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葛浩文翻译观探究 |
文军
王小川
赖甜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01
|
|
2
|
Glocal Chimerican葛浩文英译研究 |
孟祥春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0
|
|
3
|
葛浩文译学见解初探 |
靳秀莹
|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24
|
|
4
|
前景化语言翻译策略研究:以《废都》葛浩文英译本为例 |
冯正斌
党争胜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6
|
|
5
|
从文学翻译变通的角度看葛浩文《红高粱家族》的英译 |
王淑玲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13 |
16
|
|
6
|
变通意识与国粹心态——葛浩文的文学翻译观解读 |
余东
张艳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
2012 |
14
|
|
7
|
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重要推手——葛浩文 |
张继光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
2016 |
11
|
|
8
|
论葛浩文英译小说《酒国》的“陌生化”手法——以小说中“酒”的隐喻翻译为例 |
金艳
张艳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4 |
11
|
|
9
|
蓝色铅笔下的编译——论回顾式编译法在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中的运用 |
邵璐
|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0
|
|
10
|
从葛浩文看汉学家中华文化观的矛盾性 |
孙宜学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0
|
|
11
|
异域的他者:葛浩文笔下的“中国形象”研究 |
胡晨飞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6 |
10
|
|
12
|
中国文学经典英译策略的“连续轴规律”考察——基于葛浩文英译《檀香刑》中比喻翻译策略的分析 |
文炳
王斌华
|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9
|
|
13
|
双重书写:非母语再创与译入语创译——以葛浩文英译阿来《格萨尔王》为例 |
王治国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6 |
7
|
|
14
|
葛浩文与蓝诗玲翻译观比较研究 |
刘小乐
|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5
|
|
15
|
葛浩文反讽翻译艺术的诗学分析 |
王树槐
|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5
|
|
16
|
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生死疲劳》的习语翻译 |
王怡婷
林梅
|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4
|
|
17
|
翻译家葛浩文研究述评 |
贾燕芹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12 |
4
|
|
18
|
中国西部小说英译中的变异现象研究——以葛浩文翻译中的犹太视角为中心 |
周炳鑫
叶春莉
|
《西部学刊》
|
2024 |
0 |
|
19
|
从利科诠释学视域看葛浩文的文本翻译 |
朱锋颖
胡玲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20
|
葛浩文译《生死疲劳》中谚语的文化建构与解构 |
石春让
石岩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9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