1表达率分别为7.7%(1/13)、57.1%(12/21)、68.4%(13/19)、85%(34/40)(P<0.05);CyclinD1表达率分别为0%、9.52%(2/21)、20.5% (4/19)、55%(22/40)。HPV16/18的表达率也随着宫颈病变的升级而升高,分别为15.4%(2/13)、42.9%(9/ 21)、57.9%(11/19)、82.5%(33/40)。Pin1和HPV16/18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高度相关(r_0=1.0,P<0.05);而CyclinD1的表达与HPV16/18相关性较小(r_0=0.4,P<0.05)。认识Pin1,cyclinD1和HPV16/18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对宫颈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的筛查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16 18型 宫颈癌 原位杂交 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1 细胞周期素D1
下载PDF
HPV16 MuE6/E7嵌合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免疫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余黎 安静 +1 位作者 韩平 周旭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57-260,共4页
目的表达HPV16型MuE6/E7嵌合蛋白,并检测其免疫原性及抗肿瘤活性。方法将构建的重组MuE6/E7蛋白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λDE3)进行诱导表达,表达的包涵体蛋白经分离、纯化、变性及复性后,通过离子交换和分子筛层析进行纯化。纯化... 目的表达HPV16型MuE6/E7嵌合蛋白,并检测其免疫原性及抗肿瘤活性。方法将构建的重组MuE6/E7蛋白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λDE3)进行诱导表达,表达的包涵体蛋白经分离、纯化、变性及复性后,通过离子交换和分子筛层析进行纯化。纯化蛋白经SDS-PAGE、Western blot、HPLC和质谱分析鉴定,并免疫C57BL/6小鼠,检测其免疫原性和抗肿瘤活性。结果重组MuE6/E7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1 000,表达量约为23.06%,表达形式为包涵体,经复性、纯化后,纯度达97.17%。免疫3针后,小鼠可产生高滴度的HPV特异性抗体,并且与注射剂量呈正相关。免疫小鼠能抵抗TC-1肿瘤细胞的攻击,并可延长TC-1致瘤小鼠的存活期。结论已表达并纯化了重组MuE6/E7蛋白,其对TC-1致瘤小鼠具有一定的免疫治疗作用,为进一步研制HPV治疗性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6 嵌合蛋白 原核表达 纯化 免疫效果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18分型在宫颈癌初筛阳性分流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月 王爱平 +2 位作者 陆晓红 孟西娜 顾燕芳 《中国性科学》 2018年第12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 16/18分型在宫颈癌初筛阳性分流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200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和二代杂交捕获法高危型HPV ...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 16/18分型在宫颈癌初筛阳性分流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进行宫颈癌筛查的200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和二代杂交捕获法高危型HPV DNA检测,任一项阳性召回行阴道镜检查和HPV 16/18分型检测,阴道镜检查异常者行多点活检。随机选择10. 00%初筛结果阴性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异常者行多点活检。结果:初筛总阳性361例(18. 05%),其中单独高危型HPV DNA检测阳性168例(8. 40%),单独液基细胞学阳性47例(2. 35%),二者均为阳性146例(7. 30%)。HPV 16/18检测阳性276例(76. 45%)。初筛阳性女性通过HPV 16/18检测分流的灵敏度、特异度、宫颈高度病变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 18%、53. 47%、24. 64%和95. 98%。仅行高危型HPV DNA检测或者液基细胞学检查时阴道镜转诊率可达18. 05%;初筛阳性后进行HPV 16/18检查时阴道镜转诊率为13. 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通过对宫颈癌初筛阳性患者开展HPV 16/18分型检测能够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降低阴道镜转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16/18 初筛 分流
下载PDF
HPV16L1VLP纯化、鉴定及血凝抑制实验方法的建立
12
作者 邵迪 王燕 +4 位作者 谷鸿喜 韩聪 李茉 商庆龙 李承刚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9-32,共4页
摘要通过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HPV16L1 VLP,纯化鉴定后利用其建立血凝抑制实验,检测HPV16L1单克隆抗体的血凝抑制活性。利用重组杆状病毒感染悬浮培养的昆虫细胞表达HPV16L1蛋白,大量获得VLP;优化扩增蛋白的条件并用SDS-PAGE... 摘要通过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HPV16L1 VLP,纯化鉴定后利用其建立血凝抑制实验,检测HPV16L1单克隆抗体的血凝抑制活性。利用重组杆状病毒感染悬浮培养的昆虫细胞表达HPV16L1蛋白,大量获得VLP;优化扩增蛋白的条件并用SDS-PAGE分析鉴定;经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VLP;利用所得VLP建立血凝抑制试验,鉴定制备的HPV16L1单克隆抗体的血凝抑制活性。优化蛋白表达条件结果显示,当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细胞的MOI=10时目的蛋白表达量最大;按此滴度感染悬浮培养的昆虫细胞,收获、纯化VLP并鉴定其特异性;利用所得VLP建立了血凝抑制实验,鉴定HPV16L1单克隆抗体的血凝抑制效价为1∶16。建立的血凝实验,可用于鉴定和检测HPV16L1相关抗体,为HPV诊断试剂的开发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6 悬浮培养 病毒样颗粒 hpv16L1单克隆抗体 血凝抑制
下载PDF
宫颈冷刀锥切术后不同时期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泡腾片对HSIL患者HPV感染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宇晴 刘金 +4 位作者 陈丽敏 赵水苗 何海鹏 齐亚舟 侯佳琛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570-575,580,共7页
目的探讨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后不同时期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泡腾片对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CKC术后HSIL患者178例,分为治疗A组(术后1个月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泡腾片药物干预治... 目的探讨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后不同时期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泡腾片对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CKC术后HSIL患者178例,分为治疗A组(术后1个月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泡腾片药物干预治疗,n=40)和观察组(常规随访,n=138),观察组患者于术后6个月复查HPV未转阴者66例又分为治疗B组(术后6个月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泡腾片药物治疗,n=35)和对照组(常规随访,n=31),收集治疗A组与观察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孕产次、绝经状态、术前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及HPV感染情况、术后病理情况等],所有患者于术前及术后第6个月、治疗B组与对照组患者于术后第12个月行TCT和阴道灌洗液采样,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R-HPV分型及白细胞介素2(IL-2)、IL-10水平并计算IL-2/IL-10。结果178例患者中单一类型HPV感染者118例(66.3%)、多重类型HPV感染者60例(33.7%),单一类型HPV感染患者中最常见的是HPV16型65例(55.1%),其次HPV52型13例(11.0%);术后6个月时治疗A组患者HR-HPV感染转阴率及阴道灌洗液IL-2水平均高于观察组(P<0.05),但2组患者阴道灌洗液IL-10和IL-2/IL-10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治疗B组和对照组患者HR-HPV感染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患者阴道灌洗液中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IL-10及IL-2/IL-10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C术后早期重组人干扰素α-2b泡腾片干预治疗有助于提高HSIL患者阴道局部免疫力和HPV感染转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6 冷刀锥切术 HR-hpv感染 临床干预 阴道局部免疫 感染转归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中Toll样受体9和干扰素调节因子7蛋白表达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7
14
作者 凡尔克.艾合买提江 美力班.吐尔逊 +2 位作者 郭文涛 刘恒戈 阿仙姑.哈斯木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539-542,547,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病变中Toll样受体9(TLR9)和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表达与人类乳头状病毒16(HPV16)感染的关系。方法以HPV-GenoCam-9600检测46例宫颈癌,25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23例慢性宫颈炎组织HPV感染及分型;采用Illumina Hi... 目的探讨子宫颈病变中Toll样受体9(TLR9)和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表达与人类乳头状病毒16(HPV16)感染的关系。方法以HPV-GenoCam-9600检测46例宫颈癌,25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23例慢性宫颈炎组织HPV感染及分型;采用Illumina Hiseq 4000测序平台对15例宫颈病变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TLR9和IRF7在慢性宫颈炎、HSIL和宫颈癌患者石蜡包埋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HPV基因芯片分析结果显示,在94例HPV阳性的标本中共检测到11个HPV基因型,在66例宫颈癌及癌前期病变中的10例为多重感染,多重感染率为15.1%(10/66)。3例HPV阳性的慢性宫颈炎组织中都是HPV16阳性。12个HPV基因型中高危型为10个,低危型2个。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HPV16阳性的宫颈癌和HSIL组织中与TLR9相关的差异上调表达的基因有12个;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TLR9和IRF7在HSIL和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但TLR9在HPV16阳性的宫颈病变组织中表达低于HPV16阴性的宫颈病变组织,且与IRF7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TLR9和IRF7蛋白参与了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但具体调控机制需要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TOLL样受体9 干扰素调节因子7 人乳头状瘤病毒16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和52型双荧光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崔玉伟 牟颖 +4 位作者 马莉 丁雄 方宗宇 王焰 吴青青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17-1023,共7页
应用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IMSA)技术,分别针对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的E7和52型的E6基因序列设计6条特异性引物,并在检测体系中加入羟基萘酚蓝(HNB)和SYBR GreenⅠ的混合双荧光指示剂,建立快速检测人乳头瘤病毒的双荧光IMSA方法.结果表明... 应用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IMSA)技术,分别针对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的E7和52型的E6基因序列设计6条特异性引物,并在检测体系中加入羟基萘酚蓝(HNB)和SYBR GreenⅠ的混合双荧光指示剂,建立快速检测人乳头瘤病毒的双荧光IMSA方法.结果表明:340μmol/L HNB与1∶10 000SYBR GreenⅠ混合构建的双荧光指示剂在IMSA反应体系中具有明确的指示效果,455nm蓝光激发下阳性反应管双荧光显色为黄绿色,阴性反应管双荧光显色为橘红色;该方法对HPV16和HPV52型检测限分别达60,600拷贝/μL,可特异性检出样品中HPV16和HPV52,与临床检测结果比对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6 人乳头瘤病毒52型 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 双荧光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 E6蛋白通过Wnt/β-catenin通路促进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迁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毓娟 沈舒文 +2 位作者 惠建平 宋健 郑星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5-261,共7页
人乳头瘤病毒16(Human papillomavirus 16,HPV16)感染与食管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PV16编码的HPV16E6蛋白是主要的致癌蛋白,已经在宫颈癌细胞中被证实能够促进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同时也可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但HPV16 E6蛋白对食管癌... 人乳头瘤病毒16(Human papillomavirus 16,HPV16)感染与食管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PV16编码的HPV16E6蛋白是主要的致癌蛋白,已经在宫颈癌细胞中被证实能够促进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同时也可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但HPV16 E6蛋白对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的调控作用及机制尚未阐明。为研究HPV16 E6蛋白对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迁移及细胞中Wnt/β-catenin通路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培养食管癌Eca109细胞并分组,空白对照组用不含药物及质粒的DMEM处理,空白pcDNA3.1组转染空白的pcDNA3.1质粒,HPV16 E6组转染HPV16 E6基因的pcDNA3.1质粒,HPV16 E6+XAV组转染HPV16 E6基因的pcDNA3.1质粒、同时加入β-catenin抑制剂XAV939;并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活力及细胞中增殖基因、迁移基因、Wnt/β-catenin通路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转染24h后,HPV16 E6组细胞的增殖活力、迁移活力以及细胞中c-myc、cyclinD1、bcl-2、HMGA-2、N-cadherin、Wnt2、β-catenin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空白pcDNA3.1组;HPV16 E6+XAV组细胞的增殖活力、迁移活力以及细胞中c-myc、cyclinD1、bcl-2、HMGA-2、N-cadherin、β-catenin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HPV16 E6组,Wnt2的蛋白表达量与HPV16 E6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本研究揭示,HPV16 E6蛋白能够促进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增殖、迁移且该作用与激活Wnt/β-catenin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 增殖 迁移
原文传递
人宫颈癌FHIT基因的表达改变与HPV16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瑾 陈葳 李旭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5-188,199,共5页
目的探讨FHIT基因表达改变和HPV16感染与人宫颈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5种人宫颈癌细胞株(SiHa、HeLa、RJC-1、CS1213、C4-1)和58例宫颈癌组织与18例正常宫颈对照中FHIT mRNA的表达;回收7例FHIT基因不... 目的探讨FHIT基因表达改变和HPV16感染与人宫颈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反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5种人宫颈癌细胞株(SiHa、HeLa、RJC-1、CS1213、C4-1)和58例宫颈癌组织与18例正常宫颈对照中FHIT mRNA的表达;回收7例FHIT基因不同的转录扩增产物,纯化后进行DNA测序;PCR技术检测组织中HPV16型的感染状况。结果SiHa、HeLa和C4-1宫颈癌细胞中有FHIT基因转录异常;宫颈癌组织中39例(67.2%)存在FHIT基因异常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例(0%)(P<0.05);37例(63.8%)有HPV16感染,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例(5.0%)(P<0.05)。宫颈癌组织中有HPV16感染患者的FHIT基因表达异常数(30/37)显著高于HPV16未感染的患者(9/21),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FHIT基因的异常表达和HPV16的感染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病理分级及是否伴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序列分析发现FHIT基因转录本主要存在不同程度的外显子的缺失,以第5位和第6位外显子的缺失为主,未见未知序列的插入和点突变。结论FHIT基因在人宫颈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率明显增高,且与HPV16的感染有关,这些改变可能在人宫颈鳞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FHIT基因 基因缺失 人乳头瘤病毒(hpv)
下载PDF
HPV16E7基因和P16^(INK4A)蛋白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华 王薇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17-120,F0002,共5页
目的:检测宫颈病变组织中HPV16E7基因和P16INK4A蛋白的表达,分析基因表达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慢性宫颈炎和CINⅠ~Ⅱ患者81例、CINⅢ、宫颈浸润性鳞癌患者57例,采用PCR扩增技术检测宫颈病变组织HPV16E7基因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目的:检测宫颈病变组织中HPV16E7基因和P16INK4A蛋白的表达,分析基因表达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慢性宫颈炎和CINⅠ~Ⅱ患者81例、CINⅢ、宫颈浸润性鳞癌患者57例,采用PCR扩增技术检测宫颈病变组织HPV16E7基因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病变组织P16INK4A蛋白表达,用SPSS软件行等级相关分析和χ2检验。结果:⑴HPV16E7特异性片段阳性率在慢性宫颈炎、CINⅠ~Ⅱ中分别为17.0%、26.5%,在CINⅢ及宫颈浸润性鳞癌中分别为61.5%和74.2%;HPV16E7分布在慢性宫颈炎、CINⅠ~Ⅱ和CINⅢ、宫颈浸润性鳞癌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⑵P16INK4A蛋白的表达在慢性宫颈炎、CINⅠ~Ⅱ分别为10.6%和30.0%,在CINⅢ和宫颈浸润性鳞癌中分别为96.0%和100%;P16INK4A蛋白的表达在慢性宫颈炎、CINⅠ~Ⅱ和CINⅢ、宫颈浸润性鳞癌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⑶在HPV16E7特异性片段表达阳性的宫颈病变组织中,P16INK4A蛋白的表达均是阳性。宫颈病变组织中P16INK4A蛋白与HPV16E7的表达有相关性(r=0.482,P<0.001)。结论:HPV16E7和P16INK4A蛋白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HPV16E7和P16INK4A蛋白可能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早期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hpv16 E7基因 P16INK4A蛋白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阳性与人乳头瘤病毒阴性食管癌的基因表达谱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沈娜 刘英 +3 位作者 王其艳 师晓天 路常东 柯杨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23-726,共4页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PCR的方法检测食管癌患者中HPv的感染状况及型别.筛选出8例HPV16阳性和7例HPV阴性的食管癌组织样本.进行solexa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结果HPV16阳...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PCR的方法检测食管癌患者中HPv的感染状况及型别.筛选出8例HPV16阳性和7例HPV阴性的食管癌组织样本.进行solexa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结果HPV16阳性患者中共筛选出796个差异基因,其中366个基因上调。430个基因下调。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分类和通路分析,发现这些差异基因主要涉及肿瘤发生、免疫和炎性反应、细胞生长增殖以及细胞运动等方面,其中以免疫炎性反应的因子最具代表性。结论免疫因子的差异可能与食管癌中的HPV感染及作用存在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6 食管肿瘤 基因表达 Solexa测序 免疫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人乳头瘤病毒重组蛋白疫苗酶联免疫检测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剑波 潘海桦 +8 位作者 姜云水 吴洁 陈刚 高孟 金素凤 吴小红 包佳源 陈科达 庄昉成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建立人乳头瘤病毒重组蛋白疫苗(HPV16 L2E6E7)酶联免疫的检测方法,用于疫苗发酵过程中的重组蛋白表达的监控。方法用常规方法制备兔抗HPV16 L2E6E7多克隆抗体作为包被抗体,商品化小鼠抗HPV16 E7单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夹心ELISA方... 目的建立人乳头瘤病毒重组蛋白疫苗(HPV16 L2E6E7)酶联免疫的检测方法,用于疫苗发酵过程中的重组蛋白表达的监控。方法用常规方法制备兔抗HPV16 L2E6E7多克隆抗体作为包被抗体,商品化小鼠抗HPV16 E7单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HPV16 L2E6E7抗原参考品,建立抗原标准曲线,确定线性范围及检测限,同时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结果建立了检测HPV16 L2E6E7抗原含量的夹心ELISA方法,抗原参考品系列浓度在19.53~1 250 ng·m L-1内有很好的线性(R2〉0.99)和回收率(90%~110%);特异性好,不受发酵液中宿主菌蛋白的干扰。结论建立了人乳头瘤病毒重组蛋白疫苗重组抗原含量的测定方法,为该疫苗的发酵工艺的质控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6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重组蛋白 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