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情治理:县域社会治理的情感要素及其作用逻辑--基于顺德案例的考察 被引量:60
1
作者 蓝煜昕 林顺浩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4-59,共6页
公共管理的现代性发展相对忽视了情感要素的治理功能,本文基于顺德案例提出"乡情治理"概念并探析其运作逻辑,以呈现传统文化和情感要素对县域社会治理的重要价值。经验考察表明,乡情治理的核心是基于经济、社会纽带和共同文... 公共管理的现代性发展相对忽视了情感要素的治理功能,本文基于顺德案例提出"乡情治理"概念并探析其运作逻辑,以呈现传统文化和情感要素对县域社会治理的重要价值。经验考察表明,乡情治理的核心是基于经济、社会纽带和共同文化符号的情感场域,并通过以下特征治理要素发挥作用:乡情凝聚下的"新士绅"和议题网络作为主体;传统节日和文化场合作为公共平台和议事空间;爱乡、奉献、共荣等地方价值内嵌为利益协调和集体行动规则;发达的民间和社区慈善作为内生治理资源。乡情治理是对基层自治、法治和德治的补充和催化,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增加了"共荣"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内涵,为乡村振兴和城市化进程带来新的治理想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情怀 乡村振兴 社会治理 县域治理
原文传递
强镇扩权下的小城镇发展研究——以浙江省绍兴县为例 被引量:25
2
作者 龙微琳 张京祥 陈浩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14,共7页
强镇扩权的兴起是分权制度变迁和现实发展诉求两个层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权体系下小城镇的不利地位和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互为矛盾存在,表现为扩权的必要性;地方政府间权力的逐级下放和经济强镇的出现则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表现为... 强镇扩权的兴起是分权制度变迁和现实发展诉求两个层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权体系下小城镇的不利地位和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互为矛盾存在,表现为扩权的必要性;地方政府间权力的逐级下放和经济强镇的出现则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表现为扩权的可能性。在此背景下,强镇扩权将成为中国地方治理体系变革的一种趋势。文章通过对浙江省绍兴县强镇扩权实践的研究,认为强镇扩权对小城镇发展环境有积极影响:可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促进服务型政府转变;可以提高政府独立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增强城镇发展的自主性和活力;可以增加城镇发展建设资金,促进城镇硬件环境建设。但是,强镇扩权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县域一体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土地财政,抬高城镇地价;发展空间的制约会影响主动性扩权的实施效果;县级政府利益缺失会成为实际操作中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镇扩权 小城镇 公共服务 地方治理 绍兴县
下载PDF
论乡村振兴的县域自主性 被引量:23
3
作者 田先红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9-99,2,共12页
县域自主性是指县域政府为了实现特定治理目标而拥有的行动空间及所采取的相应行为,包括县域政府的自主决策权、政策转化权、资源整合权和能动性四个要素。从乡村振兴的基本单元、核心内容、治理主体、资源配置和政策落地等方面看,完全... 县域自主性是指县域政府为了实现特定治理目标而拥有的行动空间及所采取的相应行为,包括县域政府的自主决策权、政策转化权、资源整合权和能动性四个要素。从乡村振兴的基本单元、核心内容、治理主体、资源配置和政策落地等方面看,完全需要以充分发挥县域自主性为保障。在当前乡村振兴过程中,上级党委政府和"条条管理"部门干预过多,导致县域政府自主性不足,体现为县域政府自主决策权、政策转化权、资源整合权和能动性等方面的弱化。县域政府自主性弱化,使其难以根据县域社会实际开展乡村振兴。如何赋予县域政府充分的自主性,事关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未来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应该赋予县域政府更为充分的自主决策权、政策转化权、资源整合权,充分激发其能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县域治理 治理单元 县域自主性
下载PDF
文化治理:“以孝治村”的形成机理与运行逻辑 被引量:20
4
作者 汪倩倩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2-108,共7页
在国家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全国各地掀起了基层治理改革创新的浪潮。M村将中国传统孝文化融入乡村治理实践过程,充分发挥孝文化的规制、化育、认同功能,以此激发乡村社会的内生活力,营造出一种黏合的心理认同和... 在国家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全国各地掀起了基层治理改革创新的浪潮。M村将中国传统孝文化融入乡村治理实践过程,充分发挥孝文化的规制、化育、认同功能,以此激发乡村社会的内生活力,营造出一种黏合的心理认同和价值共识基础上的乡村共同体,实现乡村善治。文章以连云港市M村为实践调研点,以文化治理理论作为M村改革实践的理论分析框架,深入考察M村“以孝治村”基层治理模式的形成机理及其内在的运行逻辑,充分展现基层社会治理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为当前基层治理改革创新实践提供可能性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治理 孝文化 乡贤
下载PDF
县域治理体系刚性化与乡镇自主性 被引量:18
5
作者 冯川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9-130,共12页
县级政府对乡镇的约束性与乡镇自主性的矛盾关系,是国家与社会关系在基层治理领域的投射。近年来中央政府将基层治理纳入规范化制度框架的治理意图更为急切,县域治理体系的刚性化特征愈加明显。尽管刚性化的县域治理体系导致乡镇“约束... 县级政府对乡镇的约束性与乡镇自主性的矛盾关系,是国家与社会关系在基层治理领域的投射。近年来中央政府将基层治理纳入规范化制度框架的治理意图更为急切,县域治理体系的刚性化特征愈加明显。尽管刚性化的县域治理体系导致乡镇“约束型自主”的丧失,却再生产出乡镇的“依附性自主”,即乡镇以对县级政府的依附性本身为平台,通过对乡镇干部的高强度动员、对政策的深度解读以及对小概率事件的广泛预防而开辟出新的自主空间。而高强度动员的不可持续、对上依赖强化治理悬浮、预防性治理诱致治理内卷,构成乡镇“依附性自主”不可忽视的治理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县域治理 治理体系 刚性化 自主性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传统及其转型 被引量:16
6
作者 熊万胜 刘炳辉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5-94,共10页
乡村的治理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涵,它应该是本土乡村治理传统再发扬的过程。当代中国乡村治理体系的制度结构是三大传统组合成的复合体系:郡县制的传统、公共政府的传统和党的组织传统。党的组织传统对于郡县制传统的旧弊病和全球竞... 乡村的治理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涵,它应该是本土乡村治理传统再发扬的过程。当代中国乡村治理体系的制度结构是三大传统组合成的复合体系:郡县制的传统、公共政府的传统和党的组织传统。党的组织传统对于郡县制传统的旧弊病和全球竞争带来的新任务给予了最有效的回应,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基层政权组织的建设,从而为乡村的治理振兴带来了希望。当前,中国乡村治理体系的制度结构正在发生从郡县制传统为“体”向党的组织传统为“体”的体系之变。乡村的治理振兴必须进一步发扬党的组织传统,更好地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成治理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治理传统 党的组织传统 郡县制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定位与路径探索——第二届中国县域治理高层论坛会议综述 被引量:15
7
作者 段雪珊 黄祥祥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9-172,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我们党在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全国各个乡村积极进行改革探索,形成了不少具有地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我们党在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全国各个乡村积极进行改革探索,形成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实践成果,不断开创美丽乡村新局面。实施乡村振兴,应该从思想上遵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以深化乡村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农村金融供给、培育新型人才、传统组织功能治理转型等作为化解之策,逐步实现县域社会的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基层治理 县域治理
下载PDF
地方满意度、地方依恋与社区公民行为关系研究——基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6个移民村的调查 被引量:13
8
作者 徐越倩 吴丹阳 陈宁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5-180,共6页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人地情感关系对社区治理效能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对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6个移民村的抽样调查,采用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建模分析,对地方满意度、地方依恋对社区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人地情感关系对社区治理效能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对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6个移民村的抽样调查,采用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建模分析,对地方满意度、地方依恋对社区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满意度对地方依恋的形成具有正向影响作用;(2)相较于地方满意度,地方依恋对社区公民行为有着更为直接的预测力,地方依恋能直接驱动文明礼貌行为、利他主义行为与公民美德行为,而地方满意度仅能直接驱动文明礼貌行为;(3)地方满意度可以通过地方依恋的中介作用间接驱动三类社区公民行为发生。基层管理者应将提升居民居住满意度作为基础性工作,同时更注重居民社区依恋情感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满意度 地方依恋 移民社区 社区公民行为 社区治理 浙江省 湖州市 长兴县
下载PDF
半干旱贫困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变与易地扶贫搬迁重构效应——以吉林省通榆县为例 被引量:12
9
作者 邹存铭 房艳刚 袁庆学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7-33,共7页
为服务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国家战略需求,探究前人关注较少的脆弱型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的特殊规律和乡村聚落重构模式的适应性,文章通过地名分析、聚落斑块分析和实地访谈调查,对半干旱贫困地区通榆县的乡村... 为服务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国家战略需求,探究前人关注较少的脆弱型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的特殊规律和乡村聚落重构模式的适应性,文章通过地名分析、聚落斑块分析和实地访谈调查,对半干旱贫困地区通榆县的乡村聚落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通榆县乡村聚落于清末东北开禁放垦后兴起,民国和改革开放前聚落数量快速增长;近30年乡村聚落规模增长速度逐渐放缓;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前乡村聚落内部空间更新极其缓慢,之后国家政策和政府外力干预成为其空间优化的主动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重构了部分乡村聚落,产生了多方面的正面效应。但是,该地区仍面临人口继续流失、人口逐渐老龄化、聚落空心化覆盖面广且程度深等困境,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阶段仍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空间演变 乡村聚落重构 贫困治理 半干旱贫困地区 乡村振兴 通榆县
原文传递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新时代县域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协同治理——以A省J县为个案 被引量:12
10
作者 孙姗姗 刘晓宇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19,共8页
体育公共服务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供给升级是体育领域应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基本策略,县域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协同治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路径。以协同治理理论为依据,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跨学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 体育公共服务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供给升级是体育领域应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基本策略,县域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协同治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路径。以协同治理理论为依据,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跨学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县域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协同治理展开逻辑检视。县级政府在体育公共服务供给领域的“一元权威”成了供给升级的掣肘,主要表现在供给理念上,“全能型”供给定位;财政投入上,事权与财力倒置;供给体系上,“碎片化”导致体系无秩序。据此形成新时代县域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协同治理框架捋秩序,协同供给主体职能;建机制,协同促进财政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和促进社会主体供给的政策引导机制;抓实效,协同政府绩效评价的内部制衡和市场的外部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公共服务供给 协同治理 县域 碎片化 治理机制
下载PDF
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问题区域识别 被引量:12
11
作者 时卫平 龙贺兴 刘金龙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20,共9页
识别问题区域是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背景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实现空间管控和区域治理的重要基础。文章利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676个县级单元的第一产业比率、负面清单涉及农业的总频次及主导产业频次等指标,描述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农业发展... 识别问题区域是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背景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实现空间管控和区域治理的重要基础。文章利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676个县级单元的第一产业比率、负面清单涉及农业的总频次及主导产业频次等指标,描述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农业发展概况及其特征,采用一般指标识别和聚类分析方法识别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问题区域,以期协调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等四类功能区的第一产业比重、农业及畜牧业占人均GDP比重均高于全国水平,防风固沙区与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将面临更高的农业产业调整压力;四类生态功能区内的贫困县分布不均,生物多样性维护型与水土保持型地区须承受较高的扶贫压力,防风固沙功能区内的县级单位须采取更加差异化的政策,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应当整合横、纵向的政策与资源,推动政策协同及区域合作以实现高效空间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重点生态功能区 问题区域识别 空间治理 生态脆弱区 贫困县 生态安全
原文传递
县域政府治理绩效的实证研究:公众满意度的视角——基于佛山市A区的治理实践 被引量:11
12
作者 颜海娜 杨雪娟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28,共10页
以佛山市A区为个案,对如何测量中国县(区)层级的政府治理绩效进行实证探索。在借鉴世界治理指标(WGI)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本土化的地方政府治理绩效指标体系,对A区政府的治理绩效水平进行量化评估,并且通过构建一个多元回归模型深入挖... 以佛山市A区为个案,对如何测量中国县(区)层级的政府治理绩效进行实证探索。在借鉴世界治理指标(WGI)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本土化的地方政府治理绩效指标体系,对A区政府的治理绩效水平进行量化评估,并且通过构建一个多元回归模型深入挖掘影响其总体治理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公众对于A区政府的总体治理水平处于"一般"到"比较满意"之间;在六个维度的治理绩效中,公众满意度最低的是"腐败控制"和"法治",最高的是"政府稳定和暴力避免"和"政府有效性";除了"管制质量"和"政府稳定与暴力避免"之外,其他四个维度的治理绩效对A区政府的总体治理水平都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政府有效性"对总体治理水平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绩效 绩效评价 公众满意度 县域政府
下载PDF
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佐 陈楠 《学术探索》 CSSCI 2014年第11期18-24,共7页
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环节。应当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强化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理念,认清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临... 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环节。应当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强化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理念,认清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临的现实挑战,选准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技术路径,加快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现代化 县域 路径
下载PDF
县域治理及其创新实践的制度逻辑:基于地方政府自主性的视角 被引量:9
14
作者 贺华丽 何显明 潘宇峰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1-36,156,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的放权改革,使县级政府成为拥有最大的行为自主性的地方政府。职责与权限、资源配置的不对称,不断驱使县级政府通过有意识地扩张行为自主性,来应对自上而下的行政压力以及不断加重的属地管理职责。地方政府自主性的扩张,既... 改革开放以来的放权改革,使县级政府成为拥有最大的行为自主性的地方政府。职责与权限、资源配置的不对称,不断驱使县级政府通过有意识地扩张行为自主性,来应对自上而下的行政压力以及不断加重的属地管理职责。地方政府自主性的扩张,既可能极大地释放县域政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可能派生出乱作为等损害国家整体治理的现象。如何健全政府间合理的职责、权限分工体系,强化县级政府行为自主性的引导和规范,依然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大现实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治理 县级政府 制度逻辑
下载PDF
以县为单位整体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方法论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立胜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19-126,共8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既要解决"做什么"的问题,也要解决"怎么做"即方法论的问题。在具体实践中,需要以党和政府为主导,进行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县是...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既要解决"做什么"的问题,也要解决"怎么做"即方法论的问题。在具体实践中,需要以党和政府为主导,进行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县是具有完整行政功能的基层行政单元,在国家行政体系中具有独特地位。从历史视角和现实视角出发,以县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实施单位,可以更好地构建县域治理体系,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内源型城乡融合发展,将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方法论 县域治理 县域经济 城乡融合发展
下载PDF
城市社区治理多元共治研究——以三明市梅列区为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沈慧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49-55,共7页
城市社区多元共治是城市社区各类主体基于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社区认同,互动合作,共同参与管理社区公共事务,满足社区需求,优化社区秩序的过程与机制。三明市梅列区各社区以"网格化管理、网络化服务"为平台,创新治理模式,探... 城市社区多元共治是城市社区各类主体基于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社区认同,互动合作,共同参与管理社区公共事务,满足社区需求,优化社区秩序的过程与机制。三明市梅列区各社区以"网格化管理、网络化服务"为平台,创新治理模式,探索多元共治,有效提升了社区服务管理水平。深化多元共治,一要创新载体,进一步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二要实现居委会去"行政化",回归其社区自治组织主体角色;三要完善制度,进一步拓展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平台和空间;四要建立健全物业自治机构,提高小区自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 多元共治 梅列区 网格化管理 网络化服务
下载PDF
环境协同治理势能何以转化为治理效能——基于兴国县水土流失治理的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赖慧苏 曹海林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6-116,130,共12页
环境协同治理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兴国县水土流失治理的实地调查,基于势能转化的“前提条件—转化机制—效能呈现”的分析框架,讨论环境协同治理势能转化为治理效能... 环境协同治理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兴国县水土流失治理的实地调查,基于势能转化的“前提条件—转化机制—效能呈现”的分析框架,讨论环境协同治理势能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内在逻辑。结果表明,在水土流失问题社会化的基础上,各主体达成治理共识,在高位推动下生成协同治理势能是效能转化的前提条件;效能转化的过程中,不同协同类型有其差异化转化机制,即以组织建构和压力传导促进多部门、多层级协同,以制度规范和多重激励促进政社协同,以多元驱动和优势互补促进本地治理者与外来治理者的协同,最终将效能呈现为合作化技术创新、共赢式开发治理和协同化目标推进。推动环境协同治理势能转化为效能,要注重构建势能转化的前提条件,催生协同治理势能;根据不同协同治理行动的内在逻辑,运用差异化转化机制;突出协同治理效能的共赢和共享性,以进行可持续的势能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协同治理势能 治理效能 水土流失 兴国县
下载PDF
“省直管县”下的新型县域治理何以可能?——以安徽省桐县为个案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发祥 伍嘉冀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5-113,共9页
"省直管县"改革试点作为上层建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大举措,在制度设计上,通过事权与财权相统一、权力与责任相匹配、沟通与协调相结合,实现省县之间的强制性协调、功能性互惠和技术化理性,展现"省直管县"后... "省直管县"改革试点作为上层建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大举措,在制度设计上,通过事权与财权相统一、权力与责任相匹配、沟通与协调相结合,实现省县之间的强制性协调、功能性互惠和技术化理性,展现"省直管县"后的县级政府治理机制;通过重塑县级政府职能,在县域治理体系与社会协同、县级治理能力与民生提速、县域治理绩效与服务效能等维度,凸显"省直管县"下的县域社会治理绩效;通过新型委代、科层博弈和结构约束所表现出的省县关系、市县关系和交叉关系,勾勒出"省直管县"下的全域关系图谱,从而检验改革的成效。如何从理论和实践上回应当前的县域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探寻行政区划改革的出路,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成为新型县域治理的重要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直管县” 府际信任 府际关系 县域治理 桐县
原文传递
浅析冕宁县大顶山铁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兵 左全虎 张国祥 《四川有色金属》 2023年第2期66-69,共4页
四川省泸沽铁矿始建于1966年,2022年正式更名为四川锦宁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大顶山铁矿,采矿权由铁矿山和大顶山两个矿区组成,采矿权面积为2.6683km^(2),生产规模为55万吨/年。大顶山铁矿使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地表现已形成较明显的塌陷区... 四川省泸沽铁矿始建于1966年,2022年正式更名为四川锦宁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大顶山铁矿,采矿权由铁矿山和大顶山两个矿区组成,采矿权面积为2.6683km^(2),生产规模为55万吨/年。大顶山铁矿使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地表现已形成较明显的塌陷区,受坡陡谷深的限制,长期边坡排矸,排土场成下游泥石流、滑坡的风险源。为此,本文对冕宁县大顶山铁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措施及绿色矿山建设进行了探讨,为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问题 治理措施 绿色矿山 大顶山铁矿 冕宁县
下载PDF
论新时代县乡村治理的责任共同体 被引量:7
20
作者 贺海波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8-116,共9页
县域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乡村治理现代化关系到国家治理现代化总目标的实现。在当前县乡村治理的场域内,国家、县、乡镇、村干部和村民等主体发生了关键互动。国家对县乡村治理从单纯的结果控制转向结果、过程的双重控制。县乡之间讨... 县域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乡村治理现代化关系到国家治理现代化总目标的实现。在当前县乡村治理的场域内,国家、县、乡镇、村干部和村民等主体发生了关键互动。国家对县乡村治理从单纯的结果控制转向结果、过程的双重控制。县乡之间讨价还价的利益关系日益缩水,责任关系日渐突显;乡镇丧失了对村干部进行动员的利益机制,也要通过责任来动员村干部;村民不够信任村干部,倒逼乡村干部不断加强责任意识。在治理任务政治化、治理行为规范化、治理监督常规化和治理参与私利化等机制的作用下,县乡村结构成乡村治理的责任共同体。县乡村治理的责任共同体表现出很强的国家性,但要相应增强乡村治理的乡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乡村治理 利益共同体 责任共同体 乡村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