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腹锦鸡和红腹角雉活动节律--基于红外相机监测数据 被引量:42
1
作者 刘小斌 韦伟 +3 位作者 郑筱光 赵凯辉 何少文 周文良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4-202,共9页
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和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minckii)均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作为两种同域分布的物种,其生态位重叠程度及竞争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探究上述问题我们从2012年7月至2014年11月,在陕西省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 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和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minckii)均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作为两种同域分布的物种,其生态位重叠程度及竞争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探究上述问题我们从2012年7月至2014年11月,在陕西省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9条样线上布设52台红外相机对这两种雉类的集群现象、日活动节律、季节性活动规律和最适活动温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红腹锦鸡和红腹角雉每年8月下旬开始集群,到第二年的3、4月份集群结束,冬季集群最为频繁,而夏季则分散在其各自活动区单独活动。(2)二者皆为昼行性鸟类,活动高峰均出现在清晨和傍晚,但时间生态位存在明显分化:红腹锦鸡有两个活动高峰,分别为7:00时和17:00时;红腹角雉活动高峰为6:00时、9:00时和18:00时。(3)对两种雉类活动频次的季节性差异分析发现,春季活动最频繁,其后依次是秋季、夏季和冬季。(4)红腹锦鸡和红腹角雉选择在接近当月平均气温的时间段出来活动,红腹锦鸡活动的温度范围在﹣4℃到19℃,红腹角雉的活动温度范围是﹣1℃到22℃;但不同季节间略有差异,两种雉类在秋冬季大多选择在高于当月平均气温的时间段出来活动,而在夏季的活动温度则要略低于当月平均气温。观测数据证实了两种雉雉类有通过错峰活动减少生态位重叠导致的竞争的现象,但并未见到二者间有明显的适应性温区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红腹锦鸡 红腹角雉 活动节律 最适活动温度
原文传递
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卵壳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26
2
作者 卢汰春 甘雅玲 +3 位作者 何芬奇 刘如笋 卢春雷 温江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23-226,共4页
本文报道了锦鸡属——白腹锦鸡和红腹锦鸡卵壳的气孔、外壳膜、锥体层、木栅层的超微结构。并对两者的卵壳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红腹锦鸡 白腹锦鸡 卵壳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红腹锦鸡的饲养繁殖与雏鸟生长发育 被引量:11
3
作者 谢恩义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1-45,共5页
对红腹锦鸡的饲养繁殖与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4~ 5月为产卵期 ,驯化当年能产少量卵 ,第 2年每窝卵 1 2~ 1 3枚 ,产卵期 2 1~ 2 8d。家鸡代孵孵化期为 2 1d ,雌鸟自然孵化 2 3d。最佳孵化方式为电孵卵器孵化 ,其次为雌鸟自然... 对红腹锦鸡的饲养繁殖与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4~ 5月为产卵期 ,驯化当年能产少量卵 ,第 2年每窝卵 1 2~ 1 3枚 ,产卵期 2 1~ 2 8d。家鸡代孵孵化期为 2 1d ,雌鸟自然孵化 2 3d。最佳孵化方式为电孵卵器孵化 ,其次为雌鸟自然孵化。记述并统计分析了孵化过程中卵重、气室的变化以及体重及尾羽生长情况。体重及尾羽生长呈“S”形生长 ,前后期较慢 ,中期生长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锦鸡 饲养繁殖 雏鸟 生长发育 孵化过程 体重 尾羽生长
下载PDF
陕西秦岭西段3种雉鸡种群密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陈服官 杨兴中 +1 位作者 刘诗峰 李保国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1期71-77,共7页
对秦岭西段金鸡、白冠长尾雉、勺鸡种群密度变化进行了3年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金鸡、白冠长尾雉、勺鸡种群密度的年变化趋势有较稳定的规律性,从量上反映出了雉鸡季节性的集群与分群现象,并进一步分析了集群与分群的生态学意义。经过... 对秦岭西段金鸡、白冠长尾雉、勺鸡种群密度变化进行了3年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金鸡、白冠长尾雉、勺鸡种群密度的年变化趋势有较稳定的规律性,从量上反映出了雉鸡季节性的集群与分群现象,并进一步分析了集群与分群的生态学意义。经过比较发现勺鸡种群密度的年变化趋势有异于金鸡与白冠长尾雉,可能是由于其繁殖期稍晚于后者之故。同时,3种雉鸡种群密度有逐年减少的趋势,其主因为人为干扰所致。在对种群密度的研究中,计算出了3种雉鸡的最适密度,这对指导这3种雉鸡的保护与管理工作积累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雉鸡 金鸡 白冠长尾雉 勺鸡 种群
下载PDF
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3种雉科鸟类的种群繁殖密度 被引量:10
5
作者 郭新亮 杨灿朝 +1 位作者 李筑眉 梁伟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304-306,共3页
2011年4-7月,采用录音回放和样点统计的方法,在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3种鸡形目雉科鸟类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和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的种群繁殖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3种雉... 2011年4-7月,采用录音回放和样点统计的方法,在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3种鸡形目雉科鸟类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和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的种群繁殖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3种雉类在保护区原生林中的种群繁殖密度(占区雄鸟只/km2)分别为9.05,5.54和0.92,而在次生林中则分别为15.75,8.90和4.45.3种雉类在保护区次生林中的种群繁殖密度均高于原生林,但在以往3种雉类较喜好的茶地中没有发现其繁殖.喜欢在林缘生境筑巢和不同雉类的生活史特征等因素可能是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但保护区内遗弃、荒废和无人管理的茶地,已经对许多鸟类的繁殖和觅食活动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锦鸡 灰胸竹鸡 雉鸡 录音回放 繁殖密度
下载PDF
四川鞍子河保护区发现红腹锦鸡与白腹锦鸡的自然杂交 被引量:5
6
作者 史晓昀 付强 +3 位作者 王磊 蒋泽银 施小刚 李晟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0-663,共4页
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和白腹锦鸡(C.amherstiae)为鸡形目雉科锦鸡属物种,分布区全部或大部位于中国境内,在四川中部至南部、云南省东北部等地有局部重叠。两者在圈养条件下可杂交,但野外环境下自然杂交报道极少。2016年10月14... 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和白腹锦鸡(C.amherstiae)为鸡形目雉科锦鸡属物种,分布区全部或大部位于中国境内,在四川中部至南部、云南省东北部等地有局部重叠。两者在圈养条件下可杂交,但野外环境下自然杂交报道极少。2016年10月14日,在四川省鞍子河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本底调查中,红外相机记录到一只成年雄性锦鸡。该个体兼具红腹锦鸡与白腹锦鸡成年雄性的羽色特征,为两种锦鸡的自然杂交后代。锦鸡属自然杂交的记录较少,本次发现证实成都盆地西缘的邛崃山位于本属两物种的分布重叠区内,且存在偶见的杂交现象,为进一步探明锦鸡属分布重叠区及杂交现象发生的空间范围、研究锦鸡属物种的分化历史与机制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锦鸡 白腹锦鸡 自然杂交 鞍子河自然保护区 邛崃山
原文传递
Expression levels of GSTA2 and APOD genes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carotenoid coloration in golden pheasant(Chrysolophus pictus) plumage 被引量:4
7
作者 Guang-Qi GAO Li-Shuang SONG +1 位作者 Bin TONG Guang-Peng LI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44-150,共7页
Carotenoids, which generate yellow, orange, and red colors, are crucial pigments in avian plumage. Investigations into genes associated with carotenoid- based coloration in avian species are important; however, such r... Carotenoids, which generate yellow, orange, and red colors, are crucial pigments in avian plumage. Investigations into genes associated with carotenoid- based coloration in avian species are important; however, such research is difficult because carotenoids cannot be synthetized in vertebrates as they are only derived from dietary sources. Here, the golden pheasant (Chrysolophus pictus) was used as a model in analysis of candidate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implicated in carotenoid binding and deposition. Using mass and Raman spectrometry to confirm the presence of carotenoids in golden pheasant feathers, we found C40H540 and C40H5602 in feathers with yellow to red colors, and in the rachis of iridescent feathers. The glob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in golden pheasant skins were analyzed by RNA-seq and all six carotenoid binding candidate genes sequenced were studied by real- time PCR. STAR4, GSTA2, Scarbl, and APOD in feather follicles showed different expressions in red breast and orange nape feathers compared with that of iridescent mantle feathers. Further comparison of golden pheasant yellow rump and Lady Amherst's pheasant (Chrysolophus amherstiae) white nape feathers suggested that GSTA2 and APOD played a potential role in carotenoid-based coloration in golden pheas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ression Carotenoid coloration Candidate genes golden pheasant FEATHER
下载PDF
红腹锦鸡推广应用性人工饲养繁殖试验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旋 陈学丰 +1 位作者 潘国龙 朱惊毅 《野生动物》 1996年第1期21-23,共3页
依据山区农民的实际情况,用比较简易的方法对红腹锦鸡的人工饲养繁殖进行了分组对照试验,在改进笼舍、简易饲料以及用粪蛆幼虫替代面包虫育雏方面取得了成果,并提出了红腹锦鸡人工饲养繁殖推广应用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 红腹锦鸡 饲养 繁殖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我国特有种红腹锦鸡潜在地理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叶维佳 杨楠 +6 位作者 杨彪 李云 张晋东 陈冬梅 周材权 钟雪 张君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83-1792,共10页
气候变化引起的物种地理分布改变,是生物多样性下降甚至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特有物种的地理分布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对物种的长期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我国特有的山地雉类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为对象,利... 气候变化引起的物种地理分布改变,是生物多样性下降甚至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特有物种的地理分布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对物种的长期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我国特有的山地雉类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为对象,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对其当前和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的地理分布范围进行建模,预测气候变化对其分布和生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红腹锦鸡当前地理分布较广,在我国中西部多省均有广泛分布,总面积达306191 km^(2);2)红腹锦鸡的适宜地理分布在未来气候情景下将出现不同程度的缩减,并且呈现向西北方向和高海拔迁移的趋势;3)在气候变化下,红腹锦鸡的生境适宜性将逐渐降低,而破碎化程度将逐渐加剧。虽然红腹锦鸡当前的分布范围面积较大且连通性较好,但在未来的气候变化背景下,该物种将同时面临分布范围缩减和生境质量下降的威胁。为了更好地对红腹锦鸡进行长期的保护,我们建议:参照模型结果进一步调查核实其实际分布;重点关注对其核心分布区和气候庇护所的保护;建立生态廊道以提高生境连通性;随着物种分布变化适应性调整自然保护区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锦鸡 气候变化 潜在分布 生境破碎化 特有种
原文传递
Muscle architecture of the forelimb of the Golden Pheasant(Chrysolophus pictus)(Aves: Phasianidae)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functional capacity in flight 被引量:2
10
作者 Yan Yang Huan Wang Zihui Zhang 《Chinese Birds》 CSCD 2015年第1期6-13,共8页
Background: Flight is the central avian adaptation in evolution. Wing muscles form an important anatomical basis for avian flight, affecting wing performance and determine modes of flight. However, the roles of distal... Background: Flight is the central avian adaptation in evolution. Wing muscles form an important anatomical basis for avian flight, affecting wing performance and determine modes of flight. However, the roles of distal muscles in adjusting the wing, as well as their functional specializations, remain largely unknown. The importance of muscle fiber architecture has long been recognized. In this study, we provide quantitative anatomical data on the muscle architecture of the forelimb of the Golden Pheasant(Chrysolophus pictus), with an emphasis on brachial,antebrachial and manual segments.Methods: The forelimbs of five Golden Pheasants were dissected and detailed measurements of all muscles were made, including muscle mass, muscle belly length, fascicle length. From these values, muscle volume, physiological cross-sectional area(PCSA) and maximum isometric force were derived.Results: General trends such as the distribution of muscle mass, fascicle length and the ratio of tendon length/belly length are revealed. Comparing PCSAs between antebrachial depressors and elevators and between intrinsics of the alular digit and major digit yield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 0.05). Pronounced development of the antebrachial depressors suggests that ventral rotation of the distal half of the wing is a pivotal factor in shape change and orientation modulation. Large PCSAs in tandem with the force generation capability of the major digit intrinsics may help stabilize the digits while enhancing support of the primary feathers. The architectural properties of the alular digit confirm that alular adjustment is essential to rapid adduction and abduction.Conclusions: These observations illustrate the underlying 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functional capacities of the distal forelimb muscles and may provid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useful in further biomechanical and in vivo investig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hitecture Functional ANATOMY golden pheasant Wing muscles
下载PDF
红腹锦鸡对夜栖息地的选择与利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邵晨 施时迪 《台州师专学报》 2001年第6期56-59,共4页
研究了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对夜栖息地的选择与利用,结果表明:红腹锦鸡的夜栖息场所主要为靠近山谷生长的常绿乔木,夜栖息树种主要为青冈栎、猴樟、红豆杉等;夜栖息时间在不同的季节中有差异,冬季明显长于春季;栖息地的地理... 研究了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对夜栖息地的选择与利用,结果表明:红腹锦鸡的夜栖息场所主要为靠近山谷生长的常绿乔木,夜栖息树种主要为青冈栎、猴樟、红豆杉等;夜栖息时间在不同的季节中有差异,冬季明显长于春季;栖息地的地理特征中,海拔1000m左右、坡度30°~40°的生境对红腹锦鸡最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锦鸡 栖息地选择 夜栖息树种
下载PDF
红腹锦鸡卵在孵化中的重量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邵晨 《科技通报》 1998年第5期373-375,共3页
对红腹锦鸡卵在孵化过程中的重量变化进行了研究,同时测定了孵化前的卵重及卵径,记录了产卵期及孵化期.结果表明:未经孵化的卵平均卵重为30.686g,平均卵径为45.5mm×35.0mm;产卵期为81d,孵化期为24... 对红腹锦鸡卵在孵化过程中的重量变化进行了研究,同时测定了孵化前的卵重及卵径,记录了产卵期及孵化期.结果表明:未经孵化的卵平均卵重为30.686g,平均卵径为45.5mm×35.0mm;产卵期为81d,孵化期为24~26d;卵经孵化至破壳出雏时,其重量平均减少16.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锦鸡 卵重 孵化期 产卵 鸡类 饲养
下载PDF
基于被动式红外触发相机的红腹锦鸡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邱胜荣 张希明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2-155,共4页
为了制定更好的区域性保护策略,利用被动式红外触发相机对长青自然保护区内的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腹锦鸡对研究区域生境具有选择性,在日活动时间分配上也有所差异。与同域分布的其它雉类相比,红腹... 为了制定更好的区域性保护策略,利用被动式红外触发相机对长青自然保护区内的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腹锦鸡对研究区域生境具有选择性,在日活动时间分配上也有所差异。与同域分布的其它雉类相比,红腹锦鸡在研究区域内分布范围最广,限制其进行生境选择的主要因素为海拔和森林起源类型。具体表现为:主要活动于海拔1 200-2 000m的范围内,不利用海拔高于2 700m的区域,随着海拔的升高其相对丰度呈递减趋势;在栖息范围内喜欢在人工林及次生林中活动,较少利用天然林;典型的日间活动动物,一天中有两个高峰活动时段,分别为12:00—14:00,16:00—18: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锦鸡 被动式红外触发相机 生境选择 日活动时间分配
下载PDF
秦岭中段红腹锦鸡冬季的生态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中裕 张宏杰 王琦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6期47-51,共5页
报道了秦岭中段佛坪县红腹锦鸡栖息地植被类型、冬季种群密度、性比、日活动规律和食物种类.
关键词 红腹锦鸡 秦岭中段 种群密度 性比 日活动规律 冬季生态
下载PDF
红腹锦鸡的胚胎发育及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恩义 《怀化师专学报》 2002年第2期62-64,共3页
1998~ 2 0 0 0年对红腹锦鸡的饲养繁殖与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 4~ 5月为产卵期 ,家鸡代孵孵化期为2 1d ,观察记述了家鸡代孵孵化过程中红腹锦鸡胚胎发育的主要特征 。
关键词 红腹锦鸡 胚胎发育 饲养管理 疾病防治 人工养殖 生长发育
下载PDF
红腹锦鸡精液冷冻稀释液配方的筛选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晓民 车利锋 +1 位作者 裴俊峰 李宝山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83-84,共2页
为加强濒危珍稀动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展了濒危珍稀禽类-红腹锦鸡的人工授精研究.2005年5月26日~6月8日,对8只红腹锦鸡用手按摩其背、尾部采精12次.初测其精液品质,结果表明,采精量平均(0.114±0.016)mL(0.01~0.2 mL),每毫升... 为加强濒危珍稀动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展了濒危珍稀禽类-红腹锦鸡的人工授精研究.2005年5月26日~6月8日,对8只红腹锦鸡用手按摩其背、尾部采精12次.初测其精液品质,结果表明,采精量平均(0.114±0.016)mL(0.01~0.2 mL),每毫升精液中精子平均3.2亿个(3.0~3.3亿),活力9级以上,pH值6.5,偏酸性,淡乳白色(半透明似冲熟的藕粉),微腥.鲜精分别加11%蔗糖-卵黄稀释液(3号液);11%蔗糖-0.1%柠檬酸三钠-卵黄稀释液(5号液);5%葡萄糖-卵黄稀释液(8号液).精子活力达8~9级.用3%柠檬酸三钠-卵黄稀释液(2号液)稀释,精子活力2级.冷冻时,用11%蔗糖溶液100 mL中加16 mL鲜卵黄,加5 mL甘油,配制的3号冷冻稀释液稀释,解冻后,精子活力达4级.优于试验中选拟的其它配方(加入5 mL甘油的5号冷冻液,解冻后精子活力为3级;加入5 mL甘油的8号冷冻液,解冻后未见活的精子).如果冷冻稀释液中甘油改为6 mL,则解冻后精子全部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锦鸡 人工采精 冻精稀释液
下载PDF
饲养金鸡求偶行为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宏杰 王中裕 王琦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6期65-67,共3页
报道饲养环境下金鸡求偶行为,通过观察,发现不同饲养条件其求偶行为有一定差异.
关键词 金鸡 求偶行为 饲养
下载PDF
“三翟”原型鸟蠡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翰生 《服饰导刊》 2019年第1期1-9,共9页
在《周礼》记载的王后及命妇六种礼服中,袆衣、揄翟、阙翟因其上有不同的翟鸟图案被统称"三翟"。关于这三种图案的原型鸟,文献记载语焉不详,且莫衷一是。文章仅就古文献对其中某种鸟形态特征的描述,比对现代鸟类学著作进行了... 在《周礼》记载的王后及命妇六种礼服中,袆衣、揄翟、阙翟因其上有不同的翟鸟图案被统称"三翟"。关于这三种图案的原型鸟,文献记载语焉不详,且莫衷一是。文章仅就古文献对其中某种鸟形态特征的描述,比对现代鸟类学著作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推测,认为早期袆衣雉形图案的原型鸟是雉科锦鸡属的白腹锦鸡;揄翟雉形图案的原型鸟疑似是雉科长尾雉属的黑长尾雉或黑颈长尾雉;阙翟雉形图案的原型鸟是雉科雉属的环颈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袆衣 揄翟 阙翟 锦鸡 长尾雉 环颈雉
下载PDF
金鸡人工孵化与育雏的试验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艾国良 陶钧 单柏舟 《长沙水电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3期94-96,共3页
研究了红腹锦鸡的人工孵化和育雏所需的温度、湿度、光照、翻蛋次数、晾蛋时间和防疫程序等 .结果表明 :红腹锦鸡孵化和育雏条件与家鸡相似 ,蛋过小或过大容易引起死胚 .该研究为红腹锦鸡人工孵化和育雏提供了科学依据 .
关键词 红腹锦鸡 人工孵化 育雏 金鸡 温度 湿度 翻蛋次数 防疫程序
下载PDF
利用无线电遥测位点分析红腹锦鸡的生境利用 被引量:25
20
作者 梁伟 郑光美 +1 位作者 张正旺 丁长青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9-184,共6页
为了解红腹锦鸡 (Chrysolophuspictus)的生境利用及其季节变化以及对距森林边缘不同距离的生境的利用情况 ,我们于 1996年 1月~ 8月、 1998年 11月~ 1999年 9月分别在陕西佛坪和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 ,采用无线电遥测位点与随机点相... 为了解红腹锦鸡 (Chrysolophuspictus)的生境利用及其季节变化以及对距森林边缘不同距离的生境的利用情况 ,我们于 1996年 1月~ 8月、 1998年 11月~ 1999年 9月分别在陕西佛坪和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 ,采用无线电遥测位点与随机点相比较的方法 ,从不同时空尺度定量分析了红腹锦鸡的生境利用。两研究区共遥测 2 4只红腹锦鸡个体 (亚成体和成体 ,6♂ ,15♀ ,3亚♂ ) ,其遥测位点分布与随机点比较 ,冬、春和夏季 3季节中均有极显著差异 ,落入各区域的活动位点与其期望位点数之间也存在着极显著差异。这说明红腹锦鸡对生境的利用不是随机的 ,而是有选择地利用。红腹锦鸡对距森林边缘不同距离的生境的利用有选择性 ,并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分析结果表明 ,红腹锦鸡在冬、春季对森林边缘和林缘开阔区的利用较多 ,有一定偏好。红腹锦鸡在两研究区的生境利用模式相似 ,但在对森林边缘和林缘开阔区的利用强度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锦鸡 无线电遥测位点分析 季节变化 生境利用 选择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