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握力大小与前臂肌肉表面肌电活动模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侯文生 许蓉 +1 位作者 郑小林 马丽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64-268,共5页
目的研究手部握力大小与前臂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的相关性。方法9名健康被试者参加了试验,包括最大自主收缩力(maximum volunteer contraction,MVC),80%MVC及40%MVC,记录指浅屈肌和腕长伸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并采用均方根和小波分析方法... 目的研究手部握力大小与前臂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的相关性。方法9名健康被试者参加了试验,包括最大自主收缩力(maximum volunteer contraction,MVC),80%MVC及40%MVC,记录指浅屈肌和腕长伸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并采用均方根和小波分析方法提取其特征参数;运用SPSS软件统计以被试者自身的MVC为基准的不同握力水平的相对特征值,使不同的被试者具有可比性。结果对于单个被试者握力水平与表面肌电活动模式存在正相关性,即握力越大则对应的表面肌电信号的特征值也越大;对于所有的被试者这种正相关性也存在。结论握力水平与肌肉活动模式具有相关性,这提示通过表面肌电信号的特征值不但可以预测握力的大小,还可用于运动功能测试及康复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图 握力 肌肉活动 均方根 小波变换
下载PDF
握力测试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肖娜 徐纳新 +3 位作者 孙会芳 董纪革 杨远滨 李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39-842,共4页
通过综述国内外关于握力测试的研究报道,发现测量工具、种族、年龄、性别、形态学参数、利手、职业、握宽、身体姿势和心理学因素均会影响测试结果的输出。握力研究应充分考虑上述影响因素。
关键词 握力 测试 影响因素 综述
下载PDF
胎面变形与刚度对轮胎抓地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国林 张娉 +3 位作者 周海超 杨建 郑州 任晓静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8-115,共8页
以库仑摩擦模型和衰减指数摩擦模型为基础,建立修正的衰减指数摩擦模型,进而以29580/R22.5全钢子午线轮胎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分析轮胎制动过程中的胎面变形规律,揭示胎面变形及刚度分布与抓地力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修正的衰... 以库仑摩擦模型和衰减指数摩擦模型为基础,建立修正的衰减指数摩擦模型,进而以29580/R22.5全钢子午线轮胎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分析轮胎制动过程中的胎面变形规律,揭示胎面变形及刚度分布与抓地力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修正的衰减指数摩擦模型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轮胎与路面之间制动力的变化情况。胎面径向变形呈现出中心大,从中心向边缘逐渐减小的分布趋势;胎面纵向变形在接地前缘变形较大,接地后缘变形较小。增大纵向变形有利于抓地力的提升。胎面表面径向微观刚度在接地区域(边缘除外)的刚度值变化不大,胎肩两侧会在小范围出现一个极值;胎面纵向微观刚度以胎面中心线为基准左右对称,在胎肩区域的刚度值明显低于胎面中间。降低胎面的径向和纵向表面微观刚度可提升抓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模型 胎面变形 刚度矩阵 抓地力
下载PDF
操控因素影响下微耕机人机系统手传振动特性 被引量:6
4
作者 路世青 杨鹏 +2 位作者 陈昌明 何苗 金辉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7-43,共7页
微耕机在使用中存在剧烈振动问题,而目前微耕机手传振动特性及传递规律尚不明确。利用加速度传感器、薄膜压力传感器、转数表等设备,测试分析10名受试者操作微耕机时的手传振动特性,研究发动机三级转速水平及三种握力的操控因素影响下... 微耕机在使用中存在剧烈振动问题,而目前微耕机手传振动特性及传递规律尚不明确。利用加速度传感器、薄膜压力传感器、转数表等设备,测试分析10名受试者操作微耕机时的手传振动特性,研究发动机三级转速水平及三种握力的操控因素影响下人机系统关键节点处振动强度特征及传递规律。结果表明,发动机转速对人机交互界面的振动强度起主导作用;握力的增大会造成手臂系统振动传递能力增强,并使得微耕机扶手架与操作者手臂系统振动耦合作用明显;手臂系统对微耕机手传振动表现出一定的低通滤波效果,其截止频率在100 Hz附近。该研究对微耕机振动综合病预防以及减振装置的研发等提供指导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耕机 手传振动 握力 1/3倍频程 振动传递率
下载PDF
气动机械手柔性抓取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武鹏飞 吴张永 邵晓光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6-117,共2页
对能抓取易碎物体的气动手指进行了研究,采用气动手指位置的夹持力自适应控制系统,建立了气动手指系统模型,并通过AMESim仿真分析,利用PID控制技术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关键词 气动手指 夹持力 气动比例/伺服控制
下载PDF
提高钢管拉伸试验准确性的措施 被引量:1
6
作者 于海军 《山东冶金》 CAS 1999年第5期32-33,共2页
鲁宝钢管厂对热轧钢管进行拉伸试验测试时存在较大误差,分析其原因是试样加工精度差、拉伸速度不适当及试样夹持不牢,通过采取提高试样加工精度,调整拉伸速度,改进夹持装置等措施,提高了试验的准确性。
关键词 拉伸试验 钢管 拉伸速度 精度 夹持力
下载PDF
握力对前臂肌肉活动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小林 许蓉 +3 位作者 侯文生 吴小鹰 Yingtao Jiang 马丽 《人类工效学》 CSSCI 2009年第4期14-17,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强度的握力与前臂肌肉活动水平的相关性。方法:8名健康被试者参加实验,分别完成了最大自主收缩力80%MVC,60%MVC,40%MVC及20%MVC,实验记录了指浅屈肌和腕长伸肌的表面肌电信号,采用均方根的方法分析并提取表面肌电信号的幅... 目的:评价不同强度的握力与前臂肌肉活动水平的相关性。方法:8名健康被试者参加实验,分别完成了最大自主收缩力80%MVC,60%MVC,40%MVC及20%MVC,实验记录了指浅屈肌和腕长伸肌的表面肌电信号,采用均方根的方法分析并提取表面肌电信号的幅度特征参数;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比较握力水平与指浅屈肌、腕长伸肌的表面肌电的相关性,并且使用线性回归分析握力水平与相对特征值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结果表明指浅屈肌和腕长伸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幅度随握力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握力水平与前臂肌肉表面肌电信号幅值存在正相关性,屈肌和伸肌对握力都有贡献,这种特征对于肌电假肢及其他应用的研究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信号 握力 均方根 肌肉活动
下载PDF
抓管器使用问题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毛政 边文广 《纺织器材》 2023年第6期25-29,共5页
为了保证细纱机集落系统可靠、高效插拔纱管,介绍集落装置用抓管器功能、结构型式及工作原理,分析活塞式抓管器和气囊式抓管器的失效形式,详述二者使用密封滑动垫的工作原理、破损机理及影响其可靠性的因素和提升措施;计算活塞式抓管器... 为了保证细纱机集落系统可靠、高效插拔纱管,介绍集落装置用抓管器功能、结构型式及工作原理,分析活塞式抓管器和气囊式抓管器的失效形式,详述二者使用密封滑动垫的工作原理、破损机理及影响其可靠性的因素和提升措施;计算活塞式抓管器的握持力,从能效转换角度说明增加抓管器握持力的方法,并提出改进方向。指出:密封滑动垫或气囊疲劳破损产生漏气是抓管器失效的主要原因,集落装置的凸盘型式和纺纱工艺对滑动密封垫可靠性有影响;密封滑动垫漏气影响集落装置动作的正确性,应在设计、生产加工及使用等全过程采取措施提高其性能;为活塞式抓管器增设类似波纹管的轴向可伸缩结构,使密封滑动垫膜片获得较大的轴向伸缩量,延长使用寿命;使用软质压头和抓管喇叭调节块,改进纱管头部结构和压头结构等措施有利于增大抓管器握持力和提高能效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落 抓管器 密封滑动垫 膜片 漏气 凸盘 抓管喇叭 握持力
下载PDF
Grip Force Using an Artificial Limb in a Congenital Amputee
9
作者 Michael Trujillo David I. Anderson Marilyn Mitchell 《Open Journal of 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 2014年第3期97-105,共9页
While much attention is being given in th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 to improve upper extremity prostheses, traditional body-powered prostheses still remain the most popular by people with an amputation. A ... While much attention is being given in th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 to improve upper extremity prostheses, traditional body-powered prostheses still remain the most popular by people with an amputation. A body-powered prosthesis provides the user with a reasonable solution for limb loss given their simple design, lower maintenance and initial cost. The two major types of body-powered prosthesis use either voluntary opening or voluntary closing control of the terminal device (or prehensor) used for holding and manipulating objects. What differentiates these two types of control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uscular force used to apply tension on the cable attached to the prehensor and the force produced by the prehensor. It has been argued that the voluntary closing prosthesis has more optimal 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muscle force and grip force of the prehensor. As a result, it may provide an advantage to the user in tasks requiring the control of grip forc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voluntary closing and voluntary opening prosthesis, we asked a person with a congenital quadruple limb deficiency who is right hand dominant, and that uses voluntary opening prostheses to participate in a study investigating grip force control. The participant was required to match different target grip forces displayed on a computer monitor by manipulating the pressure exerted on a hand dynamometer using either a voluntary closing or voluntary opening prosthesis. The participant only had previous experience with a voluntary opening prosthe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several measures, the participant performed better with the voluntary closing prosthesis. These results provided support for the muscular force-grip force compatibility hypoth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ip force AMPUTATION Prehensor
下载PDF
握力刺激强度与运动皮层激活相关性的fMRI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成学慧 李海云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0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研究握力刺激强度与运动皮层激活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6例正常右利手受试者根据视觉刺激提示右手进行固定频率的三种不同握力运动,同时进行BOLD fMRI扫描,用spm5计算得到不同握力的脑激活区并比较差异。结果在三种不同握力运动中,对... 目的研究握力刺激强度与运动皮层激活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6例正常右利手受试者根据视觉刺激提示右手进行固定频率的三种不同握力运动,同时进行BOLD fMRI扫描,用spm5计算得到不同握力的脑激活区并比较差异。结果在三种不同握力运动中,对侧主运动区、对侧躯体感觉区、对侧辅助运动区(SMA)和对侧运动前区(PMC)明显激活;同侧激活区较小或者未见激活区;同侧小脑激活区较对侧明显激活。随着握力强度的增高,M1和S1激活强度、范围都提高;小脑激活程度有所降低。结论正常人手握力运动时脑皮质运动网络被激活,握力刺激强度与M1、S1的激活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O形橡胶圈 握力 脑运动皮层 小脑
下载PDF
非可吸收倒刺缝合线握持力及其影响因素
11
作者 成悦 左涵 +3 位作者 安琪 李大伟 张伟 付译鋆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71,共6页
握持力是评价非可吸收倒刺缝合线临床应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探究影响非可吸收倒刺缝合线握持力的因素,选择5种不同针型结构的实验室自制倒刺缝合线和1种商用倒刺缝合线,在硅胶仿真模拟皮肤组织上进行弯曲模型握持力测试,并利用显微... 握持力是评价非可吸收倒刺缝合线临床应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探究影响非可吸收倒刺缝合线握持力的因素,选择5种不同针型结构的实验室自制倒刺缝合线和1种商用倒刺缝合线,在硅胶仿真模拟皮肤组织上进行弯曲模型握持力测试,并利用显微镜观察握持力测试前后不同试样的微观形貌。实验结果显示:缝合线线材的外括角、剪切深度、剪切距离等结构参数直接影响倒刺缝合线的握持力;缝合针的形状、弧形、弦长和曲率等结构参数对倒刺缝合线的握持力也有一定影响,相同条件下,圆形针比三角形针的握持力大,缝合针的弧形和弦长越大、曲率越小,倒刺缝合线的握持力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刺缝合线 非可吸收 握持力 拉伸性能 微观形貌
下载PDF
微创外科手术器械末端执行器夹持力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芬 杜南星 +1 位作者 桑宏强 杨世明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7-84,共8页
针对主从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同一主手控制不同手术器械在相同开合角度下的夹持力安全问题,研究了手术器械末端执行器的夹持力,建立了一种求解末端夹持力的数学模型。所建立的模型考虑了钢丝绳与导向轮之间的非线性摩擦、指部与腕部的运... 针对主从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同一主手控制不同手术器械在相同开合角度下的夹持力安全问题,研究了手术器械末端执行器的夹持力,建立了一种求解末端夹持力的数学模型。所建立的模型考虑了钢丝绳与导向轮之间的非线性摩擦、指部与腕部的运动耦合以及钢丝绳在导向轮上的蠕动变形对夹持力的影响,得到了在相应开合角度下电机电流与手术器械末端执行器夹持力之间的映射关系;同时,对缝合针所受夹持力进行了受力分析,得到末端执行器对缝合针的夹持力以及末端执行器对缝合针的拉拔力与电机电流之间的关系。通过Matlab对夹持力模型进行仿真研究,得到手术器械末端执行器在考虑和不考虑摩擦与变形情况下的夹持力变化曲线,特别是得到了对缝合针的夹持力和拉拔力随电流变化的曲线图。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夹持力数学模型更贴近实际情况,为后续有效和安全夹持力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器械 运动耦合 夹持力 摩擦 蠕变
下载PDF
本体运动用力感知觉与投篮命中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俊民 强红蕾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62-65,共4页
为了研究本体运动用力感知觉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某高校院系篮球队队员312名,分别测试他们的握力、本体运动用力感知觉以及投篮命中率,结果和结论表明,大学生篮球队队员的本体运动用力感知觉和投篮命中... 为了研究本体运动用力感知觉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某高校院系篮球队队员312名,分别测试他们的握力、本体运动用力感知觉以及投篮命中率,结果和结论表明,大学生篮球队队员的本体运动用力感知觉和投篮命中率存在着中等程度的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握力 本体运动 用力感知觉 投篮命中率
下载PDF
不同运动模式对社区中老年人握力和柔韧性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14
作者 谌海英 熊健 +2 位作者 赵芳 孙珊珊 郑国华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第29期18-26,共9页
目的:调查传统健身功法与现代有氧运动模式对社区中老年人群握力、柔韧性、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以社区中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其人口学特征、日常生活与行为习惯、日常体力活动以及规律性运动情况,同时测量握力、柔韧性和平... 目的:调查传统健身功法与现代有氧运动模式对社区中老年人群握力、柔韧性、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以社区中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其人口学特征、日常生活与行为习惯、日常体力活动以及规律性运动情况,同时测量握力、柔韧性和平衡能力。结果:304名研究对象中,91人从事规律性传统健身功法运动、119人从事规律性现代有氧运动、94人从事无规律性运动;从事传统健身功法者的握力、柔韧性和平衡能力显著高于无规律性运动者(P<0.05);从事现代有氧运动者在握力和柔韧性方面显著高于无规律运动者(P<0.05);从事传统健身功法者在柔韧性和平衡能力上显著高于现代有氧运动者(P<0.05)。结论:传统健身功法和规律性现代有氧运动均可改善社区中老年人群的握力和柔韧性,且传统健身功法在改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方面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握力 柔韧性 平衡能力 传统健身功法 现代有氧运动
下载PDF
脾气虚证模型大鼠神疲乏力的客观化评价 被引量:55
15
作者 刘旭东 刘文俊 +4 位作者 孙大宇 崔勇 冯晓帆 单德红 王德山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99-701,共3页
目的:探讨客观评价脾气虚证模型大鼠疲劳程度的实验方法。方法:24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脾气虚证模型组和四君子汤治疗组,每组8只。建立脾气虚证(饮食不节加力竭游泳)模型,主要检测大鼠行为学和前肢抓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目的:探讨客观评价脾气虚证模型大鼠疲劳程度的实验方法。方法:24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脾气虚证模型组和四君子汤治疗组,每组8只。建立脾气虚证(饮食不节加力竭游泳)模型,主要检测大鼠行为学和前肢抓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运动距离、平均运动速度和垂直活动次数显著降低(P<0.05,P<0.01),其在中心和周边停留时间显著延长,而在角落停留时间较短;前肢抓力明显减弱(P<0.01)。结论:神疲乏力宜用于表述脾气虚证模型疲劳程度,可以采用行为学和前肢抓力进行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气虚 神疲乏力 旷场实验 前肢抓力 疲劳
原文传递
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的一种锻炼设备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傅丽丽 王云燕 +1 位作者 向杨 封蕾 《中国血液净化》 2018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观察自行设计的动静脉内瘘锻炼握力检测装置的应用对内瘘成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且留我中心行维持性血透患者58例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1~12月在我中心行自体... 目的观察自行设计的动静脉内瘘锻炼握力检测装置的应用对内瘘成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且留我中心行维持性血透患者58例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1~12月在我中心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且留我中心行维持性血透患者49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在术后2周拆线后,按照相同的方法进行握力锻炼:挤压握力器15秒,缓慢放松,重复上述动作,10imin/次,5~10次/天。对照组:采用常规握力器进行锻炼;观察组:采用带有握力检测装置的握力器进行锻炼,在锻炼前患者预先通过输入装置输入标准参数(包括标准握力值、标准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锻炼结束后通过查看显示屏或语音提示和指示灯提示,对未达到标准握力的锻炼次数进行重新设定和补充锻炼。观察2组患者术后第4、8、12周头静脉血管内径、血流量检测,内瘘成熟率和成熟时间,实施握力锻炼依从性。结果术后第4周、8周、12周,观察组头静脉血管内径分别为(4.73±0.51)mm,(4.89±0.65)mm,(5.15±0.95)mm,高于对照组的(4.30±0.65)mm,(4.41±0.71)mm,(4.65±0.89)mm(t=-2.970,P=0.004;t=-2.298,P=0.025,t=-2.928,P=0.041);观察组头静脉血流量分别为(501.12±125.32)ml/min,(568.13±183.39)ml/min,(675.33±213.04)ml/min,高于对照组的(443.64±112.21)ml/min,(496.88±164.74)ml/min,(538.84±190.08)ml/min(t=3.003,P=0.005t=2.932,P=0.006t=2.765,P=0.001)。观察组内瘘成熟率为97.96%,与对照组87.9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1,P=0.049),且观察组内瘘成熟时间比对照组提前1.75周。观察组握力锻炼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65,P=0.002)。结论握力检测装置的使用,能让患者更加积极、主动参与握力锻炼,提高患者依从性,保证锻炼的规范性,提高锻炼的有效性,促进内瘘提早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功能锻炼 握力监测装置 成熟
下载PDF
腕长伸肌表面肌电与握力大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小鹰 侯文生 +2 位作者 郑小林 许蓉 彭承琳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05-1608,共4页
研究了桡侧腕长伸肌(ECRL)表面肌电信号与手握力大小的相关性。9名健康的志愿者参加了本次实验,实验测量最大自主收缩力(MVC),并记录20%MVC、40%MVC、60%MVC及80%MVC时ECRL的表面肌电信号,采用积分肌电图方法提取表面肌电信号的特征参数... 研究了桡侧腕长伸肌(ECRL)表面肌电信号与手握力大小的相关性。9名健康的志愿者参加了本次实验,实验测量最大自主收缩力(MVC),并记录20%MVC、40%MVC、60%MVC及80%MVC时ECRL的表面肌电信号,采用积分肌电图方法提取表面肌电信号的特征参数,统计以受试者自身的MVC为基准的不同握力水平的相对特征值,分析受试者ECRL表面肌电特征参数和握力大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受试者ECRL表面肌电的特征值与握力大小存在正相关性,即可以通过ECRL表面肌电信号的特征值预测握力的大小,评价运动功能和康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握力 积分肌电图
下载PDF
基于运动相关皮层电位握力运动模式识别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伏云发 徐保磊 +3 位作者 李永程 李洪谊 王越超 余正涛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45-1057,共13页
面向基于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的脑–机交互控制(Brain-machine interaction control,BMIC)—直接脑控机器人,提出一种新的左、右手握力运动参数范式,在该范式下探索左、右手握力运动相关皮层电位/运动相关电位(Mov... 面向基于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的脑–机交互控制(Brain-machine interaction control,BMIC)—直接脑控机器人,提出一种新的左、右手握力运动参数范式,在该范式下探索左、右手握力运动相关皮层电位/运动相关电位(Movement-related potentials,MRPs)的时域特征表示并识别握力运动模式.在涉及左、右手4个不同任务的实验中采集了11个健康被试的脑电信号,任务期间要求被试以2种握力变化模式之一完成自愿握力运动,每种任务随机重复30次.不同握力任务之间具有显著差异的运动相关电位特征用于识别握力运动模式.分别用基于核的Fisher线性判别分析和支持向量机识别4个不同的握力运动任务.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运动相关电位可以表征握力运动规划、运动执行和运动监控的脑神经机制过程.基于核的Fisher线性判别分析和支持向量机分别获得24±4%和21±5%的平均错误分类率.最小误分类率是12%,所有被试平均最小误分类率为20.9±5%.与传统的仅仅识别参与运动的肢体类型以及识别单侧肢体运动参数的研究相比,本研究可望为脑–机交互控制/脑控机器人接口提供更多的力控制意图指令,奠定了后续的对比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相关电位 握力运动模式 支持向量机 脑-机接口 脑机交互控制 脑控机器人接口
下载PDF
基于中国成年人的舒适握力与最大握力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罗恢育 刘畅 +1 位作者 田寅生 丁立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6-340,共5页
目的研究人体上肢处于可达域的舒适握力与最大握力。方法根据中国成年人体身高尺寸,按百分比选取510名受试者(男性250名,女性260名),以典型抓握动作为基础,设计30°肩关节伸展、0°、30°、60°、90°、120°、... 目的研究人体上肢处于可达域的舒适握力与最大握力。方法根据中国成年人体身高尺寸,按百分比选取510名受试者(男性250名,女性260名),以典型抓握动作为基础,设计30°肩关节伸展、0°、30°、60°、90°、120°、150°、180°肩关节屈曲角度,测量在8个不同肩关节角度的舒适握力及最大握力。结果男性平均舒适握力(30±16)N,女性平均舒适握力(27±15)N。男性平均非优势手最大握力(302±77)N,男性平均优势手最大握力(326±82)N,女性平均非优势手最大握力(198±73)N,女性平均优势手最大握力(214±79)N。男性舒适握力为最大握力的10%左右,女性舒适握力为最大握力的14%左右。身高等因素与舒适握力、最大握力相关系数较大。结论通过研究特定作业姿势的握力数据,可为航天及地面活动使用的产品工效学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握力 最大握力 握力测量 工效学
下载PDF
Single-trial decoding of imagined grip force parameters involving the right or left hand based on movement-related cortical potentials 被引量:8
20
作者 Yunfa Fu Baolei Xu +3 位作者 Yongcheng Li Yuechao Wang Zhengtao Yu Hongyi L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4年第16期1907-1916,共10页
Time–domain feature representation for imagined grip force movement-related cortical potentials(MRCP)of the right or left hand and the decoding of imagined grip force parameters based on electroencephalogram(EEG)acti... Time–domain feature representation for imagined grip force movement-related cortical potentials(MRCP)of the right or left hand and the decoding of imagined grip force parameters based on electroencephalogram(EEG)activity recorded during a single trial were here investigated.EEG signals were acquired from eleven healthy subjects during four different imagined tasks performed with the right or left hand.Subjects were instructed to execute imagined grip movement at two different levels of force.Each task was executed 60 times in random order.The imagined grip force MRCP of the right or left hand was analyzed by superposition and averaging technology,a single-trial extraction method,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and multiple comparisons.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eatures were observed among different imagined grip force tasks.These differences were used to decode imagined grip force parameters using Fisher linear discrimination analysis based on kernel function(k-FLDA)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Under the proposed experimental paradigm,the study showed that MRCP may characterize the dynamic processing that takes place in the brain during the planning,execution,and precision of a given imagined grip force task.This means that features related to MRCP can be used to decode imagined grip force parameters based on EEG.ANOVA and multiple comparisons of time–domain features for MRCP showed that movement-monitoring potentials(MMP)and specific interval(0–150 ms)average potentials to b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4 different imagined grip force tasks.The minimum peak negativity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high and low amplitude grip force.Identification of the 4different imagined grip force tasks based on MMP was performed using k-FLDA and SVM,and the average misclassification rates of 27%±5%and 24%±4%across 11 subjects were achieved respectively.The minimum misclassification rate was 15%,and the average minimum misclassification rate across 11 subjects was24%±4.5%.This investigation indicates that imagined g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参数 解码 左手 电位 右手 运动 皮层 支持向量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