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有关中度至重度抑郁症的一些研究表明,联合使用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与抗抑郁药物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CBT或抗抑郁药物。很少研究关注团体CBT治疗和药物治疗对轻度抑郁症患者的效果。目标:评估联合使用团...背景:有关中度至重度抑郁症的一些研究表明,联合使用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与抗抑郁药物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CBT或抗抑郁药物。很少研究关注团体CBT治疗和药物治疗对轻度抑郁症患者的效果。目标:评估联合使用团体CBT治疗与抗抑郁药物对轻度抑郁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我们将62例轻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与干预组(n=32),对照组予以抗抑郁药物治疗12周,干预组予以抗抑郁药物合并团体CBT治疗12周;此后,两组均持续药物治疗1年。在治疗后12周和一年随访结束时,对所有被试采用盲法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中文版(Chinese versions of the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Life Satisfaction Rating)、多维社会支持感知(Multidimensional Scale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和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hort Form Health Survey)的评估。结果: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治疗期间两组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均明显改善,联合CBT与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干预组的改善更大。几乎所有的社会功能、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评估同时表明CBT合并抗抑郁药物组比单用抗抑郁药物组的改善显著更多。此外,即使采用的协方差分析调整了基线时的人口学差异和临床特征以及随时间推移的抑郁和焦虑严重程度的变化差异,CBT合并抗抑郁药物组在团体治疗后12周和团体治疗结束后的一年后都比单用抗抑郁药物组的改善更为明显,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单用抗抑郁药物或联合抗抑郁药治疗和团体CBT治疗都可以有效地改善轻度抑郁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和健康功能。然而,合并药物治疗和团体CBT治疗优于单用抗抑郁药物治疗,而且这些效益可以在CBT疗程结束后持续至少长�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团体人际心理干预和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1314名大学生,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进行测试,筛取IAS总分≥49分(高焦虑者)275人。参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目的:比较团体人际心理干预和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1314名大学生,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进行测试,筛取IAS总分≥49分(高焦虑者)275人。参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IV)关于社交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症状学描述,根据自愿的原则,选取社交焦虑程度较重的大学生45名,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人:IPT组,采用团体人际心理干预,每周1次,共8周;CBT组,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每周1次,共8周;对照组,实验过程中不予干预。各组在干预前测定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SADS),干预后再进行IAS和SADS的测定,比较IPT组、CBT组干预前后的疗效及其差别。结果:干预前3组间IAS总分、SADS总分、回避因子分、苦恼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IPT组与CBT组的社交焦虑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IPT组与CBT组间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T组干预后各项指标得分均低于干预前;CBT组干预后SADS总分、回避因子分、苦恼因子分低于干预前;对照组各项指标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人际心理干预与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均能有效缓解社交焦虑水平,人际心理干预可作为治疗社交焦虑的一个重要手段。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集体积极心理治疗对伴有轻至中度抑郁情绪的在校女护生自我效能及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方法:在长沙市3所护理本科院校中,选取伴有轻至中度抑郁情绪[贝克抑郁量表第二版(BDI-Ⅱ)测量得分在14~28分]的在校女护生74名,采用...目的:探讨集体积极心理治疗对伴有轻至中度抑郁情绪的在校女护生自我效能及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方法:在长沙市3所护理本科院校中,选取伴有轻至中度抑郁情绪[贝克抑郁量表第二版(BDI-Ⅱ)测量得分在14~28分]的在校女护生74名,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集体心理治疗组(n =34)和对照组(n =40)。集体心理治疗组接受8周集体积极心理治疗,对照组未给予治疗措施(在研究结束确定治疗方法有效或对照组需要治疗时,向对照组提供相应治疗)。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幸福感指数(IWB),分别在基线、集体心理治疗后、治疗后第3个月、治疗后第6个月对两组的自我效能和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调查。结果:GSES、IWB 得分的分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表明,两组间各量表的基线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集体心理治疗后、治疗后第3个月、治疗后第6个月集体心理治疗组的 GSES、IWB 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 P <0.05)。结论:8周集体积极心理治疗可提高伴轻至中度抑郁情绪在校女护生的自我效能和主观幸福感水平,并具有一定的长期效果。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结构式团体治疗对住院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孤独感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标准第三版(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ease,the rdversion,CCMD-3)慢性精神分裂症诊断标...目的:探讨结构式团体治疗对住院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孤独感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标准第三版(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ease,the rdversion,CCMD-3)慢性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以阴性症状为主的住院男性患者共10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研究组实施团体治疗,疗程3个月,对照组不做干预。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分别采用情绪-社交孤独量表(Emotional-Social Loneliness Inventory,ESLI)、阴性症状量表(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SANS)和阳性症状量表(Scale for Assessment of Posi-tive Symptoms,SAPS)对两组进行总分及因子分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ESLI、SANS、SAPS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时研究组ESLI总分及各因子分[如总分,(30.15±12.58)vs.(43.32±16.77)],SAPS总分[(0.42±0.82)vs.(0.96±1.67)]、SANS中情感平淡、兴趣-社交缺乏、注意障碍3项因子评分[(6.72±3.33)vs.(8.47±3.85),(15.00±3.49)vs.(17.06±3.26),(6.91±2.26)vs.(8.13±2.7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s<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组ESLI总分及各因子分[如总分,(26.87±15.32)vs.(41.60±16.36)]及SANS中注意障碍因子[6.70±2.19)vs.(8.27±2.43)]评分降低明显,仍低于对照组(Ps<0.05)。结论:结构式团体治疗对改善住院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孤独感有明显疗效。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有关中度至重度抑郁症的一些研究表明,联合使用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与抗抑郁药物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CBT或抗抑郁药物。很少研究关注团体CBT治疗和药物治疗对轻度抑郁症患者的效果。目标:评估联合使用团体CBT治疗与抗抑郁药物对轻度抑郁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我们将62例轻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与干预组(n=32),对照组予以抗抑郁药物治疗12周,干预组予以抗抑郁药物合并团体CBT治疗12周;此后,两组均持续药物治疗1年。在治疗后12周和一年随访结束时,对所有被试采用盲法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中文版(Chinese versions of the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Life Satisfaction Rating)、多维社会支持感知(Multidimensional Scale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和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hort Form Health Survey)的评估。结果: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治疗期间两组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均明显改善,联合CBT与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干预组的改善更大。几乎所有的社会功能、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评估同时表明CBT合并抗抑郁药物组比单用抗抑郁药物组的改善显著更多。此外,即使采用的协方差分析调整了基线时的人口学差异和临床特征以及随时间推移的抑郁和焦虑严重程度的变化差异,CBT合并抗抑郁药物组在团体治疗后12周和团体治疗结束后的一年后都比单用抗抑郁药物组的改善更为明显,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单用抗抑郁药物或联合抗抑郁药治疗和团体CBT治疗都可以有效地改善轻度抑郁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和健康功能。然而,合并药物治疗和团体CBT治疗优于单用抗抑郁药物治疗,而且这些效益可以在CBT疗程结束后持续至少长�
文摘目的:比较团体人际心理干预和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1314名大学生,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进行测试,筛取IAS总分≥49分(高焦虑者)275人。参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IV)关于社交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症状学描述,根据自愿的原则,选取社交焦虑程度较重的大学生45名,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人:IPT组,采用团体人际心理干预,每周1次,共8周;CBT组,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每周1次,共8周;对照组,实验过程中不予干预。各组在干预前测定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SADS),干预后再进行IAS和SADS的测定,比较IPT组、CBT组干预前后的疗效及其差别。结果:干预前3组间IAS总分、SADS总分、回避因子分、苦恼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IPT组与CBT组的社交焦虑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IPT组与CBT组间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T组干预后各项指标得分均低于干预前;CBT组干预后SADS总分、回避因子分、苦恼因子分低于干预前;对照组各项指标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人际心理干预与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均能有效缓解社交焦虑水平,人际心理干预可作为治疗社交焦虑的一个重要手段。
文摘目的:探讨集体积极心理治疗对伴有轻至中度抑郁情绪的在校女护生自我效能及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方法:在长沙市3所护理本科院校中,选取伴有轻至中度抑郁情绪[贝克抑郁量表第二版(BDI-Ⅱ)测量得分在14~28分]的在校女护生74名,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集体心理治疗组(n =34)和对照组(n =40)。集体心理治疗组接受8周集体积极心理治疗,对照组未给予治疗措施(在研究结束确定治疗方法有效或对照组需要治疗时,向对照组提供相应治疗)。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幸福感指数(IWB),分别在基线、集体心理治疗后、治疗后第3个月、治疗后第6个月对两组的自我效能和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调查。结果:GSES、IWB 得分的分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表明,两组间各量表的基线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集体心理治疗后、治疗后第3个月、治疗后第6个月集体心理治疗组的 GSES、IWB 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 P <0.05)。结论:8周集体积极心理治疗可提高伴轻至中度抑郁情绪在校女护生的自我效能和主观幸福感水平,并具有一定的长期效果。
文摘目的:探讨结构式团体治疗对住院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孤独感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标准第三版(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ease,the rdversion,CCMD-3)慢性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以阴性症状为主的住院男性患者共10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研究组实施团体治疗,疗程3个月,对照组不做干预。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分别采用情绪-社交孤独量表(Emotional-Social Loneliness Inventory,ESLI)、阴性症状量表(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SANS)和阳性症状量表(Scale for Assessment of Posi-tive Symptoms,SAPS)对两组进行总分及因子分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ESLI、SANS、SAPS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时研究组ESLI总分及各因子分[如总分,(30.15±12.58)vs.(43.32±16.77)],SAPS总分[(0.42±0.82)vs.(0.96±1.67)]、SANS中情感平淡、兴趣-社交缺乏、注意障碍3项因子评分[(6.72±3.33)vs.(8.47±3.85),(15.00±3.49)vs.(17.06±3.26),(6.91±2.26)vs.(8.13±2.7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s<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组ESLI总分及各因子分[如总分,(26.87±15.32)vs.(41.60±16.36)]及SANS中注意障碍因子[6.70±2.19)vs.(8.27±2.43)]评分降低明显,仍低于对照组(Ps<0.05)。结论:结构式团体治疗对改善住院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孤独感有明显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