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黄帝内经》阴阳“五态人”之理论浅析“因质施针” 被引量:16
1
作者 林法财 黄德弘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92-1594,共3页
经研读《黄帝内经》,根据其中对阴阳体质的论述,分析阴阳"五态人"的特点、五种阴阳体质类型的鉴别及其与针刺得气的关系,并对"五态人"的发病特点及疗效预后进行了分析推测,提出了"因质施针",以期为针灸... 经研读《黄帝内经》,根据其中对阴阳体质的论述,分析阴阳"五态人"的特点、五种阴阳体质类型的鉴别及其与针刺得气的关系,并对"五态人"的发病特点及疗效预后进行了分析推测,提出了"因质施针",以期为针灸在临床中因人制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阴阳 五态人 体质 针灸 因质施针
原文传递
论针刺深浅 被引量:15
2
作者 程院婷 吴松 王婧涵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第11期81-84,共4页
以针刺深浅为视角,探讨与之相关问题。综合《黄帝内经》《甲乙经》等古籍关于针刺深浅的论述,从经络的深浅、穴位的深浅、病位、病性、患者体质、四时气候等决定针刺深浅的因素入手,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发现针刺深浅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适... 以针刺深浅为视角,探讨与之相关问题。综合《黄帝内经》《甲乙经》等古籍关于针刺深浅的论述,从经络的深浅、穴位的深浅、病位、病性、患者体质、四时气候等决定针刺深浅的因素入手,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发现针刺深浅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适度的针刺深浅是提高针刺疗效、保证针刺安全的关键因素。常规针刺深浅的原则是得气和安全,危险穴位的针刺应特别注意其安全深度的控制。在当前针灸的临床运用上,临床医生更注重腧穴的作用,较少涉及针刺深浅的研究,现笔者不吝陋见,对针刺深浅及其临床意义做一探析,以供同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深度 内经 危险穴位 针刺理论
下载PDF
《黄帝内经》浅刺法探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余楚岚 易玮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511-514,共4页
通过分析《黄帝内经》及中医文献中有关浅刺的论述,认为浅刺法之效应机制与其特殊的针刺部位及细微的针刺刺激量相关。浅刺之位在十二皮部、孙络,刺十二皮部可调卫外,刺孙络可调气血,循经络系统逐层达病所。以浅刺之量,刺激关阖枢部位,... 通过分析《黄帝内经》及中医文献中有关浅刺的论述,认为浅刺法之效应机制与其特殊的针刺部位及细微的针刺刺激量相关。浅刺之位在十二皮部、孙络,刺十二皮部可调卫外,刺孙络可调气血,循经络系统逐层达病所。以浅刺之量,刺激关阖枢部位,调整气机枢纽,沟通阴阳,促使气之出入升降于表里上下,达到阴平阳秘、调和气血、祛邪扶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浅刺法 十二皮部 孙络 气机枢纽
原文传递
“阳有余阴不足”的文化根源初探 被引量:4
4
作者 段泽华 贾成祥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385-388,共4页
“阳有余阴不足”理论的提出与朱丹溪的学习经历、行医经验息息相关,同时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内经》理论、易学思想、宋元学术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对“阳有余阴不足”理论内涵的挖掘,结合朱丹溪提出这一理论的时代背景,梳理文... “阳有余阴不足”理论的提出与朱丹溪的学习经历、行医经验息息相关,同时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内经》理论、易学思想、宋元学术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对“阳有余阴不足”理论内涵的挖掘,结合朱丹溪提出这一理论的时代背景,梳理文化脉络,探寻文化根源,对于理解丹溪先生的医学思想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有余阴不足 朱丹溪 中医文化 黄帝内经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形神共养”理论浅谈糖尿病防治原则 被引量:3
5
作者 彭思涵 谢子妍 +3 位作者 刘桠 周明阳 杨兰 谢春光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20-23,共4页
传统养生思想“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静结合,形神共养,方能真气从之”源于《黄帝内经》,“形神共养”即形体与精神的共同养护。基于“形神共养”理论,糖尿病患者“动以养形”倡导运动及“脾动”,“静以养神”主张“心静”,可促进机体气... 传统养生思想“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静结合,形神共养,方能真气从之”源于《黄帝内经》,“形神共养”即形体与精神的共同养护。基于“形神共养”理论,糖尿病患者“动以养形”倡导运动及“脾动”,“静以养神”主张“心静”,可促进机体气血畅通、脏腑调和,有助于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不仅与现代医学糖尿病防治原则中“合理运动、科学饮食、心理治疗”相符,同时也符合当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神共养 黄帝内经 糖尿病
下载PDF
冠心病护理中“春夏养阳”理论应用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宣锦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63-65,共3页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对实践的指导被众多医家所重视,但从护理学的角度进行探讨较少。本研究利用《黄帝内经》经典理论指导冠心病防治的临床护理实践,既证明该理论的科学性,又能扩大该理论的应用范围,指导医护工作者在今...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对实践的指导被众多医家所重视,但从护理学的角度进行探讨较少。本研究利用《黄帝内经》经典理论指导冠心病防治的临床护理实践,既证明该理论的科学性,又能扩大该理论的应用范围,指导医护工作者在今后的诊疗过程中通过注重患者体内阴阳盛衰关系,灵活运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以求让冠心病患者达到"阴平阳秘"的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冠心病
原文传递
《黄帝内经》隐喻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战 刘桂荣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11期133-136,共4页
从修辞学视角、认知语言学视角和隐喻翻译研究等方面综述近年来《黄帝内经》隐喻研究进展,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展望,以期为《黄帝内经》研究开辟新的视角。
关键词 黄帝内经 隐喻 修辞 认知 隐喻翻译
下载PDF
浅析《内经》十二经循环型流注模式
8
作者 张旭东 赵吉平 +6 位作者 吴娇娟 程璐 米淑琦 孟旭 王舢泽 梁靖蓉 刘清国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第11期1-4,共4页
十二经循环型模式常作为针灸临床的标准范式,受到《内经》中“天人相应”思想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究这一模式的理论特点,文章通过空间性、时间性两个角度探索循环型模式深层内涵,得出在空间维度上呈立体分布,沟通内外、联系上下、防御外... 十二经循环型模式常作为针灸临床的标准范式,受到《内经》中“天人相应”思想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究这一模式的理论特点,文章通过空间性、时间性两个角度探索循环型模式深层内涵,得出在空间维度上呈立体分布,沟通内外、联系上下、防御外邪、治分左右;随时间呈周期性与单向性动态变化,周期性流注涉及昼夜、日月和四季等节律;临证中应始终结合机体情况分析主因,配合使用不同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经 循环模式 内经 时间
下载PDF
溯源脉诊“独取寸口”理论的形成、发展与完善 被引量:4
9
作者 赵非一 燕海霞 《新中医》 CAS 2015年第3期5-7,共3页
从"三部九候"遍诊法到"独取寸口"脉法,标志着中医脉诊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是古代医家千百年临床脉诊实践的科学总结。溯源独取寸口的形成、发展以及完善,为现代中医诊断学研究脉诊的内在客观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独取寸口 《内经》 《难经》 《伤寒》 《脉经》
原文传递
“气”生命理论指导下中医快速康复外科新理念的构建 被引量:6
10
作者 卢雯湉 任青玲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631-634,共4页
有关"气"的理论在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本体论中占有主导地位,《内经》更是把"气论"作为建构中医学理论的工具。近年来中医快速康复外科逐渐兴起发展,临床实践应用日趋广泛,然尚缺乏对于其理论基础的探索。而"气&q... 有关"气"的理论在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本体论中占有主导地位,《内经》更是把"气论"作为建构中医学理论的工具。近年来中医快速康复外科逐渐兴起发展,临床实践应用日趋广泛,然尚缺乏对于其理论基础的探索。而"气"能够描述自然界事物的一般性质,体现着辩证法的思想,故同样适用于中医快速康复外科理论体系的研究。因此,本文围绕围手术期的关键步骤,分别讨论术前、术中、术后机体变化与"气"的相关性,进一步倡导构建"气"生命理论指导下的中医快速康复外科新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快速康复外科 中医学 《内经》 围手术期 新理念
下载PDF
《黄帝内经》知识表示与标引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勇 王凤兰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585-590,共6页
以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为研究对象,以临床需求为导向,采用文献研究、专家判断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将原文篇章进行知识分类;以中医古籍语言系统语义类型和语义关系为参照,对《素问》《灵枢》部分篇章进行概念实体、语义类型及语义... 以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为研究对象,以临床需求为导向,采用文献研究、专家判断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将原文篇章进行知识分类;以中医古籍语言系统语义类型和语义关系为参照,对《素问》《灵枢》部分篇章进行概念实体、语义类型及语义关系的深度标引,并新增“人群生活方式”两个语义类型,优化了中医古籍语言系统。为实现面向临床需求的中医药古籍知识服务提供方法学的探索,为中医古籍标引及深度利用提供范式,为中医古籍的深度利用提供可能,为构建半自动甚至全自动的中医古籍标引系统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古籍 《黄帝内经》 知识表示 标引 语义类型 语义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