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2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虫夏草菌丝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1
作者 周良楣 杨倚竹 +5 位作者 续月明 朱庆义 马紫亮 朱廷瑞 葛孝炎 高俊德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3-55,共3页
用冬虫夏草菌丝治疗33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含肝硬化)。结果表明冬虫夏草能改善肝脏功能,对HBsAg转阴有一定作用,并有显著提高患者血浆白蛋白,抑制γ-球蛋白,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提示冬虫夏草菌丝可作为慢性肝炎患者调整蛋白代谢... 用冬虫夏草菌丝治疗33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含肝硬化)。结果表明冬虫夏草能改善肝脏功能,对HBsAg转阴有一定作用,并有显著提高患者血浆白蛋白,抑制γ-球蛋白,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提示冬虫夏草菌丝可作为慢性肝炎患者调整蛋白代谢,纠正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菌丝 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
下载PDF
口腔医疗器械灭菌方法探讨 被引量:8
2
作者 姚美芬 陈超男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4-165,共2页
为观察不同方法对口腔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效果,采用现场监测方法对压力蒸汽和化学消毒剂处理的器械进行了检测。结果,压力蒸汽灭菌处理可使口腔医疗器械达到灭菌要求。20g/L戊二醛消毒剂浸泡10h,对牙钻手机、车针等灭菌合格率为93%~100... 为观察不同方法对口腔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效果,采用现场监测方法对压力蒸汽和化学消毒剂处理的器械进行了检测。结果,压力蒸汽灭菌处理可使口腔医疗器械达到灭菌要求。20g/L戊二醛消毒剂浸泡10h,对牙钻手机、车针等灭菌合格率为93%~100%;75%乙醇、1000mg/L苯扎溴铵浸泡10h,10g/m3甲醛熏蒸12h合格率均比较低。结论,压力蒸汽灭菌效果可靠,是口腔医疗器械灭菌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器械 乙型肝炎病毒 压力蒸汽灭菌 化学消毒剂
下载PDF
多发与单发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根治术后的复发率及总生存率 被引量:2
3
作者 朱海涛 刘哲豪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816-818,82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发与单发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根治术后的复发率和总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的随访资料,多发瘤患者15例(多发瘤组)和单发瘤患者13例(单发瘤组),所有患者均已行肝癌根治术,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8.1个月,... 目的:探讨多发与单发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根治术后的复发率和总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的随访资料,多发瘤患者15例(多发瘤组)和单发瘤患者13例(单发瘤组),所有患者均已行肝癌根治术,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8.1个月,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比较2组患者根治术后随访期内的复发率与总生存率。结果:单发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低于多发瘤组患者,总生存率高于多发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发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术后预后优于多发肿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炎 乙型 随访研究 肝癌根治术 复发率 生存率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与其血清HBV DNA的水平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刘明 沈韻 +1 位作者 陆颖 项明洁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年第2期232-235,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病毒复制程度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30例乙肝病毒感染者5、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T细胞亚群百分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感染者血清HBV ... 目的观察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病毒复制程度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30例乙肝病毒感染者5、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T细胞亚群百分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感染者血清HBV DNA。结果HBV感染者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36.8±10.6%vs 39.4±9.8%,P<0.05;1.5±0.8 vs 1.9±0.9,P<0.01),CD8+T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27.9±8.3%vs 24.1±7.0%,P<0.01),而CD3+T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差异(70.2±10.3%vs 69.9±5.2%,P>0.05)。根据HBV感染者血清中HVB DVA载量的高低,将它们分为低拷贝组(103-104copies/ml),高拷贝组(105-108copies/ml)以及DNA阴性组(<102copies/ml)。低拷贝组和高拷贝组的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比对照组明显减低(36.4±10.9%vs 39.4±9.8%,P<0.05;36.4±10.9%vs 39.4±9.8P<0.05;1.5±0.9 vs 1.9±0.9,P<0.01;1.1±0.7 vs 1.9±0.9,P<0.01),高拷贝组的CD4+/CD8+比值比低拷贝组和DNA阴性组明显减低(1.1±0.7 vs 1.5±0.9,P<0.01;1.1±0.7 vs 1.6±0.8,P<0.01),CD8+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DNA阴性组(29.4±8.4%vs 24.1±7.0%,P<0.01;29.4±8.4%vs 25.7±7.3%vs 24.1±7.0%P<0.05)。而CD3+T细胞百分率在各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存在(P>0.05),CD4+在低、高拷贝组及DNA阴性组之间虽无明显差异存在(P>0.05),但随着DNA复制的增加,CD4+呈逐渐减少趋势。结论HBV感染可导致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HBA DNA复制增加进一步加重乙肝病毒感染者T细胞亚群的率乱,CD4+/CD8+比值的动态变化可及时提示临床HBV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并加强临床的临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 细胞免疫功能 T细胞亚群 血清HbV DNA
下载PDF
鸭血清中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彭宣宪 叶光中 +1 位作者 邹正宇 黄小兰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8-9,共2页
本文采用ELISA技术成功地检测鸭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发现鸭感染DHBV后会出现类似人感染HBV后的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在麻鸭与北京鸭间具有一定差异。DHBV不仅表面成分,而且核心成分都与HBV之间存在一定... 本文采用ELISA技术成功地检测鸭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发现鸭感染DHBV后会出现类似人感染HBV后的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在麻鸭与北京鸭间具有一定差异。DHBV不仅表面成分,而且核心成分都与HBV之间存在一定交叉反应。这些结果不仅对鸭作为HBV感染的实验模型,而且对鸭业生产和人类乙型肝炎的防治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ELISA
下载PDF
重组病毒蛋白纳米颗粒治疗肺腺癌作用
6
作者 周文亭 邹烨宁 +1 位作者 沈立萍 毕胜利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02-408,共7页
目的研究基于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的嵌合病毒蛋白纳米颗粒对肺腺癌动物模型的免疫治疗作用,为肺腺癌的纳米治疗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将人上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B细胞抗原决定簇插入乙... 目的研究基于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的嵌合病毒蛋白纳米颗粒对肺腺癌动物模型的免疫治疗作用,为肺腺癌的纳米治疗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将人上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B细胞抗原决定簇插入乙肝核心蛋白(hepatitis B core protein,HBc)的主要免疫显性区域(Major Immunodominant region,MIR),利用大肠杆菌进行表达纯化后,得到重组蛋白纳米颗粒HBc-HER2。将此重组蛋白纳米颗粒免疫小鼠肺腺癌皮下瘤模型,通过检测其血清中HER-2抗体水平及抗体型别,评价此纳米颗粒免疫原性。通过小鼠皮下瘤大小变化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结果得到了纯度较高的HBc-HER2重组蛋白,且电镜观察显示其形成了HBc-HER2纳米颗粒,动物实验表明免疫原性强,能够诱导机体产生高滴度的针对HER-2的抗体,并有良好的肿瘤治疗作用。结论基因重组的HBc-HER2在小鼠肺腺癌皮下瘤模型中有明显的抑制肿瘤作用,为肺腺癌的纳米治疗技术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上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乙肝核心蛋白病毒样颗粒 肿瘤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癌的研究
7
作者 张留寿 任新红 +4 位作者 肖美 朱桂芳 吴淑华 韩志静 钱霞 《中国农村卫生》 2013年第01Z期106-106,108,共2页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PHC)病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血清学标志的分布状况.方法 选择全市40家医院收治住院确诊PHC患者100例,用ELISA法进行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抗-HCV检测.结果 PHC组HBV和抗-...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PHC)病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血清学标志的分布状况.方法 选择全市40家医院收治住院确诊PHC患者100例,用ELISA法进行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抗-HCV检测.结果 PHC组HBV和抗-HCV的感染率分别为89.0%和8.0%,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两者的病因(ARP)分值分别为93.0%和88.0%.HBV血清学标志在PHC的分布较高的是HBsAg、抗-HBc和HBsAg、HBeAg、抗-HBc及HBsAg、HBeAg这三个组合.协同作用分析结果显示HBsAg、抗-HCV同时阳性者的OR值为46.28,较两指标单一阳性的OR值明显为高,也高于两者单独阳性的OR值之和.结论 HBV和HCV感染均是PHC发生的主要病原学因素.HBV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因素.HCV感染是导致肝癌又一重要因素不可忽视.HBV和HCV双重感染对肝癌发生具有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乙肝肝炎病毒 血清学标志 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乙型肝炎多重感染临床特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芳 杜建霞 徐乾 《交通医学》 2001年第5期501-503,共3页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多重感染的病原学类型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乙型肝炎多重感染患者 94例 ,其中三重感染 80例 ,四重感染 14例 ,用日期随机法抽取同期单纯乙型肝炎 10 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 :乙型肝炎多重感染以丁肝病毒 (HDV)...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多重感染的病原学类型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乙型肝炎多重感染患者 94例 ,其中三重感染 80例 ,四重感染 14例 ,用日期随机法抽取同期单纯乙型肝炎 10 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 :乙型肝炎多重感染以丁肝病毒 (HDV)、巨细胞病毒 (CMV)与甲肝病毒 (HAV)者居多 ,分别为 79.8%、5 1.1%、40 .4% ,17例急性肝炎患者中有 16例合并HAV感染。乙型肝炎多重感染组中急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与慢性肝炎 (重度 )的比例明显高于单纯感染组 ,而慢性肝炎 (轻度 )与肝硬化明显低于单纯感染组 (P <0 .0 0 1)。结论 :与单纯感染相比 ,乙型肝炎多重感染肝功能损害严重 ,有重症化倾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多重感染 重症化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45
9
作者 蔡雄 王国俊 +3 位作者 瞿瑶 樊成辉 张瑞祺 徐文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验证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4例,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CPH)13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42例,CAH伴早期肝硬化(CAH+LC)9例;与α干扰素(IFN-α)治疗的慢性乙型肝... 目的:验证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4例,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CPH)13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42例,CAH伴早期肝硬化(CAH+LC)9例;与α干扰素(IFN-α)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52例(CPHS例,CAH38例,CAH+LC6例)比较。结果:苦参素组丙氨酸转移酶复常率81.6%,胆红素复常率69.9%,IFN-α组分别为73.7%和64.0%(P>0.05)。苦参素组HBeAg阴转率44.4%,HBVDNA阴转率45.3%;IFN-α组分别为48.0%和51.9%(P>0.05)。苦参素组中CAH患者HBeAg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1.0%和61.9%,而CPH分别为15.4%和15.4%,CAH+LC分别为11.1%和11.1%(P<0.05)。苦参素治疗患者除肌注部位轻度疼痛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苦参素注射液有希望成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苦参素注射液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我国8城市HBsAg阳性和阴性乙肝患者的病毒血清型和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202
10
作者 范金水 庄辉 +7 位作者 李远贵 朱晓洁 徐德忠 马为民 王跃民 陈雅洁 娄国强 马廷贤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对我国8个城市的43株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52株HBsAg阴性血清进行乙肝病毒(HBV)DNA扩增及其血清型和基因型分型,并对该两类血清的乙肝病毒型别构成及其地理分布进行比较。方法对长春、大同、杭... 目的对我国8个城市的43株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52株HBsAg阴性血清进行乙肝病毒(HBV)DNA扩增及其血清型和基因型分型,并对该两类血清的乙肝病毒型别构成及其地理分布进行比较。方法对长春、大同、杭州、深圳、青岛、西安、昆明和拉萨等8个城市共计43例HB-sAg阳性和52例HBsAg阴性的乙肝病人血清进行HBVDNAPCR扩增(S基因第33~533位核苷酸)并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分析HBV血清型和基因型。结果HBsAg阳性和阴性乙肝的HBV血清型均以adrq+为最多,分别为58.1%和40%;其次是adw2,分别为25.6%和32.7%。HBsAg阴性乙肝组ayw3(19.2%)明显多于HBsAg阳性乙肝组(2.3%,P<0.05);而ayw1前者(0%)显著少于后者(11.6%,P<0.01)。HBsAg阳性和阴性乙肝的HBV基因型均以C型为主,分别为62.8%和61.5%;其次为D型,分别为14%和26.9%;B型,分别为20.9%和9.6%;A型,各1株。各城市间两类乙肝的HBV血清型和基因型存在一定差异。总体上看,两类乙肝的HBV主要型别构成基本一致。结论HB-sAg阴性乙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bSAG 血清型 基因型
原文传递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三年疗效观察 被引量:211
11
作者 姚光弼 王宝恩 +2 位作者 崔振宇 姚集鲁 曾民德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82-387,共6页
目的 评估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3年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以及病毒变异的发生率和影响。方法 采用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及开放试验。 4 2 9例HBsAg、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 ,先按 3∶1随机分成拉米夫定... 目的 评估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3年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以及病毒变异的发生率和影响。方法 采用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及开放试验。 4 2 9例HBsAg、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 ,先按 3∶1随机分成拉米夫定组和安慰剂组 ,治疗 12周 ,以后所有病人均服拉米夫定 10 0mg/d ,共 3年。结果 治疗 12周 ,拉米夫定组HBVDNA累计阴转率 (<1 6pg/ml)为 92 2 % ,安慰剂组仅为 14 1% (P <0 0 1)。服药 3年后 ,血清HBVDNA仍持续降低 ,非变异组病人其中位值 ,低于可检测水平 ,变异组则可有轻度或中度回升 ,中位值为 86mEq/ml (bDNA法 ,相当于液相杂交法的 10pg/ml)。第 3年结束时 ,HBeAg阴转率为 2 0 3% ,HBeAg/抗 HBe血清转换率为17 3%。此与治疗前ALT水平有显著关系。治疗前ALT基础值 >2倍正常值上限 (2ULN)和 >5ULN者 ,3年时HBeAg阴转率分别为 4 2 2 %和 6 6 7% ,血清转换率分别为 34 4 %和 6 1 1%。治疗前ALT增高的病人 ,3年治疗后 ,ALT的复常率为 5 8 8%。第 1、2和 3年的YMDD变异率分别为 12 1%、4 9 7%和 70 5 %。发生变异后 ,继续服药 ,HBVDNA大多仍抑制 ,少数可回升 ,中位值为 86mEq/ml,仍继续有HBeAg阴转和血清转换 ,分别为 2 0 0 %和 15 1% ,低于非变异组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 安全性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 被引量:198
12
作者 王贵强 +10 位作者 段钟平 王福生 庄辉 李太生 郑素军 赵鸿 侯金林 贾继东 徐小元 崔富强 魏来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25,共25页
为了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于2019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以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临床和预防研究进展为依据,结合现阶段... 为了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于2019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以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临床和预防研究进展为依据,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更新形成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为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病毒 乙型 治疗 预防 指南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病情轻重的关系 被引量:140
13
作者 许军 王齐欣 +5 位作者 蒋栋 陈红松 魏来 王宇 杨柳明 赵延龙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肝脏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87例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ASC)、157例慢性乙型肝炎(CHB)、22例肝硬化(LC)和18例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测定HBV S基因序列以明确其基因型。结果基...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肝脏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87例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ASC)、157例慢性乙型肝炎(CHB)、22例肝硬化(LC)和18例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测定HBV S基因序列以明确其基因型。结果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分别为26.1%和73.2%。在B型与C型中,ASC、CHB、LC和HCC的构成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15.09,P<0.001),C型与B型相比,C型发展致CHB和HCC所占百分比显著高于B型,分别为59.6%比43.2%,X2=10.87,P<0.001;和7.7%比1.4%,X2=7.41,P<0.001。而LC所占百分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基因型C型与B型相比,C型HBV感染易引起较重肝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肝损伤程度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和血清亚型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分布及其特点 被引量:131
14
作者 夏国良 Omana V Nainan +6 位作者 贾志远 刘洪斌 罗述斌 李荣成 曹慧霖 刘崇柏 HaroldS Margolis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48-351,共4页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Bvirus ,HBV)基因型和血清亚型的分布特点及其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湖南、广西、河南和河北 4省 (区 ) 2 5个县 (市 ) 2 80例慢性HBV携带者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和脱氧核糖核酸 (DNA)序列分...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Bvirus ,HBV)基因型和血清亚型的分布特点及其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湖南、广西、河南和河北 4省 (区 ) 2 5个县 (市 ) 2 80例慢性HBV携带者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和脱氧核糖核酸 (DNA)序列分析 ,确定HBV基因型和血清亚型。结果 HBV基因型B、C和D均有分布 ,分别占 2 9.3%、6 7.9%和 2 .9% ,其中B和C为优势基因型。adr、adw2、ayr、ayw1、ayw2和ayw3等 6种血清亚型均有分布 ,其中adr和adw2为优势血清亚型 ,分别占6 4.3%和 31.4%。基因型B与adw2血清亚型 ,基因型C与adr血清亚型有非常密切的基因相关性。 2 80例HBV携带者表面抗原基因序列每 10 0个核苷酸的平均置换频数为 2 .94。基因型B(adw2血清亚型 )毒株核苷酸置换频数为 5 .6 3(5 .48) ,而基因型C(adr血清亚型 )仅为 1.6 (1.5 1)。结论 HBV基因型和血清亚型的分布均有明显的地区性 ;基因型B及相对应的adw2血清亚型毒株的基因可变性明显高于基因型C及相应的adr血清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流行病学 分子 基因型 血清亚型
原文传递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及其与病毒复制的关系 被引量:143
15
作者 徐蓓 姚光弼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用抗S和抗前S1单抗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和健康人血清中的HBV前S1抗原,其结果和HBVDNA聚合酶链反应(PCR)、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的检测结... 用抗S和抗前S1单抗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和健康人血清中的HBV前S1抗原,其结果和HBVDNA聚合酶链反应(PCR)、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组中的检出率和相对滴度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P<0.01);在HBeAg阴性组中,抗-HBe阴性人群前S1抗原的检出率和相对滴度也显著高于抗-HBe阳性人群(P<0.01)。前S1抗原和HBVDNA检测结果的符合率达80%,两者检出率的相关系数r=0.9826(P<0.01)。结论:血清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的存在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DNA 病毒 病毒复制 病毒抗原
原文传递
前S1蛋白与病毒DNA和核心抗原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诊断的对比 被引量:132
16
作者 李琴 孙桂珍 +4 位作者 魏玉香 闵福援 丛玉隆 欧晓娟 王宝恩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34-136,共3页
目的 分析前S1(Pre-S1)蛋白在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复制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共104例,均经肝活组织检查证实。检测其Pre S1蛋白,HBV标志物与HBV DNA。结果 HBsAg、HBeAg、抗-HBc阳性者29例,HBV DNA与Pre-S... 目的 分析前S1(Pre-S1)蛋白在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复制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共104例,均经肝活组织检查证实。检测其Pre S1蛋白,HBV标志物与HBV DNA。结果 HBsAg、HBeAg、抗-HBc阳性者29例,HBV 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均达96.5%,这组患者存在病毒的高复制。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者65例,HBV 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81.5%和72.3%;HBsAg和抗-HBc阳性者8例,HBV 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87.5%、75.0%,说明部分HBeAg阴性而抗-HBe阳性/阴性的患者仍存在着病毒复制。以HBV DNA定量>103拷贝/ml为诊断标准,HBV DNA阳性患者HBeAg、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31.5%(28/89)、80.9%(72/89);两者与HBV DNA的总符合率分别为40.0%(42/104)、82.0%(85/104)。HBV DNA与HBeAg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x2=53.397,P<0.001);HBV DNA与Pre-S1蛋白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Pre-S1蛋白较HBeAg更敏感的反映了HBV复制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S1蛋白 病毒DNA 核心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复制 诊断 检测
原文传递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2
17
作者 王建设 朱启镕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08-310,共3页
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约有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是预防慢性HBV感染及相关肝细胞肝癌的有效手段[1],但现行的免疫措施用于阻断HBV母婴传播时,仍有免疫失败发生.研究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 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约有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是预防慢性HBV感染及相关肝细胞肝癌的有效手段[1],但现行的免疫措施用于阻断HBV母婴传播时,仍有免疫失败发生.研究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相关因素及机制进而制定相应对策是根除HBV流行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母婴传播 研究进展 免疫失败
原文传递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7
18
作者 朱启镕 吕晴 +4 位作者 顾新焕 段恕诚 徐华芳 张秀珍 董左叔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3-95,共3页
宫内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是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新生儿产前在宫内受HBV感染,提高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研究给予阻断措施和观察其效果。从3632名孕妇筛查出HBV无症状携带者204... 宫内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是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新生儿产前在宫内受HBV感染,提高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研究给予阻断措施和观察其效果。从3632名孕妇筛查出HBV无症状携带者204例,随机分为二组,即临产前3个月每月注射1次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每次200IU,和不注射者作对照。在孕妇分娩后和新生儿出生时分别抽外周血作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HBIG组和对照组所生新生儿的宫内感染率分别是5.7%和14.7%(X ̄2=4.58,P<0.05)。分娩后二组孕妇的HBsAg和HBeAg的阳性率无差异,但HBIG组HBsAg阳性滴度的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4.82,P<0.01)。提示产前多次肌注HBIG可减少携带HBV母亲所生新生儿宫内受HBV感染。这可能与产时减少母体外周血中的HBV有关。接受HBIG在分娩前后的随访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宫内感染 疫苗 母婴传播
原文传递
氧化苦参碱对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乙肝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0
19
作者 陈小松 王国俊 +2 位作者 蔡雄 余宏宇 胡以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46-748,F003,共3页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转基因小鼠ICR-TgN(HBVadr1.2)SMMU 为动物模型,运用ELISA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小鼠肝脏内乙肝抗原含量...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转基因小鼠ICR-TgN(HBVadr1.2)SMMU 为动物模型,运用ELISA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小鼠肝脏内乙肝抗原含量。结果:分别予氧化苦参碱100, 200, 300 m g/kg 腹腔注射,1次/d,30 d 后,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肝脏内HBsAg 和HBcAg 的含量较空白对照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均有明显的下降,且对两者作用一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氧化苦参碱200 m g/kg 作用10 d,20 d 时小鼠肝脏内HBsAg 和HBcAg 的含量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结论:氧化苦参碱能降低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肝脏内HBsAg 和HBcAg 的含量,有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转基因小鼠 乙型肝炎 HbSAG HbCAG
下载PDF
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研究 被引量:93
20
作者 姚光弼 朱玫 +4 位作者 王宇明 徐道振 谭德明 陈成伟 侯金林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91-895,共5页
目的以拉米夫定(LVD)为对照,评估恩替卡韦(ETV)治疗中国成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26个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的对照研究。519例核苷类初治的CHB患者,随机分为ETV组(0.5mg/d)258例和LVD组(100mg/d)261... 目的以拉米夫定(LVD)为对照,评估恩替卡韦(ETV)治疗中国成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26个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的对照研究。519例核苷类初治的CHB患者,随机分为ETV组(0.5mg/d)258例和LVD组(100mg/d)261例,用药时间至少52周。应用两种HBV定量法(bDNA和PCR)于12、24、36和48周检测血清病毒载量,每隔4周随访患者,记录不良事件和实验室异常的数据,以监测研究药物的安全性。结果ETV和LVD两组患者的基础人口学、临床和病毒学特征相似。经过48周的治疗,到达主要疗效终点者,ETV组为90%,LVD组仅69%(P<0.0001)。HBVDNA的载量(PCR定量),ETV组平均下降5.9lg拷贝/ml,LVD组平均下降4.3lg拷贝/ml,二者相差超过1.5lg拷贝/ml(P<0.0001)。用PCR法,ETV组中有76%的患者测不到病毒(<300拷贝/ml),而LVD组中仅为43%。ALT的复常,ETV组也优于LVD组,分别为90%和78%(P=0.0003)。两组患者HBeAg的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5%和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基本相似,分别为60%和56%,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3%和5%。在治疗期间,没有死亡病例。结论ETV治疗核苷类初治CHB患者,抑制病毒和改善肝脏生化功能方面均优于LVD,安全性与LVD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炎病毒 乙型 病毒载量 恩替卡韦 拉米夫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