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画像中的长袖舞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宇晓 《文化艺术研究》 2008年第2期133-154,共22页
本文以汉代墓葬艺术之瑰宝——汉画艺术中生动、形象的乐舞百戏图为资料来源,以汉代乐舞艺术的代表——长袖舞为研究对象,在对史籍文献、诗赋作品、汉画图像的搜集整理中,立足于图像学,结合多学科交叉互证的研究方法,试图通过汉画像中... 本文以汉代墓葬艺术之瑰宝——汉画艺术中生动、形象的乐舞百戏图为资料来源,以汉代乐舞艺术的代表——长袖舞为研究对象,在对史籍文献、诗赋作品、汉画图像的搜集整理中,立足于图像学,结合多学科交叉互证的研究方法,试图通过汉画像中长袖舞的舞姿形态、结合类型、风格审美,来追寻汉代长袖舞的艺术嬗变轨迹,在对其多样性艺术表现的寻根探源中进一步完善汉代艺术文化的发展脉络,从而为今后的艺术创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 长袖舞 乐舞 艺术
下载PDF
安徽省淮北市发现汉代画像石祠 被引量:9
2
作者 朱永德 解华顶 +4 位作者 李玲 马胜 马峰 顾芳 闫艳妮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25,I0001,I0002,I0003,共10页
2019年,安徽省淮北市文物部门清理出两座汉代石祠C1、C2<X 1保存完整,呈“凸”字形结构,前室后龛,内部刻满画像。经研究,这是第一例经考古发现、且配置构件完整无缺的汉代小祠堂。其独特的平面布局,抱鼓石形建筑风格,在全国皆是首次... 2019年,安徽省淮北市文物部门清理出两座汉代石祠C1、C2<X 1保存完整,呈“凸”字形结构,前室后龛,内部刻满画像。经研究,这是第一例经考古发现、且配置构件完整无缺的汉代小祠堂。其独特的平面布局,抱鼓石形建筑风格,在全国皆是首次发现,填补了汉代祠堂研究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 汉代 画像石 抱鼓石 小祠堂
原文传递
汉代生死信仰的变迁与汉画像石的兴盛 被引量:4
3
作者 刘茜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7-117,共11页
汉画像石经历了约三百年的发展进程,其兴盛与汉代生死信仰尤其是汉代神仙信仰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联。西汉武帝时期,汉代生死信仰有了重大升级,汉画像石也随之而兴起。从武帝时期到东汉中晚期,汉代生死信仰得到了持续发展并最终导致了早... 汉画像石经历了约三百年的发展进程,其兴盛与汉代生死信仰尤其是汉代神仙信仰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联。西汉武帝时期,汉代生死信仰有了重大升级,汉画像石也随之而兴起。从武帝时期到东汉中晚期,汉代生死信仰得到了持续发展并最终导致了早期道教的形成,而这一时期,汉画像石在图像内容、构图形式、雕刻技法上也经历了一个由简趋繁的过程,其发展进程与汉代生死信仰的变迁基本同步。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汉画像石也几乎同步地反映了汉代生死信仰的变迁。可以看到,汉代生死信仰的发展演变乃是推动汉画像石兴盛的根本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生死信仰 道教 汉武帝
原文传递
汉画中的射箭、击剑和摔跤运动 被引量:3
4
作者 曾宪波 张华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 2000年第2期12-13,共2页
汉画中有不少表现汉代射箭、击剑和摔跤运动的图像 ,结合古代文献 ,可知这三类体育运动在汉代已相当普及 。
关键词 汉画 射箭 击剑 摔跤 古代体育运动 运动画像
下载PDF
论汉画像石西王母图像方位结构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倩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19,225,共4页
观察汉画像石中西王母图像不应将观察者作为划分方位的参照物,而应将西王母图像所在的建筑物作为参照物。以此原则观察汉画像石中与东王公配对出现的西王母图像,便会发现如下特征:西王母图像位于所属建筑物或图像右侧,东王公图像位于所... 观察汉画像石中西王母图像不应将观察者作为划分方位的参照物,而应将西王母图像所在的建筑物作为参照物。以此原则观察汉画像石中与东王公配对出现的西王母图像,便会发现如下特征:西王母图像位于所属建筑物或图像右侧,东王公图像位于所属建筑物或图像左侧。因西王母自身名称具有指明西方之特征,从中可以推断,上述汉画像石中的西王母图像模式为左东右西,上南下北。这与汉画像石方位结构互相吻合,但其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皆与科学制图学方向截然相反。汉画像石西王母图像方位结构为一点四方式,位于中央者为划定东西南北四方之参照物,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两两对立并具有明显象征意味。可以肯定,汉画像石西王母方位结构与现代制图学方位结构之间有着根本性差异,前者的结构与中国古代文化机制有着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王母 汉画像石 方位
下载PDF
从汉画看汉代游艺风俗 被引量:1
6
作者 黄芬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8-81,共4页
游艺,即游戏的艺术,是各种游戏或娱乐活动的总称,是人们以娱怀取乐、消闲遣兴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汉画中的游艺图像折射了汉代游艺的内容与流变,体现了汉代社会的游艺风俗,反映了汉代人兼收并蓄、博大包容、崇勇尚武... 游艺,即游戏的艺术,是各种游戏或娱乐活动的总称,是人们以娱怀取乐、消闲遣兴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汉画中的游艺图像折射了汉代游艺的内容与流变,体现了汉代社会的游艺风俗,反映了汉代人兼收并蓄、博大包容、崇勇尚武、重礼守节、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 汉代 游艺 风俗
原文传递
从出土汉画看当前儒家人生境界研究的缺失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88,共8页
出土汉画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在儒术独尊的历史背景下记录了很多表现儒家人生理想的资料。这些资料是我们了解儒家在历史时期的影响以及影响过程的重要途径,它对于厘定儒家人生的最高境界、纠正儒家人生的最高追求是道德、审美... 出土汉画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在儒术独尊的历史背景下记录了很多表现儒家人生理想的资料。这些资料是我们了解儒家在历史时期的影响以及影响过程的重要途径,它对于厘定儒家人生的最高境界、纠正儒家人生的最高追求是道德、审美境界的西方言说方式和弥补当前学界在该问题研究中存在的缺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这些出土文献比较稚拙粗朴,但由于它真实地保留了当时"乐以行仁"和"美善相乐"的特定存在状态和儒家的基本精神,具有很多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特异之处,所以,在中国美学的研究视野中,绝不可以轻易舍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 儒家 美心畅神 人生境界
下载PDF
汉代墓地石刻与相关问题
8
作者 刘尊志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19年第1期1-15,278,共16页
汉代,墓地石刻得到使用并逐渐发展、推广和普及,至东汉时期,充分体现出数量大、种类丰富、分布地域广、相关墓葬多、墓主等级多样等特征。汉代墓地石刻主要包括阙、碑、人物与动物、柱等,石碑、柱、人、动物等皆为新内容,而石阙也是对... 汉代,墓地石刻得到使用并逐渐发展、推广和普及,至东汉时期,充分体现出数量大、种类丰富、分布地域广、相关墓葬多、墓主等级多样等特征。汉代墓地石刻主要包括阙、碑、人物与动物、柱等,石碑、柱、人、动物等皆为新内容,而石阙也是对土阙的改进和创新。墓地石刻的位置与配置多样,体现出墓地的规划和布局及与墓地祭祀的关系,也反映出满足死者灵魂需求、体现生者孝行等丧葬内容,表明墓地石刻已成为汉代墓葬的重要内容。而其对后世影响极大,对古代陵寝制度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墓地石刻 位置与配置 丧葬内容
原文传递
南阳汉画像石的龙形象解析
9
作者 陈家馨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11期92-94,共3页
“龙”的形象产生由来已久,追溯上古时期已可见其雏形。在汉代,“龙”的形象已作为汉画像砖石墓中不可或缺的题材。南阳地区的汉画像石“龙”形象题材丰富,造型灵动。作者从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外部形态的分类等方面做了综合的考证,使用... “龙”的形象产生由来已久,追溯上古时期已可见其雏形。在汉代,“龙”的形象已作为汉画像砖石墓中不可或缺的题材。南阳地区的汉画像石“龙”形象题材丰富,造型灵动。作者从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外部形态的分类等方面做了综合的考证,使用图像学和符号学的方法,总结出该地区“龙”形象独特的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龙的造型 图像意义 文化渊源
下载PDF
南阳汉画像石的浪漫主义精神
10
作者 顾颖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3-67,共5页
南阳汉画是汉文化的载体,展现了瑰丽奇异的浪漫主义世界。汉画中的神仙世界充满了深刻的寓意和神秘的象征,反映了汉人浓厚的升仙思想,神灵大都以人兽同体的形象出现;人神杂处的世界是一个怪诞奇异、富于幻想的世界;对世俗生活的描绘透... 南阳汉画是汉文化的载体,展现了瑰丽奇异的浪漫主义世界。汉画中的神仙世界充满了深刻的寓意和神秘的象征,反映了汉人浓厚的升仙思想,神灵大都以人兽同体的形象出现;人神杂处的世界是一个怪诞奇异、富于幻想的世界;对世俗生活的描绘透露出汉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南阳汉画艺术与远古图腾、原始歌舞、商周文明、楚文化等一脉相承,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 汉画 浪漫主义 渊源
原文传递
艺术教育 贵在情真——论汉画像石孝子图的特色
11
作者 黄宛峰 《美育学刊》 2011年第4期70-74,共5页
汉画像石中的孝子图是汉代民间孝道教育的宣传品,其特色是彰显孝养之义,以平易动人,以真情感人。作为汉民族童年时代孝义性格的写真,汉画像石中的孝子图对我国当今的孝道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汉画像石 孝子图 孝养
下载PDF
图像史料:教育活动场景的别样诠释——以两汉图像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国权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9-126,共8页
自20世纪80年代法国年鉴学派提出"史料革命"的观点以来,研究者纷纷以图像史料比对文本史料,以期发现文本史料中所没有的历史信息,以便对历史进行另一种解读,进而挖掘历史的"原生态"。与此同时,教育史界研究者也尝... 自20世纪80年代法国年鉴学派提出"史料革命"的观点以来,研究者纷纷以图像史料比对文本史料,以期发现文本史料中所没有的历史信息,以便对历史进行另一种解读,进而挖掘历史的"原生态"。与此同时,教育史界研究者也尝试着将图像史料引入教育史研究领域,同样期望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出本真教育。在汉代及后世有关两汉的绘画中含有丰富的教育信息,在其所描绘的庄重而有序的官学活动、自然而自在的私学活动、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教化等表现教育活动场景的图像史料中,虽添加了一些人为的想象和元素,但却更接近两汉教育的实际,至少也是对文本史料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 图像史料 画像石 画像砖 壁画 教育活动
原文传递
汉画风伯形象及其功能探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牛天伟 《古代文明》 CSSCI 2008年第3期102-109,共8页
在山东、江苏等地的汉画像中均可见到一种力士鼓唇吹气的形象,这一形象就是汉代人塑造的风神风伯。风伯或出现于雷电云雨之神出行的队列中,或张口弄舌地吹掀屋顶,或与箕星为伴驰骋于月夜星空。通过对诸类图像的分析可以看出,汉代风... 在山东、江苏等地的汉画像中均可见到一种力士鼓唇吹气的形象,这一形象就是汉代人塑造的风神风伯。风伯或出现于雷电云雨之神出行的队列中,或张口弄舌地吹掀屋顶,或与箕星为伴驰骋于月夜星空。通过对诸类图像的分析可以看出,汉代风伯神话是在先秦流行的箕星信仰与飞廉崇拜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而风伯画像作为汉代丧葬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承载着佑助墓主灵魂升仙的宗教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 风伯 箕星 飞廉 升仙功能
下载PDF
汉画像中的徐派园林解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旭 《园林》 2019年第8期15-20,共6页
本文以徐州汉画像为对象,研究古徐州私家园林的产生与发展。结果表明,两汉时期古徐州地区的私家园林包含了庭、院、园林3个层级,其风格各有特点。
关键词 私家园林 汉画像 徐州
下载PDF
汉画像石的时空体现
15
作者 刘光继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7-74,共8页
汉代造型艺术中的汉画像石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礼制状况,另一方面,其对时空的处理方式折射出先秦时期以老庄为代表的时空观。汉画像石虚实相随、有无相生、动静相宜的画面呈现方式,体现出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中“天人... 汉代造型艺术中的汉画像石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礼制状况,另一方面,其对时空的处理方式折射出先秦时期以老庄为代表的时空观。汉画像石虚实相随、有无相生、动静相宜的画面呈现方式,体现出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造型艺术 汉画像石 中国传统文化 老庄 时空体现
下载PDF
汉代画像砖石中的营造信息
16
作者 石琳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4年第8期117-119,共3页
汉代画像砖、画像石是我国传承下来的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的宝贵遗产,每一块汉代画像砖石都承载着珍贵的民族文化信息,以图形和图像形式记载了我国古代先辈们的智慧和创造。文章择取记载有营造信息的汉代画像砖石,通过对图像... 汉代画像砖、画像石是我国传承下来的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的宝贵遗产,每一块汉代画像砖石都承载着珍贵的民族文化信息,以图形和图像形式记载了我国古代先辈们的智慧和创造。文章择取记载有营造信息的汉代画像砖石,通过对图像信息的解读和分析,探讨汉代传统建筑空间的构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画像砖 画像石 传统建筑空间 营造信息
原文传递
从汉画看汉代南阳建筑风格和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59-65,共7页
汉代是我国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两汉四百年的相对稳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帝王将相、达官显贵纷纷修建宫殿、苑囿和宅院。在建筑组合和结构处理上日臻完善,形成了中国民族建筑和独特风格,直接影响了中国两千年来民族建筑的发展... 汉代是我国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两汉四百年的相对稳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帝王将相、达官显贵纷纷修建宫殿、苑囿和宅院。在建筑组合和结构处理上日臻完善,形成了中国民族建筑和独特风格,直接影响了中国两千年来民族建筑的发展。然而至今大多数已不复存在,而保存下来的南阳汉代画像石墓、汉代画像砖墓、汉代建筑陶明器、汉画图像则为研究汉代建筑的结构、风格和功能提供了直观的形象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 汉画图像 建筑结构和风格
下载PDF
论汉画像石方位划分参照物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倩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1-155,共5页
汉画像石将位于方位中央者作为参照物,其方位模式为左东右西,这与现代制图学左西右东的方位结构截然相反。以实物或人作为参照物划分左右的做法并非画像石所独有,它是汉代仪礼普遍遵循的方位划分原则。汉代君王佩剑、军队行军布阵、官... 汉画像石将位于方位中央者作为参照物,其方位模式为左东右西,这与现代制图学左西右东的方位结构截然相反。以实物或人作为参照物划分左右的做法并非画像石所独有,它是汉代仪礼普遍遵循的方位划分原则。汉代君王佩剑、军队行军布阵、官吏车马出行以及男女行路,均将位于中央者作为界定左右之参照物。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界定上,汉画像石与现代制图学是一致的,但二者方位模式中的左右位置恰好相反。这是因为现代制图学划分方位的参照物是地图观看者,画像石的方位参照物为现实空间中的实物或人,地图观察者的位置与现实空间中实物或人的位置恰好相对。因此,研究者在表述汉画像石方位时,不应遵循现代制图学方位界定的原则,而应遵守汉代文化象征体系方位划分的规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方位界定 制图学
下载PDF
汉画像石艺术的阴阳本原与古典生态存在论审美观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克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4-120,共7页
汉画像石艺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蕴涵有丰富的生态智慧。谐合阴阳自然、万物循环、自觉看护地球以及由此而衍生的一系列审美观念,如生命本色美、万物共生和谐美、自由宁静美等,对于突破主客二分认识论模式给生态美学研究带来... 汉画像石艺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蕴涵有丰富的生态智慧。谐合阴阳自然、万物循环、自觉看护地球以及由此而衍生的一系列审美观念,如生命本色美、万物共生和谐美、自由宁静美等,对于突破主客二分认识论模式给生态美学研究带来的束缚和克服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建设美好家园而言,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学术价值,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阴阳本原 悲悯情怀 生态美学
下载PDF
对汉画舞重建中“左图右书”的思考
20
作者 杨倩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10-116,共7页
重建是古代舞蹈实现历史对接的有效途径,汉画舞重建是今人在“尊史”的前提下对两汉舞蹈的“再现”。以“左图右书”为基础的汉画舞蹈图像学与文献学研究是重建的前提,在这一过程中,在分析归纳基础上对文献资料价值深入挖掘是重建中应... 重建是古代舞蹈实现历史对接的有效途径,汉画舞重建是今人在“尊史”的前提下对两汉舞蹈的“再现”。以“左图右书”为基础的汉画舞蹈图像学与文献学研究是重建的前提,在这一过程中,在分析归纳基础上对文献资料价值深入挖掘是重建中应着重思考的问题。以汉赋为例,结合汉赋文体价值、汉赋固有的图像意识、汉赋创作群体的特定身份等因素,对当前舞蹈研究中存在的对汉赋关注不够深入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汉画舞重建要做到历史语境下“尊史”的全面,同时应加深对“图”和“书”的深层互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舞 重建 汉赋 汉画像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