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IF-1α介导的VEGF mRNA表达探讨膈下逐瘀汤抗肝纤维化血管新生的机制 被引量:37
1
作者 陈兰羽 马继征 +1 位作者 刘咏梅 张云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49-456,共8页
目的通过研究肝纤维化大鼠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m RNA表达及膈下逐瘀汤对其的影响,探讨膈下逐瘀汤改善肝纤维化血管新生的机制。方法 10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N-乙酰半胱氨酸(NAC... 目的通过研究肝纤维化大鼠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m RNA表达及膈下逐瘀汤对其的影响,探讨膈下逐瘀汤改善肝纤维化血管新生的机制。方法 10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及膈下逐瘀汤高(GD)、中(GZ)、低(GX)剂量组,每组18只。大鼠ip50%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1 mL/kg制备肝纤维化模型,每周2次,共9周。各组于造模同时给药。对照组及模型组ig无菌水10 mL/kg,NAC组ig给予NAC 0.1 g/kg;GD、GZ、GX组分别ig给予膈下逐瘀汤生药饮片浓煎液26.0、7.8、3.9 g/kg,每日给药1次。在第3、6、9周时间点,各组分别随机选取大鼠处死,Masson染色制作病理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半定量分析IV型胶原(collage type IV,Col-IV)及层黏连蛋白(laminin,LN)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检测HIF-1a、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VEGF、VEGFR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NAC、GD在给药第9周时均能有效抑制大鼠肝细胞外基质LN表达(P<0.05);在给药第6、9周,NAC、GD均能有效抑制大鼠肝细胞外基质Col-IV表达(P<0.05),NAC、GD及GZ均能有效抑制大鼠肝组织HIF-1α表达(P<0.05);在给药第6、9周,NAC和GD能有效抑制大鼠肝组织VEGF mRNA表达(P<0.05);膈下逐瘀汤各剂量和NAC均能抑制大鼠肝组织VEGF、VEGFR2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对HIF-1α介导的VEGF mRNA表达有调控作用,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下逐瘀汤 肝纤维化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Ⅳ型胶原 层黏连蛋白
原文传递
针药结合治疗活动期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2
作者 陈凯军 李彩丽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5-438,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结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活动期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与相关机制。方法:活动期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以随机抽签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结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观察组在此基...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结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活动期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与相关机制。方法:活动期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以随机抽签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结合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足三里,两组均治疗14天观察疗效、各症状评分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5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52/60,P<0.05);2观察组溃疡、水肿、糜烂、息肉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3两组治疗后腹泻、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症状评分和血清IL-1β、IL-6和TNF-α炎性因子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1.7%(1/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5%(6/52,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结合针刺足三里治疗活动期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能有效提高疗效,并降低复发率,缓解临床症状,促进黏膜的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反应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针刺 足三里 膈下逐瘀汤 炎性反应因子
原文传递
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蒋南 姜頔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85-989,共5页
目的探讨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慢性炎症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痛经灵颗粒,每次2袋,每天2次,饭后1 h开水冲服;观察组,采用膈下逐瘀汤加减内服... 目的探讨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慢性炎症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痛经灵颗粒,每次2袋,每天2次,饭后1 h开水冲服;观察组,采用膈下逐瘀汤加减内服,每天1剂,煎煮分2次内服。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进行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Mc Cormack量表、WHOQOL-BREF量表和气滞血瘀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前列腺素E2(PGE2)和前列腺素F2α(PGF2α)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经期和非经期)、Mc Cormack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气滞血瘀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TNF-α、IL-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PGE2水平高于对照组,PGF2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经秩和检验,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107,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SPID慢性盆腔痛(气滞血瘀证)可缓解疼痛情况,提高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的慢性炎症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慢性盆腔痛 膈下逐瘀汤 气滞血瘀证 前列腺素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血府逐瘀汤及其类生方方证的思考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庆盟 李小黎 +1 位作者 邵珺 田惠玲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6期859-862,共4页
通过探索血府逐瘀汤及其类生方的应用,目的是诠释用药要点,剖析方药配伍,权衡用量比例。方证辨病如失眠、脑卒中、癫痫、高血压、冠心病、心衰、骨折、下肢静脉曲张、肠梗阻、肠粘连性腹痛、癌症、子宫肌瘤等。方药类生为通窍活血汤、... 通过探索血府逐瘀汤及其类生方的应用,目的是诠释用药要点,剖析方药配伍,权衡用量比例。方证辨病如失眠、脑卒中、癫痫、高血压、冠心病、心衰、骨折、下肢静脉曲张、肠梗阻、肠粘连性腹痛、癌症、子宫肌瘤等。方药类生为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五逐瘀汤在临床应用广泛,疗效可靠,对其作出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的适用于临床,更方便的应对各种瘀血所致的症状。从学习固定方转向运用类生方是由固定思维模式转向随机应变技能的过程,也是强化和提升辨治效率的必经之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清任 血府逐瘀汤 通窍活血汤 膈下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 身痛逐瘀汤
下载PDF
膈下逐瘀汤加减联合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胡喜姣 李红梅 +5 位作者 王晓滨 杨东霞 李兰 孙萌 赵晶晶 刘丽 《中医药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54-57,共4页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加减方联合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确诊为气滞血瘀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于月经干净3~7 d行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观...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加减方联合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确诊为气滞血瘀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于月经干净3~7 d行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观察组同时于月经干净第3天开始口服中药,疗程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下降程度更为明显(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达(19/20)95%,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输卵管通畅率显著升高,阻塞率显著下降,总复通数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妊娠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加减能够显著改善输卵管不孕患者中医证候,联合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更有利于提高输卵管复通率及受孕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下逐瘀汤 不孕症 气滞血瘀 宫腔镜 输卵管
下载PDF
膈下逐瘀汤联合恩替卡韦片对瘀血阻络型慢乙肝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麻飞玲 谢冬梅 孙黎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4-346,共3页
目的:通过采用膈下逐瘀汤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瘀血阻络型慢乙肝来分析对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6月期间符合此次要求的100例瘀血阻络型慢乙肝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目的:通过采用膈下逐瘀汤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瘀血阻络型慢乙肝来分析对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6月期间符合此次要求的100例瘀血阻络型慢乙肝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片0.5mg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膈下逐瘀汤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纤维化指标及实验室指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A、LN、PCIII、IVC分别为(82.96±32.15)ng/m L、(109.87±32.69)ng/m L、(97.01±11.97)ng/m L、(77.96±15.97)ng/m L与对照组(197.75±25.01)ng/m L、(127.85±31.05)ng/m L、(13169±56.97)ng/m L、(87.23±56.97)ng/m L比较(P<0.05)。治疗前各项实验室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实验室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4.00%(2/50)明显低于对照组12.00%(6/50)(P<0.05)。结论:采用膈下逐瘀汤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瘀血阻络型慢乙肝,其可改善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实验室指标,促进患者康复,且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膈下逐瘀汤 恩替卡韦片 瘀血阻络型慢乙肝
下载PDF
基于血流变及炎性因子探讨膈下逐瘀汤加减方对输卵管炎性不孕大鼠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胡喜姣 李硕熙 +2 位作者 郑跃 李杨 刘丽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4期497-500,共4页
目的探讨膈下逐瘀汤加减方对输卵管炎性不孕大鼠模型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别均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大鼠模型。... 目的探讨膈下逐瘀汤加减方对输卵管炎性不孕大鼠模型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别均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大鼠模型。治疗组予以膈下逐瘀汤加减方(0.648 g/kg)、对照组予以康妇炎胶囊(0.648 g/kg)灌胃,模型组予以同体积蒸馏水,正常组与假手术组不予灌胃。于造模第29天开始每日上午9:00灌胃,连续4周。检测各组血流变指标(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电泳时间、血浆黏度)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 (1)血流变指标:与正常组相比,假手术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模型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及对照组部分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部分指标(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TNF-α、IFN-γ: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中TNF-α、IFN-γ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与对照组TNF-α、IFN-γ蛋白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TNF-α、IFN-γ蛋白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加减方可通过改善血流变指标,降低TNF-α、IFN-γ水平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炎性不孕 金黄色葡萄球菌 膈下逐瘀汤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膈下逐瘀汤加减方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杨 刘丽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0期1858-1864,共7页
目的基于中药网络药理学及计算机模拟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及验证膈下逐瘀汤加减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主要活性、体内作用靶标,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检索逐瘀汤加减方收录的化学成分,以类药五原则... 目的基于中药网络药理学及计算机模拟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及验证膈下逐瘀汤加减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主要活性、体内作用靶标,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检索逐瘀汤加减方收录的化学成分,以类药五原则对海量数据进行初步筛选,获取潜在活性成分;通过TCMSP数据库查询膈下逐瘀汤加减方潜在活性成分与之对应可能的体内作用靶标;采用GeneCards数据库对已收录的慢性盆腔炎疾病靶标进行下载和整理;将活性成分预测靶标及数据库收录的慢性盆腔炎疾病靶标取交集处理,获取同时满足条件的靶蛋白名称作为重点研究靶标;以Cytoscape 3.2.1软件可视化潜在活性成分-疾病靶标的相互作用关系网络;以功能蛋白结合网络在线数据库String绘制潜在作用靶标的蛋白互作网络(PPI);最后利用R语言生物信息软件包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通过TCMSP筛选初步得到符合标准的潜在活性成分22个,慢性盆腔炎相关靶标3356个,与潜在活性成分对应的直接作用靶标12个,包括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反应蛋白等。GO分析显示,膈下逐瘀汤加减方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过程可能涉及生物学途径351、细胞组分13、分子功能17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79条信号通路,主要涉及NF-kappa B信号通路、Toxoplasmosis信号通路、破骨细胞分化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所有潜在活性成分都与膈下逐瘀汤加减方的体内作用靶标有很好的亲和性。对接分数>7,具有强烈的结合活性。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膈下逐瘀汤加减方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及多途径的作用特点,可能通过NF-kappa B、Toxoplasmosis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并与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血管内皮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下逐瘀汤 慢性盆腔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技术 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9
作者 杨新鸣 黄金金 彭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第19期89-92,共4页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结合验方妇炎灵3号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随机分为3组:A组(40例)、B组(40例)和C组(40...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结合验方妇炎灵3号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随机分为3组:A组(40例)、B组(40例)和C组(40例)。A组患者给予膈下逐瘀汤与验方妇炎灵3号保留灌肠治疗,B组患者单独口服膈下逐瘀汤治疗,C组患者单用验方妇炎灵3号保留灌肠治疗。3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规范用药,治疗2个疗程后对3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盆腔积液量、盆腔炎性包块缩小程度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A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的盆腔积液量及盆腔炎性包块缩小程度均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患者的盆腔积液量及盆腔炎性包块缩小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与验方妇炎灵3号保留灌肠联合应用对于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具有突出成效,有助于患者的盆腔积液吸收和盆腔炎性包块逐渐缩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口服 中药灌肠 慢性盆腔炎 膈下逐瘀汤 带下病
下载PDF
膈下逐瘀汤辅治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气滞血瘀)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炎症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陶思玮 刘德佩 《四川中医》 2020年第11期170-174,共5页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辅治气滞血瘀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0例气滞血瘀证SPID患者,并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辅治气滞血瘀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0例气滞血瘀证SPID患者,并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头孢西丁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给予膈下逐瘀汤辅助治疗;根据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计算出中医疗效指数,统计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盆腔包块大小和盆腔积液量变化;测评两组治疗前、后的全血低切粘度(LBV)、全血高切粘度(HBV)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变化;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统计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观察组治疗后盆腔包块大小和盆腔积液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LBV、HBV和ESR三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8.00%和14.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辅治气滞血瘀证SPID疗效显著,能缩小盆腔包块,促进盆腔积液的吸收和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改善机体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气滞血瘀证 膈下逐瘀汤 血液流变学 炎性细胞因子
下载PDF
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红 李玉丽 +3 位作者 孙小玉 谭冬梅 宋文文 张丽佳 《中医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2007-2011,共5页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醋酸甲羟孕酮治疗,每次150 mg,肌肉注射,每月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膈下逐瘀汤治疗...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醋酸甲羟孕酮治疗,每次150 mg,肌肉注射,每月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膈下逐瘀汤治疗,口服,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两组患者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用药3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血清激素指标包括雌二醇(estradiol,E2)、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孕酮(Progesterone,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及抗子宫内膜抗体(anti-endometrial antibodies,EmAB)、血清癌抗原(carcinoantigen,CA125)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有效率为93. 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 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第1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在第2个疗程、第3个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2、FSH、LH、P、ACTH、EmAB及CA125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患者血清E2、FSH、LH、P、ACTH水平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EmAB及CA125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膈下逐瘀汤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疼痛,有效调节机体血清激素的水平,可能与其下调血清CA125、促进EmAb转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气滞血瘀型 膈下逐瘀汤 中医药疗法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对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大鼠模型血流变学及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丽 王亚文 +2 位作者 童昭璇 邓天琦 刘进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572-2575,共4页
目的:探讨膈下逐瘀汤加减方对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大鼠模型血流变学及TNF-α蛋白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8只雌性大鼠,雄性大鼠8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成药组、中药组4组,每组12只。对除去正常组的其他3组雌性... 目的:探讨膈下逐瘀汤加减方对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大鼠模型血流变学及TNF-α蛋白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8只雌性大鼠,雄性大鼠8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成药组、中药组4组,每组12只。对除去正常组的其他3组雌性大鼠先后输卵管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复合刺激复制气滞血瘀模型。于造模的第29天,成药组给予康妇炎胶囊悬液,中药组给予膈下逐瘀汤加减方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纯净水,每日1次。分别于用药的1、14、21、28 d的观察各大鼠的宏观体征变化并记录,连续用药4周后,各组选取6只雌鼠处死、取材,余6只与雄性大鼠合笼10 d(每组2只雄性大鼠),以观察受孕情况。腹主动脉取血以测定血流变学指标,免疫组化法测定输卵管上皮TNF-α表达情况。通过比较模型组与正常组的各项指标判断造模是否成功。结果:①同模型组相比,中药组的宏观体征、血液黏度、TNF-α表达、受孕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并且差异具有显著性。②同成药组比较,中药组的宏观体征、血液黏度、TNF-α表达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膈下逐瘀汤加减方能够改善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大鼠的宏观体征、血液黏度、TNF-α表达、且效果优于成药组,可提高妊娠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气滞血瘀型 输卵管炎性不孕 血流变学 TNF-Α
下载PDF
膈下逐瘀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脂质代谢和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朱晓松 方涛 +2 位作者 陈文慧 谭丽萍 石安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3期4-7,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膈下逐瘀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按完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药物干预组。空白组基础饲料喂养,其余高脂饲料喂养,持续喂养12周。8周末药物干预组开始给药,动态观察各组大... 目的研究膈下逐瘀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按完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药物干预组。空白组基础饲料喂养,其余高脂饲料喂养,持续喂养12周。8周末药物干预组开始给药,动态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各组大鼠肝指数、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组织TG和TC含量,以及血小板聚集率和可溶性P-选择素(CD62p)的含量。结果 8周末模型组HE染色的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到脂肪变性的肝细胞占肝小叶的比例>1/3,证明造模成功,12周末模型组大鼠各项检测指标与空白组比较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干预组大鼠各项检测指标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膈下逐瘀汤对于改善NAFLD大鼠肝细胞脂质沉积有着显著的疗效,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减少CD62p的表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下逐瘀汤 非酒精性脂肪肝 血小板 可溶性P-选择素
下载PDF
胃癌中医药临床研究简况 被引量:9
14
作者 关芳 艾梦环 李卫强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年第6期77-80,共4页
胃癌可归属为"胃脘痛""积聚""胃反""癥瘕"等范畴,主要有7个分型:脾胃气虚、肝胃不和、胃热阴伤、痰湿凝结、瘀毒内阻、脾胃虚寒、气血双亏,脾胃虚寒最为常见。辨证治疗(六君子汤、四逆散、玉... 胃癌可归属为"胃脘痛""积聚""胃反""癥瘕"等范畴,主要有7个分型:脾胃气虚、肝胃不和、胃热阴伤、痰湿凝结、瘀毒内阻、脾胃虚寒、气血双亏,脾胃虚寒最为常见。辨证治疗(六君子汤、四逆散、玉女煎、平胃散合苓桂术甘汤、膈下逐瘀汤、理中汤合吴茱萸汤、八珍汤等方剂化裁施治),基础方加减治疗(四君子汤、良附丸等),专方治疗,可用中成药(复方斑蝥抑瘤胶囊、十一味参芪片等),中药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等),针灸疗法以及情志疗法、音乐疗法、气功疗法及其他疗法。未来应注重机制研究,促进有效药物研发,加强远期疗效观察和评价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脘痛 积聚 胃反 癥瘕 六君子汤 四逆散 玉女煎 平胃散 苓桂术甘汤 膈下逐瘀汤 理中汤 吴茱萸汤 八珍汤 四君子汤 良附丸 综述
下载PDF
加味膈下逐瘀汤联合恩替卡韦片对治疗瘀血阻络型慢性乙肝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吴小洁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11期1594-1596,1600,共4页
目的探究加味膈下逐瘀汤联合恩替卡韦片对治疗瘀血阻络型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瘀血阻络型慢性乙肝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0.5 mg恩替卡韦片治... 目的探究加味膈下逐瘀汤联合恩替卡韦片对治疗瘀血阻络型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瘀血阻络型慢性乙肝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0.5 mg恩替卡韦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加味膈下逐瘀汤联合治疗,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血清纤维化指标、肝功能指标以及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两组各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HA)、IV型胶原(IVC)、Ⅲ型前胶原(PCⅢ)指标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肝功能指标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指标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7%、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加味膈下逐瘀汤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瘀血阻络型慢性乙肝患者,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还可促进患者治疗后的康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下逐瘀汤 恩替卡韦片 瘀血阻络型慢性乙肝
下载PDF
膈下逐瘀汤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代巧妹 贾彦 +6 位作者 刘宏 杨婧 冯涛 王亚贤 王蔚 华东 肖佳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87-190,共4页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逆转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和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膈下逐瘀汤组、猪血清组、猪血清+膈下逐瘀汤组。猪血清0.5 mL/只(2次/周)ip诱导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在制备模型的同时膈下逐瘀汤(...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逆转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和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膈下逐瘀汤组、猪血清组、猪血清+膈下逐瘀汤组。猪血清0.5 mL/只(2次/周)ip诱导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在制备模型的同时膈下逐瘀汤(含生药7.37 g.kg-1)ig干预,共12周。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HE染色分析肝组织胶原纤维含量,ELISA法分析MMP胶原酶活性,分光光度法分析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模型+膈下逐瘀汤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显著改善(U=2.57,P<0.05),AST和ALT活性显著降低(P<0.05),MMP胶原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对猪血清诱导的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和肝损伤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下逐瘀汤 肝纤维化 胶原酶活性 丙氨酸转氨酶 天冬氨酸转氨酶
原文传递
膈下逐瘀汤加味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庭辉 贾利英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膈下逐瘀汤加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膈下逐瘀汤加味与拉米夫定治疗,对... 目的探讨膈下逐瘀汤加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膈下逐瘀汤加味与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2.5%(52/63),显著高于对照组61.9%(39/6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97);两组患者治疗前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Child-Pugh评分、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蛋白(Ⅳ-C)、Ⅲ型前胶原蛋白(PⅢ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P=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对照组:P=0.0000,0.0000,0.0000,0.0000,0.0276,0.0003,0.0000),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0,0.0000,0.0000,0.0127,0.0287,0.0000,0.0164)。结论膈下逐瘀汤加味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能够在有效抗病毒基础上良好改善患者症状体征,降低肝纤维化指标,促进肝细胞再生,延缓或逆转肝硬化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下逐瘀汤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下载PDF
膈下逐瘀汤加减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赵壮志 刘旭东 +1 位作者 吕萍 徐新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43-649,共7页
目的:评价膈下逐瘀汤加减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数据库,纳入随机对照试验(ra... 目的:评价膈下逐瘀汤加减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数据库,纳入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相关临床试验数据。检索时限为自建库开始至2018年3月10日。分析由2名独立研究者独立选择试验和质量评价后,提取数据并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研究,纳入研究对象1151例,其中试验组579例,对照组572例。结果显示:膈下逐瘀汤联合核苷类药物可降低总胆红素指标TBIL[MD=-10.8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95%CI:-14.67,-7.03),P<0.000 01]、有效改善肝功能ALT[MD=-29.19(95%CI:-37.50,-20.87),P<0.000 01]、AST[MD=-28.72(95%CI:-40.47,-16.97),P<0.000 01],降低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水平[MD=-57.39(95%CI:-80.80,-33.99),P<0.000 01]、层粘连蛋白(LN)水平[MD=-17.18(95%CI:-19.93,-14.43),P<0.000 01]、Ⅳ型胶原蛋白(Ⅳ-C)水平[MD=-16.73(95%CI:-18.81,-14.66),P<0.000 01]、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MD=-22.60(95%CI:-25.26,-19.94),P<0.000 01],减少Child-Pugh分级评分[MD=-1.33(95%CI:-1.62,-1.05),P<0.000 01],且均优于单纯核苷类药物治疗(P<0.000 01)。结论:膈下逐瘀汤联合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优于单用核苷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下逐瘀汤加减 乙型肝炎肝硬化 中西医结合疗法 META分析
下载PDF
痛经方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9
作者 朱美文 袁晴 +1 位作者 朗苗苗 倪建俐 《吉林中医药》 2019年第5期621-624,共4页
目的观察痛经Ⅰ号方和痛经Ⅰ号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痛经气滞血瘀型患者90例,分为痛经Ⅰ号方组、膈下逐瘀汤组和西药组;痛经寒凝血瘀型90例,分为痛经Ⅰ号方组、少腹逐瘀汤组和西药组。西药组均服用散利痛片。结果痛经... 目的观察痛经Ⅰ号方和痛经Ⅰ号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痛经气滞血瘀型患者90例,分为痛经Ⅰ号方组、膈下逐瘀汤组和西药组;痛经寒凝血瘀型90例,分为痛经Ⅰ号方组、少腹逐瘀汤组和西药组。西药组均服用散利痛片。结果痛经Ⅰ号方组、痛经Ⅰ号方组和西药组的总有效率、疼痛积分、疼痛持续时间积分均优于膈下逐瘀汤组和少腹逐瘀汤组(P <0.05);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痛经Ⅰ号方组、痛经Ⅰ号方组总有效率优于膈下逐瘀汤组、少腹逐瘀汤组和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治疗痛经的近期疗效中,痛经Ⅰ号方、痛经Ⅰ号方和散利痛均优于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在远期疗效中,痛经Ⅰ号方、痛经Ⅰ号方均优于散利痛和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痛经方 膈下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 散利痛
下载PDF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对大鼠气滞血瘀型慢性输卵管炎模型病理学及血清IL-6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丽 刘进哲 +1 位作者 王亚文 郑跃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75-2578,I0005,共5页
目的:通过膈下逐瘀汤加减方对大鼠气滞血瘀型慢性输卵管炎模型表征、病理组织形态学及血清IL-6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K)、复合模型组(F)、成药组(C)、膈下逐瘀汤加减方组(Z),每组13只。除K组... 目的:通过膈下逐瘀汤加减方对大鼠气滞血瘀型慢性输卵管炎模型表征、病理组织形态学及血清IL-6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K)、复合模型组(F)、成药组(C)、膈下逐瘀汤加减方组(Z),每组13只。除K组外,其余3组雌性大鼠先于输卵管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造成输卵管炎症模型,后进行复合刺激造成气滞血瘀型慢性输卵管炎模型。第6周开始,Z组给予膈下逐瘀汤加减方灌胃,C组给予康妇炎胶囊悬液灌胃,F组用等体积纯净水代替,持续4周。造模开始后,每7 d对大鼠气滞血瘀症候积分进行评分。于给药第29天取材,取双侧输卵管,肉眼观察各组输卵管组织形态学评分,并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形态,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6的含量。结果:(1)与K组比较,F组证候积分显著升高(P<0.01);同F组比较,经治疗后,C组和Z组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其中Z组下降显著(P<0.01)。(2)肉眼观察,F组输卵管壁肿胀、管壁增厚、盆腔粘连例数明显增多,Z组的输卵管炎性症状减轻,优于C组。(3)病理结果显示,F组炎症造模成功,输卵管病理表现最重,经治疗后的Z组病理表现减轻,优于C组。(4)血清IL-6水平显示,F组IL-6水平最高,经GD治疗后水平下降,疗效显著(P<0.05),与C组趋势一致。结论:膈下逐瘀汤加减方通过改善模型大鼠的中医症候积分、输卵管的形态、病理表现及IL-6水平,对气滞血瘀型慢性输卵管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输卵管炎 气滞血瘀 膈下逐瘀汤 病理组织形态学 IL-6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