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3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来源红檵木材料的RAPD分析及分类学探讨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晨东 唐前瑞 +3 位作者 陈德富 夏立新 陈喜文 陈友云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8-362,共5页
以 2个生态型檵木材料为对照 ,对在各原产地收集到的 14个红檵木材料进行 5 5个随机引物的RAPD反应 ,共产生 6 32条稳定的扩增带 ,其中 42 7条具有多态性。按扩增带的有无列出二元数据矩阵 ,利用NTSYS pc计算Nei氏相似系数及遗传距离 ,... 以 2个生态型檵木材料为对照 ,对在各原产地收集到的 14个红檵木材料进行 5 5个随机引物的RAPD反应 ,共产生 6 32条稳定的扩增带 ,其中 42 7条具有多态性。按扩增带的有无列出二元数据矩阵 ,利用NTSYS pc计算Nei氏相似系数及遗传距离 ,利用SA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红檵木是檵木的变种 ,供试的 14个红檵木材料分属 4类 ,其突变途径可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存在着檵木不同生态型间、檵木与红檵木之间 ,红檵木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距离 聚类分析 红JI木 RAPD分析 分类学
下载PDF
条斑紫菜不同栽培品系的RAPD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梅俊学 金德敏 +1 位作者 贾建航 费修绠 《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2期230-234,共5页
选取栽培性状优良、较有代表性的 4个条斑紫菜栽培品系 ,将其自由丝状体采用RAPD标记技术进行分子标记和遗传结构的初步研究 ,用 2 8个随机引物在 4个品系中共扩增出 2 1 5条DNA片段 ,其中 2 3个引物扩增出的DNA片段图谱在 4个品系中是... 选取栽培性状优良、较有代表性的 4个条斑紫菜栽培品系 ,将其自由丝状体采用RAPD标记技术进行分子标记和遗传结构的初步研究 ,用 2 8个随机引物在 4个品系中共扩增出 2 1 5条DNA片段 ,其中 2 3个引物扩增出的DNA片段图谱在 4个品系中是特异性的 ,可以用于品系鉴定 .RAPD图谱的统计结果表明 ,这 4个栽培品系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 ,而且在单孢子形成能力上差异较大者 ,其遗传距离也较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斑紫菜 栽培品系 RAPD 单孢子 遗传距离
原文传递
6种笛鲷属鱼类Cyt b基因片段序列的比较 被引量:15
3
作者 周发林 江世贵 +1 位作者 苏天凤 吕俊霖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7-92,共6页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直接测序法,获得紫红笛鲷(Lutjanusargentimaculatus)、白星笛鲷(L.stellatus)、千年笛鲷(L.sebae)、勒氏笛鲷(L.russelli)、红鳍笛鲷(L.erythropterus)5种笛鲷属鱼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425bp序列,并结合基因库中...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直接测序法,获得紫红笛鲷(Lutjanusargentimaculatus)、白星笛鲷(L.stellatus)、千年笛鲷(L.sebae)、勒氏笛鲷(L.russelli)、红鳍笛鲷(L.erythropterus)5种笛鲷属鱼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425bp序列,并结合基因库中的斜带笛鲷(L.decussatus)Cytb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共发现88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20.7%)。用MEGA2.1软件中的Pairwisedistance工具计算了6种笛鲷属鱼类的相对遗传距离,表明6种笛鲷属鱼类的序列差异在0.096—0.129之间,其中红鳍笛鲷和紫红笛鲷序列差异最大为0.129,千年笛鲷与红鳍笛鲷的序列差异最小为0.096;序列变异的转换/颠换比值较低,平均只有2.1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鲷属(Lutjanus) 细胞色素B 序列比较:遗传距离
下载PDF
上海市三株H9N2鸭禽流感病毒全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葛菲菲 刘健 +3 位作者 杨德全 鞠厚斌 葛杰 周锦萍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15-20,共6页
为了解上海市鸭群中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遗传变异特征,以及与疫苗株A/Chicken/Shan dong/6/1996和A/Chicken/Shanghai/F/1998之间的遗传距离,对2007年和2009年分离自上海市鸭气管和泄殖腔样品采用荧光RT-PC... 为了解上海市鸭群中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遗传变异特征,以及与疫苗株A/Chicken/Shan dong/6/1996和A/Chicken/Shanghai/F/1998之间的遗传距离,对2007年和2009年分离自上海市鸭气管和泄殖腔样品采用荧光RT-PCR检测,将H9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样品处理后,经鸡胚尿囊腔接种分离病毒,HI进一步确定血凝素(haemagglutin,HA)亚型,随后进行了全基因测序,并结合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3株分离毒株为H9N2亚型鸭禽流感病毒,HA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为PARSSRGLF,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特征,均属于经典的H9N2 Ck/Bei群系;NA基因均属于Y280系;NP、PA基因和A/Goose/Guangdong/1/1996(H5亚型)归为一群;PB2和M基因属于Qa/HK/G1/97系;NS基因仍为Ck/Bei系;2007年的分离株和2009年的分离株在PB1基因上分属不同亚群。3株病毒的HA1基因与疫苗株A/Chicken/Shandong/6/1996和A/Chicken/Shanghai/F/1998之间的遗传距离均大于7%。由此可见,3株鸭H9N2亚型毒株可能是由不同禽流感病毒基因亚群间发生自然重排的产物,现有疫苗对分离株的保护性需要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 遗传进化分析 遗传距离
下载PDF
中国近海与日本近海白姑鱼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比较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昂 高天翔 孙典荣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66-1172,共7页
对中国近海和日本近海共19尾白姑鱼(Pennahia argentata)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b)基因全序列进行扩增与测定,白姑鱼个体的Cytb基因总长度均为1141bp。序列分析结果显示:Cytb基因全序列中共检测到40处核苷酸替代,全部为同义替... 对中国近海和日本近海共19尾白姑鱼(Pennahia argentata)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b)基因全序列进行扩增与测定,白姑鱼个体的Cytb基因总长度均为1141bp。序列分析结果显示:Cytb基因全序列中共检测到40处核苷酸替代,全部为同义替换,且主要来自密码子第三位点。19尾白姑鱼个体共定义了14种单倍型。核苷酸组成分析表明:白姑鱼Cytb全序列的鸟嘌呤(G)含量较低,在第三密码子位点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基于邻接法、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的系统树结果基本一致,中国近海和日本近海的白姑鱼明显分为2个单系群,两组群间的净遗传距离为0.019,基于Cytb2%/百万年分子钟计算,其分化时间约为95万年,中、日近海白姑鱼分化事件发生于晚更新世(Late Pleistocene)。本研究旨在探讨中、日近海白姑鱼组群的分类地位的遗传学依据,为白姑鱼渔业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提供基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姑鱼 细胞色素B基因 遗传距离 分歧时间 中国近海 日本近海
下载PDF
基于Cyt b基因序列研究6种裸胸鳝属鱼类的进化关系 被引量:9
6
作者 杜民 齐兴柱 +3 位作者 尹绍武 霍蕊 张本 陈国华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30,共8页
为探讨中国南海裸胸鳝属(Gymnothorax)鱼类系统发育关系,采用PCR扩增产物克隆到T载体后进行序列测定,获得黄边裸胸鳝(Gymnothorax flavimarginatus)、斑点裸胸鳝(G.meleagris)、波纹裸胸鳝(G.undulatus)、云纹裸胸鳝(G.chilospilus)、... 为探讨中国南海裸胸鳝属(Gymnothorax)鱼类系统发育关系,采用PCR扩增产物克隆到T载体后进行序列测定,获得黄边裸胸鳝(Gymnothorax flavimarginatus)、斑点裸胸鳝(G.meleagris)、波纹裸胸鳝(G.undulatus)、云纹裸胸鳝(G.chilospilus)、匀斑裸胸鳝(G.reevesi)5种裸胸鳝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 b)基因全序列1140bp。结合GenBank中的蠕纹裸胸鳝(G.kidako)Cyt b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1140个位点中共有367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32.2%);(2)序列变异的转换/颠换比值平均为3.223;云纹裸胸鳝和斑点裸胸鳝遗传距离差异最大,为0.226;(3)以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为外群,采用NJ法和MP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在所分析的6种裸胸鳝属鱼类中,斑点裸胸鳝和波纹裸胸鳝聚为一支,位于系统树的基部位置,其余4种聚为另外一支。蠕纹裸胸鳝样本来源于日本海,其余5种裸胸鳝来源于中国南海,从系统树上来看,它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胸鳝属 细胞色素B基因 序列比较 遗传距离
下载PDF
冬小麦亲本间数量性状遗传距离及其聚类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郭瑞林 宋长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6,共6页
在主成份分析的基础上,测定了39个小麦亲本的遗传距离,并采用最短距离法,对它们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将所研究的亲本分成10个类群较为合理,在配制杂交组合过程中,除考虑亲本其它选配原则外.要尽量在类群间(遗传距离D≥(?)=7.20)选择亲本... 在主成份分析的基础上,测定了39个小麦亲本的遗传距离,并采用最短距离法,对它们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将所研究的亲本分成10个类群较为合理,在配制杂交组合过程中,除考虑亲本其它选配原则外.要尽量在类群间(遗传距离D≥(?)=7.20)选择亲本.研究还提出了综合评价亲本的主成份指标.据此,从39个小麦亲本中筛选出综合表现较好的亲本19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遗传 主成份分析 亲本
下载PDF
马尾松种子园无性系遗传结构的地理变异 被引量:7
8
作者 万爱华 徐有明 +2 位作者 管兰华 欧阳绍湘 汪建亚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14,48,共4页
运用RAPD技术,对湖北京山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123株优树针叶的DNA进行测定,将样品按纬度、经度、空间实际距离及省份进行聚类分析,计算基因流、基因分化系数、遗传距离及遗传相似度等参数,分析该种子园的遗传结构地理变异及遗传多样性。... 运用RAPD技术,对湖北京山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123株优树针叶的DNA进行测定,将样品按纬度、经度、空间实际距离及省份进行聚类分析,计算基因流、基因分化系数、遗传距离及遗传相似度等参数,分析该种子园的遗传结构地理变异及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角度的聚类对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结果有较大的影响。按纬度、经度、空间实际距离及省份进行聚类的基因流(Nm)分别为2.8796、5.2186、2.4371、1.5282;基因分化系数(Gst)依次为0.1479、0.0874、0.1702、0.2465;遗传距离平均值分别为0.0607、0.0280、0.0595、0.1330。群体之间的聚类分析(UPGMA法)表明,各群体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与纬度的相关性明显,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较明显,而与经度的相关性不明显。传统的以行政区划即按省份采集优树建立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的方法是可取的,其基因流动性小,基因分化系数、遗传距离平均值大,种子园遗传多样性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种子园 基因流 基因分化系数 遗传距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NA部分片段探讨条石鲷与斑石鲷的亲缘关系 被引量:8
9
作者 肖志忠 肖永双 +3 位作者 马道远 徐世宏 刘清华 李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5-123,共9页
比较分析了条石鲷和斑石鲷线粒体基因组COI、Cytb基因以及D-loop片段总长度为1 948 bp的核苷酸序列,探讨了条石鲷和斑石鲷的遗传分化程度。两种间共检测到314个多态位点,蛋白质编码基因上的核苷酸替代主要是发生在密码子第3位点上的同... 比较分析了条石鲷和斑石鲷线粒体基因组COI、Cytb基因以及D-loop片段总长度为1 948 bp的核苷酸序列,探讨了条石鲷和斑石鲷的遗传分化程度。两种间共检测到314个多态位点,蛋白质编码基因上的核苷酸替代主要是发生在密码子第3位点上的同义替换。核苷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三个目的片段的鸟嘌呤(G)含量普遍较低,在两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密码子第3位点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基于线粒体COI,Cytb基因和D-loop片段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条石鲷和斑石鲷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97,0.080和0.172,属于属内种间差异水平。两种石鲷科鱼类在线粒体基因组不同片段上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核苷酸替代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D-loop>COI>Cytb。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条石鲷和斑石鲷线粒体COI基因片段上的核苷酸替代速率明显的高于Cytb基因片段,呈现出较快的进化速率。基于Cytb和ND5两个基因片段序列的分析结果表明:条石鲷和斑石鲷的分歧时间约为385万~530万a,分化事件发生于上新世早期(Early Plioc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石鲷 斑石鲷 线粒体DNA 遗传距离 分化时间
下载PDF
基于GenBank分析28S(D2/D3)、18S和ITS序列作为根结线虫条形码标记的适用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林宇 王金成 +3 位作者 迟元凯 鞠玉亮 王暄 李红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76,共6页
基于GenBank中根结线虫属的核酸序列,筛选了28S(D2/D3)、18S和ITS 3个不同的序列片段,利用遗传距离法和分子系统学方法评价其各自作为根结线虫条形码标记的可行性。结果显示:28S(D2/D3)、18S及ITS的核酸序列种内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 基于GenBank中根结线虫属的核酸序列,筛选了28S(D2/D3)、18S和ITS 3个不同的序列片段,利用遗传距离法和分子系统学方法评价其各自作为根结线虫条形码标记的可行性。结果显示:28S(D2/D3)、18S及ITS的核酸序列种内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4 3、0.002 7和0.024,种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74、0.036和0.156,由于属内近缘种的影响,各分子标记的种内、种间遗传距离均有一定的重叠;基于K2P模型构建的3种分子标记NJ系统发育树显示,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均混合聚类,难以区分;经统计,28S(D2/D3)、18S及ITS对根结线虫属内不同种的识别率分别为74%、60%和46%。研究表明:28S(D2/D3)具有一定的遗传距离间隔以及相对较高的物种识别率,可以作为根结线虫属候选条形码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结线虫属 DNA条形码 遗传距离 系统发育 物种鉴定
下载PDF
遗传距离与利用微卫星进行系统树构建初探 被引量:4
11
作者 毛永江 常洪 +6 位作者 杨章平 张柳 许明 常国斌 孙伟 宋光明 Henner Simianer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9-135,共7页
以中国牛亚科家畜6个群体12对微卫星数据为基础,采用6种遗传距离(DA、DC、DS、Dsw,(σμ)2和DTL)和2种聚类方法(UPGMA和NJ法),探索它们对系统树构建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卫星位点平均杂合度水平显著影响系统树构建的准确性,用DA和D... 以中国牛亚科家畜6个群体12对微卫星数据为基础,采用6种遗传距离(DA、DC、DS、Dsw,(σμ)2和DTL)和2种聚类方法(UPGMA和NJ法),探索它们对系统树构建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卫星位点平均杂合度水平显著影响系统树构建的准确性,用DA和DC遗传距离构建的系统树准确性相对较高,但很难确定NJ法和UPGMA法哪一种更适合于系统树的构建,而DTL遗传距离用于系统树构建有待进一步完善;最后,对微卫星用于家畜系统树构建的有效性和局限性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树构建 微卫星 遗传距离
下载PDF
基于ISSR和SRAP分子标记的22株鸡腿菇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高傲 刘宇 +3 位作者 宋庆港 谷彤彤 廖燕玲 荣成博 《中国食用菌》 2021年第4期92-98,共7页
为进行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的种质资源鉴定和及其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22株鸡腿菇菌株为试材,采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筛选出的24条ISSR引物和24对SRAP引物以22株鸡腿菇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 为进行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的种质资源鉴定和及其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22株鸡腿菇菌株为试材,采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筛选出的24条ISSR引物和24对SRAP引物以22株鸡腿菇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共获得清晰的条带368条,其中多态性条带331条占比89.9%。对获取的条带进行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水平上,可将22株供试鸡腿菇菌株分为4大类,明确了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聚类分析与主坐标分析基本一致;22株供试鸡腿菇的遗传距离在0.0300~0.8503;上述结果表明22株供试鸡腿菇菌株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腿菇 ISSR SRAP 遗传距离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中国裸胸鳝属10种鱼类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的16S rDNA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杜民 尹绍武 +5 位作者 刘艳红 牛宝珍 齐兴柱 张本 廖经球 霍蕊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23,共8页
为了阐明南中国海裸胸鳝属(Gymnothorax)鱼类系统进化情况,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目的产物,将其连接到T载体后,并对其序列进行测定,共得到9种裸胸鳝属鱼类线粒体16S ribosomalDNA(16S rDNA)基因的部分序列,采用多个生物软件对序列变异... 为了阐明南中国海裸胸鳝属(Gymnothorax)鱼类系统进化情况,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目的产物,将其连接到T载体后,并对其序列进行测定,共得到9种裸胸鳝属鱼类线粒体16S ribosomalDNA(16S rDNA)基因的部分序列,采用多个生物软件对序列变异和碱基组成进行分析,计算了Kimura2-parameter遗传距离,转换/颠换比等遗传信息指数,下载基因库中16S rDNA基因的同源序列,以鳗鲡属(Anguilla)的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为外群构建NJ(Neighbore-Joining)、MP(MaximumParsimony)和ME(Minimum Evolution)系统进化树。根据所得分子数据并结合形态学特征推论如下:(1)在所研究的10种裸胸鳝鱼中共有516个位点、其中143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27.7%);(2)序列变异的转换/颠换比值的平均值为3.441;相对遗传距离数据表明斑颈裸胸鳝(G.margaritophorus)和网纹裸胸鳝(G.reticularis)差异最大(0.177),褐祼胸鳝(G.hepaticus)与布雷顿氏裸胸鳝(G.breedeni)差异最小(0.022);(3)NJ树、ME树表明裸胸鳝属内部存在3个平行进化的姐妹分支,分支内部的种类组成与地理分布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胸鳝属(Gymnothorax) 16S RDNA基因 序列比较 遗传距离
下载PDF
浙江金华发现红耳巢鼠
14
作者 苏梓诚 问青青 +6 位作者 章铁睿 龚宴安 洪佳 庄前进 魏濮瑞 庄家尧 黄松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4-208,共5页
2023年5月15日,在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南山自然保护区一处农田(28°47’13’’N,119°25’56’’E)采集到1只巢鼠属(Micromys)标本。该标本为成体,体质量6.43 g;耳覆盖暗红色短毛,体背灰暗色,腹部色稍淡;尾长(66.27 mm)明显大于头... 2023年5月15日,在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南山自然保护区一处农田(28°47’13’’N,119°25’56’’E)采集到1只巢鼠属(Micromys)标本。该标本为成体,体质量6.43 g;耳覆盖暗红色短毛,体背灰暗色,腹部色稍淡;尾长(66.27 mm)明显大于头体长(51.83 mm),比值约为1.3;尾细,上下近乎同色,特征与红耳巢鼠(Micromys erythrotis)相符合。基于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序列(972 bp)构建最大似然树,显示该标本与从Gen Bank下载的红耳巢鼠同源序列构成单系群(支持率为100%)。基于以上结果,确定该标本为红耳巢鼠,是浙江省新纪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B基因 单系 遗传距离 浙江省新纪录种
下载PDF
基于ITS2序列鉴定6种假龙胆属及3种近缘属植物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振华 龙平 +2 位作者 朱虹 张春红 李旻辉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4年第9期724-729,共6页
目的:基于ITS2序列建立6种假龙胆属植物的分子鉴定方法.方法:采集6种假龙胆属植物和喉毛花属、花锚属、龙胆属的植物各1种,所有样品进行总DNA提取,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用MEGA 4计算其种间遗传距离,最后利用ITS2序列构建其... 目的:基于ITS2序列建立6种假龙胆属植物的分子鉴定方法.方法:采集6种假龙胆属植物和喉毛花属、花锚属、龙胆属的植物各1种,所有样品进行总DNA提取,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用MEGA 4计算其种间遗传距离,最后利用ITS2序列构建其系统发育树.结果:序列长度为319 ~334 bp,GC含量为58.9% ~ 66.2%.种与种之间的遗传距离范围为0.051~0.464,通过系统进化树进行的聚类分析可以将6种假龙胆属植物有效地区分开.结论:ITS2可以成功鉴别出6种假龙胆属植物,可以作为假龙胆属植物的分子鉴定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龙胆属 ITS2序列 分子鉴定 系统发育树 遗传距离
下载PDF
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褐马鸡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武玉珍 冯睿芝 张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59-1067,共9页
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是中国特有濒危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了保护褐马鸡种质资源,保障驯养繁育种群和再引入种群的遗传基因结构优化,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山西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太原动物园两个种群35个褐马... 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是中国特有濒危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了保护褐马鸡种质资源,保障驯养繁育种群和再引入种群的遗传基因结构优化,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山西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太原动物园两个种群35个褐马鸡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从2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扩增条带清晰稳定、重复性好的引物,共扩增出65条DNA条带,其中77%呈多态性。两个种群各个体之间的Nei's无偏差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度分析表明:个体间遗传相似性的平均值分别为0.5061与0.7591,遗传距离的平均值分别为0.4939与0.2409。用组平均法对35个褐马鸡个体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同一种群的个体首先聚在一起,显示出生态地理条件相似的种群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马鸡 ISSR 遗传距离 遗传相似度 聚类分析 亲缘关系
下载PDF
基于18S rDNA遗传距离与GC含量对游走类纤毛虫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4
17
作者 唐发辉 赵元著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8-369,共12页
为了揭示游走类纤毛虫的系统发生,对寄生于淡水鱼类的车轮虫科中的6种车轮虫进行了18S rDNA的测序并获得了9个序列。采用了最大似然法(ML)与贝叶斯法(BI)对GenBank中所有游走类纤毛虫的18S rDNA序列进行了系统树的构建,并首次将SPSS与18... 为了揭示游走类纤毛虫的系统发生,对寄生于淡水鱼类的车轮虫科中的6种车轮虫进行了18S rDNA的测序并获得了9个序列。采用了最大似然法(ML)与贝叶斯法(BI)对GenBank中所有游走类纤毛虫的18S rDNA序列进行了系统树的构建,并首次将SPSS与18S rDNA遗传距离结合分析了游走类纤毛虫的系统发生。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车轮虫属(Trichodina)的非单系发生与小车轮虫属(Trichodinella)的有效性。此外,研究结合18S rDNA的GC含量与遗传距离分析提出了游走类纤毛虫科属及种间新的鉴定依据:18S rDNA的GC含量可用于游走类纤毛虫的科属区分,且与游走类纤毛虫的分化密切相关;18S rDNA的遗传距离在游走类纤毛虫的不同阶元中具有一定的阈值范围,即通常种内遗传距离阈值范围为0.000—4).005,属种间阈值范围为0.005—0.150,当遗传距离大于0.150时,则达到了科间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发生 18SrDNA 车轮虫属 小车轮虫属 GC含量 遗传距离
下载PDF
广西红树植物桐花树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潘文 李元跃 +2 位作者 陈攀 周涵韬 林鹏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3-207,213,共6页
采用RAPD-PCR方法探讨广西3个不同生境下桐花树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结果表明:3个不同生境桐花树RAPD扩增多态百分率为20.2%,3个不同生境桐花树种群两两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95、0.169、0.26,平均遗传距离为0.208。同一种群... 采用RAPD-PCR方法探讨广西3个不同生境下桐花树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结果表明:3个不同生境桐花树RAPD扩增多态百分率为20.2%,3个不同生境桐花树种群两两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95、0.169、0.26,平均遗传距离为0.208。同一种群不同个体的扩增多态百分率最高为37.28%,其次为20.93%,最小的为19.32%。Sh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3个种群分别为0.331、0.225和0.17,其大小顺序与多态百分率的结果一致。种群内遗传多样性比率为62.3%,种群间遗传多样性比率为37.7%。说明广西3个不同生境的桐花树种群的遗传变异大部分存在种群内,种群间遗传变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桐花树 种群 遗传距离 遗传多样性 RAPD
下载PDF
Molecular Diversity of Fusarium oxysporum and Geotrichum candidum Isolated from Two Tomato Varieties Commonly Consumed in Some Southwestern Town in Nigeria 被引量:1
19
作者 Ayodele Adegboyega Sobowale Olalekan Ajibolade Ogunoye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22年第5期668-685,共18页
Fusarium oxysporum and Geotrichum candidum, which are among important pathogens of Solanum lycopersicum L. (Tomato), are sometimes misidentified during morphological misidentification.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eva... Fusarium oxysporum and Geotrichum candidum, which are among important pathogens of Solanum lycopersicum L. (Tomato), are sometimes misidentified during morphological misidentification.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molecular diversity of F. oxysporum and G. candidum isolated from two tomato varieties obtained from Akure, Ilorin and Ibadan, Nigeria. The tomato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brought back to the laboratory for fungal isolation. Isolation of the pathogens were done following standard procedures. DNA extraction from pure cultures of the pathogens was done at the Centre Laboratory of University of Ibadan.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organisms were also estimated by constructing a Dendrogram through UPGMA using the Mega6 Software and genetic distance was computed also using the Mega6 Software. Five strains of F. oxysporum and seven strains of G. candidum were identified. Percentage similarity of the pathogens with those in GenBank was 99.17% - 100.00% for F. oxysporum and 98.48% - 100.00% for G. candidum. The T-01 marker showed the lowest major allele frequency of 0.0833, while T-10 marker has the highest value for major allele frequency of 0.6667 and an average value of 0.3958.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 showed that the two strains of G. candidum (MN650247 and MN650250) were similar. The three strains of F. oxysporum (MN650246 and MN650248, MN650245 and MN650253) were also similar. Genetic distances among pairs of the fungal strains ranged from 0.12 to 6.30 in pairwise fashion, with an average of 1.32.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 or closeness among strains of a fungal species can thus be said not to depend on lo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arium oxysporum Geotricum candidum genetic distances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 and Genes
下载PDF
A statistical procedure to assess the significance level of barriers to gene flow
20
作者 Sébastien Rioux Paquette Franois-Joseph Lapointe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1期685-693,共9页
Although several methods are available to study the extent of isolation by distance (IBD) among natural populations, comparatively few exist to detect the presence of sharp genetic breaks in genetic distance dataset... Although several methods are available to study the extent of isolation by distance (IBD) among natural populations, comparatively few exist to detect the presence of sharp genetic breaks in genetic distance datasets. In recent years, Monmonier's maximum-difference algorithm has been increasingly used by population geneticists. However, this method does not provide means to measure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such barriers, nor to determine their relative contribution to population differentiation with respect to IBD. Here, we propose an approach to assess the significance of genetic boundaries. 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of a multiple regression from distance matrices, where binary matrices represent putative genetic barriers to test, in addition to geographic and genetic distances. Simula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this method reliably detects the presence of genetic barriers, even in situations where IBD is also significant. We also illustrate the methodology by analyzing previously published datasets. Conclusion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genetic barriers can be misleading if one does not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ir relative contribution to the overall genetic structure of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tic barriers genetic distances isolation by distance multiple regression on distance matrices partial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