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胚胎发育及孵化历期观察 被引量:23
1
作者 陈道海 王雁 +3 位作者 梁汉青 孙国祥 文菁 郑小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94-400,共7页
采捕虎斑乌贼野生卵群进行室内培育,采用显微成像系统,观察其胚胎发育过程,并详细描述各发育期的特征。结果显示:虎斑乌贼卵长径(30.7±2.4)mm,短径(13.4±1.3)mm,胚胎发育过程共分为卵裂、囊胚期、原肠期、器官芽原基出现、眼... 采捕虎斑乌贼野生卵群进行室内培育,采用显微成像系统,观察其胚胎发育过程,并详细描述各发育期的特征。结果显示:虎斑乌贼卵长径(30.7±2.4)mm,短径(13.4±1.3)mm,胚胎发育过程共分为卵裂、囊胚期、原肠期、器官芽原基出现、眼色由无色到黑色等30期,探讨了主要器官(眼、漏斗等)的发生变化过程。在胚体生长期间,胚体长度随时间逐渐增加,而卵黄大小则随之减小。从7—20d,胚体长度由2.5mm增至11.3mm,而卵黄直径由8.9mm减至4.5mm,胚体与卵黄长度比例由0.28增至2.51。在水温(23±0.5)℃,盐度28,pH7.41条件下,孵化高峰期为20—24d,孵化率为85.3%,初孵乌贼幼体平均体长(13.5±0.3)mm,平均胴体长(8.6±0.3)mm,平均体重(0.18±0.0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斑乌贼 受精卵 胚胎发育 孵化历期
下载PDF
中华秋沙鸭巢址选择及孵化期活动节律 被引量:18
2
作者 付俊卿 陈刚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0-101,共2页
2005年4—5月,在碧水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观测两个鸭巢,记录了巢的特征值,巢周围的环境因子以及孵化期雌鸭的活动节律。结果表明,雌鸭选择在靠近溪流的树洞营巢,对人为活动不敏感。两个巢距地面高度为10m左右,内径约为0.2m,其他特征值... 2005年4—5月,在碧水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观测两个鸭巢,记录了巢的特征值,巢周围的环境因子以及孵化期雌鸭的活动节律。结果表明,雌鸭选择在靠近溪流的树洞营巢,对人为活动不敏感。两个巢距地面高度为10m左右,内径约为0.2m,其他特征值有较大差异。鸭巢距溪流的距离小于10m,距公路也很近。雌鸭每日外出觅食的时间比较稳定,孵化末期有一定波动。影响觅食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天气,晴天觅食时间较长,外出次数也较多。每日清晨和午间觅食活动频繁,并集中在1d的2h之内。孵化期为23d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秋沙鸭 巢址选择 孵化期 活动节律 碧水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广腹螳和中华大刀螳卵块孵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冯照军 姚瑞琴 +4 位作者 陈金 谢辉 戴晓祥 高力 史先涛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58-360,共3页
广腹螳平均卵块重和含卵量少于中华大刀螳 ,含卵量与卵块重呈正相关 ,平均孵化率分别是5 8 94%和 91 71 %。恒温条件下 ,广腹螳卵块平均孵化期分别为 5 6 2 2天 (2 0℃ ) ,3 0 71天 (2 5℃ )和 2 6 3 7天 (3 0℃ ) ,发育起始温度 1 2 ... 广腹螳平均卵块重和含卵量少于中华大刀螳 ,含卵量与卵块重呈正相关 ,平均孵化率分别是5 8 94%和 91 71 %。恒温条件下 ,广腹螳卵块平均孵化期分别为 5 6 2 2天 (2 0℃ ) ,3 0 71天 (2 5℃ )和 2 6 3 7天 (3 0℃ ) ,发育起始温度 1 2 65℃ ,有效积温 42 9 77日·度 ;中华大刀螳卵块平均孵化期分别为 5 0 9天(2 0℃ ) ,2 8 0 9天 (2 5℃ )和 2 1 77天 (3 0℃ ) ,发育起始温度 1 2 90℃ ,有效积温 3 62 42日·度 ;广腹螳卵块恒温孵化期短于相应变温组 ,中华大刀螳卵块恒温孵化期长于相应变温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腹螳 中化大刀螳 孵化率 发育起始温度 有效积温 恒温 变温 卵块 螳螂 天敌昆虫
下载PDF
菲牛蛭交配及卵茧人工孵化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彬 于翔 +2 位作者 汪波 龚元 吕军仪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8-83,共6页
人工饲养条件下,比较观察了不同养殖模式(水体、土壤)和不同温度(24℃、26℃、28℃、30℃、32℃和34℃)对菲牛蛭(Hirudinaria manillensis)交配率的影响,并进行了不同卵茧质量(<0.6 g、0.6~1.0 g、1.0~1.5 g、1.5~2.0 g、>2.0... 人工饲养条件下,比较观察了不同养殖模式(水体、土壤)和不同温度(24℃、26℃、28℃、30℃、32℃和34℃)对菲牛蛭(Hirudinaria manillensis)交配率的影响,并进行了不同卵茧质量(<0.6 g、0.6~1.0 g、1.0~1.5 g、1.5~2.0 g、>2.0 g)及不同温度(22℃、24℃、26℃、28℃、30℃和32℃)对亲蛭卵茧孵化数、孵化率和孵化时间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菲牛蛭在相同温度下土壤环境中的交配率要明显高于水体环境,其中土壤环境中28℃和30℃下亲蛭具有最高的交配率;卵茧质量组中,1.0~1.5 g和1.5~2.0 g组的孵化数及孵化率最高;温度对卵茧孵化影响显著,在26℃和28℃时出现最高的孵化数和孵化率。随着温度升高,卵茧孵化时间呈逐渐下降趋势,22℃下孵化时间最长,达58 d,而30℃和32℃高温下孵化时间明显缩短,均不超过2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牛蛭 温度 交配率 孵化率 孵化时间
原文传递
双锯鱼属(Amphiprion)四种鱼种比较胚胎学研究和进化探讨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薇 孙志宾 +3 位作者 马爱军 夏丹丹 王婷 于宏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71-681,共11页
在严格控制水温和盐度条件下,对白条双锯鱼(Amphiprion frenatus)野生鱼、眼斑双锯鱼(A.ocellaris)野生鱼、海葵双锯鱼(A.percula)选育种和眼斑双锯鱼(A.ocellaris)选育种的胚胎发育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所有双锯鱼几乎均稳定在一个... 在严格控制水温和盐度条件下,对白条双锯鱼(Amphiprion frenatus)野生鱼、眼斑双锯鱼(A.ocellaris)野生鱼、海葵双锯鱼(A.percula)选育种和眼斑双锯鱼(A.ocellaris)选育种的胚胎发育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所有双锯鱼几乎均稳定在一个月产卵两次,在相同的生长环境中,不同种类双锯鱼产卵时间相差不大,产卵间隔规律性较强;但胚胎发育时间有较大差别,海葵双锯鱼的选育种胚胎发育时间最长,眼斑双锯鱼的选育种最短。四种双锯鱼有着相同的胚胎发育学特征和孵化期,但胚胎发育时间不同,分别为244h、240h、260h、181h;其中卵裂期到神经胚期的发育时间差小于2h,翻转期至孵化期决定了胚胎发育时间。研究发现,不同双锯鱼胚胎发育时间可能与进化距离有关,且温度、光照周期以及卵质量与形态对其胚胎发育时间有较大影响。本研究的海葵双锯鱼选育种为纯人工选育的后代,在整个繁育过程中与野生种都有较大的差异。人工选育眼斑双锯鱼的胚胎发育时间最短,与野生眼斑双锯鱼差异明显。通过对不同双锯鱼比较胚胎学的研究可以丰富其人工选育技术,确定双锯鱼之间以及双锯鱼与其他鱼类的亲缘关系,为观赏鱼进化学说的发展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锯鱼 胚胎发育 比较胚胎学 孵化期 亲缘关系 进化
下载PDF
台湾中部暗绿绣眼鸟的繁殖生物学 被引量:6
6
作者 颜重威 孙清松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5-190,共6页
本研究将暗绿绣眼鸟 (Zosteropsjaponicasimplex)捕捉、套彩色环后释放 ,分别于 1999年和 2 0 0 1年 3~ 8月追踪监测 7对和 13对暗绿绣眼鸟的繁殖行为。总结此二年对 2 0对暗绿绣眼鸟的监测 ,其繁殖期始于 3月中旬 ,终止于 8月下旬。 ... 本研究将暗绿绣眼鸟 (Zosteropsjaponicasimplex)捕捉、套彩色环后释放 ,分别于 1999年和 2 0 0 1年 3~ 8月追踪监测 7对和 13对暗绿绣眼鸟的繁殖行为。总结此二年对 2 0对暗绿绣眼鸟的监测 ,其繁殖期始于 3月中旬 ,终止于 8月下旬。 1对最多可年产 5窝 ,但以 3~ 4窝为常见。初次筑巢所需时间平均为 10 4d ,筑第 2、3巢的时间依次减少 ;窝与窝之间的繁殖间隔视情况而定 ,如孵化或喂养失败 ,通常都在 1~ 2d内再筑巢 ,如繁殖育雏成功 ,平均相隔 7d再筑巢。 2年 6 3窝的窝卵数平均为 2 6 8± 0 71(n =6 3)枚 ;孵化期平均为 11±0 6 4 (n =4 7)d ;6 3窝孵化成功 4 7窝 ,孵化成功率为 74 6 % ;雏鸟离巢日龄平均为 10 5± 0 88(n =35 )d ;4 7窝雏鸟喂养成功 35窝 ,育雏成功率为 74 5 % ;6 3窝繁殖成功 35窝 ,繁殖成功率为 5 5 5 %。失败因素包括气候、动物掠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绿绣眼鸟 繁殖生物学 窝卵数 孵化期 孵化成功率 离巢日龄 台湾地区
下载PDF
孵化期肉鸡胚胎死亡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慧林 孙俊丽 +1 位作者 龙明秀 王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43-146,共4页
 从4栋鸡舍的艾维茵肉用种鸡的入孵种蛋中,选择蛋重及蛋形指数都在最佳范围内(56~68g,0.72~0.81)的2088枚(58盘)种蛋,随机分为3组,同柜孵化。通过照蛋和胚检,观察和统计分析孵化期胚胎死亡规律。结果表明,整个孵化期间,胚胎死亡主要...  从4栋鸡舍的艾维茵肉用种鸡的入孵种蛋中,选择蛋重及蛋形指数都在最佳范围内(56~68g,0.72~0.81)的2088枚(58盘)种蛋,随机分为3组,同柜孵化。通过照蛋和胚检,观察和统计分析孵化期胚胎死亡规律。结果表明,整个孵化期间,胚胎死亡主要有2个高峰,第1个高峰在孵化前期的4~6日龄,第2高峰期在孵化后期的17~19日龄,这2个胚胎死亡高峰期把剩下的各胚龄分为3个阶段:1~3日龄、7~16日龄、20~21日龄,这3个阶段的胚胎死亡皆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结果与一般经验值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孵化期 肉鸡 胚胎 死亡规律 蛋形指数 照蛋 胚检 胚龄
下载PDF
悬铃木方翅网蝽发育历期和成虫寿命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李金甫 刘亚军 +2 位作者 邱国强 高银华 李传仁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032-3034,共3页
测定了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Say)卵和若虫的发育历期以及成虫寿命。结果显示,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卵孵化都集中在产卵后的第7~11天,平均发育历期9.34d,平均孵化率89.14%;若虫羽化集中在孵化后的第8~14天,平均发育历期10.23d... 测定了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Say)卵和若虫的发育历期以及成虫寿命。结果显示,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卵孵化都集中在产卵后的第7~11天,平均发育历期9.34d,平均孵化率89.14%;若虫羽化集中在孵化后的第8~14天,平均发育历期10.23d,平均羽化率66.90%;成虫寿命在30~65d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铃木方翅网蝽 孵化进度 发育历期 羽化进度 羽化率 成虫寿命
下载PDF
拉萨裂腹鱼鱼卵振动敏感性及其适宜孵化模式 被引量:4
9
作者 曾本和 刘海平 +6 位作者 旺久 牟振波 王万良 王金林 周建设 朱成科 杨瑞斌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33-739,共7页
将同一批繁殖的3尾拉萨裂腹鱼受精卵平分为3份,分别在流水的平列槽、立式孵化器和圆柱形孵化器中孵化,比较不同孵化容器的孵化效果。另一尾鱼的受精卵于平列槽中孵化,用水浴恒温振荡器振荡5min,频率分别为0、50、100、150、200、250r/m... 将同一批繁殖的3尾拉萨裂腹鱼受精卵平分为3份,分别在流水的平列槽、立式孵化器和圆柱形孵化器中孵化,比较不同孵化容器的孵化效果。另一尾鱼的受精卵于平列槽中孵化,用水浴恒温振荡器振荡5min,频率分别为0、50、100、150、200、250r/min(换算为水流速率分别为0、0.157、0.314、0.471、0.628、0.785m/s),统计死卵数,探索拉萨裂腹鱼胚胎对振动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平列槽孵化率最高,受精率为91.23%、64.26%、45.66%的受精卵孵化率分别为81.74%、40.30%、6.08%;其次为立式孵化器,3种受精率的受精卵孵化率分别为32.77%、2.59%、0;圆柱形孵化器孵化率最低,3种受精率的受精卵孵化率分别为5.42%、0、0。流速为0时,受精卵死亡率最低为(0.22±0.15)%,与流速为0.157~0.471m/s组差异不显著。流速为0.157~0.628m/s组受精卵死亡率组间差异不显著;流速0.785m/s组死亡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0~0.471m/s条件下,原肠晚期死亡率最高[(10.00±5.61)%],其次为多细胞期[(5.83±2.85)%]。0.157~0.628 m/s条件下64细胞期死亡率最高[(26.67±23.45)%],与原肠晚期、多细胞期差异不显著。0.785m/s条件下心脏原基及心脏搏动期死亡率最低(0),其余各发育时期均较高。拉萨裂腹鱼不同发育时期受精卵对水流速率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建议采用流速较小的平列槽对其受精卵进行孵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裂腹鱼 孵化模式 振动 发育时期 敏感期
下载PDF
斑马鱼孵化期组织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瑛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10年第9期981-983,共3页
为进一步了解斑马鱼孵化阶段的形态结构变化,采用活体观察与组织切片染色相结合的方法,对斑马鱼孵化期胚胎进行形态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斑马鱼运动器官"鳍芽"的伸长标志着胚胎孵化期的开始,此时可以清楚观察到胚体形态结构... 为进一步了解斑马鱼孵化阶段的形态结构变化,采用活体观察与组织切片染色相结合的方法,对斑马鱼孵化期胚胎进行形态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斑马鱼运动器官"鳍芽"的伸长标志着胚胎孵化期的开始,此时可以清楚观察到胚体形态结构,如卵黄、头部、嗅基板、运动纤毛等;至胸鳍形成期,胚胎已经基本孵出卵膜,其内部器官形态发生已经基本形成,摄食器官口和运动器官、循环系统、感觉及其神经系统均进一步完善,为孵出后幼鱼的独立生存做好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孵化期 胚胎 组织形态
下载PDF
More than a simple egg: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cold tolerance in avian embryos 被引量:2
11
作者 Ibrahim M.Ahmad Dongming Li 《Avian Research》 SCIE CSCD 2023年第2期267-280,共14页
Avian embryos,which develop within eggs,exhibit remarkable tolerance to extremely low temperatures.Despite being a common trait among all birds,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is cold tolerance in avian embryos remain lar... Avian embryos,which develop within eggs,exhibit remarkable tolerance to extremely low temperatures.Despite being a common trait among all birds,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is cold tolerance in avian embryos remain largely unknown.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phenomenon and the coping mechanisms involved,we reviewed the literature on severe cold tolerance in embryos of both wild and domestic birds.We found that embryos of different bird orders exhibit tolerance to severe cold during their development.In response to cold stress,embryos slow down their heartbeat rates and metabolism.In severe cold temperatures,embryos can suspend these processes,entering a torpid-like state of cardiac arrest.To compensate for these developmental delays,embryos extend their regular incubation periods.Depending on their embryonic age,embryos of all bird species can tolerate acute severe cold regimes;only a few tolerate chronic severe cold regimes.We also discussed various extrinsic and intrinsic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tolerance of bird embryos to low temperatures before and after incubation.Cold tolerance appears to be a heritable trait shared by wild and domestic embryos of all bird classes,regardless of egg size or development(altricial/precocial).Driven by environmental variability,cold tolerance in avian embryos is an optimal phys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strategy to mitigat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cold conditions on their development in response to fluctuating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cold tolerance Avian embryo Chronic cold tolerance Embryonic development hatching success Incubation period
下载PDF
钒对日本青鳉胚胎发育及仔鱼的毒性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阿娟 梅丹 易浪波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0-123,共4页
为揭示钒对日本青鳉的生态毒理学效应,以日本青鳉受精卵和仔鱼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钒对日本青鳉胚胎的毒性和仔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钒浓度的升高,胚胎孵化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钒浓度大于10.13mg/L时,日本青鳉胚胎孵化... 为揭示钒对日本青鳉的生态毒理学效应,以日本青鳉受精卵和仔鱼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钒对日本青鳉胚胎的毒性和仔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钒浓度的升高,胚胎孵化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钒浓度大于10.13mg/L时,日本青鳉胚胎孵化率降低,胚胎畸形率增加;各钒暴露液均对日本青鳉胚胎孵化周期有较明显的迟滞效应。钒对日本青鳉仔鱼的72h、96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85mg/L、0.43mg/L,安全浓度为0.0427mg/L。结论:钒对日本青鳉胚胎有一定的致畸和致死作用,对仔鱼有高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青鳉 孵化率 孵化周期 半致死浓度
下载PDF
黑天鹅孵化期行为时间分配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志瑾 赵芳菊 +2 位作者 巩万里 高冰冶 田秀华 《野生动物》 2013年第2期93-97,共5页
2011年1~2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对徐州金桥珍禽养殖场的黑天鹅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黑天鹅在孵化期具有一定的行为时间分配。行为时间分配为:孵化29.96%、理羽15.06%、采食11.87%、游泳10.22%、站立8.09%、游走7.15%、筑巢7.07%、警戒6.... 2011年1~2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对徐州金桥珍禽养殖场的黑天鹅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黑天鹅在孵化期具有一定的行为时间分配。行为时间分配为:孵化29.96%、理羽15.06%、采食11.87%、游泳10.22%、站立8.09%、游走7.15%、筑巢7.07%、警戒6.09%、休息3.00%、对鸣1.53%。对不同性别黑天鹅的时间分配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除筑巢行为差异显著(P<0.05),孵化、采食、休息、游泳行为上差异极显著(P<0.01)外,其他行为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天鹅 孵化期 行为时间分配
下载PDF
火干扰下扎龙保护区散养丹顶鹤孵化期行为时间分配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可新 沙力瓦·拍依祖拉木 +4 位作者 苏滢 李小琴 彭景萃 李亚骐 吴庆明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23-728,共6页
火烧是扎龙保护区一个主要的生境干扰类型。为了了解散养丹顶鹤针对火烧而形成的行为时间分配差异,本文采用定点观察法、焦点取样法对火烧区不同情景下散养丹顶鹤孵化期行为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扎龙保护区,散养丹顶鹤孵化... 火烧是扎龙保护区一个主要的生境干扰类型。为了了解散养丹顶鹤针对火烧而形成的行为时间分配差异,本文采用定点观察法、焦点取样法对火烧区不同情景下散养丹顶鹤孵化期行为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扎龙保护区,散养丹顶鹤孵化期的行为以孵化、觅食、警戒为主(92.48%);(2)火烧区的出现,散养丹顶鹤的孵化、觅食、警戒行为时间分配会略高,而理羽和翻卵行为时间分配会略低;这种变化与火烧区的距离呈一定相关性。但卡方检验显示出,火烧区的存在和火烧区距离不影响散养丹顶鹤繁殖行为时间分配。进一步分析表明:轻度火烧下,散养丹顶鹤会微调繁殖行为时间分配,但不会出现显著影响。建议相关部门该时期可以采取轻度火烧的方式干扰丹顶鹤栖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时间分配 孵化期 火烧区 散养丹顶鹤 扎龙保护区
下载PDF
伊莎褐蛋鸡孵化期胚胎死亡规律
15
作者 张慧林 刘小林 +1 位作者 赵丽君 王红林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19,共4页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畜牧教学试验基地养鸡场伊莎褐蛋鸡为试验对象,选取1500枚种蛋,研究种蛋在孵化期胚胎的死亡规律。将1500枚种蛋分为A1、A2、A3、A4、A55个重复,每重复300枚种蛋。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法分别比较5个重复间的差异,...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畜牧教学试验基地养鸡场伊莎褐蛋鸡为试验对象,选取1500枚种蛋,研究种蛋在孵化期胚胎的死亡规律。将1500枚种蛋分为A1、A2、A3、A4、A55个重复,每重复300枚种蛋。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法分别比较5个重复间的差异,孵化前期和孵化后期两个胚胎死亡高峰期不同胚胎日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5重复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孵化期有两个胚胎死亡高峰,不同胚胎日龄组之间差异极显著,分别在4-6天和16-18天(P〈0.01);孵化前期胚胎死亡高峰期4、5、6天死亡率极显著高于3天和7天(P〈0.01);孵化后期16、17、18天的胚胎死亡率显著高于15天前和19天后(P〈0.01),其余日龄间胚胎死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莎褐蛋鸡 孵化期 胚胎死亡规律
下载PDF
光谱对小黄鱼胚胎在孵化、关键免疫因子水平及感光和节律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
16
作者 李沪 韩明明 +4 位作者 詹炜 刘峰 谢庆平 徐万土 楼宝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3期211-220,共10页
通过比较6种光谱环境(自然光、红光、绿光、蓝光、白光、黑暗)下小黄鱼胚胎的孵化率、孵化时长和主要免疫因子的含量及初孵仔鱼中melanopsin和clock基因的表达,发现:(1)红光组胚胎孵化率最高(49.56%),其次为黑暗组(38.66%)、全光组(31.4... 通过比较6种光谱环境(自然光、红光、绿光、蓝光、白光、黑暗)下小黄鱼胚胎的孵化率、孵化时长和主要免疫因子的含量及初孵仔鱼中melanopsin和clock基因的表达,发现:(1)红光组胚胎孵化率最高(49.56%),其次为黑暗组(38.66%)、全光组(31.46%)、自然光组(31.25%)、绿光组(30.72%)和蓝光组(29.58%);(2)红光组和黑暗组孵化最快,全光组和自然光组次之,蓝光和绿光组最慢;(3)红光组中IgM水平最高,而C3、TGF-β和IL^(-1)β在自然光组、全光、蓝光和绿光组中的含量水平高于红光组和黑暗组;(4)蓝光组中感光蛋白melanopsin水平最高,clock表达水平最低,而红光组与之相反。结果说明光谱对小黄鱼胚胎在孵化、免疫水平和节律调控等方面均产生了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 小黄鱼 孵化率 孵化时长 免疫因子 MELANOPSIN CLOCK
下载PDF
紫外线(U.V)对金鱼产卵和受精卵孵化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转斌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2期99-103,共5页
不同剂量的紫外线(UV)照射金鱼亲鱼和受精卵,对亲鱼的产卵和受精卵的孵化有非常显著的影响.给亲鱼补以适量的紫外线可使金鱼产卵时间提前、产卵量增加.10″~70″不同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受精卵可以显著缩短孵化时间,提高孵... 不同剂量的紫外线(UV)照射金鱼亲鱼和受精卵,对亲鱼的产卵和受精卵的孵化有非常显著的影响.给亲鱼补以适量的紫外线可使金鱼产卵时间提前、产卵量增加.10″~70″不同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受精卵可以显著缩短孵化时间,提高孵化率,但由于50″及以上剂量的照射出现畸形鱼,说明此剂量已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金鱼 受精卵 孵化率 生物学效应 产卵
下载PDF
太湖鹅Ⅰ世代种质性能研究
18
作者 朱志谦 陈效鹏 +7 位作者 曹志全 江义早 盛志国 邢军 郭苹 笪浩 陈雯 吴井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3期78-80,89,共4页
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太湖鹅种质资源,以扬州市效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太湖鹅保种场2021-2022年太湖鹅30个家系为材料,对太湖鹅Ⅰ世代群体的体重、体尺、产蛋等指标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公鹅和母鹅初生重分别为(87.00±5.39)和(86.30... 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太湖鹅种质资源,以扬州市效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太湖鹅保种场2021-2022年太湖鹅30个家系为材料,对太湖鹅Ⅰ世代群体的体重、体尺、产蛋等指标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公鹅和母鹅初生重分别为(87.00±5.39)和(86.30±5.37)g,成年体重分别为(3 875.80±49.81)和(3 251.40±104.26)g,体斜长分别为(29.90±0.69)和(29.20±0.21)cm,半潜水长分别为(59.80±0.62)和(56.00±1.37)cm;产蛋天数161 d,平均产蛋数57.11枚/只,全期产蛋率35.47%,种蛋合格率96.99%,健雏率89.99%。经过1个世代的选育,太湖鹅原有的种质特性得到进一步巩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鹅 家系保种 产蛋率 种蛋合格率 孵化期头照活胚蛋率 健雏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