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活体采卵体外受精不分裂MⅡ期卵母细胞的研究
1
作者 李松 赵祥杰 +1 位作者 李华 任兆瑞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1-94,共4页
牛活体采卵体外成熟后,常规进行体外受精,平均卵裂率为73.1%。在卵裂率稳定的前提下,随机挑选96枚没有卵裂的MⅡ期卵母细胞进行Hoechst33342染色分析,以期找出卵子没有分裂的原因,为进一步提高卵裂率提供科学资料。结果发现精子没有进... 牛活体采卵体外成熟后,常规进行体外受精,平均卵裂率为73.1%。在卵裂率稳定的前提下,随机挑选96枚没有卵裂的MⅡ期卵母细胞进行Hoechst33342染色分析,以期找出卵子没有分裂的原因,为进一步提高卵裂率提供科学资料。结果发现精子没有进入卵母细胞的占59.4%,精子进入卵母细胞但雌雄原核未融合的占19.8%,多精受精引起发育阻滞的占13.5%。结果表明,在保证卵母细胞成熟的前提下,引起牛体外受精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精子没有进入卵母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 hoechst33342染色
下载PDF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牛樟芝总三萜提取工艺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吕莎 张梦雅 +3 位作者 罗晓云 王春丽 黄松 贺莲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990-3996,共7页
目的研究牛樟芝总三萜(ACTT)提取工艺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CD-RSM)优化ACTT的提取工艺;通过MTT法检测其对人肝癌HepG2细胞体外增殖抑制作用;以最佳质量浓度的ACTT提取物(ACTTE)处理HepG2细胞,应用荧光... 目的研究牛樟芝总三萜(ACTT)提取工艺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CD-RSM)优化ACTT的提取工艺;通过MTT法检测其对人肝癌HepG2细胞体外增殖抑制作用;以最佳质量浓度的ACTT提取物(ACTTE)处理HepG2细胞,应用荧光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AnnexinV凋亡检测试剂盒进行流式细胞分析,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优化的工艺为加20倍量的90%乙醇,超声提取2次,每次40min,超声功率400W,ACTT提取率达11.87%,实际值与预测值的偏差为1.56%;不同质量浓度(12.5-200μg/mL)的ACTTE对HepG2细胞的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直接形态显微观察及Hoechst33342荧光染色可观察到核浓缩及核碎裂等典型细胞凋亡特征及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给药组细胞凋亡率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CCD-RSM优化牛樟芝的超声醇提工艺,实际值与预测值吻合度高,预测性良好,是可行的;ACTTE体外对HepG2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樟芝 总三萜 星点设计 效应面法 HepG2细胞 MTT法 hoechst33342荧光染色
原文传递
朝天罐提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邹小琴 黄崇焕 +4 位作者 李梅 黄银妹 王小洁 陈艳华 蒋霞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第21期15-18,共4页
目的:研究朝天罐(Osbeckia opipara,CTG)水提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CCK-8法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研究不同浓度CTG水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7721、人鼻咽癌细胞CNE-2增殖抑制作用;通过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核染色质的变化... 目的:研究朝天罐(Osbeckia opipara,CTG)水提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CCK-8法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研究不同浓度CTG水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7721、人鼻咽癌细胞CNE-2增殖抑制作用;通过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核染色质的变化来评价CTG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CCK8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显示,CTG水提取物体外显著性抑制SSMG-7721和CNE-2细胞增殖; Hoechst 33342检测发现细胞核染色质发生明显改变。结论:CTG水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天罐 CCK-8法 hoechst33342荧光染色 人肝癌细胞7721 人鼻咽癌细胞CNE-2
下载PDF
不同管径注射针对脂肪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安然 孙家明 王介聪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666-669,共4页
目的检测不同管径注射针注射的脂肪细胞活性,研究注射针管径对脂肪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传统负压抽吸方式获得脂肪颗粒悬液200 ml;经双层纱布过滤并漂洗后,转入20支5 ml注射器,随机分为4组,每组5支注射器,其中1组为对照组。余3组以5... 目的检测不同管径注射针注射的脂肪细胞活性,研究注射针管径对脂肪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传统负压抽吸方式获得脂肪颗粒悬液200 ml;经双层纱布过滤并漂洗后,转入20支5 ml注射器,随机分为4组,每组5支注射器,其中1组为对照组。余3组以5 ml注射器连接不同管径注射针(12 G、16 G、18 G)匀速推出脂肪颗粒,每组分别注入5个15 ml离心管中。以Calcein-AM/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法检测对照组及注射出的脂肪细胞活性,计算细胞成活率,比较注射针管径大小对脂肪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经12 G、16 G、18 G注射针注射过程顺利,无明显阻力。通过Calcein-AM/Hoechst33342染色法检测经不同管径注射针注射的脂肪颗粒中细胞成活率,对照组、12 G、16 G、18 G注射针管组细胞成活率分别为(83.53±7.92)%、(82.62±8.09)%、(75.78±10.94)%、(68.45±11.24)%,注射针管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G注射针管组细胞成活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位时间内注射一定量的脂肪颗粒随着注射针管内径减小,脂肪颗粒细胞成活比将随之降低,增大注射针管径可增高注射后细胞成活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脂肪移植 脂肪细胞活性 注射针管径 Calcein-AM/hoechst33342荧光染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