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keda钉合法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22例体会 被引量:5
1
作者 吴江 陈明 +2 位作者 黄庆荣 程华 罗书强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9期831-832,共2页
目的 探讨Ikeda钉合法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的优缺点。方法 用Ikeda钉合法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 2 2例。结果 全组病例早期都有排便次数多 ,每天 4~ 15次不等 ,经过 2~ 4周都会恢复。其中 6例早期有污粪 ,1~ 3个月内恢复正常... 目的 探讨Ikeda钉合法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的优缺点。方法 用Ikeda钉合法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 2 2例。结果 全组病例早期都有排便次数多 ,每天 4~ 15次不等 ,经过 2~ 4周都会恢复。其中 6例早期有污粪 ,1~ 3个月内恢复正常。远期无一例并发排便异常。结论 该法能够避免Ikeda环钳Ⅱ期吻合法带钳之苦 ,并有恢复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s 儿童 吻合器 外科治疗 先天性巨结肠
下载PDF
实验性巨结肠大鼠模型的肠间质细胞分布免疫组化研究
2
作者 许芝林 赵铮 +3 位作者 李超 李琰 安群 王龙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建立巨结肠动物模型,研究肠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在不同肠段的分布情况,探求ICC与巨结肠的病因的关系。方法取8~9周龄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两组。氯胺酮麻醉下开腹,实验组用0.1%苯扎氯铵(BAC)处理大鼠降结肠浆... 目的建立巨结肠动物模型,研究肠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在不同肠段的分布情况,探求ICC与巨结肠的病因的关系。方法取8~9周龄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两组。氯胺酮麻醉下开腹,实验组用0.1%苯扎氯铵(BAC)处理大鼠降结肠浆膜40 min,温盐水冲洗后关腹,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BAC。分别于术后1、2、3、4、8周进行大体观察、钡灌肠,结肠测压、取处理段结肠行病理学检查,并通过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实验大鼠不同肠段ICC的分布情况。结果在正常对照组和动物模型组有神经节细胞段结肠壁内ICC的分布情况大致相同。在动物模型组无神经节细胞段肠壁内ICC数目明显减少(P<0.05)。肌间神经节周围ICC形成的网络状结构遭到严重破坏,肌层内ICC减少更为显著甚至消失。结论采用BAC实验方法建立的动物模型模拟了临床上巨结肠的相应变化,在动物模型组病变肠段神经节细胞的缺如或减少与ICC的变化的一致性,证实ICC介导了肠段蠕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细胞缺乏症 Cajal肠间质细胞 hirschsprung’s 动物模型
下载PDF
Ⅰ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15例报告 被引量:157
3
作者 高亚 李恭才 +5 位作者 张宪生 徐泉 郭正团 郑百俊 李鹏 李国威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报告一种新型I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及其手术效果。方法  15例经组织学检查诊断为直肠乙状结肠型巨结肠患儿均行I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 ,方法为在直肠后壁齿状线上1cm、前壁齿状线上 2~ 3cm切开直肠粘膜 ,向近端游离达腹腔水平... 目的 报告一种新型I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及其手术效果。方法  15例经组织学检查诊断为直肠乙状结肠型巨结肠患儿均行I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 ,方法为在直肠后壁齿状线上1cm、前壁齿状线上 2~ 3cm切开直肠粘膜 ,向近端游离达腹腔水平后 ,切除腹膜外直肠肌鞘至肛提肌水平 ,残留肌鞘后壁“V”形切除。游离近端结肠 ,拖出正常结肠与肛门斜行吻合。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145min(95~ 2 5 0min) ,平均出血 45ml。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随访 1~ 4个月所有患儿排便 2~ 6次 /d ,无污粪。结论 Ⅰ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安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 肛门 先天性巨结肠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微创手术与经肛门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及生活质量分析 被引量:25
4
作者 蒋胜昌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7年第10期761-764,共4页
目的:分析微创手术与经肛门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效果、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6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经肛门Soave术)与观察组(腹腔镜辅助Soave术),每组30例,对比两组手术效果... 目的:分析微创手术与经肛门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效果、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6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经肛门Soave术)与观察组(腹腔镜辅助Soave术),每组30例,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解剖时间及住院时间、肛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躯体、情绪、社会、角色及整体生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效果显著,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肛门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 腹腔镜检查 经肛门SOAVE术 对比研究
下载PDF
324例肠神经元发育异常患儿病理特点与术后并发症关系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钭金法 钱云忠 +8 位作者 熊启星 李民驹 章希圣 汤宏峰 顾伟忠 项志英 卢红莲 冯志刚 朱雄凯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63-466,共4页
目的探讨肠神经元发育异常的病理特点及其与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总结324例肠神经元发育异常患儿的术后病理检查的特点,并对照相应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4例患儿中,先天性巨结肠(H irschsprung′s d isease... 目的探讨肠神经元发育异常的病理特点及其与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总结324例肠神经元发育异常患儿的术后病理检查的特点,并对照相应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4例患儿中,先天性巨结肠(H irschsprung′s d isease,HD)210例,肠神经元发育不良(intestinal neuronal dysp lasia,IND)38例,HD伴IND 45例,神经节细胞减少症8例,HD伴神经细胞节减少22例,神经节细胞未成熟症1例。不同病理类型在扩张段神经元正常的比例分别为HD88.1%,HD伴IND 24.4%,IND 18.4%,神经节细胞减少症4/8,HD伴神经细胞节减少27.7%,神经节细胞未成熟症0/1。全组有46例患儿术后出现反复小肠结肠炎(EC)。HD、HD伴IND、IND患儿的术后反复EC发生率分别为6.7%、35.6%、28.9%;切缘正常组与切缘IND组术后反复EC发生率分别为8.7%、38.2%;经肛门手术和经腹手术术后EC的发生率分别为18.0%和8.3%。术后仍有反复腹胀、便秘或严重的EC行再次手术9例,其中4例为HD伴IND,1例为IND,3例HD,1例HD伴神经细胞节减少。结论肠神经元发育异常的神经元分布与大体病理改变有不平衡性,巨结肠同源病较HD神经元分布更不典型;单纯HD的治疗效果较好,术后小肠结肠炎发生率低;切缘仍有IND病变以及经肛门手术是术后反复EC的危险因素;术中冰冻切片对判断切缘神经元有重要意义;IND的切除范围仍有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 手术后并发症 理学 小肠结肠炎 肠神经元发育异常
原文传递
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短肌鞘术式治疗儿童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唐小捷 吴杨 向波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19-42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短肌鞘术式治疗儿童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的术后短期并发症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明确诊断为HSCR常见型男患儿112例的临床资料。年龄(14.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短肌鞘术式治疗儿童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的术后短期并发症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明确诊断为HSCR常见型男患儿112例的临床资料。年龄(14.5±8.8)个月,年龄范围为6~72个月。接受传统的腹腔镜辅助下Soave术64例(传统手术组),接受改良Soave短肌鞘术48例(改良手术组)。所有患儿均获门诊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直肠肌鞘感染、肌鞘及吻合口狭窄、小肠结肠炎便秘复发、污粪及失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患儿,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传统手术组手术时间120~150 min,平均132 min;改良手术组手术时间125~160 min,平均142 min。两组均术后第2天恢复进食,24~48 h拔除肛管,10 d左右出院。传统手术组随访12个月,出现直肠肌鞘感染3例(4.7%)、肌鞘及吻合口狭窄8例(12.5%)、小肠结肠炎5例(7.8%)、便秘复发4例(6.3%)、污粪/失禁7例(10.9%)。改良手术组随访12个月,出现肌鞘及吻合口狭窄2例(4.2%)、小肠结肠炎1例(2.1%)、便秘复发1例(2.1%)、污粪/失禁4例(8.3%)。与传统手术组比较,改良手术组在直肠肌鞘感染、肌鞘及吻合口狭窄、小肠结肠炎、便秘复发的发生率上均明显降低,但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相对于传统腹腔镜辅助下Soave术而言,改良的短肌鞘术式在不明显增加手术难度的情况下,有利于减少术后便秘复发和小肠结肠炎发生,同时发生污粪和大便失禁的风险未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 腹腔镜治疗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腹腔镜辅助与开腹Soave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朋 田静 +1 位作者 王晓晖 张书峰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8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Soave术治疗小儿长段型及不能单纯经肛门Soave手术治疗的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62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分别行腹腔镜辅助Soave手术(腹腔镜组,n=30)与传统开腹Soave手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Soave术治疗小儿长段型及不能单纯经肛门Soave手术治疗的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62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分别行腹腔镜辅助Soave手术(腹腔镜组,n=30)与传统开腹Soave手术(开腹组,n=32)。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单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住院费用偏高(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Soave手术治疗长段型及不能单纯经肛门Soave手术治疗的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是安全、有效的。对于常见型巨结肠,可先行经肛门Soave术,必要时选择腹腔镜辅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 腹腔镜检查 剖腹术 SOAVE术 儿童
下载PDF
深化的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症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21
8
作者 张建军 刘丰丽 +3 位作者 唐维兵 马同胜 黄广锋 冯杰雄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术前预康复和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程序指导到术后6个月的ERAS程序在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disease,HSCR)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 目的探讨采用术前预康复和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程序指导到术后6个月的ERAS程序在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disease,HSCR)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并临床病理确诊的53例HSCR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术前预康复和ERAS程序到术后6个月的32例患儿为深化ERAS(D-ERAS)组,未进行预康复仅行术后ERAS程序到术后1个月的21例患儿为ERAS组。比较两组患儿术前体重、身高及体质量指数、手术相关资料、留置管道情况、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炎性相关指标、术后非计划再入院次数等情况。结果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手术前后相关炎性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ERAS组术前预康复后体重为(7.50±0.14)kg,ERAS组术前体重为(6.91±0.18)k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ERAS组术前预康复后体质量指数为(18.75±0.22)kg/m^2,ERAS组术前体质量指数为(17.05±0.17)kg/m^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07)。D-ERAS组非计划再入院次数为(0.94±0.21)次,ERAS组为(1.81±0.38)次,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采用术前预康复和ERAS程序指导到术后6个月的ERAS程序治疗婴儿HSCR安全、有效,完善了传统ERAS程序,使之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 加速康复外科 围手术期处理
原文传递
腹腔镜辅助与单纯经肛门手术行一期Soave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汤绍涛 王国斌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9年第10期745-74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行一期经肛门Soave拖出术的优点及常规腹腔镜探查的必要性。方法:回顾分析110例巨结肠患者行经肛门Soave拖出术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常规腹腔镜辅助经肛门Soave组(LTS,n=73),单纯经肛门并选择性应用腹腔镜手术组(TS...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行一期经肛门Soave拖出术的优点及常规腹腔镜探查的必要性。方法:回顾分析110例巨结肠患者行经肛门Soave拖出术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常规腹腔镜辅助经肛门Soave组(LTS,n=73),单纯经肛门并选择性应用腹腔镜手术组(TS,n=37)。分析两组手术过程,比较肠蠕动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及近期排便情况。结果:TS组中3例因拖出结肠移行段不明确选择性应用腹腔镜,3例长段型巨结肠单纯经肛门游离系膜困难用腹腔镜游离系膜和脾曲。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移行区位置、小肠结肠炎、肛门狭窄、吻合口并发症、肠蠕动恢复时间、手术时间等无显著差异。LTS组肛门部解剖时间51~71min,平均61min,明显短于TS组;手术费用LTS组比TS组平均高约2 000元。LTS组2例患儿因吻合口瘘行肠造瘘术。TS组5例患者需再次手术,1例吻合口瘘行肠造瘘,1例肠扭转,1例肛门回缩、狭窄,2例便秘复发。术后随访3个月~8年,平均4年6个月,两组近期排便功能相似。结论:单纯经肛门Soave术能完成多数短段型和常见型巨结肠的诊治,费用低于腹腔镜Soave手术,近期排便功能良好,不需常规应用腹腔镜。但当拖出困难、疑为长段型时则应使用。腹腔镜辅助Soave术是更全面的技术,适于不同类型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结肠 hirschsprung 腹腔镜检查 并发症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我国大陆地区先天性巨结肠症诊疗情况调查 被引量:20
10
作者 谢崇 潘伟康 +1 位作者 高亚 白玉作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11-418,共8页
目的调查我国大陆地区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的诊疗现状。方法首先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填表人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重点了解HSCR目前的诊疗现状。问卷的发放通过社交平台—微... 目的调查我国大陆地区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的诊疗现状。方法首先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填表人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重点了解HSCR目前的诊疗现状。问卷的发放通过社交平台—微信,首先建立微信群,然后通过微信群将问卷链接发送给调查对象,问卷完成后数据自动上传至问卷网。问卷收集时间为2017年6月至2017年7月。数据的分析借助SPSS13.0统计软件,最大误差范围的计算基于95%置信区间、样本量、样本率、调查人群总量,且当抽样率大于5%时,使用有限总体矫正因子矫正最大误差范围。结果共发放问卷234份,有148位受访者完成了问卷,问卷完成率为63.2%(148/234)。其中,40位主治医师的问卷未纳入数据分析,余108份问卷纳入数据分析。对于HSCR的诊断,术前常规行直肠活检的受访者为25.9%(28/108),最大误差范围为6.1%,其中直肠吸吮活检占13.0%(14/108)、直肠全层活检占13.0%(14/108);51.9%(56/108)的受访者术前常规行肛门直肠测压,最大误差范围为7.0%,所有受访者术前均常规行灌肠造影。活检标本行HE、AchE和Calretinin染色的受访者分别占95.3%(103/108)、42.6%(46/108)和21.3%(23/108)。对于常见型HSCR的手术治疗,仅0.9%(1/108)的受访者选择Duhamel术,最大误差范围为1.3%;而选择Soave和Swenson术的受访者分别为76.9%(83/108)、17.6%(19/108)。选择开放手术的受访者仅为0.9%(1/108),最大误差范围为1.3%;而选择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手术的受访者分别为45.4%(49/108)、46.3%(50/108);另有6.6%(8/108)的受访者手术入路的选择依据患儿年龄而定。35.2%(38/108)的受访者选择在新生儿期即行根治手术,64.8%(70/108)的受访者选择择期手术,最大误差范围为6.7%。结论我国大陆地区目前HSCR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 诊断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术后排便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张瑾 蒋飞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2-476,共5页
先天性巨结肠症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之一,发病率约为1/5000。随着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与更新,患儿术后住院时间、生活质量均得到了相应提高。但部分患儿术后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排便相关并发症,还有部分患儿出现了排便次数增... 先天性巨结肠症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之一,发病率约为1/5000。随着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与更新,患儿术后住院时间、生活质量均得到了相应提高。但部分患儿术后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排便相关并发症,还有部分患儿出现了排便次数增加的情况。国内外学者们对先天性巨结肠症术后排便情况进行了大量随访,并对排便相关并发症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本篇综述试图通过全面了解影响巨结肠术后排便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预测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护理提供指导,从而进一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 手术后并发症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黄文凯 李雪丽 +2 位作者 张瑾 王维林 张树成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99-105,共7页
目的通过随访调查先天性巨结肠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的诊疗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减少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为患儿的术后护理提供指导。方法对本院200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行巨结肠根治术的患儿进行问卷随... 目的通过随访调查先天性巨结肠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的诊疗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减少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为患儿的术后护理提供指导。方法对本院200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行巨结肠根治术的患儿进行问卷随访,并对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手术前后以及术中的各种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种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1例患儿,随访时间1~13年,平均(6.27±2.85)年。术后近期并发症包括:肠炎52例(28.73%),污便及便失禁38例(20.99%),吻合口狭窄2例(1.10%),脱肛1例(0.55%),死亡1例(0.55%),腹腔感染1例(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近期肠炎的危险因素包括低体重(OR=2.378),IgA低下(OR=2.766),术前发生肠炎(OR=4.597),痉挛段≥30cm(OR=3.285)。污便的危险因素包括低体重(OR=3.006),IgA低下(OR=3.885),痉挛段≥30 cm(OR=5.055),手术年龄<2个月(OR=4.270)。结论先天性巨结肠术后近期肠炎及污便的发病率仍然较高,临床医生及患儿家属应该加强对术后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的认识,并根据这些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以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前灌肠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杨敏 胡丽君 徐启贵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评价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前采用改良灌肠法的灌肠效果。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国内相关文献,并按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Meta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比较两组不同灌肠方法的效果。结果8篇文献共495例病人符合纳入标准并进入研究... 目的评价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前采用改良灌肠法的灌肠效果。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国内相关文献,并按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Meta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比较两组不同灌肠方法的效果。结果8篇文献共495例病人符合纳入标准并进入研究。其中住院时间指标存在明显异质性(χ2=470.54,P<0.01),不进行简单合并分析;术前灌肠时间指标存在异质性(χ2=57.56,P<0.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术前灌肠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肠腔清洁度以及术后并发症两项指标均不存在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说明改良灌肠法的肠腔清洁度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灌肠法,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减少(P<0.01)。结论改良后的灌肠方法提高了灌肠效果,但更加系统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的支持是必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 婴儿 灌肠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先天性巨结肠c-kit^+肠间质细胞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兴攀 张文同 +1 位作者 董志行 张金哲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 了解先天性巨结肠症 (HD)肠壁内神经节细胞与肠间质细胞 (ICCs)分布的关系 ,以进一步研究HD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兔抗人多克隆c kit抗体 ,通过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了5 8例HD患儿及 12例正常儿结、直肠壁内c kit+ ICCs的分布情况... 目的 了解先天性巨结肠症 (HD)肠壁内神经节细胞与肠间质细胞 (ICCs)分布的关系 ,以进一步研究HD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兔抗人多克隆c kit抗体 ,通过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了5 8例HD患儿及 12例正常儿结、直肠壁内c kit+ ICCs的分布情况。患儿年龄 3个月~ 10岁。男 4 6例 ,女 12例。短段型HD 7例 ,常见型 30例 ,长段型 16例 ,全结肠型 5例。结果 对照组肠肌层内及肌间神经节周围分布有中等量至大量的c kit+ ICCs ,并连接成网络状结构 ,而在肌间神经节和粘膜下神经节内均无c kit免疫反应性表达。在HD有神经节细胞段肠壁内c kit+ ICCs的数目和分布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而在HD无神经节细胞段肠壁肌层及肌间神经节周围c kit+ICCs的数目明显减少甚至消失 ,与HD有神经节细胞段及正常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c kit+ ICCs的异常分布可能与HD肠动力障碍的发生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hirschsprung 肠间质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腹腔镜辅助Soave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附73例报告) 被引量:16
15
作者 石群峰 李新宁 罗树友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0年第10期757-759,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Soave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2-2010年应用腹腔镜辅助Soave根治术治疗73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资料。结果:73例手术均获成功,患儿腹胀、便秘等临床症状消失,大...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Soave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2-2010年应用腹腔镜辅助Soave根治术治疗73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资料。结果:73例手术均获成功,患儿腹胀、便秘等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每天5-19次,腹部切口均愈合良好。术后小肠结肠炎6例,肛周皮炎23例,污粪5例,无复发、肠粘连、吻合口瘘、结肠回缩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随小儿年龄增长,大便次数逐渐减少,术后3个月大便呈糊状,6-12个月后大便接近正常,排便功能优良率98%。结论:腹腔镜辅助Soave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具有患儿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是对长段型巨结肠、全结肠型巨结肠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hirschsprung SOAVE根治术 腹腔镜检查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对微创外科在先天性巨结肠症应用现状及未来趋势的思考 被引量:16
16
作者 汤绍涛 常晓盼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先天性巨结肠症发病率位于小儿消化道畸形第二位。随着微创外科技术不断发展,患者对疾病的治疗预期也从基本的排便和肛门外观要求提高到对远期排便功能和生活质量的要求。针对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腹腔镜手术和经肛门手术,本文就技术与... 先天性巨结肠症发病率位于小儿消化道畸形第二位。随着微创外科技术不断发展,患者对疾病的治疗预期也从基本的排便和肛门外观要求提高到对远期排便功能和生活质量的要求。针对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腹腔镜手术和经肛门手术,本文就技术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重点分析了最小创伤与最大限度保留远期排便功能的关键问题。作者结合da Vinci机器人在先天性巨结肠症手术治疗中的解剖层面和操作技术优势,展望了未来先天性巨结肠症微创治疗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治疗应用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结肠同源病:临床诊断与手术指征的确立 被引量:15
17
作者 孙晓毅 余东海 +3 位作者 李娜萍 郭先娥 彭飞 王果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39-843,共5页
目的 报道一组前瞻性的先天性巨结肠同源病(HAD)临床研究总结.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单一手术组连续行65例巨结肠根治术病例,依据临床症状、直肠肛管测压、直肠黏膜胆碱酯酶组化(AchE)组织化学染色以及钡灌肠检查做出术前诊断... 目的 报道一组前瞻性的先天性巨结肠同源病(HAD)临床研究总结.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单一手术组连续行65例巨结肠根治术病例,依据临床症状、直肠肛管测压、直肠黏膜胆碱酯酶组化(AchE)组织化学染色以及钡灌肠检查做出术前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症(HD)一旦确诊即有手术指征.HAD手术指征:依临床检查初步诊断后实行严格、系统的保守治疗3~6个月,经治疗无效或有效后又复发者.结果 临床初诊病例HD组为38例,HAD组为27例;术后经病理学诊断最后确诊HD组36例,HD组内有4例证实为HAD,术前误诊率为10.5%(4/38),HAD组最后病理确诊29例,HAD组内2例最后病理诊断为HD,术前误诊率为7.4%(2/27);HAD组中节细胞减少症(HG)22例(75.9%),肠神经元发育不良症(IND)7例(24.1%).HAD组27例(93.1%)存在直肠肛管抑制反射,但反射波形出现变异和延迟;AchE组化染色阳性为12例(41.4%),2项结果与H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AD病例钡灌肠检查特点:直肠高度扩张,直肠直径达盆腔的90%以上;超过90%的HAD病例有乙状结肠冗长;24 h后复查钡滞留(100%).29例HAD患儿中9例行次全切除术(31.0%),HD组36例中次全切除为8例(22.2%).结论 测压、AChE组化染色和钡灌肠检查仍是诊断HAD的重要方法.初步诊断HAD后,采取3个月到半年的严格保守治疗措施对最后确定手术指征非常重要.由于HD和HAD症状和检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相互重叠,致使HAD和HD病例术前可误诊,但这种误诊对手术指征的确定并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 测压法 钡灌肠
原文传递
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被引量:14
18
作者 丁曙晴 陈永田 +2 位作者 丁义江 刘飞 叶辉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5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14~40岁。10例均有便秘史,均经钡灌肠检查确诊,5例肛门直肠测压均未引出直...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5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14~40岁。10例均有便秘史,均经钡灌肠检查确诊,5例肛门直肠测压均未引出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无神经节细胞段在乙状结肠远端和直肠2例,直肠7例,未明1例。手术方法:乙状结肠造口1例,Ikeda法6例,Rehbein法2例,改良Swenson法1例。根治手术后排便功能:优7例,良1例,差1例。结论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诊断主要依据便秘史、钡灌肠检查和/或肛门直肠测压。拖出型手术是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应个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 外科手术 成年人
原文传递
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大便失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宋翠萍 张海洋 +1 位作者 饶旺 苏丹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改良Soave术后大便失禁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加拿大产Labofie生物电反馈刺激仪,对37例先天性巨结肠改良Soave术后大便失禁的患儿进行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37例中,普通型31例,... 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改良Soave术后大便失禁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加拿大产Labofie生物电反馈刺激仪,对37例先天性巨结肠改良Soave术后大便失禁的患儿进行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37例中,普通型31例,长段型5例,全结肠型无神经节细胞症1例。新生儿期手术2例,3~6个月手术23例,6个月至1岁手术6例,1岁以后手术6例。所有患儿在医院接受10次以上生物反馈治疗,每周2次,并每天在家进行盆底肌收缩训练。结果3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年,37例中,经10次生物反馈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34例(91.89%),其中有8例(21.62%)半年后又出现污粪现象,再次予10次生物反馈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3例(8.11%)仍有污粪现象,其中2例为新生儿期手术后一直污粪的患儿,经3个疗程生物反馈治疗后明显好转,在腹泻时仍会出现污粪现象。结论内括约肌损伤可能是先天性巨结肠改良Soave术后大便污粪的原因之一,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可靠、无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生物反馈 hirschsprung 手术后并发症 大便失禁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缩短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术后疗程的护理 被引量:13
20
作者 叶丽彦 时璇 +4 位作者 李瑞琼 罗丽红 钟咏梅 杨翠萍 潘赛莲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更适用于新生儿期有小肠结肠炎病史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症(HD)患儿术前家庭通便护理,缩短HD术后疗程,提高生命质量。方法 40例新生儿期有小肠结肠炎病史长段型HD患儿术前家庭通便护理3~6个月电话通知回院行一期根治术,2010... 目的探讨更适用于新生儿期有小肠结肠炎病史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症(HD)患儿术前家庭通便护理,缩短HD术后疗程,提高生命质量。方法 40例新生儿期有小肠结肠炎病史长段型HD患儿术前家庭通便护理3~6个月电话通知回院行一期根治术,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为常规组19例,2013年3月至2016年4月为改良组21例,常规组灌肠后不扩肛,改良组为自行设计的灌肠后加扩肛治疗。术后观察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扩肛所需时间、9~12 d排便情况、第1年需要灌肠干预辅助排便率及1~3年小肠结肠炎复发率。结果 患儿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扩肛所需时间常规组分别为(39.15 ± 8.23)h、(7.89 ± 0.82)d、(5.17 ± 0.98)min,改良组分别为(23.79 ± 7.54)h、(7.10 ± 0.29)d、(3.15 ± 0.73)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6.13、5.46、15.54,均P〈0.01)。9~12 d排便通畅与不通畅发生率常规组分别为12/19、7/19,改良组分别为100.00%(21/2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8,P〈0.01)。术后第1年不需要灌肠、偶尔灌肠、常常灌肠干预率常规组分别为2/19、12/19、5/19,改良组分别为76.19%(16/21)、23.81%(5/2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5,P〈0.01)。2组术后小肠结肠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2.33,P〉0.05)。结论 新生儿期有小肠结肠炎病史HD患儿行一期根治术前家庭灌肠后扩肛3~6个月能缩短术后HD疗程,提高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医护 hirschsprung 缩短 疗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