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FF3在胃癌、癌前病变及胃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12
1
作者 路艳艳 田字彬 +4 位作者 魏良洲 孔心涓 赵清喜 李玉军 孙显路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3688-3692,共5页
目的:分析三叶因子3(TFF3)在不同胃黏膜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间质微血管密度(MVD)值的关系,探讨其在胃癌、癌前病变及胃腺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法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20例胃腺瘤、20例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2... 目的:分析三叶因子3(TFF3)在不同胃黏膜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间质微血管密度(MVD)值的关系,探讨其在胃癌、癌前病变及胃腺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法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20例胃腺瘤、20例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20例不典型增生、40例胃癌组织中TFF3的表达,同时检测MVD值,以抗CD34标记.结果:TFF3在胃腺瘤、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和胃癌各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50.0%,65.0%,70.0%,57.5% vs 5.0%,均P<0.01).胃癌MVD值高于正常胃黏膜、胃腺瘤、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30.65±6.04 vs 14.87±3.06,22.33±3.78,23.16±3.20,25.22±4.66,均P<0.01),各组MVD值均高于正常胃黏膜组(均P<0.01).TFF3表达和MVD值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和分期有关(均P<0.05),MVD值还与胃癌浸润深度有关(P<0.05).TFF3阳性表达组的MVD值明显高于TFF3阴性组(34.53±4.45 vs 25.39±3.25,P<0.01).结论:TFF3可能是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早期分子事件,在胃黏膜癌变和癌变后的恶性演进过程中起作用,对胃癌早期诊断和预测胃癌发生转移可能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因子3 胃癌 癌前病变 胃腺瘤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Probe-based confocal endomicroscopy is accurate for differentiating gastric lesions in patients in a Western center 被引量:2
2
作者 adriana vaz safatle-ribeiro elisa ryoka baba +10 位作者 rodrigo corsato scomparin sheila friedrich faraj marcelo simas de lima luciano lenz bruno costa martins carla gusmon fábio shiguehissa kawaguti caterina pennacchi bruno zilberstein ulysses ribeiro jr. fauze maluf-filho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5期546-552,共7页
Objective: Probe-based confoeal laser endomicroscopy (pCLE) technique may improve the diagnosis of gastric mucosal lesions allowing acquisition of high-resolution in vivo images at the cellular and mierovaseular le... Objective: Probe-based confoeal laser endomicroscopy (pCLE) technique may improve the diagnosis of gastric mucosal lesions allowing acquisition of high-resolution in vivo images at the cellular and mierovaseular levels. This study aims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pCLE for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non-neoplastic and neoplastic gastric lesions.Methods: Twenty gastric mucosal lesions from 10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during endoscopic procedure and were examined by pCLE. Diagnostic pCLE was followed by biopsies or endoscopic resection of suspected lesions. A senior pathologist evaluated the specimens and was blinded to the pCLE results.Results: Patients' mean age was 68.3 (range, 42-83) years and six were men. Thirteen suspicious flat or elevated lesions (classified as 0-Is, 0-IIa or 0-IIa + IIc) and seven pre-malignant lesions (atrophy and intestinal metaplasia) were evaluated. One patient was studied during his long-term follow-up after partial gastrectomy and presented severe atrophy, intestinal metaplasia, and xanthomas at the stump mucosa. The location of gastric lesions was in the body (n=10 lesions), the antrum (n=9) and the incisura angularis (n=1). All neoplastic lesions and all but one benign lesion were properly diagnosed by pCLE. pCLE incorrectly diagnosed one small antrum lesion as adenoma, however the final diagnosis was intestinal metaplasia. The final histological diagnosis was neoplastic in 9 and benign lesions in 11. In this small case series, pCLE accuracy was 95% (19/20 lesions).Conclusions: pCLE is accurate for real time histology of gastric lesions, pCLE may change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mucosal lesions, guiding biopsies and endoscopic resection, and avoiding further diagnostic workup or unnecessary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be-based confocal endomieroscopy gastric cancer intestinal metaplasia ATROPHY gastric adenoma endoscopic resection
下载PDF
利用数字切片技术对120例胃腺瘤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巍 刘慧通 《中国数字医学》 2022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分析胃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治研究和精准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陕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组织病理诊断为胃腺瘤的病例120例,利用数字切片观察胃腺瘤的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表达特征,分析总结胃腺瘤病例临床病理特征。结果:120... 目的:分析胃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治研究和精准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陕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组织病理诊断为胃腺瘤的病例120例,利用数字切片观察胃腺瘤的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表达特征,分析总结胃腺瘤病例临床病理特征。结果:120例病例中肠型腺瘤110例,患者平均年龄65.72岁,男女比例3:2,其中69%病例发生于远端胃窦、胃角,肿瘤平均直径1.46 cm,77.2%的病例肿瘤周围黏膜呈慢性炎改变并见肠化生改变,其中26例伴有高级别异型增生,16例伴有黏膜内癌,1例伴有腺癌侵及黏膜固有层;小凹型腺瘤7例,患者平均年龄56岁,男女比例1:6,其中5例发生于胃底体,肿瘤平均直径0.69 cm,周围黏膜均未见肠化生及高级别异型增生改变,其中4例呈多发改变,并伴有增生性息肉及胃底腺息肉改变;幽门腺腺瘤2例,患者平均年龄61.5岁,男女比例1:1,均发生于胃底体,肿瘤平均直径4.4 cm,周围黏膜均未见肠化生改变,均伴有高级别异型增生;泌酸性腺瘤1例,患者女性,年龄72岁,发生于胃底,肿瘤单发直径0.4 cm,周围黏膜未见肠化生改变。免疫组化特征:肠型腺瘤MUC5AC、MUC6均为阴性,MUC2部分表达;小凹型腺瘤呈MUC5AC阳性表达,不表达MUC2;幽门腺腺瘤表达MUC6,部分表达MUC5AC,不表达MUC2;泌酸性腺瘤主细胞分化的瘤细胞特征性表达MUC6,MUC5AC主要表达于瘤体正常表面黏液细胞,不表达MUC2。结论:发生于胃的腺瘤,其不同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表达均有特征性差异,其预后及危险度均不同,应给予准确病理诊断和不同的临床处理。利用数字切片技术有助于肿瘤病理的回顾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瘤 幽门腺腺瘤 泌酸性腺瘤 小凹型腺瘤 数字病理切片
下载PDF
HIF-1α基因转染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对裸鼠移植瘤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5
4
作者 汪晓庆 曹威 +3 位作者 宋先兵 潘献柱 吴义春 陈晓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28-1132,共5页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基因转染人胃腺癌SGC7901对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及Eph A2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HIF-1α基因重组质粒p GCsish HIF-1α,转染胃腺癌SGC7901细胞并接种裸鼠(SGC7901/shRNA,实验组),建立裸鼠皮下人...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基因转染人胃腺癌SGC7901对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及Eph A2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HIF-1α基因重组质粒p GCsish HIF-1α,转染胃腺癌SGC7901细胞并接种裸鼠(SGC7901/shRNA,实验组),建立裸鼠皮下人胃腺癌移植瘤模型,动态观测裸鼠肿瘤体积和质量;设SGC7901(未转染组)、转染空质粒的SGC7901(SGC7901/Neo,空载体组)为对照。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8周后,获取移植瘤模型瘤组织,称取湿重,免疫组化SP法检测移植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Western blot检测上皮细胞激酶A2(Eph A2)表达。结果与未转染组比较,空载体组瘤体积、质量改变不明显,HIF-1α转染的实验组的瘤体积、质量明显降低;HIF-1α转染的实验组诱导血管增生、形成血管生成拟态和Eph A2蛋白表达较未转染组组、空载体组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HIF-1α基因转染可明显抑制裸鼠人胃腺癌移植瘤的生长,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形成血管拟态及Eph A2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裸鼠 低氧诱导因子1Α 基因转染 血管生成
下载PDF
人胃腺癌中NF-κBp65、VEGF、Survivin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吴焕文 杨桂芳 +2 位作者 罗峻 龚玲玲 熊永炎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6年第6期436-439,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胃腺癌组织中NF-κBp65、VEGF、Survivin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胃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相互作用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3例胃癌组织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NF-κBp65、VEGF、Survivin的表达情况,并... 目的通过检测胃腺癌组织中NF-κBp65、VEGF、Survivin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胃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相互作用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3例胃癌组织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NF-κBp65、VEGF、Surviv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NF-κBp65、VEGF、Survivin在胃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8.9%、72.6%、46.6%,而在正常胃黏膜组织则表达不明显或不表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p65、VEGF、Survivin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均密切相关(P<0.05),NF-κBp65的表达亦与胃腺癌分化程度有关(P<0.05)。NF-κBp65蛋白的表达与VEGF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VEGF与Survivin的表达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NF-κBp65通过上调VEGF及Survivin的表达促进胃腺癌的发生发展;VEGF与Survivin在胃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存在着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核因子ΚB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存活素
原文传递
APC基因在胃癌、癌前病变及胃腺瘤中表达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陆以霞 薛鸿鹏 +1 位作者 卢艳红 迟宝荣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APC基因在胃癌及胃腺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APC基因蛋白在30例胃癌,30例不典型增生,30例肠上皮化生(肠化)和10例胃腺瘤,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APC基因蛋... 目的探讨APC基因在胃癌及胃腺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APC基因蛋白在30例胃癌,30例不典型增生,30例肠上皮化生(肠化)和10例胃腺瘤,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APC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胃腺瘤(50%),肠化(53.3%),不典型增生胃黏膜组织(40%)及胃癌(53.3%)中比正常胃黏膜(90%)明显降低(P<0.05)。中重度不典型增生APC表达率(47.1%)比轻度不典型增生(61.5%)低(P<0.05)。②APC表达率与胃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APC基因的失活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及胃腺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癌前病变 APC 胃腺瘤 免疫组化
下载PDF
TRPV6蛋白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孙鹏娟 李志锋 《现代医学》 2016年第1期77-81,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瞬时受体阳离子通道亚家族V成员6(TRPV6)和Ki-67在胃腺癌、胃腺瘤和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了解TRPV6的表达与胃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胃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胃腺癌组织标本68例、胃腺瘤组... 目的:通过检测瞬时受体阳离子通道亚家族V成员6(TRPV6)和Ki-67在胃腺癌、胃腺瘤和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了解TRPV6的表达与胃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胃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胃腺癌组织标本68例、胃腺瘤组织标本30例、正常胃组织标本20例,应用免疫组化Eli VisionTMplus法检测TRPV6和Ki-67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RPV6在正常胃组织、胃腺瘤和胃腺癌中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在胃腺癌与正常胃组织、胃腺瘤与正常胃组织中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腺癌与胃腺瘤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抗原在正常胃组织、胃腺瘤和胃腺癌中阳性表达逐渐升高(P<0.05);TRPV6在胃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Ki-67的阳性指数相关(P<0.05)。结论:TRPV6在胃腺癌和胃腺瘤中的表达升高,提示其在胃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可作为胃癌重要的生物学标志,联合Ki-67抗原检测对胃癌的诊断、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胃腺瘤 瞬时受体阳离子通道亚家族V成员6
原文传递
APC基因在胃癌、癌前病变及胃腺瘤中表达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陆以霞 赵丽萍 +2 位作者 薛鸿鹏 卢艳红 迟宝荣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7年第6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APC基因在胃癌、癌前病变及胃腺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APC基因在30例胃癌、30例不典型增生、30例肠上皮化生、10例胃腺瘤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APC... 目的探讨APC基因在胃癌、癌前病变及胃腺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APC基因在30例胃癌、30例不典型增生、30例肠上皮化生、10例胃腺瘤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APC基因阳性表达率,胃腺瘤为50.0%,肠上皮化生为66.7%,不典型增生为53.3%及胃癌为53.3%,均比正常胃黏膜的90.0%低(P均〈0.05)。中重度不典型增生APC基因阳性表达率为47.1%,比轻度不典型增生(61.5%)低(P〈0.05)。APC基因阳性表达率与胃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APC基因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及胃腺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APC基因表达检测有助于早期胃癌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癌前病变 APC基因 胃腺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白光内镜与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对肠型胃腺瘤与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9
作者 滕腊梅 章庆伟 +4 位作者 张昕恬 陈锦南 王奇雯 周菁 李晓波 《胃肠病学》 2019年第7期389-394,共6页
背景:内镜检查在发现胃早期肿瘤性病变中居重要地位,但不同内镜技术的诊断准确性存在差异。目的:比较常规白光内镜与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对胃早期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上海仁济医... 背景:内镜检查在发现胃早期肿瘤性病变中居重要地位,但不同内镜技术的诊断准确性存在差异。目的:比较常规白光内镜与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对胃早期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上海仁济医院经白光内镜检查怀疑胃早期肿瘤性病变并取得活检病理结果的患者,择期行ME-NBI并记录白光内镜和ME-NBI诊断;对首次活检病理为非肿瘤性病变者行第二次靶向活检。病理确诊肿瘤性病变者行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并纳入研究。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白光内镜和ME-NBI鉴别肠型胃腺瘤与早期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301例患者(301处病灶),其中肠型胃腺瘤171例,早期胃癌130例。两名内镜诊断医师的观察者间一致性良好(白光内镜:κ=0.70;ME-NBI:κ=0.81)。ME-NBI鉴别肠型胃腺瘤与早期胃癌的敏感性(89.2%对76.9%)、特异性(90.6%对71.9%)、阳性预测值(87.9%对67.6%)、阴性预测值(91.7%对80.4%)和准确性(90.0%对74.1%)均显著高于白光内镜( P <0.05)。结论:与白光内镜相比,ME-NBI能更好地鉴别肠型胃腺瘤与早期胃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型胃腺瘤 早期胃癌 放大内镜 窄带成像技术 诊断 敏感性与特异性
下载PDF
肠型胃腺瘤癌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滕腊梅 章庆伟 +2 位作者 张昕恬 周颖 李晓波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探讨肠型胃腺瘤癌变的高危因素。方法2012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下切除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的142例(142处病灶)肠型胃腺瘤病例纳入回顾性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寻肠型... 目的探讨肠型胃腺瘤癌变的高危因素。方法2012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下切除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的142例(142处病灶)肠型胃腺瘤病例纳入回顾性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寻肠型胃腺瘤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42例肠型胃腺瘤患者中,未发生癌变者124例(均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发生癌变者18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癌,12.7%)。单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P=0.03,OR=3.37,95%CI:1.10-10.29)、病灶≥2cm(P=0.04,OR=3.93,95%CI:1.07—14.49)、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P=0.04,OR=3.60,95%CI:1.07—12.14)是肠型胃腺瘤癌变的危险因素。将年龄、病灶大小、周围黏膜萎缩程度、HP感染及病灶形态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P=0.03.OR=4.36,95%CI:1.17—16.24)、病灶≥2cm(P=0.02,OR=5.79,95%CI:1.28—26.12)、有HP感染(P=0.03,OR=3.89,95%CI:1.15-13.59)是肠型胃腺瘤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肠型胃腺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上皮内瘤变,癌变率较高,年龄≥65岁、病灶直径≥2cm、存在HP感染者易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胃疾病 肠型胃腺瘤 肠型胃腺癌
原文传递
抗胃腺癌免疫核糖核酸有效成分构象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维忠 杨德发 +2 位作者 张德安 沈建峰 宋洪礼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15-118,共4页
本研究将NRNA、ATIRNA和ATIRNAⅠ~Ⅴ组份进行了抑癌活性对比分析,证实以ATIRNAⅠ、Ⅱ组份活性最强。继而用园二色谱仪对ATIRNAⅠ、Ⅱ组份进行了CD谱分析,参照SRNA、NRNA、ATIRNA和ATIRNAⅢ、Ⅳ、Ⅴ组份的CD谱分析。结果发现,ATIRNAⅠ、... 本研究将NRNA、ATIRNA和ATIRNAⅠ~Ⅴ组份进行了抑癌活性对比分析,证实以ATIRNAⅠ、Ⅱ组份活性最强。继而用园二色谱仪对ATIRNAⅠ、Ⅱ组份进行了CD谱分析,参照SRNA、NRNA、ATIRNA和ATIRNAⅢ、Ⅳ、Ⅴ组份的CD谱分析。结果发现,ATIRNAⅠ、ⅡCD谱明显不同于其它各种RNA的CD谱;ATIRNAⅠ、Ⅱ的构象在低盐浓度条件下,兼有A、Z和其它型构象,具有较大分子柔顺性;在高盐浓度条件下会发生Z→A型构象转变;而其它各种RNA只呈单纯A型构象,分子刚性较强,在高盐浓度条件下有A→Z型构象转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胃肿瘤 免疫 RNA 抗癌活性
下载PDF
端粒酶hTERT在人BGC-823胃腺癌细胞中的表达
12
作者 郭红 许德顺 《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检测端粒酶hTERT即端粒酶逆转录酶在人BGC-823胃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应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胃腺癌细胞裂解液中端粒酶hTERT的活性表达。结果当检测胃腺癌的细胞数为5×106/50μL时为可疑阳性,... 目的检测端粒酶hTERT即端粒酶逆转录酶在人BGC-823胃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应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胃腺癌细胞裂解液中端粒酶hTERT的活性表达。结果当检测胃腺癌的细胞数为5×106/50μL时为可疑阳性,当细胞数为1×107/50μL时为阳性,而当检测的细胞数为2.5×106/50μL和1.25×106/50μL时均为阴性。结论通过检测端粒酶hTERT可以说明端粒酶作为肿瘤的一种标志物存在与胃腺癌细胞中,而且应用ELISA法检测端粒酶的活性既准确又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HTERT 胃腺癌细胞 ELISA
下载PDF
主细胞为主型胃泌酸腺肿瘤9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涛 罗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9-212,共4页
目的:探讨主细胞为主型胃泌酸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雅安市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7月诊治的9例主细胞为主型胃泌酸腺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内镜特征、病理形态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9... 目的:探讨主细胞为主型胃泌酸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雅安市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7月诊治的9例主细胞为主型胃泌酸腺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内镜特征、病理形态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9例患者中5例为女性,4例为男性,中位年龄54岁。其中胃底腺型胃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 of fundic gland type,GA-FG)6例、泌酸腺腺瘤(gastric oxyntic gland adenoma,GOGA)3例。最常见的症状是腹部隐痛(5/9)。胃镜提示胃体或胃底的浅表隆起型(8/9)或浅表平坦型病变(1/9),病灶最大直径2~6 mm。GA-FG及GOGA均以主细胞成分为主,伴有壁细胞和颈黏液细胞,细胞异型性小,排列成不规则的腺管状。GA-FG中查见肿瘤周围间隙(5/6)及肿瘤周围纤维化(1/6)。免疫表型显示主细胞表达胃蛋白酶原Ⅰ、壁细胞表达H+-K^(+)-ATP酶、颈黏液细胞表达黏蛋白6。4例患者获得12~25个月随访,均未见复发。结论:胃的主细胞为主型泌酸腺肿瘤是罕见且具有独特病理学特征的肿瘤,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泌酸腺肿瘤 泌酸腺腺瘤 胃底腺型胃癌
下载PDF
胃泌酸腺腺瘤和胃底腺型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葛小霞 林建龙 +3 位作者 王丽萍 程焰红 陈小玲 王明月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17期70-74,共5页
目的 探讨胃泌酸腺腺瘤(gastric oxyntic gland adenoma,GOGA)和胃底腺型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 of fundic gland type,GA-F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预后。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4例GOGA和2例GA-FC,分析临床、病理、... 目的 探讨胃泌酸腺腺瘤(gastric oxyntic gland adenoma,GOGA)和胃底腺型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 of fundic gland type,GA-F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预后。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4例GOGA和2例GA-FC,分析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GOGA内镜示肿物与周边黏膜边界不清的褪色样隆起或平坦的黏膜下病变,病理表现为腺体融合呈管状、筛状,边缘规则无成角,Ki67 <2%;2例GA-FC内镜示肿物与周边黏膜边界清楚的褪色样隆起或平坦的黏膜下病变,表面可有不规则的结构,病理结构异型更明显,腺体融合呈筛状、迷路样,边缘不规则可见成角,间质轻度纤维化,Ki67> 2%。结论 泌酸腺腺瘤与胃底腺型腺癌两者属于同一生物学谱系的两端,两者在临床病理上具有共性的同时也有各自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泌酸腺腺瘤 胃底腺型腺癌 泌酸腺肿瘤 高分化胃腺癌 临床病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