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0年湖北省1-69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婷 刘聪 +2 位作者 郑莉 王雷 蔡昆 《中国疫苗和免疫》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 了解2020年湖北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血清流行率。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湖北省6个市8个社区1-69岁常住人口,采集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和乙肝核心抗... 目的 了解2020年湖北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血清流行率。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湖北省6个市8个社区1-69岁常住人口,采集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和乙肝核心抗体(HBcAb),分析血清流行率。结果 在4 588名调查对象中HBsAg、HBsAb、HBcAb总阳性率分别为3.60%、63.38%、29.88%。六个调查地区HBsAg、HBsAb阳性率分别在1.57%-5.02%、57.33%-74.04%之间(χ^(2)=13.32,P=0.021;χ^(2)=55.33,P=0.000);1-4岁、5-14岁、15-29岁、30-69岁人群HBsAg阳性率分别0.00%、0.12%、1.61%、6.18%(χ^(2)=102.89,P=0.000),HBsAb阳性率分别84.24%、60.10%、63.06%、60.51%(χ^(2)=101.71,P=0.000)。结论 2020年湖北省15岁以下儿童HBsAg携带率显著下降;建议加强成人乙肝防控健康教育,制定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血清流行率
原文传递
2018年浙江省健康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史雯 周洋 +4 位作者 袁辰 严睿 唐学雯 何寒青 邓璇 《疾病监测》 CAS 2020年第10期904-908,共5页
目的了解2018年浙江省健康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流行情况。方法按照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省11个市及义乌市常住人口(居住6个月及以上)家庭中0~59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2 ml进行乙肝相关抗原抗体检... 目的了解2018年浙江省健康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流行情况。方法按照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省11个市及义乌市常住人口(居住6个月及以上)家庭中0~59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2 ml进行乙肝相关抗原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4194人,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分别为4.58%(192/4194)和63.92%(2681/4194)。<5岁、0~14岁、15~29岁、30~59岁人群HBsAg阳性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χ~2=85.228,P<0.001),HBsAb阳性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χ~2=110.413,P<0.001)。调查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为63.02%(2643/4194),接种率随年龄的增长呈逐渐下降趋势(χ~2=2229.121,P<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乙肝疫苗接种史是影响成人HBsAg阳性率的主要因素,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OR=1.404,95%CI:1.014~1.944),乙肝疫苗接种史者HBsAg阳性率低于无乙肝疫苗接种史者(OR=0.548,95%CI:0.371~0.810)。结论浙江省儿童乙肝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但需提高成年人乙肝疫苗接种率,加强乙肝抗原抗体检测,以利于成年人乙肝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血清流行病学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表面抗体 健康人群
原文传递
乙肝患者血清HBsAg与HBsAb双阳性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朱锦宏 吴红 +1 位作者 王春苗 吴晓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8-640,644,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同时阳性罕见模式的病例,探讨其存在原因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微粒子酶免疫化学发光分析法(... 目的通过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同时阳性罕见模式的病例,探讨其存在原因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微粒子酶免疫化学发光分析法(MEIA)检测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HBV-M);采用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采用PCR-高分辨率熔解曲线(PCR-HRM)分析技术检测HBV基因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双变异nt1762A-T/nt1764G-A;比色法检测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15 600例乙肝患者中,HBsAg与HBsAb双阳性的检出率为2.3%,其阳性率在不同性别组及不同年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所有HBsAg与HBsAb双阳模式中,HBsAg、HBsAb、HBeAb、HB-cAb阳性模式比例最高,占57.9%;HBsAg与HBsAb双阳模式中HBeAg阳性组乙肝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高于HBeAg阴性组;而HBeAg阴性组BCP双变异nt1762A-T/nt1764G-A发生率较HBeAg阳性组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慢性乙肝患者HBsAg与HBsAb双阳检出率均高于无症状携带者、乙肝后肝硬化、重型乙肝及乙肝肝癌(P <0.05)。结论 HBsAg与HBsAb双阳性出现,并不预示乙肝病毒传染性减弱,而提示病毒基因有可能出现变异,临床有必要通过检测血清HBV DNA来确定患者体内病毒是否处于复制状态,为此部分HBsAg与HBsAb双阳性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一定临床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表面抗体
下载PDF
不同联合免疫策略对乙型肝炎病毒高载量孕妇所生婴儿抗-HBs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翠敏 韩国荣 +3 位作者 江红秀 阚乃颖 王艳 石金美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93-497,共5页
目的比较HBeAg阳性且HBVDNA高载量孕妇所生婴儿出生后应用不同剂量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及乙型肝炎疫苗(HBVac)联合免疫接种后的母婴阻断效果,新生儿抗-HBs水平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至2013年我院产前检查并足月分娩的H... 目的比较HBeAg阳性且HBVDNA高载量孕妇所生婴儿出生后应用不同剂量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及乙型肝炎疫苗(HBVac)联合免疫接种后的母婴阻断效果,新生儿抗-HBs水平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至2013年我院产前检查并足月分娩的HBeAg阳性且建卡及临产均HBVDNA〉1×106IU/ml孕妇所生婴儿118例,婴儿出生后抽血检查HBV标志物和HBVDNA定量,据产妇及家属意愿抽血后按注射HBIG及HBVac剂量的不同分为3组:A组:58例,予HBIG200IU及HBVac20ug肌肉注射;B组:35例,予HBIG200IU及HBVac10μg肌肉注射;c组:25例,予HBIG100IU及HBVac20μg肌肉注射,随访至7月龄。婴儿出生至7月龄的HBsAg、抗-HBs、HBeAg、HBVDNA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尸〈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除去5例官内感染婴儿,113例婴儿免疫接种后均产生抗-HBs。完成HBIG注射后,A、B、c三组1月龄婴儿时抗-HBs滴度分别为(263.56±50.98)mIU/ml、(231.06±74.07)mlU/ral和(99.23±29.82)mlU/ml,C组分别与A、B组比较,t值分别为15.01、8.41,尸值均〈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C三组7月龄时婴儿抗-HBs滴度分别为(788.10土281.96)mIU/ml、(428.39±347.48)mIU/ml和(708.44±315.69)mIU/ml,B组与A、C组比较,t值分别为5.45、3.19,尸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孕妇所生非宫内感染儿出生后应用HBIG及HBVac免疫接种能获得较好的免疫保护,应用HBIG200IU较100IU,HBVac20μg较10μg更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疫苗 乙型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原文传递
武汉地区2007年居民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亮 周敦金 +2 位作者 赵德峰 李保站 金小毛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8年第6期19-22,共4页
目的深入探讨武汉市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危险因素及流行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1~59岁3 202人并采集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样本的HBsAg和HBsAb。结果人群总阳性率为5.65%,其中农村地区1 287人,HBsA... 目的深入探讨武汉市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危险因素及流行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1~59岁3 202人并采集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样本的HBsAg和HBsAb。结果人群总阳性率为5.65%,其中农村地区1 287人,HBsAg阳性率为6.61%(85人),中心城区1 915人,HBsAg阳性率为5.01%(96人)(χ2=3.66,P(0.05);乙肝疫苗接种对HBsAg阳性率和HBsAb阳性率有显著影响。人群HBsAb总阳性率为60.63%,15岁以下者与15岁以上人群中HBsAb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8.75,P(0.05)。结论人群HBsAg阳性率有明显城乡差异。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途径。武汉市实施的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在控制乙肝流行,降低HBsAg阳性率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 流行病学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下载PDF
2015—2018年湖北省全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水平监测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骆金俊 王四全 +1 位作者 王雷 赵明江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了解湖北省全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免疫水平,为制定乙肝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5—2018年选取湖北省8个市(15个县、45个社区)开展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 目的了解湖北省全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免疫水平,为制定乙肝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5—2018年选取湖北省8个市(15个县、45个社区)开展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水平监测。结果湖北省全人群HBsAg携带率为2.67%、HBsAb阳性率为66.08%;HBsAg携带率和HBsAb阳性率在地区(HBsAg:χ^2=60.430,P=0.000;HBsAb:χ^2=215.599,P=0.000)、年龄(HBsAg:χ^2=109.341,P=0.000;HBsAb:χ^2=265.578,P=0.000)、职业(HBsAg:χ^2=70.919,P=0.000;HBsAb:χ^2=480.782,P=0.000)、免疫史(HBsAg:χ^2=36.725,P=0.000;HBsAb:χ^2=27.653,P=0.000)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岁以上(≥5.64%)、工人(7.59%)、农民(5.99%)和服务人员(5.45%)人群HBsAg携带率偏高,7~14岁(57.06%)、农民(58.98%)、学生(60.71%)和工人(60.76%)HBsAb阳性率偏低。结论湖北省乙肝防控取得一定成绩,但仍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重点人群(20岁以上、工人、农民、服务人员和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开展补充免疫等,有利于降低乙肝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表面抗体 免疫水平 监测
原文传递
HBV感染的E抗原阳性的免疫耐受期患者产后母乳喂养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高翔 王明 +5 位作者 朱云霞 边茜 张华 孟君 邹怀宾 段钟平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391-394,共4页
目的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中,很多医生和患者对于母乳喂养仍有疑虑,评价孕期采用核苷类似物进行母婴阻断的HBeAg阳性的免疫耐受期患者,产后停药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2015年12月1日至2017年5月1日,共纳入患者415例,母乳喂养组220例... 目的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中,很多医生和患者对于母乳喂养仍有疑虑,评价孕期采用核苷类似物进行母婴阻断的HBeAg阳性的免疫耐受期患者,产后停药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2015年12月1日至2017年5月1日,共纳入患者415例,母乳喂养组220例,人工喂养组195例。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研究,对于HBeAg阳性,HBV-DNA〉2*10E+5 IU/ml的患者,孕24~28周开始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产后常规进行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主被动联合免疫。孕期无肝功能异常者,停药产后自愿母乳喂养,对照组为人工喂养组,随访至7月龄。主要观察指标为:产妇肝功能异常的比率、和抗-HBs的滴度;次要观察指标为:母亲产后6周的HBV-DNA载量和新生儿HBsAg的阳性率。结果产后停药后6个月内,两组患者肝功能异常比例分别为:母乳喂养组29 /220,人工喂养组30/1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1),两组患者产后继续抗病毒的比例母乳喂养20 /200,人工喂养组25/1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3)。两组患者7月龄婴儿时抗-HBs滴度分别为747.62±374.08 mlU/ml和709.76±374.32 mlU/ml,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1月龄和7月龄新生儿HBsAg阳性率无明显差异。母乳喂养组患者HBV-DNA平均值为(1.17±1.82)E+8IU/ml,高于人工喂养组患者的HBV-DNA平均值:(1.12±0.39)E+8IU/ml。结论HBeAg阳性的HBV感染的免疫耐受期患者,产后停药进行母乳喂养,母亲肝功能异常比例和7月龄婴儿抗-HBs抗体滴度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母乳喂养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产后肝功能异常
原文传递
3022例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林小碧 王小梅 +6 位作者 留佩宁 张颖 王亦文 陈克 叶祎 陈伊莉 周永海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36-538,共3页
目的观察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情况。方法对2009~2011年3022例在门诊行健康体检的儿童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乙肝血清学检测,分析HBsAb阳性率。结果 HBsAb阳性率随年龄增高而降低(P<0.01)。男、女HBsAb总体阳性率比较差... 目的观察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情况。方法对2009~2011年3022例在门诊行健康体检的儿童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乙肝血清学检测,分析HBsAb阳性率。结果 HBsAb阳性率随年龄增高而降低(P<0.01)。男、女HBsAb总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1岁~组男孩HBsAb阳性率低于女孩(P<0.01),而3~<4岁组男孩HBsAb阳性率高于女孩(P<0.01)。男孩组中HBsAb阳性率随年龄增高而降低,2岁~组男孩HBsAb阳性率低于1岁~组(P<0.01);女孩组中HBsAb阳性率亦随年龄增高而降低,且各年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HBsAb阳性率随儿童年龄增高而降低,且低龄儿童是感染乙型肝炎的高危人群,需要加强乙肝血清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阳性率 儿童
原文传递
HBsAg阳性产妇乙肝感染状况及新生儿血清中HBsAg和HBsAb水平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卢小娟 罗秋平 +3 位作者 汪红艳 汪俊 高婧 孟伟伟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879-881,共3页
目的探究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的乙肝感染状况及新生儿血清中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水平变化,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产检的456例HBsAg阳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究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的乙肝感染状况及新生儿血清中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水平变化,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产检的456例HBsAg阳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HBsAg阳性产妇的乙肝感染情况及母婴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播率,比较不同血清学模式、不同HBV DNA载量产妇新生儿的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水平。结果所有HBsAg阳性产妇均为HBV阳性;456例产妇分娩的新生儿中有89例为HBsAg阳性,母婴垂直传播率为19.52%;不同血清学模式产妇新生儿脐带血的HBV DNA载量水平以及HBV DNA阳性率、HBsAg阳性率和HBsAb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NDA载量越高的孕产妇,其新生儿脐带血的HBV DNA载量水平以及HBV DNA阳性率、HBsAg阳性率越高,HBsAb阳性率越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sAg阳性产妇的HBV母婴传播率极高,新生儿的血清HBsAg、HBsAb水平存在异常表达,HBV-DNA载量水平以及血清学模式是影响HBV母婴传播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载量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表面抗体 母婴传播
下载PDF
溶胶-凝胶非标记免疫传感器检测乙肝表面抗原 被引量:5
10
作者 孟辉 徐健君 +2 位作者 梁汝萍 邹小勇 蔡沛祥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011-1015,共5页
采用溶胶 凝胶 (sol gel)技术包埋乙肝表面抗体 (HBsAb) ,涂布于金盘电极表面 ,构成sol gel HBsAb/Au非标记免疫传感器 ,用于检测人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 (HBsAg)。该传感器对HBsAg的电位响应遵循Nernst方程 ,在 1~ 330 μg/L浓度范围... 采用溶胶 凝胶 (sol gel)技术包埋乙肝表面抗体 (HBsAb) ,涂布于金盘电极表面 ,构成sol gel HBsAb/Au非标记免疫传感器 ,用于检测人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 (HBsAg)。该传感器对HBsAg的电位响应遵循Nernst方程 ,在 1~ 330 μg/L浓度范围内 ,传感器的电位响应值ΔE与HBsAg浓度C的对数呈线性关系 ,线性回归方程为ΔE =1 8.1 7+79.84lgC。响应时间为 3min。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等对测定无明显影响。对于HBsAg阴性血清 ,电位响应值ΔE <30mV ,而对于阳性血清则ΔE >30mV ,据此 ,作为临床判别的依据。对1 0 0例临床血清分别用传感器和酶联免疫法 (ELISA)进行双盲检验 ,两法的符合率为 8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 溶胶-凝胶法 非标记免疫传感器 临床诊断 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江西省两个地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玉芹 伍凤云 +3 位作者 廖征 万晓萍 谢玉庆 谭楚生 《中国疫苗和免疫》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3-86,101,共5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乙肝疫苗(HepB)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后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6月-2019年1月在江西省两个区县选择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实施首剂HepB(He...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乙肝疫苗(HepB)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后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6月-2019年1月在江西省两个区县选择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实施首剂HepB(HepB1)和HBIG联合免疫以及HepB全程免疫,全程免疫后1-2个月检测血清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分析HBsAg阳性率和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2281名,HepB1、HepB1联合HBIG、HepB全程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9.43%、94.83%、30.47%;全程免疫后HBsAg阳性率为0.61%,HBsAb阳性率为98.47%;乙肝e抗原(HBeAg)同时阳性、阴性母亲的婴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2.08%、0.12%(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0)。结论HepB和HBIG联合免疫可有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需探讨HBsAg和HBeAg同时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预防接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e抗原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母婴传播 阻断
原文传递
电化学发光免疫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比较 被引量:9
12
作者 周天天 白甲怡 +2 位作者 王锐泽 张孟利 胡伟军 《中国疫苗和免疫》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1-633,642,共4页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试验(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体(HBsAb)的一致率。方法收集陕西省2个县2018年乙肝研究项目2-61岁人群剩余血清,采用ECLIA和ELISA检测HBsAb,分析两种检测结果一致率。结果共检测...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试验(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体(HBsAb)的一致率。方法收集陕西省2个县2018年乙肝研究项目2-61岁人群剩余血清,采用ECLIA和ELISA检测HBsAb,分析两种检测结果一致率。结果共检测668例研究对象血清标本,ECLIA和ELISA检测HBsAb均阳性496例、均阴性127例,一致率为93.26%(Kappa=0.807);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9.64%(532例)、75.60%(505例)(χ^(2)=440.94,P=0.000)。ECLIA检测HBsAb浓度为2-49IU/L、<2IU/L或≥100IU/L时,ELISA与ECLIA的结果一致率分别为83.33%、≥97.87%。在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30-45d、1-3年、4-6年、7-10年、>10年的标本中,两种检测的结果一致率分别为98.60%、85.71%、85.19%、93.65%、91.80%。结论 ECLIA和ELISA检测血清HBsAb的结果相似,ECLIA检测敏感性高于ELI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电化学发光免疫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阳性率 一致率
原文传递
血清乙肝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共阳性感染者特点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钱福初 邹伟华 +1 位作者 王翔 陈瑜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815-81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HBsAb)同时阳性乙肝感染者乙肝标志物的常见模式及其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特点。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方法(CMIA)筛选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共阳性的标本,同时检测其它乙肝标志物...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HBsAb)同时阳性乙肝感染者乙肝标志物的常见模式及其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特点。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方法(CMIA)筛选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共阳性的标本,同时检测其它乙肝标志物、肝功能、病毒载量等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12697例患者中检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678例,其中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同时阳性有74例,占4.41%(74/1678)。其中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为"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有56例,占75.67%;检测结果为"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有12例,占16.21%;其它模式占8.12%。前S1抗原阳性5例,占6.76%;HBV-DNA阳性有39例,占52.7%;不同抗体水平间DNA载量、肝功能指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且抗体水平与病毒载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同时阳性感染者在乙肝感染者中有一定比例,且抗体出现并不一定能完全有效清除表面抗原,病毒DNA往往存在持续复制,其治疗随访值得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特点
原文传递
乙肝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双阳性慢性乙肝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预后 被引量:8
14
作者 梁慧筠 梁敏锋 裘宇容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751-755,共5页
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HBsAb)双阳性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预后。方法统计2017年1月-2020年7月在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就诊的乙肝病毒感染患者10076例,并持续记录其中305例HBsAg和HBsAb双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及... 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HBsAb)双阳性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预后。方法统计2017年1月-2020年7月在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就诊的乙肝病毒感染患者10076例,并持续记录其中305例HBsAg和HBsAb双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预后。结果HBsAg和HBsAb双阳性发生率在乙肝感染患者中占3.00%。在305例HBsAg和HBsAb双阳性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38∶1,年龄中位数47(36~62)岁。HBsAg、HBsAb、乙肝e抗原(HBeAg)及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模式占43.93%(134/305),HBsAg、HBsAb、乙肝e抗体(HBeAb)、HBcAb阳性模式占42.95%(131/3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异常率为41.64%,HBV DNA阳性率为54.43%,甲胎蛋白(AFP)异常率为19.02%。HBsAg和HBsAb双阳性患者以低浓度HBsAb(10.00~99.99 mIU/mL)为主,占83.93%(256/305)。至随访结束,305例HBsAg和HBsAb双阳性患者中68例(22.30%)诊断为严重肝病,其中33例(10.82%)为肝癌,30例(9.84%)为肝硬化,5例(1.64%)为肝衰竭。根据HBsAg和HBsAb双阳性患者是否发生严重肝病,分为严重肝病组(n=68)和普通肝病组(n=237)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HBsAg、HBsAb、HBeAb定量值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肝病组中男性,AST、ALT、AFP异常,HBV DNA载量≥104IU/mL的发生率高于普通肝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HBsAg和HBsAb双阳性患者发生严重肝病比例高,此血清学模式可能提示疾病的预后转归不良,临床应重视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表面抗体
原文传递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发生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莉 邱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7期23-26,30,共5页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指用高灵敏度的核酸检测可在HBsAg阴性感染者肝组织中检测到HBV DNA。本文介绍了OBI形成的基因分子机制:s、p、x和c基因的开放阅读框突变、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突变;基因调控序列突变影响转录过程及转录...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指用高灵敏度的核酸检测可在HBsAg阴性感染者肝组织中检测到HBV DNA。本文介绍了OBI形成的基因分子机制:s、p、x和c基因的开放阅读框突变、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突变;基因调控序列突变影响转录过程及转录后调控;表观遗传调控。目前OBI个体HBV复制、基因表达过程中的表观遗传调控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前景广阔。此外,本文对欧洲、南非、东南亚以及中国献血者OBI形成的基因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了梳理和汇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表面抗体 基因分子机制 表观遗传调控 献血者
下载PDF
探究不同免疫检验法对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检验的效果 被引量:6
16
作者 郜燕 栾和伟 +1 位作者 田园 曹霞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血清标志物检验中不同免疫检验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句容市人民医院2020年3月—2022年4月收治的207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者均采集5 mL空腹静脉血,均采用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血清标志物检验中不同免疫检验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句容市人民医院2020年3月—2022年4月收治的207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者均采集5 mL空腹静脉血,均采用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标志物,对比不同免疫检验法对血清标志物检验阳性率,分析不同免疫检验法对乙肝病毒感染诊断准确度、误诊率及漏诊率,并对比不同免疫检验法的检验成本。结果化学发光法的HBeAb、HBeAg、HBcAb、HBsAb阳性率(18.84%、27.05%、60.39%、20.77%)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16.91%、15.46%、57.97%、1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138、77.383、7.149、110.535,P<0.05);酶联免疫吸附法的检验成本为(30.59±2.46)元,低于化学发光法(113.29±2.98)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367,P<0.05);化学发光法的误诊率、漏诊率低于酶联免疫吸附法,诊断准确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02、38.776、26.886,P<0.05)。结论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比较,化学发光法用于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血清标志物检验可促进诊断准确度提高,以指导临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验法 乙肝病毒感染 血清标志物 检验效果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表面抗体
下载PDF
HBV DNA检测在血清HBsAg与HBsAb共存模式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伟平 殷明刚 阮艳秋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7期136-139,共4页
目的检测HBsAg与HBsAb共存模式血清中HBV DNA的拷贝数,探讨其在相应患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统计HBsAg与HbsAb双阳性的血清学模式分布;荧光定量PCR检测HBsAg与HBsAb共存模式标本的HBV DNA病毒载量;在96... 目的检测HBsAg与HBsAb共存模式血清中HBV DNA的拷贝数,探讨其在相应患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统计HBsAg与HbsAb双阳性的血清学模式分布;荧光定量PCR检测HBsAg与HBsAb共存模式标本的HBV DNA病毒载量;在96例共存模式中,按S/CO比值高低将其分为A、B、C、D 4组,计算各组的HBV DNA阳性率。结果在所有HBsAg与HBsAb共存模式中,HBsAg、HBsAb、HBeAg、HBcAb阳性模式比例最高,为53.1%(51/96);HBsAg、HB-sAb、HBeAb、HBcAb阳性模式所占比例为35.4%(34/96)。HBeAg阳性组的HBV DNA阳性率为86%;HBeAg阴性组HBV DNA阳性率为53.1%,两组差异显著(P<0.05)。HBV DNA阳性样本中,HBeAg阳性组的平均病毒载量对数值高于HBeAg阴性组(5.08±1.12/ml vs 4.43±1.15/ml,P<0.05)。在共存模式中,以C组(HBsAg≥2,HBsAb 1.0~1.9)HBV DNA阳性率最高,达61.5%(59/96),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对于HBsAg与HBsAb共存模式的血清样品,可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 DNA来确定体内病毒是否处于复制状态和载量高低,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改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表面抗体 乙肝病毒DNA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四川省2018年健康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水平调查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庆 陈筱纯 +3 位作者 童文彬 刘宇 包莹 漆琪 《中国疫苗和免疫》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4-527,共4页
目的评价四川省2018年健康人群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体(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body,HBsAb)水平。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四川省9个县区随机抽取7个年龄组的健康人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BsAb,分析HBsAb阳性率... 目的评价四川省2018年健康人群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体(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body,HBsAb)水平。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四川省9个县区随机抽取7个年龄组的健康人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BsAb,分析HBsAb阳性率。结果调查人群HBsAb总阳性率为69.33%(1318/1901);9个监测地区阳性率在60.75%-82.38%之间(χ^2=38.52,P<0.01);各年龄组阳性率在46.58%(7-14岁组)-98.05%(<1岁组)之间(χ^2=247.58,P<0.01)。在1-14岁人群中,有、无或不详乙肝疫苗(HepB)免疫史人群的HBsAb阳性率分别为65.93%、47.50%(x2=15.79,P<0.01)。结论四川省2018年健康人群HBsAb总阳性率较高,需加强薄弱地区或重点人群的HepB接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健康人群
原文传递
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家级乙肝监测县1~2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水平调查 被引量:6
19
作者 关静 符文慧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CAS 2018年第2期60-64,共5页
目的掌握新疆1~29岁人群乙肝流行状况,了解乙肝表面抗体水平情况,评价乙肝防控效果。方法采用分层二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新疆5个国家级乙肝监测县抽取1~29岁人群918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 Ag)和表面抗体(H... 目的掌握新疆1~29岁人群乙肝流行状况,了解乙肝表面抗体水平情况,评价乙肝防控效果。方法采用分层二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新疆5个国家级乙肝监测县抽取1~29岁人群918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 Ag)和表面抗体(HBs Ab)检测。结果新疆1~29岁人群HBs Ag阳性率为2.94%,HBs Ab阳性率为55.56%。南疆地区HBs Ag阳性率较高,HBs Ab阳性率较低。HBs Ag阳性率城市为0.62%,农村为4.20%,农村高于城市;HBs Ab阳性率城市为74.61%,农村为45.21%,城市高于农村。1~15岁组HBs Ag阳性率相对较低(1.38%);26~29岁组HBs Ab阳性率相对较低(39.58%)。男性HBs Ag阳性率2.86%,女性3.02%;男性HBs Ab阳性率56.39%,女性54.74%。维吾尔族HBs Ag阳性率为3.80%,高于平均水平(2.94%);维吾尔族和其他民族的HBs Ab阳性率(44.85%和48.24%)均低于平均水平(55.56%)。结论新疆乙肝防控效果显著,1~15岁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出生人群HBs Ag阳性率已明显降低,应进一步加强南疆地区、农村地区和维吾尔族人群的乙肝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 表面抗原 表面抗体
原文传递
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与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检测乙肝五项相关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雪峰 周明莉 +1 位作者 杨慧 张浩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34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与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检测乙肝五项的相关性。方法将2016年2月—2018年4月我院检验科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阳性血清标本158份进行研究,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与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检测乙肝五项的相关性。方法将2016年2月—2018年4月我院检验科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阳性血清标本158份进行研究,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乙肝e抗体(HBeAb)乙肝五项,判定各项阳性组合患者所占比例及大三阳、小三阳、HBeAg阳性和HBeAb阳性患者HBV-DNA病毒载量分布。结果 HBsAg、HBcAb、HBeAb(小三阳)和HBsAg、HBcAb、HBeAg(大三阳)患者比例分别为43.04%、37.34%,显著高于其它阳性组患者(P<0.05)。大三阳组和小三阳组HBV-DNA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BeAg阳性组和HBeAb阳性组HBV-DNA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和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检测乙肝五项在乙肝患者中有较高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 化学发光酶免疫法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E抗原 乙肝表面抗体 乙肝核心抗体 乙肝e抗体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