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及白蛋白与肝组织病理损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2
1
作者 邹正升 辛绍杰 +8 位作者 李保森 赵景民 刘志国 毛远丽 邢汉前 沈宏辉 齐心 陈德永 陈菊梅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9-351,共3页
目的 研究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及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与病毒性肝炎肝组织病理损害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速率法 ,测定 135例经病理证实的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及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活动力及白蛋白 ,同时采用比浊法测定他们的血... 目的 研究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及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与病毒性肝炎肝组织病理损害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速率法 ,测定 135例经病理证实的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及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活动力及白蛋白 ,同时采用比浊法测定他们的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结果 在慢性肝炎轻度至中度 ,血清胆碱酯酶活力较白蛋白及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的百分率更高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均 <0 0 1;随着肝组织炎症程度的加重 ,各项指标均逐渐下降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均 <0 0 0 1;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 ,各项指标均逐渐下降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均 <0 0 0 1;血清胆碱酯酶活力、白蛋白及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彼此间相关系数为 0 72 0~ 0 778(P均 <0 0 0 1)。结论 血清胆碱酯酶活力较白蛋白及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能更好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和储备功能 ,能更准确地反映肝脏的病理损害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酯酶类 白蛋白类 病理学 病毒性肝炎
原文传递
二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微孔板反向杂交法检测丙型与庚型肝炎病毒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惠民 张冬雷 +1 位作者 徐芳芹 汤伟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为适应临床上需同时检测庚型肝炎病毒(HG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建立了二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微孔板反向杂交法。方法根据HCV与HGV基因高度保守区自行设计引物,建立了用二重RT-... 目的为适应临床上需同时检测庚型肝炎病毒(HG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建立了二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微孔板反向杂交法。方法根据HCV与HGV基因高度保守区自行设计引物,建立了用二重RT-PCR同时检测HCV与HGVRNA方法,并分别用HCV与HGV特异探针微孔板反向杂交检测PCR产物。结果PCR产物经测序,HCV与Takamizawa等及Choo等报道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31%~941%与925%~937%,HGV与Simons等、Linnen等及常锦红等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07%~925%、920%~921%与943%~945%。测定敏感度约是单式扩增电泳法的100倍,20次重复测定HCV与HGV的CV值分别为89%与98%。微孔板杂交NaOH最佳终浓度为01~015mol/L,最佳杂交时间为30~50分钟。137例血清样本检测表明,在肝炎患者与血透患者HCV单独阳性为139%,HGV为51%,HCV与HGV同时阳性为58%。结论本文用微孔板杂交酶呈色技术检测HCV与HGV二重RT-PCR产物敏感、特异、快速,重复性良好,无溴乙锭污染,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病毒学 HGV HCV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冯冰 龙尧 +1 位作者 罗清逢 高汉华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和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微量元素水平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I- 10 0 0 T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 7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慢性肝炎130例、急性肝炎35例、重型肝炎38例、肝炎肝硬化70例)及4 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和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微量元素水平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I- 10 0 0 T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 7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慢性肝炎130例、急性肝炎35例、重型肝炎38例、肝炎肝硬化70例)及4 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镁、铁、铜、锌的水平。结果:各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锌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 .0 1)。除急性肝炎组外,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镁、铜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 .0 1) ,血清中镁、铜、锌水平以重型肝炎组最低。各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铁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 .0 1) ,以重型肝炎组最高。结论:检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微量元素,对了解病情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学 肝硬化 微量元素
下载PDF
原位末端标记检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细胞凋亡相关线状断裂DNA 被引量:1
4
作者 辛绍杰 王松山 +1 位作者 王林杰 陈黎明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病毒性肝炎肝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及其意义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线状断裂DNA的存在是凋亡细胞的重要标志。我们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了22例病毒性肝炎肝活检标本。结果发现,多数阳性细胞为细胞核阳性,表现为核固缩胞浆嗜酸性变... 病毒性肝炎肝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及其意义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线状断裂DNA的存在是凋亡细胞的重要标志。我们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了22例病毒性肝炎肝活检标本。结果发现,多数阳性细胞为细胞核阳性,表现为核固缩胞浆嗜酸性变;少数为胞浆阳性,表现为细胞核消失,细胞膜张力减低;也可见到气球样变的细胞呈细胞核、细胞浆同时阳性。作者认为前两者符合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为肝组织的细胞凋亡;后者是否属于细胞凋亡尚需研究。与临床关系研究表明,肝组织的细胞凋亡可能与病毒性肝炎的慢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病毒学 细胞凋亡 DNA 病毒
原文传递
慢性肝炎和肝癌病人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检测 被引量:14
5
作者 宋燕斌 潘卫 +2 位作者 范中善 杜平 戚中田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20-222,共3页
为了了解慢性肝炎和肝癌病人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与HBV血清标志之间的关系,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斑点杂交方法对61例慢性肝炎和47例肝癌患者的HBV表面抗原(HBsA... 为了了解慢性肝炎和肝癌病人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与HBV血清标志之间的关系,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斑点杂交方法对61例慢性肝炎和47例肝癌患者的HBV表面抗原(HBsAg)、相关e抗原(HBeAg)、表面抗体(抗-HBs)、核心抗体(抗-HBc)、相关e抗体(抗-HBe)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HBVDNA在HBsAg、HBeAg、/抗-HBc阳性的慢性肝炎和肝癌患者血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90.50%和50.00%;在HBsAg/抗-HBe、抗-HBc阳性者的检出率分别为45.40%和7.14%;在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阴性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60.00%和40.00%;HBsAg阴性、/抗-HBc阳性或/抗-HBe阳性或/抗-HBs阳性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20.00%和22.22%;在血清学指标全阴性时,慢性肝炎和肝癌患者血清中HBVDNA的检出率均为0。实验提示:无论是肝炎或肝癌,在HBsAg、HBeAg同时阳性时,HBV复制最为活跃;在单独HBsAg阳性时,HBV有一定程度的复制;HBV复制在肝癌细胞中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病毒学 肝癌 聚合酶链反应 斑点杂交
原文传递
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辛绍杰 毛远丽 +14 位作者 王林杰 李筠 李莉 于海波 赵敏 张世兰 王松山 王小明 陈黎明 周先志 周艳贤 邹正升 唐善令 皇甫玉珊 张玲霞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40-243,共4页
为了解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临床及病理的关系,研究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发生的机制,我们对49例病毒性肝炎进行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检测了其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 为了解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临床及病理的关系,研究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发生的机制,我们对49例病毒性肝炎进行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检测了其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以及Ⅳ型胶原(Ⅳ-C)等,同时对其肝组织进行了LN、Ⅳ-C、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细胞角蛋白(CK)等免疫组化研究。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肝硬变慢性重型肝炎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及急性肝炎组(P<0.01)。慢性肝炎组各项指标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以Ⅳ-C升高明显,重度(S4)患者显著高于轻度(S0~2)患者(P<0.01)。肝组织a-SMA、Ⅳ-C、LN的表达亦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逐渐明显。作者认为,肝纤维化的诊断应结合临床综合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病理学 血清学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散发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学和临床特点 被引量:3
7
作者 唐振亚 汪由坤 +2 位作者 喻植群 杨东亮 郝连杰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24-126,共3页
调查了16例散发性丙型肝炎(SHC)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原因:3例为外科医生;3例的配偶为慢性输血后丙型肝炎(PTHC)患者;5例有拔牙、注射或接种史;5例感染途径不明。SHC患者的病毒血症水平明显低于PT... 调查了16例散发性丙型肝炎(SHC)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原因:3例为外科医生;3例的配偶为慢性输血后丙型肝炎(PTHC)患者;5例有拔牙、注射或接种史;5例感染途径不明。SHC患者的病毒血症水平明显低于PTHC患者(血清稀释倍数前者为10~100倍;后者为100~10000倍,P<0.01)。仅1例SHC患者抗-HCV阳性。与PTHC患者相比,SHC患者肝脏损害程度较轻,转氨酶水平较低,且多无自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肝炎 病毒学 散发性
原文传递
秦皇岛市各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叶青 佟俊杰 +1 位作者 史明坤 包国生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37-40,共4页
对1992年至1995年在秦皇岛市各医院住院的326例肝病患者进行各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分析,表明在慢性肝炎(CH)、肝硬化(LC)和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中未检出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IgM)。乙... 对1992年至1995年在秦皇岛市各医院住院的326例肝病患者进行各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分析,表明在慢性肝炎(CH)、肝硬化(LC)和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中未检出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IgM)。乙型肝炎病毒(HBV)在CH、LC和HCC的感染率分别为,7778%,8421%和9429%,而在急性肝炎(AH)中的感染率为2159%。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为1012%,并随肝病患者年龄增长及慢性化程度而逐渐增高,在LC和HCC中的感染率分别为1474%和2000%,高出AH和CH的395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在各种肝病中戌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阳性检出率为1319%,但未发现单纯感染引起CH、LC和HCC本研究总的重叠感染率为1718%,AH、CH、LC和HCC重叠感染率分别为1164%,1019%,2421%和2857%。相互间有显著性差异。AH以HAV重叠HEV、HBV和HCV为主。CH以HBV重叠HEV和HCV为主。LC和HCC以HBV重叠HCV和HEV为主。HBV+HCV和HBV+HEV感染中,LC和HCC非常显著高于AH和CH。重叠感染,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肝炎 病毒学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转化生长因子β3在病毒性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业东 王林杰 +1 位作者 王松山 辛绍杰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为了解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在病毒性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对33例病毒性肝炎病人肝组织进行了TGF-β3免疫组化研究。结果TGF-β3主要分布在血窦壁及窦内细胞、坏死灶、汇管区、纤... 目的为了解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在病毒性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对33例病毒性肝炎病人肝组织进行了TGF-β3免疫组化研究。结果TGF-β3主要分布在血窦壁及窦内细胞、坏死灶、汇管区、纤维间隔、假小叶中的肝细胞以及重型肝炎坏死区的肝细胞。其阳性表达的强度为肝硬变慢性重型肝炎>慢性肝炎重度>中度>轻度>急性肝炎;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表明,随着TGF-β3在肝组织中表达的增高,血清总胆红质升高明显,而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明显下降。结论TGF-β3在肝组织中的表达与病毒性肝类肝纤维化及肝硬变、重型肝炎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转化生长因子 免疫组化 TGF-Β3
原文传递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肝组织中庚型肝炎病毒RNA检测 被引量:12
10
作者 于建国 侯宪荣 +2 位作者 潘伟 张光曙 周秀梅 《华人消化杂志》 1998年第7期580-581,共2页
目的了解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血清和肝组织中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的状况.方法用RTPCR方法对49例CHC患者血清和其中14例肝组织进行HGVRNA检测.结果在49例CHC患者的血清和其中14例肝组织中H... 目的了解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血清和肝组织中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的状况.方法用RTPCR方法对49例CHC患者血清和其中14例肝组织进行HGVRNA检测.结果在49例CHC患者的血清和其中14例肝组织中HGVR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22%和214%,证实HGV和HCV感染在CHC患者血清和肝组织中同时存在,而肝组织中HGVRNA阳性检出率更高,其原因同受血或其直接经血液暴露密切相关.结论CHC患者血清和肝组织中存在HGV感染,而且感染率较高,故应加强对献血员进行HGVRNA和ALT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病毒学 肝炎病毒 遗传学 分离 提纯
原文传递
PCR检测HBV感染患者血清HBV DNA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平 张木森 +5 位作者 蔡庆 陈友纯 李晓娟 于建国 关键 刘春灵 《华人消化杂志》 1998年第3期263-264,共2页
目的探讨急、慢性乙型肝炎及与HBV感染相关的肝硬变和肝癌患者血清HBVDNA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PCR技术检测不同HBV感染205例,患者血清HBVDNA,并与正常人20例作比较.结果HBV感染患者205例血清HBV... 目的探讨急、慢性乙型肝炎及与HBV感染相关的肝硬变和肝癌患者血清HBVDNA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PCR技术检测不同HBV感染205例,患者血清HBVDNA,并与正常人20例作比较.结果HBV感染患者205例血清HBVDNA阳性率为693%,慢性乙肝、乙肝后肝硬变和肝癌患者的阳性率分别为764%,719%和700%,显著高于急性乙肝患者217%的阳性率(P<001);HBeAg(+)患者血清HBVDNA阳性率为936%,显著高于HBeAg(-)抗HBe(+)/(-)和HBsAg(-)患者的阳性率(456%,250%和125%,P<001);血清HBVDNA阳性和阴性两组患者的血清AL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中HBVDNA持续存在可能与乙型肝炎的慢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病毒学 遗传学 DNA 病毒 PCR
原文传递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在中国大陆汉族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毛小荣 张立婷 +3 位作者 蒋妮 肖萍 彭雪彬 张有成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7-422,共6页
目的:调查中国大陆汉族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HCV基因型与地区分布、性别、HCV-RNA复制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来自中国大陆不同地区28家医院的1014例汉族CHC患者,对其性别、分布区域、HCV基因型、HCV-RNA复制水平等指标进行... 目的:调查中国大陆汉族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HCV基因型与地区分布、性别、HCV-RNA复制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来自中国大陆不同地区28家医院的1014例汉族CHC患者,对其性别、分布区域、HCV基因型、HCV-RNA复制水平等指标进行调查,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X^2检验分析各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①中国大陆HCV1型患者人数最多(56.80%);除西南、华南、华中地区外,其余地区HCV基因型分布频度均为HCV1型〉HCV2型〉HCV3型〉HCV6型。②HCV1型在华南地区男性患者多见(P〈0.05);HCV2型在华北地区女性多见(P〈0.05);HCV3型在华北、西北地区男性多见(P〈0.05);HCV6型在西北地区男性多见(P〈0.05),其余各地区不同性别间HCV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⑧在HCV1、HCV2、HCV3、HCV6型中,均多见HCV-RNA高水平复制,低水平复制患者数最少。结论:中国大陆汉族CHC患者HCV基因型在各地区分布不同,并与性别、HCV-RNA复制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病毒学 肝炎病毒/遗传学 基因型 肝炎 慢性/病毒学 序列分析 基因 病毒/遗传学 中国 性别分布
下载PDF
北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基因亚型的分布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严艳 李卓 +2 位作者 殷继明 郝娃 牛京勤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5期3537-3539,共3页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基因亚型的分布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对北京地区850份HBV感染者血清进行基因型、基因亚型检测,包括慢性乙型肝炎660例,肝硬化85例,肝癌105例。结果:B型、C...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基因亚型的分布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对北京地区850份HBV感染者血清进行基因型、基因亚型检测,包括慢性乙型肝炎660例,肝硬化85例,肝癌105例。结果:B型、C型、BC混合型分布在不同类型乙肝病毒感染者中分布差异有显著性,肝硬化,肝癌患者C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阳性和阴性感染者中,HBV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组中,均以C2和Ba亚型占优势。结论:在北京地区HBV感染者中,以Ba和C2亚型为主,C基因型感染者更易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病毒学 肝炎病毒 乙型/遗传学 基因型 人类
下载PDF
影响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持续性病毒学应答因素的Cox回归分析
14
作者 张鹭 江建宁 +2 位作者 苏明华 刘志红 蒋忠胜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63-165,168,共4页
目的通过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持续性病毒学应答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和前瞻分析72例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HBV基因型资料。将基线ALT水平、基线病毒载量等10个可能影响因... 目的通过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持续性病毒学应答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和前瞻分析72例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HBV基因型资料。将基线ALT水平、基线病毒载量等10个可能影响因素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基线ALT水平(X4)、基线病毒载量(X5)、应答时间(X8)及疗程(X9)是拉米夫定持续性病毒学应答的独立影响因素,得回归方程为:h(t)=h0(t)·exp(-0.488X4+0.332X5+1.309X8-5.480X9)。结论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基线病毒载量低、治疗前ALT水平高和治疗疗程较长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后有望获得持久的病毒学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COX比例风险模型 持续性病毒学应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