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沿海中部珊瑚菜居群等位酶变异及其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2
1
作者 惠红 刘启新 刘梦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6,共6页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 ,分析了我国沿海中部 (江苏、山东和浙江 )海滨沙滩珊瑚菜 (GlehnialittoralisFr.SchmidtexMiq .) 7个居群 8种酶系统 19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遗传变异特征 ,结果表明居群内多态位点比率平均为 82 .4% ,每一位...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 ,分析了我国沿海中部 (江苏、山东和浙江 )海滨沙滩珊瑚菜 (GlehnialittoralisFr.SchmidtexMiq .) 7个居群 8种酶系统 19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遗传变异特征 ,结果表明居群内多态位点比率平均为 82 .4% ,每一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 2 .77,有效等位基因数为 2 .2 4,固定指数F的平均值为 - 0 .0 91。珊瑚菜居群基因多样性 80 .9%产生于居群内 ,19.1%产生于居群间。居群间的遗传距离平均为 0 .317,遗传一致性为 0 .72 8,居群内维持着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据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菜 居群 等位酶 遗传多样性 保护 濒危机理 中国
下载PDF
北沙参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2
2
作者 王晓琴 苏柯萌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3期466-474,共9页
北沙参为临床常用中药,也可食用。其化学成分主要为香豆素、木脂素、聚炔等类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北沙参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抗氧化、保肝等方面的活性。本研究在对国内外有关北沙参的文献资料系统整理以及市场产地调研基... 北沙参为临床常用中药,也可食用。其化学成分主要为香豆素、木脂素、聚炔等类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北沙参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抗氧化、保肝等方面的活性。本研究在对国内外有关北沙参的文献资料系统整理以及市场产地调研基础上,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总结,以期为北沙参的质量评价、规范化种植以及中蒙医临床使用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沙参 珊瑚菜 香豆素 木脂素 聚炔
下载PDF
北沙参中佛手柑内酯的分离鉴定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初步测定 被引量:31
3
作者 董芳 刘汉柱 +1 位作者 孙阳 辛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1期95-96,共2页
Using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recrystallization,a light yellow needle crystal with a purity of 97.21% was obtained from ethyl acetate fraction of ethanol extract from dry root of Glehnia littoralis Fr.Sch... Using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recrystallization,a light yellow needle crystal with a purity of 97.21% was obtained from ethyl acetate fraction of ethanol extract from dry root of Glehnia littoralis Fr.Schmidt ex Miq.,and was identified as bergapten by means of NMR.The experimental result of antitumor activity in vitro shows that 0.01-100.00 mg·L-1 bergapten have inhibitory effect to liver cancer cell line HEP-G2,in which inhibition of 100.00 mg·L-1 bergapten is the highest with an inhibitory rate of 95.0%.In concentrations of 0.01-100.00 mg·L-1,only 100.00 mg·L-1 bergapten has an inhibitory effect to stomach cancer cell line SGC-7901 with an inhibitory rate of 7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沙参 佛手柑内酯 分离鉴定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连作对北沙参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古军霞 李阳 +3 位作者 孙会改 郑倩 严玉平 韩晓伟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262-2267,共6页
目的:检测未连作(初茬)与连作(重茬)北沙参土壤中养分、pH值、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变化,并对上述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究北沙参发生连作障碍的原因。方法:以对照、初茬、重茬北沙参土壤为材料,测定土壤中的养分、pH值及酶活力,结合高... 目的:检测未连作(初茬)与连作(重茬)北沙参土壤中养分、pH值、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变化,并对上述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究北沙参发生连作障碍的原因。方法:以对照、初茬、重茬北沙参土壤为材料,测定土壤中的养分、pH值及酶活力,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重茬土壤中全氮、有机质含量不断升高,全磷和全钾变化较小,pH值呈上升趋势。重茬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发生明显变化,变形菌门数量增加,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数量则呈减少趋势;而真菌中无法区分的群落明显增多。重茬土壤中土壤脲酶、硝酸还原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与酸性磷酸酶的活性较初茬增高明显。RDA分析表明土壤的养分、pH值及酶活性对土壤中真菌和细菌群落的变化有显著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全氮与有机质之间,全磷与全钾之间,全氮、有机质与部分土壤酶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结论:重茬导致北沙参土壤中的养分、pH值和酶活力发生了变化,而上述变化又导致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发生改变,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可能是导致北沙参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沙参 连作 土壤微生物 养分 酶活性
下载PDF
北沙参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与分类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侯晓强 任秀艳 +4 位作者 付亚娟 王浩 左秀丽 吕寒聪 张志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2932-2936,共5页
目的研究北沙参内生真菌的抗菌活性,鉴定活性真菌的分类地位。方法采用植物组织分离法从北沙参基原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中分离内生真菌。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假丝酵母为指示菌株,采用牛津杯法研究北沙参内生真菌... 目的研究北沙参内生真菌的抗菌活性,鉴定活性真菌的分类地位。方法采用植物组织分离法从北沙参基原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中分离内生真菌。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假丝酵母为指示菌株,采用牛津杯法研究北沙参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对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进行分子鉴定。结果有4株内生真菌对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内生真菌发酵浓缩液抑菌圈直径与4 U/mL硫酸庆大霉素抑菌圈直径的比值(d/D)最大可达1.07;有15株内生真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d/D值最大为0.65;有3株内生真菌对白色假丝酵母具有抑制作用,内生真菌发酵浓缩液与0.2 mg/mL氟康唑的d/D值最大可达1.27。19株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归于4个目,5个科,7个属,8个种。结论北沙参植物中存在多种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对于北沙参内生真菌资源的开发及药材道地性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沙参 内生真菌 抑菌活性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白色假丝酵母 真菌鉴定
原文传递
迁地保存中土壤因子对渐危植物珊瑚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惠红 刘启新 刘梦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5-30,共6页
将原生长在海滨沙滩上的珊瑚菜(GlehnialittoralisFr.SchmidtexMiq.)迁地移栽至下列6种不同配比的土壤基质上,即全沙(Ⅰ)、1 2沙+1 2腐殖土(Ⅱ)、1 2沙+1 2黄棕壤土(Ⅲ)、黄棕壤土(Ⅳ)、腐殖土(V)和1 3沙+1 3腐殖土+1 3黄棕壤土(Ⅵ)。... 将原生长在海滨沙滩上的珊瑚菜(GlehnialittoralisFr.SchmidtexMiq.)迁地移栽至下列6种不同配比的土壤基质上,即全沙(Ⅰ)、1 2沙+1 2腐殖土(Ⅱ)、1 2沙+1 2黄棕壤土(Ⅲ)、黄棕壤土(Ⅳ)、腐殖土(V)和1 3沙+1 3腐殖土+1 3黄棕壤土(Ⅵ)。在定期定株连续观察基础上,比较分析了生长在上述6种不同基质中的珊瑚菜的成活率、生长发育状况和花果数量,发现在Ⅵ类基质上的珊瑚菜移栽成活率最高;在Ⅱ类基质上的营养生长最好;在Ⅲ类基质上的结实率及种子的饱满程度最高;而Ⅳ类基质对珊瑚菜的生长发育最不利。根据珊瑚菜生长发育状况的10个生物学指标,对上述各类基质进行了综合评估,认为对珊瑚菜迁地移栽最为有利的土壤基质依次为Ⅲ>Ⅱ>Ⅰ>Ⅵ>Ⅴ>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地保存 土壤因子 渐危植物 珊瑚菜 生长发育 成活率
下载PDF
北沙参种子发芽和生活力检验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郝江波 李欧 +1 位作者 胡璇 李卫东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2年第5期29-31,共3页
目的:确定北沙参种子适宜的发芽和生活力的检验方法。方法:采用不同的发芽床,放置于不同的温度下培养,观察不同条件对北沙参发芽率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发芽条件;采用四唑法(TTC)对北沙参着色率进行检验,设计不同浓度和不同温度的正交试验... 目的:确定北沙参种子适宜的发芽和生活力的检验方法。方法:采用不同的发芽床,放置于不同的温度下培养,观察不同条件对北沙参发芽率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发芽条件;采用四唑法(TTC)对北沙参着色率进行检验,设计不同浓度和不同温度的正交试验,通过对不同条件下北沙参染色情况的观察,确定适宜的生活力检验方法。结果:北沙参以25℃,滤纸作为发芽床为适宜发芽条件;以30℃,0.6%TTC浓度,染色时间5h为适宜的生活力检验方法。结论:通过对北沙参发芽和生活力检验方法的研究,为其种子检验规程和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沙参 种子 发芽 生活力 检验方法
下载PDF
渐危植物珊瑚菜试管植株的培养 被引量:6
8
作者 惠红 蒋宁 刘启新 《植物资源与环境》 CSCD 1996年第4期57-58,共2页
渐危植物珊瑚菜试管植株的培养惠红1蒋宁2刘启新1(1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210014,2美国佐治亚大学园艺系,美国GA30602)Onthecultureoftest┐tubeplantletfromr... 渐危植物珊瑚菜试管植株的培养惠红1蒋宁2刘启新1(1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210014,2美国佐治亚大学园艺系,美国GA30602)Onthecultureoftest┐tubeplantletfromrhizomesofthreat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菜 试管植株 培养 中草药
下载PDF
北沙参根中化学成分分布规律探讨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永清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2年第3期221-224,共4页
对北沙参根不同部位中的可溶性糖、淀粉、水溶性粗多糖、可溶性蛋白质及各种氨基酸等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 ,探讨这些成分在北沙参根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这些成分的分布呈不均衡状态 ,在纵向上 ,除根茎部各种成分的变化不甚规则外 ,... 对北沙参根不同部位中的可溶性糖、淀粉、水溶性粗多糖、可溶性蛋白质及各种氨基酸等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 ,探讨这些成分在北沙参根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这些成分的分布呈不均衡状态 ,在纵向上 ,除根茎部各种成分的变化不甚规则外 ,从上到下可溶性糖、多数氨基酸及总氨基酸含量逐渐降低 ,淀粉含量也有降低趋势 ,水溶性粗多糖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却不断升高 ;在横向上 ,从外向内可溶性糖、水溶性粗多糖含量不断提高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有逐渐提高的趋势 ,而淀粉、多数氨基酸与总氨基酸含量却以韧皮部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沙参 化学成分 分布规律
下载PDF
珊瑚菜植株分泌道发育和分布的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辛华 丁雨龙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66-70,共5页
利用植物解剖学方法对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Fr.Schmidt ex Miq.)体内分泌道的发育和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珊瑚菜的分泌道有分枝,为溶生型,由1层分泌细胞围绕腔道而成。珊瑚菜叶片的分泌道发育较早,在幼叶阶段即发育成形。在... 利用植物解剖学方法对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Fr.Schmidt ex Miq.)体内分泌道的发育和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珊瑚菜的分泌道有分枝,为溶生型,由1层分泌细胞围绕腔道而成。珊瑚菜叶片的分泌道发育较早,在幼叶阶段即发育成形。在根的次生韧皮部、根状茎的皮层和靠近初生木质部的髓部、叶脉的薄壁组织、叶柄维管束周围和厚角组织内侧的薄壁组织、花序轴正对维管束的皮层薄壁组织中以及果实的果壁维管束内外侧的薄壁组织中均分布有分泌道,分泌道在珊瑚菜体内分布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菜 分泌道 发育 分布
下载PDF
珊瑚菜植株不同器官挥发油成分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崔海燕 胡晶红 张永清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61-64,共4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珊瑚菜根、叶与果实挥发油并进行气相-质谱联用仪分析,分别鉴定出45、48、34种成分。其中,根部挥发油以萜类、醛酮类和酸类化合物为主,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36.32%、13.43%和13.85%;叶片、果实挥发油以萜类化合物为主...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珊瑚菜根、叶与果实挥发油并进行气相-质谱联用仪分析,分别鉴定出45、48、34种成分。其中,根部挥发油以萜类、醛酮类和酸类化合物为主,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36.32%、13.43%和13.85%;叶片、果实挥发油以萜类化合物为主,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46.74%、73.34%。为探讨珊瑚菜栽培过程中的生理生态问题及其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菜 挥发油 气相-质谱联用仪 植物资源
下载PDF
稀有濒危植物珊瑚菜的染色体特征及其演化地位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启新 惠红 刘梦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4-348,共5页
首次分析了珊瑚菜( Glehnia littoralis) 根尖体细胞染色体组型。其核型公式为2 n = 22= 18M + 4Sm (2Sat) , 核型不对称性属于2A 型。据此讨论了该属在我国伞形科稀有濒危单型属和当归亚族... 首次分析了珊瑚菜( Glehnia littoralis) 根尖体细胞染色体组型。其核型公式为2 n = 22= 18M + 4Sm (2Sat) , 核型不对称性属于2A 型。据此讨论了该属在我国伞形科稀有濒危单型属和当归亚族中的演化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菜 染色体 伞形科 单型属 演化地位
下载PDF
珊瑚菜GlPS1、GlPS2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宋洁洁 罗红梅 +1 位作者 马小晶 高婷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39-1145,共7页
目的克隆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补骨脂素合成酶(psoralen synthase,PS)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量分析。方法在前期珊瑚菜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筛选出表达量较高的2条PS基因GlPS1和GlPS2序列。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 目的克隆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补骨脂素合成酶(psoralen synthase,PS)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量分析。方法在前期珊瑚菜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筛选出表达量较高的2条PS基因GlPS1和GlPS2序列。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方法对2个基因cDNA序列3’端进行克隆,DNAMAN拼接后得到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检测GlPS1和GlPS2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结果 GlPS1和GlPS2基因cDNA序列全长分别为1 885 bp和1 971 bp,编码495和502个氨基酸残基,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5 740.7和56 363.9,等电点为8.28和6.62,均属于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含有1个跨膜区,为亲水性蛋白。系统进化分析表明,GlPS1和GlPS2与伞形科欧防风Pastinaca sativa、旱芹Apium graveolens、大阿米芹Ammi majus PS蛋白亲缘关系较近。RT-qPCR结果显示GlPS1基因在根中表达量较高,在叶中表达量较低,而GlPS2基因在花中表达量较高,在根中表达量较低。结论首次获得珊瑚菜GlPS1和GlPS2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了表达分析,为进一步开展珊瑚菜补骨脂素合成酶基因的功能和遗传调控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菜 补骨脂素合成酶 RACE 生物信息学分析 组织特异性表达
原文传递
NaCl胁迫对珊瑚菜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宏博 吕德国 +2 位作者 梁姗 姜水莺 朴钟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46-1851,共6页
以野生濒危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Fr.Schmidt ex Miq.)幼苗为试材,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100、200和300 mmol?L-1NaCl处理对其生长状态、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以探讨珊瑚菜的耐盐机制和耐盐能力.结果显示,随... 以野生濒危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Fr.Schmidt ex Miq.)幼苗为试材,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100、200和300 mmol?L-1NaCl处理对其生长状态、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以探讨珊瑚菜的耐盐机制和耐盐能力.结果显示,随着NaCl处理浓度和时间的增加,珊瑚菜生长受到抑制程度逐渐加剧;其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而Chl a/b值却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并以300 mmol?L-1NaCl处理变化最为明显;同时,其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捕获的激子将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超过QA的其他电子受体的概率(ETo/TRo)均表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光合机构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ETo/ABS)、最大捕光效率(TRo/ABS)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但单位反应中心以热能形式耗散的能量(DIo/CSo)则先上升后下降.研究表明,珊瑚菜对NaCl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调节能力,可以耐受200 mmol?L-1NaCl以下的盐胁迫,而300 mmol?L-1NaCl处理就会对其光合系统造成一定的损伤,明显抑制其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菜 NACL胁迫 叶绿素荧光 叶绿素含量 TRo/ABS ETo/TRo RC/CS
下载PDF
江苏沿海野生珊瑚菜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浩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1-33,共3页
运用国标法对江苏沿海滩涂生长的野生珊瑚菜嫩茎叶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珊瑚菜嫩茎叶主要营养物中含水量86.81%、粗蛋白1.03%、粗脂肪0.18%、粗纤维3.62%、灰分3.95%;抗坏血酸含量较高,达46.52mg/100g;含18种氨基酸,氨基... 运用国标法对江苏沿海滩涂生长的野生珊瑚菜嫩茎叶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珊瑚菜嫩茎叶主要营养物中含水量86.81%、粗蛋白1.03%、粗脂肪0.18%、粗纤维3.62%、灰分3.95%;抗坏血酸含量较高,达46.52mg/100g;含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10.661g/100g,鲜味氨基酸含量达3.312g/100g,必需氨基酸模式与FAO/WHO接近;钠、铁的含量丰富,分别为28.37mg/100g、19.35mg/100g,铜、锌、镉、铬、铅的含量未超国家限量标准,食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蔬菜 珊瑚菜 营养成分 江苏沿海
下载PDF
不同轮作方式对北沙参生长及药材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智赫 李冰圳 +4 位作者 张倩倩 苏优拉 孙淑英 陈贵林 于建国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2-278,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轮作方式对北沙参生长、质量及其根腐病发病率的影响,为有效缓解北沙参连作障碍及制订合理栽培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进行三年大田试验,设置4种轮作处理,前茬作物分别为:玉米、牛膝、... 目的:探讨不同轮作方式对北沙参生长、质量及其根腐病发病率的影响,为有效缓解北沙参连作障碍及制订合理栽培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进行三年大田试验,设置4种轮作处理,前茬作物分别为:玉米、牛膝、桔梗和防风。比较各处理北沙参生物量、根腐病发病率、水溶性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并利用UPLC测定5种香豆素(补骨脂素、花椒毒素、佛手柑内酯、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含量。结果:与玉米或牛膝轮作后,北沙参长势较好,根腐病发病率下降,根中浸出物和5种香豆素含量显著提高;而与防风轮作后,北沙参根部长势不佳,有效成分含量较低,根腐病发病情况较严重。结论:与玉米或牛膝轮作后,北沙参的生长及药材质量较好,且根腐病的发生较轻;而与防风轮作后,北沙参的长势和质量较差,表明防风不宜作为北沙参的前茬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沙参 轮作 香豆素 UPLC 根腐病
下载PDF
珊瑚菜盐胁迫相关GlRTH基因的克隆和表达量分析
17
作者 徐瑶 任宏伟 +5 位作者 张馨方 王芳 朱丹 谭玲玲 袁涛 高婷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639-3646,共8页
目的筛选得到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抗盐相关基因GlRTH,并进行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全长克隆以及生物信息学和表达量分析。方法从珊瑚菜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到GlRTH基因,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 目的筛选得到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抗盐相关基因GlRTH,并进行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全长克隆以及生物信息学和表达量分析。方法从珊瑚菜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到GlRTH基因,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以及c 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获得该基因全长ORF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分析其所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预测该蛋白二、三级结构、保守结构域,建立系统发育进化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方法检测该基因组织表达特异性及其在NaCl和1-氨基环丙烷羧酸(1-aminocyclopropanecarboxylic acid,ACC)处理下的表达差异。结果GlRTH基因序列全长ORF为690bp,共编码229个氨基酸。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珊瑚菜的RTH蛋白与黄胡萝卜Daucuscarotasubsp.sativus的RTH蛋白亲缘关系最近,相似度达88.65%;qRT-PCR结果显示,GlRTH基因在珊瑚菜的根、叶、花中均有表达,在花中表达量较高,叶和根中无显著差异;200 mmol/L的NaCl处理3、6、12、24、36 h,GlRTH基因表达量明显上调,且处理36 h后GlRTH基因表达量上调最为显著;100 mmol/L ACC处理,GlRTH基因的表达量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3 h时GlRTH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在6 h和12 h时GlRTH基因表达量下调。结论GlRTH蛋白是乙烯响应因子,并且与珊瑚菜的耐盐性相关。为探究乙烯信号通路和药用植物抗盐反应的关系及改良珊瑚菜的耐盐能力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菜 GlRTH基因 表达量分析 QRT-PCR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