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DQ区域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林其德 陆佩华 +4 位作者 汪希鹏 马政文 赵爱民 黄立东 林琳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93-295,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易感性与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 DQ区域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PCR RFLP) ,分析 32例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 (研究组 )和 5 4例无不良妊娠史正常妇女 (对... 目的 探讨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易感性与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 DQ区域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PCR RFLP) ,分析 32例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 (研究组 )和 5 4例无不良妊娠史正常妇女 (对照组 )的DQA1和DQB1基因型。结果 研究组的DQB1 0 6 0 4,0 6 0 5等位基因频率 (12 5 % )较对照组频率 (2 8% )显著增高 (P <0 0 5 ) ,DQB1 0 5 0 1,0 5 0 2等位基因频率 (3 1% )较对照组频率 (11 1% )显著降低 (P <0 0 5 ) ;两组间DQA1各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的DQA1 0 1 DQB1 0 6 0 4,0 6 0 5单元型频率 (12 5 % )较对照组 (2 8% )显著增高 (P <0 0 5 )。结论 DQB1 0 6 0 4,0 6 0 5等位基因与DQA1 0 1 DQB1 0 6 0 4,0 6 0 5单元型可能是该病的易感基因与易感单元型 ,而DQB1 0 5 0 1,0 5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性流产 hla-dq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类风湿关节炎HLA-DQβ1易感基因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贾园 贾汝琳 +3 位作者 韩蕾 穆荣 陈适 栗占国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78-282,共5页
目的 探讨HLA DQβ1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类风湿关节炎 (RA)发病中的作用及与患者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健康对照各 4 2例 ,以序列特异性引物PCR (PCR SSP)技术对HLA DQβ1的 4 2种亚型进行检测 ,并分析患者病... 目的 探讨HLA DQβ1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类风湿关节炎 (RA)发病中的作用及与患者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健康对照各 4 2例 ,以序列特异性引物PCR (PCR SSP)技术对HLA DQβ1的 4 2种亚型进行检测 ,并分析患者病情、免疫学指标及关节破坏程度与各亚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RA患者组中HLA DQβ1 0 4 0 1和 0 5 0 1等位基因的频率 (分别为 11 9%、7 1% )显著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3 6 %、1 2 % ) (χ2 =4 0 85 ,RR =4 0 6 ;χ2 =4 72 5 ,RR=6 83;P <0 0 5 ) ,而HLA DQβ1 0 6 0 2的频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7 1%vs 19 0 % ) (χ2 =5 2 3;P<0 0 5 )。HLA DQβ1 0 4 0 1/ 0 30 1或 0 4 0 1/ 0 30 3及HLA DQβ1 0 5 0 1/ 0 30 1基因型在RA患者中的阳性率 (分别为 19 0 5 %、9 5 2 % )显著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2 38%、0 % ) (χ2 =6 0 98,P =0 0 14 ;χ2 =4 2 0 0 ,P =0 0 4 0 ) ,差异具有显著性。HLA DQβ1 0 3阳性的RA患者与阴性患者相比发病年龄早 ,关节破坏严重 ,关节外表现明显增多 ,并与部分实验室指标异常呈正相关 ,其中HLA DQβ1 0 3纯合子 (HLA DQβ1 0 3/ 0 3)患者的上述异常更为显著。 结论 HLA DQβ1 0 4 0 1及 0 5 0 1亚型、HLA DQβ1 0 4 0 1/ 0 3及H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hla-dqβl 易感基因 研究
原文传递
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等位基因与桥本甲状腺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伏玲 马咸成 +2 位作者 倪晓燕 刘戈力 叶大勋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 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HLA DQA1)等位基因与桥本甲状腺炎 (HT)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基因分型技术 ,对 5 1例HT患儿及5 1名正常儿童对照进行了HLA DQA1基因分型并计算比较其基因... 目的 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HLA DQA1)等位基因与桥本甲状腺炎 (HT)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基因分型技术 ,对 5 1例HT患儿及5 1名正常儿童对照进行了HLA DQA1基因分型并计算比较其基因频率。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天津汉族儿童。结果 在HT组 ,HLA DQA1 0 30 1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44 12 %对 2 8 43% ,RR =1 99,P <0 0 2 5 )而HLA DQA1 0 2 0 1等位基因频率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 (5 88%对 18 6 3% ,RR =0 2 7,P <0 0 1)。结论 HLA DQA1 0 30 1可能是HT的一个易感等位基因 ,而HLA DQA1 0 2 0 1则可能是一个保护等位基因 ,HT的发病与HLA DQA1基因位点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向免疫性甲状腺炎 hla-dq抗原 桥本病 等位基因 基因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原文传递
组织相容性复合物DQ基因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易感相关性剂量效应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桑艳梅 颜纯 +1 位作者 朱逞 倪桂臣 《中华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04-308,共5页
为研究中国北方汉族人中组织相容性复合物DQ(HLA-DQ)基因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遗传易感性相关的剂量效应规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对54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儿和40例正常... 为研究中国北方汉族人中组织相容性复合物DQ(HLA-DQ)基因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遗传易感性相关的剂量效应规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对54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儿和40例正常成年供血员HLA-DQ基因进行了研究。结果:携带4个易感性基因的个体只见于患者,携带3个易感性基因的个体在患者中为33.3%,正常对照中为10%;携带2个或1个易感性或保护性基因的个体在正常对照中频率较患者为高,但差异无显著意义;携带3个保护性基因的个体只见于正常对照。提示:IDDM易感性基因具有部分隐性遗传的特点且具有累加效应。个体中1个或2个易感性基因的存在不能对IDDM构成显著的易感性,3个或3个以上易感性基因的存在方可对IDDM构成显著易感性。DQ保护性基因具有部分显性遗传的特点并且也具有累加效应。携带1个或2个保护性基因的个体患IDDM的机会将大大减少,而携带3个保护性基因的个体则可以不发生IDD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hla-dq抗原 基因剂量 IDDM
原文传递
抗SSA和SSB抗体与HLA-Ⅱ基因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晓岚 冒长峙 +4 位作者 李学平 刘桂兰 孙浩 黄小琴 褚嘉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53-156,共4页
目的 探讨云南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抗SSA和SSB抗体与HLA DRB1、DQA1、DQB1等位基因及单体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技术对 6 3例云南汉族SLE患者和 5 4名同民族健康对照进行DRB1、DQA1、D... 目的 探讨云南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抗SSA和SSB抗体与HLA DRB1、DQA1、DQB1等位基因及单体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技术对 6 3例云南汉族SLE患者和 5 4名同民族健康对照进行DRB1、DQA1、DQB1基因分型。结果 云南汉族SLE患者中DR15 (P <0 0 1)、DR16 (P <0 0 5 )、DQA1 0 10 2 (P <0 0 5 )、DQA1 0 10 3(P<0 0 1)、DQB1 0 6 0 1(P <0 0 5 )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 ;抗SSA和SSB抗体阳性的SLE病人中DQA1 0 10 3频率均显著增高 (P =0 0 42 ,P =0 0 0 6 ) ;抗SSB抗体阳性的SLE患者中DQA1 0 5 0 1频率均显著增高 (P =0 0 0 9)。结论 云南汉族SLE抗SSA和SSB抗体的产生与DQA1 0 10 3等位基因相关 ;抗SSB抗体的产生还与DQA1 0 5 0 1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SSA SSB抗体 hla-Ⅱ基因 相关性 hla-DR抗原 hla-dq抗原 等位基因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原文传递
HLA-DQ基因多态性对重症肌无力遗传易患性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杜可明 刘京昇 +4 位作者 张克雄 陈秀珍 左伋 郝中顺 吕传真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1-224,共4页
目的 探讨HLA DQ基因多态性与重症肌无力 (MG)易患性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法对 60例MG病人进行HLA DQA1、DQB1基因分型。结果 DQA1位点 :病人按不同胸腺组织、不同发病年龄及性别分组 ,... 目的 探讨HLA DQ基因多态性与重症肌无力 (MG)易患性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法对 60例MG病人进行HLA DQA1、DQB1基因分型。结果 DQA1位点 :病人按不同胸腺组织、不同发病年龄及性别分组 ,与对照组比较 ,都有DQA1 0 3 0 1频率的明显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DQB1位点 :MG病人组 (包括亚组 )与对照组比较 ,都有DQB1 0 3 0 3频率明显增高 ,DQB1 0 60 1和DQB1 0 60 2频率明显降低 ,差异都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DQA1 0 3 0 1与胸腺增生型和≤ 3 0岁发病的男性MG病人易患性有关 ,DQB1 0 3 0 3与MG的易患性有关 ,而DQB1 0 60 1和DQB1 0 60 2是保护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hla-dq抗原 多态现象 疾病遗传易感性
原文传递
扩张型心肌病HLA-DQA1等位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巍 李为民 孙宁玲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77-479,共3页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 (IDC)的遗传背景及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技术对 38例IDC患者、5 0例病因明确的心力衰竭 (HF)患者及 10 0例正常对照进行HLA DQA1等位基因分型 ,研究其多态性。结果...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 (IDC)的遗传背景及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技术对 38例IDC患者、5 0例病因明确的心力衰竭 (HF)患者及 10 0例正常对照进行HLA DQA1等位基因分型 ,研究其多态性。结果 IDC组HLA DQA1 0 5 0 1基因频率(2 8次 )显著高于HF组 (14次 )及正常对照组 (2 2次 ) (P <0 0 5 ) ,该趋势随射血分数降低而愈趋明显 ;HF组HLA DQA1 0 30 1也有较其他两组增高趋势 (P >0 0 5 ) ;而对照组HLA 0 2 0 1及 0 10 3基因频率分别高于IDC及HF组 (P <0 0 5 )。结论 HLA DQA1 0 5 0 1是IDC相关基因 ,HLA DQA1 0 30 1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相关 ;HLA DQA1 0 10 3和HLA DQA1 0 2 0 1与IDC及HF组分别呈负相关 ,表明IDC与其他病因所致心力衰竭可能存在不同的免疫遗传学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等位基因 hla-dq抗原 基因多态性 免疫学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儿童Graves病与HLA-DQA1基因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程昕然 朱静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4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 试图建立一种经济简单的HLA DQA1基因分型方法 ,为将来研究HLA DQA1基因相关性疾病及临床诊断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Graves′disease,GD)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及方法。方法 用一对聚合酶链反应 (PCR)引物扩增 85例甲亢儿童及 5 0例健... 目的 试图建立一种经济简单的HLA DQA1基因分型方法 ,为将来研究HLA DQA1基因相关性疾病及临床诊断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Graves′disease,GD)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及方法。方法 用一对聚合酶链反应 (PCR)引物扩增 85例甲亢儿童及 5 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细胞基因组DNA的HLA DQA1基因的第二外显子多态性片段后作SSCP分析 ,再经DNA测序证实。结果 发现不同的DQA1基因亚型 ,在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有不同迁移带 ,两组间有明显差异 ,其中d(DQA1 0 1 0 2 )、f(DQA1 0 30 2 / 0 5 0 1 )两带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b带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d、f带型与Graves病的易感性相关 ,b带型与Graves病的保护性相关 ,SSCP方法可以区分HLA DQA1基因多态性 ,不需要放射性同位素 ,是一种简便快速经济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GRAVES病 hla-dqA1基因 相关性 基因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下载PDF
成人晚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特点及诊断要点探讨 被引量:67
9
作者 潘孝仁 杨文英 +1 位作者 肖建中 陈仕明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59-164,共6页
为加强临床医师对成人晚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认识,本研究比较了LADA25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57例(儿童发病21例、成人酮症发病36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38例(轻至中度30例、重度8例)及正常人4... 为加强临床医师对成人晚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认识,本研究比较了LADA25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57例(儿童发病21例、成人酮症发病36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38例(轻至中度30例、重度8例)及正常人42例的临床、空腹血糖、血浆C肽水平及HLA-DQA1、-DQB1链基因频率,提出LADA的特点及诊断要点为:(1)20~48岁发病,发病时多饮、多尿、多食症状明显,体重下降快,体重指数(BMI)≤25,空腹血糖≥16.5mmol/L;(2)空腹血浆C肽≤0.4nmol/L,早晨空腹100g馒头餐后1小时或(和)2小时C肽≤0.8nmol/L;(3)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4)HLA-DQB1链第57位点为非天门冬氨酸纯合子基因(易感基因)。第(1)点是基本临床特点,加上第(2)、(3)、(4)点中任何一点就考虑诊断LADA,尽早采用饮食、运动及胰岛素治疗,使空腹及三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到正常水平,以保护受自身免疫破坏的胰岛B细胞功能,有利于防止糖尿病眼、肾、神经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谷氨酸脱羧酶 hla-dq抗原 LDAD
原文传递
汉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HLA-DR 和-DQ 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袁国华 施桂英 +1 位作者 栗占国 丁玉珍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34-237,共4页
为探讨HLA-DR和-DQ等位基因与我国汉族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相关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对汉族人群中35例RA患者和100名健康人的DR和DQ位点进行DNA定... 为探讨HLA-DR和-DQ等位基因与我国汉族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相关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对汉族人群中35例RA患者和100名健康人的DR和DQ位点进行DNA定型分析。结果发现,DR4频率在正常人为24.0%,在RA患者为51.4%(P<0.01,RR=3.30);DR4亚型位点分析发现2组均以DRB1*0405占多数,但DRB1*0405频率在RA组为31.4%,高于正常人的10.0%(P<0.01)。DQ4频率在全部RA患者为37.1%,在DR+4RA患者为72.2%,均高于全部正常人的10.0%(P<0.01)和DR+4正常人的41.6%(P=0.0376);DR+4-DQ+4RA患者的病情重于DR-4患者。结果提示,DR4、主要是DRB1*0405与RA相关,DQ4可增加DR4对RA的易感性,DR+4-DQ+4单倍型是RA病情严重程度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hla-DR hla-dq 抗原 基因分型
原文传递
原发性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及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HLA-DQA1遗传易感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沈乃莹 闫征 +1 位作者 何培英 金宇安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52-355,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ABI)及腔隙性脑梗死(LS)患者HLA DQA1位点的基因分型及其遗传易感性。方法 采用PCR SSP方法对EH、ABI及LS共15 5例患者和正常对照 6 4人进行HLA DQA1位点的基因分型和遗传...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ABI)及腔隙性脑梗死(LS)患者HLA DQA1位点的基因分型及其遗传易感性。方法 采用PCR SSP方法对EH、ABI及LS共15 5例患者和正常对照 6 4人进行HLA DQA1位点的基因分型和遗传易感性分析。结果 EH、ABI及LS组的HLA DQA1 0 30 1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分别为 33 6 5 3 8对 17 96 88,36 5 85 4对17 96 88,33 0 6 45对 17 96 88(P <0 0 1) ,而HLA DQA1 0 10 3基因频率却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HLA DQA1 0 30 1等位基因可能与EH、ABI及LS的遗传易感性相关 ,而HLA DQA1 0 10 3等位基因可能与其保护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 遗传易感性 hla-dqA1
原文传递
上海地区妊高征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及DQB1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毛羽 张振钧 +4 位作者 吴乾渝 范丽安 蒋黎华 杨珏琴 姚芳娟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609-612,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HLA)与妊高征(PIH)的关联。方法:采用非同位素标记的聚合酶链反应-顺序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杂交的方法,对30个PIH患者家庭(病例组)及14个正常对照家庭(对照组)...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HLA)与妊高征(PIH)的关联。方法:采用非同位素标记的聚合酶链反应-顺序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杂交的方法,对30个PIH患者家庭(病例组)及14个正常对照家庭(对照组)(每个家庭包括夫妇及其新生儿)进行了HLA-DQA1及HLA-DQB1位点的DNA分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IH患者夫妇HLA-DQB1*0502等位基因频率增高,HLA-DQA1等位基因共享增加,而HLA-DQA1各等位基因频率和HLA-DQB1等位基因共享无改变。PIH患者和新生儿HLA-DQA1及HLA-DQB1等位基因频率和共享率均无改变。结论:HLA-DQB1*0502可作为PIH易感性的标志;夫妇HLA-DQA1共享增高导致HLA-D区相容性增大,封闭抗体产生不足或缺如,妊娠期母儿间免疫平衡失调而诱发PI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抗原 等位基因 妊娠高血压 综合征
原文传递
尸肾移植中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配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严力行 傅启华 +2 位作者 朱俊寿 张飞 陈江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59-60,66,共3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尸肾移植中HLA-Ⅱ类抗原配型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基因分型技术,对27例尸肾移植供体和49例受体进行HLA-DRB、DQB回顾性分型。结果:在这些未做配型而进行移植的供-受者中,HLA-DRB、DQ...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尸肾移植中HLA-Ⅱ类抗原配型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基因分型技术,对27例尸肾移植供体和49例受体进行HLA-DRB、DQB回顾性分型。结果:在这些未做配型而进行移植的供-受者中,HLA-DRB、DQB完全配合率分别仅为2.0%和10.2%,完全不配合率分别为30.6%和8.2%;将这些供体与受体作HLA-Ⅱ类配型后再作选择性移植,则同为这些供、受者,其HLA-DRB、DQB的完全配合率分别可达8.2%和40.8%,而完全不配合率仅为10.2%和0。完全不配合的受者移植效果要比其他受者差。结论:在尸肾移植中进行HLA-Ⅱ类配型,不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肾移植 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 配型 同种异体 器官移植
下载PDF
Holter检测中Q-Tc延长诊断心肌缺血的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修仁 郑振声 +2 位作者 马虹 王业松 柳俊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202-204,共3页
通过磁带式24h连续动态心电监测,对186例确诊心肌梗死连续病例及50例非冠心病者进行Q-Tc分析,并与传统ST段指标相比较。Q-Tc延长检出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2.5%与96.0%;ST段指标诊断心肌缺... 通过磁带式24h连续动态心电监测,对186例确诊心肌梗死连续病例及50例非冠心病者进行Q-Tc分析,并与传统ST段指标相比较。Q-Tc延长检出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2.5%与96.0%;ST段指标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69.4%与100%。两组敏感性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特异性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果提示:Holter检测中Q-Tc的延长能作为心肌缺血的判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肌缺血 诊断 心电图
下载PDF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不应答与HLA基因单体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李明月 李荣成 +5 位作者 黄尚志 龚健 曾宪嘉 李燕萍 陆明 李辉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0-183,共4页
目的 分析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人群中 ,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反应的群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HLA)基因单体型 ,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不应答遗传机制的破译提供有意义的结果。方法 以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样本 10 7例为研究对象 ,通过... 目的 分析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人群中 ,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反应的群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HLA)基因单体型 ,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不应答遗传机制的破译提供有意义的结果。方法 以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样本 10 7例为研究对象 ,通过PCR扩增和电泳对样本个体进行HLA DR、DQ区域的DNA分型 ,并对不应答家系的个体进行初步HLA DR、DQ单体型别的确定。通过相对危险性估计、关联分析、连锁不平衡检测等统计学分析模式对不 /弱应答群体与强应答群体HLA分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国人中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不应答密切相关的HLA单体型为 :HLA DRB1 0 4 0 1 2 2 ,112 2 DRB4 0 10 110 1,0 10 2 / 3 DQB1 0 4 ,即HLA DR4 ,112 2 DR5 3 DQB4。结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不应答与特异的HLA等位基因单体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疫苗 hla基因 单体型 hla-DR抗原 hla-dq抗原 免疫
原文传递
1型糖尿病HLA-DPB1、DQB1基因与其自身抗体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邢万佳 张胜兰 +4 位作者 克丙申 黄相艳 姜兆顺 晏辉 王滨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38-340,共3页
目的 研究HLA DPB1、DQB1基因在中国汉族 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多态性分布及其与自身抗体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基于核酸序列测定的基因分型技术 ,确定 6 8例 1型糖尿病患者及5 0例对照的HLA DPB1、DQB1基因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自身... 目的 研究HLA DPB1、DQB1基因在中国汉族 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多态性分布及其与自身抗体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基于核酸序列测定的基因分型技术 ,确定 6 8例 1型糖尿病患者及5 0例对照的HLA DPB1、DQB1基因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 ,胰岛细胞抗体 (ICA) ,胰岛素自身抗体 (IAA)〕。结果 在 1型糖尿病患者中 ,DPB1 0 40 2和DQB1 0 30 1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 ,DPB1 2 2 0 1及DQB1 0 2 0 1、 0 30 3及 0 6 0 4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在等位基因为DPB1 0 40 2的患者IAA阳性率显著低于此等位基因阴性者 ,在等位基因为DQB1 0 2 0 1的患者GADA阳性率显著高于此等位基因阴性者。结论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 ,DPB1 2 2 0 1、DQB1 0 2 0 1、 0 30 3、 0 6 0 4是 1型糖尿病易感性等位基因 ,DPB1 0 40 2及DQB1 0 30 1是该病保护性等位基因。DPB1 0 40 2与IAA呈负相关 ,DQB1 0 2 0 1与GADA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糖尿病 hla-DP抗原 hla-dq抗原 自身抗体
原文传递
抗心磷脂抗体阳性习惯性流产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DQ区域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林其德 陆佩华 +4 位作者 汪希鹏 马政文 赵爱民 黄立东 林琳 《中华妇产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08-211,共4页
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 (ACL)阳性习惯性流产与人类白细胞抗原 DQ区域 (HLA DQ)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对 30例ACL(+)习惯性流产患者进行HLA DQA1和HLA DQB1基因型的分析 ,并以 9... 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 (ACL)阳性习惯性流产与人类白细胞抗原 DQ区域 (HLA DQ)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对 30例ACL(+)习惯性流产患者进行HLA DQA1和HLA DQB1基因型的分析 ,并以 90例无不良妊娠史妇女为对照。结果 在DQB1等位基因表达频率中 ,DQB1 0 30 3等位基因表达频率在ACL(+)习惯性流产患者为33.3% ,比对照者明显增高 (P <0 .0 5 ) ;在其他DQB1等位基因表达频率上 ,以及DQA1各等位基因和DQA1 DQB1各单元型表达频率上 ,两者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DQB1 0 30 3等位基因与ACL(+)习惯性流产相关 ,可能是ACL(+)习惯性流产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抗心脂 流产 习惯性 hladq抗原 聚合酶链反应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原文传递
喀什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HPV16型感染及其人类白细胞抗原-DQB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17
18
作者 祖菲娅.艾力 再努尔.阿布都热衣木 +1 位作者 拉莱.苏祖克 武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4-277,281,共5页
目的探讨HPV16型病毒感染与宿主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B1基因多态性和喀什维吾尔族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及聚合酶联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quence—specific oligonncle... 目的探讨HPV16型病毒感染与宿主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B1基因多态性和喀什维吾尔族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及聚合酶联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quence—specific oligonncleotide,PCR—SSO)法检测111例喀什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100例正常妇女宫颈组织HPV感染及型别分布和HLA—DQB1的等位基因。结果(1)111例宫颈癌患者中,HPV总感染率81.9%(91/111),其中HPV16型感染占的比例最高,为91.2%(83/91),10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HPV阳性者为9例,阳性率为9.00%(9/100),其中HPV16阳性2例,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2)HLA.DQB1%03在宫颈癌组中出现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P=0,OR=0.607,95%CI=1.042~2.478)。HLA-DQB1*06在宫颈癌组中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12、P=0,0R=2,95%CI=1.204—3.549)。宫颈癌中HLA—DQB1*06阳性者HPV16的感染率明显高于阴性者(X^2=4.907,P=0.027,OR=2,95%CI=1.092—6.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携带HLA—DQB1*06等位基因的维吾尔族妇女更容易被HPV16感染。HLA-DQB1的其他等位基因在宫颈癌组及对照组中出现的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LA-DQB1*03可能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的保护基因,而HLA—DQB1*06可能与维吾尔族妇女对宫颈癌的遗传易感性有关,是维吾尔族妇女对宫颈癌的易感基因,HLA—DQB1*06基因型可能增加了HPV16阳性妇女患宫颈癌的危险性,可能是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患病率高的原因之一。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易感基因及保护基因的检测可能在高危人群的检测及群体遗传干预工作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16 喀什维吾尔族妇女 hladq抗原 多态性 单核苷酸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儿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的免疫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许春娣 奚容平 +3 位作者 陈舜年 杨玉琴 范丽安 徐家裕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746-749,共4页
目的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已被广泛认为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原 ,与消化性溃疡和胃腺癌密切相关 ,但Hp引起人类胃肠病的机制尚不清楚 ,许多研究认为可能与患者Hp菌株的毒力高低有关 ,也有认为与宿主的遗传或环境因素有... 目的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已被广泛认为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原 ,与消化性溃疡和胃腺癌密切相关 ,但Hp引起人类胃肠病的机制尚不清楚 ,许多研究认为可能与患者Hp菌株的毒力高低有关 ,也有认为与宿主的遗传或环境因素有关。本研究为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 DQA1(HLA DQA1)基因位点上是否存在与Hp感染及其相关胃炎的易感基因或抵抗基因 ,研究其与免疫遗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非同位素标记的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 (PCR SSO)杂交的方法 ,对 130例慢性胃炎及 85名正常对照儿童作了HLA DQA1等位基因型的检测 ,并同时检查了这些患儿的Hp。结果  85例对照组 ,37例Hp阳性 ,48例Hp阴性。 130例慢性胃炎患儿中 ,85例Hp阳性 ,45例Hp阴性。HLA DQA1 0 3等位基因频率在Hp阳性儿童人群及胃炎患儿均明显低于Hp阴性正常健康儿童等位基因频率 (AF) (35 % ,31%对 48% ,P <0 .0 5 )。此外 ,发现DQA1 0 5 0 1基因频率在Hp阳性人群高于无Hp感染者 (2 7%对 13% .P =0 .0 0 7) ,DQA1 0 10 2基因频率在Hp阳性胃炎组显著低于Hp阴性胃炎组 (10 %对 19% ,P =0 .0 36 )。结论 在HLA DQA1基因位点上 ,Hp阳性儿童及胃炎患儿和Hp阴性正常对照组儿童存在着免疫遗传学的差异 ,HLA DQA1 0 3基因对Hp感染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hla-dq抗原 聚合酶链反应 儿童
原文传递
中国人群1型糖尿病HLA-DQ基因多态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薛付忠 王洁贞 胡平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 综合评价中国人群HLA DQ基因多态性与 1型糖尿病 (DM)的关联性。方法 以 1型DM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各HLA DQ等位基因频数(基因型频数、单倍型频数 )分布的OR值为统计量,全面检索相关文献;应用Meta分析软件包REVMAN4. 2,在基因分型... 目的 综合评价中国人群HLA DQ基因多态性与 1型糖尿病 (DM)的关联性。方法 以 1型DM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各HLA DQ等位基因频数(基因型频数、单倍型频数 )分布的OR值为统计量,全面检索相关文献;应用Meta分析软件包REVMAN4. 2,在基因分型水平上,对各研究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和数据合并,并评估发表偏倚。结果 等位基因DQA1* 0301、DQA1* 0501、DQB1* 0201、DQB1* 0303、DQB1* 0401和DQB1* 0604是中国人群 1型DM的危险基因 (均P<0. 05), 他们的合并OR值分别为2. 83、2. 90、4. 17、1. 65、2. 00和 3. 00;基因型 (或单倍型 )DQA1* 0301 /DQB1* 0201、DQA1* 0301 /DQB1*0302、DQA1* 0501 /DQB1* 0201、DQA1* 0301 /DQB1* 0201 /DRB1* 0301和DQB1* 0302 /DRB1* 0405是中国人群 1型DM的危险基因型(或单倍型,均P<0. 05),他们的合并OR值分别为 8. 95、3. 09、6. 01、6. 57和 14. 85。而等位基因DQA1* 0101、DQA1* 0102、DQA1* 0103、DQA1* 0104、DQA1* 0201、DQA1* 0401、DQA1* 0601、DQB1* 0301、DQB1* 0501、DQB1* 0503、DQB1* 0601和DQB1* 0602是中国人群 1型DM的保护等位基因(均P<0. 05),他们的合并OR值分别为 0. 47、0. 38、0. 21、0. 07、0. 44、0. 39、0. 44、0. 19、0. 33、0. 32、0. 42和 0. 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qA1 dqB1 中国人群 DM OR值 等位基因 META分析 单倍型 基因分型 保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