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红豆杉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1
作者 陈蕾蕾 杨中铎 +3 位作者 魏汉楠 马科贞 郭文林 张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24-3329,共6页
目的研究中国红豆杉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方法利用组织块法、划线法分离纯化内生菌,所得菌株采用分子鉴定法进行鉴定。采用大孔树脂柱、硅胶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化学发光激... 目的研究中国红豆杉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方法利用组织块法、划线法分离纯化内生菌,所得菌株采用分子鉴定法进行鉴定。采用大孔树脂柱、硅胶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化学发光激酶检测试剂盒法、刃天青细胞活力测定法、酶标法测定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二酯酶(PDE)、尖孢镰刀菌抑制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种内生真菌,分别鉴定为木霉属、曲霉属、孢球托霉属、茎点霉属和青霉菌属真菌。菌株ZGG-5具有较强的PI3K抑制活性,IC_(50)值为(0.17±0.05)μg/mL,被鉴定为卵形孢球托霉。从ZGG-5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化合物13在1 mg/mL质量浓度下具有较强的PI3K抑制活性,抑制率为(97.8±0.51)%。结论中国红豆杉中存在具有PI3K有抑制活性的内生真菌。化合物1~12为首次从卵形孢球托霉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红豆杉 内生真菌 卵形孢球托霉 次生代谢产物 分离鉴定 PI3K
下载PDF
卵形孢球托霉Gongronella butleri NL-15对石灰岩的侵蚀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广林 邓辉 +2 位作者 聂丽 吴雁雯 张金池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4-378,共5页
客土喷播技术的关键是高效岩石侵蚀微生物菌株的利用,岩石侵蚀机制研究可为筛选此类微生物菌株提供理论依据. 选择从岩石表面分离纯化出的一株优势、高效石灰岩侵蚀菌Gongronella butleri NL-15,采用岩石粉发酵培养,研究菌株发酵不... 客土喷播技术的关键是高效岩石侵蚀微生物菌株的利用,岩石侵蚀机制研究可为筛选此类微生物菌株提供理论依据. 选择从岩石表面分离纯化出的一株优势、高效石灰岩侵蚀菌Gongronella butleri NL-15,采用岩石粉发酵培养,研究菌株发酵不同时期发酵液的pH、主要离子浓度、有机酸含量及岩石颗粒的表面形貌特征. 结果显示:菌株发酵液的pH值与钙(Ca)、镁(Mg)离子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对照的pH值为6.87,而15 d发酵液的pH值降低到5.12;对照的Ca、Mg离子含量分别为38.96、10.85 mg/L,而15 d发酵液的Ca、Mg离子分别升高到367.56、76.16 mg/L. 总有机酸和乳酸的含量随着发酵时间增加而增多,2、5、9、15 d的发酵液中总有机酸含量分别为3.43、5.40、6.63、7.26 mg/mL,乳酸含量分别是1.79、2.85、5.16、5.04 mg/mL. 菌丝体包裹岩石颗粒,插入其空穴,崩解岩石颗粒. 上述结果表明,菌株产生有机酸特别是乳酸导致岩石疏松化以及菌丝体生长穿插入疏松化的岩石内部,是其侵蚀石灰岩释放出Ca、Mg等离子的主要因素. (图3 表2 参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孢球托霉 有机酸 乳酸 岩石侵蚀 客土喷播
原文传递
多花黄精致病真菌筛选及致病力鉴定
3
作者 马菁华 刘芳 +3 位作者 任启飞 范志伟 欧明烛 陈云飞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72-1482,共11页
根腐病、炭疽病、叶斑病等多种病害会造成黄精产量减少、品质下降。本研究从多花黄精根际及块茎中分离得到37株菌株,并接种于无菌组培苗进行致病鉴定,从中筛选出12株致病菌。结合菌株致病特征和菌落形态,从12株致病菌中选择7株致病菌进... 根腐病、炭疽病、叶斑病等多种病害会造成黄精产量减少、品质下降。本研究从多花黄精根际及块茎中分离得到37株菌株,并接种于无菌组培苗进行致病鉴定,从中筛选出12株致病菌。结合菌株致病特征和菌落形态,从12株致病菌中选择7株致病菌进行进一步观察。通过测定rDNA-ITS、TEF-1α基因序列,鉴定出这7株致病菌中2株为尖孢镰刀菌、2株为腐皮镰刀菌、1株为芬芳镰刀菌、1株为卵形孢球托霉、1株为裂褶菌。其中,叶片上尖孢镰刀菌QB-ed-1致病力最强,尖孢镰刀菌E-rz-7次之;块茎中尖孢镰刀菌QB-ed-1致病力最强,芬芳镰刀菌E-ed-2次之。菌株QB-ed-1对黄精叶片和块茎都有较强的致病力。本研究提供了一种主动筛选多花黄精致病真菌的方法,可在病害发生前预先筛选可能的致病菌,为黄精病害检测和防控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真菌病害 致病性 镰刀菌属真菌 卵形孢球托霉 裂褶菌
下载PDF
1株来自丛生盔形珊瑚的球托霉鉴定及生理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荻潇 钟敏 +3 位作者 雷晓凌 聂芳红 邓义佳 姚远蓓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3期57-63,共7页
在丛生盔形珊瑚中分离得到1株形态特殊的共附生真菌XWC14-13,对其鉴定并进行生理学特性研究,为该类珊瑚共附生真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通过观察菌株XWC14-13在CA和PDA培养基的生长特性及个体特征,结合r DNA ITS1-ITS4基因序列的系统... 在丛生盔形珊瑚中分离得到1株形态特殊的共附生真菌XWC14-13,对其鉴定并进行生理学特性研究,为该类珊瑚共附生真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通过观察菌株XWC14-13在CA和PDA培养基的生长特性及个体特征,结合r DNA ITS1-ITS4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卵形孢球托霉(Gongronella butleri)。该菌株菌丝宽度为3.62~8.09μm,有膈膜,不产厚垣孢子,孢子囊大小为(5.15~7.57)μm×(23.53~25.74)μm,孢囊孢子大小为(2.02~3.03)μm×(1.52~2.01)μm。其生长温度、酸碱度和盐度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30℃,pH 8~8.5,盐度1%,具有一定的耐盐性及酸碱耐受性,属兼性海洋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生盔形珊瑚 球托霉 生理学特性 共附生真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