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热激蛋白70基因家族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
作者 王明强 张道远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21-428,共8页
植物热激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是热激蛋白家族中保守、普遍表达的家族,有两个主要功能区:N端核酸结合区和C端底物结合区。通常Hsp70具有分子伴侣功能,参与新生蛋白的折叠、转运、重折叠变性蛋白、协助降解变性蛋白;Hsp7... 植物热激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是热激蛋白家族中保守、普遍表达的家族,有两个主要功能区:N端核酸结合区和C端底物结合区。通常Hsp70具有分子伴侣功能,参与新生蛋白的折叠、转运、重折叠变性蛋白、协助降解变性蛋白;Hsp70不仅受高温胁迫诱导,且受其它多种胁迫诱导;同时,Hsp70参与植物正常发育过程。Hsp70基因分布广泛,序列高度保守,在植物基因组中以基因家族形式存在,最近广泛用于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文章对植物中Hsp70的基因家族、结构、表达调控机制和生物学功能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激蛋白70 基因家族 分子伴侣 调控机制 进化分析
原文传递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Plant-specific Zinc Finger-Homeobox and Mini Zinc Finger Gene Families 被引量:16
2
作者 Claude W. dePamphilis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8期1031-1045,共15页
Zinc finger-homeodomain proteins (ZHD) are present in many plants; however,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ZHD gene family remains largely unknown. We show here that ZHD genes are plant-specific, nearly all intronl... Zinc finger-homeodomain proteins (ZHD) are present in many plants; however,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ZHD gene family remains largely unknown. We show here that ZHD genes are plant-specific, nearly all intronless, and related to MINI ZINC FINGER (MIF) genes that possess only the zinc finger. Phylogenetic analyses of ZHD genes from representative land plants suggest that non.seed plant ZHD genes occupy basal positions and angiosperm homologs form seven distinct clades. Several clades contain genes from two or more major angiosperm groups, including eudicots, monocots, magnoliids, and other basal angiosperms, indicating that several duplications occurred befor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flowering plants. In addition, specific lineages have experienced more recent duplications. Unlike the ZHD genes, MIFs are found only from seed plants, possibly derived from ZHDs by loss of the homeodomain before the divergence of seed plants. Moreover, the MIF genes have also undergone relatively recent gene duplications. Finally, genome duplication might have contributed substantially to the expansion of family size in angiosperms and caused a high level of functional redundancy/overlap in these ge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 duplication gene family evolution Mini Zinc Finger PHYSCOMITRELLA POPLAR SELAGINELLA zinc finger-homeodomain proteins
原文传递
普通烟草ARF基因家族序列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孙亭亭 张磊 +5 位作者 陈乐 龚达平 王大伟 陈雅琼 陈蕾 孙玉合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2-168,共7页
ARF(AUXIN RESPONSE FACTOR)基因含有一个B3功能域和具有转录激活或抑制活性的中心功能域,在植物发育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根据拟南芥ARF基因序列鉴定了普通烟草基因组中的ARF基因,并对家族成员进行了... ARF(AUXIN RESPONSE FACTOR)基因含有一个B3功能域和具有转录激活或抑制活性的中心功能域,在植物发育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根据拟南芥ARF基因序列鉴定了普通烟草基因组中的ARF基因,并对家族成员进行了序列特征、系统发生、亚细胞定位和表达模式分析。目前在普通烟草基因组中共得到50个ARF基因成员,其基因结构相对复杂,一般含有10个外显子。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少数ARF蛋白定位到线粒体或叶绿体,大多数未检测到定位信号。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ARF基因具有不同的组织表达模式,部分基因表现出组织特异性。这些研究结果为普通烟草ARF基因家族功能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烟草 ARF基因家族 系统进化 基因表达
下载PDF
miR-171基因家族进化分析及靶基因预测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艳芳 周瑞莲 赵彦宏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79-483,共5页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miRBase中搜索植物miR-171基因家族的序列,分析miR-171序列的进化特征并预测其靶基因。结果表明,在38种植物中共搜索到219条miR-171序列,大部分miR-171基因都存在于基因间隔区。进化分析表明,miR-171基因家族的进...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miRBase中搜索植物miR-171基因家族的序列,分析miR-171序列的进化特征并预测其靶基因。结果表明,在38种植物中共搜索到219条miR-171序列,大部分miR-171基因都存在于基因间隔区。进化分析表明,miR-171基因家族的进化与物种进化关联不大。采用3个miRNA靶基因预测软件对大豆和玉米miR-171基因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发现了miR-171可能参与生长因子、转录因子、蛋白酶等的调控,作用范围非常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71 基因家族 分子进化 靶基因预测
下载PDF
普通烟草LBD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序列鉴定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亭亭 龚达平 +4 位作者 张磊 陈雅琼 赵维 向小华 孙玉合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6-325,共10页
LBD是一类具有LOB(lateral organ boundaries)结构域的基因家族,在植物发育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根据拟南芥LBD基因序列鉴定了普通烟草基因组中的LBD基因,并对家族成员进行了序列特征、系统发育和表达谱分... LBD是一类具有LOB(lateral organ boundaries)结构域的基因家族,在植物发育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根据拟南芥LBD基因序列鉴定了普通烟草基因组中的LBD基因,并对家族成员进行了序列特征、系统发育和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普通烟草基因组中共有98个LBD基因成员,其基因结构相对简单,一般含有1~3个外显子。LBD基因家族可分成I和II两大类,两类均含有CX_2CX_6CX_3C保守结构域,但II类不含有LX_6LX_3LX_6L形成的"卷曲螺旋"二级结构,根据与拟南芥LBD蛋白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则可细分成5个亚家族(Ia、Ib、Ic、Id和II)。将LBD基因与表达序列标签(EST)比对,发现36个基因有EST证据;EST、芯片数据和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LBD基因具有不同的组织表达模式,部分基因表现出组织特异性。这些研究结果为普通烟草LBD基因家族功能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烟草 LBD基因家族 系统进化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拟南芥丝氨酸羧肽酶类蛋白家族的基因组学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冯英 刘庆坡 +1 位作者 贾佳 薛庆中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64-873,共10页
基于隐马可夫模型,利用已知丝氨酸羧肽酶(SerineCarboxypeptidases,SCP)氨基酸序列作为训练集,搜索拟南芥全蛋白质组数据库,鉴定了54个推定的SCPL(丝氨酸羧肽酶类,SerineCarboxypeptidaseLike)基因,详细分析了各基因的结构特征、染色体... 基于隐马可夫模型,利用已知丝氨酸羧肽酶(SerineCarboxypeptidases,SCP)氨基酸序列作为训练集,搜索拟南芥全蛋白质组数据库,鉴定了54个推定的SCPL(丝氨酸羧肽酶类,SerineCarboxypeptidaseLike)基因,详细分析了各基因的结构特征、染色体定位与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发现7个可能最近发生复制事件的基因簇聚区,并且其SCPL基因广泛存在交替剪接方式。系统进化分析表明,88.9%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属于双链羧肽酶Ⅰ或Ⅱ亚族,仅11.1%蛋白质属于单链羧肽酶Ⅲ亚族,暗示SCP蛋白不仅具有独特拓扑结构的催化中心与高度保守的“α/β水解酶折叠”三级结构,其DNA或蛋白质序列特征也可以作为系统进化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氨酸羧肽酶 基因家族 拟南芥 系统发生 进化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基因组注释及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叶昕海 杨义 +2 位作者 梅洋 肖花美 李飞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06-717,共12页
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 近年来在我国迅速扩散,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引起社会关注。草地贪夜蛾基因组序列对深入研究其迁飞、入侵和抗药性等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有5个版本的基因组序列被公开报道,但3个版本无... 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 近年来在我国迅速扩散,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引起社会关注。草地贪夜蛾基因组序列对深入研究其迁飞、入侵和抗药性等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有5个版本的基因组序列被公开报道,但3个版本无基因组注释信息。除以 Sf 9细胞系为DNA来源的基因组版本外,其他版本的scaffold N50过小,拼接质量偏低。为此,本研究选取了scaffold N50最大的草地贪夜蛾 Sf 9细胞系基因组进行了蛋白编码基因注释。该版本的基因组重复序列占比28.1%。CEGMA评估显示该本版本基因组可覆盖93.6%的核心基因,BUSCO评估显示可覆盖90.8%的核心基因。利用OMIGA注释流程预测到25 699个蛋白质编码基因,详细的基因序列可从InsectBase网站获得(http://www.insect-genome.com/FAW/),其中具有GO注释的基因为 15 623个,具有KEGG注释的基因共有9 213个。选取了12个鳞翅目昆虫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发现草地贪夜蛾与斜纹夜蛾的亲缘关系最近,两者分化时间大约在1 284万年前。对12个鳞翅目昆虫蛋白质编码基因进行同源分析,在草地贪夜蛾中发现了2 490个单拷贝基因、891个鳞翅目特有基因、2 360个物种特异扩增基因和 4 180个物种特异基因。GO富集分析显示,2 360个物种特异扩增基因主要参与DNA整合、代谢相关的生物过程;4 180个物种特异基因主要参与酶活性、光感受、糖代谢等,KEGG通路富集发现草地贪夜蛾特异基因主要参与氨基酸代谢、糖代谢和Wnt信号通路。本研究结果丰富了草地贪夜蛾的基因信息,对进一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开发新型绿色防控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基因组注释 比较基因组学 基因家族 进化
下载PDF
毛竹Dirigent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家璐 张智俊 +1 位作者 刘笑雨 朱丰晓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06-1417,共12页
Dirigent (DIR)是指导维管植物木质素与木脂素生物合成的一类关键基因,在植物抵御非生物胁迫、生物防御应答和次生代谢调控等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基于全基因组数据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DIR基... Dirigent (DIR)是指导维管植物木质素与木脂素生物合成的一类关键基因,在植物抵御非生物胁迫、生物防御应答和次生代谢调控等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基于全基因组数据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DIR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并对其基因结构、启动子元件、编码蛋白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关系、蛋白三级结构及表达模式等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毛竹全基因组一共含有43个DIR候选成员,其基因结构、基序和结构域相对保守,所有成员均具有dirigent结构域, 3个成员还含有抗虫相关凝集素基因jacalin结构域。基于系统进化关系将43个毛竹成员聚集分为3个不同的亚家族,各成员理化特性有一定差异,但多数含有信号肽。其同水稻(Oryza sativa)共线性关系远高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染色体水平存在全基因组复制加倍现象。蛋白同源模建显示DIR蛋白质三级结构相对保守,基因上游启动子含有多个同非生物胁迫和激素诱导相关顺式作用元件。结合毛竹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DIR基因表达量分析,发现多个成员参与了笋快速生长发育过程,并响应赤霉素和萘乙酸的诱导表达。以上结果为开展毛竹DIR基因功能鉴定、深入了解木质素和木脂素生物合成途径及植物抗逆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Dirigent基因家族 系统进化 共线性
原文传递
番茄KNOX基因家族鉴定及茄科作物KNOX基因进化关系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叶曙光 宰文珊 +2 位作者 熊自力 张海利 马彦如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63-1271,共9页
为了探明番茄KNOX基因家族特征及茄科作物中KNOX的进化关系,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对番茄及其它茄科作物KNOX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番茄基因组中共含有8个KNOX基因(Sl KNOX1~Sl KNOX8),分别分布在番茄8... 为了探明番茄KNOX基因家族特征及茄科作物中KNOX的进化关系,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对番茄及其它茄科作物KNOX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番茄基因组中共含有8个KNOX基因(Sl KNOX1~Sl KNOX8),分别分布在番茄8条染色体上;多序列比对发现,除Sl KNOX5外,所有基因均含有同源异型盒蛋白特有的4种结构域,即KNOX1、KNOX2、ELK和Homeobox KN。利用系统发育树将茄科作物KNOX基因分为2类:ClassⅠ和ClassⅡ。茄科作物KNOX基因与拟南芥同源基因可能经历了不同的进化历程,在茄科作物中,特有的进化分支(Class I C)已经出现。qRTPCR分析发现,番茄Sl KNOX1在花蕾和花中具有较高表达,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表达量逐渐降低,Sl KNOX2~Sl KNOX4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几乎不表达,Sl KNOX6和Sl KNOX7在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Sl KNOX8在果实成熟过程中表达量逐渐增加,且在根中表达量最大。本研究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揭示了番茄中KNOX基因家族特征以及茄科作物中KNOX基因的系统发育关系,为进一步揭示KNOX基因家族在番茄组织器官中的功能及进化模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KNOX基因家族 基因结构 表达分析 进化
下载PDF
大豆SBP基因家族的序列特征、表达及进化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朱红霞 胡利宗 +1 位作者 邓小莉 蔺芳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6-33,共8页
SBP基因家族是植物所特有的一类重要转录因子,由多个成员组成,主要参与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多种生理生化过程。试验在大豆基因组中鉴定49个SBP基因,被命名为GmSBP1~49。基于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大豆该基因家族49个成员的基因结构、染色体... SBP基因家族是植物所特有的一类重要转录因子,由多个成员组成,主要参与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多种生理生化过程。试验在大豆基因组中鉴定49个SBP基因,被命名为GmSBP1~49。基于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大豆该基因家族49个成员的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蛋白保守序列、亚细胞定位、表达情况及进化关系进行分析。序列分析表明,SBP基因家族成员分散于不同染色体上,不同基因具有不同个数的外显子,其数目变异范围为1~14;该家族蛋白含有5个保守基序,尽管与SBP结构域有所重叠,但它们能形成6种不同的组织模式,这说明该基因家族序列变异较为复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除GmSBP2和GmSBP11等6个基因没有相应的EST外,其余基因都有转录活性;在具有转录活性的基因中,只有GmSBP46显示出组成型表达模式,剩余基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拟南芥、水稻和大豆SBP蛋白的进化树揭示该家族具有8个类群,其中E类群只包括大豆SBP基因,其他类群中大豆SBP基因数目也是最多,这充分说明大豆SBP基因家族起源与进化的复杂性。研究为大豆SBP基因功能研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结构域 基因家族 进化
下载PDF
普通烟草TPS家族全基因组序列鉴定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吕婧 陈浣 +1 位作者 孙亭亭 孙玉合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518-2530,共13页
烟草(Nicotiana tobacum)中广泛存在萜类物质,他们散发特殊气味,在代谢产物分泌合成、信号传递和防御反应等方面发挥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生态作用和经济价值。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对普通烟草TN90基因组序列中的萜类合酶基因TPS进... 烟草(Nicotiana tobacum)中广泛存在萜类物质,他们散发特殊气味,在代谢产物分泌合成、信号传递和防御反应等方面发挥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生态作用和经济价值。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对普通烟草TN90基因组序列中的萜类合酶基因TPS进行广泛预测,并分析了其理化性质、基因结构、进化关系、亚细胞定位、表达谱等信息。本研究在栽培烟草TN90中发现了68个TPS基因的候选序列,通过系统发生分析,可将栽培烟草TPS基因家族成员分为TPS-a、TPS-b、TPS-c、TPS-e/f和TPS-g5个亚家族。所有基因至少在叶、茎、花、根中的一种器官中表达。这些研究为烟草TPS基因功能的深入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烟草 TPS基因家族 进化分析 基因表达分析
原文传递
萝卜全基因组中LBD基因家族成员的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同金 张晓雪 +4 位作者 张晓辉 王海平 邱杨 宋江萍 李锡香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8-178,共11页
LBD基因家族是植物所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萝卜基因组中鉴定出分布于9条染色体上的59个LBD基因。该家族成员结构比较简单,内含子数均不超过3个。萝卜LBD基因可分为... LBD基因家族是植物所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萝卜基因组中鉴定出分布于9条染色体上的59个LBD基因。该家族成员结构比较简单,内含子数均不超过3个。萝卜LBD基因可分为两大类,分别包含50个和9个成员。它们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不均匀,1号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最多,有18个,而7号和8号染色体分别仅有1个LBD基因。对它们在不同组织和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研究发现,该基因家族具有一定的时空表达特异性,预测其参与萝卜不同的发育过程。本研究为萝卜LBD基因家族的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LBD基因家族 系统进化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水稻与拟南芥全基因组丝氨酸羧肽酶类蛋白家族比较分析(英文) 被引量:7
13
作者 冯英 俞朝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5,共15页
基于水稻与拟南芥全基因组序列,在基因组与蛋白质组水平上对这2种模式植物的丝氨酸羧肽酶(SCPs)基因家族进行比较分析.利用隐马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s,HMM),发现水稻与拟南芥中分别存在71个与54个丝氨酸羧肽酶类(serine carboxy... 基于水稻与拟南芥全基因组序列,在基因组与蛋白质组水平上对这2种模式植物的丝氨酸羧肽酶(SCPs)基因家族进行比较分析.利用隐马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s,HMM),发现水稻与拟南芥中分别存在71个与54个丝氨酸羧肽酶类(serine carboxypeptidases like,SCPL)蛋白编码基因,它们广泛分布于基因组中各条染色体上,并且存在多个基因簇聚区.基因结构分析显示,拟南芥的SCPL基因存在广泛的交替剪接方式,而这种现象在水稻SCPL基因中却不常见.蛋白结构分析表明,所有SCPL家族成员均具有α/β水解酶折叠亚族与S10家族典型的保守结构域与二级结构特征.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这125个SCPL蛋白可以分成3大类,与水稻不同,大多数拟南芥SCPL(88.9%)可归属于双链羧肽酶Ⅰ或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氨酸羧肽酶 基因家族 水稻 拟南芥 进化
下载PDF
小鼠peroxiredoxin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章波 向渝梅 +2 位作者 白云 许雪青 王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47-849,共3页
目的 分析小鼠peroxiredoxin基因家族的基因组结构和进化。方法 利用已经公布的小鼠基因组数据库,采用BLAST程序检索该基因家族各成员的编码基因和假基因,并利用ClusterW软件进行序列联配,绘制其分子进化树。结果 分析表明该家族半... 目的 分析小鼠peroxiredoxin基因家族的基因组结构和进化。方法 利用已经公布的小鼠基因组数据库,采用BLAST程序检索该基因家族各成员的编码基因和假基因,并利用ClusterW软件进行序列联配,绘制其分子进化树。结果 分析表明该家族半数成员具有多个假基因序列,为返转座类型假基因。这些假基因的形成时间有先后,所具有返转座假基因的典型结构也各不相同。分析该家族的进化表明PrxⅠ Ⅳ有共同的祖先,归为一个亚类,而PrxⅤ和Ⅵ与前者的相似性较差,归为另一个亚类。结论 该家族每个成员长期进化所形成的多样性提示其功能具有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mxiredoxin 基因家族 进化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石榴NAC转录因子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圣龙 王传铭 李晓静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8-99,共12页
NAC (NAM-ATAF1/2-CUC2)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大家族之一,其参与植物叶片的衰老、花的形成、种子的发育、根的发育、次生细胞壁的合成、激素的信号转导、果实的成熟及着色等生长发育过程。本研究基于石榴基因组数据库,从中鉴定了73个NA... NAC (NAM-ATAF1/2-CUC2)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大家族之一,其参与植物叶片的衰老、花的形成、种子的发育、根的发育、次生细胞壁的合成、激素的信号转导、果实的成熟及着色等生长发育过程。本研究基于石榴基因组数据库,从中鉴定了73个NAC基因;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NAC基因家族的蛋白理化性质、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进化和基因表达。结果表明,NAC基因可分为9个亚族。基于不同组织器官的转录组数据,分析了Pg NAC基因的表达模式,发现Pg NAC30有可能在石榴根系的发育中起重要作用;Pg NAC3和Pg NAC13有可能参与调控石榴种子大小,Pg NAC32有可能调控石榴果实成熟发育,Pg NAC49参与调控石榴种子木质素的生物合成。该研究结果为石榴NAC家族基因功能研究,探索NAC调控石榴果实发育及品质形成提供参考,为石榴的分子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Punica granatum L.) NAC基因家族 系统进化 基因结构 表达分析
原文传递
植物萜类合成酶的进化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唐亮 马香 周志钦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9-96,共8页
通过全面搜索和鉴定植物萜类合成酶基因家族的成员,我们重建了植物萜类合成酶的进化历史.研究发现植物萜类合成酶的进化历史和植物谱系的分歧历史一致.低等植物地钱和苔藓的基因组只编码一个萜类合成酶.从卷柏开始,萜类合成酶出现了基... 通过全面搜索和鉴定植物萜类合成酶基因家族的成员,我们重建了植物萜类合成酶的进化历史.研究发现植物萜类合成酶的进化历史和植物谱系的分歧历史一致.低等植物地钱和苔藓的基因组只编码一个萜类合成酶.从卷柏开始,萜类合成酶出现了基因重复和功能多样化,通过连续2次基因重复产生了3个萜类合成酶重复基因.其中2个重复基因的功能发生亚功能化,共同行使原来的功能;而第三个重复基因则发生了新功能化,转变为催化合成次生代谢萜类化合物,并且进一步分歧产生出萜类合成酶的其它4个亚家族.根据本研究构建的萜类合成酶进化树,我们推断上述2次基因重复事件发生在卷柏和其它陆地植物分歧之前的祖先植物谱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萜类合成酶 基因重复 基因家族 进化
下载PDF
中药火麻仁基原植物大麻LBD基因家族成员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震 米要磊 +4 位作者 孟祥霄 万会花 季爱加 孙伟 马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5477-5486,共10页
LBD(lateral organ boundaries)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次生代谢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发掘大麻LBD基因的功能,该研究在基因组和转录组水平上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大麻LBD基因家族进行系统鉴定,并对其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LBD(lateral organ boundaries)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次生代谢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发掘大麻LBD基因的功能,该研究在基因组和转录组水平上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大麻LBD基因家族进行系统鉴定,并对其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麻LBD基因家族含有32个成员,可分成2大类,7亚族,ClassⅠ分为5个亚族分别是ClassⅠ_a至ClassⅠ_e,ClassⅡ分为2个亚族分别是ClassⅡ_a和ClassⅡ_b;理化性质分析显示,大麻LBD基因家族编码的氨基酸数目为172~356,等电点为4.92~9.43,相对分子质量为18 862.92~40 081.33,大部分成员定位于细胞核中;染色体定位显示32个成员不均一地分布在大麻的10条染色体上;LBD转录因子结构域、基因结构和Motifs相对保守,不同类成员特征相近;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含有多种植物激素及环境因子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表明LBD基因的表达可能会受到激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的诱导;大麻LBD基因在ZYS品种(低四氢大麻酚,高二氢大麻酚)茎、叶、花的表达模式不同,LBD基因家族成员主要在ZYS品种的花和茎中表达,而在叶中表达的成员很少;ClassⅡ成员CsLBD21和CsLBD23在花和茎中表达,CsLBD8和CsLBD18在花、茎和叶中均有表达,这些基因可能参与大麻的生长发育发育进而影响大麻素的生物合成。该研究为后续大麻LBD基因家族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 LBD基因家族 基因表达 系统进化
原文传递
二穗短柄草GRFs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马超 宋鹏 +5 位作者 尚申申 杨夏夏 杨金华 韩群威 李记民 冯雅岚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52-1162,共11页
GRFs基因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响应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探明二穗短柄草GRFs基因家族的基本特征及其进化关系,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对二穗短柄草GRFs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二穗短柄草GRF... GRFs基因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响应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探明二穗短柄草GRFs基因家族的基本特征及其进化关系,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对二穗短柄草GRFs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二穗短柄草GRFs基因家族包括12个家族成员,蛋白质序列长度在238~577个氨基酸之间;序列比对发现二穗短柄草GRFs家族基因包括2个保守的QLQ和WRC结构域及广泛的保守基序;染色体定位发现,12个家族成员在二穗短柄草的5条染色体上呈不均匀分布,bd03号染色体分布最多;系统发育关系比较分析表明,这些GRFs基因家族成员存在4对直系同源基因。RT-qPCR分析表明,全部GRFs基因家族成员在二穗短柄草幼嫩组织中表达量较高,而在根系和衰老组织中表达量较低,外源激素特别是GA3诱导了二穗短柄草大部分GRFs基因家族成员的上调表达,表明GRFs基因家族广泛地参与了二穗短柄草分生组织功能和器官形成的生命进程。本研究结果为二穗短柄草GRFs家族蛋白功能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穗短柄草 GRFs基因家族 基因结构 进化分析 表达模式分析
下载PDF
大麻GRAS转录因子全基因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苗苗 于江珊 +5 位作者 施江 杨雨 孟雪 孙伟 万会花 薛建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23-1433,共11页
目的GRAS转录因子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和调控次生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为了研究GRAS转录因子在大麻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潜在功能,对大麻Cannabis sativa基因组中的GRAS基因进行全基因组鉴定、表达模式和功能分析。方法使用NCBI、PlantTFDB... 目的GRAS转录因子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和调控次生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为了研究GRAS转录因子在大麻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潜在功能,对大麻Cannabis sativa基因组中的GRAS基因进行全基因组鉴定、表达模式和功能分析。方法使用NCBI、PlantTFDB、ExPASy等在线网站以及TBtools、MEGA、DNAMAN等软件对CsGRAS基因进行鉴定、可视化分析和功能预测。结果在大麻基因组中共鉴定出44个GRAS基因,在10条染色体上不均匀分布,基因之间存在串联重复现象;CsGRAS基因编码氨基酸数目为436~757,等电点介于4.77~7.24,相对分子质量为49164.54~85748.52;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CsGRAS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中;系统发育分析将CsGRAS分为10个亚家族;CsGRAS基因启动子区含有光响应元件、GA响应元件和MeJA响应元件等;CsGRAS在不同品种不同组织中表达量差异显著,其中CsGRAS4、CsGRAS13、CsGRAS15、CsGRAS17和CsGRAS44在花中特异性高表达,推测其可能调控大麻素生物合成。结论全面分析了大麻基因组中的GRAS家族,有助于更好地挖掘GRAS基因在大麻的大麻素生物合成调控和响应逆境胁迫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 GRAS基因家族 基因表达 系统进化 功能预测
原文传递
玉米MIR166基因家族的进化与功能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艳芳 赵彦宏 +1 位作者 刘林德 周瑞莲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45-1349,共5页
【目的】分析玉米MIR166基因家族的序列特征、分子进化及靶基因等,了解MIR166基因家族在玉米生长发育与逆境胁迫响应中的调控作用。【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mi RBase中搜索zma-MIR166基因家族的序列,用BLAST搜索工具进行基因定位;... 【目的】分析玉米MIR166基因家族的序列特征、分子进化及靶基因等,了解MIR166基因家族在玉米生长发育与逆境胁迫响应中的调控作用。【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mi RBase中搜索zma-MIR166基因家族的序列,用BLAST搜索工具进行基因定位;采用Clustal W2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用MEGA 6.0构建zam-MIR166家族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利用ps RNATarget软件对zma-MIR166基因家族的靶基因进行预测。【结果】通过搜索,在玉米中找到14个zma-MIR166基因,并获得其对应的14个前体序列及由其产生的26个成熟mi RNA序列。zma-MIR166基因家族在产生成熟mi RNA的位置高度保守,其他位置则保守性减弱。基因定位结果发现,zma-MIR166基因家族的14个成员分布在染色体1、3、4、5、6、7等6条染色体上,其中以染色体1上zma-MIR166基因最多,共有5个。进化分析结果表明,14个zma-MIR166基因家族成员分别处于3个进化分支,而同处于一条染色体上的成员的亲缘关系较远。对zam-MIR166基因家族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发现zma-MIR166基因家族靶基因功能涉及发育调控蛋白家族、胁迫相关蛋白、光系统I作用中心亚基、转座子插入位点等。【结论】zam-MIR166基因家族序列保守性较高,具有明显的家族特征与相似的功能,在玉米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等生物过程中发挥广泛而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MIR166 基因家族 分子进化 靶基因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