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株高及其构成因素数量性状基因座位的分子标记定位 被引量:52
1
作者 林鸿宣 庄杰云 +5 位作者 钱惠荣 陆军 闵绍楷 熊振民 郑康乐 黄宁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57-263,共7页
应用具有89个标记位点的F_2群体的RFLP图谱,对控制水稻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进行定位等研究.共定位了32个QTLs,其中涉及株高的有7个、穗长有3个、第一节间长有2个、第二节间长和第三节间长各3个、第四节间长有6个、... 应用具有89个标记位点的F_2群体的RFLP图谱,对控制水稻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进行定位等研究.共定位了32个QTLs,其中涉及株高的有7个、穗长有3个、第一节间长有2个、第二节间长和第三节间长各3个、第四节间长有6个、节间数和第一节间干重各有4个.分别位于第1、2、3、4、5、8、12染色体的7个QTLs对株高的联合贡献率高达79%.此外,估算了每个QTL的贡献率、加性与显性效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株高 数量性状 基因座位 基因定位
下载PDF
稻米营养品质种子效应和母体效应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40
2
作者 石春海 朱军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5期372-379,共8页
采用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以珍汕97A等6个籼型不育系与测早2-2等,3个早籼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对籼型杂交稻稻米营养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稻米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指数主要受制于母体遗传效应... 采用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以珍汕97A等6个籼型不育系与测早2-2等,3个早籼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对籼型杂交稻稻米营养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稻米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指数主要受制于母体遗传效应,但亦受到种子基因效应的影响;赖氨酸含量和赖氨酸指数则主要与种子基因效应有关,其中赖氨酸含量还受到母体加性效应的影响。除赖氨酸指数外,其它营养品质性状的种子直接遗传率和母体遗传率均已达到极显著水平。遗传效应预测值表明,选用浙南1号A和26715较易获得稻米营养品质较为理想的籼型杂交稻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营养品质 遗传分析 种子效应 母体效应
下载PDF
大豆种间杂交主要农艺性状和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变异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国栋 王金陵 +3 位作者 孟庆喜 杨庆凯 吴忠璞 高凤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文对大豆种间杂交(Glycine max (L) Merril×G. soja Sieb. and Zucc., G. max×G.gracilis Skvok Tzow)后代的性状表现及基因效应进行了研究,并初步分析了以栽培大豆为轮回亲本的回交效应。结果表明:F_1代育性不完全正常。... 本文对大豆种间杂交(Glycine max (L) Merril×G. soja Sieb. and Zucc., G. max×G.gracilis Skvok Tzow)后代的性状表现及基因效应进行了研究,并初步分析了以栽培大豆为轮回亲本的回交效应。结果表明:F_1代育性不完全正常。上位性基因效应是普遍存在的、不可忽视的重要遗传组成成分。种间杂交后代分离广泛,类型丰富。利用野生资源成败的关键在于亲本选配。回交是利用野生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半野生大豆的价值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杂交 遗传 变异 蛋白
下载PDF
玉米10个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吴子恺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5年第1期6-11,17,共7页
利用世代均数分析法估计了由11个玉米(ZeamaysL.)自交系组配的10个杂交组合,各6个群体(P1、P2、F1、B1、B2、F2)的与株高、生育期和籽粒产量有关的10个性状的基因效应值。结果表明,大部分组合的株高... 利用世代均数分析法估计了由11个玉米(ZeamaysL.)自交系组配的10个杂交组合,各6个群体(P1、P2、F1、B1、B2、F2)的与株高、生育期和籽粒产量有关的10个性状的基因效应值。结果表明,大部分组合的株高、穗位高、第一果穗着生节节间长、抽雄期、抽丝期、果穗重、轴重、单株籽粒重等8个性状的显性效应都达显著或极显著。大部分组合的株高、穗位高、第一果穗着生节节间长、抽雄期、抽丝期,第一和第二果穗抽丝间隔以及单株双穗率等性状的加性效应也都这显著成极显著。在株高、穗位高、抽雄期、抽丝期、果穗重、轴重和单株籽粒产量等性状中,出现显著上位性效应组合的频率也较高。通过利用由抽丝间隔、株高、穗位高以及抽丝期建立的选择指数进行选择,将利于同时改良产量、株高和生育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数量性状 基因效应
下载PDF
不结球白菜主要经济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 Ⅱ.15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力和基因效应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曾国平 曹寿椿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1-35,共5页
选用6个杂交组合的P1、P2、F1、F2、B1和B2家系的平均数及其方差,估计了不结球白菜15个农艺性状的基因效应、遗传力和基因效应对杂种优势的贡献。结果表明:15个性状的遗传基本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式或... 选用6个杂交组合的P1、P2、F1、F2、B1和B2家系的平均数及其方差,估计了不结球白菜15个农艺性状的基因效应、遗传力和基因效应对杂种优势的贡献。结果表明:15个性状的遗传基本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式或部分拟合模式。所有性状的各组合均有显著的加性效应和1~3种上位效应,1/3的组合有显著的显性效应。单株重、叶片重、叶柄重和株高等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高,菜头粗度、叶柄宽度和叶柄厚度等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低。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单株重、叶片重、叶柄重等产量性状上,显性效应[h]和上位效应[l]对杂种优势的贡献均具有重要作用。这三个性状的遗传均受重复型互作基因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农艺性状 基因效应 遗传力 油菜
下载PDF
红麻品种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祁建民 卢浩然 +1 位作者 郑云雨 王英娇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13-18,共6页
以7个亲本作1/2 7(7+1)双列杂交,估算了21个杂种及其7个亲本11个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的配合力与均方值。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性状的 gca 和 sca 方差都非常显著,说明红麻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的表现受加性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共同作用;单株干皮... 以7个亲本作1/2 7(7+1)双列杂交,估算了21个杂种及其7个亲本11个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的配合力与均方值。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性状的 gca 和 sca 方差都非常显著,说明红麻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的表现受加性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共同作用;单株干皮产量 gca 正效应以非洲裂叶、耒阳红麻、7380表现最高;主要产量性状的 sea 正效应则以7804×耒阳红麻、7380×耒阳红麻、非洲裂叶×粤红1号表现最突出。要使杂交组合获得较大的产量 sca,参与杂交的双亲或亲本之一应具有较大的σ~2sca,而 gca 和σ~2sca 高的亲本是最理想的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麻 配合力 基因效应
下载PDF
6个小黑麦品种产量构成性状的基因效应和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瑞清 曹连莆 +3 位作者 闫志顺 李诚 邵红雨 李春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8-432,共5页
为了给小黑麦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利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Ⅱ,采用加性-显性模型对6个小黑麦亲本的单株产量、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穗下节间长和穗长7个产量构成性状的基因效应、遗传组成和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 为了给小黑麦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利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Ⅱ,采用加性-显性模型对6个小黑麦亲本的单株产量、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穗下节间长和穗长7个产量构成性状的基因效应、遗传组成和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千粒重的遗传由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株高由加性效应起主要作用,而单株产量、每穗粒数和穗下节间长除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控制外,还可能受上位性效应和环境效应控制。除新小黑麦4号外,其它亲本的大部分性状的显性效应预测值达到了负的极显著水平,预示着这些亲本杂种后代的产量性状将有明显的自交衰退现象。新小黑麦3号、新小黑麦4号的千粒重、株高和穗下节间长的加性效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一般配合力也较高,因此这两个品种宜作为改良产量构成性状的骨干亲本。新小黑麦5号×H03-7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在所有性状上均表现为正向效应,可作为改善产量构成性状的杂交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基因效应 配合力 加性-显性遗传模型
下载PDF
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振华 李新海 +2 位作者 李明顺 李文华 张世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5-99,共5页
选用 2个抗病自交系 (黄早四、Pa4 0 5 )与 2个感病自交系 (掖 10 7、Mo17)配制 4套杂交组合 ,通过对双亲、F1 、F2 及回交群体苗期植株叶片危害度和成株期植株病级的调查分析 ,研究了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苗期和... 选用 2个抗病自交系 (黄早四、Pa4 0 5 )与 2个感病自交系 (掖 10 7、Mo17)配制 4套杂交组合 ,通过对双亲、F1 、F2 及回交群体苗期植株叶片危害度和成株期植株病级的调查分析 ,研究了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苗期和成株期玉米杂交组合F1 的抗感程度与遗传背景有关 ,抗性遗传不符合加性 显性模型。掖 10 7组配的两个组合均表现感病 ,抗病遗传以正向显性或超显性效应为主 ;而以Mo17为亲本的组合表现抗病和高抗 ,抗病遗传以负向加性效应为主 ;抗病基因之间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 ,其中以加性 显性互作和显性 显性互作更为突出。黄早四和Pa4 0 5对甘蔗花叶病毒的抗性遗传力较高 (变幅为 6 3.11%~ 98.2 8% ) ;两者分别含有至少 2对和 1对抗病基因。研究表明 ,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基因的加性、显性以及互作效应普遍存在 ,且在不同杂交组合中作用方式不同 ;抗病性受多对基因控制 ,存在效应强弱之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抗甘蔗花叶病毒 遗传分析 抗病基因 基因效应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遗传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章显光 龚国祥 黄永楷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93-198,共6页
以4个晚粳品种为材料,采用双亲本回交设计对白叶枯病抗性的遗传特性及基因效应作了分析。参试的晚粳品种对两个菌系KS-6-6和浙173的抗性是不完全隐性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基因的加性效应为极显著,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 以4个晚粳品种为材料,采用双亲本回交设计对白叶枯病抗性的遗传特性及基因效应作了分析。参试的晚粳品种对两个菌系KS-6-6和浙173的抗性是不完全隐性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基因的加性效应为极显著,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则皆不显著。加性变异和显性变异并存,但以加性遗传变异为主,表现具有较高的广义、狭义遗传率。菌系Ⅱ与Ⅳ的病级间的关联性表明,晚粳品种嘉23对白叶枯病两菌系的抗性属同一多基因系控制的不完全隐性的数量性状遗传;从有效因子数目估值来看,本研究参试材料至少有一对隐性抗病基因在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叶枯病 遗传 基因效应 水稻 抗病性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芥酸和二十碳烯酸含量的基因效应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定富 刘后利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03-109,共7页
以甘蓝型油菜的4种纯合芥酸基因型之间所有可能的6个杂交组合的P_1、P_2、F_1、P_2、B_1和B_2世代为材料,用生统遗传学方法研究了芥酸和二十碳烯酸的基因作用形式及效应。发现无论亲本是单基因差异还是二基因差异,F_1和F_2代的芥酸含量... 以甘蓝型油菜的4种纯合芥酸基因型之间所有可能的6个杂交组合的P_1、P_2、F_1、P_2、B_1和B_2世代为材料,用生统遗传学方法研究了芥酸和二十碳烯酸的基因作用形式及效应。发现无论亲本是单基因差异还是二基因差异,F_1和F_2代的芥酸含量都接近中亲值,F_1略大于中亲值和F_(20)世代均值分析表明,芥酸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加性效应占绝对优势,显性效应不显著。用数量遗传学方法估计的芥酸基因数与已知的结果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芥酸 二十碳烯酸 基因效应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对核盘菌及其毒素的抗性遗传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胜毅 张建坤 +2 位作者 许泽永 何礼远 刘越英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7,共5页
采用 Griffing 双列杂交第四类遗传试验设计,运用朱军发展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直接估算了甘蓝型油菜抗核盘菌及其毒素草酸的遗传方差、遗传力和基因效应。抗病性鉴定采用温室病圃和草酸浸根鉴定法,它们分别鉴定了对核盘菌和草酸的抗性... 采用 Griffing 双列杂交第四类遗传试验设计,运用朱军发展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直接估算了甘蓝型油菜抗核盘菌及其毒素草酸的遗传方差、遗传力和基因效应。抗病性鉴定采用温室病圃和草酸浸根鉴定法,它们分别鉴定了对核盘菌和草酸的抗性。结果表明,油菜对核盘菌及草酸的抗性加性方差和显性方差均极显著(P<0.01),抗病性主要由加性和显性基因控制,且对核盘菌抗性的加性方差大于显性方差,而对草酸抗性则是显性方差大于加性方差。油菜对核盘菌和草酸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750和0.576,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403和0.236。高遗传力表明可通过适当的抗病性鉴定方法有效地培育抗病品种(系)。基因效应评价结果表明,抗、感亲本的基因效应是不同的,其中抗病亲本783-3具有较理想的加性效应值,同时在多数组合中有较低的显性效应值,是抗病育种的优良亲本,而感病亲本相反。抗×感病的后代既可能为抗病,也可能为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核盘菌 抗性 遗传分析 毒素 加性-显性遗传模型 基因效应 显性基因控制 抗病性鉴定 广义遗传力 狭义遗传力 品种(系) 试验设计 双列杂交 遗传方差 鉴定方法 评价结果 优良亲本 抗病育种 效应值 草酸 鉴定法
原文传递
小麦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胡延吉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1期17-24,共8页
本文用世代均数设计和双列杂交设计的方法分析了普通小麦主要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用Hayman 的双列分析表明,除粒数/小穗、穗粒重、收获指数、离体叶片持水力、叶绿素(a+b)含量以外,所有性状均符合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型,且多数性状表现部... 本文用世代均数设计和双列杂交设计的方法分析了普通小麦主要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用Hayman 的双列分析表明,除粒数/小穗、穗粒重、收获指数、离体叶片持水力、叶绿素(a+b)含量以外,所有性状均符合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型,且多数性状表现部分显性。世代均数分析法得到相似的结论,表明加性效应是普遍存在的,上位性效应则是较次要的。在上位性效应中,加性×加性、加性×显性,显性×显性互作似乎同等重要,控制小麦数量性状遗传的各种基因效应的相对重要性的顺序为:加性>显性>上位性。根据小麦数量性状基因作用的特点,采取恰当的育种策略,才能提高小麦育种的成效。本文对有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数量性状 基因效应
下载PDF
高粱籽粒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基因效应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孔令旗 张文毅 李振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19-323,共5页
1990和1991年以Hayman4×4完全双列杂交方法对高粱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的基因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对两个品质性状均有重要作用,但相对... 1990和1991年以Hayman4×4完全双列杂交方法对高粱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的基因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对两个品质性状均有重要作用,但相对而言前者较后者更重要,属部分显性。直链淀粉含量基因的显性方向指向增效,支链淀粉含量基因的显性方向指向减效。亲本中与两性状有关的隐性基因频率高于显性基因的频率。两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均较高。 亲本高杆牛心红和小粘白高粱含显性基因较少,认为此两品种是提高支链淀粉含量育种的优良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梁 直链淀粉含量 支链淀粉含量 基因效应
下载PDF
早籼稻产量构成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云碧 申宗坦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49-54,共6页
采用简化三重测交(sTTC)分析了水稻产量构成性状的遗传。结果表明,粒宽的变异只涉及基因的加性效应,粒长的变异涉及基因的加性和显性效应,穗长、穗粒数、百粒重、单株谷重、单株草重和生物量的变异与加性、显性和上位性效应有关。两个... 采用简化三重测交(sTTC)分析了水稻产量构成性状的遗传。结果表明,粒宽的变异只涉及基因的加性效应,粒长的变异涉及基因的加性和显性效应,穗长、穗粒数、百粒重、单株谷重、单株草重和生物量的变异与加性、显性和上位性效应有关。两个测验系H1459和乐一之间可能存在控制单株草重的同效基因的分散分布。平均显性度分析表明,单株谷重接近完全显性,而粒宽几乎无显性,其余性状为部分显性,其中单株谷重、草重、生物量和穗长以单向显性为主,而穗粒数为双向显性。穗长、穗粒数、百粒重、粒长、粒宽的遗传率较高,其余性状具有中等大小的遗传率。涉及各性状的有效因予数以单株谷重最高(2.55),其次为粒长(1127)、粒宽(1.20),其余性状受两测验系表型差异较小的影响而不于1.分离极限的预测表明,对H1459×乐一的后代进行选择,可望获得穗粒数、百粒重、粒长、粒宽、单株草重和生物量明显超亲的重组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灿稻 产量构成 遗传 早稻
下载PDF
家蚕产卵量的基因效应参数估计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泽 鲁成 +1 位作者 李发德 向仲怀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9-22,共4页
用产卵量差异较大的两个近交系782和Ekp作亲本,配制了F1、F2正反交及F1与两亲本的回交B1和B2,加上两亲本P1和P2共8个世代,采用多世代平均值的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产卵量的基因效应参数进行了估计,得到了如下结果:(1)建立了分析家... 用产卵量差异较大的两个近交系782和Ekp作亲本,配制了F1、F2正反交及F1与两亲本的回交B1和B2,加上两亲本P1和P2共8个世代,采用多世代平均值的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产卵量的基因效应参数进行了估计,得到了如下结果:(1)建立了分析家蚕产卵量的常染色体基因加性、显性和性染色体基因加性效应的非二体遗传模型,并通过实际数据检验表明产卵量遗传符合这个模式;(2)产卵量的遗传主要取决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加性效应,其次是性染色体基因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产卵量 基因效应 参数估计
下载PDF
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赵素君 欧江涛 白文林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3期327-330,共4页
由于杂种优势的利用是农业增产的重要途径,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研究一直受到高度重视.近十年来发展的分子标记技术及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为阐明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杂种优势研究有了新进展.通过对已有资料的分析研究,... 由于杂种优势的利用是农业增产的重要途径,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研究一直受到高度重视.近十年来发展的分子标记技术及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为阐明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杂种优势研究有了新进展.通过对已有资料的分析研究,从遗传差异、基因表达调控、基因效应、基因网络系统等方面探讨了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及其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优势 遗传基础 遗传差异 基因表达 基因效应 遗传机制 分子标记
下载PDF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特长角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艳惠 牛应泽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73-1279,共7页
以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特长角品系H218普通甘蓝型油菜中油821和MSP334为材料,配制成两个杂交组合的各6个世代群体,即P1、P2、F1、F2、B1、B2,研究了全果长、果身长、果喙长3个角果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两个组合的全果长、果身... 以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特长角品系H218普通甘蓝型油菜中油821和MSP334为材料,配制成两个杂交组合的各6个世代群体,即P1、P2、F1、F2、B1、B2,研究了全果长、果身长、果喙长3个角果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两个组合的全果长、果身长、果喙长在F2群体中近乎呈现连续正态分布,显示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两个组合的全果长广义遗传力为65.89%~70.77%、狭义遗传力为44.01%~46.78%,基因数目均为5对;果身长广义遗传力为60.14%~63.38%、狭义遗传力为46.89%~47.38%,基因数目均为6对;果喙长广义遗传力为26.36%~46.44%,狭义遗传力为18.08%~37.87%,基因数目均为2对。基因效应初步分析表明,两个组合的3个性状基因效应均符合加性-显性二基因互作模型,存在显著的上位性效应。两个组合的全果长、果身长、果喙长加性效应、显性效应都很重要,全果长、果身长的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果喙长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特长角 遗传力 基因数目 基因效应
下载PDF
广亲和品系02428几个农艺性状的遗传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长登 宋苘宪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90-93,共4页
1988~1991年研究了广亲和品系02428几个农艺性状的遗传。结果表明:02428与晚粳配组,其株高、剑叶长、剑叶宽、主穗总粒数、有效穗数、第一枝梗数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其中以有效穗数最明显,离中亲杂种优势达59.... 1988~1991年研究了广亲和品系02428几个农艺性状的遗传。结果表明:02428与晚粳配组,其株高、剑叶长、剑叶宽、主穗总粒数、有效穗数、第一枝梗数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其中以有效穗数最明显,离中亲杂种优势达59.06%,其次是主穗总粒数(42.44%)。02428与秀水11组合六世代平均数遗传分析表明:株高、剑叶长、有效穗数存在显性效应;剑叶宽、穗长、10粒长、百粒重存在加性效应;第一枝梗数既有加性效应,又有显性效应,但以加性效应为主;总粒数的遗传较复杂。相关分析显示:有效穗数与百粒重和10粒长有显著正相关;总粒数与其它性状相关不显著。目标性状的重组率以回交后代为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效应 性状重组 杂交水稻
下载PDF
肉兔双列杂交遗传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华 蒋必光 王康宁 《中国养兔杂志》 1995年第4期30-34,共5页
本试验采用了5品种完全双列杂交,用Havey程序对德国花巨兔(G)、比利时兔(B)、新西兰白兔(N)、加利福尼亚兔(C)、丹麦白兔(D)的主要生产性能进行了遗传效应分析。首次采用加性——显性模型分析了优势杂交组合优势... 本试验采用了5品种完全双列杂交,用Havey程序对德国花巨兔(G)、比利时兔(B)、新西兰白兔(N)、加利福尼亚兔(C)、丹麦白兔(D)的主要生产性能进行了遗传效应分析。首次采用加性——显性模型分析了优势杂交组合优势性状的基因效应值与杂种优势率的关系,对杂种优势机理作了一定探讨。结果表明:最佳杂交父本、母本分别为G(♂)或N(♂)、N(♀);最优杂交组合为GB、NG。此外,GN、DN、G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列杂交 生产性能 基因 肉用兔 遗传效应
下载PDF
水稻稻穗灌浆生长的基因效应全程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左清凡 宋宇 +4 位作者 张冬玲 李伟 谢平 许良珠 李燕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21-826,共6页
本文以稻穗灌浆生长为实例提供一种基因效应全程分析方法。首先应用缩张算法对不同类型的水稻材料及其杂种后代的稻穗灌浆生长进行Richards方程[W=A/(1+be-kt)m]拟合,获得每天稻穗灌浆干物质重稳健可靠的估计值。然后以AD遗传模型对各... 本文以稻穗灌浆生长为实例提供一种基因效应全程分析方法。首先应用缩张算法对不同类型的水稻材料及其杂种后代的稻穗灌浆生长进行Richards方程[W=A/(1+be-kt)m]拟合,获得每天稻穗灌浆干物质重稳健可靠的估计值。然后以AD遗传模型对各时间点的估值进行遗传分析,阐明稻穗灌浆生长从抽穗到稻穗成熟每天的遗传效应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水稻开花后的2~7d加性效应方差达到0.05显著水平。显性效应方差在稻穗生长的整个过程中均达到0.01的显著水平,稻穗灌浆干物质累积的遗传控制主要受显性基因效应的作用。约在水稻开花后12d至29d显性基因表达最为活跃,因此这一时期显性基因的表达程度及其效应的大小决定了水稻品种或组合的稻穗灌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灌浆生长 基因效应 遗传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