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干旱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区域生态环境效应——以甘肃河西地区为例 被引量:200
1
作者 李晓文 方创琳 +1 位作者 黄金川 毛汉英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0-290,T004-T005,共13页
基于高分辨率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数据 ,本文对 1 985~ 2 0 0 0年期间河西地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 :1 ) 1 985~ 2 0 0 0年期间河西地区总体生态环境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相对稳定 ,但生态... 基于高分辨率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数据 ,本文对 1 985~ 2 0 0 0年期间河西地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 :1 ) 1 985~ 2 0 0 0年期间河西地区总体生态环境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相对稳定 ,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恶化的两种趋势并存 ,并在县级行政单元上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异特征 ,城市用地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总体而言不显著 ;2 )整个河西地区城市用地增长缓慢 ,表明其城市化进程缓慢。与城市用地变化有关的土地利用类型也多分布在金昌、嘉峪关、张掖、武威和酒泉 5个地级市所在地区 ,表明这些区域的城市化过程相对活跃 ;3)城市用地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空间规律表现为 :使生态环境原本较差的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有所增加 ,而使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的地区生态环境质量降低 ;4)城镇用地与工矿用地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表现出与城市用地总体基本一致的规律 ,但农村居民点则对生态环境正、负两方面影响都较为显著 ;5 )城市用地扩展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体现出与城市用地总体类似的区域分异特征 ;而城市用地收缩的影响则与此趋势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 西北干旱区 区域生态环境效应 甘肃 河西地区 城市用地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下载PDF
河西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地域分异规律 被引量:95
2
作者 方创琳 Yehua Dennis Wei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61-569,共9页
采用熵技术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模型和多层次多目标模糊综合测度模型求算出河西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进而总结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地域分异规律。认为区内各县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较大 ,但其地域分异呈现出某种规律性 :流域上游地区的可... 采用熵技术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模型和多层次多目标模糊综合测度模型求算出河西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进而总结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地域分异规律。认为区内各县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较大 ,但其地域分异呈现出某种规律性 :流域上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于流域中下游地区 ,呈现出从上游到下游逐步递减的规律 ;工矿区可持续发展能力高于农区 ,呈现出从矿区到农区逐步递减的规律 ;牧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于农区 ,呈现出从牧区到农区逐步递减的规律 ;城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于农区 ,呈现出从城区到农区逐步递减的规律 ;少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于汉族地区 ,呈现出从少数民族地区到汉族地区逐步递减的规律。这种分异规律可为河西地区新世纪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定量化的科学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建设 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合测度 地域分异规律 河西地区 层次分析模型
下载PDF
甘肃河西地区近50年气象和水文序列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73
3
作者 陈仁升 康尔泗 +2 位作者 杨建平 蓝永超 张济世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3-170,共8页
应用累积滤波器和秩次相关法 ,对甘肃河西地区近 5 0年气象和水文序列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该区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流量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布 ,并受海拔高程的影响 .这可能是不同的下垫面对全球变暖的不同... 应用累积滤波器和秩次相关法 ,对甘肃河西地区近 5 0年气象和水文序列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该区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流量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布 ,并受海拔高程的影响 .这可能是不同的下垫面对全球变暖的不同响应 .该区气候总体趋于暖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近50年 河西地区 气象序列 水文序列 变化趋势 年降水量 年平均气温 年平均流量
下载PDF
小波变换在河西地区水文和气候周期变化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9
4
作者 陈仁升 康尔泗 张济世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39-345,共7页
小波时—频分析由于其局部优化性质而优于傅立叶分析。应用 Meyer小波 ,对甘肃河西地区近 50 a来年径流量、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做周期分析 ,发现河西地区水文气象序列的变化周期基本在 35a、2 2 a、1 1 a、5~ 6a和 2~ 3a左右的时间... 小波时—频分析由于其局部优化性质而优于傅立叶分析。应用 Meyer小波 ,对甘肃河西地区近 50 a来年径流量、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做周期分析 ,发现河西地区水文气象序列的变化周期基本在 35a、2 2 a、1 1 a、5~ 6a和 2~ 3a左右的时间尺度上浮动。而这些基本周期正是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或海—气相互作用的周期 ,说明河西地区水文、气象序列的周期变化受天体运动变化的影响。天体运动直接影响降水和气温的周期变化 ,进而在一定的下垫面条件下 ,影响径流的周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河西地区 水文序列 气象序列 周期分析
下载PDF
近40a甘肃河西地区大风日数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48
5
作者 姚正毅 王涛 +1 位作者 陈广庭 韩致文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5-70,共6页
以1951-2000年甘肃河西19个气象站气象记录为主要数据源,运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河西地区近40a大风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区域差异,结合地形地貌和大尺度天气系统变化,分析了导致大风日数分布特征的自然环境背景。结果表明:大... 以1951-2000年甘肃河西19个气象站气象记录为主要数据源,运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河西地区近40a大风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区域差异,结合地形地貌和大尺度天气系统变化,分析了导致大风日数分布特征的自然环境背景。结果表明:大风日数高值区位于河西地区的西部及高山地,从年内分布看,3~6月较多,占全年的60%以上,其次是2月和7月;从年际变化看,河西大风日数年际变化的共同特点是:1963—1976年是大风天气的频发期,之后呈波动式减少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大风天气的低发期,90年代后期进入新一轮的波动增长期。大风天气受全球气候变化、大尺度天气系统及局地地形和下垫面性质的影响,大风日数多发期与反厄尔尼诺事件和干冷气候期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地区 大风日数 时空分布
下载PDF
河西内陆河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及水资源利用率研究 被引量:38
6
作者 张济世 康尔泗 +2 位作者 蓝永超 陈仁升 陈满祥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5-382,共8页
河西内陆河水资源产生于祁连山区 ,河流出山以后依次穿越山前洪积扇、走廊南部盆地、北部盆地 ,最后进入尾闾湖 .由于山前洪积扇、南北盆地及河床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和巨大的蓄水能力使地表水易于转化为地下水 ,出山水量的很大一部分渗入... 河西内陆河水资源产生于祁连山区 ,河流出山以后依次穿越山前洪积扇、走廊南部盆地、北部盆地 ,最后进入尾闾湖 .由于山前洪积扇、南北盆地及河床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和巨大的蓄水能力使地表水易于转化为地下水 ,出山水量的很大一部分渗入地下避免无效蒸散损耗 ;同时由于特殊的串珠状水文地质盆地构造 ,水资源具有同源性和多次转化特点 ,使水资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研究表明 ,1999年河西水资源总量为 6 3 79× 10 8m3 ,其中 ,地表水资源量为 5 8 36× 10 8m3 ,地下水资源量为 5 6 39× 10 5m3 ,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高达 5 0 96× 10 5m3 .三个流域水资源利用率达到 6 1 4%~ 2 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地下水 多次转化 河西地区 水资源 利用率 内陆河
下载PDF
甘肃河西地区土地荒漠化的现状、成因及其防治 被引量:32
7
作者 高志海 丁峰 魏怀东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0-75,共6页
甘肃省河西地区是我国荒漠化发生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荒漠化主要类型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 和土壤盐渍化.全区现有各类荒漠化土地21.3万km2,其中分布最广泛的沙质荒漠化土地有17.59万 km2.荒 漠化对当地居民的... 甘肃省河西地区是我国荒漠化发生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荒漠化主要类型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 和土壤盐渍化.全区现有各类荒漠化土地21.3万km2,其中分布最广泛的沙质荒漠化土地有17.59万 km2.荒 漠化对当地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多方面的危害.河西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有其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原 因:河西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干旱,风大,沙多,植被稀疏;以及生产实践中,水、土、植被资源等缺乏科 学、合理的利用是引起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为了防治和减轻河西地区的荒漠化,提出了几点防治对策:首先 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其次是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第三是加大荒漠化防治的投入.尤 其是防沙治沙中资金、科研、人才的投入,建设重点荒漠化防治项目,使河西地区最普遍的沙质荒漠化得到 遏制;第四是加强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加强执法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地区 荒漠化 成因 防治措施 甘肃 生态环境 产业结构
下载PDF
河西地区近50a来年径流、降水和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31
8
作者 陈仁升 康尔泗 +1 位作者 蓝永超 张济世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1年第4期51-56,共6页
对河西地区不同地域和高程分布的 2 5个水文气象站点近 5 0年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年径流量趋势变化分析表明 ,该区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年径流量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布 ,并受海拔高程的影响。这些变化的产生可能为全球变暖和... 对河西地区不同地域和高程分布的 2 5个水文气象站点近 5 0年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年径流量趋势变化分析表明 ,该区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年径流量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布 ,并受海拔高程的影响。这些变化的产生可能为全球变暖和不同的下垫面影响所致。总体分析表明 ,该区气候趋于暖湿 ,这同 GCMs成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地区 年降水量 年平均气温 年径流量 趋势变化 降水 气温变化
下载PDF
甘肃河西地区沙漠化遥感监测评估 被引量:35
9
作者 韩兰英 万信 +1 位作者 方峰 张正偲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1-138,共8页
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脆弱,沙漠化严重。随着遥感和GIS的发展,为沙漠化研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利用2002和2008年6~8月的MODIS数据(空间分辨率为1 km),采用改进型土壤调节植... 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脆弱,沙漠化严重。随着遥感和GIS的发展,为沙漠化研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利用2002和2008年6~8月的MODIS数据(空间分辨率为1 km),采用改进型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地表反照率(ALBEDO)、陆地表面温度(LST)、植被覆盖度(FAVI)和温度植被旱情指数(TVDI)作为沙漠化程度的指标,对河西地区沙漠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西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占总面积的50%以上。2008年的荒漠化土地面积比2002年减少了6 431.64 km2,非荒漠化土地和轻度荒漠化土地面积增加,分别增加了2.55%和0.26%;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荒漠化土地减小,分别减小了1.40%、1.09%和0.31%。荒漠化的逆转速度大于发展速度,呈现整体逆转,局部发展的趋势。研究区荒漠化土地以轻度荒漠化为主,2002年和2008年分别占23.64%和23.90%;其次为中度,分别为18.47%和17.07%;重度所占比例分别为12.71%和11.62%;极重度所占比例很小,不到1%。降雨和风速对沙漠化的逆转起主要作用,2008年的降水比2002年多,风速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地区 沙漠化 趋势 RS与GIS
下载PDF
河西内陆河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流域适应性水资源管理研究 被引量:35
10
作者 邓振镛 张强 +4 位作者 王润元 高伟东 徐金芳 曹玲 刘明春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67-1275,共9页
为探讨河西地区内陆河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选取1955-2008年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的河流流量资料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50多年来,石羊河年径流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黑河呈略有增加趋势,疏勒河呈明显增加趋势,地域上呈现愈往西部的河... 为探讨河西地区内陆河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选取1955-2008年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的河流流量资料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50多年来,石羊河年径流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黑河呈略有增加趋势,疏勒河呈明显增加趋势,地域上呈现愈往西部的河流年径流量增加愈明显.三大河流进入1990年代后有下降趋势,进入21世纪均有明显增多趋势.三大河流径流对气候变化有不同响应,石羊河流域主要受季风气候影响,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水分散失量大,是造成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黑河和疏勒河流域主要受西风带环流影响,径流增多的重要原因是气候变暖降水明显增多.为减缓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利用的不利影响,在分析三大内陆河流量对气候变化响应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性水资源管理的建议.建议应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变生产方式,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与布局;加大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建设,搞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积极开发祁连山丰富的空中云水资源、哺育祁连山冰川等流域适应性水资源管理对策,对流域进行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这些措施和对策将为流域水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河径流 气候变化响应 流域水资源管理 河西地区
下载PDF
适宜滴灌施肥量促进河西春玉米根系生长提高产量 被引量:31
11
作者 邹海洋 张富仓 +3 位作者 张雨新 陈东峰 陆军胜 郑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45-155,共11页
针对河西地区水资源短缺、作物水肥利用效率低等问题,研究不同滴灌施肥条件下河西地区春玉米根系生长与产量对水肥的响应关系,以期探索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的滴灌施肥模式。利用2 a的田间小区试验,以春玉米"强盛51号"为试验材料... 针对河西地区水资源短缺、作物水肥利用效率低等问题,研究不同滴灌施肥条件下河西地区春玉米根系生长与产量对水肥的响应关系,以期探索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的滴灌施肥模式。利用2 a的田间小区试验,以春玉米"强盛5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灌水水平,2015年和2016年分别为I_(60)(60%ET_c)、I_(75)(75%ET_c)、I_(90)(90%ET_c)、I_(105)(105%ET_c)和I_(60)(60%ET_c)、I_(80)(80%ET_c)、I_(100)(100%ET_c)、I_(120)(120%ET_c),ET_c为玉米需水量;4个N-P_2O_5-K_2O施肥水平(kg/hm^2):F_(60)(60-30-30)、F_(120)(120-60-60)、F_(180)(180-90-90)和F_(240)(240-120-120),共16个处理。在生育期内对春玉米的根长、根表面积、根质量、根体积、根长密度进行观测,并统计地上部干物质量和产量。结果表明:灌水量为105%ET_c(2015年)和100%ET_c(2016年)与施肥量180-90-90 kg/hm^2组合的处理根长、根表面积、根质量、根体积均较高;相关性分析显示,各生育期根系特征参数与产量和地上部干物质量相关系数按大小排序表现出灌浆期>大喇叭口期>成熟期>小喇叭口期的规律;在河西地区膜下滴灌施肥条件下,综合考虑根系生长、节水节肥及高产等因素,该地区灌水量90%ET_c^100%ET_c、180-90-90(N-P_2O_5-K_2O)kg/hm^2处理为最佳滴灌施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肥料 根系 春玉米 地上部干物质量 河西地区
下载PDF
云南河西铜多金属矿S,Pb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23
12
作者 魏君奇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1年第3期36-39,共4页
研究区铜多金属矿的S ,Pb同位素特征均显示 ,成矿物质来源以深源热流体为主 ,并有少量壳源物质参与。铅同位素的模式年龄表明成矿作用分为两期 :次要成矿期为晚中生代同沉积成矿 ;主要成矿期为早第三纪热液成矿 。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铜多金属矿床 河西地区 硫同位素 成矿物质 铅同位素 成矿作用
下载PDF
河西地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方创琳 刘彦随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51-256,共6页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 ,河西地区充当着“开发极”和“开路先锋”的重要角色。提出了河西地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 ,包括把生态重建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 ,实施“大生态”战略 ;最大限度地节水 ,创造条...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 ,河西地区充当着“开发极”和“开路先锋”的重要角色。提出了河西地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 ,包括把生态重建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 ,实施“大生态”战略 ;最大限度地节水 ,创造条件小范围调水 ,实施“大节水”战略 ;运用市场机制和高新技术开拓资源优势 ,实施“大资本”战略 ;推进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与结构转换 ,实施“大调整”战略 ;营造大开发的投资环境与开放环境 ,实施“大联通”战略。最终把河西地区建成一个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的绿色生态走廊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走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重建 经济可持续发展 战略思路 河西地区 生态旅游 产业结构
下载PDF
河西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张勃 张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4-238,共5页
河西地区的土地利用 /覆盖格局 2 0 0 0多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参考大量的数据与资料分析了河西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驱动力 ,结果表明 ,自然机制与人为机制同时改变着该地区的土地利用 /覆盖状况 ,自然机制的驱动是缓慢的 ,长期的 ... 河西地区的土地利用 /覆盖格局 2 0 0 0多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参考大量的数据与资料分析了河西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驱动力 ,结果表明 ,自然机制与人为机制同时改变着该地区的土地利用 /覆盖状况 ,自然机制的驱动是缓慢的 ,长期的 ,而人为机制的驱动 ,尤其到了近现代 ,则是剧烈的 ,集中的 ,人口变化是驱动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的非常活跃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 驱动力 河西地区
下载PDF
干旱地区灌溉农田化肥施用现状与环境影响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尉元明 朱丽霞 +1 位作者 乔艳君 张景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3年第5期65-69,共5页
河西三地区氮、磷肥利用率较低 ,在整个作物生长期间 ,有 60~ 80 %的氮肥未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而通过水、气进入环境。目前河西本地区仍有 97%的农田沿用大水漫灌方式进行灌溉 ,在春季灌水后和初冬灌冬水时 ,硝态氮大量随田间渗漏水排... 河西三地区氮、磷肥利用率较低 ,在整个作物生长期间 ,有 60~ 80 %的氮肥未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而通过水、气进入环境。目前河西本地区仍有 97%的农田沿用大水漫灌方式进行灌溉 ,在春季灌水后和初冬灌冬水时 ,硝态氮大量随田间渗漏水排出 ,排出的氮、磷量占施肥量的 3 3 %和 58%以上。由此计算 ,通过农田排水和下渗损失的氮约 460 7.7t,磷约 4581 .7t,既污染了环境又加大了农业成本。所以加大有机肥施用量、发展绿色产品和采用节水灌溉、取缔大水漫灌方式是降低农业成本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地区 灌溉 农田 化肥 环境污染 农业成本 环境保护 土壤 农作物
下载PDF
节水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区域节水措施及其节水效果分析——以甘肃省河西地区为例 被引量:19
16
作者 郭晓东 陆大道 +2 位作者 刘卫东 白永平 陈明星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7,共7页
节水型社会(WSS)是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文中在分析节水型社会建设背景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甘肃省河西地区为例,深入分析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框架内容、节水措施及节水效果。研究表明... 节水型社会(WSS)是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文中在分析节水型社会建设背景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甘肃省河西地区为例,深入分析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框架内容、节水措施及节水效果。研究表明:1)河西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以农业节水为重点,涵盖了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的众多部门和领域。通过多种节水措施的实施,近10余年来河西地区用水总量已趋于稳定,用水弹性系数明显下降,基本实现了用水零增长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2)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河西地区农业用水明显下降,保证了城镇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需求的增长,用水结构明显优化;3)河西地区通过渠道衬砌、低压管道输水和改进田间灌溉技术,有效降低了农田灌溉用水的损失,提高了农业用水效率;4)近10余年来,河西地区单位产值用水量持续降低,用水效率和效益逐年提高,表明结构调整和技术要素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关键因素。伴随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于用水增长的状况将得到较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型社会 节水措施 节水效果 河西地区
原文传递
基于GIS和地统计学的张掖市甘州区土壤全氮、有机质的空间变异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杨东 刘强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93-597,共5页
区域的土壤是一个形态和过程相当复杂的自然综合体,成土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土壤性质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以甘州区土壤(0-20 cm)中全氮、有机质为研究对象,运用GIS和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土壤中全氮、有机质的空间... 区域的土壤是一个形态和过程相当复杂的自然综合体,成土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土壤性质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以甘州区土壤(0-20 cm)中全氮、有机质为研究对象,运用GIS和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土壤中全氮、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用经典统计方法分析获取土壤基本属性的特点,并随后用普通克立格插值的方法绘制了土壤全氮、有机质的空间分布图,发现甘州区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比较低,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分异性,表现为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递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地统计学 土壤 土壤全氮 土壤有机质 空间变异 河西地区
原文传递
河西地区生态景观的演变 被引量:15
18
作者 侯扶江 李广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57,共5页
探讨了自然因素与河西生态景观的关系 ,分析了人类活动在其演变中的作用 ,强调了政策导向、畜牧业生产和用水技术的正反影响。绿洲景观的功能在历史时期经历 4个发展阶段 ,现定位于“种植业 +畜牧业”模式。
关键词 河西地区 生态景观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下载PDF
河西地区土地荒漠化程度评价 被引量:13
19
作者 马立鹏 徐当会 王辉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0-56,共7页
利用1996年甘肃省沙漠化土地普查资料,对河西地区20个县(市、区)的土地荒漠化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95年,属于轻度荒漠化的有山丹县、张掖市、肃南县、永昌县、景泰县和玉门市。属于中度荒漠化的有阿克塞县、肃北... 利用1996年甘肃省沙漠化土地普查资料,对河西地区20个县(市、区)的土地荒漠化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95年,属于轻度荒漠化的有山丹县、张掖市、肃南县、永昌县、景泰县和玉门市。属于中度荒漠化的有阿克塞县、肃北县、安西县、金昌市、酒泉市、金塔县、嘉峪关市、高台县、临泽县和民乐县。属于严重荒漠化的有敦煌市。高台县在1990年以前为严重荒漠化县。属于极严重荒漠化的有武威市、民勤县和古浪县。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河西地区除少数县(市、区)的荒漠化程度较轻外,大多数为中度,严重或极严重荒漠化区域,说明全区荒漠化形势十分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荒漠化 河西地区 综合评价 荒漠化程度
下载PDF
河西地区地表感热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振朝 韦志刚 +1 位作者 吕世华 符睿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3-299,共7页
利用河西地区13个测站的资料和金塔试验资料,通过聚类分析和小波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河西地区地表感热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河西地区13个站感热输送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5月或6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3~4月份普遍急剧增大,在10~1... 利用河西地区13个测站的资料和金塔试验资料,通过聚类分析和小波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河西地区地表感热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河西地区13个站感热输送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5月或6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3~4月份普遍急剧增大,在10~11月急剧减少。近50年间,河西地区大部分台站春季感热输送呈上升趋势,夏季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春季感热通量的主要显著性周期为3年。河西地区中部春季感热变化与风速、地气温差变化的相关关系都比较好,在河西西部春季感热变化与风速的相关关系较好,而在河西东部春季感热变化与地气温差的相关关系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地区 感热通量 周期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