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研究——基于家庭结构视角的可持续生计分析 被引量:115
1
作者 李树茁 梁义成 +1 位作者 MARCUS W.FELDMAN GRETCHEN C.DAILY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2010年第2期1-10,共10页
以往关于退耕还林政策的分析,较少考虑微观的家庭人口因素。本研究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引入农户的家庭结构,并基于此框架使用农户模型具体分析了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利用陕西周至县的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以往关于退耕还林政策的分析,较少考虑微观的家庭人口因素。本研究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引入农户的家庭结构,并基于此框架使用农户模型具体分析了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利用陕西周至县的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结构能够影响生计资本水平和时间配置,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生计的作用因家庭结构而不同。退耕还林政策既没有针对生计资本贫乏的农户,也不一定能够促使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转化,并进一步提升农户的收入。有小孩但没有老年人的家庭较少从事外地打工活动,收入相对偏低,他们更依赖退耕补助。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当考虑家庭结构等人口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家庭结构 可持续生计 农户模型 政策分析
下载PDF
泾河上游固原地区的NDVI变化与降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郭广猛 谢高地 甄霖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8-182,共5页
我国自2000年开始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本文使用2000年与2004年250m分辨率的MODIS植被指数数据(NDVI),分析了泾河上游固原地区植被和降水利用效率变化,结果表明该区植被覆盖情况有较大好转,NDVI在0.2~0.4之间的地区减少了31... 我国自2000年开始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本文使用2000年与2004年250m分辨率的MODIS植被指数数据(NDVI),分析了泾河上游固原地区植被和降水利用效率变化,结果表明该区植被覆盖情况有较大好转,NDVI在0.2~0.4之间的地区减少了31%,而NDVI在0.4~0.6的地区增加了67%;同时该地区的降水利用效率也有所增加,从平均0.53增加到0.65。原州、彭阳和西吉3县NDVI与降水的相关系数分别从0.27、0.58、0.50增加到0.83、0.92和0.95。研究认为这种增加主要是由于降水在年内分布与植被生长配合较好,而不是由于退耕还林政策所致。分析表明当生长季内降水小于450mm时,NDVI随降水增加而增加较慢,当降水大于450mm时.NDVI增加较快。生长季降水量小于450mm的地区以草地为主,大于450mm的地区以林地为主。所以生长季450mm降水可以看作是降水影响森林和草地一个临界点,在这一阈值之上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应以还林为主。在这一阈值之下以还草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NDVI 降水 固原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退耕前后典型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周萍 刘国彬 侯喜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66-273,共8页
应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从资源的投入和产出结构角度对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前后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资源利用、环境压力、能值指标变化及生态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退耕前,该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农产品... 应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从资源的投入和产出结构角度对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前后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资源利用、环境压力、能值指标变化及生态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退耕前,该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农产品总产出能值为7.53E+18 sej,退耕后减小了1.50E+17 sej,单位面积农产品生产力由退耕前的5.38E+15 sej/hm2上升到退耕后的1.68E+16 sej/hm2,畜产品的产出能值有所下降。退耕后系统生产优势度指数由退耕前的0.60上升到0.72,系统稳定性指数由退耕前的0.51增加到退耕后的0.53,退耕后流域人口承载力较退耕前大。退耕前后该流域能值投入率及环境负荷几乎无变化,净能值产出率由0.11增加到0.29,退耕前流域人均能值用量为5.16×1015 sej,退耕后增加到5.41×1015 sej,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由退耕前的2.55上升到退耕之后的6.69。退耕后,能值-货币比为2.21×1012 sej/$,与退耕前相比变化不大。为了使该流域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持续稳定的发展,需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优化资源投入配置,提高资源生产效率,减小环境负荷,逐步走向系统可持续性不断增强的健康发展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环境工程 退耕生态 黄土丘陵区 退耕还林草政策 能值分析
下载PDF
我国退耕还林政策分析及其调整思路 被引量:16
4
作者 孟全省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0-34,共5页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6年来,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自1999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年走低,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同时,退耕还林政策本身也突显出许多问题,退耕还林工程各利益主体的利益也没...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6年来,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自1999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年走低,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同时,退耕还林政策本身也突显出许多问题,退耕还林工程各利益主体的利益也没有得到保障。因此,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目标、退耕还林工程的运作模式、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方式等方面要进行调整,还要充分完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政策 分析 调整
下载PDF
Land Use Change and Anthropogenic Driving Forces:A Case Study in Yanhe River Basin 被引量:18
5
作者 SU Changhong FU Bojie +4 位作者 LU Yihe LU Nan ZENG Yuan HE Anna Halina LAMPARSK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1年第5期587-599,共13页
Human activities alter land use patterns and affect landscape sustainability. It is therefore very important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us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dete... Human activities alter land use patterns and affect landscape sustainability. It is therefore very important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us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detection of changing land use patterns in the Yanhe River Basin in northern Loess Plateau of China between 1995 and 2008. Landscape metric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hanging land use patterns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ed anthropogenic driving forces. Results show that:1) Totally, 186 590 ha of croplands were converted into alternate land-use types (equivalent to 61.7% of the original cropland area). The majority of cropland areas were found to be converted into grassland and woodland areas (accounting for 55.9% and 4.9% respectively of the original cropland areas). 2) Both cropland and woodland demonstrated an increasing fragmentation tendency while grasslands showed a decreasing fragmentation tendency. 3) Multiple driving forces of land use change were thought to act together to changes in landscape metrics in the Yanhe River Basin. The anthropogenic driving forces were analyzed from four perspectives:ecological conservation policy, labor force transfe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rural settlement. The policy of the GfG (Grain for Green) project was the main driving factor which expedited the conversion from cropland to woodland and grassl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was also found to affect land use change through the direct impact of economic activities such as oil exploration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r through indirect impacts such a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s readjustment. Labor force transfer from rural to urban areas was found to follow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readjustment and further drove land use change from cropland to off-farm land use. Establishment of new tile-roofed houses instead of cave-type dwellings in rural settlements has helped to aggregate the original scattered land-use type of 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landscape metrics anthropogenic driving force grain for green (GfG) policy Yanhe River Basin
下载PDF
退耕还林政策的有效性与有效政策搭配的存在性 被引量:17
6
作者 蔡志坚 蒋瞻 +3 位作者 杜丽永 张玲 杨加猛 谢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0-69,共10页
论文旨在提高重启的退耕还林项目生态、经济双目标实现的有效性,具体内容如下:1理论研究。利用丁伯根和丁伯根-博弈纳什均衡理论,分别从中央政府政策制定和县级政府政策执行视角,讨论现有退耕还林政策多目标实现的有效性和退耕还林政策... 论文旨在提高重启的退耕还林项目生态、经济双目标实现的有效性,具体内容如下:1理论研究。利用丁伯根和丁伯根-博弈纳什均衡理论,分别从中央政府政策制定和县级政府政策执行视角,讨论现有退耕还林政策多目标实现的有效性和退耕还林政策实施过程中与其他相关政策有效搭配的存在性。2实证检验。论文首先利用贵州省既属(国家)退耕还林项目实施区又属第二次石漠化调查区的64个县(市、区)作为样本检验退耕还林政策的有效性,用"石漠化改善率"作为项目生态目标的检验结果表明项目的生态目标实现是有效的,而用"县域2005年参与退耕还林项目的农户在2011年的人均纯收入"作为项目的经济目标进行检验的有效性未通过检验。接着,论文利用贵州省晴隆县多政策配套实施退耕还草项目的结果来检验有效政策搭配的存在性,用"植被盖度"、"土壤冲刷量"和"径流量"三个指标来反映项目的生态效果并利用观测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草项目具有较显著的生态效果。用晴隆县实施退耕还草项目乡镇的农户"家庭总收入"指标反映项目经济目标,并利用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项目的经济目标实现是有效的。3研究结论。从政策设计角度看,退耕还林项目无法通过自身有效地同时实现生态、经济目标;从县级政府政策实施的角度看,若县级政府在退耕还林项目实施中能整合性地配套相关政策,则项目存在"有效政策搭配",即项目可同时有效实现生态、经济双目标。因此,在县级政府绩效考核中增加生态考核指标,进而在县级层面通过政策搭配谋求退耕还林多目标的有效实现,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显得现实与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政策有效性 有效政策搭配 丁伯根理论 丁伯根-纳什模型
下载PDF
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对退耕还林政策的响应模拟——以陕西省米脂县高渠乡为例 被引量:17
7
作者 陈海 郗静 +1 位作者 梁小英 陈姗姗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46-1256,共11页
作为中国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工程,退耕还林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对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和土地利用主体行为的分析研究不足,不能有效揭示宏观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微观机理,难以合理解释农户土地利用... 作为中国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工程,退耕还林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对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和土地利用主体行为的分析研究不足,不能有效揭示宏观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微观机理,难以合理解释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变化。本文以陕西省米脂县高渠乡为例进行研究,利用经历权重法定量分析了退耕还林政策结束前后不同农户群体土地利用策略的变化;利用构建的农户群体土地利用决策模型,模拟不同政策情景下农户群体土地利用行为的变化及其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显示还耕和撂荒两种土地利用行为的变化及其空间配置,能揭示造成这种区域差异的微观机理,为分析农户群体土地利用行为的变化、探讨农业政策与农户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可供借鉴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土地利用策略 土地利用行为 政策情景 陕西米脂
原文传递
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影响结构性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杨小军 徐晋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12-19,共8页
当今,国家正处于调整与完善退耕还林后续政策的关键时期。作为国家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退耕还林实施后的经济影响将关系到工程的长期持续发展。本文利用2003年与2005年对陕西、甘肃与四川3个试点省份的跟踪调查数据,通过样本分类,采用... 当今,国家正处于调整与完善退耕还林后续政策的关键时期。作为国家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退耕还林实施后的经济影响将关系到工程的长期持续发展。本文利用2003年与2005年对陕西、甘肃与四川3个试点省份的跟踪调查数据,通过样本分类,采用实证模型的研究方法分析了退耕还林对不同收入水平、不同收入结构的退耕户所产生的经济影响。研究表明,工程实施6年来,在促进农民总收入增加方面作用甚微,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民的种植业收入,但工程却显著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同时,如果不考虑时间效应,工程并没有瞄准相对贫穷或富裕的农户;如果考虑时间效应,工程对低收入退耕户,特别是以种植业收入为主的低收入退耕户产生了更加不利的影响。因此,国家在后续政策的制定中,应该更加关注这一部分农户的后续生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经济影响 持续发展 后续政策
下载PDF
美国自然保护计划对中国退耕还林后续政策的启示 被引量:13
9
作者 艾春艳 张世秋 +2 位作者 陶文娣 岳鹏 谢旭轩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0-75,共6页
美国的自然保护计划(Conservation Reserve Program,CRP)与我国的退耕还林工程非常相似。在比较中美两个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不同的后续政策情景,提出可以借鉴CRP相应阶段的政策,同时通过严格选择退耕地块... 美国的自然保护计划(Conservation Reserve Program,CRP)与我国的退耕还林工程非常相似。在比较中美两个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不同的后续政策情景,提出可以借鉴CRP相应阶段的政策,同时通过严格选择退耕地块、继续提供补贴、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等措施,解决退耕还林工程面临的返耕、返贫等问题,并改进退耕还林工程的费用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自然保护计划(CRP) 退耕还林工程 生态政策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Steep Cultivated Land and the Impact of the Grain-for-Green Policy in China 被引量:13
10
作者 SUN Dan-Feng LI Hong +2 位作者 R. DAWSON TANG Cheng-Jie LI Xian-We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15-223,共9页
The Grain-for-Green Policy in China could not only improve China's ecological quality, but also influence grain supplies for a short term. Based on data from the detailed nationwide land use survey in 1996 and the st... The Grain-for-Green Policy in China could not only improve China's ecological quality, but also influence grain supplies for a short term. Based on data from the detailed nationwide land use survey in 1996 and the steep cultivated land survey update in 2000, a regression model for the driving forces affecting steep cultivated lands was developed, and cluster analysis was used to identify seven steep cultivated land types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grain availability impact of the project with land usage estimates for 2010 and 2030.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consecutive days with minimum daily temperature over 10 ℃ and the dominant slope in a county constrain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teep cultivated lands. In terms of socioeconomic factors, steep cultivated land was a complex interaction of population size, gross domestic production level, and the richness and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s having slopes less then 15°. The trends for steep cultivated land in 2010 and 2030 were forecast using a driving forces model and China's grain security criteria and showed that the Grain-for-Green Policy at the national level would not cause a grain shortage or threaten food security criteria. However, if steep sloped lands were to be retired from production, some regions would need grain supplements as early as 2010. Also, assuming that only 60% of the cultivated land at the national level was needed,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ressures in 2030 would require some steep cultivated lands to be used for grain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iving forces model grain availability grain-for-green policy steep cultivated land
下载PDF
退耕还林工程与“三农”问题——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国明 袁卫国 汪飞跃 《绿色中国(理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06M期20-22,共3页
退耕还林地区是我国“三农”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为改善生态状况和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较大贡献。文章在分析四川省现行政策补助期满后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应从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 退耕还林地区是我国“三农”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为改善生态状况和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较大贡献。文章在分析四川省现行政策补助期满后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应从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搞好退耕还林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性,并提出完善政策、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务求实效等方面具体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三农”问题 四川 长效补助机制 规划 政策 监测
原文传递
退耕还林补助政策期满后前景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克勇 《绿色中国(理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02M期30-31,共2页
分析了在国家停止退耕还林补助后贵州省退耕还林的总体趋势,认为90%以上的退耕农户不会出现反弹,与此同时指出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市是该省最主要贫困山区,个别村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难度较大。建议区分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各项保障措... 分析了在国家停止退耕还林补助后贵州省退耕还林的总体趋势,认为90%以上的退耕农户不会出现反弹,与此同时指出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市是该省最主要贫困山区,个别村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难度较大。建议区分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各项保障措施,强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是现阶段和今后很长时期内退耕还林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助政策 退耕还林工作 前景分析 停止 农户 反弹 贫困山区 毕节地区 时期 六盘水市
原文传递
农户对退耕政策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米脂县杨家沟镇为例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维鸽 陈海 +1 位作者 高海东 王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4-218,226,共6页
为了深入了解农户对退耕还林(草)政策的认知和态度,研究它们受影响的因素,对陕西省米脂县杨家沟镇100多户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97.17%农户对国家实施退耕政策持积极态度,但他们仅从个体经济收益角度认识此政策的目... 为了深入了解农户对退耕还林(草)政策的认知和态度,研究它们受影响的因素,对陕西省米脂县杨家沟镇100多户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97.17%农户对国家实施退耕政策持积极态度,但他们仅从个体经济收益角度认识此政策的目的。影响这一结果的要素包括农户年龄、文化水平、退耕面积、家庭人口数量、劳动力数量、耕地面积、经济收入水平,其中前三者对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影响显著,而经济收入水平对以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政策 农户 认知 杨家沟镇
下载PDF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及后续政策建议 被引量:9
14
作者 孔忠东 徐程扬 赵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48-51,共4页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已经进入第9个年头,先期实施的部分已经度过了政策补助期,这也标志着退耕还林工程的成果巩固工作进入关键时期。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关系密切,为保证工程取得成效,有必要总结工程实施对产业结构调整...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已经进入第9个年头,先期实施的部分已经度过了政策补助期,这也标志着退耕还林工程的成果巩固工作进入关键时期。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关系密切,为保证工程取得成效,有必要总结工程实施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并制定完善的工程后续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产业结构 后续政策
下载PDF
退耕还林前后甘肃正宁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15
作者 申建秀 王秀红 +2 位作者 刘羽 张伟 姚丽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64,共6页
运用GIS和遥感技术,研究位于西北黄土沟壑区的甘肃省正宁县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利用Costanza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评估思路和区域质心迁移模型,分析了1995—2010年正宁县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 运用GIS和遥感技术,研究位于西北黄土沟壑区的甘肃省正宁县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利用Costanza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评估思路和区域质心迁移模型,分析了1995—2010年正宁县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响应。结果表明:(1)在退耕还林前后,林地面积变化表现为先减后增,耕地和水域面积一直在减少,同时建设用地保持不断增长。(2)正宁县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前后,总生态服务价值先减少(-6.512%)后增加(29.369%),有林地ESV在退耕后的大幅度增加是退耕还林的明显效果。正宁县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形成与保护等为主。各功能生态服务价值在退耕后的显著增加,这是区域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增强的体现。(3)正宁县生态服务价值质心的迁移在退耕后表现出"东进南下"的趋势,东、中、西部单位面积ESV增长不均衡。正宁县应重视调整及优化西部、中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而发挥区域生态服务的最大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服务价值 质心转移 退耕还林 甘肃正宁县
下载PDF
关于退耕还林“十一五”政策建议——川贵两省退耕还林调研思考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时民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10,共4页
截至2005年底,国家累计安排退耕还林900万hm^2,荒山荒地造林1400万hm^2,中央财政已投入1030亿元。退耕还林工程涉及全国1870个县、3200万农户、1.23亿农民。调研表明,退耕还林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为进一步发挥工程已逐渐显现... 截至2005年底,国家累计安排退耕还林900万hm^2,荒山荒地造林1400万hm^2,中央财政已投入1030亿元。退耕还林工程涉及全国1870个县、3200万农户、1.23亿农民。调研表明,退耕还林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为进一步发挥工程已逐渐显现的生态功能,切实解决退耕农户生计,应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调整政策,区别对待,分别实行继续补助、延长年限、不再补助、产业扶持等政策,建立促进区域发展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成效与问题 政策建议
下载PDF
退耕还林政策中农户利益分析——以贵州省三个村镇为案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丽萍 李淑艳 高岚 《绿色中国(理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M期40-42,共3页
文章选取贵州省3个地区的3个村镇为调查研究对象,分析了贵州省退耕还林对农民利益的影响,从实证的角度阐明了农村和农民在退耕还林的持续开展和成效巩固中的关键地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农民利益 后续政策
原文传递
退耕还林工程政策体系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西部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支玲 郭小年 +1 位作者 刘燕 张连刚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6-73,共8页
在探讨退耕还林工程政策体系协调性评价内容的基础上,从政策要素中的政策目标、政策手段入手,构建退耕还林工程政策体系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相关指标的内涵,对各指标的影响因子及计算方法进行分析,依据距离函数模型的基本要求,提... 在探讨退耕还林工程政策体系协调性评价内容的基础上,从政策要素中的政策目标、政策手段入手,构建退耕还林工程政策体系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相关指标的内涵,对各指标的影响因子及计算方法进行分析,依据距离函数模型的基本要求,提出选择参照值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 退耕还林工程 政策体系 协调性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绿色发展理念下粮食增产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科技政策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浩 赵予新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1期135-138,共4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一系列科技兴农政策的实施,粮食产量持续增加,但同时农业生态环境却不断恶化,严重威胁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是关系我国未来发展的深刻变革,其中,... 近年来,随着我国一系列科技兴农政策的实施,粮食产量持续增加,但同时农业生态环境却不断恶化,严重威胁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是关系我国未来发展的深刻变革,其中,绿色发展理念阐述了人类社会快速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了绿色发展理念背景下,我国农业科技政策在兼顾环境保护方面的不足,并提出在改善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继续实现粮食持续增产的绿色科技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增产 生态保护 绿色科技 政策研究
下载PDF
研究制定后续政策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克勇 《林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31,共3页
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到期后,将有10%左右的退耕农户基本生活可能出现困难,30%的农户收入水平可能出现较大下降。少数困难退耕农户有可能出现复耕和新开垦荒地。有必要、也有条件及时制定退耕还林后续政策。其后续政策目标是解决补助期... 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到期后,将有10%左右的退耕农户基本生活可能出现困难,30%的农户收入水平可能出现较大下降。少数困难退耕农户有可能出现复耕和新开垦荒地。有必要、也有条件及时制定退耕还林后续政策。其后续政策目标是解决补助期满后对退耕地林木的有效管护和退耕农户基本生活及收入下降问题。退耕还林后续政策的基本原则,现有补助政策到期后不再延长,用新政策替代原政策。建议区别情况,突出重点,对困难地区适当安排粮食补助资金;增加投入、推进改革、建立退耕地林木长效管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政策调整 农户生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