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默GPER1表达逆转乳腺癌细胞三苯氧胺耐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啸天 薛国军 杨光伦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79-784,共6页
目的探讨沉默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PER1)对乳腺癌MCF-7细胞三苯氧胺(TAM)的逆转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乳腺癌TAM耐药细胞株MCF-7 TAMR及其亲本非耐药细胞株MCF-7,采用MTT法检测MCF-7 TAMR细胞对TAM的耐药性。shCtrl、shG... 目的探讨沉默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PER1)对乳腺癌MCF-7细胞三苯氧胺(TAM)的逆转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乳腺癌TAM耐药细胞株MCF-7 TAMR及其亲本非耐药细胞株MCF-7,采用MTT法检测MCF-7 TAMR细胞对TAM的耐药性。shCtrl、shGPER1-1、shGPER1-2和shGPER1-3分别转染MCF-7 TAMR细胞为shCtrl组、shGPER1-1组、shGPER1-2组和shGPER1-3组,另设空白对照组(CTL组),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鉴定转染效果。采用MTT法和Ca 2+荧光检测法检测shGPER1-1组细胞增殖活性和Ca 2+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和Beclin 1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细胞自噬泡的形成情况。结果MCF-7和MCF-7 TAMR对TAM的半数抑制浓度(IC 50)分别为1.15 nmol/L和19.47 nmol/L。MCF-7 TAMR的耐药指数(RI)为16.93。MCF-7细胞和MCF-7 TAMR细胞中GPER1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8和1.27±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GPER1-1、shGPER1-2、shGPER1-3组中GPER1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45±0.09、0.66±0.08、0.91±0.07,均较CTL组和shCtrl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GPER1-1组经TAM作用1~2 min内细胞内Ca 2+浓度迅速升高,而CTL组和shCtrl组变化不明显。0.01、0.1、1、10、100 nmol/L TAM对shGPER1-1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44±1.79)%、(17.64±2.34)%、(40.56±3.79)%、(69.51±3.70)%、(76.62±4.15)%,高于CTL组和shCtrl组细胞(P<0.05)。IC 50为2.41 nmol/L。shGPER1-1组对TAM的敏感性较CTL组增加7.08倍。shGPER1-1组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45±0.10、0.33±0.07,低于CTL组和shCtrl组(P<0.05);shGPER1组LC3-Ⅱ荧光斑点的数量明显少于CTL组和shCtrl组。结论沉默GPER1表达可逆转MCF-7 TAMR细胞对TAM的耐药性,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保护性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gper1 三苯氧胺 耐药性 自噬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GPER在乳腺癌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7
2
作者 赵晨晖 余腾骅 涂刚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48-1252,共5页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也称GPR30)在多种类型细胞中均可介导雌激素信号,其在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激素敏感性肿瘤细胞中的作用尤为明显。雌激素及抗雌激素药物通过激活GPER促进下游信号通路的...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也称GPR30)在多种类型细胞中均可介导雌激素信号,其在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激素敏感性肿瘤细胞中的作用尤为明显。雌激素及抗雌激素药物通过激活GPER促进下游信号通路的活化及靶基因的表达进而参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他莫昔芬耐药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目前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转活是GPER引发下游生物学效应的关键靶点。此外,GPER还被认为是预测三阴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之一,对GPER的深入研究可能为乳腺癌患者的综合性评估和临床治疗打开更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gPR30) 雌激素 他莫昔芬耐药 三阴性乳腺癌
下载PDF
他莫昔芬抑制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沉默的乳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被引量:6
3
作者 严玉钊 余腾骅 +3 位作者 涂刚 柳满然 袁杰 杨光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89-1193,1199,共6页
目的通过构建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的慢病毒短发夹RNA(shRNA)表达载体,感染人乳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BCAF)后,探讨他莫昔芬对BCAF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GPER-RNAi慢病毒载体及对照病毒载体后,进行病毒包装,实时定量PCR检测GPER... 目的通过构建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的慢病毒短发夹RNA(shRNA)表达载体,感染人乳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BCAF)后,探讨他莫昔芬对BCAF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GPER-RNAi慢病毒载体及对照病毒载体后,进行病毒包装,实时定量PCR检测GPER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GPER蛋白水平;将BCAF分为4个组,包括阴性对照组、GPER-RNAi组、阴性对照联合10-8mmol/L他莫昔芬组和GPER-RNAi联合10-8mmol/L他莫昔芬组,CCK-8法检测他莫昔芬处理后细胞增殖,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素Ⅴ/碘化丙啶(annexinⅤ-FITC/PI)双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他莫昔芬处理后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感染慢病毒的BCAF中,GPER表达显著降低。与阴性对照相比,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他莫昔芬显著促进BCAF增殖。GPER敲低的BCAF,他莫昔芬的促增殖作用减弱;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他莫昔芬抑制BCAF凋亡,但在GPER敲低的BCAF,他莫昔芬的抑制细胞凋亡作用减弱。结论 Lenti-GPER-shRNA慢病毒感染BCAF,可有效沉默GPER表达;GPER敲低的BCAF,他莫昔芬刺激细胞增殖和抑制凋亡作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 慢病毒 乳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 他莫昔芬
下载PDF
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介导雌激素治疗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江珊 陶敏芳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2-476,共5页
女性绝经后会出现一系列与雌激素缺乏有关的症状和疾病,补充雌激素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雌激素除了通过与传统的核受体ERα、β结合产生基因组效应外,雌激素膜受体-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介... 女性绝经后会出现一系列与雌激素缺乏有关的症状和疾病,补充雌激素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雌激素除了通过与传统的核受体ERα、β结合产生基因组效应外,雌激素膜受体-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介导的雌激素对靶器官的快速效应也得到了证实。近些年,关于GPER介导雌激素在不同靶细胞的特异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层出不穷,本文从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代谢及骨代谢方面,综述这些年来研究发现的GPER介导的雌激素作用的相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 雌激素 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gper) g蛋白耦联受体30(gPR30) 激素补充治疗
原文传递
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1与卵巢癌
5
作者 蒋雪莉 闫彦 刘国艺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2013年第7期469-472,490,共5页
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1(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 1,GPER-1)是一种新型的雌激素受体,能够介导雌激素的快速非基因组效应。GPER-1与雌激素具有高亲和力,能与天然雌激素和人工合成雌激素结合,快速激活细胞内第二信使或级联信... 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1(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 1,GPER-1)是一种新型的雌激素受体,能够介导雌激素的快速非基因组效应。GPER-1与雌激素具有高亲和力,能与天然雌激素和人工合成雌激素结合,快速激活细胞内第二信使或级联信号通路,间接调节转录活动,从而介导雌激素的生物学效应。GPER-1的亚细胞定位存在争议,因其亚细胞定位可能取决于不同的细胞类型。另外,性别、年龄等内在因素以及细胞外刺激、损伤等外在因素也影响GPER-1在质膜的相对丰度。近年来研究表明GPER-1的表达与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参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并可能作为评价卵巢癌患者预后的指标,有望成为卵巢癌重要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1(gper-1) 卵巢癌 雌激素受体(ER)
原文传递
雌激素对于疼痛的快速调节及其可能机制(英文)
6
作者 安光惠 颜涛 李士通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7-760,共4页
最近研究表明,雌激素可以快速诱导动物产生痛觉过敏,机械痛阈下降。这种快速作用无法通过经典的雌激素-核受体途径解释。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是新发现的雌激素受体,在细胞膜和细胞质内均有分... 最近研究表明,雌激素可以快速诱导动物产生痛觉过敏,机械痛阈下降。这种快速作用无法通过经典的雌激素-核受体途径解释。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是新发现的雌激素受体,在细胞膜和细胞质内均有分布,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家族,可以通过第二信使产生快速作用。雌激素对于机械痛的快速作用效果可能是通过GPER产生的。本文综合分析了GPER在机械痛快速调节中的作用,并且分析了GPER可能的下游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 雌激素 痛觉过敏
下载PDF
GPER1在EGFR突变的肺腺癌中的表达
7
作者 王建 李振华 +2 位作者 汪颖 刘畅 李定彪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95-399,共5页
目的:探讨肺腺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与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protein 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 1,GPER1)/GPR30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3例术后肺腺癌组织样本中GPER1... 目的:探讨肺腺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与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protein 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 1,GPER1)/GPR30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3例术后肺腺癌组织样本中GPER1的表达,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二代基因测序方法检测相应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状态,并分析GPER1与EGFR之间的相关性,Western blot检测EGFR野生型肺腺癌细胞A549,EGFR突变型肺腺癌细胞PC-9以及使用吉非替尼处理的PC-9细胞的GPER1表达水平。结果:GPER1的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吸烟、分化程度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EGFR突变与肿瘤TNM分期无显著性差异(P=0.542);GPER1阳性表达与EGFR突变呈正相关(P=0.003);GPER1在Ⅲ、Ⅳ期肺腺癌中较Ⅰ、Ⅱ期高表达(P=0.008);在PC-9细胞中使用吉非替尼抑制EGFR活性引起GPER1表达下调。结论:GPER1在EGFR基因突变型的肺腺癌中的表达高于EGFR野生型肺腺癌,GPER1的表达可能受EGFR活性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突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