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顾随先生词学之创新精神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云 《衡水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42-45,48,共5页
顾随先生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词学大师。他曾提出以白话表现新精神、开拓新意境的词学主张,并以毕生创作来实现这一目标。其词擅长使用新语言描写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并以真实新奇的北方特色打破了词之传统意境,形成了鲜明独特... 顾随先生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词学大师。他曾提出以白话表现新精神、开拓新意境的词学主张,并以毕生创作来实现这一目标。其词擅长使用新语言描写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并以真实新奇的北方特色打破了词之传统意境,形成了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随 词学 创新精神
下载PDF
壮骨素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9
2
作者 夏志道 房世源 +4 位作者 常超英 王来鸿 蒋位庄 魏兑民 吴非 《中国骨伤》 CAS 1994年第1期7-9,共3页
壮骨素及当归、川芎嗪注射液联用,用于家兔桡骨标准骨折模型的治疗。通过体重观察、X片和骨痂切片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显示:单纯使用"壮骨素"灌胃治疗组比空白对照组更高的X片评分(P<0.001)、更高的外骨痂及有效骨... 壮骨素及当归、川芎嗪注射液联用,用于家兔桡骨标准骨折模型的治疗。通过体重观察、X片和骨痂切片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显示:单纯使用"壮骨素"灌胃治疗组比空白对照组更高的X片评分(P<0.001)、更高的外骨痂及有效骨痂密度,细胞水平显示活跃的破骨细胞活动(0.01<P<0.05)。"壮骨素"与活血化瘀中药联用组早期良好地控制了骨折后动物体重的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同时亦显示更高的X片评分(p<0.001)、矿化骨痂密度(0.01<P<0.05),破骨细胞活性吸收面(0.01<P<0.05)和破骨细胞指数(P<0.01),切片显示良好的骨痂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骨素 骨折愈合 实验研究 药理
下载PDF
西周春秋吴都迁徙考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晖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3-78,共16页
西周至春秋时期 ,吴都共有四次迁徙。周康王时 ,虞侯被封在江苏邳县加口 ,称“俎侯” ,春秋时为“”地。从康王时到西周晚期 ,吴国一直以俎为其国都。春秋初期 ,吴取邗国而建都于邗 ,即今扬州一带。邗为吴都一直到吴王诸樊时代。第三... 西周至春秋时期 ,吴都共有四次迁徙。周康王时 ,虞侯被封在江苏邳县加口 ,称“俎侯” ,春秋时为“”地。从康王时到西周晚期 ,吴国一直以俎为其国都。春秋初期 ,吴取邗国而建都于邗 ,即今扬州一带。邗为吴都一直到吴王诸樊时代。第三次和第四次迁都在吴王诸樊之后。诸樊与阖闾之都为秦时“吴县” ,即今无锡市西南 45里的闾江乡一带。吴王阖闾时所筑并所迁之都在今苏州市 ,其地本名即“姑苏”、“苏”。至夫差亡国之时苏州一直为吴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西周晚期 国都 建都 迁都 吴国 迁徙 时代 扬州 苏州市
全文增补中
从单刻到全集:高启诗歌的历时性考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傅笔涵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106-110,115,共6页
作为明初吴中文人的代表,诗人高启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然而细查高启诗歌相关研究,研究者向来径取最权威、最完备的《高青丘集》加以阐发,此举恐怕会有疏漏。若以高启现存早年别集《姑苏杂咏》为纲,与其侄所刊之《缶鸣集》、四库本... 作为明初吴中文人的代表,诗人高启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然而细查高启诗歌相关研究,研究者向来径取最权威、最完备的《高青丘集》加以阐发,此举恐怕会有疏漏。若以高启现存早年别集《姑苏杂咏》为纲,与其侄所刊之《缶鸣集》、四库本《高太史大全集》及今人整理的《高青丘集》进行比对,并和其他选录高启诗歌的选集、类书相互参照,便可弥补传统全集因为所据底本历时弥久、辗转多方而存在的历时性面貌不全之憾,对其作品内容有更加清晰的把控,让我们明了历时性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性。故而在研究单个作家时,有必要兼顾比全集更切近当时时况的单刻别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姑苏杂咏 高启 高青丘集 单刻别集 历时性研究
下载PDF
大众文化与晚清《鲁滨孙漂流记》的中国化 被引量:2
5
作者 石燕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4-168,共15页
大众文化是《鲁滨孙漂流记》中国化中隐形而不容忽视的支配力量。从粤语插图译本《辜苏历程》到白话报刊《大陆报》译本《鲁滨孙漂流记》,进而到画报插图通俗读物《无人岛大王》,晚清《鲁滨孙漂流记》的中国化离不开插图和报刊等大众媒... 大众文化是《鲁滨孙漂流记》中国化中隐形而不容忽视的支配力量。从粤语插图译本《辜苏历程》到白话报刊《大陆报》译本《鲁滨孙漂流记》,进而到画报插图通俗读物《无人岛大王》,晚清《鲁滨孙漂流记》的中国化离不开插图和报刊等大众媒介与大众媒体的交替和交叉运用,对译语语体形态通俗化(方言与白话)的积极尝试更是贯穿晚清《鲁滨孙漂流记》中国化的内在线索。大众文化不仅参与并形塑了晚清乃至百余年来《鲁滨孙漂流记》的文本形态,也成为这一个多世纪以来西学汉译中一种日趋强势而持久的操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滨孙漂流记》 大众文化 《辜苏历程》 《大陆报》译本 《无人岛大王》
原文传递
凤林城址的再调查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兆国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7年第4期87-88,共2页
2002—2004年,友谊县文物管理所对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凤林城址再次进行调查,除衬地调查外,还查阅了历史文献,验证了凤林城址是《吉林汇征》文献中记载的"巴如古苏霍通"。通过考古发掘成果和专家的评析,指出:凤林... 2002—2004年,友谊县文物管理所对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凤林城址再次进行调查,除衬地调查外,还查阅了历史文献,验证了凤林城址是《吉林汇征》文献中记载的"巴如古苏霍通"。通过考古发掘成果和专家的评析,指出:凤林城址是三江平原汉魏时期遗址的核心代表,为黑龙江区域汉魏时期遗址聚落发展的模式,亦为研究土城垣的出现及发展演变提供可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址形制 巴如古苏霍通 价值
下载PDF
第二版《汉语大字典》引《古俗字略》疑误举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熊加全 《保定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76-80,共5页
《古俗字略》的主要工作是认同异体字,指明其间的"古"、"俗"、"通"关系。其中尽管有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不少疏漏。第二版《汉语大字典》对这些疏漏往往未加辨析就加以援引,由此造成了部分失误。举例分析... 《古俗字略》的主要工作是认同异体字,指明其间的"古"、"俗"、"通"关系。其中尽管有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不少疏漏。第二版《汉语大字典》对这些疏漏往往未加辨析就加以援引,由此造成了部分失误。举例分析并补正这些疑误,使其有益于《汉语大字典》的再次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俗字略》 《汉语大字典》 异体字 俗字 疑误
下载PDF
从《金谷诗序》《兰亭集序》看两晋文人的生存选择与文学选择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庆华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91-96,共6页
西晋时期的金谷园会和东晋时的兰亭会均有诗文存世,比较《金谷诗序》及《兰亭集序》可知两晋文人的生存选择与文学选择有着本质的差异。金谷园会昼夜宴游的侈汰与石崇的务竞功名及金谷园的奢侈豪阔一致,兰亭会的高雅潇洒与王羲之的坦荡... 西晋时期的金谷园会和东晋时的兰亭会均有诗文存世,比较《金谷诗序》及《兰亭集序》可知两晋文人的生存选择与文学选择有着本质的差异。金谷园会昼夜宴游的侈汰与石崇的务竞功名及金谷园的奢侈豪阔一致,兰亭会的高雅潇洒与王羲之的坦荡超逸及会稽山水的自然清丽相得益彰;石崇笔下的山水更多堆砌雕凿,更具富贵气象,而王羲之笔下的山水则纯然一派自然清丽,更具有审美意味;石崇的“感性命之不永,惧凋零之无期”是对生命短暂、富贵易逝的恐惧与忧患,是生命的感性体验与忧患,而王羲之的兴怀生死之叹既有对生命的感性体验,又有在对宇宙的仰观俯察之中的哲理性的思考,它体现的是对生命的高度理性和清醒的超越意识,更具哲理意味和文化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谷诗序》 《兰亭集序》 生存选择 文学选择
下载PDF
《古尊宿语录》心理动词历时演变及语义探析
9
作者 秦越 《莆田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71-77,共7页
统计《古尊宿语录》中心理动词的分布情况,分析这些心理动词的语义特征,考察其历时演变轨迹,得出如下结论:《古尊宿语录》心理动词处于从中古汉语到近、现代汉语的过渡阶段。
关键词 《古尊宿语录》 心理动词 语义 历时演变
下载PDF
禅籍点校献疑
10
作者 王勇 王长林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5年第2期292-302,共11页
本文对中华书局出版的整理本《祖堂集》《五灯会元》和《古尊宿语录》中的点校失误和遗漏之处予以纠正,并分析了原点校致误的原因。
关键词 祖堂集 五灯会元 古尊宿语录 点校 献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