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迪丝·华顿哥特小说中女性自我意识根源探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如敏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3年第5期151-160,共10页
哥特小说创作贯穿了华顿40多年的创作生涯,它们蕴含了华顿思想上最深刻、情感上最强烈的女性自我认知。哥特小说这一19世纪的边缘文类让华顿得以借助鬼怪幽灵的魔幻力量突破理性的极限,说出关于愤怒、死亡、恐惧,尤其是女性和男性的本... 哥特小说创作贯穿了华顿40多年的创作生涯,它们蕴含了华顿思想上最深刻、情感上最强烈的女性自我认知。哥特小说这一19世纪的边缘文类让华顿得以借助鬼怪幽灵的魔幻力量突破理性的极限,说出关于愤怒、死亡、恐惧,尤其是女性和男性的本质等难以言说的东西。华顿在哥特小说创作中通过巧妙的构思将现实与神话传说相结合,使读者在熟悉又不乏新奇的阅读过程中获得崇高与诡异的美学体验。同时,她将现实生活中女性对自由的向往寄托在飘忽灵动的年轻女性幽灵身上,借助超自然的力量谱出了一支支悠扬的乐曲,对母亲严苛的监管吹响了战斗的号角。在克里斯蒂娃贱斥理论的观照下,华顿的哥特小说代表作《被蛊惑》里作为父权捍卫者的年长女性和长期潜抑自我的年轻女性之间的殊死搏斗与现实生活中华顿与母亲之间的矛盾具有明显的互文性。《被蛊惑》既折射出20世纪初美国社会的“真女性”与“新女性”两种女性气质之间的矛盾,也揭示了华顿女性自我意识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特小说 伊迪斯·华顿 自我意识 贱斥
下载PDF
爱伦·坡哥特小说中灵魂的崩溃 被引量:1
2
作者 左金梅 覃巧华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98-102,120,共6页
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爱伦·坡的哥特小说直击人的内心和灵魂,将心理探索与道德探索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哥特小说日益内在化和心理化,体现出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爱伦·坡超越其所在时代的局限性,揭示了后现代人灵魂崩溃的全过程... 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爱伦·坡的哥特小说直击人的内心和灵魂,将心理探索与道德探索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哥特小说日益内在化和心理化,体现出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爱伦·坡超越其所在时代的局限性,揭示了后现代人灵魂崩溃的全过程:来自灵魂的恐惧致使人精神极度孤独和异化,一旦自我与超我的冲突达到顶峰必将走向人格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特小说 灵魂崩溃 后现代主义 精神分析
下载PDF
哥特式小说的澳洲本土化——以贝恩顿短篇小说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姜雪梅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04-109,共6页
巴巴拉·贝恩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深受《公报》推崇的妇女作家,虽然与澳大利亚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亨利·劳森和A·B·佩特森等一样热衷澳大利亚丛林生活题材,但是却以哥特式小说另辟蹊径。与同时代的上述作家不同,贝恩... 巴巴拉·贝恩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深受《公报》推崇的妇女作家,虽然与澳大利亚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亨利·劳森和A·B·佩特森等一样热衷澳大利亚丛林生活题材,但是却以哥特式小说另辟蹊径。与同时代的上述作家不同,贝恩顿从丛林女性视点出发,展现女性在阴森恐怖的丛林中,处于一种绝望、孤苦无援的境地,表达作者对丛林生活的独到理解和感触。由于白人历史不够悠久,澳大利亚长期以来被认为缺乏欧洲所谓的哥特式小说滋生的古堡文化。然而贝恩顿的短篇小说却证明了哥特式小说被成功移植到澳洲有了新的发展,并使其具有了独特的澳洲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巴拉·贝恩顿 丛林生活 女性视点 哥特式小说 澳洲特色
下载PDF
爱伦·坡小说中哥特式意象恐怖效果之多维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婷 张顺生 《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8年第6期35-39,共5页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对美国文学以及世界文学影响巨大。"效果论"是坡反复强调的创作理念,其核心在于文学创作应以在读者的情感上产生尽可能强烈的艺术效果,这也是坡的创作宗旨。恐怖是坡哥特小说带给读者最显著的艺术效果...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对美国文学以及世界文学影响巨大。"效果论"是坡反复强调的创作理念,其核心在于文学创作应以在读者的情感上产生尽可能强烈的艺术效果,这也是坡的创作宗旨。恐怖是坡哥特小说带给读者最显著的艺术效果,独特的恐怖体验是爱伦·坡的哥特小说流行的重要原因。哥特式意象是坡小说中的恐怖之源,其独到之处在于其能带给读者多重的恐怖体验。本文以坡的《厄舍府之倒塌》等16篇哥特小说为样本从多维视角分析了坡的"效果论"如何作用于读者,即其哥特小说如何带给读者多重的恐怖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伦·坡 哥特小说 意象 “效果论” 读者体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