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证中的话语混杂:外语测试的社会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吴宗杰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55,共8页
本文运用Bakhtin杂语概念和Toulmin的论证理论,分析了世界上最大的考试机构——ETS发出的一封有关中国学生GRE成绩可信度的公开信的语言结构。分析表明该信的论证结构中混杂了多种特定领域的话语,即以社会支配为目的的规范话语、统计数... 本文运用Bakhtin杂语概念和Toulmin的论证理论,分析了世界上最大的考试机构——ETS发出的一封有关中国学生GRE成绩可信度的公开信的语言结构。分析表明该信的论证结构中混杂了多种特定领域的话语,即以社会支配为目的的规范话语、统计数字为事实的技术操纵和受政治、经济利益支持的法律逻辑。这一结构代表了TOEFL和GRE之类的考试话语的社会条件,是它们存在、并对中国外语教育产生变态破坏影响的根本原因。因此,要解决由考试带来的问题不能只在考试技术本身上寻找答案,而是要对产生这种话语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机制进行批判式的认识。本文还出于批判话语研究本身的兴趣对论证这一体裁的内在结构与话语混杂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考试 批判话语学 论证结构 西语混杂 语言理论
原文传递
从评价理论的介入观点看学术语篇中的互动特征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跃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536-539,共4页
从Bakhtin的话语多声性入手,借助系统功能语言学评价理论的介入观点探讨学术语篇的互动特征及其一系列的语言体现手段。语篇互动特征反映了语篇作者和读者间人际意义的构建,为探讨语篇中身份、亲和、权势及威信的建立及动态地研究语篇... 从Bakhtin的话语多声性入手,借助系统功能语言学评价理论的介入观点探讨学术语篇的互动特征及其一系列的语言体现手段。语篇互动特征反映了语篇作者和读者间人际意义的构建,为探讨语篇中身份、亲和、权势及威信的建立及动态地研究语篇提供了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语篇 语篇互动 多声性 介入 评价
下载PDF
教科书语篇多模式符号的介入意义与多声互动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瑜敏 秦小怡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5-18,共4页
近年来,多模式语篇分析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新热点之一。本文运用评价理论中介入子系统的分析框架,考察教育语境下介入意义在多模式语篇中的图文体现形式,包括对话泡、单词标签、共建语篇、插图和图像中高亮的文字。研究结果表明,... 近年来,多模式语篇分析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新热点之一。本文运用评价理论中介入子系统的分析框架,考察教育语境下介入意义在多模式语篇中的图文体现形式,包括对话泡、单词标签、共建语篇、插图和图像中高亮的文字。研究结果表明,多模式符号表达了否认、声明、引发和摘引四种介入意义,各种资源共同作用,成为多模式英语教科书语篇中多声互动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 介入意义 多声 英语教科书语篇
下载PDF
语篇与语篇的“对话”──语篇互文性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13
4
作者 徐涛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59,共4页
任何话语都是在其本身与社会之间不断相互作用中逐步构建起来的。对话语与其赖以生存的社会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应该建立在对话语的社会学理论构建之中。本文作者在对前苏联思想家、理论家巴赫金的异质论理论,法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福柯的... 任何话语都是在其本身与社会之间不断相互作用中逐步构建起来的。对话语与其赖以生存的社会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应该建立在对话语的社会学理论构建之中。本文作者在对前苏联思想家、理论家巴赫金的异质论理论,法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福柯的话语集合体理论和英国批评话语学家费尔克兰福的话语秩序理论进行详细阐述的同时,基于马克思主义对语言的历史唯物观,提出贯穿干这3个社会学话语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语篇的互文性原则。此外,作者还指出语篇互文性也正是在现实的话语研究中,连接话语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重要的理论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互文性 异质语 话语集合体 话语秩序 语篇互类性
下载PDF
当代中国新话语之一——《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巴赫金式解读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战子 向平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1-25,共5页
网络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风行引发了对陈凯歌电影《无极》的批评和对短片作者胡戈是否侵犯著作权的争议,但本文无意从这两方面进行讨论,而是旨在根据巴赫金的杂语和狂欢化理论,并结合短片的多模态话语特征,分析该片的混杂... 网络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风行引发了对陈凯歌电影《无极》的批评和对短片作者胡戈是否侵犯著作权的争议,但本文无意从这两方面进行讨论,而是旨在根据巴赫金的杂语和狂欢化理论,并结合短片的多模态话语特征,分析该片的混杂语类和狂欢化特色,说明网络flash文化为一种新的大众评论话语提供了空间和可能性,同时探讨此类作品所代表的中国社会新话语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语 狂欢化理论 多模态话语
下载PDF
危机时刻的文学批评——以钱锺书、奥尔巴赫、巴赫金为对照的阐释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德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41,185,共14页
钱锺书抗战时期撰写的《谈艺录》,与奥尔巴赫的《摹仿论:西方文学中现实的再现》和巴赫金的《拉伯雷和他的世界》都是在民族的危机时刻写就的,三者可以被视为世界比较文学事件作对照性阅读。这三本书无论就体例、风格、方法学以及世界... 钱锺书抗战时期撰写的《谈艺录》,与奥尔巴赫的《摹仿论:西方文学中现实的再现》和巴赫金的《拉伯雷和他的世界》都是在民族的危机时刻写就的,三者可以被视为世界比较文学事件作对照性阅读。这三本书无论就体例、风格、方法学以及世界观而言都极为不同。但它们既成于战时,作者面对文明崩解以及个体生命的困顿,都有不能已于言者的反思,而他们所展现的宏大历史视野、浑厚的学术知识、锐利的批评洞见,俨然为“发愤著书”平添现代意涵。有关这三位学者及其论述的阐释所在多有,但最值得注意的,与其说是个别著作的深入解析,不如说是面对“危机时刻”,钱锺书、奥尔巴赫、巴赫金为何及如何从文学入手,寻求因应之道,他们在批评文字里所投注的情感以及赖以发挥的意象。由此可以考察除了历史因缘外,三部经典为我们带来的方法学启示和与此时此地的文化政治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锺书 《谈艺录》 《摹仿论》 《拉伯雷和他的世界》 忧患著书 旁通连类 喻象 众声喧哗
下载PDF
话语多声互动的多模态构建方式解析——以语言教材话语为例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瑜敏 黄国文 《外语电化教学》 CSSCI 2009年第6期35-41,共7页
本文以社会符号学为理论框架,运用人际功能研究中的介入、分级概念,将话语多声研究扩展到多模态交际语境,探讨多声互动的类型和程度。通过辨析介入意义的五类多模态实现方式及其子范畴的多声介入程度,发现同一介入意义可以由不同符... 本文以社会符号学为理论框架,运用人际功能研究中的介入、分级概念,将话语多声研究扩展到多模态交际语境,探讨多声互动的类型和程度。通过辨析介入意义的五类多模态实现方式及其子范畴的多声介入程度,发现同一介入意义可以由不同符号资源来体现,同一符号资源在不同语境下可以体现不同的介入意义,表达同一介入意义的同种符号资源又可以体现不同强度的赋值语义。合理运用多模态符号资源,有助于解决语言教材编写和使用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声 介入 分级 社会符号学 多模态构建方式 语言教材
原文传递
沃尔夫、巴赫金和批评话语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辛斌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18,144,共9页
虽然人们很少说明,但批评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的一些最核心的主张深受沃尔夫和巴赫金语言观的影响。这些主张包括:1)语言饱含意识形态,不同的说话方式表达对经验的不同分析和评价;2)语言变体反映和表达社会结构中的差异;3)语言运用是... 虽然人们很少说明,但批评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的一些最核心的主张深受沃尔夫和巴赫金语言观的影响。这些主张包括:1)语言饱含意识形态,不同的说话方式表达对经验的不同分析和评价;2)语言变体反映和表达社会结构中的差异;3)语言运用是社会实践,它不仅反映社会,也是社会过程的构成部分;因此,4)语言及其使用既由社会决定又建构社会。本文通过简单回顾以上沃尔夫和巴赫金关于语言、思维和社会的关系的论述来梳理批评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对语言相对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相对论 异体语言 批评话语分析
原文传递
从失语到“喧哗”:论弗吉尼亚·伍尔夫对女性历史与文学史的追寻 被引量:8
9
作者 潘建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9-105,共7页
弗吉尼亚.伍尔夫曾撰文抗议说,英国的历史是男性的历史,不是女性的历史,并在追寻、重建女性历史与文学史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文章论述了伍尔夫对英国女性历史及文学史的贡献:对现有男性历史的批判并寻找女性历史缺席的原因、重现女... 弗吉尼亚.伍尔夫曾撰文抗议说,英国的历史是男性的历史,不是女性的历史,并在追寻、重建女性历史与文学史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文章论述了伍尔夫对英国女性历史及文学史的贡献:对现有男性历史的批判并寻找女性历史缺席的原因、重现女性历史。伍尔夫首倡建立英国女性历史与文学史,并为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女性主义思潮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历史 失语 追寻 “众声喧哗”
下载PDF
老舍《茶馆》中的北京方言及其英译解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姜静 《语言与翻译》 2013年第1期48-53,共6页
文章对语言、变体与方言概念进行梳理并对《茶馆》的两个英译本进行考察,对比分析了两个英译本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及翻译效果,指出为传达原文中方言的语体特色,译文可采用口语化和非标准变体策略。
关键词 方言 地域变体 杂语 补偿策略
下载PDF
汉语商业广告语篇的多声系统研究
11
作者 赵德芳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6,共7页
不同交际目的、不同语体的语篇多声系统各不相同。本研究以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为分析框架,以旅游宣传广告语篇为分析语料,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汉语商业广告语篇的多声资源和系统模式。语料分析发现,旅游宣传广告语篇采用多... 不同交际目的、不同语体的语篇多声系统各不相同。本研究以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为分析框架,以旅游宣传广告语篇为分析语料,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汉语商业广告语篇的多声资源和系统模式。语料分析发现,旅游宣传广告语篇采用多样词汇语法模式构建语篇的介入资源,以弃言为主要的对话收缩策略,凸显产品的特色和价值;以包容和承认为对话扩展策略,对话读者和语篇外第三方,以构建文本的协商空间,提高语篇说服力。旅游宣传者构建了一个和谐的、开放的多声体系,旨在隐性表达自我态度、提高话语可信度,同时加强对话潜势并与多方主体互动建立立场联盟,以达到宣传劝说的交际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声 汉语旅游宣传广告语篇 多声系统模式 对话
原文传递
论徐小斌小说中的杂语化叙事
12
作者 李燕妮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6-62,共7页
当代作家徐小斌的小说《羽蛇》《敦煌遗梦》《天鹅》《双鱼星座》等,凭借纷繁的杂语、复杂的关系、深刻的隐喻,诠释着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诸多联系。杂语化的叙事不仅为徐小斌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一处莽莽苍苍的话语之林,更为其小说中繁多... 当代作家徐小斌的小说《羽蛇》《敦煌遗梦》《天鹅》《双鱼星座》等,凭借纷繁的杂语、复杂的关系、深刻的隐喻,诠释着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诸多联系。杂语化的叙事不仅为徐小斌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一处莽莽苍苍的话语之林,更为其小说中繁多的“声部”提供了交锋与论辩的广阔平台。徐小斌笔下不论是曾经煊赫的权力话语,还是一时失语的民众话语,或者是呓语、巫语、鬼语等迷幻不清的另类话语,均跟随着时代的脚步日趋发展与完善。徐小斌小说中的杂语化叙事在当代文坛中体现出独特的文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小斌 小说 叙事话语 话语权力 杂语
下载PDF
媒体语篇中的情态动词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立华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21-29,共9页
新闻语篇作为语篇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传递信息的同时更多的是对态度和立场的表达。情态动词作为人际意义态度编码的一种重要形式与语篇中的多种声音来源一起构成了新闻语篇真实性、立体性和客观性的重要尺度。以批评话语分析为理论框架,... 新闻语篇作为语篇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传递信息的同时更多的是对态度和立场的表达。情态动词作为人际意义态度编码的一种重要形式与语篇中的多种声音来源一起构成了新闻语篇真实性、立体性和客观性的重要尺度。以批评话语分析为理论框架,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依托,比照《纽约时报》,对《中国日报》在报道当地新闻时情态动词的使用情况作了统计分析,认为《中国日报》在情态动词与报道声音的结合方面缺乏灵活性,从而限制了新闻语篇与读者在人际意义态度层面上的磋商和意义交流,同时也削弱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降低了新闻语篇的故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语篇 情态动词 多声
下载PDF
狄金森诗歌的现代主义倾向探胜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守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130-135,共6页
对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狄金森诗歌的深入研究揭示出她诗歌中的现代主义倾向。采用现代文学评论家巴赫金等人的观点,我们可以发现狄金森诗歌中的"非物化"、"离心力"、"杂语性"和"小说化"等倾向,... 对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狄金森诗歌的深入研究揭示出她诗歌中的现代主义倾向。采用现代文学评论家巴赫金等人的观点,我们可以发现狄金森诗歌中的"非物化"、"离心力"、"杂语性"和"小说化"等倾向,与她同时期的作家风格相距甚远。然而,她又同时巧妙地采用"小说化"手法,在短小的诗歌中密集地融合了多种文本风格,使语言产生粘合性和一致性,从而形成清晰的一体性特征,充分体现狄金森诗歌特有的现代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 非物化 离心力 杂语性 小说化
下载PDF
基于杂语的教育叙事案例及其启示:以巴赫金的杂语理论为中心 被引量:1
15
作者 段俊吉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1-26,共6页
巴赫金的杂语理论融合了事件、对话和互文等叙事元素,对传统的独白性叙事模式提出了挑战和改造。它不仅体现了一种文学叙事的“狂欢思维”,而且以杂语为中心对叙事方式进行了革新。当杂语进入教育叙事的理论语境,不仅表明教育的声音具... 巴赫金的杂语理论融合了事件、对话和互文等叙事元素,对传统的独白性叙事模式提出了挑战和改造。它不仅体现了一种文学叙事的“狂欢思维”,而且以杂语为中心对叙事方式进行了革新。当杂语进入教育叙事的理论语境,不仅表明教育的声音具有多元的来源,更意味着存在不同价值立场的理解。正是因为多元的声音与不同的理解,被忽视的教育经验得以显现,受叙者的教育形象方能真实呈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杂语使得教育叙事彰显了多重的生活经验,故事变得丰富生动,场景趋于异质且立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 杂语 教育叙事
原文传递
《告诉我一个谜》中的复调和狂欢因子 被引量:2
16
作者 沈艳燕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26-29,共4页
运用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和狂欢文化的因子,对美国犹太裔短篇小说家蒂莉.奥尔森的小说《告诉我一个谜》进行解读,指出奥尔森及其笔下的边缘女性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在两种冲突(文化、种族、性别等)之间寻求消极的妥协与调和,从而获得自我... 运用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和狂欢文化的因子,对美国犹太裔短篇小说家蒂莉.奥尔森的小说《告诉我一个谜》进行解读,指出奥尔森及其笔下的边缘女性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在两种冲突(文化、种族、性别等)之间寻求消极的妥协与调和,从而获得自我的整合,而是超越了妥协和调和的模式,将边缘女性的声音直接呈现在文本中,并且要求读者也加入到这样的多重声音和狂欢活动中来,共同来颠覆女性沉默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女性 沉默 多重声音
下载PDF
逆写与对话——《我的安东尼娅》的边疆叙事与美国化运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林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47,共9页
在《我的安东尼娅》中,薇拉·凯瑟逆写美国化运动倡导的同化逻辑,为不同族裔的外来移民代言,弥补了其在美国文化中失语的边缘化状态。在凯瑟的笔下,移民文化并不是美国文化的“他者”,而是具有主体性的存在。小说中不同故事穿插交叠... 在《我的安东尼娅》中,薇拉·凯瑟逆写美国化运动倡导的同化逻辑,为不同族裔的外来移民代言,弥补了其在美国文化中失语的边缘化状态。在凯瑟的笔下,移民文化并不是美国文化的“他者”,而是具有主体性的存在。小说中不同故事穿插交叠,形成了不同移民文化间交织碰撞的杂语张力,揭示出美国文化与移民文化并非二元对立,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动态生成关系。在这一关系中,凯瑟认为,彼此间的承认至关重要,对移民的承认不仅是不同文化间对话的伦理基础,也是美国文化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通过与美国化运动的对话与协商,凯瑟肯定了不同族裔移民的主体性身份,揭示出不同族裔移民文化在美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安东尼娅》 美国化运动 边疆叙事 杂语 承认
原文传递
真实的幻象——略论中国普罗小说中的白俄叙事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慧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2-129,共8页
1920年代末1930年代初,在钱杏邨、殷夫、冯乃超、莞尔等中国现代普罗作家笔下不约而同地出现了白俄叙事。受到民族、语言、文化、政治等方面的隔阂与限制,这些白俄叙事难以深入白俄的日常生活与内心世界,因而其所塑造的并非真实的白俄,... 1920年代末1930年代初,在钱杏邨、殷夫、冯乃超、莞尔等中国现代普罗作家笔下不约而同地出现了白俄叙事。受到民族、语言、文化、政治等方面的隔阂与限制,这些白俄叙事难以深入白俄的日常生活与内心世界,因而其所塑造的并非真实的白俄,而是白俄的幻象。然而,这些白俄幻象展现了普罗作家文学想象与自我想象的方式,而且充满了作家与无法根除的小说"杂语"的博弈。就此而言,这些白俄幻象又是真实的,映射出普罗作家建构革命性自我的艰苦努力。白俄叙事颠覆了普罗作家"左倾僵化"的刻板印象,还给他们文学乃至革命丰富而生动的表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小说 白俄叙事 杂语 幻象 真实
下载PDF
自由话语背后的真实与歧义——评《黑王子》叙事结构的言说功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建福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0-96,共7页
《黑王子》用四个当事人的后记解构了布拉德雷叙事文本的确定意义,在确定意义缺失的状态下,对话成为意义的主要形式。然而,对话在求异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部分稳定的真实,使得"爱的庆典"成为可能。同时,五个对话的歧... 《黑王子》用四个当事人的后记解构了布拉德雷叙事文本的确定意义,在确定意义缺失的状态下,对话成为意义的主要形式。然而,对话在求异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部分稳定的真实,使得"爱的庆典"成为可能。同时,五个对话的歧义性决定了积极和消极型自我中心主义的存在,但自我的封闭并不是终极存在状态,通过爱或者善,可以在更高意义层面上实现超越;超越自我并不否定歧义的绝对存在,只是歧义不再具有敌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斯·默多克 《黑王子》 真实 歧义 自我中心主义
原文传递
辛西娅·欧芝克早期小说的复调特征——以《异教徒拉比》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肖飚 杨仁敬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6-79,共4页
本文运用巴赫金"声音、意识"复调和热奈特"叙事语式"复调理论,分析辛西娅.欧芝克早期短篇小说《异教徒拉比》的复调性,揭示其折射出的作者早期有关"想象力"及"犹太性"关系的困惑与思考,探究随... 本文运用巴赫金"声音、意识"复调和热奈特"叙事语式"复调理论,分析辛西娅.欧芝克早期短篇小说《异教徒拉比》的复调性,揭示其折射出的作者早期有关"想象力"及"犹太性"关系的困惑与思考,探究随后成为其标志性特征的"道德想象力"及"礼拜式文学"的缘起和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调 想象力 犹太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