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明城墙风光带规划 被引量:20
1
作者 刘正平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5-69,共5页
南京明城墙是我国保存至今最大的一座古代城垣 ,其特点是采用了自由式布局 ,“得山川之利 ,控江湖之势”。规划从人类文化遗产的高度审视明城墙的历史文化价值。对城墙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 ,并完善法规体系。努力挖掘城墙的内涵 ,... 南京明城墙是我国保存至今最大的一座古代城垣 ,其特点是采用了自由式布局 ,“得山川之利 ,控江湖之势”。规划从人类文化遗产的高度审视明城墙的历史文化价值。对城墙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 ,并完善法规体系。努力挖掘城墙的内涵 ,采用多种方式展示与利用明城墙及其周围的风景资源 ,使之成为环城绿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市 城市绿环 城市景观 明城墙 历史文物
下载PDF
中国历史文化空间重要性评价与保护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能 武廷海 +1 位作者 王学荣 王彬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20年第1期1-17,共17页
历史文化空间是承载历史文化资源的国土空间。以历史文化空间为载体,促进区域历史文化资源整合与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文章研究阐释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历史文化资源内涵,梳理历史文化资源体系,提出对我国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空间是承载历史文化资源的国土空间。以历史文化空间为载体,促进区域历史文化资源整合与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文章研究阐释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历史文化资源内涵,梳理历史文化资源体系,提出对我国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整体价值评估的思路;进而搭建全国历史文化资源空间信息平台,开展中国历史文化空间重要性评价,阐明我国重要历史文化空间的分布特征。研究成果有助于支撑全国和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以及创新区域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空间 历史文化资源 国土空间规划 文物保护 文化遗产
下载PDF
白鹤梁题刻的历史贡献与当代价值探析 被引量:9
3
作者 谭荣志 王春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期1536-1537,1582,共3页
论述了重庆涪陵白鹤梁石鱼题刻在长江流域近千年水文资讯、两岸农情预报、流域气候气象记录、巴蜀文化传承等诸多方面的历史贡献,记述了石鱼题刻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对象的现状,展望了石鱼题刻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未来继续发挥... 论述了重庆涪陵白鹤梁石鱼题刻在长江流域近千年水文资讯、两岸农情预报、流域气候气象记录、巴蜀文化传承等诸多方面的历史贡献,记述了石鱼题刻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对象的现状,展望了石鱼题刻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未来继续发挥的重要意义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鹤梁题刻 石鱼 历史水文资料 文物价值
下载PDF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探索——以武汉古德寺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威 冯志敏 冯亚西 《华中建筑》 2021年第2期137-141,共5页
历史文化遗产既是城市发展的时代缩影,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保护与利用已成为大众广泛关注的话题。然而,在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受限于物质空间短缺、建筑"冻结式"保存、文物标识不强、场所活力不足等困... 历史文化遗产既是城市发展的时代缩影,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保护与利用已成为大众广泛关注的话题。然而,在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受限于物质空间短缺、建筑"冻结式"保存、文物标识不强、场所活力不足等困境,因此,抓住当前坚持文化自信的文物保护规划浪潮,面向"文物活化"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利用显得至关重要。该文以武汉古德寺为研究对象,对其在院落空间、入口标识、场地活力3方面的营造机制进行分析,总结出基于"文物活化"的实践经验:历史格局重构、标识建筑的营造、场所活力的激发,以期为其他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利用 文物活化 武汉古德寺
下载PDF
试论旅游开发中对历史名人文物资源的保护 被引量:8
5
作者 冯昆思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4-19,共6页
历史名人文物资源在开发与利用等方面遭受的破坏有自然及人为两方面的原因,而人为的不当利用是造成名人文物资源破坏的主要原因。保护名人文物资源的措施,即保护名人文物资源本体及其所依托的环境,以实现对名人文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旅游开发 文物资源 历史名人 保护
下载PDF
山地历史城镇景观保护的控制方法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和平 孙念念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3-400,共8页
山地历史城镇是重要的人类文化资源,景观的有效控制对于体现山地历史城镇的综合价值具有重要作用。首先阐述景观控制对于展示山地历史城镇特殊的景观美学价值、实现山地城镇生态化发展、保护山地文化特性和调节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等... 山地历史城镇是重要的人类文化资源,景观的有效控制对于体现山地历史城镇的综合价值具有重要作用。首先阐述景观控制对于展示山地历史城镇特殊的景观美学价值、实现山地城镇生态化发展、保护山地文化特性和调节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其次,从景观层次和景观系统两方面分析总结山地历史城镇的景观构成;最后重点从景观格局保护、景观廊道控制、天际线控制、岸际线控制、第五立面控制和山地空间维护等6个方面探索山地历史城镇保护的景观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历史城镇 历史文化遗产 景观构成 景观控制
下载PDF
长沙铜官窑谭家坡遗迹馆内优势病害真菌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7
7
作者 武发思 苏伯民 +3 位作者 贺东鹏 顾海滨 徐瑞红 汪万福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53,共7页
针对长沙铜官窑谭家坡遗迹馆内大肆爆发的微生物病害,为确定造成考古遗迹污染的优势真菌类型,项目组开展了病害真菌的现状调查和快速检测鉴定工作。利用无菌手术刀收集考古遗迹表面典型病害微生物的菌体样品,通过提取样品基因组总DNA、... 针对长沙铜官窑谭家坡遗迹馆内大肆爆发的微生物病害,为确定造成考古遗迹污染的优势真菌类型,项目组开展了病害真菌的现状调查和快速检测鉴定工作。利用无菌手术刀收集考古遗迹表面典型病害微生物的菌体样品,通过提取样品基因组总DNA、真菌ITS区PCR扩增、构建克隆文库、序列测定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等技术完成了病害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类群组成特点分析。结果表明,遗迹馆内考古遗迹表面爆发的主要病害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白腐菌(Phlebia brevispora)、荷叶离褶伞(Lyophyllum decastes),它们分别隶属于丛赤壳科(Nectriaceae)、伏革菌科(Corticiaceae)、离褶伞科(Lyophyllaceae),均为营腐生真菌,与土壤中木质材料的降解密切相关。考古现场大量的根系残留为病害菌的大肆繁殖提供了重要的营养源,而高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是促进病害菌快速生长扩散的主要环境因素。建议人工清除病害菌和根系残留,并对遗迹馆进行适当的环境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遗址 考古遗迹 真菌病害 分子技术 潮湿环境 文物保护
下载PDF
基于低空无人机技术的文物建筑“三位一体”实景三维信息模型构建与应用——以山西省李庄文庙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孙帅 赵朋 《华中建筑》 2017年第6期34-37,共4页
山西省李庄文庙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李庄文庙的勘测保护过程中创新使用低空无人机技遥感测绘技术,采集文物建筑及整体环境的实景三维信息,构建完全尊重文物保存现状,完整记录文物保存信息,形成"庙宇院落—单体建筑—细部构... 山西省李庄文庙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李庄文庙的勘测保护过程中创新使用低空无人机技遥感测绘技术,采集文物建筑及整体环境的实景三维信息,构建完全尊重文物保存现状,完整记录文物保存信息,形成"庙宇院落—单体建筑—细部构造"三位一体的高清实景三维信息模型。"三位"即院落空间尺度、单体建筑尺度、节点构造尺度,也是文物建筑保护与研究的三个重要方面。"一体"即统一的实景三维模型。"三位一体"的高清实景三维模型,是无人机技术应用于文物建筑保护勘测领域的新实践,是将多维度、多尺度、多方面的文物建筑信息,通过一个统一的实景三维模型进行管理、集成、展示的新研究工具,也为今后同类文物建筑的保护提供了技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无人机 文物建筑 三维信息模型 三位一体 李庄文庙
下载PDF
中国现存古楼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9
作者 吴清 何秋娴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2-211,共10页
运用ArcGIS空间分析软件,对中国现存1195座古楼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中国古楼的发展变迁经历了起源、成长、成熟和繁荣四个阶段。②现存古楼的数量在元朝之前波动相对平稳,呈"M"型分布特征,元朝之后... 运用ArcGIS空间分析软件,对中国现存1195座古楼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中国古楼的发展变迁经历了起源、成长、成熟和繁荣四个阶段。②现存古楼的数量在元朝之前波动相对平稳,呈"M"型分布特征,元朝之后波动幅度较大,呈"∧"型分布特征;总体以清朝分布最多,约占52.47%。③在空间上现存古楼为集聚型分布,且差异显著,呈"条带状与团块状并存"分布格局,主要分布在河流汇集以及地势低缓的地区;其空间分布密度层次明显,具有多中心集群分布趋势,大致呈现"东密—西疏"的格局特征;其热点区和冷点区空间差异明显,在全国区域上表现出明显的"团块状"分布特征,总体为"东南热,西北冷"。④类型上,宗教文化类分布在文化历史悠久地区,军事防御类分布在重要关隘以及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观景类分布在河流湖泊多的地区,商业娱乐类分布在中原地区,报时警示类则多分布在华北华南地区。⑤建筑材料上,以砖木古楼分布最多,其空间分布与材料本身的取材和性能关联性很强。⑥具有文保级别的古楼主要以中原地区、东南沿海地区以及川滇地区为核心地区。⑦相关分析得出,社会发展水平、文化发展基础、人力资源条件、旅游发展水平和政府政策导向是影响中国现存古楼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楼(古建筑) 历史变迁 优化 文物保护 旅游开发 中国
原文传递
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光旭 《山西建筑》 2009年第18期51-52,共2页
通过研究,把保护范围拓展到了整个广州市域,建立了广州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层次,并强调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下埋藏文物的保护,提出了与规划管理密切结合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图则的编制形式,以方便规划管理。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遗产 规划图则编制
下载PDF
湛江市赤坎老街区的整体保护与开发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长琨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64-168,共5页
湛江市赤坎老街区以民主路、中山路为核心,总体范围东、南至南桥河,西至跃进路、九二一路,北至北桥河之间。赤坎老街区有保存较为完整的老街古巷、传统民居,以及特色鲜明的南洋风格骑楼群和欧陆格调建筑群。对于这个老街区的整体保护,... 湛江市赤坎老街区以民主路、中山路为核心,总体范围东、南至南桥河,西至跃进路、九二一路,北至北桥河之间。赤坎老街区有保存较为完整的老街古巷、传统民居,以及特色鲜明的南洋风格骑楼群和欧陆格调建筑群。对于这个老街区的整体保护,可以完整展示湛江的历史底蕴和城市风貌,具有巨大的潜在文化价值。赤坎老街区的整体保护,要在修旧如旧的前提下,对传统建筑、街道及基础设施进行修缮、复原、维护和改造。以此为基础,在老街区范围内有计划地恢复、挖掘、吸纳富有湛江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将老街区改造为一个集参观文化遗存、浏览民俗风情、欣赏传统戏曲、品味特色饮食于一体的地方文化园区,进而整合旅游资源,提升旅游品位,为湛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老街区 整体保护 文化遗存 旅游资源
下载PDF
红色建筑对历史建筑的改造续用及其保护与利用策略探讨——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党新元 《城市建筑》 2021年第S01期104-108,共5页
许多红色建筑是在历史遗存的衙署、庙宇、学府等的基础上进行“直接使用”“改造续用”或“拆改新建”。红色建筑对于历史建筑的再利用,改变了其使用功能,也为其注入了新的文化信息。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最初是地方县学和文庙,近代... 许多红色建筑是在历史遗存的衙署、庙宇、学府等的基础上进行“直接使用”“改造续用”或“拆改新建”。红色建筑对于历史建筑的再利用,改变了其使用功能,也为其注入了新的文化信息。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最初是地方县学和文庙,近代是第六期农讲所的举办地,后来被多家单位征用,历经整修恢复后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面向公众开放的革命纪念馆。本文对其历史沿革和改造续用的过程进行了梳理,并给出了“历史建筑—红色建筑—文物建筑”在当下保护传承与功能活化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建筑 改造 历史建筑 文物 活化
下载PDF
运河古镇扬州市邵伯镇历史文化特色保护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华 汪涛 《山西建筑》 2021年第6期9-10,24,共3页
基于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邵伯镇现状历史文化资源的梳理和特色挖掘,提出全镇域保护、历史文化传承、合理利用以及功能更新和相关政策支撑等方面的保护策略,积极探索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特色保护的路径,引导历史文化保护与更新。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古镇 历史文化遗存 特色保护
下载PDF
铁门关历史文化景区改造设计
14
作者 郑清允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期106-108,共3页
铁门关历史文化景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库尔勒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本文旨在通过对铁门关历史文化景区的改造设计,围绕遗址保护、景观重塑、旅游设施提升和景观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探讨,使其成为... 铁门关历史文化景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库尔勒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本文旨在通过对铁门关历史文化景区的改造设计,围绕遗址保护、景观重塑、旅游设施提升和景观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探讨,使其成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旅游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文化景区,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也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门关旅游景区 历史文化遗迹 景观改造设计
下载PDF
提升历史类博物馆文物藏品利用率的途径探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思桐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第8期96-99,共4页
文物藏品是历史类博物馆实现研究、教育、展示等功能的重要基础,提升文物藏品的利用率对当下我国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作用重大。目前我国历史类博物馆在利用文物藏品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对馆藏文物的研究深度不... 文物藏品是历史类博物馆实现研究、教育、展示等功能的重要基础,提升文物藏品的利用率对当下我国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作用重大。目前我国历史类博物馆在利用文物藏品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对馆藏文物的研究深度不足、展出率低,文创产品类型单一等。通过加强文物藏品研究、增加展览数量、创新展览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传播作用、加大文化衍生品开发力度等手段,历史类博物馆文物藏品的利用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类博物馆 文物藏品 利用率 途径 探析
下载PDF
城市更新中村落历史遗存的活态保护探索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春阳 岑虹萱 黄烨勍 《当代建筑》 2022年第2期33-36,共4页
随着我国可建设用地日益减少,城市建设已进入精细化存量发展的新阶段,城市更新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特色和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如何平衡好城市开发与历史遗存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城市更新面临的重要议题。... 随着我国可建设用地日益减少,城市建设已进入精细化存量发展的新阶段,城市更新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特色和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如何平衡好城市开发与历史遗存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城市更新面临的重要议题。本文以厦门市马銮湾新城片区旧村改造城市设计为例,探讨在城市更新中活态保护村落历史文化遗存的设计策略,为类似开发背景下的历史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旧村改造 历史文化遗存 活态保护
下载PDF
论天水古城的历史变迁与其文化遗存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雍际春 《中国名城》 2010年第9期28-31,共4页
历史上的天水及陇右地区,既是多民族杂居融合的舞台,又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碰撞荟萃之地;既是中原王朝经营边防、统御西北的前沿和要害,又是中亚、西域使节、胡商进入中原的最后一站和枢纽,故天水古城素有"关西首障""... 历史上的天水及陇右地区,既是多民族杂居融合的舞台,又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碰撞荟萃之地;既是中原王朝经营边防、统御西北的前沿和要害,又是中亚、西域使节、胡商进入中原的最后一站和枢纽,故天水古城素有"关西首障""陇右要冲"之称,从而成为陇东南一大都会,长期发挥着区域中心的功能和作用。论述了天水古城的形制溯源、明清时期天水古城的建置变迁及其布局结构与功能,与其历史文化遗存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水古城 历史变迁 文化遗存
下载PDF
推进南昌老城区有机更新的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蕾 徐盼 郭建斌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23-128,共6页
城市更新是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而老城改造是城市更新的关键。目前,南昌市正处在新旧城区改革的关键时期,如何准确判定老城区更新发展的阶段和目标,如何深刻认识当前老城区有机更新挑战和难点,如何正确提出老城区有机更新思路,如何... 城市更新是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而老城改造是城市更新的关键。目前,南昌市正处在新旧城区改革的关键时期,如何准确判定老城区更新发展的阶段和目标,如何深刻认识当前老城区有机更新挑战和难点,如何正确提出老城区有机更新思路,如何创新探索"南昌路径"进而提升城市功能品质,都是亟需研究和解决的紧迫问题。对此,通过前瞻性的规划再现生机勃勃的城市生命体,依托功能的再造构建城市运行系统,将有机更新与有机维护有效结合,以科技手段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将历史与现代有序融合复苏生机盎然的南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城区 有机更新 城市功能品质 历史文化遗存
下载PDF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校本文化资源应用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吕涛宇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26-29,共4页
高校作为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和精神文化发展、生产的主要场所,作为我国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要阵地,始终发挥着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功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廉政文化建设走进高校对高... 高校作为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和精神文化发展、生产的主要场所,作为我国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要阵地,始终发挥着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功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廉政文化建设走进高校对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和思想政治建设,廉洁校园文化建设和提高校园学风校风的风清气正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而高校的历史文化资源天然地成了高校开展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但过去仍然存在不重视和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拟立足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对历史文化遗存对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应用进行研究,并提出可行性强的措施建议,以求抛砖引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政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 历史文化遗存
下载PDF
山地历史小城镇的消防事故致因及其适应性对策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红 李百浩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6-80,共5页
山地历史小城镇因区位偏远、地形地貌复杂、文物建筑密度大、居民文化水平偏低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消防工作难度大于其他小城镇。基于当前我国山地历史小城镇的消防建设工作处于被忽视的现状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的背景,指出山地历史小城... 山地历史小城镇因区位偏远、地形地貌复杂、文物建筑密度大、居民文化水平偏低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消防工作难度大于其他小城镇。基于当前我国山地历史小城镇的消防建设工作处于被忽视的现状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的背景,指出山地历史小城镇消防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以湖南洪江古城为例,针对山地历史小城镇的火灾特点,对其消防事故原因及其扑救障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山地历史小城镇消防工作的适应性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山地历史小城镇的消防工作必须与保护不可再生文物建筑相结合,同时尊重山地生态环境,采用分区消防规划,结合科学的管理方法,做到消防方案的适应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历史小城镇 消防事故 历史文化保护 适应性对策 文物建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