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8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64
1
作者 郝治福 康绍忠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81,共5页
综述近几年国内外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领域在思维方法、数学工具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国内外在确定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模型的不确定因素、应用3S技术和数值模拟软件的情况,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强调多学科模型的耦合及... 综述近几年国内外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领域在思维方法、数学工具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国内外在确定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模型的不确定因素、应用3S技术和数值模拟软件的情况,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强调多学科模型的耦合及对水文地质参数研究和基础资料获取的重要性,指出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应用、三维数值模型的建立和多种模型的耦合是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系统 地下水资源 数值模拟
下载PDF
GIS在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5
2
作者 刘明柱 陈鸿汉 +1 位作者 叶念军 胡丽琴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2-55,61,共5页
通过对地下水资源系统特点的分析 ,应用GIS建立了地下水资源评价系统 ,该系统能够综合考虑地下水资源中的各子系统的综合影响 ,对系统内部的不同空间对象采用不同的空间分析方法 ,从而揭示区域地下水系统中的各子系统的内在联系 。
关键词 GIS 空间分析 地下水资源 富水性
下载PDF
地下水资源特性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被引量:67
3
作者 张人权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1-5,共5页
地下水资源具有以下重要特性:兼具可再生性与不可再生性,发育的系统性,以及随时间的变动性。可再生的补给资源,是理论上可持续利用的地下水资源;除了特定情况外,不可再生的储存资源只能借用而不能耗用。地下水资源发育的系统性,要求以... 地下水资源具有以下重要特性:兼具可再生性与不可再生性,发育的系统性,以及随时间的变动性。可再生的补给资源,是理论上可持续利用的地下水资源;除了特定情况外,不可再生的储存资源只能借用而不能耗用。地下水资源发育的系统性,要求以含水系统或水文系统、而不是以含水层为单元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地下水资源是随时间而变化的,需要根据变化情况进行再评价。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地下水资源评价应当遵循供水永续性和生态环境可承载性原则。地下水资源评价需要采用多种方法,相互校核,以提高其成果的信度。最后以河北平原为例,探讨了深层地下水的资源属性以及合理利用地下水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开发 利用 深层地下水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民勤地下水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与环境问题 被引量:67
4
作者 马金珠 魏红 《干旱区研究》 CSCD 2003年第4期261-265,共5页
石羊河流域中上游武威盆地水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 ,造成进入民勤盆地水量日益减少。民勤盆地通过大量开采地下水 ,缓解了水资源的严重短缺 ,为民勤绿洲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水资源。由于民勤盆地每年超采地下水超过 3× 10 8m3 ,导致... 石羊河流域中上游武威盆地水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 ,造成进入民勤盆地水量日益减少。民勤盆地通过大量开采地下水 ,缓解了水资源的严重短缺 ,为民勤绿洲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水资源。由于民勤盆地每年超采地下水超过 3× 10 8m3 ,导致了区域性地下水位从上世纪 70年代的 1~ 9m下降到现在的 12~ 2 8m。随之而来的是盆地灌溉空间格局的变化 ,灌溉水源由原来的地表地下水混合水源变为以地下水为主。盆地内地下水水质恶化 ,土地沙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劣化现象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盆地 地下水资源 开发利用 生态环境 灌溉空间格局 水质 土地沙漠化 土地盐渍化
原文传递
关中平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的投影寻踪方法 被引量:65
5
作者 王顺久 杨志峰 丁晶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4-110,共7页
针对受多指标影响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问题,作者引入投影降维的思想,建立了关中平原地下水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的投影寻踪模型,依据评价指标数据的自身结构特征将多指标综合评价问题转化为单指标评价问题。该模型不但可以对地... 针对受多指标影响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问题,作者引入投影降维的思想,建立了关中平原地下水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的投影寻踪模型,依据评价指标数据的自身结构特征将多指标综合评价问题转化为单指标评价问题。该模型不但可以对地下水资源承载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而且还能计算各评价指标的贡献率,进而分析影响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思路。关中平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表明,西安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为Ⅲ级,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接近其饱和值,开采潜力较小。咸阳和渭南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为Ⅱ级,水资源开发利用仍具有一定潜力。宝鸡情况最为乐观,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为Ⅰ级,地下水资源开发潜力相对较大。对于整个关中平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为Ⅱ级,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有相当规模,但仍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指标贡献率分析表明,为了提高关中平原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保障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应采取合理控制人口发展规模、注重地下水以外的"开源"工程建设、提高地下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以及保障生态环境用水等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承载力 投影寻踪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57
6
作者 张鑫 王纪科 +1 位作者 蔡焕杰 王正兴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27,共4页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 ,建立了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价模型。并以关中平原为例 ,对该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评价 ,评价结果合理、可靠。
关键词 承载力 区域地下水资源 模糊综合评价法 关中平原 指标权重
下载PDF
近50年来河西走廊地下水资源变化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9
7
作者 丁宏伟 张荷生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91-697,共7页
利用不同时期出山地表水资源和相应的地下水均衡计算结果,分析对比了近50年来河西走廊地下水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山地表水资源年际变化相对比较稳定。与此同时,随着中游地区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水利化程度... 利用不同时期出山地表水资源和相应的地下水均衡计算结果,分析对比了近50年来河西走廊地下水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山地表水资源年际变化相对比较稳定。与此同时,随着中游地区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水利化程度的日臻完善,地下水补给量逐步减少,由1955年的62.413×108m3减少到1999年的55.514×108m3,减少了6.899×108m3。由此引起了区域性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泉水资源大幅度削减、地下水开采规模和开采量逐年扩大、进入下游的地表水不断减少、水质恶化等水文地质问题。伴随着水资源利用分布格局的改变,河西走廊生态环境体系不断演变并趋于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生态环境 河西走廊 地下水利用 地下水均衡计算 地下水补给量
下载PDF
物元模型在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7
8
作者 门宝辉 王志良 +1 位作者 梁川 付强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4-37,共4页
为了建立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模型,采用物元分析法对关中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得出,西安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已达Ⅲ级,地下水资源的承载力已接近饱和值;咸阳、宝鸡、渭南等地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属于Ⅱ级,地下... 为了建立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模型,采用物元分析法对关中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得出,西安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已达Ⅲ级,地下水资源的承载力已接近饱和值;咸阳、宝鸡、渭南等地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属于Ⅱ级,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有相当规模,但仍有一定的开发潜力。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结果相同,为该领域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更为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元模型 区域地下水资源 综合评价 承载力 评价指标
下载PDF
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被引量:50
9
作者 张兆吉 雒国中 +3 位作者 王昭 刘春华 李亚松 姜先桥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5-360,共6页
本文通过对华北平原1991年~2003年系列地下水资源潜力及供需分析,浅层地下水总体处于采补平衡状态,但黄河沿岸及中东部平原古河道带尚有54.95×108m3/a潜力,而在山前平原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地下水超采27.83×108m3/a;深层地... 本文通过对华北平原1991年~2003年系列地下水资源潜力及供需分析,浅层地下水总体处于采补平衡状态,但黄河沿岸及中东部平原古河道带尚有54.95×108m3/a潜力,而在山前平原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地下水超采27.83×108m3/a;深层地下水除豫北平原、鲁北平原部分地区尚有一定潜力外基本处于严重超采,总超采量12.44×108m3/a;南水北调工程虽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但在短期内可满足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因此利用南水北调的契机涵养水源是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基本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地下水资源 超采 潜力 供需平衡 涵养
原文传递
城市地面沉降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38
10
作者 郑铣鑫 武强 +2 位作者 侯艳声 吴孟杰 应玉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12-618,共7页
地面沉降是城市主要地质灾害之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面沉降规模扩大,危害加剧。本文简述了国内外地面沉降概况,对地面沉降的成因、危害、机制、数学模拟、监测、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论述;并指出,建设工程性地面... 地面沉降是城市主要地质灾害之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面沉降规模扩大,危害加剧。本文简述了国内外地面沉降概况,对地面沉降的成因、危害、机制、数学模拟、监测、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论述;并指出,建设工程性地面沉降、孔隙水运移机制、地下水和地面沉降模型耦合、地面沉降生态—经济—社会影响评估、地下水采灌优化设计、地面沉降系统防治、地面变形高精度监测、城市化建设与地面沉降的相互关系等,是今后城市地面沉降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趋势 地面沉降 地质灾害 地下水资源 城市化建设 运移机制 孔隙水
下载PDF
地下水资源评价结果的可靠性探讨 被引量:29
11
作者 束龙仓 朱元生 +1 位作者 孙庆义 彭绪民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1-24,共4页
在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型中往往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因素 ,而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将直接影响着地下水资源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而资源评价结果是指导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基本依据 ,其可靠性对地下水资源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以某水源地为例 ,在简... 在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型中往往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因素 ,而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将直接影响着地下水资源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而资源评价结果是指导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基本依据 ,其可靠性对地下水资源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以某水源地为例 ,在简要阐述该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 ,对地下水资源评价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评价结果 可靠性分析
下载PDF
民勤盆地地下水水位下降特征与可持续利用评价 被引量:37
12
作者 李丁 马金珠 南忠仁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34-739,共6页
在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以地下水化学与同位素为基础数据,研究了民勤盆地地下水组成的基本特征,自然演变规律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过程。地下水δ18O较现代降水值低-3.5‰左右,表明民勤盆地地下水均为地质时期封存或入渗补给年代久... 在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以地下水化学与同位素为基础数据,研究了民勤盆地地下水组成的基本特征,自然演变规律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过程。地下水δ18O较现代降水值低-3.5‰左右,表明民勤盆地地下水均为地质时期封存或入渗补给年代久远的古水,现代农业灌溉地下水是不可再生资源,大规模超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形成漏斗形曲面下降。作者以水量平衡理论为依据建立了估算地下水储量与农业经济规模灌溉可开采储量的"漏斗"模型,经计算绿洲浅层、深层地下水可开采静储量632亿m3;绿洲浅层地下水淡水农业生产经济资源可开采总量为110亿m3;按照目前开采速率,维持目前产业经济规模极限时间约为16 7a。因此,必须实施农业种植业经济向农业畜牧业、草业经济发展,以及产业调整期经济平稳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盆地 地下水水位 Δ^18O 水文地质调查 下降 绿洲 地质时期 规模 经济 产业调整
下载PDF
地下水资源评价中降水量的时间序列-马尔可夫模型 被引量:32
13
作者 钱家忠 朱学愚 吴剑锋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0-353,共4页
降水量的预报精度对以其为直接或间接补给源的地下水资源评价具有重要的影响。将时间序列方法与随机过程离散状态的马尔可夫链理论相结合 ,提出了时间序列马尔可夫模型以预报大气降水量。模型根据降水序列的特征 ,采用一维非平稳时间序... 降水量的预报精度对以其为直接或间接补给源的地下水资源评价具有重要的影响。将时间序列方法与随机过程离散状态的马尔可夫链理论相结合 ,提出了时间序列马尔可夫模型以预报大气降水量。模型根据降水序列的特征 ,采用一维非平稳时间序列模型进行预测 ,预测结果总体效果较好 ,但峰值点处误差较大。为了提高模型对波动性较大随机变量的预报精度 ,利用随机过程马尔可夫概率状态转移矩阵预报方法对其预测值进行二次拟合。实例计算表明 :时间序列马尔可夫模型预报效果良好 ,预报精度明显高于单一的时间序列模型精度。该结果拓宽了时间序列预报模型的应用范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时间序列 降水量 马尔可夫链 预报模型 最终补给源
下载PDF
应用同位素研究黑河下游额济纳盆地地下水 被引量:33
14
作者 钱云平 林学钰 +1 位作者 秦大军 王玲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4-580,共7页
黑河下游额济纳盆地位于西北内陆干旱区,大部分地区为戈壁沙漠,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生态环境脆弱。盆地内天然植被的生长发育主要依靠于区域地下水,研究盆地地下水形成和循环机制,对流域治理、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 黑河下游额济纳盆地位于西北内陆干旱区,大部分地区为戈壁沙漠,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生态环境脆弱。盆地内天然植被的生长发育主要依靠于区域地下水,研究盆地地下水形成和循环机制,对流域治理、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环境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水化学分析方法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分析了盆地地下水循环特征、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关系和流域不同地区地下水补给来源等,为黑河下游水利工程规划和水量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 额济纳盆地 稳定同位素 CFC 电导率 地下水来源
下载PDF
中国地下水资源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9
15
作者 陈飞 徐翔宇 +3 位作者 羊艳 丁跃元 郦建强 李原园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11-819,共9页
中国地下水资源发生了显著变化,全面摸清地下水资源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是治理和管理地下水资源的基础。基于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中国水资源公报等资料,对中国60余年来地下水资源的演变规律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全国... 中国地下水资源发生了显著变化,全面摸清地下水资源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是治理和管理地下水资源的基础。基于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中国水资源公报等资料,对中国60余年来地下水资源的演变规律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地下水资源量总体稳定,但区域演变趋势差异明显,海河区、辽河区、黄河区呈明显衰减态势;地下水补给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自然补给演变为自然与人工补给并存的模式;地下水排泄结构发生巨大变异,由天然排泄逐渐演变为以人工排泄为主。海河区、松花江区、黄河区、西北诸河区等区域地下水补给排泄关系严重失衡,超采问题突出;降水变化、下垫面条件改变、人类活动干扰是地下水资源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演变趋势 补排结构 人类活动
下载PDF
河西走廊水资源特征及其循环转化规律 被引量:36
16
作者 丁宏伟 张举 +3 位作者 吕智 杨克元 李军 牛祥民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1-248,共8页
河西走廊水资源主要以雪冰水资源、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的形式存在,分布于石羊河、黑河、疏勒河3大相对独立的流域水系。南部祁连山区发育大小河流共计57条,多年平均出山径流量71.29×108m3,总体而言,近50 a出山径流变化比较稳... 河西走廊水资源主要以雪冰水资源、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的形式存在,分布于石羊河、黑河、疏勒河3大相对独立的流域水系。南部祁连山区发育大小河流共计57条,多年平均出山径流量71.29×108m3,总体而言,近50 a出山径流变化比较稳定。走廊平原主要由8个大型的构造地貌盆地组成,盆地地下水主要接受出山河水及引灌河水的入渗补给,是地表水资源的重复表现形式,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为42.42×108m3。近50 a来,地下水补给量减少了17.19×108m3,由此引起泉水资源23 a来衰减了24.6%。受构造地貌的制约,自南部山区至北部盆地,地下水与河水之间经过5个不同地带有规律的、大数量的、重复的转化过程,形成完整统一的“山区地下水—地表水—南盆地地下水—地表水(泉水)—北盆地地下水”水资源循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冰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 总水资源 水资源循环 河西走廊
原文传递
西辽河平原气候及水资源变化特征 被引量:37
17
作者 杨恒山 刘江 梁怀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4-90,共7页
基于1951—2007年通辽、开鲁、扎鲁特3个气象站的降水和气温资料以及通辽市水文勘测局、水务局提供的有关水文资料,对西辽河平原水资源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51—2007年间,西辽河平原降水量在周期变化中有减少的趋势,降水倾向率为-... 基于1951—2007年通辽、开鲁、扎鲁特3个气象站的降水和气温资料以及通辽市水文勘测局、水务局提供的有关水文资料,对西辽河平原水资源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51—2007年间,西辽河平原降水量在周期变化中有减少的趋势,降水倾向率为-13.2mm·(10a)-1,降水的不稳定性增加;西拉木伦等4条入境河流的径流量减少,2001—2007年的年均径流量仅为1990—1994年的22.8%;研究期间,西辽河径流量减少,断流日数增加,2001年以来断流至今;与1978年相比,2006年科尔沁区地下水超采区面积增加了8.5倍,漏斗区面积增加了15.5倍;与1980年相比,2006年科尔沁区、开鲁县和奈曼旗地下水位平均埋深分别增加了3.76、2.77和1.93m;20世纪70年代以来,研究区机电井数量持续增长,农业灌溉用水量波动上升,农业用水比例不同程度地下降.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和合理布局产业结构是实现西辽河平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径流量 地下水资源 农业用水量 西辽河平原
下载PDF
安徽省地下水水资源特征与水环境问题 被引量:26
18
作者 王国强 李瑛霞 +3 位作者 吴道祥 葛晓光 刘洋 叶朝汉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4-238,共5页
由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天然水体的改造作用以及地下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而产生环境地质问题。淮北地区阜阳、界首、淮北等城市由于超采深层地下水而形成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产生地面沉降。两淮矿区、沿江铜陵等矿区由于采矿疏干排水... 由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天然水体的改造作用以及地下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而产生环境地质问题。淮北地区阜阳、界首、淮北等城市由于超采深层地下水而形成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产生地面沉降。两淮矿区、沿江铜陵等矿区由于采矿疏干排水和开采岩溶水造成地下水枯竭、水资源污染、因地下水位下降而引发岩溶、土洞塌陷。淮北的界首—利辛—固镇一线以北地区由于区域高氟水分布而引发地带性氟病和龋齿等疾病,大别山区和皖南地区因地形切割强烈,地下水径流排泄条件好,水交替快,水碘含量低,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淮河、巢湖水污染严重。江淮分水岭地区和淮北地区区域性缺水。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以及各种水环境问题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水环境问题 地下水污染 可持续发展 安徽 地下水位 地面沉降
下载PDF
地下水库的概念、分类和分级问题研究 被引量:36
19
作者 杜新强 李砚阁 冶雪艳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209-214,共6页
地下水库在水资源调控领域里发挥的作用已越来越大,地下水库的工程实践也有一定的基础,但在理论研究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和工作规范。从概念上理解,地下水库应作为系统工程来对待,并非单一的储水库区;按照储水介... 地下水库在水资源调控领域里发挥的作用已越来越大,地下水库的工程实践也有一定的基础,但在理论研究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和工作规范。从概念上理解,地下水库应作为系统工程来对待,并非单一的储水库区;按照储水介质不同可以将地下水库划分孔隙地下水库、岩溶地下水库和裂隙地下水库三大类,进一步按地下水库所处的地貌单元不同划分具体类型;参照地表水库的分级标准,将地下水库按照总库容划分为四个等级: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库 地下水资源 水利工程
下载PDF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状况及其生态环境问题 被引量:35
20
作者 韩双宝 李甫成 +10 位作者 王赛 李海学 袁磊 刘景涛 申豪勇 张学庆 李长青 吴玺 马涛 魏世博 赵敏敏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01-1019,共19页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上中下游面临着不同生态环境问题,水在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黄河流域地下水动态特征、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开发利用等方面,分析了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饮水...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上中下游面临着不同生态环境问题,水在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黄河流域地下水动态特征、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开发利用等方面,分析了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饮水安全状况。黄河流域年度地下水资源量393.55亿m3,银川平原、河套平原等7处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资源量为81.91亿m3,占比超过20%;黄河流域地下水质量以Ⅰ~Ⅳ类为主,劣质地下水主要受总硬度、硫酸盐、铁、溶解性总固体等天然原生组分影响,砷、氟、硒、碘等原生组分超标是流域部分地区地下水饮水安全的主要威胁;2020年与2019年同期相比,黄河流域地下水位呈上游稳定、中游局部上升、下游下降的态势,主要地下水降落漏斗形态基本稳定。针对黄河源区、宁蒙河套平原等重点区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全面开展流域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评价,深入开展黄河流域及重点地区水平衡分析等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位 生态环境问题 水平衡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