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体跖骨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殷兵 王建朝 +6 位作者 李升 张晓娟 刘国彬 刘雅克 吴卫卫 付蕾 张英泽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8年第6期465-468,共4页
目的探讨人体跖骨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年龄>40岁(性别不限)、既往身体健康、无慢性病史的新鲜冰冻成人尸体3具,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取出全部右足,剔除软组织。用高精慢速锯于第1~5跖骨基底、跖骨干、跖骨头3个... 目的探讨人体跖骨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年龄>40岁(性别不限)、既往身体健康、无慢性病史的新鲜冰冻成人尸体3具,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取出全部右足,剔除软组织。用高精慢速锯于第1~5跖骨基底、跖骨干、跖骨头3个节段,垂直于其长轴进行切割,将骨骼制成若干厚3mm的试样,并用砂纸打磨。应用维氏方法测量标本跖、背、内、外侧不同区域的硬度值,在跖骨头和跖骨基底标本测量松质骨的硬度值,在跖骨干标本测量皮质骨的硬度值。采用50g力加载50s、维持12s标准操作方法测定,同一区域选取5个有效值,全体有效值的平均值作为该部位的硬度值。结果选取45个骨骼区域,共制备45个骨组织试样,测量900个位点。跖骨硬度分布规律基本保持一致,跖骨硬度为(36.35±7.43)HV,其中第三跖骨硬度最大为(38.95±9.01)HV;跖骨干硬度高于跖骨头和跖骨基底,分别为(40.95±6.65)、(34.86±6.68)、(33.25±6.64)H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831,P<0.01),而跖骨跖侧、背侧、内侧、外侧的硬度分别为(36.11±7.05)、(36.32±7.49)、(36.69±7.79)、(36.28±7.42)H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46,P>0.05)。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人体跖骨显微维氏硬度的分布特征;了解不同部位间的骨显微硬度差异,可帮助骨科医师在该部位骨折内固定手术中,正确选择钢板放置的位置,置钉的密度和方向等,从而获得更加合理的固定效果。本研究结果还可为未来设计硬度和弹性模量与人体生理特点更加接近的接骨板、螺钉、人工骨等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骨 硬度试验 维氏硬度 显微硬度 骨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