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教育扩展与入学机会差异:1978~2003 被引量:206
1
作者 刘精明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8-179,共22页
自1978年中国高考制度恢复以来,社会阶层背景、本人职业位置、高中教育分流、城市等级、性别等因素对不同形式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存在着较大差异;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社会阶层背景的影响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变化态势:优势... 自1978年中国高考制度恢复以来,社会阶层背景、本人职业位置、高中教育分流、城市等级、性别等因素对不同形式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存在着较大差异;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社会阶层背景的影响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变化态势:优势阶层的教育投资趋向转向正规的大学本科,因而他们在大学本科教育方面的机会优势则出现成倍扩大。同时,受过良好教育的体力劳动者的子代在获得各类高等教育机会时均保持并继续扩大着较高的机会优势。本研究采用GSS2003数据,分析技术为事件史的Cox比例风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扩展 机会差异 社会阶层
下载PDF
扩张的中国高等教育:教育质量与社会分层 被引量:85
2
作者 叶晓阳 丁延庆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3-220,共28页
本文利用2011年首都高校生发展状况调查的数据,分析北京高校学生的分层现状,并讨论了1999年高等教育扩张对大学生入学和就业分层的影响,发现这一轮扩张强化了社会阶层的复制而非再生产。一方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来自社会优势阶... 本文利用2011年首都高校生发展状况调查的数据,分析北京高校学生的分层现状,并讨论了1999年高等教育扩张对大学生入学和就业分层的影响,发现这一轮扩张强化了社会阶层的复制而非再生产。一方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来自社会优势阶层家庭的学生有更大概率进入具有更好教育质量的精英院校,这说明中国高等教育在这一时期具有排他性的特征;家庭的社会阶层背景对子女教育分层的影响在中学阶段更加明显;家庭背景对专业选择没有显著影响。另一方面,在控制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的影响后,教育质量与学生选择市场化部门就业的概率和工作起薪显著正相关。如果高等教育扩张降低了教育质量,就可能削弱高等教育对社会阶层流动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扩张 教育质量 社会分层
下载PDF
闽、湘、川3省社会阶层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45
3
作者 谢作栩 罗奇萍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共4页
本文对闽、湘、川 3省部分高校内社会阶层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的调查分析表明 ,当前我国社会阶层高等教育机会差异主要体现为农业劳动者阶层、失业人员阶层与其它各阶层的差异 ;各类高校在缩小社会阶层高等教育机会差异方面有不同地位和作... 本文对闽、湘、川 3省部分高校内社会阶层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的调查分析表明 ,当前我国社会阶层高等教育机会差异主要体现为农业劳动者阶层、失业人员阶层与其它各阶层的差异 ;各类高校在缩小社会阶层高等教育机会差异方面有不同地位和作用。基于以上分析 ,本文提出了当前应选择公办高职院校作为缩小社会阶层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的突破口 ;在入学要求 (包括学费和成绩 )、学位层次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多样化高等教育体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机会差异 社会阶层 研究方法 经济负担 福建 湖南 四川
下载PDF
高校扩招与教育代际传递 被引量:38
4
作者 张建华 万千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8-192,共25页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跟踪调查数据,研究高校扩招对教育代际传递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高校扩招对教育代际传递的影响在省份间存在异质性。扩招前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省份高等教育机会相对充足,此类省份高学历家庭子女已基本率先考取大学,扩招...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跟踪调查数据,研究高校扩招对教育代际传递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高校扩招对教育代际传递的影响在省份间存在异质性。扩招前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省份高等教育机会相对充足,此类省份高学历家庭子女已基本率先考取大学,扩招后新增高等教育名额更多被普通学历家庭子女获取,表现为高校扩招弱化教育代际传递。反观高等教育资源贫乏省份,扩招前高等教育机会相对紧缺,此类省份高学历家庭子女高等教育需求远未被满足,扩招后高学历家庭子女凭借自身优势获得了更多新增高等教育名额,表现为高校扩招强化教育代际传递。产生异质性的原因是高等教育机会的分配方式和扩招前省份间高等教育供给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扩招 教育代际传递 高等教育公平
原文传递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是否缓解了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 被引量:32
5
作者 孟凡强 初帅 李庆海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16,共8页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城乡居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不断上升,但这一比例攀升是否在城乡间同步,高等教育扩张能否有效缓解城乡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引起学界关注。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13)对这一问题进行解析,研究发现...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城乡居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不断上升,但这一比例攀升是否在城乡间同步,高等教育扩张能否有效缓解城乡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引起学界关注。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13)对这一问题进行解析,研究发现:扩招政策对提高城乡居民获取高等教育机会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是这种机会在城乡居民间的分配存在显著差异——相对于农村居民,城市居民更容易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说明扩招政策实施后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更加严重。对影响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扩招政策通过家庭特征对城乡居民产生的差异化影响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扩张 教育机会不平等 城乡差异
下载PDF
教育扩展与大学生就业率的变化 被引量:27
6
作者 黄敬宝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43,共6页
典型调查表明,就业率在教育扩展中呈现下降趋势,近二年研究生处于短缺或基本平衡状态,本科生处于就业困难状态,专科生处于就业危机状态,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存在一定差异。这是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增大和信号性功能减弱的体现。... 典型调查表明,就业率在教育扩展中呈现下降趋势,近二年研究生处于短缺或基本平衡状态,本科生处于就业困难状态,专科生处于就业危机状态,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存在一定差异。这是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增大和信号性功能减弱的体现。应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做好高等教育的合理规划,调整高等教育的扩招速度、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规范就业率统计体系,以促进大学生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教育扩展 大学生 就业率 典型调查
下载PDF
教育、人力资本与创新--基于“量”与“质”的双重考察 被引量:29
7
作者 刘灿雷 高超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126,共17页
人力资本和创新质量是中国创新在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的薄弱环节。本文将中国专利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合并匹配,利用1999年开始的中国高等教育扩招作为人力资本供给冲击的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计量模型识别和估计教育与人力资本对企... 人力资本和创新质量是中国创新在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的薄弱环节。本文将中国专利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合并匹配,利用1999年开始的中国高等教育扩招作为人力资本供给冲击的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计量模型识别和估计教育与人力资本对企业创新表现的影响。研究表明,教育和人力资本是影响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高等教育扩招所推动的人力资本供给提升对创新的积极影响不仅体现在专利申请数量所度量的"量"的维度,还体现在专利前向引用所度量的"质"的维度。本文的研究凸显了以教育、人力资本和创新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扩招 人力资本 企业创新 专利 创新质量
原文传递
教育扩招、人力资本与企业创新 被引量:24
8
作者 李建强 赵西亮 张畇彬 《中国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94,共14页
本文以1999年实施的教育扩招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策略(DID)考察了非R&D投入——人力资本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力资本促进了企业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上升:人力资本密集度上升1%,企业创新的数量和质量分别上升0.... 本文以1999年实施的教育扩招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策略(DID)考察了非R&D投入——人力资本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力资本促进了企业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上升:人力资本密集度上升1%,企业创新的数量和质量分别上升0.19%和0.16%,使用1952年院系调整时期高校毕业生的人数构建工具变量,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发现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教育扩招带来的人力资本冲击对国有企业、非高科技企业、高市场化地区的企业以及大型企业的创新影响更明显。本文结果表明,教育扩招政策提高了人力资本供给,促进了企业创新升级,与我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产出 人力资本 高校扩招
原文传递
高校扩招对大学毕业生工资的干预效应 被引量:21
9
作者 姚先国 方昕 钱雪亚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7-79,共13页
基于'控制-干预'的思想,文章使用1998~2009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通过双差分模型和三次差分模型,分析了高校扩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工资的干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学毕业生群体中,受到扩招影响的新毕业生遭受了一定程度的... 基于'控制-干预'的思想,文章使用1998~2009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通过双差分模型和三次差分模型,分析了高校扩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工资的干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学毕业生群体中,受到扩招影响的新毕业生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工资损失;考虑高中毕业生的相对变化后,高校扩招对大学新毕业生年工资的负效应显著减弱。在扩招干预效应的变化上,本文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扩招对新毕业生工资的负效应逐渐减弱,受扩招影响的较年长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损失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扩招 大学毕业生 干预效应 三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上大学会多大程度上推迟初婚年龄?——基于IV-Tobit模型的估计 被引量:20
10
作者 朱州 赵国昌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6,共12页
在估计高等教育会多大程度上推迟初婚年龄时会同时面临生存数据结构(Duration data)与内生性问题,以往文献无法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基于已有研究方法,本文设计了一种计量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将该问题等价转化为研究在给定年龄的... 在估计高等教育会多大程度上推迟初婚年龄时会同时面临生存数据结构(Duration data)与内生性问题,以往文献无法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基于已有研究方法,本文设计了一种计量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将该问题等价转化为研究在给定年龄的条件下高等教育对已婚时间的影响,从而将数据转化为一个单方向截尾的数据结构并使用Tobit模型进行估计。然后用是否在扩招后参加高考作为高等教育的工具变量,用IV-Tobit模型估计高等教育对初婚年龄的推迟效应。估计结果显示,相对于高中毕业生,每多接受1年高等教育平均初婚年龄将推迟1.5年;相应地,大专、本科教育会将初婚年龄推迟4.5和6年。由于女性生育存在一个最佳的年龄阶段,因此该推迟效应可能会严重影响生育率和母婴健康。另外,高等教育对男性初婚推迟的效应大于女性,对非农业户口的影响大于农业户口,在东、中、西部地区没有差异。本文发现这种推迟效应主要是在校接受高等教育带来的顺延,高等教育并没有显著降低接受者的结婚意愿,上大学只是推迟婚姻,而不是终身不婚。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人口与较低教育人口的最终结婚率几乎没有差异。不同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的高等教育群体仍然具有较高的结婚率。政府应该采取积极措施降低他们步入婚姻的经济成本,延缓这种婚姻推迟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初婚年龄 高考扩招 IV-Tobit模型
下载PDF
高校扩招如何影响中等职业教育? 被引量:20
11
作者 陈技伟 冯帅章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44,共24页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1995—2013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考察了1999年开始实施的高校扩招政策对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毕业生的收入差异随教育世代而变化,1999年之前获得中等职...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1995—2013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考察了1999年开始实施的高校扩招政策对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毕业生的收入差异随教育世代而变化,1999年之前获得中等职业教育者比获得普通高中教育者拥有更高的收入,而1999年之后获得中等职业教育者已没有收入优势。(2)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显著降低了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相对收入,且随着扩招的持续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相对收入持续下降。(3)高校扩招之后中等职业教育生源质量的下降可能是导致其相对于普通高中教育毕业生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扩招 中等职业教育 收入差异
原文传递
高级人力资本扩张与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被引量:20
12
作者 程锐 马莉莉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6-51,共16页
本文以中国高校扩招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高级人力资本扩张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99年高校扩招引起的高级人力资本扩张显著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的检验之后... 本文以中国高校扩招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高级人力资本扩张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99年高校扩招引起的高级人力资本扩张显著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的检验之后依然稳健;高级人力资本扩张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存在时空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高级人力资本扩张对出口到高收入经济体和具有共同文化背景经济体的产品质量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大;2005年汇率改革之后,高级人力资本扩张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大;随着行业劳动生产率、资本密集度和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高级人力资本扩张的影响逐渐由抑制转向显著促进;随着间接融资程度和政府控制程度的提高,高级人力资本扩张的提升作用逐渐降低并最终消失;高级人力资本扩张具有通过强化产业内分工而促进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人力资本 高校扩招 出口产品质量 产业内分工
原文传递
高等教育与中国女性生育数量 被引量:18
13
作者 朱州 赵国昌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31,共16页
近年来,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育龄女性比例大幅上升。高等教育女性作为西方现代婚育观念的率先接触者,她们的生育水平是未来我国育龄女性生育模式变迁的风向标。因此研究高等教育对我国女性生育水平的影响尤为必要。在研究高等教育对女性... 近年来,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育龄女性比例大幅上升。高等教育女性作为西方现代婚育观念的率先接触者,她们的生育水平是未来我国育龄女性生育模式变迁的风向标。因此研究高等教育对我国女性生育水平的影响尤为必要。在研究高等教育对女性生育数量的影响时会同时面临内生性和生存数据结构问题。本文基于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利用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和各省高等教育资源禀赋所带来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在出生队列和省份上的双重外生差异构造高等教育的工具变量,并使用IV-Poisson模型估计上大学对我国女性生育数量的影响;同时通过将样本中的女性起始年龄提高到30岁以上并限定为已婚来缓解生存数据结构问题。估计结果显示:相对于高中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平均生育子女数量会下降30%左右。这种影响主要体现为上大学让女性生育二孩及多孩的概率大幅度下降,而并非不生。进一步分析发现劳动参与率是高等教育影响女性生育行为的一个重要机制。随着育龄女性中高等教育比例的继续提高,未来我国的生育水平可能会遵循西方的现代生育模式继续下降。我国的生育政策、劳动力市场政策等都亟须做出适应性的改革。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有助于降低高等教育对生育水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生育数量 高校扩招
下载PDF
高校扩招使得个体就业状况更糟糕吗? 被引量:15
14
作者 孙志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8-115,共8页
基于高校扩招前后大学生群体的比较,人们普遍认为扩招后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变差了。我们在认同这一观点的基础上,着重考察了另外一个问题:在教育扩张的背景下,如果个体读大学与假设他不读大学相比,就业状况会如何?利用扩招前后两个年份的... 基于高校扩招前后大学生群体的比较,人们普遍认为扩招后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变差了。我们在认同这一观点的基础上,着重考察了另外一个问题:在教育扩张的背景下,如果个体读大学与假设他不读大学相比,就业状况会如何?利用扩招前后两个年份的全国性人口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基于倾向分匹配估计的方法对此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是:高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相对于高中毕业生在就业上仍旧延续了优势地位,并且没有明显的变化,现实中观察到的扩招后大学生失业率的上升更多的是由于个体能力和家庭背景等因素造成的,高校扩招在其中仅起到微弱的作用。其政策含义是,就业政策应更加关注低学历人群的就业和就业保障,我国初中后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张仍具有现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扩招 大学毕业生 高中毕业生 就业 匹配估计
下载PDF
高校扩招与高等教育回报率——基于断点回归设计的证据 被引量:13
15
作者 余华义 侯玉娟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17,42,共11页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并基于高校扩招政策的准自然实验进行断点回归设计,对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效果及高等教育回报率进行了估计。实证结果显示:首先,从全国总体来看,高校扩招政策虽然使得个体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接受高等教育...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并基于高校扩招政策的准自然实验进行断点回归设计,对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效果及高等教育回报率进行了估计。实证结果显示:首先,从全国总体来看,高校扩招政策虽然使得个体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概率有显著提高,但对个体职业收入并没有显著影响;其次,高校扩招使得东部地区个体收入提升14%,东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年回报率为33%,但高校扩招对西部地区个体收入的影响不显著;最后,东部地区的男性在高校扩招政策中的收益明显高于女性,表明高校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地区间和性别上的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马太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扩招 教育回报率 断点回归
下载PDF
中国地方普通高等教育生均经费的时空演绎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琼 李小球 +1 位作者 张蓝澜 吴雄周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8-57,共10页
地方普通高等教育生均经费作为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教育公平性的重要指标。基于1998—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名义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两方面分析中国地方普通高等教育生均经费的时序演绎特征,利用空间重心模型、空间自相关方法... 地方普通高等教育生均经费作为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教育公平性的重要指标。基于1998—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名义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两方面分析中国地方普通高等教育生均经费的时序演绎特征,利用空间重心模型、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中国地方普通高等教育生均经费空间重心轨迹、空间分布的变动情况。研究表明:①时序特征,中国地方普通高等教育生均经费保持增长势头,中部地区与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差距在扩大。同时,生均经费各年增速波动大,名义增速多数年份大于实际增速。②空间方面,中国地方普通高等教育生均经费重心迁移呈现不均衡的特点,空间演绎常态化,其路径以递次转移为主、跨级转移为辅。随时间推移,生均经费低水平区的省份增多,中部地区绝大数省份处于低水平区和次低水平区,生均水平绝对额呈现"中部塌陷"特征。③中国地方普通高等教育生均经费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冷点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和中部地区。为此,应继续逐步加大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地方普通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建立中西部地方普通高等教育生均经费长效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地方普通高等教育领域,完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生均经费 教育公平性 高校扩招 财政投入 财政转移支付 中西部地区
原文传递
高等教育扩张、人力资本传导与实现共同富裕 被引量:10
17
作者 胡耀宗 姚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6-130,共15页
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核心在于增加居民收入和缩小收入差距,高等教育扩张通过人力资本的传导所发挥的作用值得探究。基于2003—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模型、β收敛分析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检验,可以发现,高等教育规模... 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核心在于增加居民收入和缩小收入差距,高等教育扩张通过人力资本的传导所发挥的作用值得探究。基于2003—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模型、β收敛分析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检验,可以发现,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结构变化和质量提升均对共同富裕产生显著影响;本专科和研究生规模扩张、研究生规模占比提高和表征高等教育质量的生均经费增加都能明显促进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研究生规模增长与结构变化对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的关系,扩张对促进收入增长的影响伴随着研究生规模和比例的增加而增强,高等教育扩张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从而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扩张同时驱动人力资本省际差距收敛,形成弱势地区的经济追赶效应,从而缩小省际的居民收入绝对差距,同时也存在人力资本规模以及人力资本集聚的门槛效应。这些研究的政策涵义是,立足高等教育扩张对科技创新和人才供给的历史新方位落实共同富裕战略目标,面向2035年启动谋划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至80%的目标,通过高等教育布局优化、培育地区创新人力资本缩小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完善高等教育经费多元化投入体制机制,积极面对人力资本集聚现象,发挥国家重大战略区域促进共同富裕的集群和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扩张 人力资本 扩大居民收入 缩小收入差距 共同富裕
下载PDF
高等教育扩展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徐超 《西北人口》 CSSCI 2015年第4期40-45,共6页
高等教育扩展对我国经济社会的诸多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劳动力市场便是其中之一。利用1996年到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本文为高等教育扩展与劳动力流动性的关系提供了经验证据。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回归结果均表明高等教育扩展显著促... 高等教育扩展对我国经济社会的诸多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劳动力市场便是其中之一。利用1996年到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本文为高等教育扩展与劳动力流动性的关系提供了经验证据。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回归结果均表明高等教育扩展显著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性。使用系统GMM和2SLS方法对内生性问题进行处理之后,回归结果依旧显著为正。此外,为了增强结论的可信性,本文还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本文的研究为理解我国劳动力流动性的增强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扩展 劳动力流动 信息不对称 迁移成本
下载PDF
高等教育扩展与大学生性别工资差距的演变——基于CHIPs数据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欧阳任飞 孟大虎 杨娟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8-107,共10页
本文基于2002、2007和2013年的CHIPs数据,利用Oaxaca-Blinder分解法、工资差距随时间变化分解法和Q_JMP分解法研究了大学生性别工资差距的演变,发现:一是在没有其他控制变量的情况下,2002-2007年大学生性别工资差距的均值和各个分位点... 本文基于2002、2007和2013年的CHIPs数据,利用Oaxaca-Blinder分解法、工资差距随时间变化分解法和Q_JMP分解法研究了大学生性别工资差距的演变,发现:一是在没有其他控制变量的情况下,2002-2007年大学生性别工资差距的均值和各个分位点上的性别工资差距都呈先扩大再减小的演变趋势。二是2002-2007年性别工资差距的上升主要是因为男女大学毕业生的回报率的差异在增加,这可能表明高等教育扩展导致劳动力市场对女大学生的歧视增加了;在2007-2013年,由教育扩展导致的男女大学生个人特征和就业特征的差异的缩小大幅降低了性别工资差距,由对女大学生的歧视或其他不可解释因素导致的性别工资差距虽然上升了,但是上升的幅度下降了,因此总收入差距下降了。三是相对低端的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差距呈先缩小再扩大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扩招 大学生性别工资差距 性别歧视
原文传递
高等教育扩张过程中的结构演变及其与经济体系的调适 被引量:10
20
作者 宗晓华 冒荣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6-34,共9页
高等教育的规模及其与经济体系的调适程度成为判断一国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扩张过程伴随着适应性的结构调整,保障了高等教育与经济体系形成良性的动态调适关系。我国高等教育虽然迅速从精英化阶段跨越到大众... 高等教育的规模及其与经济体系的调适程度成为判断一国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扩张过程伴随着适应性的结构调整,保障了高等教育与经济体系形成良性的动态调适关系。我国高等教育虽然迅速从精英化阶段跨越到大众化阶段,但相应的适应性结构改革却没有到位。未来的改革思路是,在保持高等教育稳步扩张的同时,一方面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发展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的内生驱动,另一方面重建高等教育的治理机制,调整高等教育的供需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扩张 结构演变 经济体系 调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