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型电影与类型批评 被引量:19
1
作者 刘亚冰 吴小丽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84-87,共4页
无论在传统电影批评还是现代电影批评的领域,类型批评都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批评方法之一。它的研究对象类型电影的产生是大工业生产和艺术审美合力的产物;类型电影的本质内涵是模式化,它的创新是在模式基础上的破格;类型批评的历史和类... 无论在传统电影批评还是现代电影批评的领域,类型批评都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批评方法之一。它的研究对象类型电影的产生是大工业生产和艺术审美合力的产物;类型电影的本质内涵是模式化,它的创新是在模式基础上的破格;类型批评的历史和类型电影的创作并不同步,在经历了现代批评理论的洗礼后,类型批评呈现出综合化的跨学科的研究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电影 类型批评 模式化 方法论
下载PDF
《古赋辩体》与明代辨体批评 被引量:6
2
作者 何诗海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26,共8页
《古赋辩体》不仅是一部辞赋总集,更是一部体大思精的辨体批评著作。全书融赋选、赋史、赋论于一体,以古诗之义和吟咏性情为标准,以小序、题解为主要批评方式,构建了一个内容丰富、体例严整、富于理论价值和思辨色彩的辨体批评体系,对... 《古赋辩体》不仅是一部辞赋总集,更是一部体大思精的辨体批评著作。全书融赋选、赋史、赋论于一体,以古诗之义和吟咏性情为标准,以小序、题解为主要批评方式,构建了一个内容丰富、体例严整、富于理论价值和思辨色彩的辨体批评体系,对明代复古论者辨体意识的张扬,以及以总集、序题等方式展开辨体批评等风气,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尧 《古赋辩体》 明代 辨体批评
下载PDF
类型杂糅与样式融合:类型批评视域下的2016年度中国电影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晓云 李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5-80,共6页
文章拟在类型批评视域下,描绘与分析2016年度中国类型电影的创作状况。这一年度的中国类型电影逐渐脱离了同质化困境,个人风格的注入与本土文化的发声提升了类型电影的艺术品质,不同类型间的相互融合与借鉴成为显著的创作特征,推动着类... 文章拟在类型批评视域下,描绘与分析2016年度中国类型电影的创作状况。这一年度的中国类型电影逐渐脱离了同质化困境,个人风格的注入与本土文化的发声提升了类型电影的艺术品质,不同类型间的相互融合与借鉴成为显著的创作特征,推动着类型电影自身的样式拓展与变化,形成了中国式类型电影的多重变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2016年 中国电影 类型批评 类型融合 创作状况
下载PDF
清代官学视域下的明代选本批评——以《四库全书总目》明总集提要为考察中心
4
作者 祁雁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6,共8页
《四库全书总目》明总集提要集中阐发了四库馆臣的明代选本批评观,其作为官修书目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清代官方的学术立场和政治态度。在清代统治者“明以门户亡国”的历史反思之下,《总目》明总集提要指斥明人喜结社、倡流派、立门户的... 《四库全书总目》明总集提要集中阐发了四库馆臣的明代选本批评观,其作为官修书目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清代官方的学术立场和政治态度。在清代统治者“明以门户亡国”的历史反思之下,《总目》明总集提要指斥明人喜结社、倡流派、立门户的习气,并认为是流派纷争和门户之见导致了明代选本批评的整体滑坡和倒退。参与编修《四库全书》的各级官员秉承上意,对涉及流派、门户、党争等敏感内容的明代选本采取了批评斥责、抽删改动、令行禁毁三种手段进行打压和肃清,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明代选本批评在清代官学评价体系中的缺席和失语。总之,《总目》明总集提要作为政治偏见在文学批评上的具象表征,反衬出清代官方学术研究与现实焦虑并行交织的矛盾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官学 《四库全书总目》 明代选本批评 流派批评 门户批评
下载PDF
刘勰《文心雕龙》文体伦理思想论析
5
作者 赵晓梅 党圣元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0-90,159,共12页
刘勰《文心雕龙》在坚守儒家传统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寄寓着丰富伦理意蕴的文体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宗经思想统领下五经作为文体源头、文学伦理思想共同体的文体制度;二是每种文体有各自应遵循的写作规范和文体地位尊卑之别所... 刘勰《文心雕龙》在坚守儒家传统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寄寓着丰富伦理意蕴的文体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宗经思想统领下五经作为文体源头、文学伦理思想共同体的文体制度;二是每种文体有各自应遵循的写作规范和文体地位尊卑之别所体现的文体秩序;三是文体伦理责任的文体批评原则和以折衷为核心的文体批评方法;四是文体批评实践中符合儒家伦理的文体写作规范和伦理因素影响下的文体风格生成与评价。《文心雕龙》文体伦理思想的理路和内涵,对当代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构建、话语体系建设、文学创作与批评有启发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体伦理 文体制度 文体秩序 文体批评
原文传递
观念自觉与样式拓展:类型批评视域下的2015年度中国电影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晓云 李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4-99,共6页
文章试图在类型批评视域下描绘与分析2015年中国电影的创作状况。这一年度的国产电影,一些导演依然坚守着关注现实、钟情艺术的创作立场,而更多的导演则持续着电影的工业/类型面向,探讨中国式类型电影的多种可能性,并愈来愈呈现出其本... 文章试图在类型批评视域下描绘与分析2015年中国电影的创作状况。这一年度的国产电影,一些导演依然坚守着关注现实、钟情艺术的创作立场,而更多的导演则持续着电影的工业/类型面向,探讨中国式类型电影的多种可能性,并愈来愈呈现出其本土化的类型特征。2015年纷纭复杂的中国电影场域中,类型片的创作成为一条较为清晰的脉络,类型意识的自觉与类型样式的拓展成为突出的电影现象,类型的融合趋势与类型中的"作者"表达成为其主体特征。国产类型电影自身的独特定位,其与当下中国电影生态的错综关系,是创作与市场、创作者与受众激烈拉锯的结果,凸显了当下电影格局重构过程中不同力量相互交织冲突的复杂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2015年 中国电影 类型批评 观念自觉 样式拓展
下载PDF
当代中国悬念片新探——以《暴裂无声》为例
7
作者 郭佳乐 《红河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25-127,132,共4页
21世纪以来中国悬念片获得长足发展,屡出佳作,获得艺术和市场的双丰收。但悬念片光明的未来背后仍然存在问题。文章立足中国悬念片发展历史,考据源流,以《暴裂无声》为代表案例,用类型批评的方法分析当代中国悬念片的发展状况及创新之处... 21世纪以来中国悬念片获得长足发展,屡出佳作,获得艺术和市场的双丰收。但悬念片光明的未来背后仍然存在问题。文章立足中国悬念片发展历史,考据源流,以《暴裂无声》为代表案例,用类型批评的方法分析当代中国悬念片的发展状况及创新之处,认清缺陷和不足,借此来探寻中国悬念片的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批评 悬念片 《暴裂无声》 类型期待
下载PDF
《政治无意识》中的“历史化”策略探析
8
作者 朱玉英 《理论界》 2021年第5期43-49,共7页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政治无意识》旨在构建一种具有元批评特征的马克思主义阐释学,并在历史视域中探寻潜在于社会文化制品中的历史或意识形态。詹姆逊运用"历史化"策略使代表性阐释模式非神秘化,同时也让封闭的阐释体...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政治无意识》旨在构建一种具有元批评特征的马克思主义阐释学,并在历史视域中探寻潜在于社会文化制品中的历史或意识形态。詹姆逊运用"历史化"策略使代表性阐释模式非神秘化,同时也让封闭的阐释体系向特定时期的历史敞开。他帮助文类批评的历史化恢复了理论方法在自我建构中掩盖和删掉的矛盾、压制、未说出的东西,从而将其被压抑的历史性揭示出来。此外,生产方式制约并影响着文化制品的生产,詹姆逊重点分析了在此影响下文学文本对异质叙事范式的重建,以及对历史现实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无意识》 历史化 阐释模式 文类批评 文学文本
原文传递
构建多学科背景博士生学术思辨英语课程教学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廖兰莹 《未来与发展》 2020年第7期97-102,共6页
现阶段,提升语言能力、学术体裁能力和思辨能力应成为博士生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但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该如何融合学术体裁和思辨能力培养,相关的讨论并不多见。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符合多学科背景博士生的学术思辨英语课程教学模型。该... 现阶段,提升语言能力、学术体裁能力和思辨能力应成为博士生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但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该如何融合学术体裁和思辨能力培养,相关的讨论并不多见。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符合多学科背景博士生的学术思辨英语课程教学模型。该模型包括学术论文体裁教学模式(确定语境-建立模式-比较分析-(师生)共同创作-独立写作)和学术思辨分析八维度(信息甄别、信息综合、理据阐述、结论形成、理据探究、论证逻辑、结论评析、反思质疑),可用于学术体裁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协同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思辨教学模型 学术思辨分析维度 体裁教学模式 思辨能力
下载PDF
当代中国电视历史剧的观众:一种批判社会学的实证研究路径
10
作者 郭大为 《新闻与传播评论辑刊》 CSSCI 2008年第1期60-75,251,257,共19页
本文是作者的博士研究,即"中国大陆1990年代中期以来的电视历史题材电视剧的观众"的初期报告。文章以近年以来在英国的观众媒体研究中出现的"批判社会研究"为路径,依照美国学者米特尔(Jason Mittell)的"电视... 本文是作者的博士研究,即"中国大陆1990年代中期以来的电视历史题材电视剧的观众"的初期报告。文章以近年以来在英国的观众媒体研究中出现的"批判社会研究"为路径,依照美国学者米特尔(Jason Mittell)的"电视类型理论"对电视历史题材电视剧对于中国大陆电视观众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讨论。作者于2007年10月初到2008年3月底在北京和长沙开展了10组焦点小组研究和15个深度访问,研究对象主要来自中青年两个年龄段,男女混合,共涉及人数将近60人。本文的讨论正是基于作者对这些研究数据的初步分析。作者发现,类型,知识和品质是论述这些电视历史剧对于观众的意义和价值的起点。同时,作者还在文中提出了一个"当代中国电视历史剧的观众时间感受模式"。文章提出,此研究将通过分析这个"时间感受模式"对于不同年龄层次,性别和社会条件下的观众的不同意义,从而进一步论述当代中国电视历史剧所反映的当代中国的电视,文化权力和通俗文化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电视历史剧 类型 观众 批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