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龙游石榴石角闪岩(退变榴辉岩):华夏加里东期碰撞造山事件的新证据 被引量:27
1
作者 陈相艳 仝来喜 +2 位作者 张传林 朱清波 李亚楠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207-1217,共11页
在华夏地块浙江龙游地区发现了榴辉岩退变形成的石榴石角闪岩,其变质演化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峰期榴辉岩相阶段(M1),矿物组合为绿辉石+石榴子石变斑晶(核部)+石英;峰后后成合晶阶段(M2),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变斑晶(边部)+单... 在华夏地块浙江龙游地区发现了榴辉岩退变形成的石榴石角闪岩,其变质演化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峰期榴辉岩相阶段(M1),矿物组合为绿辉石+石榴子石变斑晶(核部)+石英;峰后后成合晶阶段(M2),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变斑晶(边部)+单斜辉石变斑晶+斜长石,峰期榴辉岩相绿辉石在该阶段形成榴辉岩典型的降压分解结构;退变质角闪岩相阶段(M3),矿物组合为角闪石+斜长石,并在石榴子石边部形成角闪石和斜长石的反应边、后成合晶以及斜长石冠状体.由于强烈的退变质过程的影响,传统矿物温压计方法只能得到退变质角闪岩相的温压条件,获得T=664~691℃,P=0.68~0.73 GPa.石榴子石成分环带表明该退变榴辉岩在峰后经历了一近等温降压过程.因此,结合岩相学分析、石榴子石成分剖面和退变质角闪岩相温压数据,可作出退变质过程的顺时针P-T轨迹,与碰撞造山过程一致.故该退变榴辉岩是华夏地块加里东期碰撞造山过程的产物,是华夏地块加里东期碰撞造山事件的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石角闪岩 退变榴辉岩 P-T轨迹 华夏地块 碰撞造山
原文传递
北秦岭松树沟榴闪岩锆石U-Pb定年、矿物包裹体和Lu-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3
2
作者 钱加慧 杨秀清 +3 位作者 刘良 曹玉亭 陈丹玲 杨文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087-3098,共12页
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对松树沟榴闪岩中的锆石进行年代学分析,得到锆石残留核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729±24Ma,对应的Th/U比值为0.70~1.01;变质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96±9.1Ma,对应的Th/U比值为0.02~0.1... 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对松树沟榴闪岩中的锆石进行年代学分析,得到锆石残留核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729±24Ma,对应的Th/U比值为0.70~1.01;变质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96±9.1Ma,对应的Th/U比值为0.02~0.11。通过激光拉曼探针在变质锆石里寻找到斜长石、单斜辉石、石榴石、石英、榍石、磷灰石等矿物包裹体,结合岩石具有的石榴石变斑晶和单斜辉石+斜长石嵌晶,推测变质锆石可能生长于岩石的高压麻粒岩相变质阶段,不排除早期存在榴辉岩相变质的可能性,所获~496Ma的变质时代记录了一期与陆壳深俯冲相关的区域地质事件。利用LA-MC-ICP-MS法测定了变质重结晶锆石的176Hf/177Hf=0.282560~0.282663;以t=730Ma计算出εHf(t)=+8.6^+12.2;Hf模式年龄为867±43Ma。锆石残留核年龄和变质重结晶锆石的t DM(Hf)数值,表明该榴闪岩的原岩应老于729Ma,原岩物质从亏损地幔分离的时间不晚于867±43Ma。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松树沟榴闪岩是早期侵位的岩石遭受早古生代高压-超高压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闪岩 U-PB定年 稀土元素 矿物包裹体 LU-HF同位素
下载PDF
东准噶尔扎河坝蛇绿混杂岩中的石榴角闪岩 被引量:17
3
作者 牛贺才 单强 +3 位作者 张兵 罗勇 杨武斌 于学元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84-1491,共8页
继报道了超高压成因的石榴辉石岩和石英菱镁岩之后,作者在扎河坝地区又发现了具有超高压成因特征的石榴角闪岩。扎河坝石榴角闪岩主要组成矿物为角闪石、石榴石、辉石和钠长石,它不但含硬玉、多硅白云母等高压变质矿物,而且还残留着具... 继报道了超高压成因的石榴辉石岩和石英菱镁岩之后,作者在扎河坝地区又发现了具有超高压成因特征的石榴角闪岩。扎河坝石榴角闪岩主要组成矿物为角闪石、石榴石、辉石和钠长石,它不但含硬玉、多硅白云母等高压变质矿物,而且还残留着具有超高压成因特征的超硅石榴石和超硅辉石。根据野外产状和矿物组成特征,扎河坝石榴角闪岩可以细分成含硬玉石榴角闪岩和含多硅白云母石榴角闪岩两类,它们的原岩为大洋玄武岩。石榴角闪岩的厘定进一步证实在扎河坝蛇绿混杂岩带内确实存在着超深俯冲后折返的洋壳,同时超深俯冲洋壳的组成也较复杂,包括沉积岩、辉长岩和大洋玄武岩等。石榴角闪岩、石英菱镁岩及石榴辉石岩等超高压变质岩的存在表明扎河坝蛇绿岩带是一条大洋板块的超深俯冲带,它可能通过克拉玛依蛇绿岩带西延出境,形成一条横贯东西准噶尔北缘的超深俯冲带。这条超深俯冲带的发现为研究新疆北部早古生代洋陆转换过程及机制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思路,对深入探讨准噶尔盆地北缘及阿尔泰南缘早古生代壳幔相互作用及中亚造山带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河坝 蛇绿混杂岩 石榴角闪岩 超高压变质
下载PDF
西准噶尔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中的石榴角闪岩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博 朱永峰 +1 位作者 魏少妮 徐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34-1040,共7页
本文报道在准噶尔地区发现的石榴角闪岩,该岩石产在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带的百口泉地区。石榴角闪岩主要由钙质角闪石、富钠斜长石和黝帘石组成,含少量钛铁矿、绿帘石、绿泥石、榍石、石榴石、普通辉石、金红石、磷灰石、钠长石、石英和... 本文报道在准噶尔地区发现的石榴角闪岩,该岩石产在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带的百口泉地区。石榴角闪岩主要由钙质角闪石、富钠斜长石和黝帘石组成,含少量钛铁矿、绿帘石、绿泥石、榍石、石榴石、普通辉石、金红石、磷灰石、钠长石、石英和锆石。石榴石中常包裹磷灰石、金红石、钛铁矿、石英和锆石。黝帘石+富钠斜长石组合中出现少量钙铝榴石残余。百口泉石榴角闪岩中石榴石的化学组成特征以及其中出现的金红石—钛铁矿—磷灰石—石英—锆石包体组合说明,该岩石不是异剥钙榴岩退变质的产物,而是榴辉岩退变的产物(辅助证据包括二辉橄榄岩中发育的辉石出溶结构和辉石塑性变形特征)。百口泉石榴角闪岩至少记录了四个阶段:石榴石—单斜辉石—金红石—磷灰石—石英—锆石组成的阶段Ⅰ(可能为榴辉岩相),普通辉石—钛铁矿—磷灰石—角闪石组成的退变阶段Ⅱ,角闪石—斜长石—榍石—钛铁矿构成的阶段Ⅲ(角闪岩相),以及绿帘石—石英—绿泥石构成的绿片岩相变质阶段Ⅳ。尽管上述演化历史存在一些不确定性,石榴角闪岩的发现为深入研究西准噶尔地区古生代洋壳俯冲带的性质及其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石榴角闪岩 克拉玛依 西准噶尔 新疆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胶北地体多期高级变质事件:来自石榴斜长角闪岩与花岗质浅色体锆石U-Pb定年与稀土元素的新证据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平华 田忠华 +2 位作者 文飞 周万蓬 王义龙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196-3216,共21页
胶北是华北克拉通一个记录了多期高级变质事件的前寒武纪变质地体,确定其每期变质-深熔事件时代与性质对进一步认识胶北乃至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以栖霞石榴斜长角闪岩及其伴生的花岗质浅色体为研... 胶北是华北克拉通一个记录了多期高级变质事件的前寒武纪变质地体,确定其每期变质-深熔事件时代与性质对进一步认识胶北乃至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以栖霞石榴斜长角闪岩及其伴生的花岗质浅色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锆石内部矿物包体、CL图像、LA-ICP-MS U-Pb定年与稀土元素组成的综合研究,发现石榴斜长角闪岩(19LR53-1)中锆石可进一步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新太古代晚期)锆石通常具有浑圆状晶形且相对弱的(灰黑色)的阴极发光效应,18个该类锆石微区记录了十分一致的207Pb/206Pb年龄,变化于2 540±58 Ma至2 439±54 Ma之间,相应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 498±25 Ma,应代表石榴斜长角闪岩遭受新太古代晚期变质作用的时代;第二类锆石通常具有柱状晶形且相对强的(灰色-灰白色)的阴极发光效应,14个该类锆石微区记录了十分一致的207Pb/206Pb年龄,变化于1 906±54 Ma至1 821±60 Ma之间,相应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 865±30 Ma,被解释为石榴斜长角闪岩遭受古元古代晚期退变质作用的时代.花岗质浅色脉体(19LR53-2)中绝大多数锆石具有不规则状晶形且相对弱的(灰黑色)阴极发光效应,有的含有少量长英质矿物包体,如钾长石+斜长石+石英+磷灰石,18个该类锆石微区记录的207Pb/206Pb年龄变化于2 521±48 Ma至2 453±42 Ma之间,相应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 480±22 Ma,应代表胶北地体新太古代晚期地壳深熔作用的时代.综合本文与前人发表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可知,胶北地体太古宙变质基底岩石不仅经历了新太古代晚期~2 500 Ma高级变质作用与地壳深熔作用,而且还叠加了古元古代晚期~1 850 Ma的高级变质作用与地壳深熔作用,它们可能是华北克拉通两次克拉通化过程中的地质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北地体 多期高级变质事件 石榴斜长角闪岩 锆石U-PB定年 岩石学
原文传递
北天山西部温泉岩群中石榴角闪岩的岩石学和变质作用P-T轨迹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仕林 王根厚 +3 位作者 杜瑾雪 赵军 陈有炘 修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658-3670,共13页
北天山西部温泉岩群中新发现的石榴角闪岩对于研究中亚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详细的岩相学和相平衡模拟的结果表明,石榴角闪岩的变质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升温升压进变质阶段,以石榴子石中包裹绿帘石为特征,矿物... 北天山西部温泉岩群中新发现的石榴角闪岩对于研究中亚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详细的岩相学和相平衡模拟的结果表明,石榴角闪岩的变质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升温升压进变质阶段,以石榴子石中包裹绿帘石为特征,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角闪石+斜长石+石英+钛铁矿+绿帘石,峰期变质条件为700℃/9. 6kbar,可能发生的变质反应为角闪石+绿帘石+石英→石榴子石+斜长石+水;(2)近等温降压退变质阶段,以石榴子石周围发育由"斜长石+石英+角闪石"组成的"白眼圈"结构为特征,可能发生的变质反应为石榴子石+石英+水→角闪石+斜长石;(3)降温降压退变质阶段,以石榴子石发育绿泥石化为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推测石榴角闪岩形成于晚奥陶世古亚洲洋俯冲消减的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角闪岩 岩石学 P-T轨迹 温泉岩群 北天山西部
下载PDF
北秦岭西部榴闪岩的发现与变质作用过程:锆石年代学和Hf-O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8
7
作者 唐欢 张宏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575-2590,共16页
秦岭造山带是由多期俯冲-碰撞造山和随后多阶段隆升成山形成的复合型造山带。近年来一个突破性进展是在北秦岭东部即陕西-河南交界地区以及桐柏地区的秦岭群高级变质岩中发现存在大量退变榴辉岩和高压麻粒岩,其中部分退变榴辉岩锆石包... 秦岭造山带是由多期俯冲-碰撞造山和随后多阶段隆升成山形成的复合型造山带。近年来一个突破性进展是在北秦岭东部即陕西-河南交界地区以及桐柏地区的秦岭群高级变质岩中发现存在大量退变榴辉岩和高压麻粒岩,其中部分退变榴辉岩锆石包裹体中出现柯石英。这些发现证明北秦岭东部和桐柏地区的确在480~500Ma发生过深俯冲作用,随后造山带抬升形成退变榴辉岩。那么,北秦岭西部是否存在类似的(深)俯冲作用?本文首次在北秦岭西部宝鸡眉县地区发现了榴闪岩。该榴闪岩主要由石榴石和角闪石组成,含少量石英、透辉石和绿帘石。石榴石变斑晶都具有明显由退变质扩散作用形成的环带结构,绿帘石变斑晶具有与榴辉岩中绿帘石大致相同的XFe、CaO和Al2O3含量。同时,石榴石变斑晶核部还含有Amp+Cpx+Qtz包裹体,该包裹体矿物组合暗示其退变前可能是榴辉岩,而榴闪岩是在流体活动过程中退变质作用形成的。榴闪岩中锆石的离子探针SIMS定年获得很好的U-Pb谐和年龄(443.9±1.1Ma)和206Pb/238U的加权平均年龄(443.2±2.5Ma)。锆石的低Th和U含量和非常高Th/U比值(0.47~1.66)说明其并非是在"干"体系下形成的进变质锆石,应该是在流体强烈活动下形成的或是进变质锆石被退变质过程完全重置。因此,443Ma应该是榴闪岩的形成年龄即记录退变质作用发生的时间。这些锆石具有亏损的Hf同位素和类似地幔的氧同位素组成。因遭受退变质作用的强烈影响,其εHf(t)值和δ18O值有较宽的分布范围(εHf(t)=2.4~14.7;δ18O=4.25‰~6.39‰),其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为0.48~0.95Ga。所以,锆石的Hf-O同位素特征指示榴闪岩的原岩主要来自新元古代时期的亏损地幔来源的玄武质岩石。结合北秦岭东部地区榴辉岩发生退变质作用时代间隔可以大致判断北秦岭西部的榴闪岩的峰期变质时代可能为470~480Ma。由此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榴闪岩 锆石年龄 HF-O同位素 退变质作用
下载PDF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石榴角闪岩变质作用P-T-t轨迹:相平衡模拟与锆石年代学 被引量:8
8
作者 田作林 康东艳 穆虹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467-2478,共12页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杂岩由多种类型的高级变质岩组成,包括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榴角闪岩和基性麻粒岩。石榴角闪岩呈透镜状产出在片麻岩中,可见不连续分布的规模不等的浅色体。石榴角闪岩由石榴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杂岩由多种类型的高级变质岩组成,包括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榴角闪岩和基性麻粒岩。石榴角闪岩呈透镜状产出在片麻岩中,可见不连续分布的规模不等的浅色体。石榴角闪岩由石榴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金红石、钛铁矿和榍石组成,石榴石变斑晶可见由浅色矿物组成的"白眼圈"。岩相学、矿物化学和相平衡模拟表明石榴角闪岩经历了一条顺时针型的P-T演化轨迹,可划分为两个阶段:(Ⅰ)升温升压的进变质阶段,由石榴石和斜长石斑晶记录,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金红石+钛铁矿。运用石榴石变斑晶边部和斜长石变斑晶边部成分在视剖面图上的投点确定出峰期温压条件为~11.5kbar、790℃,达到了高压麻粒岩相条件,并经历了部分熔融,产生至少9%的熔体;(Ⅱ)降温降压的退变质阶段,由石榴石边部"白眼圈"冠状体记录。运用平均温压法计算冠状体中黑云母+斜长石+角闪石+石榴石组合的形成温压条件为~7kbar、~750℃。该阶段金红石消失,熔体结晶,并与早期矿物发生回反应。在石榴石角闪岩的锆石中获得了从29.2Ma到10.2Ma的连续变质年龄。由于锆石通常在熔体结晶过程中生长,因此确定该组年龄代表石榴石角闪岩退变质年龄。本文和以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南迦巴瓦杂岩中的高温和中温麻粒岩相亚单元具有相似的降温降压P-T轨迹,但高温单元具有较高的变质压力条件,表明其俯冲到了更大的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角闪岩 P-T-T轨迹 相平衡 锆石U-PB定年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
下载PDF
北秦岭松树沟榴闪岩变质演化:石榴石矿物学和锆石年代学制约
9
作者 林少伟 张强强 +1 位作者 高晓英 郑永飞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14-2735,共22页
北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的构造格局和变质演化过程长期以来存在较大争议,是地学界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尽管前人对松树沟变质岩进行了大量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工作,但是峰期榴辉岩相变质时间的限定仍然存在较大争议.基于此,以松树沟榴闪岩... 北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的构造格局和变质演化过程长期以来存在较大争议,是地学界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尽管前人对松树沟变质岩进行了大量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工作,但是峰期榴辉岩相变质时间的限定仍然存在较大争议.基于此,以松树沟榴闪岩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石榴石矿物学和锆石年代学研究.根据岩相学显微结构、矿物包裹体和矿物地球化学成分研究,在榴闪岩中识别出进变质(522~611℃/1.4~3.0 kbar)、峰期(742~749℃/>3.0 GPa)以及退变质(726~764℃/7.3~8.3 kbar)3期变质矿物组合.锆石年代学研究识别出3组年龄:G1为残留锆石核部,具有典型岩浆振荡环带,富集HREE,明显的Eu负异常,具有746±16 Ma到720±7 Ma的锆石206Pb/238U年龄,表明榴闪岩的原岩结晶时代为新元古代时期;G2锆石无环带或保留较弱的切割原岩锆石的振荡环带,具有陡峭的HREE配分型式,明显变化的Eu异常,属于变质重结晶锆石,具有从492±15 Ma到547±17 Ma较大变化范围的206Pb/238U值.G3锆石主要靶上位于锆石边部以位于石榴石边部与其平衡共存的原位锆石为主,具有云雾状或冷杉叶状CL特征,206Pb/238U年龄范围为491~480 Ma(加权平均年龄为488±10 Ma),富集MREE,亏损HREE,低Th/U比值(0.01~0.04),微弱的Eu异常,表明其形成于榴辉岩相变质阶段,代表峰期变质年龄.此外,我们在榴闪岩中代表石榴石峰期的边部发现包裹大量呈定向的棒状出溶体Rt+Ap+Qz,可能表明该岩石曾经历过超高压变质作用.松树沟榴闪岩原岩是来源于Rodinia超大陆在新元古代裂解出来的北秦岭微陆块,于寒武纪开始深俯冲并在488 Ma达到峰期榴辉岩相,而后发生折返并经历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闪岩 多期次变质 石榴石 锆石 北秦岭造山带 俯冲带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六合地区新元古代-新生代下地壳的成分与形成机制:来自麻粒岩包体的证据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晔 侯增谦 +3 位作者 郑远川 许博 王瑞 罗晨皓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43-2160,共18页
六合地区地处扬子克拉通的西缘,前人对该地区下地壳的成分与形成机制尚无系统认识。本文通过研究新生代幔源侵入岩中所携带的深源捕虏体为认识该地区下地壳的成分和形成机制提供了直接证据。该捕虏体为高级正变质岩(麻粒岩相),岩性分别... 六合地区地处扬子克拉通的西缘,前人对该地区下地壳的成分与形成机制尚无系统认识。本文通过研究新生代幔源侵入岩中所携带的深源捕虏体为认识该地区下地壳的成分和形成机制提供了直接证据。该捕虏体为高级正变质岩(麻粒岩相),岩性分别为石榴石透辉岩、石榴石角闪透辉岩、石榴石角闪岩。三者全岩Si O2=43.85%~50.82%,MgO=6.83%~14.77%,Mg#=0.50~0.64,Cr=87.1×10^(-6)~616×10^(-6),Ni=19.7×10^(-6)~143×10^(-6),皆属于低镁石榴石堆晶岩。通过石榴石-单斜辉石Mg-Fe交换地质温度计计算得知石榴石角闪岩的形成温度721~774℃,形成深度为45~47km,石榴石角闪透辉岩和石榴石透辉岩的形成温度803~829℃,形成深度为48~51km,说明三者皆形成于下地壳。捕虏体锆石多为变质锆石,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59±9Ma和773±23Ma。捕虏体的全岩Sm-Nd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51±4Ma和809±64Ma。259Ma的锆石εHf(t)=-5.69~10.3,773Ma的锆石εHf(t)=5.87~17.7。年代学数据和锆石Hf同位素数据表明六合地区下地壳受到新元古代和晚二叠世岩浆底侵作用,同时发生变质作用。新元古代捕虏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Rb、Ba、Sr。高度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如Nb、Ta、Ti。εNd(t)=4.36~5.28。表明在新元古代时期,六合地区的地壳受到俯冲弧岩浆底侵,经过批式熔融计算得知底侵岩浆源自地幔石榴石-尖晶石橄榄岩10%~30%部分熔融。晚二叠世捕虏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Rb、Ba、Sr。轻度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如Nb、Ta、Ti。εNd(t)=-5.68~2.33。表明在晚二叠世时期,六合地区的地壳受到地幔柱-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产生的岩浆底侵,经过批式熔融计算得知底侵岩浆由地幔石榴石-尖晶石橄榄岩10%~20%部分熔融而成。综上所述,在新元古代板块俯冲和晚二叠世地幔柱的分别作用下,六合地区的地壳受到地幔物质的加入形成镁铁质的新生下地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合 石榴石角闪岩 石榴石透辉岩 板片俯冲 地幔柱
下载PDF
大别山北淮阳带东段石榴斜长角闪岩石炭纪变质作用的测定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贻灿 王辉 +3 位作者 杨阳 侯克斌 李洋 宋彪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5-366,共12页
北淮阳带位于大别碰撞造山带北部,相对于南部三叠纪超高压变质带来说,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相对低级变质的构造岩石单位.以商(城)-麻(城)为界,分为西段和东段.其中,东段未发现与西段相对应的古生代大洋俯冲记录,也缺乏相关的古生代岩浆作用... 北淮阳带位于大别碰撞造山带北部,相对于南部三叠纪超高压变质带来说,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相对低级变质的构造岩石单位.以商(城)-麻(城)为界,分为西段和东段.其中,东段未发现与西段相对应的古生代大洋俯冲记录,也缺乏相关的古生代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方面报道.因而严重地阻碍了对大别造山带形成和演化的深刻理解和准确认识.北淮阳带东段岩石类型丰富,主要包括3类(套)岩石:(1)变质岩,如变质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石榴)斜长角闪岩、大理岩、云母石英片岩和变质复理石等;(2)岩浆岩,主要为中生代花岗岩、正长岩和火山岩等;(3)盆地沉积岩,主要为中新生代沉积及少量石炭纪沉积.然而,该区一直未发现古生代变质作用的岩石学记录.为此,对北淮阳带东段金寨县铁冲一带与大理岩相共生的石榴斜长角闪岩开展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初步的岩石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石榴斜长角闪岩经历了355±5 Ma变质作用,因而首次发现研究区经历了石炭纪变质作用,为秦岭-桐柏造山带的东延以及大别山碰撞造山带的古生代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SHRIMP U-PB定年 石榴斜长角闪岩 石炭纪变质作用 北淮阳带东段 大别造山带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秦岭杂岩东枣园榴闪岩多期变质及地质意义
12
作者 王一鸣 宫相宽 +2 位作者 吴慧芸 吴学谦 杨浩东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6-241,共16页
北秦岭构造带秦岭杂岩是一条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经历过早古生代期间巨量陆壳物质的俯冲-深俯冲和折返,带内出露的榴闪岩保留了变质时代和温压条件的重要信息,可以为北秦岭早古生代变质演化历史的恢复提供重要限定。本项研究对陕西省丹... 北秦岭构造带秦岭杂岩是一条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经历过早古生代期间巨量陆壳物质的俯冲-深俯冲和折返,带内出露的榴闪岩保留了变质时代和温压条件的重要信息,可以为北秦岭早古生代变质演化历史的恢复提供重要限定。本项研究对陕西省丹凤县东枣园一带出露于秦岭杂岩混合岩化长英质片麻岩中的榴闪岩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矿物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榴闪岩中存在两种成分的角闪石(Amp_(1)和Amp_(2))和斜长石(Pl_(1)和Pl_(2)),石榴子石无明显成分环带,以保留了角闪石(Amp_(1))+斜长石(Pl_(1))+石英+钛铁矿/榍石、石榴子石+角闪石(Amp_(2))+斜长石(Pl_(2))+石英+钛铁矿两期变质矿物组合为特征。锆石记录了(497±3)、(450±3)、(419±5)和(399±5)Ma四期变质年龄,根据锆石不同年龄微区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和矿物包裹体组合,认为它们分别对应于榴辉岩相、麻粒岩相以及两期角闪岩相变质时代。结合该岩石具有与秦岭杂岩中榴辉岩一致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岩石是退变的榴辉岩,其在经历~500 Ma的榴辉岩相变质和~450 Ma、~420 Ma两期退变质后,在~400 Ma叠加了一期高角闪岩相进变质作用,该期进变质可能与拆离自俯冲陆壳的岩片在折返过程中发生旋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杂岩 榴闪岩 多期变质 矿物化学
下载PDF
浙西南松阳地区石榴辉石岩变质作用演化与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腾达 郑常青 +5 位作者 周喜文 董云峰 周枭 王照元 宋旸 石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627-3642,共16页
浙西南松阳地区的八都群中分布有一套基性变质岩:石榴辉石岩与石榴角闪岩,其变质作用演化特点目前尚不明确。根据岩相学和矿物微区化学系统研究,发现石榴角闪岩是由石榴辉石岩退变而来,而非由榴辉岩退变而来,并经历了三个变质演化阶段,... 浙西南松阳地区的八都群中分布有一套基性变质岩:石榴辉石岩与石榴角闪岩,其变质作用演化特点目前尚不明确。根据岩相学和矿物微区化学系统研究,发现石榴角闪岩是由石榴辉石岩退变而来,而非由榴辉岩退变而来,并经历了三个变质演化阶段,分别为峰期高压麻粒岩相阶段(M1),其矿物组合为石榴石+次透辉石±钛铁矿±石英;峰后近等温减压中压麻粒岩相退变质阶段(M2),以出现典型的减压反应结构和斜方辉石+斜长石(An_(90-92))为标志;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M3),以角闪石+斜长石(An_(33-53))+钛铁矿±次透辉石±石英等退变矿物组合为特征。相平衡模拟与传统地质温压计结合限定M1期温压条件为P=11. 6~12. 5kbar,T=780~840℃,M2期温压条件为P=7. 4~8. 2kbar,T=800~880℃,M3期温压条件为P=6. 6~7. 5kbar,T=500~560℃,三个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具有典型的顺时针近等温减压型ITD型特征,这种演化轨迹通常代表加厚下地壳快速折返地表的动力学过程,因此,该项研究对华夏地块构造作用演化的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辉石岩 石榴角闪岩 变质作用演化 八都群 浙西南
下载PDF
钦杭结合带加里东期榴闪岩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姜杨 陈志洪 +6 位作者 谭桂丽 杨祝良 周效华 袁强 余明刚 赵希林 段政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15年第2期79-88,共10页
对钦杭结合带首次发现的加里东期榴闪岩进行了详细的年代学、矿物学和变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榴闪岩的变质时代为454±4Ma,经历了早期角闪岩相进变质、中期榴辉岩相峰期变质和晚期角闪岩相退变质三个阶段,具顺时针P-T-t轨迹。早期... 对钦杭结合带首次发现的加里东期榴闪岩进行了详细的年代学、矿物学和变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榴闪岩的变质时代为454±4Ma,经历了早期角闪岩相进变质、中期榴辉岩相峰期变质和晚期角闪岩相退变质三个阶段,具顺时针P-T-t轨迹。早期角闪岩相进变质作用阶段的矿物共生组合为角闪石+斜长石+石英,温压条件分别为719℃~795℃和7.56Kpa^8.30Kpa;中期榴辉岩相峰期变质作用阶段的矿物共生组合为石榴子石+绿辉石(后期退变为透辉石+钠长石)±石英,温压条件分别为668℃~821℃和26.42Kpa^33.46Kpa;晚期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阶段的矿物共生组合为石榴子石+角闪岩+斜长石±石英(即榴闪岩),相应的温压条件分别为611℃~854℃和4.76Kpa^9.30Kpa。结合前人资料推断,区域内加里东期可能经历了榴辉岩相超高压变质→高温麻粒岩相退变质→角闪岩相退变质的演化过程。钦杭结合带首次厘定出加里东期超高压变质作用,表明华夏和扬子两大陆块碰撞拼合发生在加里东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 顺时针P-T-t轨迹 榴闪岩 加里东期 钦杭结合带
下载PDF
Petrology of Garnet Amphibolites from the Hualong Group: Implications for Metamorphic Evolution of the Qilian Orogen, NW China 被引量:2
15
作者 Yilong Li Limin Zhao +3 位作者 Zhuoyang Li Biji Luo Jianping Zheng Fraukje M.Brouwer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102-1115,共14页
The Qilian Orogen marks the junction of the North China, South China and Tarim cratons. The mechanism of continental growth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orogen remains unclear. Based on detailed fieldwork, we present a... The Qilian Orogen marks the junction of the North China, South China and Tarim cratons. The mechanism of continental growth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orogen remains unclear. Based on detailed fieldwork, we present a systematic study of petrography, mineral chemistry and phase equilibria of garnet amphibolites from the Hualong Group, which represents the Precambrian basement in the southern accretionary belt of the Qilian Orogen. The garnet amphibolites mainly consist of amphibole, plagioclase, garnet and quartz, with minor pyroxene, biotite and ilmenite. A peak stage of upper amphibolite facies to low-temperature granulite facies metamorphism and retrograde metamorphism in the amphibolite facies affected the samples. Garnet has a homogeneous composition of Alm66-71Grs14-17Prp9_12Sps3-s, amphibole is ferro-hornblende, biotite belongs to the ferro-biotite species and pyroxene is dominated by orthopyroxene with few clinopyroxene. Pseudosection modeling of the garnet amphibolite samples indicates clockwise P-T paths. The samples witness peak metamorphism at conditions of -4.9-6.3 kbar and -755-820 ℃ in the upper amphibolite facies to low- temperature granulite facies, and retrograde cooling and decompression at conditions of-2.5-3.1 kbar and -325-545 ℃. It is inferred that peak metamorphism with high temperature and low pressure occurred at ca. 450 Ma during northward subduction of the South Qilian oceanic crust beneath the central Qilian Block. When continental collision occurred between the central Qilian and the Qaidam blocks, the Hualong Block was aecreted onto the South Qilian accretionary complex and experienced amphibolite facies retrograde metamorphism at ca. 44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lian Orogen Hualong Group garnet amphibolite PETROLOGY metamorphic P-T path PerpleX.
原文传递
西藏羌塘中部猫耳山石榴角闪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
16
作者 李超 王根厚 +5 位作者 赵中宝 杨锋 李典 闻俊豪 王仕林 李海兵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661-3684,共24页
青藏高原腹地羌塘地体中部猫耳山增生杂岩内保留有早古生代变质记录,对研究冈瓦纳大陆北缘的早古生代构造格架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猫耳山石榴角闪岩呈透镜状产出于斜长角闪岩内,主要由石榴石、角闪石、单斜辉石、斜长石、白云母、黝帘... 青藏高原腹地羌塘地体中部猫耳山增生杂岩内保留有早古生代变质记录,对研究冈瓦纳大陆北缘的早古生代构造格架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猫耳山石榴角闪岩呈透镜状产出于斜长角闪岩内,主要由石榴石、角闪石、单斜辉石、斜长石、白云母、黝帘石、绿泥石、榍石和钛铁矿组成。石榴角闪岩的全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其具有俯冲带上(SSZ型)蛇绿岩特征,与区域内寒武-奥陶纪蛇绿岩残片一致。根据岩相学、矿物化学、相平衡模拟以及锆石定年结果,得出石榴角闪岩的成因及变质过程如下:(1)石榴角闪岩原岩为~477Ma的特提斯洋蛇绿岩残片;(2)在394~383Ma发生麻粒岩相变质过程,峰期变质温压条件为~900℃、~1.55GPa,矿物组合为石榴石+角闪石+透辉石;(3)早期的折返导致其降温降压至~800℃、~1.0GPa,矿物组合为石榴石+角闪石+透辉石+斜长石;(4)进一步的角闪岩相退变质发生于358~348Ma,矿物组合为角闪石+斜长石+透辉石+钛铁矿,在石榴石周围和港湾处形成斜长石+角闪石的后成合晶结构。石榴角闪岩的P-T-t演化轨迹结合区域蛇绿岩和岩浆岩记录,指示早古生代特提斯洋壳俯冲、泥盆纪特提斯洋弧后扩张和石炭纪特提斯洋内岛弧增生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羌塘地体 猫耳山增生杂岩 石榴角闪岩 P-T-T轨迹 古特提斯洋
下载PDF
浙江龙游石榴角闪岩的岩石学特征与构造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静强 舒良树 于津海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5-134,共10页
鉴于国内部分学者最近提出的"浙江龙游石榴角闪岩乃华夏地块加里东期碰撞榴辉岩退变而成"这一问题,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对龙游地区的石榴角闪岩开展了岩相学、矿物化学、年代学及全岩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少数以包... 鉴于国内部分学者最近提出的"浙江龙游石榴角闪岩乃华夏地块加里东期碰撞榴辉岩退变而成"这一问题,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对龙游地区的石榴角闪岩开展了岩相学、矿物化学、年代学及全岩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少数以包裹体状存在于石榴子石和单斜辉石内部的斜长石为钙长石,而分布于单斜辉石和石榴子石周围的斜长石其An值在44~66之间,没有发现指示绿辉石分解形成的富钠斜长石(钠长石或更长石);锆石CL图像显示,除存在变质成因的小颗粒锆石外,还存在较多具有明显核环构造的大颗粒锆石.经U-Pb年代学测试,其锆石核部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879±11 Ma,和邻区陈蔡地区变角闪岩的原岩年龄一致;而其变质环及小颗粒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446±5 Ma.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龙游石榴角闪岩的原岩属于基性岩浆岩(Si O2含量为46.8%~48.2%),微量元素特征具有E-MORB的地球化学亲缘性.依据龙游石榴角闪岩的有效全岩成分和EPMA分析结果,并结合观测到的矿物组合,建立了P-T视剖面图,该图揭示龙游石榴角闪岩至少经历过3期次变质阶段,分别为温压条件为0.67~0.75 GPa/685~719℃的进变质作用阶段,温压条件为0.91~0.97 GPa/766~782℃的峰期变质阶段和温压条件为~0.68 GPa/~767℃的退变质作用阶段(同时用传统温压计获得退变温压条件为0.66~0.67 GPa/720~740℃).无论哪一个变质阶段,其变质压力都只是中压而没有达到高压.结合区域背景综合分析,我们认为龙游石榴角闪岩的成因演化过程为:新元古代古华南洋朝扬子陆块俯冲→引发弧后拉张→导致幔源岩浆上涌结晶,形成E-MORB型基性岩→志留纪时遭受强烈的区域中高级变质作用,遂形成龙游石榴角闪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地块 浙江龙游 石榴角闪岩 P-T视剖面图 新元古代 早古生代
原文传递
斜黝帘石中定向金红石的拓扑结构和成因机制
18
作者 宋岳庭 徐一凡 +1 位作者 赵珊茸 徐畅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965-3977,共13页
大别山红安地区的斜黝帘石榴闪岩中的斜黝帘石普遍含大量定向的针状、棒状的金红石.斜黝帘石(Ca_(2)Al_(2.57)Si_(0.46)[Si_(3)O_(11)]O(OH))是在岩石的退变质过程中形成的,观察到的其内部多组针状金红石的延长方向与主晶形态之间没有... 大别山红安地区的斜黝帘石榴闪岩中的斜黝帘石普遍含大量定向的针状、棒状的金红石.斜黝帘石(Ca_(2)Al_(2.57)Si_(0.46)[Si_(3)O_(11)]O(OH))是在岩石的退变质过程中形成的,观察到的其内部多组针状金红石的延长方向与主晶形态之间没有固定关系.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表明客晶金红石与主晶斜黝帘石之间具有复杂的结晶学取向关系(CORs),其中<001>_(Rt)//<010>_(Czo)、<100>_(Rt)//<001>_(Czo)、<110>_(Rt)//<001>_(Czo)和<101>_(Rt)//<001>_(Czo)出现几率分别为17.7%,14.9%,14.2%和25.0%.这些取向平行关系对应的轴方向上具有良好的晶格匹配程度.上述每种取向关系对应的金红石针/棒会围绕着这个良好的晶格匹配方向在主晶中旋转360°分布.这种独特的形态分布方式使得我们难以从单个或几个主晶颗粒中直观判断包裹体的形态分布,而使用较大的数据量进行结晶学取向分析对于包裹体的形态分布定性描述是必要的.主客晶之间的拓扑结构和化学分布排除了金红石的出溶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学取向关系 榴闪岩 斜黝帘石 金红石 包裹体 EBSD 矿物学 结晶学
原文传递
华北克拉通中部带云中山石榴斜长角闪岩变质演化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敏洁 钱加慧 +2 位作者 尹常青 张健 卢成森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892-3909,共18页
云中山地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中部,是衔接吕梁地体和五台-恒山地体的关键位置.确定云中山地体的变质作用演化历史可为深入理解吕梁-云中山-五台-恒山地区的整体地质过程提供重要限定.对云中山石榴斜长角闪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 云中山地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中部,是衔接吕梁地体和五台-恒山地体的关键位置.确定云中山地体的变质作用演化历史可为深入理解吕梁-云中山-五台-恒山地区的整体地质过程提供重要限定.对云中山石榴斜长角闪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相平衡模拟和锆石年代学研究.两个代表性样品均具有顺时针变质P-T-t轨迹,峰期阶段位于金红石稳定域,温压条件分别为0.96±0.11 GPa/720±8.0℃(L1903)和1.26±0.08 GPa/756±14.0℃(L1906);峰期后发生降压作用,金红石转变成钛铁矿,石榴石边部生长斜长石(+普通角闪石)冠状边,普通角闪石转变成镁铁闪石;晚期阶段以冷却为主,石榴石的边部出现少量绿泥石交代.对两个样品的岩石组构和化学成分对比表明,石榴斜长角闪岩的部分熔融受全岩成分影响,岩石贫硅钠而富铁镁钛时难熔,反之则易熔.样品变质锆石的U-Pb定年结果为1 928~1 806 Ma.这些锆石相对富集重稀土,利用锆石Ti温度计计算的结晶温度为520~680℃,与岩石的冷却温度相近,因此所获年龄应代表退变冷却时代.吕梁-云中山-五台-恒山地区的整体地质特征对比表明,云中山地体的岩石-地层组成和变质作用演化与五台-恒山地体非常相似,记录了古元古代晚期的碰撞造山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云中山地体 石榴斜长角闪岩 变质P-T-t轨迹 构造意义 岩石学
原文传递
龙游石榴石角闪岩是退变榴辉岩吗? 被引量:2
20
作者 于津海 舒良树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6-560,共5页
2015年一篇题为"浙江龙游石榴石角闪岩(退变榴辉岩):华夏加里东期碰撞造山事件的新证据"的论文发表在《科学通报》第13期上(陈相艳等,2015).但是作者提供的岩相学和矿物化学证据明显不足,加里东期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的结论... 2015年一篇题为"浙江龙游石榴石角闪岩(退变榴辉岩):华夏加里东期碰撞造山事件的新证据"的论文发表在《科学通报》第13期上(陈相艳等,2015).但是作者提供的岩相学和矿物化学证据明显不足,加里东期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的结论与区域地质背景也不吻合.结合我们对野外和岩相学特征的观察,可以认为该石榴石角闪岩没有经历过榴辉岩相的变质作用,不能作为加里东碰撞造山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龙游 石榴石角闪岩 退变榴辉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