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心-脾-肾三脏一体”论治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田立俊 仲爱芹 +2 位作者 王爱迪 谢盈彧 张军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43-1845,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与心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心脾肾三脏在生理上联系成一个系统,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痰浊、瘀血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基于整体观提出"心-脾-肾三脏一体"的观点。AS根本病机为"脾肾亏虚,痰瘀互...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与心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心脾肾三脏在生理上联系成一个系统,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痰浊、瘀血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基于整体观提出"心-脾-肾三脏一体"的观点。AS根本病机为"脾肾亏虚,痰瘀互结",故采用"益肾健脾,软坚散结"法治疗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心-脾-肾三脏一体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基于“两极一枢”理论探讨肠道菌群与不寐的关系
2
作者 黄昊枭 杨莺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11期119-122,共4页
不寐是一种临床特征为频繁出现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且对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负担的疾病。当前,大量研究证明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丰度与数量失衡是不寐发生发展的关键诱因之一。中医药在防治情志疾病领域一直具有独特优势。文章从中... 不寐是一种临床特征为频繁出现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且对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负担的疾病。当前,大量研究证明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丰度与数量失衡是不寐发生发展的关键诱因之一。中医药在防治情志疾病领域一直具有独特优势。文章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以心-肾-脾枢组成的“两极一枢”为切入点,就肠道微生态失衡与不寐发病机制进行述评,以明确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参与不寐的作用机制,为中医治疗或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寐 肠道菌群 两极一枢 心-脾-肾
下载PDF
加味真武汤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5
3
作者 赵金龙 李大锋 +3 位作者 管益国 朱芳芳 吴芳芳 徐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915-2917,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真武汤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证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规范化抗心衰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 目的:观察加味真武汤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证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规范化抗心衰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真武汤,两组治疗均以1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心功能分级、中医证候疗效、B型钠尿肽(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使用加味真武汤能够明显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证患者的心衰症状积分,明显降低患者CRP水平,提高左室射血分数。结论:加味真武汤具有改善患者中医症状,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证B型钠尿肽 左室射血分数 加味真武汤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下载PDF
基于五行生克理论探析“心-脾-肾”同调辨治慢性心衰 被引量:2
4
作者 翟智慧 张艳 +2 位作者 张楠 何晓腾 张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6期28-30,共3页
五行学说属于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范畴,五行之间存在生克乘侮关系,运用中医学的五行生克对疾病进行病因病机分析,确立治法,对疾病的防治与诊断具有指导意义。基于五行生克理论提出了“心-脾-肾”同调辨治慢性心衰的发生及演变规律,治以... 五行学说属于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范畴,五行之间存在生克乘侮关系,运用中医学的五行生克对疾病进行病因病机分析,确立治法,对疾病的防治与诊断具有指导意义。基于五行生克理论提出了“心-脾-肾”同调辨治慢性心衰的发生及演变规律,治以益心复脉、健脾补肾、活血利水为基本治法,使得心、脾、肾三脏互相制衡协调,为其临床治疗心衰提供新的方向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学说 “心-脾-肾”同治 慢性心衰 血瘀 水饮
下载PDF
王耀献以病机为核心从“心-脾-肾轴”论治慢性肾脏病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垚锬 侯金易 +3 位作者 郑慧娟 周少峰 刘伟敬 王耀献 《中医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2611-2616,共6页
王耀献教授在慢性肾脏病六线应对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提出从“心-脾-肾轴”论治慢性肾脏病,认为“心-脾-肾轴”共同构成了脏腑的主轴,气血阴阳斡旋的主线。“心-脾-肾轴”失衡在慢性肾脏病发展和变化中起关键作用,其中心肾不交为核... 王耀献教授在慢性肾脏病六线应对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提出从“心-脾-肾轴”论治慢性肾脏病,认为“心-脾-肾轴”共同构成了脏腑的主轴,气血阴阳斡旋的主线。“心-脾-肾轴”失衡在慢性肾脏病发展和变化中起关键作用,其中心肾不交为核心环节,脾运失健为重要影响因素。在治疗上尤为强调心脾肾同调、联治的观念,把握疾病的核心病机,形成了以病机为核心,从“心-脾-肾轴”论治慢性肾脏病的辨治体系,达到治病求本,无失其机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心-脾-肾轴” 病机 心肾不交 脾运失健 王耀献
下载PDF
基于《灵枢·本神》探讨从“心-脾-肾”轴论治血管性痴呆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捷 赵明 +1 位作者 裴卉 李浩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41-46,共6页
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发展,可责之于心、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并相互干扰所诱发的神失所养、气血瘀滞、痰蒙清窍、阳亢风动等一系列病理变化;通过古方分析,探究调气活血、补益养神、祛痰开窍、平熄肝风等从“心-脾-肾”轴论治血管性痴呆的思路。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黄帝内经》 “心-脾-肾”轴 病因病机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基于“心-脾-肾”轴探讨韩祖成辨治老年痴呆用药思路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畅 张晓乐 韩祖成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10期1146-1150,共5页
老年痴呆病位在脑,为本虚标实之证,以心、脾、肾三脏虚损为主要病机,故基于“心-脾-肾”轴理论,针对不同证候表现,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角药配伍组合治疗,分别以“当归-炒白术-益智仁”补虚生髓、“郁金-沉香-川牛膝”养血祛瘀、“... 老年痴呆病位在脑,为本虚标实之证,以心、脾、肾三脏虚损为主要病机,故基于“心-脾-肾”轴理论,针对不同证候表现,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角药配伍组合治疗,分别以“当归-炒白术-益智仁”补虚生髓、“郁金-沉香-川牛膝”养血祛瘀、“石菖蒲-半夏-黄柏”祛痰化浊、“莲子心-茯苓-远志”交通心肾为主要代表,综合遣方用药以复脑神清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脾-肾轴 老年痴呆 角药 名医经验
下载PDF
从“心-脾-肾一体观”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治疗
8
作者 廉坤 廖晓倩 +3 位作者 雷竣显 李鑫 李琳 胡志希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2102-2110,共9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慢性心力衰竭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涉及巨噬细胞炎症和泡沫细胞形成等病理机制,发病率逐年升高且趋于年轻化。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特色突出。胡志希教授基于中医整体观...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慢性心力衰竭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涉及巨噬细胞炎症和泡沫细胞形成等病理机制,发病率逐年升高且趋于年轻化。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特色突出。胡志希教授基于中医整体观念与“心-脾-肾一体观”,认为心、脾、肾与AS发病密切相关,指出AS的病机以脾肾亏虚为基础,以痰瘀互结为关键,以本虚标实为核心,治疗原则为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治法为健脾益肾、祛瘀化痰,即补益脏腑之经气亏虚,祛除脉道之病理产物。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研究,简要梳理中药复方、中成药、单味中药和中药药理成分治疗AS的作用机制和通路靶点等,以期为中医药治疗AS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脾-肾一体观 动脉粥样硬化 脾肾亏虚 痰瘀互结 抗炎
下载PDF
组织流导和孔隙度的离体实验
9
作者 徐明瑜 黄嫣 +1 位作者 刘君义 李凌冰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1994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目的,是在离休条件下对动物组织的流导和孔隙度进行研究。特别侧重于家兔皮下脂肪与骨骼肌的流导以及左心室、脂肪、脾、肾和肌肉孔隙度的测量。
关键词 组织流导 组织孔隙度 皮下脂肪 骨骼肌 左心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