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 1 as a potential prognostic biomarker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被引量:5
1
作者 Hung-Wen Tsai Chung-Liang Ho +12 位作者 Shu-Wen Cheng Yih-Jyh Lin Chou-Cheng Chen Pin-Nan Cheng Chia-Jui Yen Ting-Tsung Chang Po-Min Chiang Shih-Huang Chan Cheng-Hsun Ho Shu-Hui Chen Yi-Wen Wang Nan-Haw Chow Jou-Chun Li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10期1152-1166,共15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 1(PGRMC1) and PGRMC2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METHODS We performe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to evaluate ... AIM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 1(PGRMC1) and PGRMC2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METHODS We performe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to evaluate the estrogen receptor(ER), progesterone receptor(PR), PGRMC1, and PGRMC2 in a clinical cohort consisting of 89 paired HCC and non-tumor liver samples. We also analyzed HCC data(n = 373) from 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 We correlated the expression status of PGRMC1 and PGRMC2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indicators and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the HCC patients. We knocked down or overexpressed PGRMC1 in HCC cell lines to evaluate its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HCC cell proliferation, differentiation, migration, and invasion. RESULTS We found that few HCC cases expressed ER(5.6%) and PR(4.5%). In contrast, most HCC cases expressed PGRMC1(89.9%) and PGRMC2(100%). PGRMC1 and PGRMC2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lower expression in tumor tissue than in non-tumor tissue(P < 0.001). Lower PGRMC1 expression in HCC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higher serum alpha-fetoprotein expression(P = 0.004), poorer tumor differentiation(P = 0.045) and liver capsule penetration(P = 0.038). Low PGRMC1 expression wa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for worse disease-free survival(P = 0.002, HR = 2.384,CI: 1.377-4.128) in our cases, as well as in the TCGA cohort(P < 0.001, HR = 2.857, CI: 1.781-4.584). The expression of PGRMC2 did not relate to patient outcome. PGRMC1 knockdown promoted a poorly differentiated phenotype and proliferation of HCC cells in vitro, while PGRMC1 overexpression caused the opposite effects.CONCLUSION PGRMC1 is a non-classical hormonal receptor that negatively regulates hepatocarcinogenesis. PGRMC1 down-regul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progression of HCC and is a poor prognostic indica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 1 HORMONAL RECEPTOR proliferatio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ognosis
下载PDF
术中超声诊断右肝癌伴右肝静脉、下腔静脉栓子1例
2
作者 苟泽辉 于波洋 +1 位作者 卢强 彭玉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8期2751-2753,共3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容易出现肝内血管的癌栓,癌栓累及下腔静脉的较少.一旦出现则情况危急,需要明确诊断,妥善处理.本例患者术前经腹部超声甚至是增强CT均漏诊下腔静脉栓子.术中超声(intraoperative ultrasonography...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容易出现肝内血管的癌栓,癌栓累及下腔静脉的较少.一旦出现则情况危急,需要明确诊断,妥善处理.本例患者术前经腹部超声甚至是增强CT均漏诊下腔静脉栓子.术中超声(intraoperative ultrasonography,IOUS)发现并准确定位栓子.该患者进行了两次取栓术,也进行了两次IOUS检查,第一次取栓后进行了IOUS检查,发现仍然残留有栓子.又进行了第二次取栓,IOUS复查见栓子已取干净.IOUS目前在临床中并未广泛开展.IOUS对肝癌中可能出现的小癌栓、一些小的转移灶和血管的栓塞均有很高的敏感性,而这些征象经腹部超声或其他影像学检查可能无法发现.IOUS对下腔静脉癌栓的清除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IOUS作为一种方便、有效的检查手段,若有条件,在肝脏肿瘤手术中应该更广泛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超声 肝癌 下腔静脉 癌栓
下载PDF
小半夏加茯苓醇提物对HepG2、BGC823线粒体凋亡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贾亚玲 何前松 +3 位作者 冯泳 闫文娟 陈丽丽 罗俊刚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6-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小半夏加茯苓醇提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胃腺癌细胞BGC823增殖抑制作用及线粒体凋亡途径的影响。方法运用CCK-8法检测HepG2、BGC823的增殖抑制情况,计算生长抑制率及半数抑制浓度;运用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epG2、... 目的探讨小半夏加茯苓醇提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胃腺癌细胞BGC823增殖抑制作用及线粒体凋亡途径的影响。方法运用CCK-8法检测HepG2、BGC823的增殖抑制情况,计算生长抑制率及半数抑制浓度;运用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epG2、BGC823的线粒体跨膜电位和bax、cjun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小半夏加茯苓醇提物对HepG2、BGC823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其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781.50±13.00)μg/mL和(560.05±10.06)μg/mL;与空白对照组比,试验组HepG2的荧光强度升高(P<0.05),试验组BGC823的荧光强度显著升高(P<0.01);HepG2、BGC823试验组的bax、cju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小半夏加茯苓醇提物诱导HepG2、BGC823凋亡的机制可能与激活线粒体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属 茯苓 肝肿瘤 胃肿瘤 小半夏加茯苓醇提物 肝癌细胞HepG2 胃腺癌细胞BGC823 线粒体凋亡途径
下载PDF
肝细胞癌组织中DNA损伤修复基因APE1表达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沁宏 肖华亮 +4 位作者 李增鹏 仲召阳 何怡 卿毅 王东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8-511,共4页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Apel),又称氧化还原因子(redox fac—tor-1,Ref-1)在肝细胞性肝癌(HCC)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正常肝组织10例、...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Apel),又称氧化还原因子(redox fac—tor-1,Ref-1)在肝细胞性肝癌(HCC)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正常肝组织10例、结节性肝硬化组织40例和HCC103例组织中Ape1表达情况. 结果:在HCC组织中Ape1在细胞核、细胞质均可表达, 其中细胞核/细胞质联合表达(49.5%)显著高于结节性肝硬化组(20%)和正常对照组(0%)(P<0.01).Apel细胞核和细胞质阳性分度在正常组、肝硬化组、HCC组之间依次增高,并与HCC组织学分级有密切关系(P<0.01或0.05). 结论:癌细胞过度表达Ape1蛋白可作为判断肝癌组织学分级的有用指标之一.Ape1基因在HC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C 表达 肝硬化 结节性 肝细胞癌组织 DNA损伤修复 APE 细胞核 细胞质 E1基因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肝癌SMMC-7721细胞COX-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徐俊丽 和水祥 +4 位作者 陈静宏 符寒 赵刚 王艳丽 任牡丹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1352-1356,共5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肝癌SMMC-7721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肝癌SMMC-7721细胞株,经丹参酮ⅡA(终浓度0.5 mg/L)作用后,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免...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肝癌SMMC-7721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肝癌SMMC-7721细胞株,经丹参酮ⅡA(终浓度0.5 mg/L)作用后,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SABC法检测COX-2蛋白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丹参酮ⅡA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以0.5 mg/L作用终浓度抑制作用最明显,其48 h的抑制率为 69.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电镜下观察,丹参酮ⅡA作用后肝癌细胞表现为细胞皱缩、核染色质浓缩、核碎裂以及凋亡小体形成等凋亡特征性的形态改变.5 mg/ L丹参酮ⅡA作用后,随时间的延长,凋亡率逐渐升高,48 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24,48, 72 h凋亡率分别为7.45%±0.33%、6.59%± 0.45%、4.78%±1.05%),与对照组比较,各处理组都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丹参酮作用组肝癌细胞COX-2表达明显减少,其培养液中 PGE2的产生量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丹参酮ⅡA可能是通过下调COX-2 mRNA的表达水平发挥其对肝癌细胞生长抑制及促进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环氧合酶-2 肝癌细胞 凋亡
下载PDF
活体肝移植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1
6
作者 夏强 沙朦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9-42,共4页
在全世界肝移植等待者数量不断增加情况下,开展活体肝移植能相对缓解供肝数量不足,扩大肝移植供肝池。与经典肝移植比较,活体肝移植手术操作更加复杂和要求更加精细,许多问题亟需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笔者回顾性分析相关研究成果,结合自... 在全世界肝移植等待者数量不断增加情况下,开展活体肝移植能相对缓解供肝数量不足,扩大肝移植供肝池。与经典肝移植比较,活体肝移植手术操作更加复杂和要求更加精细,许多问题亟需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笔者回顾性分析相关研究成果,结合自身临床实践,针对活体肝移植供者筛选与评估、供肝选择、手术革新和肝癌治疗进行讨论,从而为缓解供肝短缺、改善受者预后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外科 肝移植 活体 供者筛选 肝癌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替吉奥与沙利度胺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呈 陈昌南 +7 位作者 林云笑 苏铭俊 李志建 潘岐作 梁炳钊 陈婵娟 容庭杰 谢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17期2475-2478,共4页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单用或联合替吉奥与沙利度胺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8月-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无法手术切除的中晚期HCC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TACE联合替吉奥与沙利度胺口服,...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单用或联合替吉奥与沙利度胺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8月-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无法手术切除的中晚期HCC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TACE联合替吉奥与沙利度胺口服,对照组仅行TACE治疗。比较两组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67.5%,对照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疾病控制率92.5%,对照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组1年生存率80.0%,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治疗组2年生存率42.5%,对照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不良反应轻微,主要为恶心呕吐、便秘和骨髓抑制,为I、II级,对症治疗可缓解,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与沙利度胺联合TACE术对中晚期HCC有一定的治疗价值,值得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栓塞化疗 替吉奥 沙利度胺 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肝癌细胞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郑乔丹 吴文苑 陈月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0期2907-2912,共6页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与肿瘤的关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既往的研究表明,巨噬细胞是肿瘤发生和转移过程中的双刃剑,巨噬细胞除了抗肿瘤作用外,还可通过血管形成、细胞外基质降解和重构、增强肿瘤细胞的移...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与肿瘤的关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既往的研究表明,巨噬细胞是肿瘤发生和转移过程中的双刃剑,巨噬细胞除了抗肿瘤作用外,还可通过血管形成、细胞外基质降解和重构、增强肿瘤细胞的移动性等机制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将从TAM的招募、炎症、血管生成以及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s,EMT)等方面对TAM在肝细胞肝癌的发生、肝癌细胞的转移和浸润的等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探讨临床肝细胞癌诊断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肝癌 癌症进展
下载PDF
胃肝样腺癌:一种易误诊为原发性肝癌的特殊类型的胃腺癌 被引量:4
9
作者 任为正 苏茂生 +3 位作者 杜晓霞 赵莉 顾万清 吴小忠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00-502,共3页
胃肝样腺癌(GHA)是一种罕见但重要的胃腺癌亚型。其特征是血清AFP升高,早期发生淋巴结、肝脏转移,预后差。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常常以肝占位为首发症状,加之临床特征、病理的相似性,极易误诊为肝细胞癌。在原发性肝癌高发地... 胃肝样腺癌(GHA)是一种罕见但重要的胃腺癌亚型。其特征是血清AFP升高,早期发生淋巴结、肝脏转移,预后差。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常常以肝占位为首发症状,加之临床特征、病理的相似性,极易误诊为肝细胞癌。在原发性肝癌高发地区准确术前诊断GHA尤为困难。研究GHA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对疾病的早期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GHA的诊疗现状与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肝样腺癌 肝细胞癌 鉴别诊断 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8在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动物肝细胞癌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三强 崔旭红 +2 位作者 蒙宏叶 马曌 韩红梅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05-1107,共3页
目的研究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的小鼠肝细胞癌(HCC)过程中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8(ADAM8)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健康雄性BALB/c小鼠7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小鼠每日喂予30μg·m L-1DEN,连续诱癌24周。在诱癌后4,8,12,16,2... 目的研究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的小鼠肝细胞癌(HCC)过程中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8(ADAM8)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健康雄性BALB/c小鼠7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小鼠每日喂予30μg·m L-1DEN,连续诱癌24周。在诱癌后4,8,12,16,20和24周,分别处死10只小鼠,取肝脏,分为2份,一份用HE染色法检测肝癌的发生情况,另一份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小鼠肝脏ADAM8蛋白的表达情况。对正常小鼠处理方法相同。结果 DEN诱导小鼠肝细胞癌24周诱癌成功,ADAM8在小鼠诱癌过程中表达量逐渐增加,在诱癌后24周表达量达到最高值。结论 ADAM8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表达呈显著变化,对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可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基亚硝胺 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8 肝细胞癌 表达分析
原文传递
Current status of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contrast agents for liv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被引量:3
11
作者 Yi-Xiang J W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47期13400-13402,共3页
Five types of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SPIO),i.e. Ferumoxides (Feridex? Ⅳ, Berlex Laboratories),Fe r u c a r b o t ra n ( Re s ov i s t?, B aye r H e a l t h c a re ) ,Ferumoxtran-10 (AMI-227 or Code-72... Five types of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SPIO),i.e. Ferumoxides (Feridex? Ⅳ, Berlex Laboratories),Fe r u c a r b o t ra n ( Re s ov i s t?, B aye r H e a l t h c a re ) ,Ferumoxtran-10 (AMI-227 or Code-7227, Combidex?, AMAG Pharma; Sinerem?, Guerbet), NC100150(Clariscan?, Nycomed,) and (VSOP C184, Ferropharm)have been designed and clinically tested as magneticresonance contrast agents. However, until nowResovist? is current available in only a few countries.The other four agents have been stopped for furtherdevelopment or withdrawn from the market. AnotherSPIO agent Ferumoxytol (Feraheme) is approved forthe treatment of iron deficiency in adult chronic kidneydisease patients. Ferumoxytol is comprised of ironoxide particles surrounded by a carbohydrate coat, andit is being explored as a potential imaging approach forevaluating lymph nodes and certain liver tum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LIVER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esovist GD-EOB-DTPA Primovist Eovist
下载PDF
经皮门脉射频消融导管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伴Ⅲ型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2
作者 梁军 葛乃健 +2 位作者 过欣来 杨永康 唐庆贺 《肝胆外科杂志》 2020年第5期345-348,共4页
目的观察采用血管内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Ⅲ型门静脉癌栓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2例肝癌合并Ⅲ型门静脉癌栓并出现血流阻塞的患者,结合B型超声... 目的观察采用血管内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Ⅲ型门静脉癌栓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2例肝癌合并Ⅲ型门静脉癌栓并出现血流阻塞的患者,结合B型超声及DSA引导,将新型血管内RFA导管导引至门静脉癌栓处消融治疗,续贯行肝肿瘤TACE术。评价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改变、门静脉通畅及癌栓消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如穿刺道出血、血管穿孔胆汁瘘并发感染、肝脓肿腹腔出血等并发症,RFA后直接门静脉造影显示局部门静脉再通;4周后复查肝功能、血常规无明显变化,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原堵塞门静脉有血流通过部分患者CT检查见门静脉癌栓缩小或消失。结论经皮门脉射频消融导管消融门脉癌栓结合TACE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射频消融 经皮肝穿刺门静脉造影术 门静脉癌栓 肝细胞癌
下载PDF
组蛋白共价修饰在肝脏疾病发生与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孔德松 张峰 +1 位作者 邱萍 郑仕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5-618,共4页
组蛋白共价修饰通过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等多种形式,影响基因的转录活性,参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表观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组蛋白共价修饰在肝脏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该文详细阐述与分析... 组蛋白共价修饰通过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等多种形式,影响基因的转录活性,参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表观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组蛋白共价修饰在肝脏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该文详细阐述与分析了组蛋白共价修饰在各类肝脏疾病中的具体作用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以期能为各类肝病的治疗与药物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共价修饰 酒精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肝纤维化 病毒性肝炎 肝细胞癌
下载PDF
细胞外HSP70/HSP70-PCs通过HIF-1α影响肝癌细胞HepG2Glut1与VEGF的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航宇 杨福全 +2 位作者 李岩 刘丹 刘金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6期4175-4179,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的热休克蛋白7 0及H S P70肽复合物(h e a t s h o c k p r o t e i n 70/peptide complexes,HSP70/HSP70-PCs)对肝癌细胞HepG2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factor-1,HIF-1)、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 目的:探讨细胞外的热休克蛋白7 0及H S P70肽复合物(h e a t s h o c k p r o t e i n 70/peptide complexes,HSP70/HSP70-PCs)对肝癌细胞HepG2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factor-1,HIF-1)、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肝癌细胞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细胞外HSP70/HSP70-PCs诱导实验组(终浓度2g/mL)、细胞外HSP70/HSP70-PCs+siRNA转染组.应用Real-time RT-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Glut1和VEGF的表达变化.结果:细胞外HSP70/HSP70-PCs诱导实验组HIF-1、VEGF与Glut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细胞外HSP70/HSP70-PCs促进肝癌细胞的HIF-1、Glut1和VEGF表达;应用siRNA阻断HIF-1后,细胞外HSP70/HSP70-PCs对Glut1和VEGF的上调表达作用消失,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细胞外HSP70/HSP70-PCs可以上调肝癌细胞HepG2中Glut1和VEGF表达,并且这一作用是通过HIF-1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HSPT0 HSPT0-PCs 肝癌细胞 缺氧诱导因子1Α 葡萄糖转运蛋白1 血管内皮生长 因子
下载PDF
三维重建技术联合CUSA刀施行肝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良启 邵子力 +3 位作者 张大伟 宋笑冬 梁惠宏 薛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5期3843-3848,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联合超声乳化吸引(cavitron ultrasonic surgical aspirator,CUSA)刀施行肝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01/2012-12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53例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确诊为...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联合超声乳化吸引(cavitron ultrasonic surgical aspirator,CUSA)刀施行肝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01/2012-12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53例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确诊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A组27例,为术前进行肝脏肿瘤的三维重建,术中应用CUSA刀施行肝切除术;B组26例,为常规开腹肝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入肝血流(第一肝门)阻断时间(7.4min±5.6 min vs 18.3 min±7.6 min,P<0.05)、术中失血量(出血量>1 L者,18.5%vs 46.1%,P<0.05)和术中输血方面(术中有输血者,22.2%vs 50.0%,P<0.05),A组显著低于于B组.此外,两组总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1.165,P>0.05);而A组无瘤生存率为48.1%,B组为30.8%,经Log-rank检验,A组的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B组(χ2=7.122,P<0.05).结论:三维重建技术联合CUSA刀行肝切除术具有相当高地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技术 超声乳化吸引刀 肝细胞癌 肝切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