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傅斯年与郭沫若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戎笙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7-114,共8页
郭沫若与傅斯年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两位卓越的文化名人。两者在现实政治中存在很多差异,但他们又在考古学、历史学上有诸多的共同点,如同样重视史料,同受王国维“二重证据法”及西方科学方法的影响,几乎同时想到对殷墟进行发掘等等。此... 郭沫若与傅斯年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两位卓越的文化名人。两者在现实政治中存在很多差异,但他们又在考古学、历史学上有诸多的共同点,如同样重视史料,同受王国维“二重证据法”及西方科学方法的影响,几乎同时想到对殷墟进行发掘等等。此外,他们还彼此称赞对方的学术成就。党派立场、政治信仰、意识形态、历史观等方面的不同、甚至对立,并不妨碍在学术上互相交流、评点得失、取长补短,郭沫若和傅斯年这两位学术大师正是我们的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斯年 郭沫若 中国现代学术史
下载PDF
试析郭沫若在大跃进年代的诗歌活动——从《百花齐放》到《红旗歌谣》 被引量:5
2
作者 邢小群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3年第3期120-124,共5页
《百花齐放》和《红旗歌谣》的创作与编辑是郭沫若在大跃进年代最具代表性的诗歌活动。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处于整体上被改造、文学创作失去自由的环境中。郭沫若虽然有着灵魂的挣扎与困惑,但从他参与的诗歌创作和编辑工作中看,其精神的主... 《百花齐放》和《红旗歌谣》的创作与编辑是郭沫若在大跃进年代最具代表性的诗歌活动。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处于整体上被改造、文学创作失去自由的环境中。郭沫若虽然有着灵魂的挣扎与困惑,但从他参与的诗歌创作和编辑工作中看,其精神的主导面,不是疏离这种严酷的环境,而是顺应和强化着这种严酷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大跃进年代 诗歌活动
下载PDF
郭沫若诗歌的“神话转型题旨”与文学想象意义——以《女神之再生》与《凤凰涅槃》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吴翔宇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68-73,共6页
"神话"作为一种早期人类形态的元典,从来都是作家驰骋想象的文化资源。郭沫若的诗歌《女神之再生》、《凤凰涅槃》将神话的"创世题旨"与时代转型语境进行了现代性的对接和生发,激活了尘封和遮蔽的种族记忆,现代民... "神话"作为一种早期人类形态的元典,从来都是作家驰骋想象的文化资源。郭沫若的诗歌《女神之再生》、《凤凰涅槃》将神话的"创世题旨"与时代转型语境进行了现代性的对接和生发,激活了尘封和遮蔽的种族记忆,现代民族国家被想象成具有完美人格化形象和"会说"的主体存在群,这种文学想象现代民族国家的方式其文学史意义是不可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神话 转型 文学想象
下载PDF
郭沫若研究述评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勇 李春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4-25,共12页
郭沫若研究已经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 ,研究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其本身的价值。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 ,运用客观描述与分析评点相结合的方法 ,从诗歌、历史剧、文艺思想与创作个性诸方面对郭沫若研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回顾、反思和评述 ... 郭沫若研究已经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 ,研究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其本身的价值。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 ,运用客观描述与分析评点相结合的方法 ,从诗歌、历史剧、文艺思想与创作个性诸方面对郭沫若研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回顾、反思和评述 ,从而揭示郭沫若研究的多重价值和意义 ,指出研究中的不足和缺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历史剧 文艺思想 综述 郭沫若研究 诗歌 创作个性 价值
下载PDF
郭沫若的先秦美学史研究成就 被引量:6
5
作者 吴功正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8,共8页
郭沫若的先秦美学史研究,卓越地将审美形式和审美意识及其美学史结论融汇在一起,有着浓厚的经验理性色彩。他以青铜器皿上的器型、铭文和纹饰为切入点,从业经抽象的线条、图案和组配的结构形式,发掘其审美意味,彰显蓬勃旺盛的生命生机... 郭沫若的先秦美学史研究,卓越地将审美形式和审美意识及其美学史结论融汇在一起,有着浓厚的经验理性色彩。他以青铜器皿上的器型、铭文和纹饰为切入点,从业经抽象的线条、图案和组配的结构形式,发掘其审美意味,彰显蓬勃旺盛的生命生机和历史性的深重涵值,并首次原创性地运用青铜器花纹来解读和确定美学史的时代内涵和特征。郭沫若以时代精神和时代审美理想为核心,在社会、历史、文化的宏深语境中考察美学现象的变化,反转过来,美学现象则成为社会、历史、文化的表征,呈现双向互涵相协之关系。郭沫若同时兼具了青铜时代的社会史和美学史的开山祖身份和地位,他对先秦美学史精神、特征作了系统、深入的论说。郭沫若坚守实践美学观,从社会文化实践层面上加以解读、阐释和动态说明,他所进行的是社会学、文化学的美学史研究,所形成的论述话语和逻辑结构,至今仍是治先秦美学史学者的范例。他采用文化人类学、考古学、器皿学、文字学等原理,独得先例地创造了"标准器论"和"波动论",这在中国青铜时代的历史研究,进而在先秦美学史的研究方面是世纪性的创获。他谛听远古美学史的"心音",从文物和文献出发复原和复现美学史的现场。郭沫若先秦美学史研究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缘自科学的实证精神、先进的方法论、优越的学术生态环境合力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先秦美学史 实践美学观 方法论 世纪性贡献
下载PDF
郭沫若的墨学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解启扬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573-578,共6页
墨学研究是郭沫若学术生涯中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他对先秦墨学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然而,他除了对墨家的救世的精神稍加肯定外,几乎持全盘否定态度。他从孔、墨比较出发,认为墨家是秩序守成代表者。至于《墨经》,郭沫若从经典解读入手... 墨学研究是郭沫若学术生涯中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他对先秦墨学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然而,他除了对墨家的救世的精神稍加肯定外,几乎持全盘否定态度。他从孔、墨比较出发,认为墨家是秩序守成代表者。至于《墨经》,郭沫若从经典解读入手,认为其中包含着观点完全对立的两派,代表着墨家后学不同的派别。郭沫若墨学研究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但时代政治的背景影响着其研究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墨学 救世精神 《墨经》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郭沫若诗歌创作所受外国文学影响探源 被引量:3
7
作者 朱洁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1-85,共5页
本文立足郭沫若的诗歌创作,从郭沫若接受外国文学影响的可能性与现实性,早期泛神论哲学思想和浪漫主义文艺观的形成,外国文学影响在郭沫若诗歌创作中的具体体现三方面,思考、探究来自异域的哲学、文学营养是如何被这位中国现代诗人... 本文立足郭沫若的诗歌创作,从郭沫若接受外国文学影响的可能性与现实性,早期泛神论哲学思想和浪漫主义文艺观的形成,外国文学影响在郭沫若诗歌创作中的具体体现三方面,思考、探究来自异域的哲学、文学营养是如何被这位中国现代诗人所吸收、消化、综合进而产生新的创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诗歌创作 外国文学 文学影响 比较文学 影响研究 泛神论 浪漫主义 文艺观
下载PDF
郭沫若的“人民本位”史观及儒家民本思想意蕴 被引量:4
8
作者 徐国利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74,共7页
"人民本位"论是郭沫若提出的重要思想,广泛运用于史学研究、文学创作和现实批判领域。作为史学范畴的"人民本位"论,基本内涵是视人民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和历史发展的推动力,研究历史和历史人物必须以是否符合人民利益为原则,亦可... "人民本位"论是郭沫若提出的重要思想,广泛运用于史学研究、文学创作和现实批判领域。作为史学范畴的"人民本位"论,基本内涵是视人民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和历史发展的推动力,研究历史和历史人物必须以是否符合人民利益为原则,亦可称为"人民本位"史观。郭沫若运用"人民本位"史观研究中国古代史、先秦诸子思想和评价历史人物。20世纪上半叶,郭沫若重视将传统优秀思想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其"人民本位"史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人民史观为指导,对儒家民本思想加以批判性继承的产物,有浓厚的儒家民本思想意蕴;两者在有关人民的国家和社会主体地位、人民的社会历史作用和如何衡量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诸多共同点或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人民本位”论 民本思想
下载PDF
“合”与“离”——郭沫若文艺思想管窥
9
作者 张宁 《陇东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3-27,共5页
作为现代文坛健将的郭沫若,在1939—1942年民族形式论争前后发表了一系列阐释中国文艺思想的文章。爬梳其在特殊历史语境中的诸多观念,透射出其坚守“五四”文艺的审美性,具有承接“五四”新文学传统的知识分子情结;同时,他倡导借助“... 作为现代文坛健将的郭沫若,在1939—1942年民族形式论争前后发表了一系列阐释中国文艺思想的文章。爬梳其在特殊历史语境中的诸多观念,透射出其坚守“五四”文艺的审美性,具有承接“五四”新文学传统的知识分子情结;同时,他倡导借助“民族形式”讨论来吸纳民间形式、外来形式之优长,突破“欧化”与“民族化”的紧张关系,通过革新文艺形式来实现文艺民族化、大众化,此观念与“民间形式”绝对论大相径庭,在纷杂的“民族形式”论争中独树一帜。总之,郭沫若的文艺思想具有客观性与前瞻性,不仅为抗战文艺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提供了广阔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文艺思想 管窥
下载PDF
鲁迅、郭沫若对悲剧理论的贡献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晓平 刘立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39-241,共3页
鲁迅和郭沫若的悲剧观有很大的不同,创作风格也迥然有别。鲁迅的小说主要写"下层社会的不幸",郭沫若写的多是"历史转换期"的大悲剧;郭沫若的悲剧人物比较单一,鲁迅的悲剧人物则具有多样性。但是,鲁迅和郭沫若的悲... 鲁迅和郭沫若的悲剧观有很大的不同,创作风格也迥然有别。鲁迅的小说主要写"下层社会的不幸",郭沫若写的多是"历史转换期"的大悲剧;郭沫若的悲剧人物比较单一,鲁迅的悲剧人物则具有多样性。但是,鲁迅和郭沫若的悲剧理论与实践,在差异和互补中共同为中国现代悲剧理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郭沫若 悲剧理论
下载PDF
论郭沫若文化身份的嬗变——从《女神》到《屈原》 被引量:3
11
作者 魏红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5-120,共6页
本文用文化批评的方法,解读郭沫若五四时期的《女神》和抗战时期的《屈原》,透视其文化身份的嬗变,研究其对个体和民族群体文化身份的构建,凸显其作品的新的诠释及价值。
关键词 郭沫若 文化身份 嬗变 构建
原文传递
从女性创世神话走出的《女神》——《女神》与日本文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蔡震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3期5-11,共7页
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从问世起,就在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意义上被解读着,它所由诞生之地的日本的文化背景却一直被忽略了。然而,《女神》的文本,可以说是建立在一个再创世神话的叙述框架内。“女神”与“太阳”的意象,有力地表达了《... 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从问世起,就在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意义上被解读着,它所由诞生之地的日本的文化背景却一直被忽略了。然而,《女神》的文本,可以说是建立在一个再创世神话的叙述框架内。“女神”与“太阳”的意象,有力地表达了《女神》毁坏与创造的基本主题。这样的叙事方式和这两组意象的获得,更多的是诗人从日本传统文化中存留的创世神话系统及其传统文化语境中感悟到的。郭沫若《女神》时期的创作与日本文化有着诸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女神》 创世神话 日本文化
下载PDF
论郭沫若与东方文学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定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18,共5页
该文主要论述郭沫若与东方文学的关系 ,着重分析印度“诗圣”泰戈尔、伊朗中古诗人莪默·伽亚谟以及日本文化与文学 ,对郭沫若思想和创作所给予的影响。探讨郭沫若如何融铸和吸纳东方文学的长处 ,形成其独具特色的创新精神和艺术风格。
关键词 泰戈尔 莪默·伽亚谟 日本文化 自我小说
下载PDF
成就与不足——浅议郭沫若的《周易》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魏晓丽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1-75,共5页
郭沫若的《周易》研究以“新兴科学的观点”来审视《周易》,在古史辩派的基础上,深入到了古代的思想及制度,使传统的经学研究一变而为社会的、文化的和哲学的研究,他不仅开辟了《周易》研究的新领域,而且也成为用《周易》打开认识“古... 郭沫若的《周易》研究以“新兴科学的观点”来审视《周易》,在古史辩派的基础上,深入到了古代的思想及制度,使传统的经学研究一变而为社会的、文化的和哲学的研究,他不仅开辟了《周易》研究的新领域,而且也成为用《周易》打开认识“古代真实”大门的第一人。这也正是郭沫若《周易》研究的价值所在。但同时郭沫若的《周易》研究也存在不足,如对材料的时代性未能划分清楚,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以传解经的错误;疏于考证,有臆测成分及趋时、片面的批评,这也是评价郭沫若的《周易)研究时不可回避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周易 八卦 辩证法
下载PDF
叛逆和道德伦理碰撞中的女性呐喊——浅析郭沫若历史剧中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振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9-23,共5页
郭沫若作为一位主情的文艺大师 ,女性形象成为他创作的主体内容 ,他以男性的视角叙述着对女性的认识。早期 ,郭沫若塑造了“三个叛逆的女性” ,让她们喊出了妇女“天赋人权”的正义呼声 ,要求着女性的权利。然而 ,作为一位男性作家 ,郭... 郭沫若作为一位主情的文艺大师 ,女性形象成为他创作的主体内容 ,他以男性的视角叙述着对女性的认识。早期 ,郭沫若塑造了“三个叛逆的女性” ,让她们喊出了妇女“天赋人权”的正义呼声 ,要求着女性的权利。然而 ,作为一位男性作家 ,郭沫若在为女性摇旗呐喊的同时 ,又不能完全脱离男性中心的樊篱 ,所以 ,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自我价值、人格完成似乎只有在男人身上才能最终实现。可以说 ,她们为某种信念的牺牲是很苍白的 ,她们也有想获得同男人一样的地位感、责任感、价值感的心理 ,然而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她们无法“争取女性失落的权利”。这也是妇女痛苦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历史剧 女性
下载PDF
对“球形天才”的再思考──世纪之交看郭沫若研究与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悦坦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4-28,共5页
 郭沫若是20世纪中国评价差异最大的文化名人。郭沫若评价和研究早已不再局限于单纯 的学院派研究的小圈子 ,而是进入到由主流、学院、商业、民间四种话语系统组成的充满张力的话语结构之中。在 “球形天才”的认识基点上对四种...  郭沫若是20世纪中国评价差异最大的文化名人。郭沫若评价和研究早已不再局限于单纯 的学院派研究的小圈子 ,而是进入到由主流、学院、商业、民间四种话语系统组成的充满张力的话语结构之中。在 “球形天才”的认识基点上对四种话语系统进行整合,解开郭沫若神奇创造力的奥秘,正是 新世纪郭沫若研究中最富价值的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郭沫若研究 艺术创造 “球形天才”
下载PDF
郭沫若早期美学观与雪莱《为诗辩护》 被引量:2
17
作者 顾国柱 王志清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8年第1期72-75,共4页
郭沫若早期美学观受到雪莱美学名著《为诗辩护》很大影响。郭沫若把雪莱强调的想象、感情情调结合起来,再加上雪莱所说的"诗的才能所含有的""本能性与直觉性"以及"武断地由想象产生的"语言,构成了他认为... 郭沫若早期美学观受到雪莱美学名著《为诗辩护》很大影响。郭沫若把雪莱强调的想象、感情情调结合起来,再加上雪莱所说的"诗的才能所含有的""本能性与直觉性"以及"武断地由想象产生的"语言,构成了他认为是诗的"本体"的几个因素。郭沫若的艺术社会职能观,在总体性的性质和特点上,同样受到雪莱明显而直接的影响。然而郭沫若也并没有以学院派的方式完整地接受雪莱的理论体系,两者在某些方面有着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雪莱 美学观 《为诗辩护》
下载PDF
郭沫若“五四”时期诗歌翻译选材及策略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玥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220-222,共3页
郭沫若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的一代巨匠,也是诗歌翻译和创作领域的先锋泰斗。他不仅开译诗浪漫主义之先河,更创造性地提出"风韵译"和译者主观感情投入等诗歌翻译策略。从诗歌翻译的特点出发,探讨时代背景和个人情感对郭沫若翻译... 郭沫若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的一代巨匠,也是诗歌翻译和创作领域的先锋泰斗。他不仅开译诗浪漫主义之先河,更创造性地提出"风韵译"和译者主观感情投入等诗歌翻译策略。从诗歌翻译的特点出发,探讨时代背景和个人情感对郭沫若翻译选材和策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诗歌翻译 历史时期 个人情感
下载PDF
论郭沫若自传文学创作的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叶志良 《河北学刊》 2002年第4期76-79,共4页
在郭沫若的传记作品中 ,纪实与虚构并存 ,宏大叙事与私人叙事并存 ,其传记是“活”人的自传 。
关键词 郭沫若 自传 特征
下载PDF
从“人的文学”到“人民文学”——郭沫若文学观嬗变新论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俊虎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4期438-443,共6页
从意气风发的文学青年到风光无限却寂寞惆怅的蹉跎老人,郭沫若的文学观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中,从"人的文学"到"人民文学",文学观念所包孕的范围在逐渐缩小,作家创作才能趋于钝化,艺术生命亦渐萎顿。郭沫若所走的文学道... 从意气风发的文学青年到风光无限却寂寞惆怅的蹉跎老人,郭沫若的文学观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中,从"人的文学"到"人民文学",文学观念所包孕的范围在逐渐缩小,作家创作才能趋于钝化,艺术生命亦渐萎顿。郭沫若所走的文学道路,从一个侧面折射出20世纪中国文学从胎动腹中到苦涩青春的曲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文学观 人的文学 人民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